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鲁迅故居作文字(11篇)

时间: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1

前一天得知要去实地参观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竟一直兴奋到了第二天清晨。早早梳洗带装完毕等待出发心之向往的行程,抑制不住的兴奋全部都写在我的脸上,像阳光下盛开的花儿……

迎着微微拂面的清风,呼吸到了自然的青绿味,顿时神清气爽!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鲁迅的故居。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大的鲁迅浮雕了,浮雕上的鲁迅,脸上带着些许微笑,这笑淡到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他在笑。他的左手正微微抬起,右手正环抱着左手的手肘。左手上还正用中指和食指夹着一支雪茄呢。联想一下先生那吞云吐雾的样子,会不会让人忍俊不禁呢?

进而向里深入,便是鲁迅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了,刚刚踏入三味书屋就有一股浓烈的墨香扑面而来,这墨香过了这么多年却仍然不曾散去,历久弥香,让人不禁浮想起鲁迅上课的认真画面:埋头苦读,奋笔疾书,对,一定是这样留下的。正是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等称号的名人:鲁迅!他影响了很多跟他一样有志向的同道中人,他是中国新的文化的方向。再移动我们的双脚,视线触及到的便是大家熟知的“百草园”了,那是鲁迅家的后院吧,我还在那里留了影呢。

还记得鲁迅在自己的桌上刻的那个“早”字吗?这个字一直激励着他,也是他一生的写照。鲁迅一生坚守的精神便是:时时早,事事早。虽然历史一页又一页的掀过,许多人和物也物是人非,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在传承。

走过百草园,一天的行程也将近尾声。而园内的景与物,还有故事却开在脑海里回放,余味深长。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2

星期日,我们全家去绍兴游玩,参观了鲁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东西。走近鲁迅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睹雕刻着鲁迅和江南小镇的墙,前面有几个栩栩如生的铜像。不时有人上去跟他们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几个……

星期日,我们全家去绍兴游玩,参观了鲁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东西。

走近鲁迅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睹雕刻着鲁迅和江南小镇的墙,前面有几个栩栩如生的.铜像。不时有人上去跟他们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几个。之后,妈妈去买了票,我们便正式进入了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了鲁迅祖居,一进去便是古色古香的正厅,大大的“德寿堂”悬挂在中央,下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下面的方桌和方凳摆的整整齐齐的,听边上的导游阿姨说,这是会客的厅堂。

看完了正厅,我们穿过一条过堂,来到了厨房。妈妈突然指着一个像是风车的东西问我是什么,我盯了半天回答不上。姐姐告诉我那是用来筛选谷粒的,外婆家就有。听了姐姐和妈妈的解释,我知道了厨房好多东西的功能,我还特意在厨房照了张相留做纪念。再往里走,我还看了一些房间,有主人的,有少爷的,还有小姐的。还有绣房、琴房、书房。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特色,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出了鲁迅祖居,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姐姐说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我在里面还看到了模仿上课情景的铜像,真是有趣。百草园里有颗树龄100年的香樟树,长得好高大,我和爸爸在下面拍了好几张照呢!对了,我还买了把扇子!姐姐笑我扇起来的时候像个混世小公子!这是夸奖吗?

在一家人的欢笑打闹中游玩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真的很有趣,有机会大家也要去看看哦!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3

我的老家在浙江绍兴,每年寒假爸爸妈妈都会带姐姐和我回绍兴过年。

每次回去,我们都会到咸亨酒店吃饭。酒店门口立着一尊塑像,那就是鲁迅笔下穿着长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一个穷困潦倒却自命清高的秀才。仔细看,你还会发现他的一只手护着盛茴香豆的碗。和鲁迅书中描写的一模一样。

咸亨酒店的美食极具绍兴地方特色,茴香豆,醉蟹,油焖笋,梅干菜扣肉等等……茴香豆就是用香料煮熟的蚕豆,吃起来硬硬的,但是越嚼越香;醉蟹是用绍兴黄酒生炝的,肉质细嫩鲜甜;油焖笋是我最爱的,脆嫩鲜爽,百吃不厌;梅干菜扣肉也很好吃,上面一层五花肉肥而不腻,酥烂可口,下面一层梅干菜吸足了肉汁,咸鲜油润,特别下饭。

吃饱喝足,出酒店左拐200米就是鲁迅故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曾留学日本,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故居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其中的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至17岁在这里求学。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上学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了个“早”字以自勉。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鲁迅在他的文章中曾记载他儿时在这里品尝紫红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天在雪地上捕鸟雀的童年趣事。

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绍兴来玩。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4

12月27日,我们少年通讯社的同学们出了一趟差,把上课地点挪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坐着大巴经过近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字——大。房屋一间连着一间,前厅、书房、卧室、浴室、缝纫房、客房、餐厅、药房,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祠堂,随处可见的天井,走得我晕头转向,像在穿越迷宫一样。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二感觉是两个字——古朴。房屋都是木头结构的,桌椅上的雕刻精细美观,祠堂里的每一把凳子上雕刻的图案,一模一样,简直像是复制的。门窗特别漂亮,方格形的,花朵样的,龙纹的,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三感觉是三个字——有文化。祠堂里随处可见的是鲁迅先生的亲笔书画,就连卧室也挂满了鲁迅的诗词。端庄典雅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行书,古色古香的隶书,虽然我读不懂上面写了什么,但是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绍兴之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三味书屋了,这是鲁迅小时候上课的地方。为什么叫三味书屋呢?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做大官;“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山珍海味;“诗书滋味长”就是体会书中深奥的内容,从而体会深长的滋味。走进三味书屋,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鲁迅的座位,特别是他桌子上那个远近闻名的“早”字。我曾经听说,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鲁迅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在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以便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再迟到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这次体验活动,使我知道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5

“到!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

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周家新台门。新台门坐北朝南,砖瓦结构,共分六进,有房间80多间。鲁迅的故居就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新台门内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从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棕色的石库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这里是鲁迅家当年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现在则陈列着轿和橹。从台门的侧门进去,有一口井,井水又清又凉。穿过长廊,就到桂花明堂,那里长着一片金桂。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板桌上乘凉,听继母张氏给他猜谜、讲故事。

过桂花明堂,便是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天。鲁迅从日本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时,就住在这儿。他常常在卧室备课写作到深夜。

离开故居我们来到百草园,《怀旧》这篇小说就是在此写成的。鲁迅曾经回忆说:“我的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枝繁叶茂的大树。听导游大姐姐介绍:童年时鲁迅经常和小伙伴来到百草园嬉戏、玩耍。他们捉蝴蝶、捉蟋蟀、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听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小时候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瞻仰鲁迅故居,激起我们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6

春节期间,爸爸带我到北京游玩,我在那里参观了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生前曾在许多地方居住过,所以现在鲁迅的故居有绍兴、上海、广州、北京等多处,我们参观的是北京的鲁迅故居,也称为鲁迅博物馆。

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曾在1924年至1926年在这里住过。一进大院,先看到的是鲁迅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像,沿着小路向西走,就到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四合院,院子不大,北面的正房是鲁迅和原配朱安、鲁迅母亲居住的地方。正房西边的房间为朱安卧室,东边是鲁迅母亲的卧室,中间餐厅北面是鲁迅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房间很小,只有一个很窄且简陋的木板床,床上铺着草席,床下有一个很大的网篮。除床外,还有一把旧藤椅和一张木制的写字桌,桌上有一个小闹钟和一盏带玻璃罩的油灯。在这个鲁迅称之为“老虎尾巴”的狭小空间里,鲁迅创作了《野草》、《彷徨》、《华盖集》等大量著作。院子的南面是鲁迅先生的书房兼会客室。院子中间,是80多年前先生亲手栽下的两棵白丁香,因为天气寒冷,丁—香树还没有发芽、长叶。东西厢房是放生活用品的地方。滑着院子西边的小门绕过后边,就是后院:院子中央,是鲁迅先生亲自打的井,井的四周已经围上白色的栅栏,院子北边还有一丛鲁迅先生手植的黄刺梅。

伟人的故居非常简朴,这令我非常感叹。我们今天的条件比鲁迅还要好,我们有什么理南不好好学习和工作呢?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7

跟随导游一起,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这次,我可要好好看看这里,据说是很有趣的。

眼前出现了一幅梅花鹿伏在古树的下的画、八个人的教室、一张刻着“早”字的课桌------这一切都告诉我们,眼前就是鲁迅读私塾的地方------“三味书屋了”。我仔细观察着,那张梅花鹿的画旁边还有鲁迅老师寿镜吾的画像。联系课文,我想起了鲁迅鲁迅写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的一句话:上课时,学生要对着梅花鹿拜两次。第一次拜孔子,第二次拜先生。看到鲁迅的课桌,我想起了爷爷给我说的鲁迅的故事:“知道吗,鲁迅小时候读书时,有一次,多做了些家务,迟到了,。老师责备了他。之后,他在课桌的右下角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鲁迅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站在“三味书屋”前,突然觉得自己又有了学习的榜样------鲁迅。我还发现,这里还有鲁迅曾经写的书签,其中一张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鲁迅小小年纪的时候,就懂得怎样读书,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到几个门洞,便来到“百草园”。难怪鲁迅说,小时候这里是他的乐园呢!鸣蝉在这里叫个不停,我们来了,黄莺、麻雀、云雀,还有不知名的鸟儿一忽直窜云霄。身旁有口井,我觉得很新奇,导游说,这口井便是鲁迅家人取水的地方,鲁迅小时候还在上面跳来跳去,玩得十分快乐,草丛里有蟋蟀吗?出于好奇,我扒开草一看,没有我想象中的蟋蟀从洞口探出头来,像个侦察兵是的,东张西望,然后回洞里去的情景出现。不过没关系,这不影响我们的心情。一只白夹的鸟一会飞到天空中,一会飞到树林里,好像我们顽皮的孩子一样,一刻也不停歇。我想这是不是鲁迅文章里写的张飞鸟?也许就是它哦。

走进鲁迅故居,我好像读懂了一点鲁迅的文章。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8

我认识鲁迅是因为他写的短篇小说《故乡》,在那之前,我是完全不认识他的。暑假,我的哥哥带我来到了浙江鲁迅故居。

来到目的地,“鲁迅纪念馆”大字赫然出现,闪闪发亮。这里是鲁迅17岁之前的住所。一进门就看到一个人夹着烟,眼里露出了疲惫的神色,仿佛在为国担忧,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这便是鲁迅。

然后我们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两千平方米。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是鲁迅心里美好又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们直奔三味书屋,它约有35平方米,鲁迅12岁开始在这里读书,前后长达五年的时间。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过:“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一出门,一条小河脚刹在三味书屋,钱乌篷船静静的躺在河流上,流动的河水传来“哗啦啦”的声音,可谓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

出了“鲁迅纪念馆”,我们去了著名的孔乙己咸亨酒店,店里古色古香,颇有一番别样的滋味,真是“万物得以皆美”啊!

鲁迅先生看得微、看得远;他就向一个目标奋勇的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我们的国家有像鲁迅这样硬的骨头是很可贵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9

我早就听说鲁迅先生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作家、大文豪。今年寒假有幸来到绍兴,让我看一看鲁迅先生幼时生活、学习的地方。

我们从故居的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白墙黑瓦,显得非常的简陋,正当惊讶时,听到导游介绍说,鲁迅先生在当时也是富豪人家,但为了显示当时鲁迅先生的清廉,就用了白墙黑瓦。随后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客厅、卧室、厨房等地后,便来到了有名的百草园,此园坐落于鲁迅故居的最北面,这里是鲁迅先生儿时与伙伴嬉戏之所,我以为百草园必定是鲜花满地,芳香浓郁,风景别致,谁想只是一个菜园,周围几株百年古树,镌刻着园内的风雨岁月,世间沧桑。

从故居出来,没走几步就到了三味书屋,我想这大家应该都知道的,绍兴旧时耕读之风盛行,家塾私塾星罗棋布,“三味书屋”就是其中之一了。“三味书屋”原名为“三余书屋”,三余取义为“冬着岁之余,夜者日子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塾师寿镜吾先生儿子将”三余”改为“三味”,取“读经味如稻粮,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意。”此处为鲁迅先生读书之地。三味书屋正门一间房内,正面是一副梅花鹿图,旁边是八张桌椅,乃是学生习文读书场所,鲁迅先生的书桌上还刻了一个早字,以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我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大作家,是因为他儿时的努力为他奠定了基础,我们正处于这个黄金时期,一定要以鲁迅先生为先榜,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此次鲁迅故居之行真的是不虚此行,必定铭记在心!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10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鲁迅故居作文600字篇11

这一次来到鲁迅故居,我又驻足“三味书屋”,桌子上那“早”字,虽然不是熠熠生辉,甚至有点灰暗,但是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走进“三味书屋”,我径直来到了东北角,在一张硬木书桌上,找到了鲁迅先生刻着的“早”字,这“早”字像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个小小的火把。

讲解员向我们讲解着这“早”来历: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以后的日子里,鲁迅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五年前,我也在这里,看着“早”字,听着讲解员的讲解,那时,我只知道读书要“早”,现在我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似乎明白了许多:这“早”字,是鲁迅先生“不找理由推脱,只下决心努力”的写照。

前几天发生的事,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在班级组织期中考试前,我刚感冒发烧,白天听课昏昏沉沉,晚上头痛得厉害,只得早早上床,期中考试结果出来了,语文只考了84分,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了我,我当场就大哭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向我承认了错误,挽回了我的面子。

现在,看着鲁迅的“早”字,我脸红了,偷偷地看了一眼在旁的语文老师,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考试不好,怎么能找理由推脱呢?”这问话在我脑中不断地盘旋着……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向老师,大声地说:“老师,我错了!”,老师拍拍我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祝贺你,你又进了一步。

我想:今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不管是在家乡,还是到天涯海角,我都不会忘记这“早”字,因它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