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应急救援预案(精选3篇)

时间:

救援应急预案 篇1

一、编制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有准备、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根据分厂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只适用于炼铁厂突发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

三、危险源点确定

各高底压配电室、电缆沟、高炉主控楼地下室、皮带运输系统、液压站、主抽风机房、各润滑油站、润滑点、主控室、喷煤煤场、煤粉仓及直接相连的喷煤系统、煤气储备、净化及运输系统等,遇引火源或设备老化及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火灾的位置。

四、炼铁厂义务消防队

队长:张文龙

成员:

五、事故处理、报告程序

1、事故处理

1、1油脂类着火,当班人员及炼铁消防队员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沙进行灭火。通知当班调度、车间主任,根据火势情况然后通知总指挥,由当班调度通知公司总调。

1、2电器着火,当班人员应首先断开电源,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消防沙扑救的同时,

1、3煤气设施着火,当班人员应及时上报调度主任和煤气防护站;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闸阀,以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150mm的煤气管道走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1、4焦炭、原煤着火,小范围着火由单位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员工及炼铁厂消防队员自行灭火,大范围火警应报告公司调度室或经总指挥批准直接报警。

2、报告程序

2、1当班人员发现火灾在进行灭火的同时,首先通知当班调度、厂消防队、本车间主任、总指挥,根据火势情况由当班调度通知公司总调。

2、2当班人员发现火灾火情较大时,可直接通知总指挥、总调或直接报警。

报告完毕,应当在事故现场适当位置设置警戒,并安排人员到最近的醒目路口接迎救护车。安排事故处理人员后,应当组织人员做好生产的恢复工作,并及时清点人数,解除警戒。

六、应急响应及措施

1、接到火情情况之后,总指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所有小组成员立即进入抢险救灾状态,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并不得离开厂区,轮流值班。

2、厂消防成员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汛情现场,并携带必要的工具、材料。按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进行灭火。

3、层层建立火情报告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火情、人员伤亡、道路疏通情况、电力、设备、通讯等设施损坏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在通讯联系中断时,要派人直接报告。

4、对于重点要害部位出现火情时,如主控室、配电室、液压站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火情扩大。

5、在进行灭火过程中,应避免发生烧伤、烫伤、其他事故的发生。

七、应急善后处理

1、应急救援之后应当立即清点人数,清理现场。

2、在总指挥的统一部署和车间领导的直接安排下迅速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3、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好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4、事故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对事故应急预案的评估、评审工作,组织进行预案修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应急救援预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应急救援预案 篇2

1 目的

为明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级别划分;预案修订频次;主管及修订部门职责;审批流程及预案格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车间。

3 内容与要求

3、1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依据

3、1、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3、1、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3、2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要求

3、2、1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2、2 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2、3 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2、4 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2、5 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2、6 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3、2、7 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2、8 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3 事故应急预案分类

3、3、1 综合应急预案,由公司级应急系统负责实施。

3、3、2 专项应急预案,由公司级应急系统负责实施。

3、3、3 现场处置方案,由车间级应急系统负责实施。

3、4 事故应急预案分级

3、4、1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共分三个等级,分别是:

(a)黄色警报:较大安全事故,主要指可能或已经造成3人(包括3人)以上人员轻伤;1人重伤;财产损失在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1人患职业病等情况的事故。

(b)橙色警报:重大安全事故,主要指可能或已经造成1人以上3人(包括3人)以下人员重伤;财产损失在10万元(包括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1人以上,3人(包括3人)以下人员患职业病等情况的事故。

(c)红色警报:特大安全事故,主要指可能或已经造成3人以上人员重伤;1人以上人员死亡;财产损失在30万元(包括30万元)以上;3人以上人员患职业病等情况的事故。

3、4、2 现场处置方案共一级,发生一般安全事故时由车间启动应急处置方案,主要指可能或已经造成3人以下轻伤;财产损失在2万元以下等情况的'事故。

3、5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3、5、1 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则。

3、5、2 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3、5、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5、3、1 综合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由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生产副总为副总指挥,各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组员为成员共同组成公司级应急指挥系统。

3、5、4 预防与预警

3、5、5 应急响应

3、5、6 信息发布

3、5、7 后期处置

3、5、8 保障措施

3、5、9 培训与演练

3、5、10 奖惩

3、5、11 附则,包括图片、释疑及实施时间等

3、5、12 附件

3、6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各专项预案在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行编写,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承。

3、7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的组织由车间、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要求简单实用,符合车间实际。

3、8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审批流程

3、8、1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由管理部组织起草,生产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3、8、2 现场处置方案由预案所属车间、部门负责起草,生产技术科、安环部负责审核,报由生产经理批准生效。

3、9 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修订频次

3、9、1 综合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评审、修订一次,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牵头进行评审、修订。

3、9、2 专项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评审、修订一次,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牵头进行评审、修订。

3、9、3 现场处置方案每年至少评审、修订一次,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牵头进行评审、修订。

3、9、4 有下列情形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须进行及时修订、评审:

(a)组织机构、法人代表、生产方式等发生变更;

(b)生产工艺、设备或建、构筑物发生重大变化;

(c)应急组织系统发生变更;

(d)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e)急预案需修订;

(f)应急管理部门提出修改申请。

3、10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安环部负责事故应急预案电子、纸质文本维护管理,并负责备案。

4 相关制度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防汛、防台风应急救援预案》

《防建、构筑物倒塌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剧毒、易制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 相关记录

《应急准备响应预案演练》

《会议记录》

《会议签到表》

《评审、修订记录》

应急情况紧急救援预案方案 篇3

一、培训

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如下:

1、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⑴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⑵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⑶自救与互相救护的能力;

⑷学习使用各种器件、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⑸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⑹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二、演练

定期组织进行演练。公司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训练和演习可以验证事故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发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找出不足项和整改项,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习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完成后,公司应向所有员工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

2、每一次演练后,公司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的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运作;

⑵员工是否安全撤离;

⑶急救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⑷是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内容及分类

1、分类事故应急救援演习:

可分为室内演习和现场演习两种。

⑴室内演习又称组织指挥演习。主要由指挥部的领导指挥、通讯、调度等组成的指挥系统。在各级职能机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以室内组织指挥的形式将各级救援力量组织起来,实施应急救援任务和对危害到的人员实施有效防护的指导。

⑵现场演习即事故设想实地演习。根据其任务要求和规模可分为单项训练、部分演习、综合演习三种。

A、单项训练。针对性完成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个单科目而进行的基本操作。如个人防护训练、火灾处臵训练、人员互救训练等的单一课目训练。

B、部分演习。部分演习是检验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个课目、某个部门准备情况,同应急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而进行的基本工作。

C、综合演习。综合演习是检验指挥部的指挥、协调能力和救援专业队的救援能力及其配合情况、各种保障系统的完善情况及员工的避灾能力等。

四、演习基本要求和内容

1、基本要求。为了使演习得到预期的效果,演习的计划必须细致周密,要把各级应急救援力量和应该配备的器材组成统一的整体。

2、演习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演习的任务要求和规模而定,应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各演习单位相互支援、配合及协调程度;

⑵公司生产系统运行情况,公司内应急情景、公司内应急抢险、急救与医治;

⑶公司内消防安全通道保障及安全撤离通道路演;

⑷事故区清点人数及人员控制,防护指导,包括专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及对员工对毒气的防护;

⑸通信及报警讯号联络,各种标志布设及对危害区域的变化布设点的变更;

⑹交通控制及交通道口的管理,治安工作;

⑺员工及无关人员的'撤离、防护区的洗消污处理及上、下源受污染情况调查,事故的善后工作;当时当地的气象情况及地形、地物情况及对事故危害程度的影响;

⑻向上级报告情况及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

⑼各专业队讲评要点,演习资料汇总需要的表格。

以上这些内容仅是一般情况,还应根据演习的任务增减内容。

3、演习人员的组成不论演习规模的大小,一般都要有两部分人员组成:

⑴事故应急救援的演习员工,占演习人员的绝大多数,主要为各工段生产操作人员及部分后勤保证人员,即将来可能与事故应急救援直接有关者。

⑵考核评价者,由公司应急领导、安全员及部分外协专家组成。对于每一次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行评价,对其中不足之处进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