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太阳》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时间:

《太阳》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文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氏、兽”等七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太阳的特点、作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这边的图画。你们认识它吗?对,就是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2、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但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自己去探索。

3、那么带着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寻找答案。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蒸”、“蔬”、“繁殖”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3、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品读体验。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

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太阳的特点: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5、第2、3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列数字、打比方和作比较)

6、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7、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二)学习课文4—-8段,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小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归纳:这一小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和雪。

7.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从段中指出的,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

(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

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

(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为什么空气有冷有热就会流动呢?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膨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

8.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说说太阳光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同举例)。

提问:第8自然段共写了三句话,哪一句是全文的总结?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第一句话)

再谈谈“第一句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可以替换它?

(总之、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

9.回忆一下第4自然段的学习,再看看这一小段前两句的意思和说法上有什么特点?

(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是假设的,也用了“如果”。)

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吗?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它?

(当然、理所当然)

同学们真是太有爱心了,太阳都种好了,有一天,太阳公公来到我们班做客,大家想不想知道,它会跟我们说什么呢?(生表演太阳的自述)

四、课外拓展,丰富知识。

1.阅读资料袋,了解太阳黑子,太阳寿命,日全食等。(课件演示)

2.阅读语文书P155页〈妙不可言的位置〉。

五、作业自助餐

1.读〈太阳〉有感。

2.搜集有关太阳的故事,小知识。

3.写写跟太阳有关的成语。

板书设计:

远引用反问

特点大比喻比较

热数字举例美丽可爱

太阳

动物植物的世界

人类生活

与人

类的气候变化

关系治病防病

《太阳》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

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不读sì;兽读shu,不读su;殖读zhí,不读zí;蔬读shū,不读sū;较读jiào,不读jiǎ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

自读自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和月亮的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贴到展示板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展板,拟定专题题目(如日月同辉神秘的星球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

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太阳》教学设计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预习任务

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目标

1、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

(1)读通课文,知道课文介绍了关于太阳的哪些知识。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逐段归纳主要内容。)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理出课文思路。

板书:

远(1)

特点大(2)

热(3)

太阳动植物(4)

关系天气变化(5-6)

(4-8)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一)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二)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课堂训练:

1、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

D.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2、拼一拼,写一写。

Chàshìzhuāngjiacún

()不多摄()度()生()

fánzhíshūjiàoyù

()()菜比()()防

3、想一想,填一填

氐–(亻)—(低)家—()—()

直—()—()交—()—()

《太阳》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摄氏度、繁衍、蔬菜、煤炭”等词语。

3.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摄氏度、繁衍、蔬菜、煤炭”等词语。

4.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看。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是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同学们观察力很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个说的都是什么有关的?没错,那就是太阳。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太阳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摄氏度、繁衍、蔬菜、煤炭”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繁”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太阳距离我们很远,很大,也很热以及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是怎么描写太阳的?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太阳很热。

理解词语“寸草不生”,感受大地的炙热。

出示寸草不生的图片,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太阳的温度有多少?你知道开水的温度吗?(预设:太阳5000多摄氏度,开水就100摄氏度)

被开水烫到是什么样的?哪你觉得如果在太阳身旁,会发生什么?

这里运用了一个说明方法,你知道吗?作用是什么?(预设:列数字,更加形象直观的描写太阳的热)

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的热,注意数字在读时,要稍微加重语气。

预设二:太阳距离我们非常远。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里,后裔射掉了9个太阳,后裔真的能射下来吗?太阳与我们的距离有多远呢?(预设:一亿五千万千米)

如果我们要到太阳上去,需要多久呢?(预设:步行,3500年左右;坐飞机,20年左右)

你觉得我们目前能到达太阳吗?为什么?

这里的说明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预设:打比方)

指导朗读。

预设三:太阳非常大。

边读边想象画面,现实生活中,你觉得太阳多大?

实际上地球和太阳比较,太阳又是多大?

为什么我们感觉太阳很小?从侧面反映出什么?(预设:太阳距离我们特别远)

这里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大,以及地球的渺小。

出示宇宙图片,感受太阳在宇宙中的大小,以及这时候地球的体积又是什么样子的。

5.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知道了太阳的体积非常大,太阳也非常的热,太阳的距离我们也是相当遥远。那这一的太阳,与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太阳的相关资料,课后交流。

《太阳》教学设计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导学难点:

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

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太阳》

2、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

(2)想一想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自学,反馈总结

(一)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3.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板书:作比较)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板书:作假设)

4、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二)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同桌互相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三、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四、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以组制作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太阳

各位小伙伴,上面这些都是有关于《太阳》教学设计精选范文的优质内容,相信以上这些内容中一定有大家在书写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希望它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书写灵感上的启发。如果喜欢小编这期分享的内容,也请多关注本站。

《太阳》教学设计篇6

一、设计思路

在五年级上册,学生在《能量的转换》中已经对“太阳是地球各种能量的源泉”这一概念有所了解,学生对于太阳对地球万物的影响之大不会感到陌生。本课设计着重于引导学生说出对太阳各种认识,充分了解其前概念,并引导其把当中的联系利用概念图有条理地表现出来,协助其通过分析、讨论,建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一大概念;同时通过概念图让其直观地感受地球与太阳的的联系,归纳出“地球离不开太阳”结论;最后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解决自己心中的问题,让其知道查阅资料、翻阅文献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通过分析太阳与地球生物间的联系,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

2、通过活动,知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

(二)能力目标

1、能使用简单的概念图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讨论和分析,能反推出没有太阳会出现的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性;

2、对有关太阳的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产生疑问

(出示两张图片,一为阴天晾衣服,小女孩很忧愁,二为晴天晾衣服,小女孩笑容满面。)

师:这两幅图记录了一位小朋友两种不同的心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都是由于衣服而引起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在第一幅图中,小女孩因为在阴天晒衣服,衣服不容易干,所以心情很不好;第二幅图中,小女孩在晴天的天气晒衣服,衣服很容易就干了,所以她很高兴。

师:为什么阴天衣服不容易干,晴天衣服容易干?

生:有太阳。

师:太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光与热。(板书,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

(二)、引出话题,开展活动

活动一:太阳与地球哪些事物或现象有联系?

1、光与热,这是太阳给予我们的,我们人类通过感官很直接就可以感受到。除了光和热,太阳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生:氧气、植物)

它们是由太阳直接带来的吗?它们与太阳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表示事物间的联系,如)

2、小组合作,完成概念图:请列出地球上与太阳相联系的事物或现象。

3、小组汇报,说说你们组认为地球上与太阳相关的事物或现象,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4、组员间相互交流,质疑提问。

5、用一句话概括本组的概念图。

(板书:万物生长靠太阳,或世界万物与太阳都有联系。)

活动二:如果没有太阳,你认为世界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1、小组内讨论。

2、小组总结汇报。

3、小结:地球不能没有太阳。

活动三:太阳是个大火球。

对于太阳,我们刚才也了解了很多,请问你还想知道太阳的什么呢?

1、每位同学把自己心中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2、随机选取几条贴纸屏幕上展示。

3、阅读书中的资料卡及观看视频,可以解决哪几条?

(三)拓展

剩下的问题,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法帮助你自己解决?

四、板书:

太阳

1、万物生长靠太阳。

2、地球离不开太阳。

3、太阳是个大火球。

五、学生记录表

请列举地球上与太阳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们的概念图。

《太阳》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学习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解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没有中心句的第5、6自然段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菌(j&n)”不要读作“(j(n)”的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

传chu2n(传说、传递)

都d#u(都是太阳送来的)

zhu4n(自传、水浒传)

d&(首都、都市)

差ch4(差不多)

漂pi1o(漂浮)

ch1(差数、差错)

pi4o(漂亮)

ch1i(出差)

3.注意不要读错以下带点字的读音:

比较(ji4o)疾(j0)病虽(su9)然

哪(n3)能那(n4)里抵(d!)得上

4.“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5.正字: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投影幻灯出示: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太阳》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

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字词方面:

兽(shou)繁殖(zhi)蔬菜(shu)估计(gu)杀菌(jun)煤炭(tan)水蒸气(shui)治疗(liao)

2、词义: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一)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5、太阳与风雪的关系。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太阳与地球。

(二)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段(1—3):介绍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

第二段(4—8):介绍了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密切关系。

四、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幻灯;后羿射日。故事导入,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文中那些地方(词句)可以看出。

b)生自由读,找出答案汇报。

(1)传说、其实(师出示相关段落,圈出字词。)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0000000公里。(板书)

步行,日夜不停地走:3500年。

坐飞机:20几年。

(3)“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

箭根本射不到。

c)师结:为了说明太阳与我们遥远,这一段利用许多数字来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后羿射日”只是个传说,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指导朗读。出示一段没有数字的文字作比较,体会列数字的好处。

五、讲读二、三自然段。

师导:明方法除了列数字,还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文章在介绍太阳的大、热这两大特点时,是怎么写的,分组讨论学习后交流。

a)太阳的热。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读中体会。)

b)太阳的’大。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找出句子,读中体会。)

六、分组朗读太阳的几大特点,深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七、用上本课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你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的特点。分小组交流、练说,各组选代表交流。

八、作业:

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