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最新小巷管家观后感,小巷管家观影体会(整理5篇 )

时间: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1

我与同事一起走进平谷影剧院,观看电影《小巷管家》。该片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以北京市许许多多的平凡而伟大的“小巷管家”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生动讲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

电影主人公赵建国,就是北京2.3万名“小巷管家”中的一员。他在电影里饰演国风胡同的一名“小巷管家”,他平时关心胡同的发展,热心帮助胡同的居民解决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先后帮助胡同解决了停车位、公厕改造、美化环境、拆除旧煤棚、老面馆改造等许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他还努力引导居民自治,协商共治,让大家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共同建设美丽社区。

“小巷管家”的生活恰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与记忆,更是无数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见证。电影从小切口选取“小巷管家”来呈现和释读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改革。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小巷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彰显出广大基层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在实践中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自觉。看完电影,我觉得无论是平凡的小巷管家赵大爷还是部门报到的党员,他们都始终坚守着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心里装的都是普通群众的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着让群众拍手称赞的好事、实事,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更要以小巷管家们为榜样,结合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努力提升专业本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平谷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2

《小巷管家》,是一部反映北京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以“小巷管家”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生动讲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主人公赵建国,就是北京2.3万名“小巷管家”中的一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胡同、小巷子可能是最小的社会细胞之一了,单位不大,可是很复杂,每一件事看似是小事,但是每一件都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赵建国是一个小人物,但是有大情怀。心中有着坚定地理想信念,为了把所在的小巷子建设的更加干净、整洁,带头把自家的煤棚拆掉,给外地来京的务工人员安排报名学厨师,骑着自行车跑到郊区采买花卉……真的是从不会工作到邻里乡亲理解、认同、支持工作,同时在北京市街巷治理的工作中,不为小家、只想大家,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使胡同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也要学习赵建国对工作细致入微的态度,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与提高。

《小巷管家》表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工作风采和工作状态。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小巷管家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的工作看似琐碎,却能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北京的胡同正在变得越来越美,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这背后离不开“小巷管家”们的辛勤付出。虽然工作不同,但作为党员的我同样要像赵大爷一样“守住初心、为民服务”。教师工作繁杂、琐碎,但一点儿也马虎不得,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千万家庭的希望,是整个国家的未来。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对每一个学生尽心尽责,默默无闻的在平凡中坚守,就是对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诠释。

看完电影最深的感受是“小人物、大时代”,以电影里赵大爷为代表的小巷管家不是什么领导、没工资、却时时刻刻想着街坊四邻们!帮忙解决问题、调解纠纷、为北京的美丽家园着想!电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的事情无小事,要努力为老百姓服务。电影中拆煤棚时赵大爷先行动拆掉了自家煤棚,然后带动了街坊四邻们一起行动等等很多环节都让人感动,作为共产党员,我会谨记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做到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11月5日下午,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小巷管家》。这部影片既没有大场景,也没用各种特效特技,影片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给人以思想启迪。

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把国家治理落实到了基层,而且是通过很多这样甘于奉献的‘赵大爷’来实现的。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看着影片,我感受到了不能丢的小巷里的味道——“鸡蛋灌饼的味道”、“吴奶奶烂肉面的味道”、“街坊四邻的人情味”;我感受到了70岁的赵大爷亲切暖人的真诚没有丢——他心系胡同保护,时刻践行垃圾分类、美化环境,关心胡同里居民的生活,帮大家解决抢车位、公厕改造、清理院落等问题,还积极引导居民自治、协商共治,使人人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更多的感动,眼前更多的是影片中的美好画面。忽然想到,与人相处时我们总说的那句——人心换人心,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赵大爷一心为他人着想,却忍受别人的误解、讽刺,真的没有换来人心,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想办法去做啃硬骨头,去吃苦、受累、想办法等毫无怨言。后来他的真心换得了善良朴实的花农的真诚相待;换得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伙计的反省;换得了年轻人的理解并支持。这颗真诚的心啊,在今天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社会大氛围中多么美好又多么宝贵。

回想自己的工作,每天和学生、家长及同事朝夕相处,尤其是面对三十多个不同的家庭,三十多个个不同的孩子及其父母,不停地统一思想以班级利益为重,约束自己努力为班级做贡献的班级建设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各色的人与事,很多时候要反反复复沟通、讲道理,当天工作做不完自己加班加点,经常累得下班后只想闭嘴、闭眼、闭脑。日子一长,滋生更多的是抱怨,是简单粗暴了,结果自己累,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的恶性循环,日积月累就导致越来越没有工作热情了,负面情绪每天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如何让我的这条胡同焕发勃勃生机呢?我得向70多岁的赵大爷学习呀!学习他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送专业书给做鸡蛋灌饼的外地小伙;切切实实想办法帮吴奶奶的烂肉面馆儿搬家。。。再想想我们校长经常的叮嘱:就把你面前犯错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了。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影片以小人物彰显大情怀,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志愿者们积极发挥余热,热心投入到为居民服务的活动中来;党员同志们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虽然他们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因为这些“微不足道”才更加温暖人心,从细节出发、在实处落脚,为民所想、为民所做,更加体现我们党对人民的关怀之情、体现党员们时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做到“哨响人到”。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向这些“小巷管家”们学习,做有担当的新时代共产党员,立足岗位,做好为居民服务、为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3

《小巷管家》,是一部反映北京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以“小巷管家”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生动讲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主人公赵建国,就是北京2.3万名“小巷管家”中的一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小巷管家》观后感

作为社区干部,要以“小巷管家”为精神榜样,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智慧的工作方法、积极的工作态度去服务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尤其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通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满意感。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不仅自己要参与社区建设,还要积极引导居民自治、协商共治,使人人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

2019《小巷管家》观看心得

这部影片非常贴近生活,小巷管家一般都是社区居民,很多是年纪比较大的退休人员,这部电影让更多人知道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但是却每天坚守在工作岗位,默默地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的正能量,让更多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营造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社区党员,日后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小巷管家”赵大爷甘于奉献的精神,聚集居民群众的关心事,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力量,将今日家园社区共同建设成为和谐幸福美好的社区。

2019《小巷管家》观看有感

社区治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各方联动、持续创新,“小巷管家”就是基层治理中的最后一米。作为社区的一名书记,通过小巷管家的故事,我认为必须要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培育居民骨干,加强居民志愿服务理念。社区服务精细化,这就是对社区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重视和支持像小巷管家赵大爷一样的居民骨干,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在公共治理中的潜力,这样才能让社区工作更加贴近民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2019《小巷管家》观看体会

为庆祝祖国70周年之际,10月30日北下关街道组织各社区观看电影《小巷管家》,在影片中,小巷管家赵建国同志所管理的小巷是一条有着历史文化传承的老街,因为时代变迁,小巷面临着街道狭窄、车位紧张、杂物堆积、公厕脏乱等一系列问题,赵建国一片热忱之心,想为社区办实事办好事,他及时上报街巷情况,并联合上级部门推行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打通最后的关卡,为街坊邻居们解决了困扰街坊四邻的诸多老大难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感觉电影《小巷管家》的故事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社区治理工作琐碎而繁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联动和在职党员回社区“双报到”活动的推行,为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不少帮助,为社区治理工作扫清了不少障碍。更是让我得到不少经验和启发,为自己以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小巷管家》观看感想

“小巷管家”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影片通过小题材、小人物折射出了大情怀。尤其是要把吴奶奶家的面馆迁移之前请“赵大爷”来面馆边吃、边聊那场面感动的我热泪流满面……影片中赵建国这位“小巷管家”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近。影片里的一点一滴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曾经发生的事情。

比如,前不久乙40号7号楼一层的一位住户反应她家外面平台有人堆放杂物,堆了很久,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随后找到社区刘主任,刘主任立即与有关方面的人员联系。几天后这个住户电话告知她家平台外面的杂物已被清理干净。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却体现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落实到位的好人好事。

通过这件平凡的小事,让我看到了社区居干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相信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在社区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上园社区必将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和谐,友爱的大家庭。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4

观看影片后,东山坡社区的党员干部深有感触,社区党员杨淑英表示:我就是东山坡社区大院里的一名普通党员,电影说的就像我身边的事,在观看影片时我不止一次的流泪了,可以说是触景生情吧,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今后我一定不忘初心,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着大家动起来,让我们的`美丽东山坡更加美丽。社区党委书记王艳梅表示:这是一部真实反映社区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东山坡社区15号院是老旧小区,居民在环境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有很多需求,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治理,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道”的机制,引进物业公司,对社区环境先改善后管理,小区迎来了“华丽转身”,居民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小巷管家观后感篇5

10月26日,电影《小巷管家》首映式于北京市档案馆举行。这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电影由演员巩汉林领衔主演,张英、方清平、巩天阔、张兆北、张京生、翟小兴、孙茜、孟秀、李勤勤、贾雨岚、刘大为、卢秋宏等联合主演,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导演郑昊执导,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马铨联合导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xx《小巷管家》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10月26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电影《小巷管家》首映式于北京市档案馆隆重举行。本片由著名演员巩汉林领衔主演,著名演员张英、方清平、巩天阔、张兆北、张京生、翟小兴、孙茜、孟秀、李勤勤、贾雨岚、刘大为、卢秋宏等联合主演,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导演郑昊执导,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马铨联合导演。

影片《小巷管家》,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

发布会上透露,主演们均不计报酬加盟该片,巩汉林接受采访时还大赞孙茜,称其这次牺牲了很多自己的宝贵时间来无条件出演一个戏份很少的角色。“人家都演女一号,在这里演一个小绿叶,我就觉得(她很)敬业,这就是演员。”而巩汉林也爆料称,自己的小孙女这次在片中也有出演。

电影《小巷管家》采用了“即时电影”的新型创作理念,将正在和即将发生的政策与工作及时地融入剧情之中,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作为时间线索等,最大程度地贴近和反映了现实。该片将于10月29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10日29日下午,香河园街道组织机关、社区干部、小巷管家、街巷长、文明引导员、居民志愿者等100余人走进红星太平洋影院,观看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国庆献礼影片《小巷管家》。

该片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坚持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

在观看过程中,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接地气。片中的赵大爷只是胡同中的小人物,却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大情怀。他帮助老街坊解决生活问题,改造厕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虽然过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随着胡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的辛苦付出最终也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

柳芳北里社区党委书记周伟说,“这部影片非常贴近生活,‘小巷管家’一般都是社区居民,很多是年纪比较大的退休人员,这部电影让更多人知道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但是却每天坚守在工作岗位,默默地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的正能量,让更多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营造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感触,平时虽然也经常参加社区里的各种志愿活动,但跟电影中的赵大爷比起来,我感觉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只有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来守护,我们的家园才能越来越美好!”,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居民志愿者邵阿姨说。

10月26日,电影《小巷管家》首映式于北京市档案馆举行。这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电影由演员巩汉林领衔主演,张英、方清平、巩天阔、张兆北、张京生、翟小兴、孙茜、孟秀、李勤勤、贾雨岚、刘大为、卢秋宏等联合主演,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导演郑昊执导,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马铨联合导演。据悉,本片将于10月29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完成的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影片《小巷管家》,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坚持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

电影《小巷管家》将基层党建工作用艺术化的形式来进行宣传报道,表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工作风采和工作状态,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宣传方式,提升了宣传效果,并为今后的党建宣传工作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电影旨在让北京市的工作宗旨和工作内容深入人心,让同行得到经验,让群众能够理解,让社会能够支持。电影《小巷管家》采用了“即时电影”的新型创作理念,将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政策与工作及时地融入剧情之中,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作为时间线索,最大程度地贴近和反映了现实。

随着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基层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全市越来越多优秀的“小巷管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是他们饱满的工作热情、智慧的工作方法、积极的工作态度,成为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的宝贵财富,平凡中的伟大就是生活中最感人的力量。

北京的胡同正在变得越来越美,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这背后离不开“小巷管家”们的辛勤付出。10月26日,一部真实反映北京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小巷管家》首映式于北京市档案馆隆重举行。

影片由郑昊执导,马铨联合导演,巩汉林领衔主演,张英、方清平、巩天阔、张兆北、张京生、翟小兴、孙茜、孟秀、李勤勤、贾雨岚、刘大为、卢秋宏等联合主演,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

随着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基层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全市越来越多优秀的“小巷管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是他们饱满的工作热情、智慧的工作方法、积极的工作态度,成为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的宝贵财富,平凡中的伟大就是生活中最感人的力量。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70年来党和国家最伟大的成就。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作为国家最小的细胞,一条小巷里发生的变化也折射着国家的发展,“小巷管家”的生活恰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与记忆。

影片《小巷管家》,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电影坚持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

电影采用“即时电影”的新型创作理念,将正在和即将发生的政策与工作及时地融入剧情之中,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作为时间线索等,最大程度地贴近和反映了现实。

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国庆献礼影片《小巷管家》日前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导演郑昊[微博]携主演巩汉林[微博]、张英、巩天阔、张京生、张兆北、翟小兴[微博]、孙茜[微博]、李勤勤[微博]、刘大为、卢秋宏[微博]、王洁实[微博]、张华、李明懳等众主演齐齐到场,向人们讲述首都北京基层党员和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一直以来以演员身份被许多观众所熟知喜爱的郑昊,近年则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导演,在主旋律、科技、环保等多类题材中游刃有余;此次作为导演执导主旋律电影,依旧延续了他一贯的“正能量”,导演功力获得了业内专家及好友的一致肯定。据悉,该片将于10月29日在全国上映。

主旋律电影要生活化、亲民化、时代化

电影《小巷管家》以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片中,以赵建国(巩汉林饰)为首的小巷管家凭着内心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一件件解决了困扰街坊四邻的诸多老大难问题。略带幽默却又充满真情的基调让这部正能量影片散发着接地气的人情味,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也让大家看到了郑昊作为一名导演的号召力和专业功底。

《小巷管家》首映式《小巷管家》首映式

作为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指导的院线电影,也是建国七十周年的献礼片,导演郑昊不负众望,以“主旋律电影也要生活化、亲民化、时代化”为该片奠定了创作基调,并成功实现。虽然讲述的是基层党员的生活,并不是所谓的商业大片,但接地气的故事、浓浓的京韵文化、准确的镜头语言和群星的加盟都让它毫不逊色。尤其是演员阵容的搭配,更是得益于郑昊导演多年的好人缘和号召力。领衔主演巩汉林,众主演张英、方清平[微博]、张京生、翟小兴、李勤勤、谭江海、王洁实、李增瑞众实力派演员等都是不计片酬、不计周期地参与进来,好友演员孙茜更是特意从国外飞回来帮忙客串。因为郑昊导演本身就是演员出身,又与大家都合作过,所以现场更加默契。谈到合作时,郑昊也表示:“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我们组里没有明星、没有大腕儿,只有优秀的演员、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文艺工作者。”

传递正能量演而优则导不是终极目标

导演郑昊导演郑昊

主演过《我的父亲母亲》《张思德》《明星制造》《中国远征军》《心术》《赵氏孤儿案》《长沙保卫战》《绝命后卫师》等热播影视剧的郑昊,曾因演员身份获得过第10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近年来,他的工作重心也逐渐涉及到幕后,对政策、题材的敏感度和对影视剧创作的独到思维、整体把控能力也使得他的导演身份得到业内认可,还曾凭借其导演的全球首部纯电动汽车题材电影《特丽独行》获得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金摄影机•新锐导演奖”。

这次的院线电影《小巷管家》,也是导演郑昊的又一次尝试。从剧本的敲定、拍摄的进程、主创及演员阵容的搭配等,他都全力参与,既命题又限时,拍摄强度和难度与日俱增,但成效有目共睹。对于这样的经历郑昊导演也深有感触:“导演作为剧组的总指挥,掌控着整个拍摄制作的节奏和艺术水平,但也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每天场景的色彩明暗,天气骤然变化,甚至演员的档期,都是导演在把控一部影片中可能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看似掌握全场,其实繁复琐碎。”此次作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签约导演执导该影片,他也在首映礼上表示:“感谢中影集团艺委会主任喇培康先生,让我成为中影的导演,感谢中影集团艺委会执行主任江平先生,对我们电影后期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中影经纪公司的总经理姜弘女士,协调运作该电影项目。组织的信任、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及各方的支持,以及对于电影事业的喜欢、热爱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