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丢丢铜仔》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时间:

《丢丢铜仔》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教学重点:

1.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

2.竖笛吹奏并能和演奏主旋律的器乐二胡进行合奏。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出第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二胡、电子琴、响板等。

教学过程:

器乐导入:

1.让学生来猜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乐器?(二胡)

2.教师演奏一小段乐曲,请学生欣赏。

3.提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演奏的乐曲叫什么?

整体聆听:

1.倾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提问:乐曲是由什么乐器做主奏的?乐曲出现了几种情绪?(在聆听过程中教师会用拍手晃脑和晃身子的简单律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

2.老师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把乐曲分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两个主题的情绪特点分别是欢快的和抒情的。

3接下来就分别来详尽的感受体会一下两个主题旋律的情绪特点。

第一主题的聆听:

1.倾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第一主题。并引出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可以和学生一起拿起响板为歌曲《丢丢铜仔》打节奏。提问:注意歌词使用了甚么方言?

2.介绍这首歌是台湾宜兰县群众用当地的闽南语来歌颂的,并出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更主观的了解乐曲创作的地区风格。

3.结合图片,提问:宜兰县地理位置的特点?

4.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

第二主题的聆听:

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第二主题。

2.提问:是不是与第一主题的旋律明显不一样了?引出运用竖笛吹奏的方式来感受第二主题的旋律

3.气息操演

A右手放在肚子上,把肚子想象成气球,呼气像气球在放气,肚子慢慢憋下来;吸气像往气球里吹气,肚子慢慢鼓起来。

A小声模唱、B大声演唱、C有感情的演唱。

熟悉第二主题旋律:

研究竖笛气息方法的使用,吹奏两遍,调整呼吸。并结合吐音来操演。课情绪的主线。有助于学生感受民族管弦乐第一主题的情绪特点。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整体聆听。

课堂拓展:

1.介绍这首《丢丢铜仔》的出处。

2.拓展大陆的青藏铁路,二胡演奏《天路》。研究竖笛声部的旋律。感受主旋律和副旋律的配合。学生进行演唱和吹奏的配合,来完整的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边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边和老师画图。研究音乐实际知识倾听观赏陶冶情操。学生拿响板为老师伴奏,学可以大声演唱或哼唱。

《丢丢铜仔》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唱、欣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丢丢铜仔》,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2、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二)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仔》作为音乐背景。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三)新歌学唱《丢丢铜仔》:

1、听赏《丢丢铜仔》。

2、老师简介《丢丢铜仔》的由来。

3、老师请学生对比欣赏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并学唱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

4、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随乐演唱第一部分,找出并突破歌曲中的难点。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6、歌曲的完整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以“领——合”的方式将歌曲完整地表现,老师使用打击乐器加入学生合唱中,为歌曲添加趣味,体会歌唱合作的愉快。

(四)探究:

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丢丢铜仔》,引导学生探讨各有什么异同和特点。

《丢丢铜仔》教案及反思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丢丢铜仔》,感知台湾民歌小调的风格和韵味。

2.能用富有弹性、明快的声音演唱民歌《丢丢铜仔》,通过二声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演唱能力。

3.通过歌唱教学,延伸到我们龙胜地方的民歌小调《长发谣》,让同学们对小调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欣赏和演唱《丢丢铜仔》,感知民歌小调的风格和韵味。

教学难点:《丢丢铜仔》的二声部演唱,如何把歌曲的背景音响材料更好的融入歌曲。

【课前、课中、课后作业】

一、基础知识积累

模仿火车运行的声音、汽笛声。(同学们感受、参与音乐活动)

二、课中作业: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歌曲表现的速度和旋律是怎么样的?体现了歌曲什么样的情绪?

②歌曲有什么演唱形式?

③您能找到下滑音吗?

三、课中作业:学习《丢丢铜仔》(创编联想;课堂展示)

1.识谱练习。

①歌词“火车行到”,用宜兰的方言同音直译“灰恰嗲到”。

②可以适当加辅助动作。

2.唱歌练习(学法:听唱法、体验法)

①学唱歌曲

第一遍:听老师弹一遍领、齐部分的歌谱,生轻声跟着哼。

第二遍:学歌谱第三遍:唱词。

在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

②二部轮唱

第一步:分声部练习轮唱部分。

第二步:进行二部轮唱。

3.为《丢丢铜仔》加背景音乐材料,请同学们用人声模仿

火车发动、由远到近、穿过隧道、渐行渐远的声音效果。

温馨提示:辅助的道具有三角铁、双响筒、沙球、手铃等或者你们准备的道具。注意伴奏的背景音响声音用气声轻念,很有弹性的,营造一种火车开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听到其他在唱什么。如三角铁作为汽笛声响前的铃声。响筒在每一小节的强拍击,或在歌曲突出的地方打击。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可以即兴有创造性的加入歌曲。(设计用两至三个小组模仿火车开动和运行的声音;击打三角铁、双响筒、手铃等,还要选出一个或几个同学作为领唱部分、、、、、、)

4.把同学们练习好的背景音乐恰当地加入《丢丢铜仔》这首歌。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知识探究:

①欣赏龙胜和平乡黄落瑶寨的《长发谣》。感受龙胜地方的民歌小调。

②你能说出都是小调的《长发谣》和《丢丢铜仔》有什么区别?(从力度、速度、旋律、节奏、情绪等音乐元素考虑。)

2.小调是民歌一种体裁。那么,你能说出民歌还有其他什么样的体裁呢?

《丢丢铜仔》教案及反思篇4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对丢丢铜仔的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的和认识,体验课程的情境,并有感情的朗诵。

2、利用图片让幼儿理解丢丢铜仔故事内容,通过这一堂课程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

3、从丢丢铜仔这堂课的讲解中,引导幼儿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提高幼儿识字、语言表达能力。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知道课程所传达的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教学CD、幼儿用书、教学卡片和教学视频、教学手工艺品、幼儿认读。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好奇,请幼儿积极表达之前对丢丢铜仔的理解

2、故事导入:“小朋友之前了解过丢丢铜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丢丢铜仔的故事。”《丢丢铜仔》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丢丢铜仔》里你说了什么,为什么?

3、根据丢丢铜仔里面涉及的内容逐一讲解,对课程提到的重点内容做详解。

4、结合丢丢铜仔作出模仿的类似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自己创作故事,编排动作。

6、教师整合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讲解练习,并在幼儿讲解、述说的过程拍手鼓励。

7、教师引导幼儿自我表达通过学习丢丢铜仔,所了解到的知识,并要求幼儿通过所学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再次创编。

四、教学的互动

1、教师作出关于丢丢铜仔的相关动作,并让幼儿分辨。

2、说说通过课程丢丢铜仔给我们的启发。

3、引导幼儿根据丢丢铜仔的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勇于表达自我的想法,动作。

(1)身体表达—如:拍手、拍腿等动作进行

(2)生活表演—地板、桌子、等物体为借助物表演。

4、结合丢丢铜仔的课程内容,让幼儿进行相关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1、教师在给幼儿教学丢丢铜仔的过程中,幼儿能很好地配好老师的教学教学内容进行完成。

2、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关于丢丢铜仔的故事,课后幼儿能从中将所学习理解到的知识进行很好的表达出来。

3、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自我表达通过学习丢丢铜仔所获得的知识和思考。

4、教师在课程开始多种媒介相结合,展示了《丢丢铜仔》相关的视频,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对课程的梗概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配合动作始终让幼儿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不断磨练。

《丢丢铜仔》教案及反思篇5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台湾民歌《丢丢铜仔》

2.了解该歌曲所属的民歌分类

3.了解民歌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比较、欣赏、讨论、直观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又到了愉快的音乐时间,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做一个互动,当我的手画点(.)的时候,请你发出“克特克特”的声音,当我的手画横线(——)的时候,请你发出“呜”的声音,注意有强弱。

师: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生:火车过山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描绘的就是火车过山洞的情景,它的名字叫做《丢丢铜仔》,它是一首台湾民歌。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动一动,同桌面对面(你拍一,我拍一)和老师一起跟着歌曲的节奏拍起来。

师:这首歌曲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师总结:欢快、风趣、热闹

师:在唱旋律之前,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音阶练声。(柯尔文手势+练声)

师:老师将这首歌曲的旋律分为了4句,让我们边划拍子边慢慢的唱旋律。(四二拍子指挥图示)各句的易错节奏加强练习。

师生互动,旋律接龙,师生角色互换

师:这首歌曲的节奏规范,旋律婉转,属于我国民歌中的哪一类?生:小调一类

手势:(画一画)

师:跟着老师一起拿出手,伸出食指,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线,看看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与我们之前的课前互动不谋而合。

声势:(唱一唱)

将歌词带入旋律中。

问一问:

磅孔是什么?生回答

铜仔是什么?生回答,师总结

体势:(动一动)

每组的第一位同学手叉腰,后一位同学的手搭在前一位同学的肩上。让我们用台湾话唱起来,火车开起来。

师:《丢丢铜仔》这看似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被台湾的同胞们演唱得妙趣横生,让我们再来用台湾话演绎一遍,火车开起来。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一首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它属于我国民歌中的小调类型,台湾和大陆是一家,一湾浅浅的海峡搁不断我们血浓于水的情谊,祖国的民歌多姿多彩,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听、多学、多唱,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