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类实习报告集合(精选2篇)
水利类实习报告集合5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利类实习报告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利类实习报告篇1
实习内容:
(一)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
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水文观测的对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别简述。
1、降水量:
降水量的观测最常用的方法为利用雨量器进行测定。雨量器有自记式的和非自记式的。自记式雨量器有三种主要类型:沉重式、浮筒及虹吸式、翻斗式。自记雨量器能够自动记录累计降雨量,一般还配有遥测设备,以便实时传送数据。雨量器由于风的影响而具有误差,特别是山岭和森林中。雪的观测误差更大。
对大面积区域进行降雨观测需要根据区域的形状、地形、面积布设较多的点,以取得一个流域的平均降雨资料。最简单的计算一个流域的降水量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适用于雨量器分布均匀密集的情况。另外还有泰森多边形法、网格法。
对于林内降雨常用受雨器法,制作一个面积较大的受雨器,布设在标准地内,最后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得出。
传感器测雨:雷达覆盖面广,并具有高度的时空分辨能力,能提供时段小至5分钟和空间小至1km2的雨量估测值。利用红外成象,卫星可以测定地球上广大面积的降雨量。这些方法在国外运用的较多。
2、树冠截留
截留包括很多过程,主要是树干流和树冠截留。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林冠水量的平衡方程计算:
p=p林内+i+p干
式中:p——降雨量(mm)p林内——林内降雨量(mm)i——林冠截留量(mm)p干——树干流(mm)
降雨量和林内降雨的测量方法已经做了叙述,现在介绍树干流的测定方法:
树干流指沿着枝条和分枝流动并最后顺着主干到达地面的那部分水。其测定通常为在树干基部用不透水的柔软材料做成槽状,承接树干茎流的水,导入到测量装置中,即可得出一棵树的树干净茎流流量,再根据其树冠投影面积,即可换算得出树干流p干。
水利类实习报告篇2
怀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三的实习,这是对我们一年多学习情况的检验与应用,从中我们学习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开拓了视野,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为今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理论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对不同地点不同设备的参观,初步的了解了相关设备的结构特点、运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最后,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更清晰、更深入、更有条理的理解了各种系统及附属设施的性能、规格、功用,扩展了基本知识理论。
这次实习的任务是:了解给排水系统的原理,组成及设备。消防系统的原理,组成及设备。了解采暖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设备的功能;了解空调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设备的功能;了解制冷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设备的功能;了解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原理以及系统组成;了解冷库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冷却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为期一周的实习日子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锅炉房,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长春长影世纪村。
锅炉房系统:
在参观这部分内容时,给我们安排了学校锅炉房。使我们了解了锅炉本体的构造和工作原
和锅炉的运行及附属设备的功用。
锅炉整体的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锅炉中有炉膛、锅筒、对流管束、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集箱、空气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
锅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见上图)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燃料的燃烧过程
不同的.燃烧方式其燃烧状况有所不同。以链条炉排锅炉为例,其燃烧设备为链条炉排。燃料在加煤斗中借自重下落到炉排面上,炉排借电动机通过变速齿轮箱减速后由链轮来带动,链条炉排犹如运输机,将燃料源源不断的带入炉内。燃料在炉排上一面燃烧,一面向后移动;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由鼓风机通过风道及炉排下部的风仓,向上穿过炉排到达燃料层,进行燃烧,形成高温烟气。燃料最后烧成灰渣,在炉排末端翻过除渣板(俗称老鹰铁)后排出,这整个过程称为燃烧过程。当然,为了锅炉燃烧的持续进行,需要连续不断地供应燃料、空气和排出烟气、灰渣,为了环保的要求,还须对烟气进行除尘处理,为此,需配置鼓风机、引风机、运煤出渣设备及消烟除尘设备。
2)烟气向工质(水、汽、导热油等)的传热过程
由于燃料的燃烧放热,炉内温度很高。在炉膛的四周墙面上,都布置一排水管,俗称水冷壁管。高温烟气与水冷壁进行强里的辐射换热,将热量传递给管内工质。继而烟气受引风机、烟囱的引力而向炉膛上方流动。烟气出烟窗(炉膛出口)并掠过防渣管后,就冲刷蒸汽过热器----一组垂直放置的蛇形管受热面,使锅(汽包与水冷壁)中产生的饱和蒸汽在其中受烟气加热而得到过热。尾部烟道内依次布置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经多级传热后的烟气最后排出锅炉。
3)水的汽化过程
水的汽化过程也是蒸汽的产生过程,其主要包括水循环和汽水分离过程。经过水处理的锅炉给水由给水泵加压,先经过省煤器而得到预热,然后进入汽包。锅炉工作时,汽包中的工质是处于饱和状态下的汽水混合物。位于烟温较低区段的对流管束,因受热较弱,汽水混合物的比重较大;而位于烟气高温区的水冷壁和对流管束由于受热较强,相应地汽水混合物的比重较小;从而比重大的汽水混合物则往下流入下锅筒,比重小的汽水混合物则往上流入上锅筒,这就形成了锅内的自然循环。此外,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水循环和进行流量分配的需要,一般还设有置于炉墙外的不受热的下降管,借以将工质引如水冷壁的下集箱,而通过上集箱上的汽水引出管将汽水混合物引入上锅筒。借助上锅筒内装设的汽水分离装置,以及在锅筒本身空间的重力分离作用,使汽水混合物得到了分离;若有过热器,则蒸汽在上锅筒顶部引出后进入蒸汽过热器中,而分离下来的饱和水仍回落到上锅筒下半部的水空间。汽包中的水循环,也保证了与高温烟气相接触的金属受热面得以冷却而不会烧坏,是锅炉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而汽水混合物的分离设备则是保证蒸汽品质和蒸汽过热器可靠工作的必要设备。
给排水系统: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世纪村的地下水泵房,泵房主要负责2区的生活给水和消防系统的给水,
由于2区的楼较高,给水系统分成两个区,高区和地区,地区由两台变频泵并联给水,
而高区由另外两台泵并联给水,并联给水部增加它的扬程,但是增加了他的流量,以达到用户他的需水量,
认识到了锅炉房内的设备与构造,泵房采用多级泵,而且是并联形式且有备有泵。在地下停车场和老师讨论了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的相关问题,其中地下停车场采用的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系统联合的形式。建筑给水系统总体分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学到了一些平时很多关于建环专业的知识。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的装置或设备在今天都看到了实物,对暖通和燃气设备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写实习日记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本专业的知识。
一周的实习很快就结束,在这段日子我学到很多东西,看到了很多以前在课本中没有见过的东西,把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知识联系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切身的感受到了这门专业在国家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尽可能地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
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感谢为此次实习付出辛勤努力的指导老师和师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