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读后感(精选6篇)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读后感篇1
今晚学好国际象棋,我的心情糟透了,因为我连输三盘。回来的路上,我一句话也不想说,车里显得特别闷热。到家的时候,刚好碰到妈妈从书店回来,妈妈说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激励孩子勤勉上进的好故事》。
我翻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目录里有很多故事在向我招手。我挑选了“第三只小板凳”的故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故事讲述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他小时候不怎么聪明,在一次手工课上老师教她做一只木板凳。第一天他交不出来。第二天,满怀希望的女老师看到一只制作很粗陋的小木板凳,生气地挖苦道:“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爱因斯坦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陋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只凳子。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只总要强一些。”同学们纷纷向他投来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但失败了还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是最可贵的。跟爱因斯坦相比,我还差一点,但是我会努力做到坦然地面对失败和嘲笑。我放下书本,紧紧地抱住了妈妈,刚才的烦恼一下子全抛到九霄云外了。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读后感篇2
语文老师应该都听过“爱因斯坦和小板凳”的故事,说的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交手工作业的时候交了一个做得很糟糕的小板凳,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老师信誓旦旦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保证再也找不到更糟糕的小板凳了,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却从容不迫地从书桌里掏出了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原来那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是爱因斯坦同学刚开始时做的。这个故事通常是宣扬“锲而不舍”精神,但我想作为一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绝不仅限于此。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我想如果把爱因斯坦当成鲁班来培养,结局多半很糟糕。因为爱因斯坦同学的大脑沟回生来就比别的小朋友多而且深,压迫了小脑的发育,动手能力生来就比别人差很多,尽管他很善于思考,也“锲而不舍”,但是光靠想是想不出来小板凳的,所以他的小板凳只有糟糕。而我们老师又是否了解你的学生哪一个是爱因斯坦,哪一个是鲁班,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徐悲鸿。或许他们恰巧同时都在你的班里。一个睿智的语文老师先要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尤其是你印象中的“后进生”,也许你会发现他真正的“天才”之所在,不妨让他自己评价自己,试想如果老师在信誓旦旦地评价爱因斯坦之前先让他自我评价,或许故事便是另一个版本了。不要盲目地为你的学生扣上“你不行”的帽子,一个真诚的微笑、一瞥赞许的目光,一根竖起的拇指、一句由衷的肯定??只要这些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并让学生感到你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那么你的这些小小举动,就会拉近你和他的距离,说不定你会有想不到的惊喜和意外的感动。
对于所谓的“优等生”,“优中培优”其实是一个更大的难题,我们的优等生更像温室里的花朵,饱受宠爱,甚至连一点小小的打击都承受不住。实际上,换个角度去思考,所谓的“优等”不过是拿自己的优点同别人的缺点比罢了。那些捏出花蝴蝶的小朋友未必有哪一个比爱因斯坦更有成就。“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应该是每位语文老师教给同学们的道理。完全的“一视同仁”是不可能做到的。教师要提供更广阔的资源满足他们的渴望,给他们更多的要求,更高的目标,多给予他们启迪,评价时重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不妨让他们和老师之间互相评价,在互不相让的竞争氛围中渐渐地做到宠辱不惊,让师生共同努力,去追求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语文老师要濡养一颗安静的心,给学生足够的时光去静默读书,去沉思,也给自己足够平静的心情去发掘,去欣赏,去聆听。我们的信心无论是学生的还是老师的都不是呐喊出来的,而是冷静思考,深刻思考的结果。所以在课堂上请不要再问“对不对”“好不好”“勇敢些、大胆些”这些无谓的问题,而是要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关注于他们的思维活动,做到真正“因材施教”。佛语说“放手如来”,若是肯从容的放手了,那么想要的也会从容而来了。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读后感篇3
这是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劳作课上,同学们交了自己的手工制作,有活泼的泥鸭、可爱的布娃娃……而小爱因斯坦只在第二天才交上个粗陋的小板凳。老师不满意地说:“世界上大概没有比这更糟的东西了。”
可小爱因斯坦站起来举起双手,手中各拿一个小板凳,说道:“有的,老师,那交上去的是我做的第三只小板凳,虽然它仍不能令人满意,但比起这前两只来说,总要强一些。”对同一只板凳,老师与小爱因斯坦的看法截然不同。老师拿这和其他同学精巧的制作相比,因而不满意小爱因斯坦则是在看到差距的同时,又把它与自己前两次做的板凳先比,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是的,横向比较能看到与别人内的差距与不足,纵向比较会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这样全面地认识问题,才能使人有信心缩小差距,不断前进。横向比较是很直观的。
考试成绩单发下来,就知道自己在班上的名次手工作品交上去,就知道是相对精巧还是粗陋了……因而人们常常因通过横向比较来给事物下定论。当然,事物间确有横向联系,但没一事物本身又有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事物的发展也总会受其原有基础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我们分析一下同学的表示,既要考虑他的现状,与其他同学做横向比较,又要考虑他原有的基础,与其过去作纵向比较,这样才能预见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可能取得的成绩。现在,有人总喜欢拿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物质财富,比生活水平,借以指责社会主义制度。这与前面说的仅注意横向比较,而忽视事物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的做法,何其相似!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财富是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起来的,期间又不乏对殖民地国家的血腥掠夺。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却是从一个“满目创痍、民生凋弊”的烂摊子开始的,仅走了短短五十年的历程,其间又不乏天灾人祸。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有目共睹,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经济建设的成就令世人惊叹!横向比较,看到了差距与不足,知道自己的现状与地位,这样才不会闭目塞听,夜郎自大纵向比较,看到了成绩与进步,从而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总结经验、继续女里而不至失去奋发前行的勇气。看了这样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较为全面、辨证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第三只板凳给我的启示。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读后感篇4
读了《第三只小板凳》后,我仿佛看见倔强的爱因斯坦正在灯下做着第二、第三只小板凳的身影,以及第二天上课时拿着第一、第二只小板凳说明自己不断进步的情景。是的,“尽吾志矣,尚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一个人的天资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身体素质和承受能力上有差异。因而,在学习上及各方面可能会出现优劣之分,这是不可防止的。好固然可喜,但我觉得暂时的差也并不就是可耻!我们知道,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就是在小学里留过级吗?何况他脚还有毛病呢!但他不是艰辛自学成大才了吗?!
当然,我不是说“差”可以引以为豪,如果有的人本来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由于自己不用功等主观原因而变成差的,那确实是可耻。我只是说,那些像爱因斯坦做小板凳那样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而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人,那么可以无愧了。并且只要继续努力,必能克服万千险阻,胜利到达理想的此岸。
我们无须为了证明这一点而去东找西寻名人的成才经历。爱因斯坦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当年连做小板凳都做“蠢材”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这似乎觉得有些不可想像,其实我们只要有爱因斯坦那一丝不苟、顽强刻苦、不断实践的学习精神,那么任何人间奇迹也能创造出来。
“科学宝座,人人可坐。”我们不要为了一时的失利而–一蹶不振。我们现在可能比不上人家,但将来,我们或许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一个艺术家,一个革命家。振奋起来吧!处于不佳精神状态的朋友们,振奋起来吧!高考落第的`兄弟姐妹们,请听古人的教导:“假设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光辉的未来一定属于勤奋有志的年轻人!
诚然,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阻力,其中“小儒”们的嘲笑,“大爷公子”们的戏弄都是难免的。爱因斯坦在发现“相对论”前,就是被人取笑为“疯子”吗?最后把马克思最爱引用的但丁的诗“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抄录于后,让我们共勉吧!新的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正在向我们招手呢!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读后感篇5
这是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劳作课上,同学们交了自己的手工制作,有活泼的泥鸭、可爱的布娃娃……而小爱因斯坦只在第二天才交上个粗陋的小板凳。老师不满意地说:“世界上大概没有比这更糟的东西了。”
可小爱因斯坦站起来举起双手,手中各拿一个小板凳,说道:“有的,老师,那交上去的是我做的第三只小板凳,虽然它仍不能令人满意,但比起这前两只来说,总要强一些。”对同一只板凳,老师与小爱因斯坦的看法截然不同。老师拿这和其他同学精巧的制作相比,因而不满意小爱因斯坦则是在看到差距的同时,又把它与自己前两次做的板凳先比,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是的,横向比较能看到与别人内的差距与不足,纵向比较会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这样全面地认识问题,才能使人有信心缩小差距,不断前进。横向比较是很直观的。
考试成绩单发下来,就知道自己在班上的名次手工作品交上去,就知道是相对精巧还是粗陋了……因而人们常常因通过横向比较来给事物下定论。当然,事物间确有横向联系,但没一事物本身又有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事物的发展也总会受其原有基础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我们分析一下同学的表示,既要考虑他的现状,与其他同学做横向比较,又要考虑他原有的基础,与其过去作纵向比较,这样才能预见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可能取得的成绩。现在,有人总喜欢拿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物质财富,比生活水平,借以指责社会主义制度。这与前面说的仅注意横向比较,而忽视事物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的做法,何其相似!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财富是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起来的,期间又不乏对殖民地国家的血腥掠夺。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却是从一个“满目创痍、民生凋弊”的烂摊子开始的,仅走了短短五十年的历程,其间又不乏天灾人祸。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有目共睹,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经济建设的成就令世人惊叹!横向比较,看到了差距与不足,知道自己的现状与地位,这样才不会闭目塞听,夜郎自大纵向比较,看到了成绩与进步,从而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总结经验、继续女里而不至失去奋发前行的勇气。看了这样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较为全面、辨证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第三只板凳给我的启示。
以上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读后感篇6
学历已有近十年,读过的文章可以说不计其数,好些文章就像生活中的琐事一样忘却,坦有一篇文章现在还记忆犹新,那就是儿时读的《第三只小板凳》,现在想想还确能领悟一些道理。
《第三只小板凳》的主人公就是板凳的制做者爱因斯坦,他的英名早已誉满全球,他的功绩人们永不会忘记。若你不读《第三只小板凳》一文。你也许会认为爱因斯坦从小就是个天才,不然怎会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现在有些青年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自暴自弃,自叹命运浅薄。当用名人轶事来鼓励他时,他总会说:“咱没有人家那种天才,不具备那种条件和社会环境。”坦这些青年为何不想想你的优点,你的优越条件以及优越的社会环境,比起当年爱因斯坦的条件好多了。从爱因斯坦学制板凳的事例来看,他小时候并不聪明,而跟一般人相比还显得比较迟钝,因为别的同学做出各种各样的玩具,并很早地交上了,而爱因斯坦做的很慢且很简单。但爱因斯坦有信心,想着自己一定能做出像样的。假若我们当中个别同学就是当年的爱因斯坦,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做好了精巧的玩具并全交止,或许会自叹不如,消没竞争精神。而把事情搞得半途而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爱因斯坦最后能走上成功的道路,自信心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爱因斯坦是有勇气的。因为爱因斯坦做的玩具既坏又慢,而他还是把它交上,这个勇气大家可想而知。当老师略带嘲笑的口吻说“这怕是世界上最坏的板凳”时。爱因斯坦很有勇气站起来说:“不,这里还有我第一次做的,交上去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那只板凳差些,比起这两个要好些。”说着并举起那两只板凳,同学们,假若你就是当年的爱因斯坦,你会站起来为自己的努力进行辩护吗?我们今天缺少的就是这种勇气,因为我们爱“面子”怕丢人呀!
爱因斯坦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虽然大家都知道什么事都需要毅力,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但我觉得爱因斯坦在做板凳时毅力表现得特别突出,不是吗?如果没有毅力,他能在质量都不怎么好的情况下。连续做三次?正是这种无形的毅力促使他不断地努力向前,直至走向成功。
从做小板凳到后来成为一代名人的道路,证实了他所说的“成功=勤奋+不说谎话+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