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体育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篇)

时间:

体育课标心得体会

体育课程标准,是近代中国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课标心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体育课标心得体会篇1

随着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些新兴体育项目,诸如攀岩、轮滑、滑板、飞镖、滑雪等开始进入了校园,这当中滑板、攀岩是奥运会新增项目,凸显了当前我国校园体育对竞技体育的支撑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所以要对体育课程提出新的要求,体育教育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全方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校园体育中加入新兴体育项目,甚至是一些小众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具备了开展更多新兴项目的水平,代表着校园体育教育的进步。

长期以来,我国校园体育的教育主要以广播操、田径、足球、篮球等大众项目为主,由于场地、教学实际和师资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小众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长期处于缺失状态。

而如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校园体育也正式迎来了改变。新课程将过去以外在与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战术作为课程研制逻辑起点改变到以培养内在于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逻辑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体育教育。

《课程标准(2022)》开宗明义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新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奥运项目的加入,正是学校体育思路转变的体现。首先,奥林匹克教育秉持的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殊途同归。奥运项目能够很好融入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竞技体育、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大体育工作格局,其次,奥林匹克教育核心载体竞技运动是实现新时代“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最后,奥林匹克教育倡导基于竞技运动的跨学科、跨课程融入,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奥运会竞技项目也在日趋年轻化,年轻项目的加入,是奥委会对年轻群体的挖掘。近几年年轻人对奥运会的关注度逐年下降,诸多项目已经不符合当前年轻群体的审美,举重、拳击和现代五项被剔除后,滑板、冲浪和攀岩进入,无一例外的都是极具年轻元素。

滑板和攀岩都属于小众项目,参与群体较少,且参与难度较大,而通过校园体育提前让青少年接受训练,这对于扩大运动群体将是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在新兴运动项目中争金夺银,提供了群众基础。

校园体育的开展,还能够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输送人才,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选材面不断萎缩、学校运动队效率不高,难以输送后备人才,如今新的校园体育课程或将逐渐改变这一现状。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普通的中小学,通过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全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奥林匹克宝贵的经验,在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对于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新兴体育项目进入校园,既符合新时代要求,也符合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引进较为流行、成熟的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新兴体育项目,能够重新激发青少年参与运动的热情,进而真正让青少年爱上体育,提升身体素质。

体育课标心得体会篇2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

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

新课标显示,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从数据可以看出,与2001年版、2011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20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至2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关注到,在新课标中知识型课程进行了调整,比如体育、思想品德等,让课程更加均衡。他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和技能获得的重要窗口期,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增加体育锻炼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定。

让新兴体育项目走进校园

根据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新课标中特别提到,新兴体育类运动除了与其他类运动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和能力要求外,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新课标表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小轮车、轮滑、攀岩、登山等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也出现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

对此,柳鸣毅认为,除了我们常见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孩子在课外参加的很多兴趣班大多是一些比较时尚、炫酷类的项目,比如轮滑、跑酷等,都是当前比较火爆的项目。“这些项目很具趣味性,孩子们很喜欢,会自觉参与其中。”

柳鸣毅说:“未来当这些项目进入校园,除了能很好地丰富校园运动内容、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外,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灵敏素质、协调素质和爆发力等。不仅如此,相对足球等项目,部分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对场地面积的要求不是很高,更便于开展。”他表示,增加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和中小学有开展条件的运动项目,对于培养他们体育乐趣,享受运动带来的喜悦,增强体质,磨炼意志,都是有益处的。

面对挑战做好准备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柳鸣毅表示,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

其次,要改变对于学校体育的认识。柳鸣毅说:“过去我们觉得学校体育就是体育课,但现在学校体育除了体育课,还包含课余活动和一些竞赛内容安排。不仅如此,现在很多省市的相关文件都把大课间等计算成课时,进行更加丰富、多元、个性化的安排,这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一种体现。”

此外,在柳鸣毅看来,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要求也更高了。他说:“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当老师有没有相应的能力时,如何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帮助其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柳鸣毅还提出,场馆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关键。“现在学校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在学校内部,学校可以加强与周边公共体育场馆、体育部门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充分整合校内外体育场馆资源、俱乐部资源,加强交流合作,这样才有助于打造区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的,更加个性、符合体育规律的教学课程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体育课标心得体会篇3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贯彻落实新课标,引领教师深入细致地学习,准确把握体育与健康学科思想,提高对义务课程标准的把握能力,我校小学部体育组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学习新课标,明确新方向”专题研学活动。

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增强了学习阶段衔接及指导性,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老师们学习新课标受益匪浅,纷纷记录下自己宝贵的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专题研学活动,我校小学部体育教师明确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新方向,逐步转化教学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只有率先做好表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