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消防工作计划范例(3篇)
矿区消防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煤炭矿区清洁生产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095-01
1清洁生产的目的
清洁生产是指通过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煤炭矿区规划环评的工作重点为在整个规划区层面上设计清洁生产思路和基本内容,并为建设项目设计准入门槛,指导具体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工作。煤炭矿区应严格要求矿区内各建设项目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开展矿区内部的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链。
2煤炭矿区清洁生产分析
2.1以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为目标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HJ446-2008《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因该标准篇幅较长,故在此不列出),结合矿区规划项目的特点,来提出规划矿区内各煤炭开采企业清洁生产指标的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是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值的就选用国家要求的数值;凡是国家或行业对该项指标尚无明确要求值的,则选用国内重点大型煤炭企业今年来清洁生产所实际达到的中上等以上水平的指标值。本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基准值代表了行业清洁生产的平均先进水平。
2.2分析清洁生产实施途径
矿区项目的清洁生产途径具体如下,这些途径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相互组合。
(1)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
矿区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先进的开采工艺。设备的选择尽量大型化、通用化、系列化,以满足高产高效的要求。
(2)改革开拓部署,合理安排开采单元,提高煤层开采能力。
在区域面积划分上,尽可能避开地质构造带、无煤带,减少掘进和回采时坡岩。在开采厚度上,尽量加大采高,减少分层开采,尽可能采用全厚开采,避免因分层开采,造成假顶矸石混入煤中的几率。在开采层位上,力求利用夹石层或劣质煤层作为分层界面,分层厚度应与采煤方法相适应,尽量少破顶、割底,对于夹石厚度大于0.3m时,应实行煤岩分采。
(3)矿井水和煤泥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将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后达回用标准,用于井下消防、洒水、灌浆用水等,实现污水资源化;煤泥水闭路循环,不外排;矿区产生的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4)加大煤矿废弃井巷的利用。
随着矿区煤矿开采规模的增大,矿井数目的增多,老矿井的衰老和报废,将遗弃许多井下空间,如:井下回采工作面,各类巷道,井峒。这些井下空间多数布置在岩层中,保存完好,维护费用低,可以作为工业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的贮存场。煤矿围岩中结晶岩、粘土岩和泥质页岩具有良好的地质屏障作用,渗透性小,围岩稳定,是工业废弃物安全填埋的良好场所。
(5)煤矿粉尘综合防治。
①提高块煤率,减少井下产尘量。
②采用湿式打眼、水炮泥和水封爆破、预湿媒体防尘以及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和运行参数等措施,达到减尘效果。
③通风排尘技术。包括对风源的净化,选择合理的风速等。
④采用湿式除尘技术。
(6)噪声防治。
从机械设备声源消声、平面布置分区、设置绿色声屏障等多方面采取噪声污染控制措施,保证声环境满足功能要求。
2.3提出清洁生产管理措施
清洁生产是要求从原材料、生产工艺到产品服务的全过程的控制,彻底改变单纯的末端治理的污染防治模式,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保障体系,把清洁生产管理放在首要位置。落实以下清洁生产保障措施:
(1)贯彻污染预防思想,各生产环节必须建立事故应急方案,将故障检修时产生的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设备,减少故障发生率。在应急方案中,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对全矿的影响,如产品煤紧俏或滞销时外运和储存,备用水源等问题。
(2)成立清洁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奖惩考核目标责任制度。清洁生产管理机构应负责整个矿区各个生产环节的清洁生产管理工作,制定清洁生产管理规程和奖惩考核目标,把节能、降耗纳入到生产管理中。环境管理监测机构要行使职能,避免投入基建费用却不运行使用的现象。
健全计量体系,全矿各个生产环节都应设置水、电计量装置,提高员工的节约意识,把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水和原材料的使用,减少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有毒害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弃物等排放的方案。
(3)加强业务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清洁生产的执行者是各个岗位的职工,只有使每个职工都牢固树立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才能保障清洁生产目的的顺利实现。
2.4清洁生产审计
建议矿区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审计。
清洁生产审计是一种对污染来源、废物产生原因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的分析和实施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寻找尽可能高效率利用资源,减少或消除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的方法,是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持续的清洁生产审计活动会不断产生各种的清洁生产方案,有利于企业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逐步的实施,从而使其环境绩效实现持续改进。
3结论
煤炭矿区通过以上清洁生产分析,可找出规划本身不符合清洁生产的规划方案及技术环节,可见清洁生产是煤炭矿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矿区消防工作计划范文篇2
关键词:矿井瓦斯;瓦斯防突技术;防突检验
1防突实验室概况
分公司从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在5个突出矿井建立了5个防突实验室,为分公司9个生产矿井进行煤层瓦斯参数测定工作,实验室仪器配备有HCA型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装置、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装置、WTC型瓦斯突出参数仪、TWY型突出预报仪、瓦斯压力测定仪、煤样制样装置、实验气体等,可开展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吸附常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等煤层参数测定。
2防突实验室的作用
2.1瓦斯基础参数测定
防突实验室建立以来,5个实验室共测定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数据554条,其中:煤层瓦斯含量379条,煤的坚固性系数69条,瓦斯放散初速度41条,a、b吸附常数65条。
实例1峻德矿三水平北三四区-495机道石门区域性消突
三水平北三四区-495轨道石门预计40m揭30号层,2013年9月15日,防突办对该煤层进行取样工作,测定30号层煤层瓦斯含量9.34m3/t,煤层瓦斯压力1.05MPa,2013年9月30日,由矿建处041队在三水平北翼轨道大巷左帮钻场、三水平北三四区-495轨道石门右帮钻场及工作面,共施工45个预抽钻孔,2013年11月15日在三水平北三四区-495轨道石门工作面又补打18个预抽钻孔,共计施工63个抽采钻孔。
经过3多个月的预抽,煤层瓦斯压力降至0.3MPa,该区域煤层瓦斯储量为9.88万m3,到目前累计抽采瓦斯量3.2万m3,消突面积为2520m2,该工作面仍然利用地面抽采泵站继续进行抽采。
实例2峻德矿二水平北33层一二区F7下盘区域性消突
二水平北33层一二区F7下盘机道测定33号层瓦斯含量8.11m3/t,在二水平北大巷付线施工6个钻场、245个施工穿层钻孔,对33号层煤进行区域预抽,在F7下盘机道施工235个顺层预抽钻孔进行预抽。
从2013年3月开始抽采,到2013年11月抽采瓦斯量199.2万m3,消突面积87488m2,到目前瓦斯含量降到3.23m3/t,测得煤层瓦斯压力0.05MPa,工作面正在利用井下移动泵站继续进行抽采。
2.2防突实验室对技术工作的指导意义
防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实时监控煤层的瓦斯含量、煤层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的测定,对于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效果检验及掌握煤层瓦斯赋存基本规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工作中,能够准确地判断前方煤层是否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能否继续施工前进,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例如:峻德矿三水平北三四区-485机道石门、三水平北翼皮带巷、三水平北一石门,兴安矿四水平南17层二四区一段、三水平北22-1层二区四段,南山矿盆底区北翼18层三分段、西一区北部18层零分段,益新矿三水平北二石门18-1层左一段、三水平北二石门22层右三段、四水平南翼轨道石门,富力矿-690南风井车场通过防突实验室测定煤层瓦斯基础参数,采取了区域性消突后,进行了采掘作业。
防突实验室的建立,可以随时进行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及时掌握瓦斯分布动态、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从而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通过实验室基本参数的研究,可以对矿井井田范围内的瓦斯灾害进行全面分析和划分,对灾害程度进行区别,从而提高瓦斯治理效率,提高瓦斯治理效果,指导煤矿进行合理的安排采掘布置,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突措施和瓦斯治理技术,实现矿井高产高效。
2.3防突实验室建立在设计中起到的作用
为采掘《作业规程》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准确的煤层瓦斯含量,合理进行配风,比以往按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推算更为可靠,避免了盲目配风,指导了施工设计的编制,为采煤工作面的风量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石门揭煤工作面提供了安全保障,揭煤工作面采用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瓦斯基础参数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对于有突出危险的工作面采取穿层钻孔抽采煤层瓦斯进行工作面消突,然后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揭煤,2013年1~12月份分公司累计实现安全揭煤167次,其中揭突出煤层13次,有3个工作面通过瓦斯参数测定后直接采取安全措施进行揭煤作业,缩短了防突揭煤时间。
防突实验室建立,对不同区域、不同标高煤层的瓦斯参数分别进行测定,并分析、整理和积累,并将数据每月提供给瓦斯地质研究部门,为矿井瓦斯地质图及瓦斯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缩短了瓦斯地质数据库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到录入数据的时间,为完善矿井瓦斯地质图的编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将现有手工绘制的瓦斯地质图,利用瓦斯地质数据库软件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成图。到目前为止瓦斯地质数据库录入数据8万条。
通过测定瓦斯抽采前后煤层瓦斯含量,及时考察抽采效果,避免长时间无效抽采,使矿井在最短的时间内揭开煤层或进行巷道掘进和回采作业,有效缓解采掘失衡的问题。通过测定煤层原始瓦斯含量、残余瓦斯含量数值进行比较分析,为抽采达标评判提供可靠依据,为瓦斯治理长期规划、抽采设计及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有效地指导了瓦斯综合治理工作。
3结束语
矿区消防工作计划范文
在场地选择的完善措施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积极协调场地选择与对外运输、工艺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必须考虑场地选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1)场地与运输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地与运输途径;(2)在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综合当地的环境情况,综合考虑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
2功能分区划分及其完善措施
在功能分区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的措施使有关的建筑物结合在一起,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在功能分区的划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就它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完善。针对不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色,积极地对各个方面如生产过程、运输途径、卫生措施、防火措施以及其它的供给需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使整个煤矿工业场地总设计中功能区的划分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使运输途径便捷,工程管线缩短。针对这些要求,将五举煤矿中工业场地划分为三个部分:(1)行政办公服务区(包括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等主要的办公和生活区);(2)生产区(主要有主井井口房、选煤厂、产品装车系统等组成)(3)辅助功能区(各种修理车间、库房、清水池及水泵房等)。在布置过程中要将主生产区布置在工业场地的中心部位,辅助功能区设置于场地。在有关功能区完善措施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合理划分功能区,尽可能将能够划分在一起的功能区合并于某一个已经划分好的分区之内;其次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有些虽不属于同一功能区之内,但为建设方便,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将它们建设成一个整体。最后,在有关矿井行政服务区的布置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将矿区行政服务区布置得合理可行,应使人进入矿区时感觉舒适,所以在矿区前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进矿的主要公路两旁的绿化做仔细的推敲和建设。
3场内运输及其完善措施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不同功能区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场内运输在功能区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不同的功能分区间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煤矿场内的运输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道路运输;(2)窄轨铁路运输。在场内运输中主要的完善措施有:首先在场内道路的设计过程中,道路的设计要缩短并且便捷,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弯道,同时方便人、物流的快捷运输,此外还要注意消防措施的设置。其次,道路运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煤仓和装车的地点设计在距离场地较近的位置,有利于装车。再次,在窄轨铁路的运输过程中,设计铁路线路必须考虑到该路线对公路运输和人行小道的影响。在整个场地的运输过程中窄轨铁路与辅助功能区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坑木材料容易下井。将坑木场布置于场地边缘,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防措施的实施,也有助于预防运送坑木材料车对其他功能小区活动的干扰。最后,道路和窄轨铁路的设置避免二者出现交叉情形,尤其是在窄轨铁路为自动滑动铁路时,很容易出现高差,并且线路越长,高差越厉害。在此时若出现交叉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道路的设计要尽量避免交叉路线的出现。万一出现此种情形,必须对该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防止意外发生。
4井口位置及其完善措施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差距,其工业地面场地的设计要与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煤矿矿井的地下部分由井筒、井下大巷、井底车场、井下硐室、采区巷道等组成。井下的煤炭经过这几个关口到达地面,其中井口位置是连接地上和地下的关键位置。所以,其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井口位置的确定对于整个工业场地的确定起着关键作用,井口位置的确定既与地面部分有着紧密关系,也与地上部分密切相关,它在地上生产区、辅助功能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矿井地上部分的完善措施有:(1)井口位置的选择必须考虑该煤矿建设的地理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使得土石方的工程量减少;(2)场地的选择尽量占用荒山林地,尽量少占用良田或者其它种植基地,同时注意选择无洪涝灾害的地段以及民间宅基地等;(3)要绕开国家或者政府圈定保护的各种文化古迹和历史遗迹,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4)对于当地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同时要注意交通和供水、供电等因素。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必须考虑井口与井下的关系。井下条件与工业场地的完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井口的选择与工业场地的布局设计要统筹考虑,既要使井下的开拓开采合理方便,又要使工业场地地面设计经济合理,需要做多方案比较;(2)对于煤层的处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尽量不得对煤层和其它有价值的矿藏进行压覆;将井口设置在最先开采区域,使最先开工的工程量缩短,同时注意将其设置在受地表冲击薄弱的地面,使施工进度加快。所以在井口位置的布置过程中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全面衡量。井口位置的确定需仔细研究煤田地质状况与地面条件,并就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的比较和商讨,最终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使得煤矿工业场地中井口位置得到确定。
5绿化完善措施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过程中,绿化虽然是一个辅助工作,但在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为工厂的劳动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能从外观上对工厂进行绿化建设,还能给人以自然的协调之感,同时在维护工厂内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代煤矿工业场地中的绿化措施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在煤矿工业场地的建设过程中,绿化措施的实施不够,使得整个煤矿出现一种萧瑟的景象;其次,有些地方虽然实施了绿化措施,但对于绿化的整体布局不够合理和完善,需要进一步补充。最后,在绿化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这样既能起到绿化效果又能减少费用。总之,在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绿化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才能做好该工作。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