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例(3篇)
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时代背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
(一)什么是红色旅游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对于这个定义,国内有不少学者持有异议,他们认为,红色旅游在时间外延上,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可以上沿到1840年鸦片战争,自建国之后可以下沿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
因此,在国家去年出台的《2011-2015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此做出了相应修改,提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自鸦片战争以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艰难求索,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壮丽诗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孕育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1]
应该说,这是对红色旅游内涵的一种更全面、更全新的阐释。由此,对红色旅游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革命斗争中,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二)什么是红色文化
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权威机构对其下过定义。传统观点认为,红色文化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扩展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形成的文化。是“”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从文化的物质层面来说,红色文化包括各种战争遗迹、革命旧址、文物、历史资料等实体;从文化的精神层面来说,红色文化包括各种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如三元里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汶川抗震精神等。[2]
(三)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旅游的灵魂和根本,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空洞无力的。旅游是发挥文化社会教育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丰富文化和传承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旅游形式,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和基础。红色旅游是巩固、扩大红色文化宣传阵地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资源。从广州虎门到辛亥首义的武昌,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上海到“八一”第一枪的南昌,从红都瑞金到革命圣地延安,从新中国摇篮西柏坡到共和国首都北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有英雄的人民、革命先辈们在战争年代和国家建设中留下的深深足迹。这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珍贵的文物,都昭示着革命先辈高尚的情怀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不畏、奋勇抗争的反侵略精神,蕴含着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蕴含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都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而通过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地开发与挖掘,对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3]
(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红色文化旅游对青少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参观革命遗迹、听讲革命故事、演唱革命歌曲、重走革命之路等方式,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能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因此,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内容丰富且十分珍贵的教科书。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巨大的积极影响。
(三)有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红色文化蕴涵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保持高尚的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用监控机制,为我们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反映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而红色旅游,能够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重温先辈们的光荣历史、重走胜利之路之时,感受他们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等革命精神。
三、走出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和开发的误区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加之地方各级部门和相关行业的积极响应和主动配合,红色文化旅游掀起了一股热潮,而相关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也正蓬勃兴起。但同时,由于有的地方部门的急功近利和一些不法商家的过度炒作,使得红色文化被误解、曲解甚至严重变味儿,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宣传也严重陷入了误区甚至走向歧途。因此,端正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和开发的方向,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走出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和开发变味儿的误区
红色遗迹、故居的建筑和陈设,原本一般都比较简陋,有的地方在开发中乘机大兴土木,将这些遗址、故居修得富丽堂皇,过于豪华奢侈。个别地方红色旅游地一味追求美化,在红色遗址前后铺上草坪,种上棕榈树、红枫等观赏树木,使得这些红色遗迹、故居、文物失去了原有的纪念意义。
有一些地方旅游资源比较匮乏,为了发展壮大本地旅游产业,对红色旅游的开发饥不择食,盲目上马。有些地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的红色基础上“瞎编”、想当然地编造一些伪红色。有的红色遗址和故居被关了起来,和广大市民隔离,使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有的地方,为了突出红色旅游,将整条街道都刷成了红色,甚至用现代手段在墙上仿写上旧标语。这种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行为,不仅不能把有限的资源开发好,反而破坏了资源,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端正纪念地宣传与讲解内容的若干不良倾向
有的地方把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认为是一种“政治宣传”,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当作是一项“政治工程”和“政治任务”。甚至有个别红色纪念地充斥在“”文化的氛围中,红色旅游变成了怀旧旅游,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误入歧途。对于旅游讲解词,有的红色纪念地只侧重于历史事件、会议决议、领袖决策、革命理论等,而对于红色故事、革命者的生平事迹较少提及。这使得红色旅游内容索然无味、毫无特色,无法吸引游客的眼球。对此,在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中,应尽量把政治宣传寓于人文旅游之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许多红色纪念地由于片面重视修建纪念馆、纪念碑或雕像,而忽略了文物陈列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在缺乏文物与图片的情况下,急于大兴土木、盖场馆。有的红色纪念地实体文物缺乏,图片、影像资料质量不高,大量是翻拍多次的照片,形象模糊不清,达不到感人效果。对这些问题,地方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经费的投入,并予以提供清晰度好的照片,组织高水平的雕塑作品,以更好地再现历史场景,达到更好的效果。[4]
(三)走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度商业化的误区
一些地方,由于招商引资的巨大吸引力,对有限的红色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强制干涉性开发,搞所谓的全面商品化、市场化运作,从而使红色文化旅游走进了死胡同。有的地方,在对当地红色文化宣传和讲解的画册、小手册上,哗众取宠,有的甚至宣传一些错误的东西。这种把红色文化当作纯粹商品来出售的行为,严重扭曲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经开发便不可再复原。而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其结果可能是商业化虽然成功了,但红色文化逐渐褪色并失去了原貌。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应该注重社会效益,但同时更应避免绝对的商业化和“一切向钱看”,更不能把举办某些吸引眼球的“烧钱”的文化活动视作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更不能把宣扬迷信的庙堂殿宇、奢华庸俗的文化地标建筑、低质泛滥的“印象文化”系列、名实不符的文化地产等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就。
参考文献:
[1]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李水弟.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
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篇2
一、活动背景
2022年是我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光辉成就。
二、活动目的
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我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更好地为广大退役军人服务。
三、活动内容
系列活动一:阅读红色文章”(4月-5月)
分管领导:沈浩
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参与人员:全县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
活动方案:
1.阅读红色文章”的活动号召(4月20日前)。
2.阅读品鉴红色作品(4月20日至5月10日)。
3.作品诵读分享会、心得交流会(5月底前)。
系列活动二:讲好红色故事”(3月-5月)
分管领导:耿志高
责任科室:优待抚恤科
参与人员:全县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
活动方案:
1.前期准备(3月30日前)。向各镇街征集老复员军人的英雄事迹、证章照片,查阅相关档案、书籍、报纸,联系老干部局,多方走访了解后,确定符合条件的老复员军人。
2.实地走访(4月底前)。结合《淮安市老复员军人风采录》的编写,联合新华社,一同走访老复员军人,详细了解他们的革命经历、英雄事迹,形成初步材料后再请相关团队撰写文稿并拍摄视频资料。
3.宣传报道(5月底前)。(1)选取质量高、有宣传意义的文稿报送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录到《淮安市老复员军人风采录》中;(2)选取优秀文稿在金湖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3)联系金湖县中小学,邀请身体状况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老复员军人进入校园为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4)请服务站联系村、居委会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身体状况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老复员军人进行红色故事”的宣讲。
系列活动三:唱响红色歌曲”(全年)
分管领导:冯信俊
责任单位:县双拥工作指导服务中心
参与人员:全民参与
活动方案:
1.单位练唱(全年):退役军人事务局每月第一周周五下午集中,组织集体练唱,传唱推荐歌曲,每次传唱2—3首歌曲。
2.集体传唱(全年):各镇街、各单位组织本系统退役军人集体传唱,要求上报传唱视频或图片。
3.社区传唱(节假日):组建社区合唱团,传唱红色歌曲,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各旅游景点、小区广场、乡镇戏台,开展红色歌曲演唱,增强红色经典的感染力。
4.歌咏比赛(7月10前):在各镇街、各单位、各社区开展红色歌曲传唱比赛,并选拨红色歌曲优秀传唱队或传唱者,参加红歌晚会。
5.红歌晚会(八一前夕):组织一台红歌晚会,并穿插评选颁奖、授旗仪式。
系列活动四:观看红色经典”(3月-10月)
分管领导:李福洲
责任单位:县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
参与人员: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全体人员、全县退役军人
活动方案:
1.每周推荐一部红色经典微视频。
2.每月组织集中收看一部红色经典影片。
3.由干休所与电影院洽谈,确定观影地点后退役军人免费观影活动,组织活动报名(名额100人),做好观影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障。(5月底前)
系列活动五:搜集红色物品”(5月底前)
分管领导:陆义波
责任单位: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参与人员:面向全县退役军人(各镇街服务站负责搜集上报)
1.活动通知。以各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单位,征集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持有、保留、保管的纪念章、战地慰问品、老照片、工作笔记、日记、家书家信等红色物品”,各镇(街)服务站提供至少两样红色物品”实物,对于物品不方便借出的,拍摄实物照片后将电子档上报县服务中心。
2.明确作品要求。(1)照片拍摄时,以红绸缎为底,照相机或手机与红色物品”呈水平拍摄,照片文件在1M以上。(2)照片电子档命名为镇名+编号”,编号从001起顺序编排。(3)每幅照片另附WORD格式说明书一份(格式见附件),命名方式参考照片电子档命名方式。(4)向服务对象借用红色物品、转交服务中心时,分别做好物品移交登记。
3.明确任务数量。各镇(街)、农场参照但不限于以下特定时期及计划数完成收集、上报任务(不含近几年发放的抗日胜利、建国、抗美援朝纪念章):
抗日战争时期1幅;解放战争时期1幅
抗美援朝时期1幅;援越抗美时期1幅
援助老挝时期1幅;炮击金门时期1幅
对越作战时期1幅;
抗洪抢险、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防暴处突、出国维和、出海护航、疫情防控等特定时期2幅
备注:优抚服务窗口4月15日前向各镇(街)、农场提供各时期复员退伍军人花名册
系列活动六:追寻红色足迹”(3月-8月)
分管领导:李福洲
责任科室:移交安置科
参与人员: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职工、部分企业退休军转干、自主择业军转干、转业士官、退役军人代表
1.参观金湖县金南镇人民兵工精神馆(拟定4月)。
2.参观高邮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拟定6月)。
3.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拟定8月初)。
系列活动七:重温红色记忆”(全年)
分管领导:耿志高
责任单位:县烈士陵园
参与人员:全民参与
1.3月中旬至4月10日前组织全县干群代表、县城幼儿园、中小学师生到烈士陵园参观学习,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七一建党节组织机关党员代表到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3.八一建军节组织退役士官到烈士陵园重温先烈精神,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9.30”烈士纪念日举办大型活动,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县部委办局、直属单位领导到烈士陵园倾听烈士精神,重温当年的战斗情景,接受精神上的洗礼。
5.11.15”对越反击战大捷,组织好抗越老兵到烈士陵园祭扫老战友,进一步传承好红色精神。
6.元旦、除夕前,组织好烈士亲属及广大干群到陵园祭扫,让他们倾听党史,体会现在和谐生活的来之不易。
7.全年做好踏寻烈士的足迹、追寻他们的英雄事迹、撰写好烈士史料”,便于供各界人士进一步学习瞻仰。
系列活动八:传承红色精神”(全年)
分管领导:赵正东
责任科室: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科
参与人员:全体退役军人
1.开展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总结心得体会(4月)。
2.开展心得体会交流会,共学共勉(5月)。
3.推动退役军人非建制党组织建设(全年)。
4.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8月前)。
5.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展示时代风采”第二届退役军人运动会(9月)。
红色传承的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文化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内涵的纽带,是传承我们共产党人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载体。说过,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想立志,接过红色文化的传承这一“棒”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红文化要在意识形态上下功夫。一种文化的能否得到社会认同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不间断地在意识形态领域予以强化。现阶段,虽然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上已取得一定成果,传承的活力不断迸发,但在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消极的言论甚嚣尘上。所以,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就是要旗帜鲜明地高举红色文化的大旗,坚守红色文化宣传自信心,在文化传播上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和导向,在深挖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创新红色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培育红色文化价值观,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上下真功夫,把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重点。
传承红文化要在务实避虚上下力气。近年来,红色文化传承已经成为文化发展方向的侧重点,但一些地区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使得红色文化学习流于形式,传承方式被当成了娱乐或者旅游活动。文化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一种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文化,其内容应当具有普适性,其传承与发展形式应当具有创新性。传承红色文化要务实避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为其增添新的内涵、意蕴,不断改进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与新时代环境相融合,才能使其焕发和保持新活力,让人民群众产生共鸣感。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传承好红色基因,有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进步,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将发展红色文化作为历史使命,代代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