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例(12篇)

时间: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高密度地、多方位地导入跨文化教育,以培养中职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1.新大纲要求所需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人们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以便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知识,因此,文化积累比任何时代都丰富和深刻得多。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对原大纲内容做了修订,修订后的新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见,大纲要求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跨文化教育,通过英语语言这个载体,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英语文化,体验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现实交际所需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或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歧义、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大家对这两种现象并不陌生:一是苦读多年英语的学生碰见英美人士,根本没有勇气开口与之攀谈,只有“Yes”到底或“No”到底。二是一见老外便激动地说:Howoldareyou?/Whereareyougoing?/Howmuchmoneydoyouearnamonth?他们可能只是想打破见面时的尴尬,殊不知这是一些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对方的隐私,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这种社交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缺少目的语文化知识、缺乏跨文化差异意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是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所需。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帮助学生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途径

那么,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建构中职生应知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技能,从而形成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笔者就此问题,阐述了一些日常教学中的看法。

1.巧妙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文化传输的主渠道。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种课型的文化导入:

(1)词汇教学(2)听说教学

中职英语教材中每单元的Listening&Speaking模块,是基于语境的对话形式呈现。在情景对话中,英美人士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风俗民情自然显露出来。因此,在听说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观察什么场合用什么语体;了解说话人的身份;说话者之间交际的深浅与语体的关系等。而学生通过了解对话中的文化语境,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交际氛围和文化氛围,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掌握正确的交际规则。另一方面,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总结归纳出英美人士在口头交际中常涉及话题的语言规律,尤其是与母语观点相差较大的,如:说闲聊、说禁忌、论娱乐、说恭维、说谦辞、说请客、说致谢、说消费等,以便消除听说障碍,使语言更为地道、得体。如A:“Yousingverywell.”B:“Thankyou.”这就是英美人士的恭维观,他们说话三句不离称赞语,听者无须自谦,只须道谢即可。又如见面时聊什么好呢?其实,讨论天气是与英美人交谈的一个合适的话题。学生有了这样的文化差异的认知,便不会出现上述的一些误会了。

(3)阅读教学

中职英语教材中各单元都编有Reading&Writing以及Life&Culture板块,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开拓国际视野。这些阅读材料内容涉及到很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这一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输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如阅读中常出现类似BlackFriday(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这样的专有名词或一些典故和习语,如果学生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就会造成困难。又如:“FoodandDrink”文中提到的blacktea是中国人的“红茶”,这是由于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我们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tea”。了解这样的中西文化差异,学生就不至于把“红茶”说成redtea了。事实上,阅读教学坚持文化信息的导入,坚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能较好地消除阅读理解上的障碍,而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会肤浅地停留在课文所提供的那点信息,而是向他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异国文化的窗。

2.充分利用课外优秀英语教材和读物

仅靠一套中职英语教材来进行跨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程度的差异,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教材以备选用,如《新概念英语》《环球英语教程》《走遍美国》《初级英语听力教程》等,通过对这些原汁原味的教材的学习,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才有更深的了解,无形中也加强和培养了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简易的文学作品,如《书虫》。英语专家胡文仲说:文学作品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有血有肉的了解。读者的感情与书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亲身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完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在不自觉中汲取了文化营养。可见,阅读优秀英语教材和读物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则可以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更直观地感受并比较中西方文化异同,增强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同时使得英语学习更有趣。如涉及到Holidays话题时,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可以快捷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节日及节日来历、主要活动等,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又如谈到学生喜爱的Music这个话题时,学生可上网下载了解各地著名的音乐,如美国摇滚乐、乡村音乐、非洲音乐、印度音乐等,使自己置身于愉悦的异国文化中。另外,优秀的英文影片同样为学生提供了异国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等丰富翔实的文化信息。

4.积极开办第二课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篇2

语教学中。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文化因素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从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用中的发展历程出发,探讨了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重点讲解了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情景教学来渗透文化因素;通过文化对比来进行口语学习;多媒体教学中涉及更多的文化元素。

关键词:文化因素;口语教学;渗透;教学质量

中国分类号:H31

一、前言

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口语教学方面,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而经常导致讲的不准或者讲错,给听力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因此,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文化因素意义重大。本文从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用中的发展历程出发,探讨了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重点讲解了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最后得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口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不断的渗透文化因素,向学生传授英美文化,并探讨与中国文化的不同,通过文化因素的探讨来提升口语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能讲一口流利且地道的英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将文化因素渗透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是以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为基本,为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最终掌握其文化因素并形成文化意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的过程,因此需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从文化因素渗透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过程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文化因素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文化因素渗透到语言学习中去才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失误。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想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向着与外国友人能自如交流的程度发展,势必要重视文化因素。只有真正的搞清楚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才能自如的对要表达内容进行有效表达。

另外,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既然致力于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语用能力,那么必然需要将文化因素渗透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

三、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分析

如何将文化因素有效地渗透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去,是我们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将文化因素渗透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情景教学来渗透文化因素;通过文化对比来进行口语学习;多媒体教学中涉及更多的文化元素。

1、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中西文化的差异

口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多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大学生中,有些学生是有国外经历的,对于国外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学生们之间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相互促进。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跨文化交流,通过交流和探讨,可以更好的避免大学生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出现因文化因素引起的交际失误。

2、通过情景教学来渗透文化因素

情景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也常被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在情景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是促使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用中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讨论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时,学生不仅可以扮演中西方宾客进行表演,表演之后学生还可以组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双方模拟的表演过程或实际中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实际交际过程中渗透的文化因素更容易让学生掌握。

3、通过文化对比来进行口语学习

中西文化的共性和不同在口语教学中必须加以强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作为英语口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于中西方文化有较多的了解,利用空余时间多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在课堂中游刃有余的传授文化差异。这样,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可以理解不同的文化行为,以便在交际过程中互相尊重其风俗和习惯。这样学习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避免一些实际错误,才可以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4、多媒体教学中涉及更多的文化元素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已经完全普及,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也是广泛利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播放音频和视频教材,这就为普及文化因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播放的视频,来进行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文化因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中西方的文化意识。

四、总结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口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不断的渗透文化因素,向学生传授英美文化,并探讨与中国文化的不同,通过文化因素的探讨来提升口语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能讲一口流利且地道的英语,在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端.谈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必要性[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2]钱立荣.初中英语应注重传授文化知识[J].考试(中考版).2007(01)

[3]张姗迟.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8)

[4]陈俊蓉.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5]李琼.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6]桂锐林.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与学习策略的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12(03)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外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而文化是商务活动的重要纽带,商务活动离不开中外文化。但是,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商务英语人才只有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够实现商务贸易中的文化尊重和文化包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加强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商务英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师方面、文化教育方面、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高校商务英语改革加快解决。研究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为我国提供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而且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商务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1跨文化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因素

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而商务英语将英语与商务知识结合在一起,能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既具备英语交际能力又具备商务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不同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外商务贸易不仅要面对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环境,而且还要合理处理商务文化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商务英语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极为迫切。而且,跨文化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因素,中外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治合作等都离不开人才的跨文化能力。

1.2文化是商务互动的纽带

商务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跨文化活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商务贸易的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一味按照自己的文化方式行事很容易引起文化冲突,导致商务贸易失败。例如,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事前对对方的文化进行了解,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很可能因为细小的交易环节而产生贸易分歧。具体来说,中国人习惯用隐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即使对对方的条件不满意,出于礼貌和尊重常常以沉默回应。而西方人习惯于直接表达,不考虑礼貌等因素。这就容易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因为表达方式和习惯而产生分歧。

1.3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人才的必备技能

商务英语人才的工作离不开跨文化交际,这是因为,商务与英语人才的工作岗位多为商务贸易行业,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只具备英语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远远不够,需要对英语国家文化进行了解,掌握英语国家的思维表达方式和文化习俗,并尊重英语国家文化。只有尊重英语国家文化才能够赢得对方的认可和赞同,商务贸易才能够继续进行。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人才的必备技能。

2商务活动中中外文化差异

2.1商务接待文化差异

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的首要工作,也是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在商务活动中做到恰到好处的问候和寒暄不仅能够体现商务人才的涵养,而且也体现了商务贸易双方的形象。而恰到好处的寒暄和汶口需要商务人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正确的英语表达习惯。而在东方国家,我国经常采用握手的方式表示欢迎,用简单的语言进行问候。但是,在西方国家,双方见面的时候会采用拥抱甚至亲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真诚的轻易,并且会根据与对方关系的远近来选择问候和寒暄的内容。另外,东方人在交谈的过程中,处于礼貌和尊重通常不会直视对方的双眼,但是西方国家认为相互注视是自己真诚和尊重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中外商务接待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2宴请文化差异

不同的宴请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取向和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礼仪的发展,商务宴请已经不再满足于普通的生理需求,而是成为展示礼仪的重要场所。中西方在宴请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宴请礼仪有着较多要求。例如,在中国,长辈或领导居于上座、主人或陪客的人居于下座,其他的客人则按照顺序坐在偏座上。但是,在西方国家,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两端,然后按照主嘉宾和一般客人的顺序就座。另外,从餐桌规矩方面来说,西方人一般使用刀叉,强调安静优雅的环境。他们认为在吃饭的时候发出难听的声音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而东方人在就餐的时候多使用筷子,习惯热闹的氛围。

2.3商务谈判风格差异

商务谈判直接影响着商务活动能够继续进行。但是,谈判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充分尊重双方的谈判风格差异。例如,在谈判风格上,东方人注重审时度势,习惯制定灵活多变的时间表,而西方人习惯制定周密的计划,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且,在谈判的过程中,东方人十分讲究礼节,会为对方准备礼物,说话风格多采用简介的语言表达方式,重视长远合作关系的建立。而西方人喜欢直奔主题,开门见山,讨厌迂回的交谈方式。另外,东方人习惯于集体协商,避免个人决定,而西方人的个人决定可以代表公司的决策。

3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文化知识教育

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十分重视向学生介绍商务英语的理论知识和商务英语的操作技能,忽视了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育,导致商务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较少。而且,文化范围较广,涉及语言、风俗、思维、交际等方面,需要教师进行系统把握。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商务英语教师缺乏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只是根据自己的文化了解向学生讲解一些浅显的国外文化,文化知识教育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另外,部分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文化知识教育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缺乏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3.2缺乏文化能力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习惯用汉语思维进行英语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高,部分学生会存在盲目排外的显现,一味否定西方文化,缺乏文化包容心态。并且,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英语教师的知识传授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接收,然而,大多数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没有组织学生参加文化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高。

3.3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时间较短,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主要采用商务课程和英语课程相加的模式,重点强调学生对商务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文化方面的课程建设。并且,大多数高校都缺乏商务英语文化课程,没有将文化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严重影响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4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和讨论,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留给学生知识讨论的时间很少。另外,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情境构建,没有将学生带进具体的商务英语情境中,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以及对商务贸易的了解,严重影响学生对商务英语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4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4.1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首先,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应积极向学生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积极配合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其次,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应积极运用外国文化或中外文化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国外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最后,学生应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商务贸易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并探索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2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将教学重点从词汇和语法转移到英语运用和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上。并且,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扮演,将英语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学习需求,加大文化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积累商务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商务文化差异的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3合理选择教学素材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重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积极选择文化内容丰富且与时展相符合的教材,增强教材的吸引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国外文化的兴趣。另外,英语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将商务英语报刊、网络商务文化资源以及商务礼仪等纳入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事业,让学生在课外资源的学习中深入了解商务英语文化及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心态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4创设文化学习情境

商务英语教师应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构建具体的商务文化活动场景,加强学生对商务贸易的体验。为此,商务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与西方文化相关的商务接待、商务宴请、商务谈判等情境,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中商务接待文化、商务宴请文化和商务谈判文化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将中西方的商务文化进行对比,向学生传授商务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应对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5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应积极重视商务英语教师素质的提升,优化教育效果。首先,高校应组织商务英语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引导商务英语教师学习西方文化,加强商务英语教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文化包容心态和跨文化意识;其次,高校应不断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商务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参加实习培训,使商务英语教师深入接触对外商务活动,学习对外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技巧,进而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2]陈蓓.基于学生需求的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1).

[3]仲姗.浅析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4(8).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篇4

家庭贫困学生心理状况与扶贫助困机制初探——以广药生科院资助实践机制为例

电子阅览室服务于科研教学的措施探析

陈鹤琴和蒙台梭利儿童游戏观之比较

从“以人为本”的视角谈中职学校篮球教学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探索

独立学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

高职学生德育分层教育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初探

理工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互动教学研究

在化工专业中实施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究

卓越计划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校企合作

低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思路与方法探索

应用型本科“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艺术专业实习基地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校科研促进教学的微观维度思考

浅析现代大学质量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试论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和谐高校建设

浅谈如何在幼师声乐教学中融入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理念

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反思及其启示

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策略探究

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危机特征分析与干预机制研究

关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思考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辩证统一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策略研究

工程测量理训室建设的经验与思考——以鸡西大学为例

大学生不可无“礼”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主导性作用的研究

孙中山思想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

伽达默尔与马克思在实践价值领域的视域融合

福柯与后现代批评

《华严金狮子章》的审美意蕴刍议

中国行政学的历史发展及其问题分析

“亲亲相隐”的价值论证及其现代转换

中外洗钱与反洗钱差异探析

浅议劳动教养制度

浅析汽车火灾原因及现场勘查

对采煤机行走轮精铣齿形的数控加工编程研究

大胆开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试验田”

生活教育理论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启示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方式的思考

论构建和谐校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价值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改革《CAD》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论优化手风琴教学备课环节的“四个点”

浅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改革

试论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科学宗教与信仰关系的深度解析

公民道德品质探析

简论道教内丹道

大学生情绪管理探析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思路

典权制度的复兴价值与现代继受

浅论罗马法中的人格

死者遗存利益的适用范围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篇5

【关键词】谈话艺术有准备轻松愉快因人而异实事求是

Theartofthetalkbetweenstudentsandtheteacherinchargeoftheirclass

MaXia

【Abstract】Thewaywhichisthemostfamiliarandusedmostwidelybymostteachersinchargeofaclassforchangingstudents’ideaisthe“talkingmethod”.Whenadoptingthisway,teachershouldbereadyfortalkingfreelyandhappilybasedonthetrue,doingwhichjustcanusethelanguagelightthesparkleofstudents’hearts.

【Keywords】TalkingartReadyCarefreeTreatunequallywithdiscriminationSeekingtruthfromfacts

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最常见、最为广大班主任普遍运用的方法,就是“谈话法”。那么,班主任在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呢?笔者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要有准备地谈。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在谈话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中有数”。这个“数”,是指对情况的了解。了解是谈话的前提。谈心要知心,而心总是可知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心理接触。任何成功的谈话总是以对情况的了如指掌为基础,以心理接触为前提的。

2.轻松愉快地谈。与学生谈话,不可忽视情感的作用,因为情感是教育信息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要架设这座“桥梁”,关键在于教育要寓理于情,以自己积极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努力创设愉快、宽松的谈话氛围。这样才能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反应,使学生愉快地、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3.因人而异地谈。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教育语言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看人下菜碟”。譬如,对领悟快、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一般宜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言词要含蓄、婉转,对胆小内向的学生,应化严肃于幽默之中,以班主任的态度、语气消除其紧张情绪;对个性强、脾气执拗的学生,则要“刚柔并济”,既不能让其任性,又要防止学生“顶牛”;对那些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学生,应多肯定他们的长处,“长善可以救失”,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

文化产业

(1)南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何常全郭迪润张莉

(6)围绕地域特色,打造山东半岛蓝色文化产业孟爱霞

(10)关于泸定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刘敏

(13)浅谈差异化和规模经济视角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策略吴冰

文化研究

(17)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调查——兼谈我国非遗传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王小龙

(23)浅谈博物馆旅游体验载体的设计邹芸

(28)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媒体因素分析——以《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为例唐田

(32)对公共权力及其约束的初步跨文化解读岳婷

文学艺术

(35)毛泽东的“两结合说”与“西方文论中国化”徐扬尚

(41)文艺“三贴近”原则浅议叶巧玲吴坚

(46)集体无意识的当下观照——电影《搜索》中对人类终极孤独感的当下关怀舒畅毛奇芳

(50)中西方绘画的源流与联系——中西方风景画发展文敏

语言学

(54)影视传媒英语的特征及其功能李真

(56)谈高职英语任务驱动教学中反思学习策略的运用冷枝楠

(59)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考前作文指导之我见唐小红

经济·社会·法律

(62)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陈玉兰文荣森

(67)浅议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孙曦

(70)影响城市社区和谐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臧悦

(75)职务犯罪现状及预防对策——以四川省为例王锋

思想政治教育

(78)高校辅导员如何解决好富裕家庭学生的问题黄文锋

(8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研究——以遵义医学院为例尹瀛田宗远张必丽

(85)干部教育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仲德涛

(89)安全环境复杂化的挑战与学校德育管理的对策——以城市化进程中的东莞农村小学为例范锦飘

教育教学研究

(9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改革何展荣

(95)融合区域文化培养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实证研究——以临沂职业学院为例王一群

(99)高职隐性课程研究与建设现状述评欧阳丽

(102)“德、艺双馨”:略论高校艺术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赵庆文

(105)从四川省社会需求分析浅谈高职文秘专业建设杨娟

(110)浅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李竺蔚

(113)浅谈高职院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的素质教育意义郑娟

 

;(117)基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仪”一体化教学模式刘雯雯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篇7

>>普通高校新生入馆教育方法新探试论入校教育对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重要性西医类来华留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自费来华留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研究美国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关于外国留学生专业课教育的现状与特点研究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与特点留学生专业教育探索拓展留学生教育的思考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初探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的思考地方高校新生入馆教育探析浅谈高校新生入馆教育高校新生入馆教育模式新探基于计算机游戏技术的留学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外国留学生预科教育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探索高校国际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机制探析基于“微视频+翻转课堂”的新生入馆教育探讨基于MOOC模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5-03-18/2016-05-21.

[4]刘扬,王慧,孔繁盛.外国学生缘何留学中国――基于北京高校调查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5):32-38,52.

[5]于卫华.高校图书馆国际生信息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1):78-80.

[6]杨耀.从几部中外电影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J].电影文学,2014(19):80-81.

[7]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8-100.

[8]黄年丰.外国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09):113-114.

[9]肖耀科,陈路芳.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对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留学生的调查[J].东南亚纵横,2012(05):38-42.

[10],周红玲,董晓梅.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实证研究――基于北京某高校的调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75-79.

[11]叶翎,马子龙,李华.高校图书馆留学生信息服务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01):13-16.

[12]徐光兴,肖三蓉.文化适应的心理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04):234-237.

[13]李津.浅谈高校图书馆英文网站的现状及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36):16-18.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1篇8

2.基于MATLAB软件实现IIR数字滤波器张艳,ZHANGYan

3.对PSTN与NGN融合组网方式的探讨李利平,LILi-ping

4.通信机房节能降耗技术与评估机制的探讨何建勋,HEJian-xun

5.WiMAX技术及其发展状况黄俊杰,翁哲,HUANGJun-Jie,WENGZhe

6.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Ad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张为,王建新,ZHANGWei,WANGJian-xin

7.基于网络的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探讨杨鹏,YANGPeng

8.从汶川地震看信息通信网络的容灾性陶永进,TAOYong-jin

9.AutoCAD绘图加速常用技巧刘红华,刘军华,LIUHong-hua,LIUJun-hua

10.浅谈高职教育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沈兵,王庭俊,SHENBing,WANGTing-jun

11."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师资的研究与实践易诚,宾冬梅,YICheng,BINDong-mei

12.交通类高职学院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探仲建萍,边虎,ZHONGJian-ping,BIANHu

13.浅谈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潘圆,PANYuan

14.种业企业人力资源特征及对策研究袁靖,田团,王瑶,YUANJing,TIANTuan,WANGFan

15.对电信业交叉补贴机制的探讨李丹,吴祖宏,LIDan,WUZu-hong

16.浅析新时期青年员工的人格教育胡晓芳,HUXiao-fang

17.浅谈电信营销策略创新黎志忠,LIZhi-zhong

18.环境也是资源——湖南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高连杰,潘双华,董艾辉,GAOLian-jie,PANShuang-hua,DONGAi-hui

19.浅析中介语石化内外因及应对策略张志祥,夏小维,ZHANGZhi-xiang,XIAXiao-wei

20.论《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对照艺术杨小厉,YANGXiao-li

21.浅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杨钥,YANGYue

22.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毛秋明,MAOQiu-ming

23.篮球竞赛管理系统设计董东风,柏勇,DONGDong-feng,BAIYong

24.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张耀辉,ZHANGYao-hui

25.浅谈旋轮线的物理性质聂耀庄,NIEYao-zhuang

26.俄汉隐喻图景中的民族镜像彭丽君,PENGLi-jun

27.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浅析李灿,LICan

1.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肖传统,宋燕辉,XIAOChuan-tong,SONGYan-hui

2."零距离"上岗的调查分析研究翁兴旺,陶永进,胡国安,WENGXing-wang,TAOYong-jin,HUGuo-an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的教育现实陈碧凤,CHENBi-feng

4.实施弹性教学管理,构建创新教育环境杨雪芹,蒋加伏,毛云芳,YANGXue-qin,JIANGJia-fu,MAOYun-fang

5.大学生心理辅导中面谈技术的运用苑世芬,YUANShi-fen

6.浅论高职院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刘丽姣,LIULi-Jiao

7.一种分层实现的分布式告警融合算法唐亮,TANGLiang

8.3G时代移动定位业务发展的思考龚文斌,雷新生,龙敏,GONGWen-bin,LEIXin-sheng,LONGMin

9.电信综合结算系统中监控子系统的实现彭珊珊,梁昔明,PENGShan-shan,LIANGXi-ming

10.PHS无线网络的频率干扰分析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吴泳,WUYong

11.基于MATLAB的神经网络的仿真张珍,李雷,ZHANGZhen,LILei

12.基于Web的数据源访问技术及应用张爱莲,闵凡飞,刘振国,ZHANGAi-lian,MINFan-fei,LIUZhen-guo

13.MPLS网络故障恢复技术的应用研究王柱,WANGZhu

14.如何在PowerBuilder中动态存取图形数据文件郭水霞,王一夫,GUOShui-xia,WANGYi-fu

15.RNC中MTP3B的配置维护蔡卫红,CAIWei-hong

16.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演进策略研究梁军,袁靖宇,LIANGJun,YUANJing-yu

17.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员工培训之浅谈申敏,SHENMin

18.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道德合理性探析夏建辉,XIAJian-hui

19.王国维"境界说"的西学渊源唐红兵,文丽丽,TANGHong-bing,WENLi-li

20.探析《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刘红庆,LIUHong-qing

21.案例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李法春,LIFa-chun

22.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探讨王香英,王喜九,梅勇,WANGXiang-ying,WANGXi-jiu,MEIYong

23.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诠释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张志祥,ZHANGZhi-xiang

24.循环赛中倒轮次编排方法的研究董东风,宋小春,DONGDong-feng,SONGXiao-chun

25.交互式和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李曼,LIManHttP://

1.浅谈第三代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应用陈明道,张德民,CHENMing-dao,ZHANGDe-min

2.GSM向UMTS过渡技术研究与分析廖海洲,蔡卫红,LIAOHai-zhou,CAIWei-hong

3.湖南电信宽窄带综合接入设备应用思路探讨王维华,WANGWei-hua

4.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分形编码技术在图像型火灾烟雾探测中的应用研究姜东海,王殊,JIANGDong-hai,WANGShu

5.SSLVPN的接入技术研究胡幸忠,张淑芝,HUXing-zhong,ZHANGShu-zhi

6.基于IPv6的综合智能网体系结构的研究龙林德,LONGLin-de

7.浅谈手机支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陶永进,TAOYong-jin

8.结合高职教育特色谈学分制陈雪蓉,CHENXue-rong

页面导航方式探讨周静,ZHOUJing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篇9

关键词:教育评估;新课程改革;区域差异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实施新课改,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有利于我国教育发展的进程,缩小与教育先进国家的差距,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来诠释教育观,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造就和培育新型人才,营造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身为一名普通中学教师,也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碰到一些难题和疑惑,简述如下,以求教于同仁。

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目标迷茫

现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的心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意识、适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复合型人才,而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的高手。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让广大教师无法放开手脚,分数的金箍棒,尤其是中考、高考的成绩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评判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改革只不过是修修补补,根本不能带来根本的变化。一方面,上级要求我们实施课改,提出一些要求,另一方面,考核和评价机制仍然是老一套的做法。按课改要求上课,碰到很多难题,如,有些地区缺乏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按课改要求上课后,为了应付考试,又不得不走老路,进行课后知识的巩固复习。这不仅让老师摸不着头脑,也让学生无所适从。

当我们提出老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国家中考、高考制度的考核机制是否也要进行改变?如果上级考核评价的机制不变,教师在新课改中怎么能变得轻松?我国的人才选拔机制与学校的教育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我们的新课改步伐之所以艰难,就是这种教学机制与人才选拔机制之间不能很好衔接的结果,在这种情形下,现在的教师该如何做?

二、新课程改革怎样兼顾区域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是同一区域。农村和城市也存在天壤之别。社会各方面大谈特谈课改,也努力去寻找一些模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访谈节目看了不少,专题报告也听了不少,最终搞得我们是雾里看花,不知道该如何做。新课程改革只是关注了先进地区的对象,却忽略了学生的区域差异性,更直白地说,是忽视了广大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学情与实际,在城乡教育教学水平差距仍在不断拉大的现实情况下,落后地区的教师怎么会有好的心思去谈课改,实实在在的成绩是对他们评价的依据,专家学者的论点,教改名师的做法,对于落后地区的教师而言,只能看看热闹,虽然内心激动,但却实施艰难,其实,这是有深层次的因素的。

三、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心理困惑

新课改提出,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对于老少边穷等广大落后地区怎样进行?是同一模式,还是兼顾差异?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已经发生了变化,纯知识型不再是对人才的唯一评价标准,如果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对社会某些领域有用的人,也是人才。现在,很多地方出现用工荒,就是我国的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真实写照。可是,现实之中的评价机制又怎么能让教师释怀,学困生成绩的好坏也关系到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业绩好坏的重要因素,教师怎能轻言放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立足点与新课改的出发点并不一样。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落后地区很多留守学生家长的支持成为严重的缺陷,落后地区学生的素质较城市孩子原本就差。很多学生因为家长外出务工等因素成为留守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较多,难以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教师在教学时无奈地感觉到,一些孩子尤其是学困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作为实施新课改的教师,该如何关注这些校园存在的弱势群体呢?

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势在必行,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如果急于求成,在实施新课程的改革中,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我国与西方一些先进教育国家相比。教育改革的起步和发展较晚,与他们有差距,我们不要埋怨,也不能懈怠。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中的各种做法。也要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而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教育也要跟上世界的步伐,新课改在推行过程中是有不同的做法的,应该鼓励尝试。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以有不同的做法,我们期待课改能更加贴近实际,能兼顾地区差异。只有各地新课程改革更加贴近实际,富有地方特色,新课改的成效才能显现,中国的教育才会出现新的曙光,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崔梅,浅谈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困惑和几点经验。新课程、小学,2010(08).

[2]郭树华,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探索,教育科研论坛,2008(08).

[3]王红梅,闵军,彭玉芳,养成教育没有终点,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04).

[4]蔡伦涛,体验式养成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6).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篇10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谈话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86-01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实效,才算是一次成功谈话。那么,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应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呢?下面我从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要调查研究,有准备地谈

调查研究是谈话的前提,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前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向其家长、同学了解其生活状况,把握主动权,准备好谈话的方式,结合其性格和心理症结“对症下药”,达到谈话目的。如,有一男生“拿”了班里同学的《一点通》,我不露声色,悄悄地作了调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家庭成员就只有父子二人。其父亲每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过问他。其缺乏关爱,常向同学借钱,或向父亲骗取,曾拿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解情况后,我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我选择了适当的时机找他谈话,“你喜欢看《一点通》这本书是好事,说明你有求知的欲望,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引导他放下思想包袱,改正错误。他落下了愿意改正错误的眼泪。实践证明,对情况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二、要创设情境,风趣地谈

教师与犯错误的学生谈话时,语言委婉幽默,饶有风趣,才能创设愉快、宽松的谈话氛围;才能感动学生,使其愉快地、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在一次早读课中,学生陈某手拿着包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此时我轻松地说:“你的手表生锈了,该给它上点油。他笑着回答:“今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就给自己的手表加油。”此后该生能按时到校。

三、师生民主,平等交谈

班主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从中获取信息,了解其学习情况,帮助其解答疑惑;在倾听中给学生感到自尊,树立了信心,增加亲切感。去年,有位学生对我说:“同学林某爱上六(二)班的罗某。”我笑答:“同学之间的爱,很正常呀。”课间活动,我装作无意的样子与林某交谈“这几天,你忧心忡忡,不专心听课,作业质量下降,身体是否不舒服?”她迟疑了许久才答:“我说出来,老师不许笑我,也不许告诉别人,更不要在班上批评我。”在我的保证下,她说出了最近困扰着她但又不愿向别人说出的事。原来她最近对六(二)班的一位男生有好感,整天想着他,但理智使他从内心包裹这种想法,内心非常矛盾,所以整天愁眉不展,无心学习。我说:“我能理解你,因为我也有过你这种经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你门现在年龄小,各方面条件都空缺,长大后谈恋爱才是……”经过和悦交谈,她露出笑容对我说:“老师,您放心,我明白自己该怎样做了。”

四、要注重学生心理活动,因人而异地谈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1篇11

2.遥远的中国味道——以传统笔墨技巧作用于当代版画创作的思考张炼,ZhangLian

3.版画应承载更多的当代意义——应天齐访谈录郑娜,应天齐

4.艺术与人生陈文璟,ChenWenjing

5.批评与宣传韩昌力,HanChangli

6.从《东归·土尔扈特的史诗》透视景育民的艺术——景育民访谈录刘莎莎,景育民

7."雅俗"有别——也议艺术欣赏标准陈钢,ChenGang

8.江苏打鼓墩樊氏墓画像石历史故事画艺术特色浅析孙玉军,张春宇,SunYujun,ZhangChunyu

9.浅谈中国古代寺院建筑——以天津大悲禅院为例米岩璐,MiYanlu

10.精神的呼唤是形式的灵魂——从黄河流域的彩陶文化解析原始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彭燕凝,PengYanning

11.论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洒玉波,SaYubo

12.琐谈天津书画三百年张映雪,ZhangYingxue

13."十七年"美术的历史性变革刘永胜,LiuYongsheng

14.作为政治话语的题材与风格选择:明宣宗画猫孟雷,MengLei

15.心本与物本——略论中西传统绘画艺术的思想差异王晨萱,张燕云,WangChenxuan,ZhangYanyun

16.写意的抽象性刘文生,LiuWensheng

17.色彩与设计的转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研究札记路家明,LuJiaming

18.在传统中彰显当代人文精神——论2010年AIAS中国天津会议与风筝文化于世宏,汪彦君,YuShihong,WangYanjun

19.天津公共艺术现状调查研究报告董雅,陈高明,王小荣,DongYa,ChenGaoming,wangXiaorong

20.纤维艺术设计教学的点滴思考王利,WangLi

21.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元素张欣,ZhangXin

22.心灵家园——威廉·莫里斯对手工艺的阐释龚强,GongQiang

23.路易斯·布尔茹瓦的艺术世界李捷,LiJie

2.少年英雄风尘老——直面尹朝阳朱朱,ZhuZhu

3.灵性的呼吸——姜淼版画记岛子,DaoZi

4.感悟物迹李向明,LiXiangming

5.我国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策略及现象解析——以"CIGE"和"艺术北京"为中心武洪滨,WuHongbin6.继续"卡通"——"卡通绘画"在中国当代油画中的蜕变和升华刘晓姝,LiuXiaoshu

7.艺术体验与当代艺术王小杰,WangXiaojie

8."癫狂"的画家石鲁张译丹,ZhangYidan

9.对绘画教学问题的真实思考康勇峰,KangYongfeng

10.心灵的箫声——论艺术表现中的神秘体验许琦,XuQi

11.从"南北宗论"浅析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魏云飞,WeiYunfei

12.造型艺术中创新思维与素质教育培养的思考权千发,QuanQianfa

13.气、象与山水画的虚实吕少英,LuShaoying

14.津门八家在当代书法碑学与帖学的发展与转化过程中的艺术成就杨建军,YangJianjun

15.唐代玉器上的胡风东渐汪彦君,WangYanjun

16.产品设计专业CAD课程设置浅析倪培铭,NiPeiming

17.技术化设计在展示中的表现张浩,刘静,ZhangHao,Liujing

18.浅谈园林道路规划设计朱彤,徐从意,王朝侠,ZhuTong,XuCongyi,WangChaoxia

19.景观植物色彩的组合与设计刍议郭大耀,GuoDayao

20.亚历山大·鲁卡维什尼科夫的雕塑艺术李迅,LiXun

3.复数与印痕之路徐冰,XuBing

4.《艺术家的真实:马克·罗思科的艺术哲学》译后记岛子,DaoZi

5.美术学的实践意义——马凤林访谈纪要郝青松,马凤林,HaoQingsong,MaFenglin

6.中国当代艺术中精神性的缺席——798艺术区、艺术市场、人文责任及其他张利语,ZhangLiyu

7.用眼光质询存在——江衡作品之观看周宪,ZhouXian

8.复合经验与精华情感——朝戈访谈杜曦云,DuXiyun

9.悲伤的艺术,艺术的悲伤陈海强,ChengHaiqiang

10.以雾的名义——对话李铁军陈红汗,李铁军,ChenHonghan,LiTiejun

11.传统情结与历史意识——田世信雕塑《王者之尊》评述王耀卿,WangYaoqing

12.边界与范式——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艺术史学年会综述安健锋,刘莎莎

13.物性光华背后的精神深渊——拉斐尔前派早期艺术创作观探析王金玲,WangJinling

14.澳门水彩画的独特历程莫小也,MoXiaoye

15.延续与变革——建立在现代艺术基础之上的西方后现代艺术丁虹,DingHong

16.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图"粟特文化因素解析赵玉平,ZhaoYuping

17.刘熙载「致赓廷信札初释吴坤培,WuKunpei

18.静扫前尘拈发针翰墨清气满乾坤——试谈邢慈静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夏青,XiaQing

19.碑风帖韵积健为雄——简论王颂余先生书法艺术杨德树,喻建十,YangDeshu,YuJianshi

20.似是而非——雕塑创作的手法分析陈钢,ChenGang

21.后现代设计的非理性因素与包豪斯教育的欠缺王昕宇,WangXinyu

22.设计中的平衡,平衡设计——关于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冯希,FengXi

23.天津公共艺术的发展及其融入机制的探索董雅,陈高明,蒋琨,DongYa,ChenGaoming,JiangKun

24.未来设计超越白薇,BaiWei

25.论纤维创伤中的丝材料表现吴敬,王彬,WuJing,WangBin

26.彼得·多伊格:将一种朴素带入艺术中李本正,LiBenzheng

3."当代艺术"话语的规范杜曦云,Duxiyun

4.从"革命"到"守成":当代艺术的学院历史——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蓝庆伟,LanQingwei

5.环渤海地区文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探讨——"环渤海·新视线“美术大展策划之思考杨维民,YangWeimin

6.开放的地域性视野——拟"环渤海"的美术新概念看当代地域美术的发展方向邵亮,ShaoLiang

7.艺术为人民——首届中国社区艺术巡回展江铭,JiangMing

8.传统笔墨的现代构成——乐震文的山水画探索陈燮君,ChenXiejun

9.一位非传统的个人主义艺术家:论胡志颖迪迪耶·希尔施,李本正,DidierHirschTrans,LiBenzheng

10.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著名美术家穆家麒访谈录穆家麒,路洪明,MuJiaqi,LuHongming

11.奋进的人生——《为民而画——唐士桐美术评论集》代序郎绍君,LangShaojun

12.我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话王树村先生姜彦文,JiangYanwen

13.中西绘画审美观的差异共生性——以郎世宁与徐悲鸿为例吴夷,WuYi

14.八十年后再看徐悲鸿、徐志摩的"二徐之辩"刘金库,LiuJinku

15.观念的转捩——略论王维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影响杨熹发,Yangxifa

16.创想·创维·创论——"2009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创意互动活动暨天津市创意人才培养与大学生自主创业论坛"宋真,SongZhen

17.凭道润物——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创意人才培养之思考李炳训,LiBingxun

18.天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2008天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交流展综述朱雁津,郭振山,ZhuYanjin,GuoZhenshan

19.实验室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辅张亭,ZhangTing

20.光构成艺术在水景观中的设计及运用刘文忠,LiuWenzhong

21."利销"与商品包装设计孟祥斌,Mengxiangbin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范文

论《林兰香》蕴含的感伤色彩

浅析我军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红字》中海丝特形象浅析

全球化与西方文明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初探

CI与环境标识设计——浅谈“CI”对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影响

试析服装视觉营销

我国高等院校中服装专业设置状况浅谈

高职艺术教育实践探索

中国平面设计教学探讨

正视“第一反抗期”幼儿的家庭教育

网络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

大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的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成因及对策

解析幼儿教育“超前化”现象

离异单亲家庭中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儿童文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电影审美心理趋向探析

浅析音乐疗法对师范生亚健康的干预作用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探

透视农民工退潮现象

我国城市街政社会化步伐缓慢原因探析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理激励

如何讲清楚思想的科学涵义

孙子“诡道”含义探析

对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再思考

坚持理想信念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之我见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及对策刍议

浅谈先进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投资会计核算的比较

高校学生费用代扣信息的管理

商誉的会计问题探讨

ATM机超额付款的法律责任问题

生命权民事赔偿中的基本问题初探

“十恶”演变考

论陆游诗中的亲情关怀

异地求生的女性群落——谈施叔青小说中的外乡女性

α─次积分半群与C─半群的等价性

Rado-Popovic不等式的双函数推广及其应用

应用误差分析改进复摆实验

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分布公式的适用范围

语音系统中语音卡的选择及设置

关于电磁学教学的一些感想

角速度为何不变?──关于一个理论力学习题的讨论

胆甾相液晶的应用及其制作工艺

O─甲基苯乙酮醚异构化的量子化学研究

树脂相吸光光度法研究新进展

酸碱直接滴定可行性界限的推导

对教学法实验室建设的若干建议

大熊猫种群稳定性研究

四川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Ⅰ)

对川南旅游商品开发问题的探讨

农村中学体育卫生保健师资培养的研究

学前儿童篮球启蒙训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