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例(12篇)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篇1
关键词:临床带教,临床思维
为教学医院,肩负着输送合格医学人才的使命。因此,重视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级带教老师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思维转变是必备条件
医学生结束了课堂学习生活,进入临床,此时已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某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有所认识,此时学生尚处在一个纵向思维状态[1]。然而在进入临床后,他们所面对的将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病人,一个有着不同主述、不同体征的病人,此时教师的任务应是帮助学生如何对这些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诊断及处理方案。这个横向的思维过程转变,是临床医师工作的必备条件。
2实践体验是第一原则
临床医学是实践医学,要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思维。许多实习生在得知病人的诊断后便到书本上寻找相应章节阅读,而不愿意了解是如何建立这一诊断的思维过程。更没有对这一诊断提出必要的质疑,常导致纸上谈兵、教条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2]。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实习医生应深入病房,要舍得花时间接触病人,详细了解病史,通过亲自系统问诊和查体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临床思维,做出初步判定,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3教学查房时重要手段
教学查房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达到教学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允许的。查房时,带教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握课本知识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病案讨论是重要方式
病案讨论在于训练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对临床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促进使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病案讨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上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病案分析,使学生对疾病的发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使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更多的临床经验,吸取教训,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3]
5专家座谈是必要环节
为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聘请专家、教授就有关疾病的诊断及思维方法进行专门讲课。这些专家通过畅谈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对于做医生、做学问的感悟和教书育人的经验,使学生们不仅只是掌握了如何学习临床知识,还能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的道理。
总之,临床思维能力是每一位临床医师的基本功,仅学习书本知识是难以掌握的,在带教中必须注重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变纵向思维为横向思维,扩展思路,不产生片面思维,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率。
参考文献
[1]丁德良.教学查房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J].华夏医学,2003,16(3):401-402.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篇2
[关键词]临床实习;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1(a)-114-03
ABelgianinteruniversitycurriculumanditsinspirationtoourphysician-patientcommunicationeducation
LINJiecai1,TIANDongxia1,SHAQiuyun2
1.HealthManagementCollege,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in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182,China;2.ElementarySchoolofLincunofTangxiaTowninGuangdongProvince,Dongguan523711,China
[Abstract]Currently,therearefewspecialphysician-patient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programsfortheclinicalpracticestageinthedomestic.Toenhancethephysician-patientcommunicationeducationintheclinicalpracticestage,welearnfromthesuccessfulexperiencesofatypicalcurriculumabroad(Belgianinteruniversitycurriculum,BIC)andmakesomesuggestions:curriculumdesignmustbebasedonactualdemand,usinglearner-centeredteachingmethods,highlightingthedominantpositionofthepracticalteaching,reformingtheevaluationmethods,andstrengtheningthetrainingofprofessionals.
[Keywords]Clinicalpractice;Physician-patient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Curriculum
当前医患矛盾比较尖锐,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但许多医疗纠纷并不是由医疗技术问题引起的,而是由于缺乏医患沟通造成的[1]。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1我国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的缺失
近年来,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在医患沟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如南京医科大学的王锦帆教授开设了“医患沟通学”[2],该校还把医患沟通学列为医学生必修课。这些探索和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各大医学院校在开展医患沟通教育的实践中仅仅着眼于医学基础教育阶段,往往忽视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在临床实习之前开设医患沟通课程,虽然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但是由于它重理论而轻实践,难以达到训练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效果。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生需要直接与患者打交道,却没有机会接受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这是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的一个重大缺失。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医学生向医生转换的关键期。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沟通技能训练是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一环。
2国外一门典型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课程——比利时的大学校际课程(Belgianinteruniversitycurriculum,BIC)
鉴于国内很少在临床实习阶段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课程,笔者从国外挑选了一门典型的课程——比利时的大学校际课程(Belgianinteruniversitycurriculum,BIC)[3]作为例子,为加强我国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提供参考。
2.1课程的目标和特点
BIC不同于一般的医患沟通课程,它是一门旨在提高实习生的沟通技能和压力管理能力的、基于实习生与癌症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沟通的工作情境的、整合了压力管理技能训练和沟通技能训练的课程。这门课程对于临床实习生(或初级医师乃至在职的医务人员)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在面对癌症患者及其亲属的情境中,医务人员的压力特别大,医患沟通特别困难。沟通不畅导致患者的满意度低、依从性差,并增加了医务人员因医疗不当而被的风险,从而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的压力,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因此,将沟通技能训练和压力管理技能训练合二为一,正好切合实际需要。而且,在这种困难的情境中培养的沟通技能和压力管理能力更容易迁移到其他医疗情境中去。
2.2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共40h,包括:沟通技能训练课程(27h),压力管理技能训练课程(10h),两部分课程的整合及所学技能的运用(3h)。课程的详细内容见表1。
课程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认知、行为和情感的方法。认知的方法旨在让学员掌握关于有效沟通技巧(例如使用开放而又直接的问题、澄清和移情等)和压力管理技能(例如压力强度的自我检测、放松技巧、认知应对技巧和时间管理等)的知识。行为的方法是通过练习和角色扮演来实践这些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助于促进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感的方法是让学员表达态度、情感以及在与患者及其亲属沟通时感觉到的压力。
课程采用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每个导师带4~8个学员。这不仅让每个学员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实践和获得个性化辅导,而且还创造了必要的人身安全感,让学员敢于披露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学员必须积极参与,要边干边学,而不只是听。
2.2.1沟通技能训练课程的内容和方法沟通技能训练课程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包括2个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面谈技巧和如何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后半部分是3个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属)的面谈技巧。每一部分都先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将实践指导手册发给学员,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并由经验丰富的导师提供即时反馈。角色扮演的主题包括告知坏消息、提供资讯和疼痛控制等,还包括由学员提出来的临床问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导师逐步介绍临床面谈的几个步骤:建立面谈,评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的认知,告知患者,处理患者的情绪和移情反应,结束面谈。
大量的研究证实角色扮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以重复练习某个具体的面谈技巧,随时获得反馈。即使犯了错误也是安全的,不会造成伤害。还可以利用录像一次又一次地重放某个情境。其他学员通过观察模仿可以学会自己正在练习的技能和行为。模仿对态度有深刻的影响,但是观察模仿本身是不够的。导师应该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示范关键的技能并且给学员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值得注意的是,反馈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一般的,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评价性的,它应该着眼于行为而不是人格。
2.2.2压力管理训练课程的内容和方法首先,让学员觉察自己的工作压力源、压力结果以及应对方式,导师提供理论指导。导师让学员每天写日记。这样既可以收集信息,以描述压力并使之具体化,又可以让学员进行行为分析,以便于进行个性化干预,还可以让学员远离自己感觉到的压力以便更加明白它的意义。压力结果可以是躯体的(例如肌肉紧张)、认知的(例如非理性的想法),或者是行为的结果(例如花费太多时间在低优先级的活动上)。接下来,导师向学员讲授放松、认知重建、时间管理等技术,让他们有效地应对工作压力。放松技术可以消除其躯体症状,如降低心率、新陈代谢和呼吸频率,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的平衡状态。认知重建主要是觉察消极的或非理性的想法并用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想法取而代之。压力会破坏行为并导致时间的浪费,因此,有效地管理时间对于生活品质、健康和压力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包括优先级、调度和人生规划。
事实证明,BIC这项培训课程在转变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信念、提高其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掌握与癌症患者及其亲属面谈的技能等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最终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3]。
3BIC对我国临床实习阶段医患沟通教育的启示
BIC是一门非常典型的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课程。而我国迫切需要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因此,BIC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第一,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教育必须切合临床实习生的实际需求。BIC是一门实效性非常强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课程。它是基于实习生(或初级医师)的实际工作情境,针对他们在与癌症患者及其亲属面谈时的困难和压力,精心设计的,它创造性地将压力管理技能训练和沟通技能训练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而且,沟通技能训练还细分为两个人的面谈和三个人的面谈两种情况,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十分切合学员的实际需要。在设计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课程的时候,必须从临床实习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客观分析为基础,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不是笼统地照搬社会学、人际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也不是机械地将各个学科的内容拼凑在一起[4]。
第二,沟通技能训练课程应该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为主。BIC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认知、行为和情感的方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达到6∶1。国内现有的医患沟通课程普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因为它违背技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学习者仅仅知道什么是适合的技能,但是不足以产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也就无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训练,不适宜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为主。
第三,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卷面考试不能反映沟通技能训练的效果[5],应该采用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情境化的真实任务来评价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采用现场评定、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第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BIC进行小组教学,导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在整个培训过程起着主导作用。目前,国内能够胜任导师这个角色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这也是我国很少在临床实习阶段开展医患沟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只能由临床医生来充当导师的角色。但是,我国卫生资源紧缺,临床医生本来就超负荷工作,有经验的医生工作更加繁忙,所以,乐意带教的医生不多。而且,医生毕竟不同于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专业导师,无法保证其教学效果[4]。因此,加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临床实习阶段医患沟通教育水平的一项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涛.医疗纠纷的成因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6):539.
[2]王锦帆,季晓辉,王心如.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5(6):48-49.
[3]IsabelleBragard,DariusRazavi.Teachingcommunicationandstressmanagementskillstojuniorhysiciansdealingwithcancerpatients:aBelgianInteruniversityCurriculum[J].SupportCareCancer,2006,14:454-461.
[4]王茜,马菊华.关于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047-1049.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篇3
[关键词]肿瘤患者;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154-01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在人们的心里“癌症”的概念已与“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由于肿瘤研究进一步深入,临床诊断技术日益完善,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治愈率也显著增加,所以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已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如何认识和处理好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已是广大医务人员迫在眉睫的问题。
1影响病人心理反应的因素[3]
1.1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会影响病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有时对身体感觉缺乏正确认识,会使病人产生恐惧或焦虑,因而导致增添新的症状甚至卧病不起。相反也有的病人不明癌症的后果或不及时求医。也有部分病人能以客观态度对待疾病,以坚强毅力克服病痛,努力工作。但大部分还是会产生失望、忧郁、悲观情绪,出现消极行为。
1.2心身疾病与躯体病痛普遍都有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反应常受躯体病痛感受的影响,症状加重心理反应就明显加重;反之,随之缓解。
1.3诊疗措施与检验结果[2]诊疗本身也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如放、化疗后的副作用、癌肿手术等会引起心理反应而加重病情;某些药物反应也会给病人带来躯体不适而增加精神负担;病人对检验结果看得很重,检验结果好情绪就好,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就会增强,接受治疗的态度更合作,反之,情绪波动,心理反应加重。
1.4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医护人员的言行态度和护理措施若能取得病人信任,将会增强安全感而提高信心,反之,与医护人员关系不合,将会失去信赖感而丧失信心,从而严重影响康复;嘈杂的声音、特殊气味、视觉上的脏乱也会引起病人的烦躁和焦虑。
1.5病人之间相互交流病人之间朝夕相处、同病相怜,特别是同病种病人交流更多,若是同种疾病的病友好转,病人就会感到心理宽慰;反之,当周围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则会增加恐惧、焦虑感。
2心理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措施
2.1.1创造良好的环境病室环境整洁美观、空气流通、无各种不良气味和噪声、生活设施安全方便。
2.1.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相互之间应建立尊重、信任、合作的关系。护士通过言、行、神、态来影响病人。对病人的疑虑应给与解释、对悲观消极应给与鼓励;护士在操作时应轻柔、镇定、严谨,从举止上给病人以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应学会控制情绪,时刻用乐观开朗的精神去感染病人;态度要和蔼可亲、热情有礼。
2.1.3促进病友之间良好情绪的交流护士要重视协调病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利于病人康复的心理环境,防止病友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使病房充满友好的气氛。
2.1.4争取家属、亲友的配合与家属保持良好关系,使家属明白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病人,影响治疗。
2.1.5加强护理宣教通过讲座、通俗易懂的语言等方式,结合病人的病情和症状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也可让在治疗上取得显著效果的病人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2.2个别心理护理交谈的技巧[1]
2.2.1交谈时的态度对病人一定要有礼貌,并使用恰当的称呼,让病人感到亲切受尊重。
2.2.2交谈内容要求要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的侃谈;交谈内容应具有教育、帮助作用,改变错误的认识及想法;讲话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语言要风趣、幽默、有感染力,提高情趣。
2.2.3交谈过程中的技巧交谈时要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病人,认真倾听病人讲话;面部表情要自然,切勿随意发笑;姿态要稳重不要手势过多;说话时语气要轻柔、语速不宜过快、要清晰;对病人的说话不要随意打断或插话,要耐心倾听,并从中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与情绪状态,要善于引导病人谈话;对听力差的,说话时要靠近病人,声音稍大些,语速要慢;对讲话困难的人要耐心倾听,专注领会病人意图,切勿表示不耐烦或敷衍;另外,交谈过程中还要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以便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适当转换话题。
2.2.4交谈结束的技巧在病人话题告一段落时,应说些鼓励的话,作简短交谈后再结束。除非紧急事务外,否则不可突然停止交谈,说走就走,这会使病人感到不安,产生疑虑,会影响下次交谈。
3体会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病人进行治疗性的沟通交谈,让病人接受治疗、安心养病,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养,对治疗和康复有直接影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积极态度与疾病作斗争。
参考文献
[1]徐俊冕,等编.医学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1篇4
院党委:
2018年度,外科第二党支部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以及省、市、县重要文件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员教育和监督管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支部党员的整体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现将2018年度抓党建工作述职如下;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履行支部书记责任,推动开展党建工作
作为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年初制订了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按照签订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内容,对照2018年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三会一课”学习计划,抓好党建工作安排部署,认真完成了院党委的工作安排部署。
(二)提升党员政治修养,积极开展学习活动
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七次全会等决策部署,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提升政治素质及思想觉悟。
(三)强化组织构建,加强队伍阵地建设
支部坚持“三会一课”“5+N"固定会议模式,按照院党委要求及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团结,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院“七一”党员大会上,支部5名党员受表彰;每位党员均下发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手册》《党建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常识手册》等党建学习资料;2018年8月党支部有一名老同志退休组织关系转入了退休支部,1名同志因调动组织关系转入了医护办支部,新转入支部4名党员,进一步壮大了党员队伍;党费收缴有序开展;
党建经费管理工作在院党委指导帮助下,逐渐规范;进一步丰富了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邹碧华》等多主题影片;带领支部党员同志深入鱼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六个一”活动。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拒腐防变能力
按照与院党委书记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2018年召开4次党风廉政建设相关会议,开展4次,反腐倡廉教育,重点开展了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组织观看《荣辱两重天—熊晓平、钟长鸣违纪违法案件》警示片,提高廉洁教育的震慑力。指导支部党员及所辖科室职工填写廉洁风险点排查表进行自我排查,发挥了党组织模范带头作用。
(五)注重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
围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立足党建工作重点,注重思想教育引领,2018年支部通过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不断增强了党员政治修养,坚定了党员理想信念。以院党委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三亮三比”活动等为契机,将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融入共同开展,增强了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
二、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能力还不高。支部班子在党建工作方面花的时间偏少,主要把精力集中放在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在传达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决策部署时,没有完全贯彻落实。
(二)工作上缺乏协作和担当意识。临床科室党员由于整天忙于业务工作,忽视了深入群众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党务工作上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深入群众开展工作频率不高,不利于听取广大群众的心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支部的发展。
(三)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有的党员满足于“平平淡淡”,在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形象方面信奉“既不出事、也不多事”,有的党员在参加党员活动、履行党员义务时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没有发挥好监督作用。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思想重视。支部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组织生活的重要性,提升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2.注重精细谋划。在工作谋划上,多与普通党员谈心谈话,深入基层了解普通党员及群众的真实想法,细化党务活动措施,增强党建活动的针对性、吸引力。
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党员教育,积极将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用活。
2018年已经过去,反思过去,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需要完成的事情还很多,新的一年里,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精神指引下,支部将对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撸起袖子加油干,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推动支部党建工作跨上新台阶。
中共安岳县人民医院外二支部委员会
党支部换届工作报告
外二党支部书记郑珈琳
(2019年9月)
各位党员同志:
外二党支部于2016年8月换届至今,已任期届满。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经报医院党委同意,今天,我们召开党支部换届选举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本届党支部工作,并进行换届选举。下面,我受支部委托,代表本届党支部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三年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加强党建工作的的主线,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现将三年来的党支部工作报告如下:
一、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建设方面
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提升政治素质及思想觉悟。
党支部组织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等精神,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提升了广大党员的思想素质,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二)组织建设方面
支部领导班子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按照签订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内容,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5+N"固定会议模式,按照院党委要求每年及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团结,极大的提升了支部19名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促进的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其他方面
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每位党员均下发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手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三年来,每个月支部党员均按时主动缴纳党费从无拖欠未缴纳的情况出现;党建经费管理工作在院党委指导帮助下,逐渐规范;进一步丰富了党员主题党日活动。
二、党支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一)落实廉政建设责任
党支部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把《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等内容通过纳入党员大会学习以及通过党员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持续推进“廉政廉医”建设。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谈心谈话制度,谈话形式包括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需要分为谈心交心、任前谈话、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通过廉政警示和教育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
(二)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党支部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支部党员宣传教育工作,对党员和普通职工均签署了廉洁自律承诺书,谈话对象结合自身工作岗位情况实际就廉洁从医做出郑重承诺表态。通过组织党员以及科室医生护士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做到早警戒、勤提醒、常监督,有效促进了党员干部、职工廉洁从医。
三、党支部财务工作情况
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党支部党建活动经费共计××元,支出××元,现结余××元。现将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党支部党建活动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党支部党建活动经费收入情况
2016年×月×日,收到上届党支部结余××元;
2016年×月×日,收到院党委下拨党建活动经费××元;
2017年×月×日,收到院党委下拨党建活动经费××元;
2018年×月×日,收到院党委下拨党建活动经费××元。
(二)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党支部党建活动经费支出情况
2016年×月×日,党支部因×××××事宜,支出党支部党建活动经费××元;
××××年×月×日,党支部因×××××事宜,支出党支部党建活动经费××元;
××××××××××××××××
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1篇5
一、将传统医德思想融入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医德是产生于古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道德,是千百年来名医圣手在行医和著述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医德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医学典籍、古代名医言行的讲授是医学院校弘扬传统文化的富有特色的有效途径。
(二)传统医德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传统医德中体现了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如传统医德思想中的仁爱、与人为善、平等对待他人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相通的。将传统医德融入素质教育中,丰富了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在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环境下,出现了诸如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神圣感下降,医生和病人的情感交流淡化以及医患关系恶化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人文修养、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的服务对象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需要他们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四)形成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文化名片,是学校教育理念、教学特色、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以传统医德思想为切入点,从物质文化、活动文化、管理文化等多方面加以贯穿,便于形成医学院校整体文化特色,从而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二、传统医德思想中的“真、善、美”
(一)求真:精益求精、严格谨慎
求真的科学态度是成为一名医者的基本素质。医学博大精深,传统医学有着几千年的深厚底蕴。医务工作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面对的是仅有一次的生命,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集中表现在对医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上。
1.学问要精要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诊断和治疗都关乎病人性命,对于医学知识的理解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而要刨根问底,精确掌握。《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中有云:“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医门补要•自序》中云“医贵乎精”。明代名医徐春圃说:“医贵于精,不精则害人匪细。”[1]此外,知识还要广博,要博采众长。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孙思邈认为,一位合格的医者必须熟读经典名著,熟记名医药方,熟知各家之说。
2.做事要严谨。孙思邈云:“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节,甚不仁矣。”意思是说,医者必须临危不乱,运用自己所学医治病人,做到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把医术作为炫耀自己的工具,更不能作为获得名利的方式。医者要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要做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二)求善: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精湛的医术一定要配合高尚的道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大医。医者要拥有崇高的品格,将病人视为自己的亲人,一心赴救;面对其他生物也抱有“民胞物与”的思想,提倡万物平等,尊重敬畏生命。
1.视病人如亲人。孙思邈认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对于病患,无论其自身是什么条件,医者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并且当作自己的至亲。《黄帝内经》中也说对待病人应“告之以其败,与之以其善”[2],当医者将病人视为亲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急病人所急时,那么病人一定会配合医者接受治疗。
2.提倡万物平等。孙思邈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此处孙思邈认为,为了拯救人的性命而去伤害其他生物的生命并不是医学所提倡的,在此他已经将“平等”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是强调“万物平等”,强调人类与其他生灵平等,将天地万物视为同胞。
(三)求美:文明礼仪、举止得体医者直接与病人接触,其一言一行备受患者关注,甚至影响到疗效。医者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春风化雨般的谈吐和得体的举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也能够树立医者的美好形象。
1.言谈要稳重。孙思邈认为:“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医者谈话切记夸夸其谈,也不能议论人事是非,更不能诋毁同行、标榜自我。医者要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稳重的谈吐有助于赢得病患的信任,也会让病患愿意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2.为人要谦虚。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云:“为人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1]可见在他眼中,医者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都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为人谦和才能做到与人为善。这对于处理同行关系、医患关系都是非常受用的。
三、将传统医德思想融入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汲取传统医德的思想,根据真、善、美三个层次,形成“以生命教育为统领,以仁爱精神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的养成为主线”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真”的教育———正确的“生命观”教育
作为一名医学生,做到“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同情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尤为重要。医学生将来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更要求他们要具有正确的“生命观”。传统医德典籍中,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多次提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万物平等乃是尊重生命的重要前提。在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通过医学文化沙龙、专家面对面、健康讲堂、学生论坛、主题演讲、征文等形式,结合“生命观”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同情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感情。通过参观生命科学馆、天文馆、博物馆等展馆,学生对于生命能够有直观的理解,产生最原始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通过走进大自然、走进动植物园,学生感受万物的神奇,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怜悯与珍惜,培养其万物平等的价值标准。在“生命观”的教育过程中,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感悟能力。比如,面对一片竹林,教师无需说出自己的用意,也无需太多的教导,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竹子的特点,再吟上一句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学生便可以领悟教师的用意,知道教师想要传达的是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二要培养学生“我—你”的思维方式。奥地利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人执持双重的态度,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其一是‘我—你’,其二是‘我—它’。”[3]“我—你”的关系就是人与物不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同胞的关系,即一种非对象性的关系。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万物平等,必须打破原有一贯的主客体的思维模式,形成人与万物之间的非对象性的思维模式。
(二)“善”的教育——“仁爱”精神的教育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谓“医乃仁术”,仁爱也是传统医德思想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处处体现仁爱的精神,通过主题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爱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大爱”主题教育活动,用实例教育学生。结合“传承医德思想”专题,“习古文、阅经典、扬大爱、练修养”,加强学生医德教育。观看、研读相关资料以及学习当今先进医务工作者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医学的真谛,了解高尚的医德对于一名医者的重要性;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给予的快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医生、走进医院,真真切切地去理解何为“医者仁心”。在培养学生“大爱”之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这种理想人格应该是一种“与天地相配”的人格,即以天下为己任,有着将自己融入宇宙万物的博大情怀。拥有这样胸襟的人,他们的行为不但是合乎社会的,更是合乎宇宙的。所谓“苍生大医”,就是将自己的使命理解为解救万物苍生,这是一种“大爱”的体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与“天地相配”的人格和博大宽广的胸襟。
(三)“美”的教育———医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篇6
1一般情况
从患者就医开始,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打招呼。面带笑容,举止大方,"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助吗?"如是一位年迈的长者,你主动上前搀扶,询问就医要求,有需要的话可介绍医院的环境、设施配备、相关科室,做到自然大方就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有助于患者痛苦的减轻,不会使患者由于疾病与痛苦造成慌乱,不能得到及时就诊而延误病情。或由于情绪低落面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得到有效救治。所以交谈礼仪在护理工作中尤显突出重要。
当就医开始对处于疾患痛苦与担忧的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找到相关科室得到诊治情况尤为重要。你既不能随意乱讲也不能不做解释,要应用医学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可能出现的不良预后,指导患者对疾病的治疗,用药及其对康复功能的锻炼,对于疾病治疗相当有益。能消除焦虑与恐惧,让患者身心得到放松。又能及时得到合理的就诊。几句得体的语言,面带笑容优质的服务,主动热情的帮助与有效的医疗救治,对于患者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患者从就诊开始到康复出院。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无不彰显护理工作的重要。礼仪与交谈尤为重要,这也显示我们护理人员道德修养,个人素质与扎实的理论功底。这也为当今医患关系出现矛盾提出一个新课题,为就医难看病难提出新思路。如果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真诚与信任得体的服务,交谈和礼仪始终贯穿其中,所有上述问题均能得到有效解决。
2讨论与结论
2.1交谈礼仪在任何实践活动中均存在。护理作为特殊职业所对待的均是生理心理有疾患的群体。她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道德准则在护理工作中均体现出护理的美。通过护理工作中善良、诚实、美好的职业形象、精湛的护理技术、优美的语言、温馨的环境体现出来。在工作中通过灵活多变的语言交谈,谈话方式的改变,启发诱导患者,并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互相尊重,通过交谈使患者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
2.2新形势下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同时护理事业服务范围也在拓宽。人们不仅注重防病治病,同时还注重卫生保健与康复护理。通过护理窗口运用交谈礼仪,把相关医疗护理知识推广出去,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在一系列的就医活动中,交谈礼仪无不贯穿其中。应用得当反应不同寻常。目前新的就医模式不断出现:"社区服务""家庭病房""点名服务""心理精神咨询""健康教育""戒烟门诊"等项目的开展也对护理工作中交谈礼仪提出更高要求和严重挑战,如何在新的医疗模式下更好的应用到防治疾病中,国内外这方面均有探索与发展,就我们所从事护理工作而言,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方便服务,交谈礼仪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保健指导、康复护理、病例资料的收集,随访制定系统护理计划,均需要语言交谈,职业礼仪的表现。在不同场所中,患者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对健康认识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护理范围也随着不断变化和扩大。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护理工作也可转变成心理咨询者或教育宣传者等多种角色。
2.4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或在报刊电视上看到医患矛盾的出现,是当前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每位就诊寻医患者真正视作亲人,提供一切周到服务,化解心中疑虑,耐心细致的解答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就能使患者早日康复,早日解除痛苦,早日解除忧虑,这种医患矛盾就能化解到最低程度。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医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施。
2.5患者住院满意率的提高。当协助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向患者交待用药方法,叮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并进行饮食指导,致以良好的祝愿。目送患者离开病区,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些细微交谈表现充分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2.6交谈礼仪有助于护理人员心理保健的提升。交谈礼仪不但给患者治疗提供积极的支持,而且对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保健也有一定的帮助。护理人员长期面对的是患者的病痛、泪水、抱怨,有时甚至是无礼的谩骂,会给护理人员心理带来不良的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做好自我心理保健非常重要。良好的护理礼仪,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健康的心态,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
教学应切实成为地方高等药学院校的根本任务马静洁,魏居运,李英姬,朴美兰
试论医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设计沃联群
"以德治国"与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钟毅,李建军
论网络环境下的药学信息教育钱宗玲
我国医药企业营销新观念葛光明
开展制药分离技术教育提高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张珩,杨艺虹,刘永琼,杨建设
药物化学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邵颖,晓由
分子模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丁盈红,张红
药物分析课的教学体会黄海英
浅谈抗生素教学的改革倪孟祥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发挥药典的作用张攻,房金桐
中药分析学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实践刘丽芳,王强
中药学教学的几点做法吴庆光,钟仕卿
从数学建模竞赛看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钱微微
几本国外药物化学大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徐正
因人因时制宜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万晓霞,吴新再
新时期应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徐丽华
WebLabViewerPro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季海涛,张万年,周有骏,朱驹,王小燕,吕加国
Excel在药代动力学教学中的运用魏玉平,陈前进,刘俊
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吕靖
医药中专药事法规教学方法谈卢庆樑
关于《医药商品基础》课程的设置探讨王吉东
调整药学课程设置迎接生物经济时代的挑战殷明,姜远英
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周金培,黄文龙
论地方少数民族高等药学院校的改革定位马静洁,朴美兰,李晶,朴虎日,魏居运
发挥医学院校办药学专业优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药学人才娄红祥,赵玉兰,周洪
试论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苏怀德,SUHuaide
实施素质教育注重三个转变赵卫峰,韦绍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与对策曾凤英,李峰
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叶华,徐鹤良
生药学与药用植物学课程结构调整的探索陈旭,杨月
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合并教学的探讨杨光
在药剂学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素质刘强,黄小平,杨祝玲,夏笔军
浅谈药剂实习中的素质教育张三奇,顾宜
对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探索沃联群,胡运昌,方琳,汤启昭
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何群,罗杰英,夏新华
药学理科基地基础化学实验的教改胡育筑,刘静,蒋淑敏
以模拟科研课题改进药化实验教学马英
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的几点体会黄宝康,张朝晖
异法同步实验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胡聪,张青叶,张雅铭,钱彦丛,张书锋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刘小丹,曾争,黄紫华,连建华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培养学习能力杜春明,许龙灿
药理学导学浅见陈陆生
「模拟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张淑蓉
谈技校化学课的教学体会杨静,张清
从我院成教的发展引伸几点看法玲
浅谈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吴进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于广琮,何正大
计算药物分析课程的教与学张尊建,相秉仁
药剂学教学改进张纪兴,金描真,陈岳
物理课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韩永胜,陈曙,韩永虎
优化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龚晓健,季晖
谈药学专升本的药化课教学章玲,王小燕,张万年,姚建忠,周有骏,朱驹
药物分析教学探讨王志群,倪坤仪,程光炘
《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体会汤少梁,王高玲
医古文语法部分的学习杜华,王晋
医药科技英语词汇课程的教学史志祥,吕俊
设立开放性实验的尝试宋粉云,周宏兵,梁从庆,卢绮雯,高晓霞
纠正药分实验中学生的"先入为主"现象丁勇
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与实践李津明,张晓丹
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刘小丹
对综合性大学药学教育改革的认识唐丽华
制药工程学科内涵与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姚日生,张洪斌,冯乙巳,邓胜松,朱慧霞
谈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建设秦民坚,孔令义
制剂工程学课程设置刍议宋赟梅,平其能,吴正红
推行成才计划培养合格人才胡忠喜,倪捷儿
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万晓霞,吴新再,陈秀霞
追求药物化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宋海南
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改革王亚楼
药物制剂工程多媒体组合教学研究金描真,赵兰清,张广泉,李晓芳,杨帆
中药资源学的教学与实践丁平,刘军民,徐鸿华
理科基地班有机化学教改实践陆涛
对天然药化教学改革的认识陈莉,冯锋,谢裕顺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体会郭青龙,王秋娟
药物分析双语教学技巧谈陆峰,汪学昭,范国荣,高越
高职高专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邱细敏
国际投资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胡霞,康姗姗
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徐勰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篇8
精神矍铄,言语掷地有声,虚怀若谷,深厚学养弥漫整个谈话空间。坐在对面的张其亮教授,大家风范尽显。谈起中国美容医学学科的创立、建设与推动,如数家珍。
“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我国美容医学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事件!中国美容医学发展的20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张其亮,这位当代中国美容皮肤科界的大家、这位当代中国美容医学学科重要缔造者之一,在出席北京召开的“第18届世界美容医学大会”期间,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鲜花,掌声,舞台。
张其亮向我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翻检丰硕而珍贵的美容医学底片……
谈影响:
“社会与经济效益”双重奏
《华夏医疗美容》:作为当代中国美容医学发展的重要亲历者和缔造者之一,今天,世界美容医学大会在中国召开,请问有何感想?
张其亮:1990年11月伴随着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的成立,中国美容医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应运而生。从学科雏形到具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建立,从国内逐步走向世界,并在学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无不凝聚着广大美容医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在“美容医学”这面大旗推动下,冲破重重阻力和困难,我国美容医学学科及其相关事业,有如雨后春,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今天,这个成就就是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我们中国美容医学的丰硕成果的一个好方式好机会。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们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与需求。
《华夏医疗美容》:美容医学学科的建立,对中国美容医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张其亮:美容医学(aestheticmedicine)作为一门整体学科,也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今天,它在中国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深受人民群众关注的。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建设及其相关事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美容医学教育、美容医疗机构、美容医疗技术、美容医疗器材以及美容护肤用品的研发,并带动了美容保健与护理等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群对美的追求,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谈历程:
从“不务正业”到风靡中国
《华夏医疗美容》:请你谈谈当年创建美容医学学科的现状?
张其亮:1990年,作为最早探索中国美容医学的组织,我们的分会组建的初期,“美容医学幼苗”并未得到社会和相关母体学科学术团体的认可。有人认为医务人员搞美容是“不务正业”,不能进入大雅之堂。甚至有人认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等等。然而,我们分会专家却顶风而上!
刚刚开始,分会的专家来自四面八方,互不了解。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始终遵循着民主办会的宗旨,广泛联络和团结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增进了互信和团结,消除了隔阂和疑虑,大家都能全身心地为创建一门崭新的美容医学学科努力工作。
《华夏医疗美容》:你认为这20多年来,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有何鲜明特色?
张其亮:20年过去了,我们一路走来,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昂首面对,矢志不移。在中华医学会历届领导的关心、鼓励和支持下,我分会认真对待困难,冲破各种阻力,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随本分会之后,国内还相继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保健学会医学美容分会等学术组织和行业组织: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等,这是中国美容学医学独有的特色。
中国美容医学的发展推动了一系列相关事业、产业的大发展,为我国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为满足广大求美人群的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是一支活跃、团结,并善于探索的学术群体,对中国和世界美容医学学科和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2000年12月在庆祝中华医学会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上,我分会荣获“优秀专科分会”称号,这是对我们多年来工作成绩的肯定与鼓励。
谈成果:
促成第一部医疗美容法规出台
《华夏医疗美容》: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这20年,成果肯定丰硕。有哪些重要成果展现?
张其亮:是的,这个学科发展一路走来,经过大家努力,回眸看来,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种成就的总结,更有利于我们美容医学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方面。
第一,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本专业学术组织相继建立,学术队伍空前壮大,学术活动异常活跃,并建立了海峡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交流机制。
第二,1994年以来,分会就积极参政议政,先后促成了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医疗美容纳入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并于2002年颁布《医疗美容技术规范》、《医疗美容机构基本标准》等专业性政策法规文件,使全国公立的和民营的医疗美容事业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创办部级学术期刊,为广大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由我会创办或支持创办的三种期刊是: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第四:创建美容医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自1993年以来,全国先后有30余所高、中等医学院校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美容医学方向”(本科5年),“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本科4年)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大专3年)教育,培养了大批高中级美容医学人才,部分院校还培养了一批美容医学博士和硕士。
第五:编辑出版多套大学本科、专科、中专学制美容医学专业教材和继续教育丛书等,为培养各级美容医学人才提供了教学蓝本。
第六:著书立说,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美容医学内涵。现将有代表性的著作选录如下:美学与口腔医学美学(孙廉主编,1992年)、美容大词典(何伦主编,1993年)、口腔医学美学(孙少宣主编,1994年)、医学美容学(张其亮主编,1996年)、医学审美心理学(景生保主编,1997年)、医学美学概论(郑振禄、何伦主编,1997年)、中医美容学(黄霏莉主编,1997年),美容医学心理学(何伦,方彰林主编,1998年),美容医学基础(彭庆星、何伦等主编,1999年)、现代眉眼唇美容文饰学(林茂昌等主编,1999年)、人体美学(方彰林等主编,2000年)、美容皮肤科学(两个版本分别由向雪芩、张其亮主编,1998年,2002年)、美容外科学(高景恒主编,2003年)、口腔审美学(孙少宣、王光护主编,2004年)、医学之美的探索(彭庆星编著,2004年)、医学美学教程(赵永耀、程金龙主编,2006年)、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史略(第二版)(赵永耀、王向义等主编,2009年)以及医学名词7(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分册)(科学出版社,2002年)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高景恒,彭庆星主编,2004年)。此外,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美容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论文,并取得了多项水平较高的学科研究成果。
第七: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体系。美容医学整学科体系是由诸多美容医学基础学科和美容医学临床分支学科共同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学科。基础与临床分支学科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这在国外美容医学界是没有先例的。现阶段认为,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由7个基础学科和6个临床分支学科构建而成。前者为:医学美学基本原理、美容医学心理学、美容医学伦理学、美容应用解剖学、美容药物学、美容艺术学基础、美容化妆品学等。后者为: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中医学、美容医疗技术及美容护理保健学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应用的扩展,学科体系内涵会不断延伸和完善。
第八:学会工作迈步世界,学科理念得到国际同行共识。
1993年-2007年间,我会单独或与兄弟学会合作,先后在西安、北京、成都、广州、上海等地主持召开过六次国际性美容医学学术大会,并派出多批次专家先后参加在意大利、罗马尼亚、美国、俄罗斯、日本、阿根廷等国家召开的美容医学学术大会。全面介绍了我国美容医学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赞许。在与国外学者交流的同时,我国学者也开拓了视野、结识了朋友、掌握了国际美容医学界发展动态,并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经验、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知己知彼,增强了我们的自信。我国在美容学术组织与医疗美容机构建设、专业技术与学科名词规范、医学美学理论与医学审美技能的系统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均领先于国外同行,在国际同行中尚缺乏对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分类研究。有关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体系的构想,也是由中国学者首先提出并进行全面论述的。国际美容医学联盟(UIME)名誉主席R.Pinto教授,经过多次对中国的访问和考察后认为,中国的美容医学建设模式应向世界各国推介。2007年4月,在阿根廷召开的第16届国际美容医学联盟大会期间,我会正式成为该国际组织成员,并被认定为“唯一代表中国参加UIME的学会”。2008年10月,UIME终身秘书长J.J罗格朗与我会专家彭庆星等在中国香港会晤,就美容医学整体学科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签署了《学术会谈纪要》,取得了学科理念上的国际共识[2]。
2011年5月,我会在北京主持召开第18届国际美容医学大会,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中国美容医学20年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会后,J.J罗格朗来信说:“这次大会上,所有的与会者都非常高兴,同时各国主席也对此次会议非常满意”。
谈未来:
在忧患与信念中前行
《华夏医疗美容》:是的,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美容医学发展这些成果,深刻地推动中国美容医学产业发展,和不断地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和世界接轨,也展示了中国美容医学学科领跑世界的风姿。对于未来,你作为一名美容医学战线的“老兵”对年轻一代有何建议与期望?对中国美容医学未来又有何期望?
张其亮:如前所讲的那样,我国美容医学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和阻力中发展的。20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决不能沾沾自喜,而应冷静思考、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篇9
[关键词]交流技巧;教学;家庭关系;非语言交流
[中图分类号]R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6)13-0137-03
Developingtheskillofthestudentsforcommunicatingtothepatientsintheteachingprocessingastrointestinaldepartment
LIUBinbin1XIONGWen2
1.DepartmentofGastrointestinal,theFirstHospitalof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34,China;2.MedicalExaminationCenter,CentralHospitalofShandongElectricPower,Ji'nan250001,China
[Abstract]Intheclinicalteachingprocess,weshouldtrainthestudentstheabilitytocommunicatewiththepatientsstepbystepinordertoavoidthemedicaldispute.Inthetalkingwiththepatients,doctorsshouldpayattentiontotherelationshipofthepatients'family,givethepatientsmorepraisingandlessscolding,controlthemood,talkaboutthepatients'conditionseriously,teachthepatientssomemedicalknowledgeandusethenon-languagecommunicationproperly.Alloftheworkwedotodayisforbetterworkofthestudentsinthefuture.
[Keywords]Communicationtechnique;Teaching;Therelationshipoffamily;Non-languagecommunication
目前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广大患者对于医疗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医患纠纷时有发生[1]。面对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部分医务工作者出现了抱怨乃至畏难情绪,这种情绪甚至也在一些医学生中蔓延。大的环境我们无力去改变,能够改变和提高的只有自身。作为承担医学生教学工作的医务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与患者交流的技巧,从一定限度上避免纠纷的发生[2]。
交流的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帮助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中不断练习沟通的技巧[3],避免纠纷发生。作为老师,更要身体力行,要让学生懂得,抱怨没有用,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逃避,只能去面对。在多年的工作中,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应该适时地传授给学生们。
1工作中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言谈间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具体情况
1.1注意患者的家庭关系
在工作中,我们都有感觉,一个家庭关系良好的患者相对于一个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更好沟通,也更加和气。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的紧张会使人把这种“戾气”带到外部。我们不能去选择我们的患者,也无法预知患者家中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言语不应该损害患者的家庭关系。笔者曾在“上消化道出血”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女出租车司机因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入院治疗,经检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个司机说她的丈夫也有胃病,问这个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从哪里感染的。笔者让学生们假设身临其境,问大家应当如何回答。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家里从丈夫那里传染上的!”但也有另一些学生说,“有啥依据证明是家人传染的?要是这个司机总到外边吃饭呢?”其实这个司机从哪里传染的幽门螺杆菌并非重要,关键是治疗溃疡的同时要治疗细菌预防溃疡复发。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依据的指责患者丈夫传播细菌,对患者及医务人员都是不利的。患者及其丈夫如果听了都会不悦,他们的不悦甚至家庭关系紧张有可能传递到医务人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提出,可以给患者简单介绍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和人群感染率,另外表明不确定感染的来源。这样,既给患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也没有增添其家庭矛盾,一举两得。
1.2少责备,多夸奖[4]
常言说一家一本难念的经,人人都可能有难处。有些患者的确有一些不良的嗜好和生活习惯,大部分自己也想改正,只是可能种种原因使之未能如愿。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委婉地劝说,而不能一味指责。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印象深刻,适当设计场景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觉[5]。根据临床中的实际情况,在带教酒精性肝病一段时,设计出了这样的情景:一个没能够成功戒酒的酒精性肝病患者来诊,两位医生用不同的语言劝其戒酒。第一位医生说:“你怎么还喝酒,还要不要命了?再喝就肝硬化没得治了!”另一位医生则说:“你已经减少了一些酒量了,要是能够彻底戒掉酒就更好了,这样对肝脏有好处,以免将来出现肝硬化。当然了,您有时候也不一定自己想喝,也许是应酬,但是健康还是重要的,还是要戒酒。”然后让学生们设想患者的反应。这两种谈话方式哪一种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只要适当提示,学生们很容易理解。毕竟不管是学生还是患者谁也不喜欢听到一味的训斥,适当的夸奖反而更容易接受。在实际学习中,学生们用幽默语言设想了患者的反应,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练习了沟通的技巧。
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以身作则[6]。在我们的内镜操作中,常有学生参观。患者在内镜检查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痛苦的,不乏配合欠佳者。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医师大声指挥患者,未必能够收到好的效果,还会让周边的学生觉得患者受到了训斥。而这时候,声音适当降低一点,在患者反应变小时适当夸奖,比如,“您现在比刚才反应小了,适应的真快,配合的不错,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您配合的真好,以前没做过胃镜,这样已经很棒了,呼吸再稍微慢一点就更好了”……适当的夸奖增强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注意配合,也给周边的学生们做了典范。
1.3言语注意委婉
现实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患者各不相同,要避免矛盾产生,就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言语上不仅要客气,还要注意委婉。很多时候,给个台阶下,非常有用。一次在带着学生出门诊时,一个患者在开具内镜检查后,又咨询另一个医院类似检查的情况,包括费用、预约时间等。带教老师一一详细解答,最后对患者说,“检查要是预约的慢也挺叫人着急的,要不您看看哪家单位给您约得时间合适”。患者离开后,学生说,“这个患者要是不信任这里,信任哪个医院就去哪里吧,在这里解释了也是徒劳,还提什么预约时间啊?”带教老师向学生解释,其实自己也早就听出了患者的疑虑和不信任,也感觉到患者想要货比三家的想法,但是这种话如果直接讲出来双方都会非常尴尬,对大家都无益,所以用预约时间是否合适来互相给个台阶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至于患者信任哪里、去哪里做检查我们无权干涉,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1.4工作中要有控制情绪的能力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有控制情绪的能力[7]。生活中,人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这种负面的情绪不应该被迁怒放大。否则,负面情绪造出来的生硬语气有可能在工作中带来更多的不愉快,甚至影响医疗工作。学生们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也会有许多不顺心,也会遇到患者的不信任,此时带教老师应该正确引导。比如一个患者对学生表现出来了不信任,老师应该告诉他,这种不信任是因为他看你年轻,而不是你有什么错误,只有在工作中用出色的表现打消患者的顾虑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学生们初次接触临床,其热情是很高的,遇到不信任的患者,如同一盆凉水,难免会有情绪。作为老师,应当正确引导,适当安慰,必要时挺身而出替学生们向患者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愉快地去工作,去沟通。
1.5谈论患者病情时一定要严肃认真
无论何时何地,谈论患者病情时一定要严肃认真,不能大声说笑,以免产生误解。曾经病房收治了一位有先天畸形的患者,住院医师在检查患者后请其他医生同查患者,在一同向病房走的过程中边介绍病情边说笑,其实他们谈笑的内容与患者的先天畸形完全无关,可是这位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极度敏感,加之没有听清楚,觉得几个年轻大夫在取笑自己,次日向管病房的上级医师提了意见。病房是工作场所,患者和家属来看病本身心情就不好,医生应该严肃认真,边谈病情边说笑容易引起患者不悦,无端增加纠纷实在不应该。
1.6适当向患者普及医学常识,避免艰深的医学术语
医患双方的医学知识是不对等的[8],患者其实非常希望与医生交流[9]。在这种情况下,清楚的解释会使患者及家属理解诊断和治疗,从而更好地配合,也会减少纠纷的发生。很多医院都有一些普及疾病常识的小册子发给患者,起到很不错的效果。而在教学工作中,也要把这种理念传达给学生们,作为教师,在学生们面前千万不能流露出“患者不懂医学知识,话说了也不明白”的想法。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医疗系统的人员到了其他部门也会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有一些国际研究也强调,医生往往会高估患者的文化水准,极少考虑到文化技能低在患者理解和管理自身病痛中产生的局限性[8]。这时候就更需要医务人员去耐心地解释。曾经有一位颇有文化的患者,在做内镜检查前,前台预约的护士给了他一张单子,上边写着要停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没想到这个患者竟然自行停用了所有口服药物,包括每天服用的甲状腺素片。在内镜检查完成后,因为切了息肉,还需要再停几天抗凝药物,这个患者向给他做内镜的大夫说,“没问题,这几天我什么药都不吃了”。幸亏这位内镜医生仔细询问了他所有的用药情况,发现已经停用了甲状腺素片1周余的时间,如果再停1周可能会出现问题,于是及时向他讲解了抗凝药物的种类、甲状腺素不能停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患者出现危险,也避免了纠纷的发生。医生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必要时应用图片等形式进行交谈,以达到好的交流效果[10]。
2在交谈的过程中,语言无可替代,非语言交流适当应用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目光的交流和肢体语言的交流。患者就医需要医生的关怀[11]。谈话时,注意患者的眼神,适当的肢体语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会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也会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同时,根据患者目光中透露出的信息,医务人员也可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使得患者和家属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与患者对视目光的高低也能影响交流的效果:患者仰视医师的目光能让患者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沟通;医师仰视患者的目光可能会使医师注意力分散,可能无法更加认真地倾听患者诉说。最佳状态应该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目光在同一水平,目光平和亲切,表达出医患之间的相互平等和尊重[12]。
当今科技发达,网络普及,网络工具在医疗中发挥了作用[13,14]。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任何高科技产品都无法替代医生温暖的目光和对患者关切的眼神的力量。
医患交流是医疗信息传递的过程,顺利地进行沟通有利于双方互相理解,是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石[15]。作为未来的医生,医学生们非常关心医患关系相关的话题[16],尤其在接触一段时间临床以后。在部分学生中的调查中显示:在见习阶段,大多数同学担心自己的医疗技术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对医患沟通有所担心的很少;而到了实习阶段,学生们对技术的担心仍然存在,但是对于交流沟通的担心明显上升,因为在实习阶段很多学生已亲自经历了沟通困难的情况。医学生们是未来医学事业的希望,作为他们的带教老师,从讲大课和见习阶段就应该适当引导,把一些好的谈话技巧逐步教给他们,使他们在扬帆起航阶段的工作中不要因为交谈不当引发问题,更不能因此影响了对医疗事业的热情。
综上所述,医患沟通能力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这也是长期困扰医患沟通学习的一个问题。现在有些医学院校在医患沟通教育中引入Mini-CEX[17],使学生抽象的沟通水平有了一个客观的考核指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值得下一步工作中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许莲蓉,李荣山,田峰,等.当前医患关系下的医学教育[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09-112.
[2]任爱红,胡咏梅,胡志红,等.医学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6,38(1):46-47.
[3]孙琳,穆博然,孙继红.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病案,2012,13(11):67-68.
[4]苏以林,闵敏,冯耀华.探讨临床带教中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5):96-97.
[5]黄元清,陈宁,魏敏.医学生模拟标准病人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医患交流技巧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8):107-109.
[6]郝建萍,秦玉婷,哈力达・亚森,等.血液科教学中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2):64-65.
[7]韩琴,卞百年.提升交流沟通能力缓解医患关系[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7):975-976.
[8]蓝建.实施基本健康教育,改善医患沟通与交流[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9(3):243-246.
[9]张佳钰,梁景平.医患交流技巧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1):129-132.
[10]周P,白科.儿童重症医学科医患沟通教学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18-19.
[11]常乾坤.技术不能替代面对面的医患交流[N].健康报,第005版,2015-10-09.
[12]覃泽萍.非语言交流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662-663.
[13]王桂荣,徐远红,邹旭丹.医患网络交流对SCI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4):279.
[14]张萍.医患沟通短信交流平台的创建和运用[J].光明中医,2012,27(10):2127-2128.
[15]梁秋月,李晓芳,刘博影,等.医患交流对于医患关系的影响探讨[J].科技视界,2016,(4):12-13.
[16]李静,朱俊霞,刘鹤,等.口腔医学生医患交流技能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64-65.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口腔正畸;研究生;信任度;医患关系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与之相对应,实践教学目标不仅包括了诊疗技能,而且对沟通技能、信息获取与管理能力、职业态度与法规知识等都提出新的要求[1]。口腔正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口腔正畸专科医生的一个主要手段,实习的研究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面对患者,完成沟通并进行临床操作,而患者作为治疗的接受者,对医学研究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为使护理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要与需求,本研究就患者对医学研究生的评价及对现行医疗体制下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一般更好地完成实习带教任务,提高教学和医疗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昆明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
1.2方法利用患者候诊时间发放问卷,填写后即刻收回,对部分患者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对医学生的信任度和患者对现行医疗教育及医患关系的认识。
1.3统计学处理将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AS9.0软件包进行百分数统计。
2结果
在被调查的100例患者中,99例患者有过被实习研究生诊治的经历,其中有86.84%的患者表示对医学研究生的治疗过程表示信任,同时所有的患者均认为有必要对年轻医生进行培养。有63.15%的患者认为我国口腔医生的培养跟上了国际节奏。同时也有55%的患者认为医生不一定越老越有经验。78.9%的患者认为对医疗信息传递充分。同时也有78.9%的患者对看病难看病挤深感烦恼。只有36.84%的患者认为在医患关系中处于弱势群体。同时94.7%的患者认为自己应参与医患关系的缓解。在访谈中,患者认为只要指导老师对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治疗进行指导和质量监督,他们就信任研究生的操作。随着治疗过程的进行,错合畸形不断得到纠正,对研究生的信任程度也不断增加,对指导教师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而且与患者沟通越好的研究生,患者信任程度也就越高。
3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是一种在患者意识清晰状态下进行的手工操作。矫治疗程长,一般为1~2年左右的时间,患者需要按月过来复诊,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的治疗对象。由于口腔视野有限,唾液多,正畸治疗疗程长,一些青少年的矫治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来进行治疗,而治疗过程对于患者的口腔保健及饮食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患者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力争取得患者和家长的配合,是成功矫治错合畸形的重要保障。
口腔正畸临床实习是培养正畸专科医师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医学生向医师转变的必经途径。该阶段既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的学习阶段,也是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提高沟通能力的关键阶段。医学研究生已经历过了本科生的实习阶段,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医患沟通能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因为在本科期间,没有正畸的临床实习,只有实验教学,所以正畸研究生临床实习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调查中,只有36.8%口腔患者认为自己在医患关系中处于弱势群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服务的理念不断改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如服务时间、医疗环境、医务人员的行为举止、语言、态度等,对于实现医患关系的平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78%的患者认为到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挤,这也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有关,就目前状况而言,过多的人才资源依然在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连5%都不能达到,从而导致医疗人才资源在民营口腔中存在不足和匮乏。因此口腔正畸研究生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公立医院的资源,也应是民营医疗机构的资源。42%的患者仍然认为医生越老越有经验,但也有58%的患者认为不一定,这说明患者对高素质年轻口腔医生的认可。同时,所有的患者都认为培养医学研究生是非常必要的。有63%的患者认为我国口腔医学发展跟上了国际节奏。
调查中有86.8%的患者表示对医学研究生表示信任。在访谈中,患者认为只要指导老师对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治疗进行指导和质量监督,他们就信任研究生的操作,同时随着治疗过程的进行,错合畸形不断得到纠正,对研究生的信任程度也不断增加,对指导教师的依赖程度也不断降低,而且与患者沟通越好的研究生,患者信任程度也就越高。这也说明患者的信任程度与实习研究生的医疗水平和交流能力密切相关。同时94.7%的患者认为自己应参与医患关系的缓解。根据以上调查,对口腔正畸临床研究生的培养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培养广义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综合素质广义的临床思维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正畸医师的基本任务是诊断及治疗错牙合畸形,重视患者的生物方面,忽视患者的心理、社会环境方面,导致许多患者错牙合畸形虽然矫正好,但心理健康依然未恢复。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影响下,进入临床正畸的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思维的被动性,懒惰性及混乱性。错误的临床思维往往使其在临床操作中出现思维的局限僵化,定式思维,思维笼统和思维的依赖性。这样的医学生将无法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因此,在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教学计划的制定上,①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做到在实践操作中思维清晰,有根有据。为培养系统临床思维及主观能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②拓宽教育的口径,扩大知识面。注意素质教育,增加医患沟通等医学伦理学方面的内容,引导医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生活知识及社会经验等有自学能力。③在临床实习指导中,指导医学生正确的收集资料和不断的观察。并培养反复验证思维。总而言之,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医学生医学处理时的临床思维,注意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良好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不断创新自主的学习能力及思维,将广义的临床思维落到实处。
3.2加强研究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医患关系指医疗工作人员包括医生、实习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管理人员与患者以及有关的家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群体之间的关系。医学研究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医疗工作的实施者。在培养过程中,应让医学生对自己的主体性有充分的认识,在医患关系中,要让患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使用自己就医权利和发挥参与治疗权的同时,要尊重医生的职业自,信任并积极配合治疗等。正确认识医患矛盾和学患矛盾[2],理解患者的就医心情,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在实习生医患关系教育中,带教老师不应因为实习医生仍是学生而掩饰上述这两种矛盾关系,应引导研究生清楚认识医患关系现状并正确对待[3]。
3.3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调查访谈中发现,医患沟通关系越好的研究生,患者的信任程度越高。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4]。调查中,有近50%的患者认为对正畸治疗的过程及复杂性并不了解。许多医疗纠纷源于解释不清,交流不够。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医疗卫生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功能和作用是:提高诊疗技术与人文服务水平,取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与合作,促进医学事业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5]。国外将医患交流的核心要求定义为能在保证正确有效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积极友好地与患者交流,能使患者与主治医师最大限度的合作,从而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5]。可见国外医学教育界在培养医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方面已经先行一步。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仍侧重于医学基本知识和医学技能,而常常忽视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医学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应采用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逐步引导渗透的方式较适宜。同时可以在选修课中加入医患交流学等课程。在临床实习中,指导老师带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与患者交谈,从专业角度为患者提供最合理和最实用的治疗,在临床实习中让研究生学会选择沟通内容,把握沟通时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与医生能取得良好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李静,孙宏玉,郑修霞.患者对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现象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1);63-65.
[2]焦红兵,邹小莉,王华.医学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医患矛盾的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1);825-851.
[3]张桂芝,董兆举,秦国民.以医患关系的视角审视医学教育的阙如和发展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1(04);655-658.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篇11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社会对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尽管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民众的现实需求,由此而容易引发各种医患矛盾。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推及医学教育,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1]。因此,本文以实施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和对策的调研———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试图梳理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并作出相应分析,提出有效建议。
1医学生职业素养含义
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内容阐释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认为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职业社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出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认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达到医务职业所要求的四个内容,包括珍视生命、具有责任感、正确观念;尊重患者;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时表现出该有的态度和同理心;承认和正确处理医疗过失[3]。课题小组综合有关文献[4-6],认为医学生职业素养是医学生为了适应医疗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关怀、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2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现状
为了解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医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同时为学校进行有关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效实证资料,课题组借助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根据上述职业素养内涵并参考有关文献,设计问卷并进行效度信度的测试之后,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开展了有关实证调研。本次调查时间是2015年4~6月,调查对象是汕头大学医学院2014级、2013级和2012级在校医学生与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30份,有效问卷722份,有效率90.3%。另外,对20个见习生进行了实地访谈,录音并整理访谈内容。经过梳理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有关研究文献,获得了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
2.1职业素养发展自我认知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人员的职业素养倍受重视。个体对职业素养的自我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据此,课题组分析问卷数据后得出,我院85.0%的学生认为自身对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较高;同时,89.0%的学生高度认可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提升自身团队意识;另外,89.9%的学生表示理解学院开设人文素养课程的用意,并表示相关医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均有助于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由图1数据分析可见,除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外,医学生的其余各职业素养要点自我认知程度还有待发展提升。
2.2重视对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
医学生普遍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7]。这点从本研究中也得到进一步印证。从主观上看,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院85%的学生认为临床技能掌握得较好;69%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扎实,71%的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热情高,擅长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学习。从客观教学效果上看,我院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确实比较扎实,汕头大学医学院2001~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考试的平均分为75~77分,成绩较优秀[8]。综上,课题组认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掌握较好的原因有二:一是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当今社会对医生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对医学生的要求随之提高,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专业知识教学模式提高了医学生对知识与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医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医学类专业在各所大学招生专业中分数普遍较高,多为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为其在医学专业学习中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提供一定保障。此外,访谈结果显示,在教学医院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受访者表示,学院实践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且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操作。
2.3崇尚良好的医德医风
虽然当今社会仍然存在部分职业素养较低的医生影响着整个医疗系统的信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行业人员的积极性。然而,医学生仍然崇尚良好的医德医风。课题组在针对我院医学生从医原因与医德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中发现(图2),不仅73%的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是基于个人想法,而且92%的学生坚信未来能当好一名医生并以此为荣,更加可贵的是,95%的学生坚信医者仁心,并以此要求自己。同时,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医学生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仅7%的学生在实习及见习过程中未坚持做到尊重并关心患者。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学生达89%,仅1%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团队合作意识。从利他主义而言,问卷显示,95%的学生表示乐于帮助周围的人,然而有25%的学生表示自己并不会十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1%的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76%的学生对社会流行病敏感,有防范意识并提醒周围之人。综上可见,医学生在医德医风方面有着积极的思想,崇尚良好的医疗职业风气。
2.4尚待发展提高科学探索精神
2015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院医学生在“尊重他人”、“利他主义”这两项自我认知方面较为注重,而八年制医学生的两组数据则提示其并未很好地做到“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9]。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状况调查亦得出仅有20.0%的医生认为实习生遇到问题能及时向医生请教或查阅资料学习[10],以上都体现出目前多数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尚待发展提高。相比之下,我院在这方面的培养比较乐观。课题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3%的调查对象表示遇到学习难题时喜欢锲而不舍地探究,直至解决。此应得益于我院十多年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深入地开展PBL[11]教学等教学改革。尽管如此,调查中仍有17%的学生未做到这一点,这表明我院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3改善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的对策
3.1完善实践课程,强调兼顾职业素养各方面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内在动力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自我认知程度有利于医学生产生源动力并由此自觉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而不断完善实践课程并加强兼顾职业素养各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需使学生充分理解何为职业素养。只有理解其内涵,才能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素养。二需注意强调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各个方面同等重要。鉴于医学生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其他方面也一样重要,因此,应倡导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尽可能地展现职业素养的方方面面,强调相关内涵的重要性;同时,医学院校亦可适当增加相关必修及选修课程。如我院构建并实施的《医者之心》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医学生重视职业素养各方面并取得全面发展[12]。三需严格把关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学生知识和关于临床的想法多源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临床医生把人文关怀等内容有意识地融入到带教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相比单纯的课堂传授,效果更为显著。故医学院校应当定期考核带教老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素养,保证教学质量。
3.2加强医德教育,培养团队精神
医德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的自我升华。从问卷与访谈结果可得,我院大部分学生从医决心坚定,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习及见习过程中未坚持做到尊重和关心病人。因此,课题组认为可向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学习,通过开展伦理讨论等课程以提升我院学生的医德水平[13],促进其主动思考。另外,结合我院及其他医学院校部分学生未重视团队合作的情况,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方面建议三点:一是教师应将团队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如鼓励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二是学生应以小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与考核,并规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见习、实习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学校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利用高校交流,技能竞赛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14]。
3.3重视科学教育,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篇12
1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
1.1医方的原因
1.1.1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一些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诊疗常规操作,对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导致诊疗和护理中出现差错;有的医务人员业务技术不过硬,缺乏应有的责任性,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产生。
1.1.2与病人沟通缺少语言艺术有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特别是年轻的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心理不能很好把握,又缺少语言艺术和技巧,如治疗或术前谈话交待不清,正常治疗后果说明不详,对病人咨询的回答过于绝对或不留余地,一旦不能达到病人或家属所期望的,往往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1.3书写医疗文书不规范有的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病史采集不全面,不能按要求认真及时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例如:病历书写不及时或记录不完整,分析不清楚,诊断不确切,用词不妥当,日期记录不正确,随意涂改粘贴,不严格履行签字手续。病人一旦对治疗效果有异议,通过复印的病史很容易发现矛盾和差错,最终引发医疗纠纷。
1.1.4未履行告知义务有些医务人员对医疗过程的的复杂性或特异性估计不足,对病情告知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与病人或病人家属告知不全面,当病情突然变化或发生意外时,造成病人或病人家属不理解,酿成医疗纠纷。
1.2患方和社会因素
1.2.1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随着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人们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从上海某区医学会统计的05年比02年由法院受理并鉴定的医疗事故上升41%,而通过行政途径解决则下降33%的数据就可见一斑。
1.2.2卫生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与卫生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有8部法律和22部法规,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虽然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医疗事故赔偿等方面作了修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对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界线尚不够明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2.3不理解的医学的复杂性因受科学发展的限制,医学还有相当的未知领域,还有许多无法解释的医学难题,同时,医学上的“双重性"是伴随着每一项医疗行为而存在的,从许多临床实例来看,医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有的结果却是无法预料[1]。然而,对于缺乏医学知识及对医疗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此不理解、不配合,认为是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1.2.4提供病史不真实病史采集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但提供的是否真实,医疗单位无从把握。有的病人陈述不真实,记不清楚或有意识的隐瞒,如特殊药物过敏史等,都会造成医方的误诊、漏诊和误治。
2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2.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医患换位思考等教育活动,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2加强诊疗操作常规的培训
诊疗操作常规和中心管理工作制度是医疗过程的定义和所应用技术的规范和指南,也是目前法律认定医务人员有无医疗缺陷的重要依据。应该对广大社区医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岗前培训,熟练掌握其中的内容和要求,达到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3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
中心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要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医患关系的法律地位及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不断增强侵权损害赔偿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4加强病历质量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明确指出: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患者可以复印或复制病历。病历虽由医院保管,实质是医院只拥有病历有形载体的所有权[2],一旦医疗纠纷发生,病人随时可以要求复印病历,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科学、真实地完成所有病历记录(包括各种医疗文书和必要的协议签字等),完成各种必要的检查,它既是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用来保护自己的重要依据(举证),也是医师的工作和职责。
2.5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医生与病人的谈话,对病人的病情、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影响。(1)谈话之前要依据患者的病情或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谈话的内容和方式;(2)分清谈话对象,对不同文化水准和素养的人在语言、文字、词句上要有所不同;(3)谈话中要注意礼貌,态度要和蔼,又不失严肃;既要反复解释,又要无懈可击;(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患者及家属,得到患者及家属认同,增加他们的信任感。总之,只要有科学的态度,人文的关怀,真诚的交流,我们便能达到有效的医患沟通,最大限度的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矛盾和纠纷。
2.6正确履行告知义务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咨询,应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
知情同意是患者的权利和医生的责任。患者知情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疾病信息、医疗方案及预后、临床实验、病历资料和医疗费用等的知情权等。
2.7做好职业保险工作
医疗服务行业的高风险性,势必给医务人员带来一些担忧和畏缩,一些负面效应也会给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及时做好医疗职业责任保险,对减轻医务人员心理承受力,使其轻松进行学术探索和研究是一种有益实践,对减轻医疗纠纷赔偿、当事人的负罪感是一种道义上的支持,也是对医疗行业高风险的认可。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的职业,医疗过程也充满了复杂性、风险性、紧迫性、规范性、意外性和依法性,医院及医务人员只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法律和服务意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恪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常规,通过医患双方相互沟通理解,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唐冬良,戴禄寿.医院面对举证责任倒置的策略[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