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可爱的虫虫教案反思(精选5篇)
小班音乐可爱的虫虫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儿歌,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注意倾听、大胆表现,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背景图,指偶。
2.幼儿用书第22页。
活动过程
1.完整地欣赏儿歌,引发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虫虫飞》。
出示背景图,教师操作指偶边朗读边指图,完整地朗读儿歌。
提问:小虫飞到了那些地方?
教师小结:虫虫飞呀飞,飞到草地上,飞到花园里,飞到天空中,飞到树杈上,真是开心呀。
2.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边朗读边做动作,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虫飞到草地做什么呢?(喝露水)
提问:小虫飞到花园做什么呢?(踢踢腿)
提问:小虫飞到天空做什么呢?(排成队)
提问:小虫飞到树杈做什么呢?(睡一睡)幼儿回答时可以结合动作体验。
教师小结:虫虫飞呀飞,飞到草地喝露水,飞到花园踢踢腿,飞到天空排成队,飞到树杈睡一睡,它们是多么快乐呀。
3.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读儿歌。
(2)幼儿跟读练习。
(3)教师再次朗读儿歌,边朗读边做动作。
4.对答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词语。
运用对答的形式朗读儿歌,教师朗读儿歌的前半段,幼儿接着朗读后面表示动作的词语。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部分幼儿都能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能理解儿歌内容。活动的整体效果来说,这个内容比较适合该年龄班。在第一遍完整地欣赏儿歌时,通过教师边操作指偶边朗读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儿歌。最后以对答的形式朗读儿歌让幼儿对刚学的儿歌进行巩固。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很兴奋,不但能按诗歌的节奏朗读儿歌,而且加上动作进行表演。但是由于一些孩子的年龄太小,在朗读儿歌时出现咬字不清,无法读准字音的现象。需要努力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小班音乐可爱的虫虫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边说儿歌边画小虫。
2、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不受约束的装扮自己的小虫。
3、尝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爱绘画,爱动口,爱动脑。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小虫的外形特征;
2、物质准备:欢快的钢琴曲,三只可爱的小虫,绘画材料若干;
3、环境准备: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活动中,背景画面可爱丰富,幼儿喜欢。
教学重难点:
幼儿学会边说儿歌边画小虫,了解小虫的外形特征。幼儿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小虫。
让幼儿融入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教学流程:
谜语导入——观察小虫——说儿歌,画小虫——装饰小虫——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1、猜小虫,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并请幼儿入座,展开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呀,正在休息,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老师讲的谜语,猜一猜它是谁,然后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欢迎它出来好吗?
“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
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小虫。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请出今天的小客人好吗?
幼:好!
2、观察小虫,培养幼儿与它的感情。
师:我请来的小客人可爱吗?请小朋友们都来看看它,欢迎它好吗?(引导幼儿和小虫打招呼,夸小虫可爱,尝试与小虫交流,喂小虫,让幼儿对小虫产生感情。)
3、听故事,引出绘画活动。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听听小虫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听哦。
教师讲故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河水在哗哗的唱歌。
这一天,小虫从蛋壳里钻出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它们睁开眼睛,东瞧瞧,西看看,望望天,又瞅瞅地。三只小虫都像毛茸茸的小球,可爱极了,它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咦,玩着玩着,最小的小虫不小心走丢了,它到处都找了,可是找不到……”
师:我们的小客人就是找不到哥哥姐姐的小不点儿,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它画一些照片,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帮它一起找哥哥姐姐,小朋友们可以帮忙吗?
幼:可以。
提问:小朋友们说说小虫的样子吧?(引导幼儿说出小虫的外形特征)。
师:哦,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让老师来给小朋友们画一幅小虫的照片吧(老师一边说儿歌,一边作画)
师:小朋友们我画的小虫漂亮吗?
幼:漂亮。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边说儿歌边画画好吗?
“身体像虫”先画一个有些扁的圆形,哦,小朋友们画的真漂亮。
“眼睛亮又圆”请小朋友们注意要把它的眼睛画得黑黑的又亮又圆哦。
“嘴儿尖尖在前面”尖尖的嘴巴可以帮助它们捉虫子哦,一定要尖哦。
“叽叽叽”它为什么叫呀?哦……原来还有脚没画呢,画上脚吧。
“看见虫儿叫的欢”画上脚以后它就可以去捉虫子了。好高兴哦。
小朋友们画的小虫可真漂亮啊,现在我们把它的照片交给卢老师,让卢老师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帮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不好?(请配班老师帮忙进行活动,让她带照片外出寻找,然后将另外两只小虫带回来。)
师:哇,卢老师帮我们把小虫找到了,小虫团聚了,它们谢谢大家哦。它还把照片送给小朋友了呢。
4、小虫展,给幼儿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师:小朋友们,我们帮助了小虫高兴吗?
幼:高兴。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用小虫送给我们的照片办一个画展好吗?
请你们自己选择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打扮的漂亮些,完成的小朋友老师帮你粘到展板上(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肯定他们的一切创意,提供他们需要的所有材料,给幼儿一个最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
5、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的作品真漂亮,这是我观看的最美的画展啦,你们都是充满爱心的小天使哦。
你们今天开心吗?
幼:开心。
师: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跳起舞来吧。(师幼一起跳舞离开活动场)。
【活动延伸】
1、将展板放在走廊里供家长与小朋友欣赏,增加幼儿荣誉感。
2、在美术区,投放各种绘画材料供幼儿选用。
家庭活动延伸:
1、请家长多陪幼儿,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多的接触大自然。
2、请家长多与幼儿交流,对他们的每一幅作品给予正面且积极的评价。保护幼儿的绘画兴趣。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幼儿非常积极,表现得很棒。幼儿肯定了我的教学方式。当我们尝试改变并放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绘画教学方式,让幼儿主动融入绘画活动中,主宰一切时,它们对绘画的兴趣会很浓厚,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许多儿歌一遍就可以记得很棒。想象力也会很丰富,活动时积极且具有创造性。
诗画教学让幼儿的手、口、脑齐开发,打开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大门,促进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让他们在绘画的天地中尽情的展开想象的翅膀。
小班音乐可爱的虫虫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跟着示范做手工。
2、锻炼观察力。
3、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成长过程示意图、毛毛虫的图片;
2、旧杂志纸、橡皮筋、纸制的虫虫眼睛、双面胶;
3、幼儿自备旧长袜;
4、自制手工蝴蝶、青草、毛毛虫各一个;
5、铃鼓、“美丽的春天”音乐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美丽的春天”(幼儿一周前学会的音乐表演唱游戏)
教师说:美丽的春天到了,蝴蝶、蜜蜂、小鸟都飞出来玩了,小朋
友和它们一起玩吧!(幼儿边唱歌曲“美丽的春天”边随音乐自由表演)
表演结束时,一只蝴蝶飞来落到老师的头上,老师问:“是谁落到
我的头上了?”
幼儿回答:“是蝴蝶!”
这时蝴蝶又飞到一位小朋友头上,老师问:“蝴蝶又飞到谁的头上了?”
李洋小朋友急切地回答:“在李成武头上!”
小朋友很兴奋,眼睛一直追随着蝴蝶,有的`幼儿已经准备去抓蝴蝶了。
这时,蝴蝶由老师指引飞到了蝴蝶示意图上;
老师一边示意幼儿安静一边轻声说:“小朋友轻点声音,别让蝴蝶飞走了。”
小朋友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用眼睛紧紧盯着蝴蝶生怕它飞走了。
老师轻声问:“哪位小朋友知道蝴蝶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活动前老师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查找有关蝴蝶成长过程的书籍及图片或上网查寻相关信息)
张文博说:“蝴蝶小时侯是毛毛虫,毛毛虫小时候是一颗卵!”
老师紧接着问:“卵是怎么变成毛毛虫的?”
吕瑞锋说:“毛毛虫是从卵里爬出来的!”
老师说:“他们俩说得很好!”同时,打开蝴蝶成长示意图,又说:“蝴蝶的卵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卵里爬出一只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先将卵壳吃掉,然后吃树叶慢慢长大,最后它变成蛹一蝴蝶从蛹里爬出来。
“小朋友,我们来玩毛毛虫的游戏吧!(前一天,老师组织孩子们玩过这个游戏)”
2、“可爱的毛毛虫”游戏:
老师手持铃鼓,幼儿五人一组双手搭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肩上蹲下,
老师击鼓为幼儿伴奏,幼儿边说儿歌一边蹲着往前走。
儿歌:毛毛虫,毛毛虫,
想要出门找小虫,
遇到朋友说它聋,
骨碌骨碌滚下来;
幼儿说到最后一句时,各自在地上滚。
老师说:“好,我们一起来团纸团!一起做毛毛虫吧!”
大家越越欲试。用眼睛认真看着老师示范制作毛毛虫的每一个步:
1、团纸团;
2、将纸团一个一个塞入袜子里;
3、塞满后用皮筋扎住尾部;
4、用皮筋扎出毛毛虫一节一节的效果;
5、贴上事先画好的眼睛。
毛毛虫制作完毕。
老师说:“我的毛毛虫长得什么样?”(老师引导幼儿说毛毛虫的特征)
张月莹说:“它的身子是绿色的。”
万一明说:“它有一双大眼睛。”
林立说:“它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幼儿制作并分组指导。
活动反思:
1、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画眼睛,甚至可以剪下来贴上;
2、能力弱的幼儿用事先准备好的眼睛,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扎皮筋。
小班音乐可爱的虫虫教案反思篇4
教学目标
-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
- 通过歌曲和游戏,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 让幼儿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昆虫
- 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 小提琴或其他乐器
- 认识昆虫的图片或卡片
- 昆虫相关的歌曲
教学过程
- 欣赏昆虫相关的歌曲,让幼儿听歌曲并认识昆虫
- 通过卡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
- 学习和跟唱昆虫歌曲,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 进行音乐游戏,如“捉迷藏”,让幼儿通过游戏合作,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教师总结,让幼儿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总结
教学效果评价
- 通过观察幼儿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个小班音乐可爱的虫虫教案反思,老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班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喜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反应进行调整。
小班音乐可爱的虫虫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可爱的虫虫》的旋律。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虫虫飞、虫虫跳舞的样子。
2、尝试通过改变手的运动轨迹表现不同的虫虫飞,迁移对身体各部位的认识经验,创编不同的身体扭动的动作来表现虫虫跳舞。
3、能积极地参与创编饿活动,有初步的与众不同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小虫,并用动作模仿过小虫飞的样子。
2、玩过“虫虫飞”的手指游戏。
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小鸭》。
幼儿听歌曲的伴奏,说出歌名。
幼儿两两结伴,边唱歌边做表演动作。
2、学习“虫虫飞”的韵律活动。
幼儿回忆“虫虫飞”手指游戏的玩法,师幼共同玩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边念“虫虫虫虫飞――”边做游戏。(教师在念“虫虫虫虫飞――”时注意与音乐的节拍一致)
教师慢速哼唱旋律《可爱的虫虫》,幼儿尝试随音乐合拍地做虫虫飞的动作。
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带领幼儿一边念“虫虫虫虫飞――”,一边练习合拍地做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练习合拍地做“虫虫飞”的动作,并用体态动作提示幼儿转换动作。
3、创编“虫虫飞”的动作。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虫虫飞。
教师:虫虫还会怎么飞?
幼儿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虫虫飞。教师观察幼儿细微的动作变化,及时反馈,引导幼儿改变动作的轨迹,创编不同的虫虫飞的动作。
教师哼唱乐曲,幼儿练习合拍地做“虫虫飞”的动作。(鼓励幼儿做出不同的“飞”的动作)
4、创编虫虫跳舞的动作。
教师:虫虫是什么样子的?它会怎样跳舞呢?
请幼儿做出自己创编的动作,教师从中选出较易模仿的动作,加以整理后,引导全体幼儿模仿。
教师哼唱旋律1―2句,边带领全体幼儿模仿挑选出来的动作。
教师鼓励幼儿扭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虫虫跳舞。
教师:虫虫的身体还有哪里也会跳舞?腰能扭一扭,还有哪儿也能扭一扭?
幼儿在集体面前做自己创编的动作。教师用语言反馈,引导幼儿通过扭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改变动作。
教师选择典型动作,带领全体幼儿练习听语言表演“虫虫跳舞”。
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虫虫跳舞”,教师用体态动作提示幼儿合乐地做动
作。
5、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