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唱支节日歌》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时间:

《唱支节日歌》教案及反思篇1

前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幼儿园在端午节时,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其中不可或缺的当然是端午节儿歌了。但是,在执教端午节儿歌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感受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内涵。

2.使孩子们能够通过唱儿歌,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记忆。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他们发音和语调。

教学过程

【引导孩子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故事来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在讲解时,要注意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让孩子们能够理解。

【学唱端午节儿歌】

1.《五月五日是端阳》

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舟竞渡嗨森森,

这天咱们吃粽子,早上插艾叶蒜。(×2)

2.《乡间小巷传端午》

乡间小巷传端午,草人高挂芦苇屿。

蜻蜓飞上艾叶香,龙船起航,一争雄鸣语。

夏日热比七月长,该往何处赏清凉?

仰观岚烟彩云呈,辞去世事,乘风破浪行象牙

【教学反思和总结】

1.端午节儿歌是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执教时,老师不仅要关注节日的表面意义,还要让孩子们更深入地认识到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儿歌中加入丰富的内容,例如舞蹈、手语等,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可以召集孩子们参与合唱或者制作自己的手工艺术品,以此来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安全。要适当控制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结语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方言不同,但民风却是盼夏来。幼儿园中班的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儿歌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到端午节的魅力。同时,教师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走向人生之路。

《唱支节日歌》教案及反思篇2

活动准备:1、人们欢庆“十一”节日的录像带。

2、录音机和《唱支节日歌》音乐磁带。

3、钢琴一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好娃娃》、《大雨小雨》、《春雨沙沙》、《我的好妈妈》。

2、律动练习:《日常生活模仿动作》、《手腕转动》、《学做解放军》、《我们大家做的好》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欣赏录像带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欣赏“人们欢庆节日”的录像带。

引导幼儿谈谈:小朋友你们看到人们是怎样庆祝“十一”国庆节的?(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录像带里的内容)从而引出本活动内容。

教师小结幼儿回答:“小朋友说的真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和节日有关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唱支节日歌》。

2、学习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唱支节日歌》,感受歌曲欢快、喜悦的特点。

师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歌曲的名字叫《唱支节日歌》。

师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歌里唱了什么?(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在歌曲里听到的内容教师唱出幼儿的回答)

3、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学唱歌曲,提醒幼儿学会听前奏开始演唱。

(1)请幼儿跟随教师按节奏完整的学念歌词两遍。

(2)请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先请幼儿小声跟随教师演唱一遍。

再请幼儿大声跟随教师演唱一遍。

4、教师启发幼儿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5、请个别幼儿下来演唱歌曲。

6、全班幼儿齐唱歌曲《唱支节日歌》一遍。

三、结束部分

1、歌表演《我的朋友在哪里》。

2、小结活动下课。

《唱支节日歌》教案及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能唱准跨度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结构。

2、感受新年的热闹,快乐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鼓、钹、鞭炮的声音。

活动过程:

1、练声

根据533|15|531|60|幼儿先听,然后用“啦”来唱出来。

2、理解歌词,学习歌曲。

教师:“前几天我们过的什么节日啊?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是新的一年由开始了,人们心里很高兴,为了庆祝所以要过元旦这个节日。

教师:“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庆祝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敲鼓、放鞭炮)

教师播放放鞭炮的声音,用鼓敲歌曲中的节奏。让幼儿模仿声音。

教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呢!想不想听听啊?”

(教师示范完整的唱一遍)

教师:“你感觉老师唱的哪个地方象刚才的声音?你来学一学!”(幼儿说)

教师:“那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这一遍你又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说歌词,2――3遍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唱歌。集体合唱。

3、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

教师:“你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那我们在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呢?”(幼儿说)

教师:“那我们根据你说的,我们一起来唱一遍,我们的脸上要怎么样?”(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活动结束:教师:“我们一起去放鞭炮吧!”(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欣赏歌曲和儿歌来加深幼儿对新年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亲手布置活动环境,做鞭炮等等,增添新年的喜庆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积极参与,情绪高涨。

以上是《唱支节日歌》教案及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唱支节日歌》教案及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性质。

2、会看图谱为打击乐配器,并能看指挥演奏。

3、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一套、图谱、录音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卡门序曲》的音乐做跑马步或走步动作进场,能根据乐曲的变化变换动作。

2、练声《小铃铛》。能根据教师弹奏的前奏曲进行练声活动。吐字清楚,能表现小铃铛响时”叮当、叮当”的强弱变化。如:

欣赏并学习歌曲《庆祝六一》

3、结合认识活动,知道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谈谈小朋友怎样庆祝六一节,从而引出歌曲。

4、欣赏歌曲。感受曲调,活泼、欢快的性质、熟悉歌词。

5、继续欣赏歌曲,重点感受两段歌词不同部分的旋律。

6、集体跟唱,继续熟悉并掌握曲调中的附点音符及休止符的唱法。

7、为打击乐《卡门序曲》配乐器。

8、出示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

9、引导幼儿看图谱上标好的乐器样图,明确每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理解图谱上各种符号的意义。

10、集体看图谱,看老师指挥,合春(空手做敲击乐器的模仿动作)

11、分组看图谱,看指挥合奏(空手做)。

12、分组用乐器进行演奏。要求每个幼儿通过交换座位,能演奏不同的乐器。

延伸活动:

在音乐角放置《卡门序曲》录音带和各有关乐器,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欣赏或演奏。

《唱支节日歌》教案及反思篇5

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让幼儿熟悉一些节日的名称、传统和相关文化,并能唱出相应的歌曲。

2、教材分析:

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3、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介绍“节日”这个词,让幼儿了解节日的定义和分类,并展示相关图片。

(2)学习:

老师逐一介绍每个节日的由来、习俗、意义,并让幼儿关注每个节日的特点和区别。同时,引导幼儿们一起唱《节日歌》。

(3)巩固:

让幼儿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记忆最清晰,能够准确的描述各个节日的相关内容。

(4)结束:

老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让幼儿表示对课程内容的了解程度。

反思:

这堂课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唯一可惜的是时间稍短,如果再安排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们更加积极参与其中,效果会更好。同时,在引导幼儿讨论相关问题时,应该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幼儿们更加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