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字大家族-木》大班教案(精选5篇)
《木字大家族-木》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木字旁的汉字,了解木字旁的汉字与树木的关系。
2.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木林森字卡,杨树柳树松树柏树的图片及字卡,木字旁的字卡及含有木字旁的字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看木字小魔术,对木字旁的字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以游戏形式为幼儿演示汉字木林森。
2.我们一起来找找看三个字中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二、观察杨树、柳树、松树、柏树的图片及字卡,知道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
1.幼儿观察杨、柳、松、柏树的图片,发现它们都是树木。
2.出示杨、柳、松、柏的字卡,请幼儿看一看认一认,发现这些字与树木有关。
三、看幼儿用书,找出字的相同之处,了解木字旁的字与树木的关系。
1.师:我们知道口字旁的字与口有关,请你想一想木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
2.幼儿观察含有许多木字旁的图片,如木柜的柜,木床的床等,了解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
四、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有什么,再猜猜旁边的汉字应该怎么读?
五、幼儿找出这些字的相同之处并把它们圈出来。
六、找一找,猜一猜:还有哪些字会有木字旁呢?
1.幼儿观察四周大胆猜想:哪些物品和树木有关,哪些字会有木字旁?
2.教师把幼儿找出的字写出来,共同观察这些字。
七、活动结束
八、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知道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应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找出更多的木字旁的字。如杏、杆、棍等。
《木字大家族-木》大班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培生学生热爱书法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愿意写字的欲望。
2、通过观察“木”字和木字旁字的特点和笔顺掌握书写规律。
3、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水平和观察、模仿、创造的多种能力感悟书法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
了解木字变木字旁的书写变化。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带木字旁的字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汉字写的美,领悟木字旁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规律。
教具:课件、粉笔、写字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书法字?在校园见过好字?说一说
二、讲故事:
1、《穷和尚成了大书法家》怀素和尚。
2、同学们听了故事想到什么?想做书法家?
三、范例作品,激发兴趣:
今天就来认识两位书法家:
1、欣赏庞中华书法作品。
2、欣赏田英章书法作品。仔细观察,怎么样?
(1)同桌讨论交流好在哪里?
(2)集体交流看法
庞老师、田老师写的字太漂亮了,你想不想也写出这样的作品来!同学们,你写字时都用什么笔写呀?它们可是我们的最要好的朋友!因为它们的笔头都是用硬质材料做成的,所以称为硬笔书法。
四、出示课题:
1、观察木的占格及书写。
2、其实我们现在写的字体是从古代演变而来,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3、木的演变视频。
4、请同学上台演示。
五、教师示范,传授技法:
1、提醒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2、“木”横画是短横在横中线的上面,竖画在竖中线上,斜撇、斜捺要舒展像滑梯(飘舞的裙子)。
3、学生书写。对子互评。
4、教师范写。生观察临摹。
六、“木字旁”——-林
1、看林的演变视频。
2、请同学上台表演。
3、观察林字占格,并书写。
4、教师范写。
5、同桌互相欣赏。
七、木字旁还有那些字?看谁说的多?
1、展示:
2、观察:板、椅
3、学生观察仿写。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把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同学论欣赏交流作品。
6、小组展示。
八、小结:
回顾今天学的木字旁的写法,老师希望你们能在课下多找些木字旁的字,多加练习,掌握住木字旁的写法技巧。
以上是《木字大家族-木》大班教案集锦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木字大家族-木》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实际图片阅读汉字“床,树,桌,椅,森林,森林”。
2.探索并识别单词“木”旁边的常见汉字,并知道单词“木”旁边的汉字与“木头”相关。
3.积极参加利用身体改造汉字并引起人们对扫盲活动兴趣的活动。
4.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
5.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芽。
活动准备:
给孩子们看的书是书,而笔是手。
一块木头,汉字卡“木头,森林,森林”。
活动程序:
首先,展示一块木头,引导孩子尝试探索汉字“木头”。建议老师这样指导:
1.这是什么?(木)
2.在黑板上写下汉字“木”,以激发孩子认识和阅读汉字。
3.我们知道“”旁边的汉字与手有关,而“嘴”旁边的汉字与“嘴”有关。那么“木”字旁边的汉字是什么?
其次,引导儿童打开儿童读物,识别汉字:木头,树木,森林,森林。
1.看图片说:图片上有什么?猜猜,读汉字:木头,树木,森林和森林。
2.专注于木材,森林和森林,并说它们由数个森林组成。让孩子知道“树”是由“木头”组成的;森林由两个“木头”组成,森林由三个“木头”组成。
第三,看图片看汉字:床,桌子,椅子,橱柜,象棋,栏杆,找到共同点,了解汉字规则。
1.看图片说:地图上有什么物品?识别并阅读旁边的汉字。
2.寻找东西,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点?
3,想一想,为什么旁边有“木头”?
第四,利用现有经验,扩大想象力,并在各种“木”字旁感知汉字。
1.您看到过什么木制品?“木头”一词旁边将出现哪些单词?
2.观察这些汉字并说:汉字的“木头”在哪里?引导孩子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些什么:汉字中的“木头”一词是什么?
五,游戏活动:木材,森林,森林。
1.激发孩子们一个个地表达汉字“吴,林,森”。老师观察孩子的身体动作,并选择个人的好动作孩子的示范表演。
2.在游戏开始时,老师出示汉字卡(木头,森林和森林),以便孩子可以看到汉字并制作相应的汉字。您可以利用老师的指导快速组合拼写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孩子们阅读汉字的兴趣。
反思:
在语言活动的这一部分,我使用猜谜,滑梯,游戏等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孩子们喜欢阅读单词并愿意参加活动。幼儿活跃于活动中。一些孩子没有参加外展活动。我认为它可能积累较少或观察不到。必须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积累知识,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小百科全书:部首是分割后获得的片断的一部分。以前,适合字词的左侧是“偏斜”,而右侧是“侧面”。
《木字大家族-木》大班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木”及其作为部件入字之后的书写及结构规律。
2.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感受汉字书写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木”及其作为部件入字之后的书写及结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练习纸等。
【教学流程】
一、演示导入
1.(出示图1)这是一棵树,中间是粗粗的树干,上面是茂盛的树冠,下面是扎在泥土里的树根。
2.课件动画演示大树图慢慢变成古文字“木”(图2)。
师:瞧(出示图3),这是甲骨文“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文字,它一般刻在动物的骨头上。不过,这样写“木”字太费时了,聪明的中国人把线条进行了简化,便产生了金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命令宰相李斯再一次对汉字进行简化,我们把这个时期的字体称为小篆。但这种字体还是不便于书写,于是有个名叫程邈的人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创造了隶书。后来,一些喜爱书法的人再次对字体进行了变革,瞧,它变得更方正了,我们把它称为“楷书”。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3.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木”和带有“木字部”的字。
二、学写独体字“木”
1.指导读帖
(1)(出示图4)练字先练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想写好独体字“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1]
生:写“木”时,要注意横短竖长,横画略微向上斜。
师:你不仅注意了笔画的长短,还注意了笔画的走向。的确,由于人的视觉习惯,横画要写得左低右高,这样看起来才平稳。因此,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把横画水平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预设2]
生:“木”中竖画是垂露竖,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顿。
生:竖画是从横画的中间穿过去的。
师:对,书写汉字时,我们除了可以运用田字格来定位,还要注意笔画之间的关系。当横画被竖画分割时,其被分割成的各个部分的长度应大致相等。这就是楷书横画书写的均分原则。(出示图5)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使整个汉字的重心偏左或偏右,从而导致重心不稳,布白不均。
[预设3]
生:在书写“木”时,撇要出尖,捺要有脚,撇捺要舒展。
生:撇的起笔在横和竖的交叉点处,捺的起笔在竖的身上。
师:同学们能从笔画的形态、位置进行读帖,真好!古人说,察之者尚精,读帖就应该这么细致入微。
(2)小结:在书写“木”时,要注意以下要领:
横短竖长,横画上扬,
撇捺舒展,木儿漂亮。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把“木”临两个,写两个。注意双姿(图6):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拳、一尺、一寸。
4.评析再练
师:请大家对照字帖和书写要领评一评同桌的字。评字时,要注意取长补短,提高自己。评完后,再练写两个。
三、学写带有木字部的字
(一)木在左
1.(出示图7)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想想木在左边的字书写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1]
生:在这两个字中,“木”的捺画都变成了点,写在竖画的中部。
师:你注意到了笔画的改变。想想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我觉得捺变成点,是因为右边还有部件,要让位置给右边的部件。
师:那么,左偏旁木书写时,跟独体字木相比,笔画上还有哪些变化?
生:木字旁的竖画不是从横画的中间穿过,而是从横画偏右的位置穿过。
师:你看得很仔细。(出示图8)出于整体考虑,木字旁的书写要注意左伸右缩,以避让右偏旁。左偏旁木还有一处体现了让右原则,谁发现了?
生:左偏旁的木右边齐平(图8)。
师:你看得真仔细。这里的右部取齐也是出于整体考虑,左部收缩,让出空间,可以使右部件更好地进行书写。
[预设2]
生:我发现左偏旁“木”看起来比独体字“木”要显得瘦长一些。
师:你说得很对。变化是书法的灵魂,偏旁部首分配到具体汉字中时要因字生形,形状要因字而异,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和谐美观。
[预设3]
生:“林”右边的“木”比左边的“木”稍微大一些。
师:汉字的书写追求同中有异,这样既体现了书法的统一美,又体现了书法的变化美。
生:在“林”这个字中,左右两边的“木”就像哥哥关心弟弟,总是让小个子的弟弟走在前面。而为了让哥哥站得舒服一些,弟弟就把自己的捺画缩成了点。
师:是的,由于左边的捺变成了点,右边的撇就可以很舒服地穿插到左边点的下面。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看看“林”,再看看打太极的老人(出示图9),一缩一伸之间,尽显和谐之美。
2.小结书写要领。
木字站在左,体型变窄长,
竖穿横右边,斜捺变成点。
3.请大家想着书写要领,看老师写这两个字。
《木字大家族-木》大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字旁的特点,掌握写好“木”字旁的要领。
2、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树的图片)看,这是什么?(树)这棵树本领可大了,它会变化呢!睁大眼睛仔细看,它会变成什么呢?(点击“树”,出示树的演变)变成了什么呀?(“木”字)原来“木”字就是这么演变来的!有趣吗?
2.(出示:田字格中的“木”)“木”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木”字的笔顺吧!
3.“木”字都会写了,怎么把它写得更漂亮呢?老师编了首儿歌,来帮助小朋友们写好它。(出示儿歌:横要短,竖要长,撇捺要舒展。)
4.生练写“木”字。教师巡视,给写得好的字画红圈。
5.“木”字看到小朋友们把它写得这么漂亮,很高兴,决定带我们去旅行。
二、学写“木字旁”和“松”字
1.(出示松树图片)
看,我们来到了一片松树林,“木”遇到了一个老“公公”。(出示:“木”和“公”)它们两个特别合得来,决定住在同一间房子里,永不分开。可是它们都很胖,住在一起实在是太挤了。怎么办呢?它们想到了减肥。于是各自使劲地减呀减。嘿,它们还真变瘦了。瞧,“木”现在多苗条呀!它主动住在左半间房里,“公”紧挨着木住下了,不过问题又来了,“木”的右腿、“公”的左胳膊还是挤在一起了。为了让对方住得舒服些,“木”把右腿收起一点来,(出示:捺变点)“公”也把自己的左胳膊收紧了些(出示:撇变短)。现在,“木”和“公”终于可以在同一间房子里轻松快乐地生活了。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一下子突破了这一难点。
2.(出示:“木”和“松”)现在的“木”和原来的“木”还一样吗?现在它有了个新的名字——(板书)木字旁。
3.现在我们来玩个“找不同”游戏,如果找对了,电脑老师会夸奖你哦。仔细看看,“木”和“木字旁”哪里不一样?学生交流后归纳:
横:“木”变成“木字旁”后,“木字旁”的横变短了,而且微微向上斜。我们可以用这句口诀记住“木字旁”横画的写法:(贴板书)横短轻上扬。
捺:“木”变成“木字旁”后,捺变成了点,而且点起笔的位置比捺低。我们也可以用一句口诀记住“木字旁”点的写法:(贴板书)一点垂下方。
撇:“木”变成“木字旁”后,撇变短变直了。这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木字旁”撇的写法:(贴板书)斜撇要收缩。
竖:“木”字中竖穿过横的中间,“木字旁”中竖穿过横中间偏右的位置。我们也用一句口诀记住“木字旁”竖的写法:(贴板书)竖画偏右方。
字形:“木字”比较胖,住在田字格的中间,“木字旁”比较瘦,住在左半格。
4.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不同。我们把四句口诀连起来念一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木字旁”哦。(生齐读四句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找不同”游戏,学生掌握了“木”成为“木字旁”后的变化,也培养了其观察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木字旁”的书写要领,教师再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提高了教学效率。
5.师范写。
6.生练写。(放写字音乐)
7.出示一个学生写的“木字旁”,师对照着口诀来评。再出示第二个学生的“木字旁”,让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对照着口诀来评。
8.“木字旁”写好了,相信大家的“松”字肯定能写得更好了!
9.师范写指点:要想把“松”字写漂亮,结构上一定要做到左窄右宽,左长右短。请小朋友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10.生练写。
11.出示一个小朋友写的“松”字,根据写好“松”字的方法,表扬写得好的地方,再提建议。
【设计意图】反馈评价是写字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但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太会评价,针对这一情况,先通过教师示范评,再引导学生评,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
三、课中操
跟着“木”字旅行,走得挺累了吧?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来玩拍手游戏,好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课堂教学中穿插“课中操”这一环节,能让学生的手指、手腕都动起来,更有利于孩子们投入到接下来的写字练习中。
四、学写“机、相”字
1.现在,我们跟着“木”字继续去旅行。走着走着,“木”字遇到了“几和目宝宝”,它们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字。(出示:“几、目”)认识吗?来,和它打个招呼吧!
2.(出示:“松”和“机、相)看,“机、相”和“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木字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在写“机、相”字时,也要像写“松”字一样,做到左窄右宽,左长右短。
3.师范写、指点:“机”的两横,上横短,在竖中线起笔。下横略长,这是个关键笔画,写到“木字旁”的横和点中间。在第二横的中间起笔写竖勾,不能写太长,因为是左长右短,左点、右点略微撑开。
4.生练写“机”字。
5.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吧!
同桌之间互相评评这个“标”字,看看做到左窄右宽、左长右短了吗,“木字旁”写漂亮了吗?“示”的第二横写到位了吗?觉得写得好的,别忘了画个圈,哪一笔不够好的,向同桌的小朋友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