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下总结范例(3篇)
语文七下总结范文篇1
LiuJing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714000)
(WeinanNormalUniversity,Weinan714000,China)
摘要:由于语言特征、宗教文化、神话传说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禁忌数字在中西方文化中并不完全相同。同一个数字在一种文化中得到人们喜欢,却有可能遭到另一种文化的厌恶。对于中西方禁忌数字的了解不仅可以加深不同文化间的理解,而且对于跨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Abstract:Taboonumbersaredifferentbetwee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sbecauseoftheirdiverselanguagecharacteristics,religions,legendsandculturalpsychology.Asamenumberfavoredinoneculturemaybedisgustedinanother.ThestudyoftheChineseandwesterntaboonumberswillnotonlyenhancetheunderstandingbetweenthetwoculturesbutalsosmoothth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
关键词:禁忌数字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成因
Keywords:taboonumbers;Chineseculture;westernculture;causes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318-02
0引言
人类对于数字的使用大约可以追溯到30万年以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发展,数字早已超出了科学计算的领域,成为人类语言和文化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民族赋予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同一个数字可能得到某些民族的特别偏爱,但也可能遭到其他民族的厌恶,这一点在禁忌数字中体现地尤为明显。
1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数字
所谓禁忌数字,就是指由于历史、或生活习俗等原因,人们认为某些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好影响因而加以刻意回避的数字。这类数字在每个民族的文化中都会存在,可是却并不完全相同。
1.1中西方文化中的“4”在中国文化中,虽然“四”也有“通达、昌盛”之意,如道路的“四通八达”,家庭的“四世同堂”等,可是这个数字更多地被人们赋予了“不幸或厄运”的内涵意义。这不仅因为它与汉字“死”字同音,同时“四”从字形上也有“不吉”的解释。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认为“四”“谓口像四方,八像分也。”[1]也就是说“四”从字形上看含有“分别”之意,而人们也因此又一次将“四”与“死亡”联系在了一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许多医院不设4号病床,人们的汽车牌照、电话号码等尽量避免出现数字“4”。虽然英语“four”不像中国文化那样含有“死亡”之意,可是它也有着不好的内涵意思。例如“thefourth”在英语中是厕所的委婉表达法,“four-letterwords”在美语中指庸俗下流的话语,“forty-four”是指称等。看来,虽然具体意义不同,但中西方的人们对“4”都不怎么喜欢。
1.2中西方文化中的“7”由于与生气的“气”发音相近,数字“七”在中国并不受人们欢迎。另外,一般人们会给刚去世的人“做七”,这就又为这个数字蒙上了一层阴森的色彩。所以,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中国人办大事会刻意避开的日子,民间的“七月七,鹊桥会”也是结婚的不吉之日。与中国文化相反,由于受其主流宗教基督教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的“7”有着“吉祥有力”的内涵意义。据《圣经》记载,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间万物,在给予亚当生命后又用亚当的第七根肋骨创造了夏娃。圣母玛利亚有七喜七悲,而耶稣说他可以原谅人类七乘七十次的错误。西方人常用“7”来总结归纳世间一切。比如,七大美德(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贪吃、贪婪、懒惰);七重天(纯银天、纯金天、珍珠天、白金天、银天、红宝石天、极乐天);世界七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戴安娜神庙、罗得岛的巨像、菲底亚斯的丘比特神像、亚历山大的灯塔)等。[2]由此可见,在中国不受喜爱的“7”在西方却大受欢迎。
1.3中西方文化中的“13”“13”在西方文化中是大忌之数。根据古挪威的一个神话传说,在一次天国款待阵亡英灵的宴会上,凶神罗基故意闯入,使就餐人数由原本的十二变为十三,这一突如其来的改变使得在座的光明之神博尔德很快死去。由此,人们认为十三个人坐在一起就餐是不吉利的。这一说法被耶稣和他十二个门徒的最后晚餐加以证实。在最后的晚餐上,犹大是参加聚餐的第十三人,而正是这第十三人为了三十个硬币出卖了自己的老师,第二天耶稣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另外,在中古时代,“实施绞刑的刽子手的报酬是13个钱币,而绞环有13个绳圈,绞台有13个台阶。”[3]这一切使得西方人谈“13”色变,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量避免和“13”有关的一切事物。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965年访问西德时,把13号站台改成了12号才转忧为喜。”[4]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人并不认为“十三”不吉利,相反,多多少少对这个数字还有点喜欢。中药“十三太保”具有安胎功效,受到孕妇欢迎;明朝皇陵被称为“十三陵”,武侠小说中有“侠女十三妹”,儒家经典中则有《十三经》。
2中西方禁忌数字成因分析
同样一个数字,在西方文化中被禁忌,而在中国文化中却可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语言特征差异;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差异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2.1语言特征差异“任何语言的语音结构皆有限,而客观对象则无限,用有限的语音结构去表现无限的客观对象,便有了同音词语,故谐音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5]语言语音的这一特征对于中国文化中禁忌数字的形成,影响尤其明显,如上文提到的“四”和“七”。这一点在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表现相对较弱。
2.2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差异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可以说,西方文化是开始于神话故事和宗教的。而宗教中,基督教的影响波及到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13”的恐惧和厌恶就源于此,当然,也正是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西方人赋予数字“7”美好的寓意。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七月七”是被拆散的夫妻牛郎和织女一年中唯一的相会之日,因此,数字“七”也就代表着“分离和不幸”之意。
2.3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比较稳定的来自文化传承塑造而形成的心理素质和特点,它包括思维方式和定势、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爱好追求和性格特色等。而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和社会环境等是形成这种文化心理的重要条件。”[5]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中,矛盾和对立被特别强调,因此不和谐便成为美的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奇数(“13”除外),比如“7”,受到西方人的喜爱,而偶数,例如“4”,却被赋予“丑陋和不吉”之意。相形之下,中国人注重和谐与圆满,任何背驰这种文化心理要求的事物都会被否定。如上文所述,数字“四”和“七”都含有“分别和不幸”之意,因此中国人对它们十分避讳。
3结语
数字本身并没有吉凶之分,是不同的文化赋予它们或幸运或不幸的内涵意义,而这同时又构成文化的负荷部分,使各种文化独具特色,熠熠生辉。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数字,不仅可以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而且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陈晓芸.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科技信息,2006(12):148-149.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3.
[3]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36.
语文七下总结范文
法国作家和评论家罗兰·巴特,在国内文艺评论圈内有一定的名声。他的“作者已死”等激进言论一直被解释为难懂的“符号学理论”、或勾勒出“文学科学”之轮廓的“结构主义学说”。
洛朗·比内的最新小说《语言的第七功能》也许就是从广为人知的“作者已死”高论获得灵感,让小说从巴特大师自己的“奇怪死亡”开场,运用侦探小说的熟悉套路,由警察与学者联手办案,追查杀死了当代小说和文学的“元凶”。
这个离奇的凶杀故事,发生在1980年2月25日,名人罗兰·巴特从密特朗举办的宴会回家时被卡车撞伤;并很快死在了医院。警官巴亚尔和西蒙博士历经艰险,终于查证出“语言的第七功能”嫌疑最大。
曾经,罗曼·雅各布森这位俄罗斯语言学天才概括了包含发话者、受话者、语境、媒介和代码6个要素的语言交际模式,并从分析中得出了语言的六种功能:“指涉”“情感”或“表情”“意动”“寒暄”“元语言”和“诗性”。这是学界广为人知的理论。然而,他还握有语言“第七功能”的最大秘密。
这种语言功能类似巫术,可以说服所有人听从自己的意愿。因而雅各布森论述该功能的文稿一经问世,便如金庸笔下的武林秘籍,人人争相求之;而为了使其行之有效,不让别人抢先看。而这篇神秘的文稿意外地被巴特先得到了。
法国文化部部长贾克·朗也听到了风声,于是与他同谋的作家和学者德布雷和德里达决定,一起约巴特出来吃晚餐,从他那里窃取这份文稿原件,并用事先伪造好的假文稿“换包”。诡异的是,巴特在和法国总统候选人之一密特朗的饭局之后即遭暗杀身亡。
警察巴亚尔在对这个古怪案件的侦办过程中,结识了年轻的语言学教师西蒙,惊叹于其观察能力,便带着他一起调查案情。法国总统也下令一定要查出语言的第七功能。之后,故事发展日益接近“007”系列,西蒙在同性恋桑拿浴室撞见了福柯,亲历了一次飞车追逐和谋杀未遂,看见一个男人用带毒的雨伞插死了另一个人;他一方面自己成为被追杀对象,另一方面“易装”跟踪一个线索人物,顺带结识了美丽的护士;他们还打探出一个神秘团体—逻各斯俱乐部,在这个团体里辩论落败者会被剁掉手指。
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火车站差点被炸死;在博洛尼亚17世纪的阶梯教室里和女大学生一夜风流;他还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继续找寻,顺带差点在夜间被一个语言学家捅死,并目睹了一场发生在复印机上的带有神话意味的男欢女爱;西蒙还在墓地参加仪式时,发现斯里曼和德里达在做内幕交易,同时还看到后者被恶犬咬伤致死,其后,又见到了雅各布森本人……
从巴黎到博洛尼亚、从伊萨卡到威尼斯再到美国,西蒙和巴亚尔有幸结识了20世纪以来一批最伟大的语言哲学家和当红政治家,窥探到了他们隐藏在冠冕堂皇外表下的不可告人的内心,见识了世界顶级辩论大赛输了就要剁手,或摘除睾丸的奇葩规则……
所有的鲜血和死亡,都是因为语言的第七功能。这个让政界和学界都为之疯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除了雅各布森本人,最终掌握这个秘密的只剩两人:一个是法国新任总统密特朗,另一个是乡下牛郎变哥伦比亚大学学生的斯里曼,据说后者还将是美国总统。
作者洛朗·比内在法国总统大选前夕,撰写了这个语言如刀的凶杀悬疑连续剧,其实是想让人深思:语言到底是什么?最初,语言是人创立的一套社会交际符号,人们创立语言是为了相互交流与沟通。但慢慢地,人们开始被語言指使和迷惑,语言异化成了统治人们思想的一种工具。善于使用语言的人就像掌握了真理,可以由此谋得金钱、权力和地位。
小说以一种“戏谬”的语言概括西方现代语言学发展史。这么个沉重故事,在作者笔下却异常欢快。甚至主人公西蒙还一度怀疑自己是被困在了一部小说里。大量的学术术语堆砌和符号化的描写,外加刻意而又凌乱的场景塑造,使小说读起来充满反讽,积累丰富的读者会不断地若有所知、会心一笑。
语文七下总结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爸爸的花儿落了
3丑小鸭
4诗两首
5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黄河颂
7最后一课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9土地的誓言
10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孙权劝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16社戏
17安塞腰鼓
18竹影
19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20口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22荒岛余生
23登上地球之巅
24真正的英雄
25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
26珍珠鸟
27斑羚飞渡
28华南虎
29马
30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点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写作特点
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既表达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句式运用的精当。
重难点句子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园”一词是本文的文眼。它专门告诉我们:本文的作者要回忆的是童年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有趣的事。该句是下文的总结句,下文内容是对这句话的具体描述。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等表示动作的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两个不常用”,可见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
4.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
这两个词不矛盾,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特殊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年代久远,所以一开始回忆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后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示意识中根深蒂固地有这种印象。
5.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重点段落:
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看了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课本目录”的人还看了: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目录
2.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目录
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