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教案范例(3篇)
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4至6自然段,体会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的特点。(教学重点)
2、以课文4至6段为例,学习并初步掌握“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并初步掌握“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广东省,有一座小城,他座落在大海的边上,那里有浩瀚的大海,来来往往的军舰和机帆船,白色的海鸥和云朵,五颜六色的贝壳,还有许许多多的鱼虾蟹和海螺。我们现在欣赏的图片就是那里的景色。这节课,老师带着你们继续去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旅游吧!你们会看到另外一番迷人的景色。
二、
初读课文4-6自然段,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的4-6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师:是的,作者重点选择了家乡这三处景点来描写,三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先去小城的庭院参观参观。
三、
品味第四自然段,学习方法
1、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这一段写的是小城的庭院,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
3、总起句(中心句):在一个自然段的开头、能概括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叫总起句。拿起笔把总起句用横线画出来,,做上笔记。
4、作者围绕这个总起句是怎样具体描写树多这个特点的呢?第二句话写什么?第三、第四句又写了什么呢?
5、交流2.3.4句话,画记写得好的句子,借助关键词“满街满院、热闹、笼罩”理解树多的特点。相机感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城?
6、齐读第四自然段。
7、提炼学习方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板书)
读(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找(找总起句,找到所写的景物)圈(在句子中圈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谈(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这就是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合作学习第五、第六自然段。
四、
由扶到放,合作学习5、6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5、6自然段,用“——”画出每一段的总起句。
2.思考每一段围绕总起句(第一句话),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组内相互说一说。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线画出来,圈出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组交流:把你所找到的,感受到的,在小组进行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时候非常认真,现在哪个小组先带我们去小城的公园参观一下?
1、
小组汇报“公园”
2、小组汇报“街道”
组员1:各位小游客,你们好!我们组游览的是小城的()。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我们发现这儿---------。
组员2: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从----这个词语中体会了-------。
组员3: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从-----这个词语中体会了------。
组员4: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各位小游客的倾(qīng)听。
学生汇报,教师提炼写榕树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感受小城的舒适、温馨。
想象说话:
榕树下坐满了人,有()()()()。。。清晨,()在()。中午,()在()。傍晚,()在()。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小城街道的干净整洁。
4、提升: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美丽、整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到美丽的小城里游览了一番,心情是不是很舒畅呀!作者把小城写的很美,其实在写作的时候有独到的方法哦!提炼写作方法。
五、小练笔
1、学着课文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2、展示点评
板书设计:
19、海滨小城
庭院(树多)
读公园(美丽)}美丽整洁
找
街道(干净)
语文上册教案范文篇2
一、辨字组词。
静(
)
漂(
)
扮(
)
境(
)
猜(
)
飘(
)
粉(
)
镜(
)
铺(
)
错(
)
彩(
)
怜(
)
捕(
)
猎(
)
踩(
)
岭(
)
悄(
)
城(
)
斜(
)
线(
)
梢(
)
诚(
)
料(
)
浅(
)
二、照样子,写词语。
1.例:乐可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例:严严实实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例:舍近求远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扮—(
)
讨厌—(
)
安静—(
)
明朗—(
)
用力—(
)
喜欢—(
)
欢快—(
)
轻柔—(
)
名贵—(
)
四、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落下
勇气
获得
道理
鼓起
生活
明白
礼物
面对
残疾
准备
夸奖
如实
反映
得到
成功
嫩嫩的
大枣
一所
汗水
蓝蓝的
松柏
一滴
掌声
苍翠的
天空
一阵
树林
红红的
叶子
一片
小学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迟到—(
)
丰收—(
)
寒冷—(
)
丰富—(
)
合拢—(
)
轻快—(
)
肯定—(
)
径柔—(
)
聪明—(
)
六、根据意思写词语。
1.装得满满的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
)
2.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
)
3.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
)
4.形容做事说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
5.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
(
)
七、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五(
)缤(
)
五(
)六(
)
五(
)十(
)
七(
)八(
)
七(
)八(
)
七(
)八(
)
千(
)百(
)
千(
)百(
)
千(
)百(
)
八、把下列词语按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1.后天
前天
今天
昨天
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播种
开荒
收获
栽培
耕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
审题
验算
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发
到达
行进
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炊
出发
下山
登山
回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选词填空。
看客
远客
说客
游客
顾客
刺客
稀客
异客
政客
贵客
1.地位高贵的客人叫(
)。
2.
远道而来的客人叫(
)。
3.游山玩水的客人叫(
)。
3.
流落他乡的客人叫(
)。
5.购买东西的客人叫(
)。
6.不经常来的客人叫(
)。
7.到处游说的人叫(
)。
8.搞政治投机的人叫(
)。
9.专门搞暗杀的人叫(
)。
10.充当观众,读者的人(
)。
十、选词填空。
持续
持久
热烈
激烈
1.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掌声(
)而(
)。
2.(
)的争论还在(
)进行,整个教室闹哄哄的。
陆续
连续
继续
3.队员们休息了一会儿,又(
)向目的地进军。
4.爸爸在工地(
)工作了三天三夜,工程任务终于按时完成。
5.早晨,同学们从四面八方(
)到校。
仍然
果然
突然
当然
显然
6.冬天就要来了,可是小院的景色(
)那么美。
7,大黄牛(
)低下头来吃草
8.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
)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唱歌。
9.丢掉,实在可惜;趁机吃掉它,(
)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10.(
),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十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这件事很小,(
)对我们的教育很深刻。
2.(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
)能有更多的收获。
3.(
)小明生病了,(
)没有参加这次活动。
4.海洋(
)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
)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5.(
)合适的光、水分和温度,种子(
)能发芽。
6.(
)明天不下雨,我们(
)去春游。
7.(
)过去了三个多月,(
)我们谁也没向对方屈服。
参考答案
一、安静
猜想
漂亮
飘扬
打扮
粉红
边境
眼镜
铺设
捕猎
错误
打猎
色彩
踩踏
怜惜
山岭
悄悄
树梢
城市
诚实
斜边
料理
天线
浅滩
二、略
三、装扮
厌恶
宁静
明亮
使劲
喜爱
欢乐
温柔
珍贵
四、
五、准时
欠收
炎热
单一
张开
沉重
否定
粗暴
愚蠢
六、1.满载而归
2.大吃一惊
3.郑重其事
4.不假思索
5.凝神静气
七、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七上八下
七零八落
七手八脚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千锤百炼
八、1.前天
昨天
今天
明天
后天
2.开荒
耕地
播种
栽培
收获
3.审题
列式
计算
验算
4.集合
出发
行进
到达
5.出发
登山
野炊
下山
回校
九、1.贵客
2.远客
3.游客
4.异客
5.顾客
6.稀客
7.说客
8.政客
9.刺客
10.看客
十、1.热烈
持久
2.激烈
持续
3.继续
4.连续
5.陆续
6.仍然
7.突然
8.果然
9.显然
10.当然
一、1.虽然
但是
2.只有
才
3.因为
所以
4.不仅
还
5.只有
才
6.只要
就
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2017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序号填在答题表中相对应的题号下面的空格内。
题号12345678910得分评卷人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于
A.周口店B.元谋县
C.大汶口D.河姆渡
2.右图中器物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已经进入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禅让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6.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
A.涿鹿之战B.实行分封制
C.盘庚迁都D.实行禅让制
7.下列制度在西周没有实行过的是①禅让制②郡县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8.西周的最后一位国王是
A.周武王B.周文王
C.周平王D.周幽王
9.我们可爱的家乡高密,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齐国国王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
10.右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战国时代效果最显著的变法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
11.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
C.大运河D.六辅渠
12.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
C.小篆D.隶书
13.秦朝的都城是
A.镐京B.咸阳
C.洛阳D.安阳
14.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
A.加强专制统治B.结束百家争鸣
C.消灭读书人D.弘扬儒家文化
15.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
A.抵御匈奴B.抵御鲜卑
C.抵御乌桓D.抵御月氏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
A.咸阳B.周口店C.巨鹿D.大泽乡
17.请根据右图中王小丫的提示回答,她所说的历史人物是
A.扁鹊B.屈原C.孔子D.老子
18.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战争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9.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下面四幅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阅有关法家的主张,你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论
语
道
德
经
韩
非
子
孙
子
兵
法
A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22分,共6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否则扣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2分)
(3)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22.文化教育对于治国安邦有很大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他建立的秦朝却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他采取的哪项措施严重破坏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
2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
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文化教育事业?(4分)
23.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4分)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2分)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24.政治制度有一定的连续性,开明的政治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8分)
①国家承认,。
②,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的特权。
④回答完上述问题后,你认为商鞅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秦统一六国后,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立哪三个主要官职?(3分)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认识?(3分)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2017年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B5.A6.C7.A8.D9.A10.D11.A12.C13.B14.A15.A16.D17.A18.C19.B20.C
二、非选择题
21.(1)分封制。(2分)周天子的亲属、功臣。(2分)开发了边远地区,(2分)加强了统治,(2分)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分)
(2)公元前221年。(2分)没有。(2分)
(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2.(1)焚书坑儒。(2分)
(2)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大力发展儒学教育,(2分)在长安兴办太学。(2分)
(3)尊师重教,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23.(1)春秋时期。(2分)提出仁”的学说;创办私学,提出许多新的教育主张。(4分)
(2)老子。(2分)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2分)
24.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4分)②奖励耕战。(2分)③旧贵族。(2分)
④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2分)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2分)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
(2)丞相、(1分)太尉、(1分)御史大夫。(1分)郡县制。(2分)
(3)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应做好思想动员;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看了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2017年”的人还看了:
1.2017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2.2017年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
3.2017年初一历史期中上学期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