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知识教案范文大全(精选5篇)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讲解,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1至4课教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2、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教具、学具:
1、各种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2、老师准备十二色相环及各种彩纸动物剪影。
3、学生准备的作业纸、各种条状或块状彩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激趣,创设情境)
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
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
3、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2秒钟。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二、(边说边学自主学习)贴(强烈对比的字和色相环)
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找完后学生有的把找到的色都举起来了。)
师:黑色和白色不属于色彩范畴,是无色系,这节课我们不作探讨,以后我们在讨论它。(学生一边说一边把色在色相环中标一下位置。)
师:我们来看看谁找的对比更强呢?(拿出学生说得三色卡蓝和黄黄和紫)这三组颜色那组颜色对比强呢。学生生齐声说:红色和绿色。师:它们在色相环中成多少度角?生:180度。师:在色相环中成180度的,也就是直线对应的两个颜色对比最强,例如:蓝(老师在色相环中画一直线)让学生说相对应的强对比色。师:蓝色和红色,不看绿色和红色,与绿色和黄色比相对对比强,绿色与黄色相对对比弱(一边说一边把相对写在黑板上,来强调色彩的对比是相对而言的),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出示板书:柔和对比、强烈对比)
三、(启发引导拓展思维)
1、师:我们除了可以利用色彩对比美化我们的生活之外,还可利用它的规律在生活中做一些其他的用途。(课件观看图片)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2、师:表扬说得好的学生。你们知道吗,动物也是大自然中运用色彩对比的高手?他们运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来保护自己。(欣赏分析4-5张图片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动手实践练习掌握)
师:现在老师这有许多动物,你们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来帮助他们恐吓敌人,或者隐藏起来保护自己吧。出示一张范画来说明制作方法:用色块或色条来隐藏动物。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中提问:注意(是先贴背景还是先贴动物呢?先贴中间还是先贴边上?)
五、(展示评价谈论应用)
分别找出几个强对比和弱对比的作业到前面展示。提出作业评价要求:
谁在来说说你的作品用了哪些色,用的是强烈对比还是柔和对比?你用你的作品中的色打算作什么呢?学生上来说。一堂课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以上是色彩基础知识教案范文大全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范画若干幅;
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
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
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五、教学过程: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
(1)什么叫明度?
(2)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
(3)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3、明度演示:
(1)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颜色没有深浅变化。
(2)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屐基同探讨: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奏美感。
4、提问:
(1)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
(2)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
(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
(1)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
(2)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6、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明度对比练习。
7、作业讲评。提倡多练习,并引导学生课外多动手。
8、全课总结。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2、如何从色彩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手段: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㈠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音频资料,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体现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用什么样的色彩进行表现,导入课题。
㈡欣赏作品,初步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
1、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表达主观情感。
2、讨论探究: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
㈢欣赏体验,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1、欣赏三幅绘画作品,说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2、课堂反馈,欣赏探究作品,掌握色彩的三种表现形式。
㈣欣赏实践,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
鉴赏一组作品,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鉴赏作品:
图片展示,教师提示鉴赏角度:从内容、色彩特点、情感表达几方面交流对作品的分析感受。
①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②画面中色彩的主色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
③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㈤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运用色彩的现象,体会其运用色彩过程所传达出的情感。
2、结合本节课的所学,尝试运用色彩来创作一幅小画,表达自己某种心理感受。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审美原则和文化内涵;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在布老虎、小泥鸟、土家族织锦的线描稿上创作具有民间美术韵味的色彩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美一提炼美一探究美一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在观察、启发、对话、实践等学习活动’中,学会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美术的色彩之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树立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教学准备
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多媒体课件、绒描稿、彩色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与认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感受民间美术色彩独特的审美原则;尝试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进行色彩艺术的再创造。
难点: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表象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r心爱的“聚宝箱”,大家想知道里面都珍藏着哪些神奇的宝贝吗?
教师请6名学生上台“淘宝”,并向大家展示淘到的宝贝。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
教师:你拿到的是什么?
学生甲:一串挂饰。
教师:你觉得它的色彩怎样啊?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甲:鲜艳。(教师板书:艳丽)
教师:同学们淘到的宝贝都是由民间艺人创作的,也称为民间美术作品。艳丽、饱和、清新,这些都是民间美术作品展示给我们的色彩特征。(板书:一、色彩特征)
【设计意图】有趣的淘宝活动所展示的民间美术实物,有效调动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通过明确的指向性问题,能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
教师: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呢?大家想一想。(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因为过去的民间艺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用身边能够找得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这使得他们在创作时不受真实事物色彩的束缚,而用艳丽、清新、饱和的颜色大胆自由地表达美好的愿望,以及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种色彩效果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导入环节,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把有限的教学时间放在教学重点部分——“色彩探秘”环节。
二、色彩探秘
1.冷暖对比
教师:(课件出示图1风筝图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觉得这只风筝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学生齐答:鲜艳、醒目。
教师:(追问,让学生议一议)为什么很醒目?
学生甲:孙悟空身上用的是红色、黄色,背景用的是蓝色,因为背景是用来衬托的。
教师:一讲到红色、黄色,我们心里就暖洋洋的,所以它们又叫什么色?
学生齐答:暖色。
教师:一讲到蓝色,我们就联想到蓝天、大海,心里感觉特别凉爽,所以它们又叫什么色?
学生齐答:冷色。
教师:你们已经揭示了民间艺人的一个最重要的配色方法。确实,强调鲜明的冷暖对比是民间美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板书:冷暖对比)
【设计意图】对学生感知能力的肯定,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为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铺垫作用。2.高纯度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同学们觉得这只风筝的色彩很鲜艳?再观察一下,想一想。
学生们似乎有些困惑,答不上来。
教师:老师观察到这三种颜色的纯度特别高,你们知道什么是色彩纯度吗?比如,往—杯100%的鲜橙汁中兑人白开水或可乐,果汁颜色就会变淡或变深,橙汁的纯度也就降低了。善于运用高纯度的鲜艳色彩是民间艺人非常重要的配色秘诀。(板书:高纯度)
教师:正是因为高纯度颜色和冷暖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这只风筝的色彩非常艳丽。孙悟空身上所使用的黄色、红色,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颜色。因为红色让我们感觉到热烈、振奋、红火;而黄色具有阳光感,使人心里明亮、舒畅。“红间黄,喜煞娘”,当红色、黄色并置在一起时,作品更是亮堂喜人、温暖人心。画面中的暖色在背景冷色调的蓝天、白云的对比之下,显得很火爆。因此,民间又有“色色爆”的说法。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事例打比方,很快解决了“民间艺人在配色过程中善于运用高纯度颜色”的规律性知识。
3.黑与白
教师:虽然这个风筝的颜色很火爆,但是它的色彩很协调。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到底是什么颜色在其中起着调和作用?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黑色和白色。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黑色和白色在民间美术创作中是很重要的。因为民间美术作品经常使用大量鲜艳的平涂色块,民间艺人巧妙运用黑、白,把各种艳丽的色块隔开,就能在视觉上起到一种缓冲作用,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视觉美感。(图2)
教师课件出示民间美术配色口诀,请学生齐读:“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同时补充说明,正是这一条配色口诀点明了民间美术在简洁明快的基础上追求强烈刺激效果的用色原则。
【设计意图】将民间美术配色口诀的传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既使知识点的讲解活泼有趣,也凸显了民间美术独特的色彩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4.面积对比
教师:(拿起两只布老虎,走到学生中间)我们来看这两只布老虎,它们采用了什么色彩搭配方式?(图3)
学生甲:冷暖对比。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冷暖对比?
学生甲:因为用到了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
教师再问:还有别的对比方式吗?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学生又困惑了)
教师启发:这只老虎什么颜色用得多?什么颜色用得少?如果按比例来计算,冷色面积最多只占暖色面积的10%,这是一种什么对比呢?
学生恍然大悟,不约而同地齐答:面积对比。(教师板书:面积对比)
教师:面积对比使得这两只布老虎在单纯明快、红火热烈的旋律中却不失色彩的协调统一,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互通,成功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揭开学科知识的奥秘。
教师:那么,民间艺人又是如何表达面积对比的呢?“造屋开天窗,不然闷得荒。”这个口诀形象地说明了面积对比的审美法则。(课件出示图4木版年画《狮衔剑》)这是一幅来自福建漳州的木版年画,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年画的“天窗”在哪里呀?(学生私下议论开来)
学生乙:猛兽脑门上的白色块。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这个白色块就是天窗?(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鼓励学生,然后一边课件出示图5,一边讲解:面积对比,既可以表现为大小面积的冷暖色块的对比,也可以表现为大小面积的密集色块和平涂色块的对比,还可以表现为大小面积的明暗色块的对比。这最后一种又叫明度对比。你们现在明白狮子脑门上的白色块为什么是天窗的原因了吧?
5.明度对比
教师:(课件出示图6)这是一幅苏绣《双鱼图》,相较于艳丽的孙悟空和布老虎,它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很不一样。你们认为这件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学生甲:柔和、清新。
教师:这种风格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它采用了怎样的色彩搭配方式呢?有冷暖对比吗?
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讨论中形成两种看法:有和没有。对立双方争执的焦点落在“黑色和白色是否是冷色”的问题上。
教师:黑色和白色在色彩学中属于无彩色系范畴,所以这件作品没有冷暖对比。那么,它有面积对比吗?
学生齐答:有。
教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乙:背景的黑色面积大,红色的鱼面积小。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对比方式吗?大家讨论。
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私底下讨论着,但对自己的答案没把握,都不敢举手。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答案的渴求。
教师:从鱼背到鱼肚的红色体现出一种怎样的变化效果呢?
学生丙:渐变。
教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注意到了一种渐变效果,这种渐变就是明度对比。(图7)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通过提问、追问、释疑、再问、再质疑等问题链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课件出示色彩图版(图8),对知识点再做进一步的挖掘:明度对比不仅仅表现为同一种颜色在明度上的渐变,不同的颜色本身就存在着明度差异,比如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明度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民间艺人巧妙利用色彩这种特性创造了另一种明度对比方式—一“软靠硬,色不楞”。他们将明度较浅的颜色称为“软色”,明度较深的颜色称为“硬色”。也就是说,软色和硬色相碰,能取得好的艺术效果。(图9)
教师:(课件出示图10)如果两个硬色相撞,如蓝色和紫色的明度十分接近,把它们并置在一起,会给你们什么感觉呀?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回答:拉不开距离。
教师:是的,容易产生色彩“打架”的现象。所谓“青间紫,不如死”。那该怎么办?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们乐了,迫不及待地回答:安排一块软色将它们间隔开。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民间美术作品之所以好看,是因为运用了高纯度的色彩和明度对比,使画面清新透气,有层次感,而冷暖色相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对比则容易产生丰富绚丽、红火热闹的视觉气氛。这种色调风格正是老百姓喜爱并表达审美情感的最恰当的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知识。(板书:配色手法)
6综合探究
教师为每个小组发一个小毛驴玩具(图11),让学生观察它采用了什么配色手法,小组讨论后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用追问的方式把学生的感知.和认识落到实处。比如:是哪几种颜色的冷暖对比?是一种什么样的面积对比?你是怎么看出明暗对比的?是渐变,还是“软靠硬”?等等。
教师:小毛驴玩具综合运用了几种色彩对比方式,很多民间美术作品也都有类似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回答、齐答、群组回答等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力争让教学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三、“我是民间小艺人”
教师将线描稿发给学生,请他们思考,准备采用什么配色手法来创作具有民间美术韵味的色彩画,并请一名学生阐述自己的构思。
教师: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涂色时,先涂大面积的底色,再涂小面积的对比色,就能力]快涂色速度。同学们也可以参照教材中的民间美术作品图例,获取创意灵感。请大家拿起彩笔,当一回快乐的民间小艺人。
学生在《步步高》的背景音乐中拿起彩笔尽情地涂抹美丽的民间韵味色彩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交流
教师请学生介绍采用的配色手法,分享创作经验。(图12至图16为学生作品)
教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非常惊喜,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优秀的民间小艺人!我们给自己来点掌声好吗?
【设计意图】布老虎、小泥鸟、土家族织锦的线描稿图形简洁,以它们为创造美的载体,既与课题吻合,也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二、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四、教学意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
五、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出示多媒体图片,《万绿从之一点红》提出问题,图片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引出本课色彩的对比。
这说明了色彩无处不在,色彩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并且有对比才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仔细观察色环表并思考:你知道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会产生哪种视觉效果呢?选两种颜色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看看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橙——黄黄——绿绿——蓝蓝——紫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红——绿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d:总结归纳:在色相环中,距离较远的两种颜色,相互对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强烈。距离较近的两种颜色对比起来,产生的视觉效果更柔和一些。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绘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生活中运用的对比色有哪些?
C、儿童用品为什么要运用对比色?(学生小组讨论)
D、找出图画中的对比色有哪些?
E、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讨论、交流,绘画作品中的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图片中运用对比色配色,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本节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而设置的。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
(5)师生总结梳理
3、动手练习:
运用色彩的对比创作一幅作品。
4、学生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谈对它的感受。
5、归纳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色彩对比色是什么,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对比色。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绘画中能熟练地运用对比色为自己的画作增添色彩感和美感。
6、课后查找: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色彩的对比,除了这几种基本的对比色以外还有那些对比色?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基本色彩有了一定的感知运用能力。美源自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今后我会在美术课上多渗透色彩的知识点,让学生提升对色彩的美感,同时让他们实践于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