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长跑教学教案及反思(精选4篇)
中长跑教学教案及反思篇1
班级:体育系05级1-4班11个教学组。教材内容:中长跑
教学任务:1、初步掌握中长跑的“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技术。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中长跑的兴趣和爱好。
一、开始部分:5′
(一)值日生集合整队,队形如图××××××××××××××
▲
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点名。
(二)宣布本单元教学进度:
本单元教学依据全国高等院校通用教材及田径教学大纲。大纲规定中长跑属一般教学项目,共安排4学时(2次课),以中跑教学为主。课结束时进行技术评定考查。中长跑教学的任务:
1、掌握中长跑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介绍训练的主要手段。2、发展耐久力,增强体质。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4、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中长跑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中长跑的技术、知识、技能三方面达到培养目标一合格的中小学以上体育师资的要求。
教学程序及具体课次安排:
第1次课:学习中长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遍技术,主要是节奏跑。
第2次课:学习中长跑的变速跑、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完整技术。(三)简介中长跑发展概况、项目分类与特点、各项纪录。发展概况:(略)项目与特点:
中距离跑是属于极限下强度的项目。这种强度特有的指标是氧债,尤其在比赛后程氧债增加到20-30升。在比赛中运动员力求尽快达到比赛速度和在途中跑保持这个速度并为终点段的加速创造条件,所以比赛的后程出现最大需氧值。
根据中距离跑的特点,运动员的型态应选择身高在175~180厘米,体重60-70千克,相对最大吸氧量75-80毫升/千克/分.肺活量4.5~5.5升为宜。女运动员指标比男子稍低些。
中跑的邻项成绩,是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邻项成绩好,主项的成绩也就高,
项目分类与特点
项目分类中距离跑长距离跑男女男女项目800米、1500米、3000米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马拉松跑3000米特点距离较短,速度快,需有良好的战术能力。距离较长,意志坚强,耐力好,速度储备能力强,有良好的战术能力。超长距离男、女障碍跑男公路跑和越野赛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各种接力和越野赛中长跑各项记录
项目800米(分:秒)1500米(分:秒)3000(分:秒)5000米(分:秒)10000米(分:秒)12:44.3926:43.5314:36.4529:31.7828:lO.083:27.37世界男l:41.73女L:53.283:50.468:06.1l3:40.937:56.1913:1.Ol29:31.78l4:45.908:6.l中国男l:46.44女l:55.543:50.46二、准备部分30′
(一)慢跑:800~1200米(二)定位操:
1、头、颈、肩、肘、腕、腰、髋、膝、踝关节的旋转、屈伸各2×8拍2、双臂上、下、前、后摆动各2×8拍3、原地双腿交换高抬4×8拍4、弓步压腿4×8拍5、正、侧压腿4×8拍
6、双脚跳4×8拍7、小场地足球赛
(三)专门练习:
l、原地屈肘摆臂场20次×5组2、高抬腿走20米×5次
3、中慢速跑80~100米×2~3次.三、基本部分:55~60′
(一)建立中长跑完整技术概念:
l、利用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给学生建立中长跑完整技术概念。
途中跑技术
途中跑是跑的主要阶段,正确掌握途中跑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身体正直稍前倾,约4~5度。
2)屈臂约成90度,以肩为轴,以肘用力,前后为主摆动。
3)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摆动,脚前掌着地、“扒地”。
4)后蹬充分有力,后蹬腿膝角约160~170度角,后蹬角约为50~55度。5)整个动作舒展、开阔、放松。
中、长跑和短跑在途中跑的技术上有下列差异:
1.后蹬用力的程度较短跑小些,后蹬的角度比短跑大些。2.跑的频率系数(腾空与支撑的时间比值)小于短跑。
3.大腿前摆的高度比短跑低些,大小腿折叠动作比短跑小些。4.上体前倾角度比短跑小些。
5.弯道跑时,技术动作变化的程度较短跑小些。
6.跑的动作配合呼吸,轻松自然,节奏感强,脚的落地柔和而富有弹性。
中长跑时,由于机体能量消耗大,因此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深度,还必须与跑的步伐相配合。一般是跑2~3步一呼气,跑2~3步一吸气。随着跑速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也会增加,可采用跑1步一呼气,跑1步一吸气的方法。要着重呼气,因为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充分吸进氧气。呼吸一般用鼻子与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冬季练长跑或顶风跑时,为了避免冷空气和强气流直接刺激咽喉,应将舌尖上翘,微微舔住上腭。
中长跑时,由于内脏器官工作条件的改变,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所以跑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胸闷、四肢无力、呼吸困难、跑速降低,产生难于继续跑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极点”。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极点”出现时,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要加大呼吸深度,适当调整跑速,这样,“极点”现象就会缓解,身体机能就会得到明显好转,这就是生理上所谓的“第二次呼吸”。“极点”的克服,不仅是提高训练水平和锻炼效果的过程,也是培养顽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的过程。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结束前的最后一段距离的冲刺跑,终点冲刺的距离要根据比赛项目、个人特点和战术需要来确定。一般情况下,800米跑可在最后200~250米开始冲刺,1500米跑可在最后300~400米进行冲刺,5000米、10000米可在最后400米~900米冲刺。一般速度好的运动员,往往在跟随跑的前提下,选择时机,突然加速冲跑,耐力好的运动员为了最后战胜对手多采用长段落的加速冲跑。冲刺时,应加大摆臂,加快步频和增加躯干的前倾角度。选择加速跑的时机非常重要,在进入最后一个弯道之前,必须占据有利位置开始冲刺。并注意对手的情况,确定开始冲刺时机,全力以赴加速,以顽强意志冲到终点。练习与组织方法:
1)学生每6人为一组,共分2-3组。
2)学生练习节奏跑800米×3组,每圈要求1:30-1:40秒,女子每圈要求1:50-2:。3)2000米节奏跑每圈要求2:00-2:10秒,每圈要求2:20-2:30秒最后200米冲刺跑。
四、结束部分:10′
(一)放松活动:慢跑约200米;放松操3~5节。(二)小结本课:本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课堂组织纪律情况。(三)布置作业:
1、阅读田径教材中长跑发展概况及途中跑技术理论;田径技术图示教学法有关图解。2、利用早操时间复习中长跑。
(四)通报第2次课学习任务,布置有关事项。(五)值日生归还器材。(六)师生道别。
一、本课教学任务效果
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问题。
三、运动量、强度、密度是否科学、合理。四、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
中长跑教学教案及反思篇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通过耐久跑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一种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现在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逐年下降,重要原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运动强度过小,尤其是耐久跑活动减少,此外在学生中怕苦怕累思想严重,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本人把变速跑教材的教学,设计成很多种情景(如追逐跑、图形跑、游戏与比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变速跑的知识,提高耐久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练习中排除心理障碍,感受到变速跑的乐趣,使他们学会一种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自然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生长发育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集体荣誉感较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由于是男女生合班上课,因而在学练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景、讲解示范、提示、设置疑问、分组练习、合作自评互评,自我监督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体现体育课的趣味性。
五、教学目标:
1、知道变速跑是提高耐久跑能力的一种方法以及技术特点和对身体的锻炼价值。
2、基本掌握变速跑的技术要领,提高耐久跑的能力,在学练过程中学会思考、探究、合作和评价。
3、培养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六、重点与难点:
重点:基本掌握变速跑的技术及节奏,呼吸方法正确。
难点:在跑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体力,克服“极点”现象。
七、教学流程
课开始约2分钟(课常规)——-热身操约5分钟——实践、探索、体会、评价等约28分钟—-课结束约5分钟。
中长跑教学教案及反思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体,通过中长跑动作技术和方法要领的学习,正确认识中长跑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增强体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坚毅、顽强、不断进取、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中长跑单元教学预计3次课,本次课为第2次课。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基
本上掌握了中长跑的动作技术要领,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针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采取分组自主练习的组织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材内容:
5分钟的持速跑
教学重点:全程跑的体力合理分配
教学难点:全程跑合理技术使用
四、教学目标: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多种诱导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合理使用全程跑的技术。具体目标为:
1.在中长跑学习过程中,能较准确的说出跑的知识要点,并能够在学习实践中运用正确技术。
2.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内容,使75%~8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中长跑的技术要领。
3.同时,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能够说出中长跑对自身锻炼的价值。
五、教学程序:
1、队形队列与准备活动:
(1)队形队列:将学生分成四组,跑步——立定练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准备活动:慢跑成圈,然后进行行进间的徒手操5节。
2、技术学练:
学法:
(1)采取形式多样的队形练习,加强学生对中长跑技术要领的知识再现,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
(2)通过定向越野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体会全场跑的体力合理分配。
组织:
通过教师指定的路线进行练习,再让各练习小组给其他小组布置的路线进行身体练习。
教法:
(1)以小组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采用互教互学交流的方法,掌握技术动作,改进技术上的不足。
(2)请各组掌握技术较好的学生示范。教师点评,分析出动作,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共同完成本课预订的目标。
(3)在中长跑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提出让学生思考的技术点,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等优良品质的教育。
3、放松整理与讲评:
(1)放松整理:学生放松走成圆形,在教师语言提示下,采用肌肉放松调节情绪的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练习情况,布置课外作业,与学生一起清整场地器材。
六、本课亮点:
本课试图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和手段,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身体练习的方法。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不断的获取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需求,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能,增强心肺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坚毅、顽强、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七、效果预计:
75%~85%以上的学生基本能掌握中长跑的技术要领。在持速跑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团结、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中,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优良品质。
练习密度预计:35%–40%生理负荷预计:130—145次/分
八、由于我校刚刚进入新高中课程试验,对于中长跑教材的教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
以上是中长跑教学教案及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中长跑教学教案及反思篇4
一、指导思想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能传授或身体素质发展,而是朝着“育人为本、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发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本课以“体验观察、启发思维、合作互动”为主线,重点突出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力求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为中长跑的途中跑的技术练习。属于田径类模块教学内容之一。途中跑是中长距离跑全程中距离最长的一段,因而途中跑的技术,将对全程跑的成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途中跑的过程中,按照个人的速度、感觉,计划分配全程体力,较好克服“极点”反应,完成全程跑。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掌握一些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运用田径运动项目科学锻炼身体,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的教学任务。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认识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能够接受难度高一点的体育技能教学。尽管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模仿能力等指标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学习意识较强,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上首要措施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乐而不疲,变枯燥为趣味,进而在快乐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途中跑能力。对如何开展学习研究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途中跑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
1、通过中长跑学习,80%的学生能说出中长跑技术的动作要领。
2、通过中长跑学习,80%的学生能做出正确动作,其中60%的学生动作协调。
3、情感目标:通过中长跑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的方法
难点:生克服“极点”现象。
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1)语言法(2)直观法(3)完整法和分解法(4)重复练习法(5)变换练习法(6)游戏法和比赛法(7)合作探究法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积极性。
2、抓住主题,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突破重难点。
3、以人为本,教书育人,陶冶情操,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七、教学程序:
(一)、准备阶段:
1、心理的准备:通过课堂常规达到收心聚意作用,阐述课的内容、目标使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学前准备。
2、生理上的准备:采用花样跑、双人操的方式,调节学生的生理机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兴奋性,为课堂教学做必要的物质条件上的准备。
(二)、学习阶段
A》循序渐进教学,由走、跳逐渐过渡到跑,由腿部单周期的蹬摆练习发展到连续完整的途中跑蹬摆技术。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发展到激烈的比赛教学上。
B》通过反复练习、观摩、对比,采用趣味游戏的练习形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潜力和积极性,达到巩固、完善、提高途中跑技术。
(三)、结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