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案设计(精选5篇)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案设计篇1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个训对象:教师:
教学内容:感知红色
个训对象基本情况:女,9岁。唐氏综合征,典型的发育迟缓,右手是6指,手上操作比较迟钝。
她的障碍主要表现在1)运动障碍:身体协调能力差,上下楼梯时小心谨慎害怕摔倒,平衡性差。
2)姿势障碍:姿势的稳定性差,习惯于偏向一侧,有时候坐着会僵硬的摔倒。
3)智力障碍:智力低于一般儿童。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时常是说出重点词,但是不能连续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5)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情绪波动大,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6)学业困难:学习能力差。
本堂课的设计缘由:
本课是以认知训练为主线,贯穿注意力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由于孩子动手能力缺陷,所以本堂课除了知识技能要求之外还对孩子的精细动作进行练习。同时课堂引入阶段以游戏带入,既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将孩子引入课堂教学。本堂课要求语言能够简练,方便孩子理解。
训练目标:
1、通过“杯中寻物”和“串珠子”的游戏教学,锻炼学生手眼协调的能力。
2、认知表达红色,能按指令将物体分类,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3、感受个训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区别不同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分类。教学难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具准备:
两个塑料碗和动物小模型;大小各异的塑料珠子和绳子;糖果教学过程:
一、问好,请坐
二、注意力训练“杯中寻物”——找一找。
过渡:小朋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碗)学生跟说。碗能够干什么呀?看看还有谁来了?(出示:小人的模型)学生一起跟说。现在老师要把玩具藏在碗里,移动碗的位置,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三、按颜色分类
1、首先,在桌子上放好两个盒子,并拿出大小相同的红色和绿颜色(对比度大一些的颜色都可以)的雪花片(各3片)放到桌面上。这时,可以先把珠子在桌面上转一转、滚一滚或放到孩子身体上,跟她玩一下,目的是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叫她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对雪花片产生一定的兴趣。当她的目光在跟随时,我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边盒子里,再拿起一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这时,再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面的盒子里,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这个过程要确定她的视觉是在跟随的,而且要同时告诉她“看,一样的颜色放到一起”)。做完这一步后,拿一个红色或绿色的雪花片给孩子,叫她去找一样的颜色放。如果她拿起雪花片后,有些犹豫或不太明白的情况下,可以辅助她一下(用一个眼神或手势提示一下,或拿着她的手把同种颜色的珠子放到一起),最终达到叫她能够独立完成“一样的颜色放到一起”这一指令。当她正确做出指令时,要及时给予她奖励。
(2)当她分类独立完成的很好时。下一步是把雪花片放到桌子上,叫她在桌上拿和我手里一样颜色的雪花片(桌面上的珠子颜色由两种到多种)。当她可以很好的完成“拿一样颜色的”这一指令时,我告诉她:“你做对了,真棒!”并及时给予奖励。
(3)这一步是叫她自己按颜色分类。先在桌上放好两个盒子和两种颜色的雪花片,然后告诉她“宝贝,请你按颜色分开,一样的颜色放到一起”。如果她不能完成这一指令,可以先拿一片珠子放到盒子里,这样做是对她的一个辅助,然后慢慢的到她能完成“按颜色分开,一样颜色的放到一起”这一指令。
四、感知红色
(1)按指令在桌面上拿红色的珠子。首先,先放好两个红色的和两个绿色的珠子,我拿出红色,指令“拿出一样的红色”。然后,再慢慢到多个红色与多种颜色的珠子中拿红色,并指一指红色在哪里。
(2)先在桌上放好两个盒子和两种颜色的珠子,然后告诉她“宝贝,请你按颜色分开,一样的红色放到一起”。这里要注意的是,与红色一起进行分类的颜色是要变换的。
(3)按指令找出红色珠子。首先,先放好一个红色的和一个绿色的珠子,叫她拿红色的给我。然后,再慢慢到多个红色与多种颜色的珠子中拿红色。当她这一步做的很好时,可以加入一个红色的不同属性的物品,然后叫她拿红色的。这一步的最终目标是叫她对红色这一概念有一个理解和认识。
五、表达红色
这一步是在以上各项分类配对完成的很好时,可以来做这一步。首先还是红色与其她颜色的分类,在分类中给她表达的机会。当她按照“请按颜色分开”这一指令,把红色的与另一种颜色分开后,叫她拿(或指、摸、亲)红色的,然后同时告诉她“对了,你拿的是红色的”。和她玩一玩,稍稍做一个停顿,然后叫她再做一遍,当她做对了时,这一次告诉她“对了,你拿的是?”这时,她应该来表达红色。如果她在开始时不主动表达或犹豫时,可以做一个“红”的口型来辅助她,最终叫她自己可以主动的表达出红色。
六、游戏巩固
“串珠子”的教学——串一串。
过渡:在刚才的游戏中,小朋友表现得很棒,能正确的将红色找出来。那现在老师还要看看你的小手厉不厉害。下面小朋友就来给大家展示串珠子。我们找出红色的珠子来穿成一根项链。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案设计篇2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个训对象:教师:
教学内容:感知红色
个训对象基本情况:女,9岁。唐氏综合征,典型的发育迟缓,右手是6指,手上操作比较迟钝。
她的障碍主要表现在1)运动障碍:身体协调能力差,上下楼梯时小心谨慎害怕摔倒,平衡性差。
2)姿势障碍:姿势的稳定性差,习惯于偏向一侧,有时候坐着会僵硬的摔倒。
3)智力障碍:智力低于一般儿童。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时常是说出重点词,但是不能连续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5)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情绪波动大,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6)学业困难:学习能力差。
本堂课的设计缘由:
本课是以认知训练为主线,贯穿注意力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由于孩子动手能力缺陷,所以本堂课除了知识技能要求之外还对孩子的精细动作进行练习。同时课堂引入阶段以游戏带入,既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将孩子引入课堂教学。本堂课要求语言能够简练,方便孩子理解。
训练目标:
1、通过“杯中寻物”和“串珠子”的游戏教学,锻炼学生手眼协调的能力。
2、认知表达红色,能按指令将物体分类,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3、感受个训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区别不同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分类。教学难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具准备:
两个塑料碗和动物小模型;大小各异的塑料珠子和绳子;糖果教学过程:
一、问好,请坐
二、注意力训练“杯中寻物”——找一找。
过渡:小朋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碗)学生跟说。碗能够干什么呀?看看还有谁来了?(出示:小人的模型)学生一起跟说。现在老师要把玩具藏在碗里,移动碗的位置,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三、按颜色分类
1、首先,在桌子上放好两个盒子,并拿出大小相同的红色和绿颜色(对比度大一些的颜色都可以)的雪花片(各3片)放到桌面上。这时,可以先把珠子在桌面上转一转、滚一滚或放到孩子身体上,跟她玩一下,目的是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叫她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对雪花片产生一定的兴趣。当她的目光在跟随时,我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边盒子里,再拿起一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这时,再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面的盒子里,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这个过程要确定她的视觉是在跟随的,而且要同时告诉她“看,一样的颜色放到一起”)。做完这一步后,拿一个红色或绿色的雪花片给孩子,叫她去找一样的颜色放。如果她拿起雪花片后,有些犹豫或不太明白的情况下,可以辅助她一下(用一个眼神或手势提示一下,或拿着她的手把同种颜色的珠子放到一起),最终达到叫她能够独立完成“一样的颜色放到一起”这一指令。当她正确做出指令时,要及时给予她奖励。
(2)当她分类独立完成的很好时。下一步是把雪花片放到桌子上,叫她在桌上拿和我手里一样颜色的雪花片(桌面上的珠子颜色由两种到多种)。当她可以很好的完成“拿一样颜色的”这一指令时,我告诉她:“你做对了,真棒!”并及时给予奖励。
(3)这一步是叫她自己按颜色分类。先在桌上放好两个盒子和两种颜色的雪花片,然后告诉她“宝贝,请你按颜色分开,一样的颜色放到一起”。如果她不能完成这一指令,可以先拿一片珠子放到盒子里,这样做是对她的一个辅助,然后慢慢的到她能完成“按颜色分开,一样颜色的放到一起”这一指令。
四、感知红色
(1)按指令在桌面上拿红色的珠子。首先,先放好两个红色的和两个绿色的珠子,我拿出红色,指令“拿出一样的红色”。然后,再慢慢到多个红色与多种颜色的珠子中拿红色,并指一指红色在哪里。
(2)先在桌上放好两个盒子和两种颜色的珠子,然后告诉她“宝贝,请你按颜色分开,一样的红色放到一起”。这里要注意的是,与红色一起进行分类的颜色是要变换的。
(3)按指令找出红色珠子。首先,先放好一个红色的和一个绿色的珠子,叫她拿红色的给我。然后,再慢慢到多个红色与多种颜色的珠子中拿红色。当她这一步做的很好时,可以加入一个红色的不同属性的物品,然后叫她拿红色的。这一步的最终目标是叫她对红色这一概念有一个理解和认识。
五、表达红色
这一步是在以上各项分类配对完成的很好时,可以来做这一步。首先还是红色与其她颜色的分类,在分类中给她表达的机会。当她按照“请按颜色分开”这一指令,把红色的与另一种颜色分开后,叫她拿(或指、摸、亲)红色的,然后同时告诉她“对了,你拿的是红色的”。和她玩一玩,稍稍做一个停顿,然后叫她再做一遍,当她做对了时,这一次告诉她“对了,你拿的是?”这时,她应该来表达红色。如果她在开始时不主动表达或犹豫时,可以做一个“红”的口型来辅助她,最终叫她自己可以主动的表达出红色。
六、游戏巩固
“串珠子”的教学——串一串。
过渡:在刚才的游戏中,小朋友表现得很棒,能正确的将红色找出来。那现在老师还要看看你的小手厉不厉害。下面小朋友就来给大家展示串珠子。我们找出红色的珠子来穿成一根项链。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案设计篇3
康复训练课(一)动动手指头(上)
(精细动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
幼儿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活动手指;2、检测学生精细动作和手指分工的情况;3、对学生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理解并执行老师的指令;2、学生能感知到自己手指活动的意图;
3、学生能够手口结合的完成小动物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知到自己手指活动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好朋友,他们就是我们的小手指,我们的小手指啊,可以变出很多很多的魔术,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你们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师:
1、老师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一根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一会就变成了毛毛虫,并在课件上出示毛毛虫简笔画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手指变得像毛毛虫。
2、看了老师表演之后,让学生跟着老师学,模仿老师的动作,手指不灵活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协助。然后选同学上来做示范。
3、你们真棒,全都会了,那现在我们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两个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一会就变成了小白兔,并在课件上出示小白兔的简笔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让学生跟着老师变,动动手指头。)
4、老师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三根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变成了小花猫,并在课件上出示小花猫的简笔画,突出小花猫的三根胡须。(让学生跟着老师变,动动手指头。)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要求学生一边念一边变魔术,手口结合。
2、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变魔术的小游戏,表现好的可以上台示范,带领大家一起。
教学后记:
这节课从变魔术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变出小动物的同时加入了简笔画图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小手所变出的动物。在整节课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和注意力的把握还不够,班上学生各有差异,对手指不灵活的学生要更多的协助。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案设计篇4
培智班康复课教案《手指谣》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培智康复课,本课主要分为两块:学习基本手型和手指操。通过把手指动作运用到儿歌当中,成为一个完整的内容,使学生的小肌肉群得到了锻炼。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基本的手指指型,能跟随老师正确做动作。
2、能正确的朗读儿歌,并能完成手指操的动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手指灵活性及模仿能力。
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首脑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多运动、多锻炼。个训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做出动作。
2、能认真上课,不打扰他人上课。教学重点:
手指指型、手指操的动作。
教学难点:手指操的完整及连贯性。
教学方法:直观法、演示法、练习法、讲解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手指指型
三、新授:
导入:(伸出两只手)这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他们能做很多事,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让自己的两只手动起来。
1、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指合指切指拳头扇指钩指弯指
提问:我们学习过了分指、合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几种手指指型。
教师分别示范切指、拳头、切指、扇指、钩指、弯指的指型动作,并讲解要领,让学生模仿动作。
在熟练之后教师喊口令做手指指型动作组合,教师指导。
2、学习儿歌并做手指操¬——《五个好兄弟》五个好兄弟
两个大拇指(两手成拳相对,拳心面向身体,拇指伸直),比比一样高(拳心相对,拇指并在一起),相互点点头(两手拳相对,拳心向身体,拇指向前弯屈),接着弯弯腰(拳心相对,拇指向前弯屈)两个小拇指(两手小指伸直)一样都灵巧(两手小指弯屈运动)
相互拉拉勾变成好朋友(两手小指反复互勾)
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弹动食指、中指、无名指)样样事情离不了(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屈运动)五个兄弟在一起(分指、合指)团结起来力无比(拳头)
教师带领学生熟读儿歌之后,教师完示范动作讲解要点,分节教授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游戏《手指操》。
五、小结:
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其他同学鼓励。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案设计篇5
个案:李文磬
障碍类型:痉挛型
训练目标:
1.通过评估,掌握学生现有能力及动作训练阶段,诊断出学生障碍类别及障碍部位,拟定训练目标及训练方法。
2.通过教师示范引导,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功作康复训练万法。
3.降低学生肌张力,补偿性康复训练,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及髂腰肌运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训练重点:
髂腰肌的弯曲与下肢伸直能力训练。
训练难点:
降低髂腰肌和腓肠肌等的张力。
辅具准备:
TB架、滚筒、梯步台、视频等。
训练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案列:脑瘫儿童动作康复励志视频。
2.学生观看。
3.师生交流。
4.教师揭示课题:动作能力评估及训练
二、训练过程
(一)评估
1.现有能力评估;
2.动作发展训练阶段评估;
3.个案障碍类别评估;
4.个案障碍部位评估;
5.学生异常肌张力分布评估;
6.学生认知反应能力和语言能力评估。
(二)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进行下肢力量训练
1.蹲姿下推拉TB架。
(1)视频播放动作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完成动作。
(3)学生练习。
2.单手扶TB架半跪姿压腿。
(1)教师示范动作。
(2)学生在教师辅助下试着完成动作。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相时指导。
3.坐滚筒上仰卧起坐
(1)视频播放动作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完成动作。
(3)学生练习。
4.单手扶TB架交替半跪
(1)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
(2)学生在教师辅助下试着完成动作。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相时指导。
5.双手扶持站立交替抬腿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
(2)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完成动作。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相时指导。
三、教师总结谈话。
四、布置训练任务。
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训练动作,每一个动作5组,左多右少。
教后记:
该个案由于到康复机构按照成人方法训练,尖足越来越明显且双脚掌呈内翻状态,髂腰肌的伸直太过,而屈曲不足,使其抬腿、半跪等动作展现不出来,而目前在康复机构的训练恰恰与其疗育需求相反。因此,给该个案确定短期目标为独立稳定向前跪走10米,长期目标为独立半跪。而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地补骨盆与足踝的屈曲,降低全身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