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马克思的职业活动(精选5篇)

时间:

马克思的职业活动篇1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

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

能有这样的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

但是,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由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

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

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能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

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

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办法,而以自我欺骗来解救又是多么糟糕!

那些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

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

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卡尔·马克思写于1835年8月12日

马克思的职业活动篇2

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时写过一篇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以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的职业选择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从虚荣心、幻想和理智的关系角度对鼓舞的来源本身做了分析。马克思认为我们很容易受到虚荣心的蛊惑而忘记理智对我们的指导。在他看来,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使人觉得是鼓舞的东西。更何况一个人还会很容易就被名利所裹挟,完全受不可抗拒的欲念所左右,听任偶然的机会和幻想去选择自己的职业,而不再是听从理智的教导,根据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来做出自己的选择。马克思指出如果“最足以炫耀的职业”也成为了职业选择的标准,由于“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但是,我们不仅容易受虚荣心支配而唤起对某一职业的热情,我们还可能受到幻想的控制,把我们的选择美化成为“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这样就使我们不会仔细而全面的分析这种选择,不会衡量这种选择的全部份量,也就是这种选择所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首先,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从实际出发,包括自己的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特别是应当从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出发,而不能从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出发,更不能有虚荣心。其次,他还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以此为指针就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才是最高尚的职业,选择这样职业的人才是最崇高的人,才是人们最敬仰的人。

一、对职业的热爱是原动力

如今,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蚁族”、“啃老族”、“海带”等词汇折射出如今各种不同的择业就业心态。我们面对现在严酷的就业形势时,应该怎么样选择自己的职业呢?马克思在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由此可见,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充满热情,深切的热爱这份工作我们才想要去为之而努力。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古往今来,众多历史名人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白求恩等,哪一位不是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己任,一生都兢兢业业为了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呢?追名逐利,得意于一时,却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人生的要义,短利、小利、私利使他们失去了本应取得的人生更大的幸福。我们的年青人是否过早就失去了黑格尔所提倡的青年的精神,由于时代的改变,对于日常生活的琐事予以了太大的关注,而忘记了现实的最高的责任是在于努力奋斗去复兴国家民族。

这篇文章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但在今天看来,青年马克思这一职业观的现实意义也没有因为历史年轮的增加而减弱。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树立远大的志向而不只着眼于短期利益。选择职业也是一门学问,在大学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要让自己陷入迷茫的深渊。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职业活动是一段伟大的历程,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

马克思的职业活动篇3

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批判地继承、借鉴地吸收的过程。而《共产党宣言》则是以实践来批判和借鉴前人理论的典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部著作,《共产党宣言》在以实践为武器去伪存真的同时,也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自身的成色。若没有严谨的创作态度,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

马克思对待学术的严谨,很大程度体现在对待著作的责任心上。他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所写的一些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共产党宣言》全文仅2.5万字,然而却字字珠玑,这是马克思对自己苛刻要求的结果。凡未经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决不出版。恩格斯曾给马克思写信说:“……对你自己的著作,哪怕就稍微马虎一次也好……我也清楚地知道,拖延的原因一直是你过于严谨。”但马克思不能忍受将不完美的东西公之于众。马克思曾告诉他的女婿拉法格,他宁愿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

1844年,马克思埋头于不为人知的艰苦写作之中,写作内容甚至连恩格斯也不知情。80多年后,这些厚厚的手稿才被后人发表出来,命名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重要的手稿为何当初没有发表?这恐怕是跟马克思严谨的态度分不开的。在他看来,自己需要向恩格斯请教有关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很多论据都需要核对清楚。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事实,把没有作最后校正的手稿拿给别人看,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事情。

马克思的严谨,还体现在对待工作亲力亲为。为了研究需要的资料,他不厌其烦地做着许多琐碎的事情。为了证实哪怕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经常奔走于图书馆与博物馆,作详细的读书笔记。在1843年到1847年间,他写出24本经济学笔记,摘录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约70个经济学家的著作。为了能阅读第一手资料,马克思在50岁时开始学习俄文,不到两年,就能顺利地阅读俄国文献了。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吃惊地发现,马克思的稿纸里竟有超过两立方米的材料是俄国的统计数字。

严谨,造就了马克思极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知识体系,让他在集中创作《共产党宣言》的那段时期能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从1847年12月到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仅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创作完成《共产党宣言》。看似一挥而就的轻松,其背后是十几年的刻苦勤奋。《共产党宣言》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无一不是他们十几年理论创新、亲身实践、严谨治学累积的成果。

马克思的职业活动篇4

马克思的一生主要是研究理论和哲学,要说职业,以下几次可以算得上.

1841年,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

1844年2月,马克思参与主办了《德法年鉴》杂志;

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人;

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马克思的职业活动篇5

人们印象中的马克思形象,多来自马克思的画像和塑像:宽阔的额头,浓密的发须,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位伟大的思想巨人,少年时代便把自己的命运与劳苦大众紧紧联系在一起。17岁时他在中学毕业作文中写下了“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的人生誓言;30岁时他和恩格斯一起创作出《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皇皇巨著《资本论》则成为工人阶级“向资产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下这些美术创作以标志性故事为线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形象化、通俗化的解读,用生动的美术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