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时间: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1

自神洲12号载人航天飞船任务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员回到了离别三个月的祖国。才过不久,神洲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担任神洲13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最新年10月16日凌晨,神洲13号火箭发射了。可惜我没有及时观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神洲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车,向航空基地驶去,大巴车前还有交警骑着摩托车保驾护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员进入了火箭,紧接着,话筒传来了“十,九,八……”每一个数字都十分激动人心,最后听到了“点火”。随后,火箭的底座喷出了红色的火焰,烟尘向四处扩散,火箭也腾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场面十分震撼,之后各个助推器也是分离了,神洲13号也是发射成功。

本来神洲12号的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呆了三个月,这本让我很吃惊。但没想到这次神洲13号的三名宇航员将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让我惊讶。他们为了给国家做贡献,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个月时间,很让人敬佩。自东方红一号升空成功后,中国在航天事业接连取得重大发展,这一个个成功都是由无数个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奋斗,用无数汗水换来的。

据说神洲14号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升空,不得不说,祖国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个接一个的升上天空。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2

今天下午,在手机前,我观看了《天宫课堂》,让我认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航天员一句轻松幽默的”感觉良好”,首先让我感到了航天员在太空漫步的骄傲和自豪!是航天强国的庄严宣告!

课正式开始了!首先我看到的是一个浮力实验,乓乓球在水里的浮力几乎完全消失,我感到很好奇!乒乓球像一只神秘的眼睛,我则用只好奇的眼睛盯着它,但深遂的令人无法看懂。

更神奇的是在太空拧湿毛巾。在陆地上水会向下流。而空间站的水既不向我想象的那样乱飘,也不会向下流。而是出乎意料的看到水附着在了她的手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膜手套,手一松一紧,手一上一下。我立刻也试着拧湿毛巾,可任凭我怎么拧,水也根本不会粘在我手上,而是给下面的水盆戴上了面纱。

在太空还可以拥有一个水膜。它就像一个放大镜。放大镜转动着,上面还有一朵小小的纸花。花儿转动着,就像我们的理想。王老师还做了一个太空欢乐球,里面加入颜色,就成了我们的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蓝里,要走向更深的太空。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让我们把艰苦奋斗留在心里,一路高歌奋进,做好中国背梁。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3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中,存藏着无数的奥秘……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空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带领着我们探索宇宙,在这次“天空课堂”中,我们跟随着航天员参观了他们的航舱。空间十分低矮,四周摆放了许多的器材,就连床铺也没有太大的空间,王亚平的床头还贴满了一张张与女儿站在一起的照片。看着他们一个个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着知识,我不禁鼻子一酸,这几位航天员一定都非常想念家人,但是他们为了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舍小家为大家,飞向宇宙,去攀登航天科技的高峰!

而在航天员做的实验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冰雪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拿出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滴在空中,立刻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小球,接着王亚平老师又拿出乐沾满结晶核的毛根轻轻碰了碰水球,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小水球慢慢变成了晶球,这让我惊叹不已,原来这是因为乙酸钠溶液在温度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高,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一点结晶核颗粒,就能放出热量,变成“热球”。

这几年来,我国的科技正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汽车导航、扫码支付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克服困难,掌握科学知识,将来为祖国出一份力。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4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面向全球进行直播,王亚平再次变身“王老师”为孩子们进行太空实验。

其实,在国内外进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实验中,孩子们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青少年参与太空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5种。

一是参加专业的研究实验。科学家进行太空实验时让一些学生负责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二是为学生设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提出实验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三是参加载人航天工程活动。一些是为了航天工程任务的需要,让学生参加硬件或软件的研制;另一些是学生创意大赛中的获奖项目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实验。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实验。学生们在教室完成模拟太空相应条件的实验,或者进行空间站上专业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对比地面实验和太空实验的结果,让学生们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五是教育性示范活动。航天员在太空进行简单有趣的太空实验,并将它拍摄下来,做成视频教材,提供给学生,以便进行航天教育。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5

今日下午,我们收看了激动人心、非比寻常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这节课是由离我们400公里的舱中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老师们来授课。

在课堂上,老师们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还向我们展示了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展。这次别样的课堂,让我了解到了许多高科技的实验设备、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事业的不易与艰辛,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才让我们站到了世界载人航天发展事业的巅峰,在这里我十分佩服我们的前辈们拥有如此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长大以后,我一定要为祖国的发展事业奉献出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中华民族更上一个台阶。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6

三位航天员为我们展示了太空细胞学、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泡腾片实验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泡腾片家验。在太空中,水是像固体一样,在杯子中是流不出来的,把泡腾片泡入水中,产生的气泡并不在水的外部而是在水的内部,真神奇!因为太空中没有引力,所以气泡在水的内部,这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不同的。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堂短短的太空授课,但背后有很多人付出努力才能圆满成功,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团结在一起、相互协作才能成功。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将来要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

探索宇宙太空是一项艰难而又伟大的事业,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和中国人民的热情与梦想。师生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坚定了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是驾驶自己设计的飞船去遨游太空,到月球上漫步,到火星上和火星人踢足球……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送我一架遥控飞机,我开心极了。飞机机身是银灰色的,有一对宽宽的机翼,很酷。白天,我把它拿到操场上玩,看着小飞机忽上忽下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我想要是我能坐在飞机上驾驶着飞机,那该多好啊!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大了,正在一艘宇宙飞船的驾驶座舱内。我仔细检查着每一个仪表,一切正常。当我坐在驾驶座的时候,听到广播传来塔台同意起飞的命令。我按下启动键,拉起操纵杆,眼睛不停地盯着各种仪表,飞船腾空而起,直上云霄。地球上的景物变得越来越小了,渐渐地有点看不清楚了。突然眼前闪着一道红光,不一会儿,飞船就冲出了大气层,来到了茫茫的太空,眼前的景象变得太让人着迷了。深蓝色的背景下,有无数闪着蓝光的星球。我选择自动导航驾驶,开始运行飞船的各种设备,这时,飞船外舱盖缓缓打开,露出了一大片电视墙,开始播放关于地球的各种信息,用各种语言,经过不一样的声波向外星的生命问好。

正当我在忙着操作设备,导航屏幕提示,飞船已经接近火星了。忽然,通过舷窗,我看到有一架外星球的飞船飞来,里面坐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火星人,我用各种方式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好象都听不懂,但表情很友善。之后,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电脑屏幕闪着一排红色的大字:能量不足,请尽快返航!我心里一惊,醒了过来,桌上闹钟在响个不停。原先是一场梦。

我一向记着这个梦,相信我经过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长大了,能够自己设计一艘真正的宇宙飞船,去探索浩瀚的宇宙。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8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特别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9

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一天,因为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我知道了,为什么三位航天员的脸看上去胖胖的,因为失重环境会导致他(她)们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会上涌,所以他(她)们的脸看起来胖胖的。

王亚平老师做了好几个小实验,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一项实验就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里面,泡腾片在水球里面不断的冒泡,产生了许多欢乐的小气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气泡的气泡球,而且伴随着气泡的产生还有阵阵的香气。哇!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实验把同学们看的目瞪口呆,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不禁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也特别想去天宫亲自做一下这个实验。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教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10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持续约40分钟。这一天地互动过程是在我国中继卫星的支持下实现的,它的亮相同时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航天测控网基本建成。

“地面上网课,最难的是网络通畅,在天上这个问题更难保证。”杨宇光说,如何确保高码数率、高保真视频流的通信链路完全畅通,是太空授课过程中挑战最大、难度最高、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

杨宇光进一步解释道,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传输,我国主要依靠居高临下的天链中继卫星进行支持,以地面测控站、海面远望号测量船作为备份,但是地面测控支持比例不高,这是因为天宫一号、空间站多数时间不在我国本土上空。

无线电通信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传输的数据码速率越高,那么传输的能量消耗及对传输设备的灵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课对音视频的码数率要求较高。”杨宇光解释道,为此天链中继卫星使用高增益天线,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证能量集中,顺利传输高码数率的视频数据。另一端我国空间站上设置有蝶形天线,指向中继卫星进行配合。这样一来,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一颗中继卫星能够“看”到我国空间站,确保授课过程通信畅通。“太空授课的时延仅约0.3秒。”他说。

不仅如此,太空授课及授课前的全要素演练,均涉及广泛的天地协同工作。

“2013年王亚平第一次太空授课时,教育部负责组织学生,中国科协负责设计准备课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航天员和通信系统。”庞之浩说。

“测控通信系统进行中继星的切换也是重要的天地协同。此外,王亚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实验,地面老师也在做相同的实验,天地对比实验几乎同步呈现在视频画面中。”杨宇光表示。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11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给我们开启了奇妙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渊,也给中国的载入航天事业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摄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入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在地球上做课程中的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呢?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感兴趣的同学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把水和油加入到一个透明容器中,尝试分离水和油;让一滴水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两只手指慢慢分离,观察通过这种方法形成液桥的最大长度,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液桥。同学们撰写了自己的实验报告,并录制讲解视频,将课程学习激发出来的兴趣和思考付诸于实验探索,这体现出对科学的崇尚,也激励着学生不断进步。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课程虽短,但余韵悠长。“天宫课堂”激发着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撒向更多好奇的心灵。同时,这场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充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扬追梦逐梦的万丈豪情,让航天梦、科学梦代代传承。

观看《天宫课堂》心得体会篇12

今天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天宫课堂,从中我获取了许多知识。我知道了1992年,我国确立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上的去,回的来”,第二部“出的去,对的上”第三步“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中国能取得如此,宏伟的航天成就离不开几代航天员的艰苦奋斗。

接下来,主持人老师为我们讲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首先,失重,的重力并没有消失,接着老师,通过一个小实验解释了完全失重现象。接下来,老师又告诉我们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间圆圈运动的向心力。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航空站的几位老师亲自为我们介绍了几个实验。首先是太空“冰雪”实验,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液体球,结晶和颗粒打破液体稳定状态,迅速结晶,而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为“热球”。第二个实验是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第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在空间站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迅速旋转小瓶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分层。接下来是天地互动环节。让我印象最深的问题就是第一位网友提出的在空间站里流眼泪是怎样的?回答是在,空间站内无法自然流泪,而是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或者在眼角停留。

此次活动对我的感受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