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个人实践总结范例(3篇)
学期个人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TPT教学模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一、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直接和间接的辩证关系
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首先理论指导实践;其次实践使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现实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存在的。
由于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实践要求,就要求此方面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型方式。提高个人学习知识能力的方式主要有汲取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而在这里所指的,理论就是“间接经验”而实践就是“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水源”与“水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如果没有直接经验的获取就谈不上后续的分析,就不会产生间接经验;如果没有间接经验产生,就不能从零散的观点论据中归纳所获取的直接经验。就更谈不上付诸于行动之中。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表现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受旅游业综合性、依赖性、敏感性影响:员工流失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就使得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样有其特殊性,在教学方面我们的关注点也应当有所侧重。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教学上有优劣: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社会和企业需要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新一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旅游企业在此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
大学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授课方式大多都是简单的以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研究讨论、讲学讲授、读书指导、日常谈话等方法。这使大学生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失了旅游企业最为重视的实践经验和快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三、TPT模型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TPT模型就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并试图应用于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于TPT模型就是一个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型。即“理论(Theory)——实践(Practice)——理论(Theory)”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上摒弃以往固有讲授式教学方式,并将其改为导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自学和分析为主,老师专业讲授指导为辅。课时:一学期(36个课时)。
每节课老师进行基本的概念讲述后,给同学们布置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案例分析任务,把学生按小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下发一个与上课有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要求下节课把小组讨论的结果以讲授的方式与老师、其他小组分享并讨论,最终形成书面材料作为平时基准成绩。当然在小组个案中,有需要攻坚的问题可以主动要求老师现场指导。这种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整个学科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理论方面有了扎实的基础,并提高了学生从理论层次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实践方面,按照从校内起步,逐步延伸直校外,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方式,完成学习全过程。而在这里选择了先进行校内实践,再进行校外实践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校内锻炼的是课程中所学习的招聘及筛选这一块的工作;而校外实践时间受限制,在实习期间有可能学生只能接触到以下琐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人员的入职离职手续、薪资福利发放等杂事。而在学员培训、劳资管理、绩效考核方面可能接触不多。而选择从校内到校外实习过程也是按照人力资源不同板块而设置的顺序。
校内实践内容:积极融入学生团体,积极开展招收新人、园内宣传、方案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课时:大约3—5个课时、实习期一学期课余时间)。通过以单个学期为周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作为校内实践,在新学期学生联合会,社团联合会以及各种社团招新时,可以通过多方协商,把班上的学生打散至每个部门去帮助协助招新、培训工作以及激励管理制度方面的策划,并在后期不断的跟进调查。在校内实践中,我们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在招聘和筛选方面的能力;在一定区域内,培养了学生初级培训的能力。而在实习期间在任课老师的监督下,社团招新的两周和最终期末的两周共开四次关于本次实践的例会: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疑惑,统一找老师共同解决;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一同分享,相互沟通交流,并在学期末进行书面或口头总结。
校外实践:参与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人力资源工作。(实习期长短可按照学生课时、旅游企业要求进行适当调整)。这就要求我们有较为强大的实习基地,将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运用与旅游企业当中(包括酒店方面、旅行社等方面),把学生安排到酒店、旅行社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进行实习。每周开一次例会,总结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并将校内实习与之比较,得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对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要求,并与大家进行共同互动交流。
通过两次实习,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问题,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归纳和总结。实习结束后,邀请有经验的专业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工作人员帮忙解答指导。
最后就是再一次从实践到达理论的层面就是从直接经验转化为系统理论的过程。要求学生以实习期的经验体会为重点,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召开主题班会;其次,邀请实习单位负责人进行总结,邀请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方面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教师进行讲座,尤其是邀请学生实习地的不同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每周一次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实务讲授,从而将理论融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使在校大学生走出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值得说明的是:在提高老师业务深造方面:任课老师自身也应该进行自身的提高。首先要对学生的实践和实习活动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参与,并认真笔记总结经验;其次,认真参与人力资源实务的讲授;最后,私下里尽可能与各个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沟通交流,并借此机会不断巩固学生实习基地。
学习周期:整个的学习和实习预计要求三个学期结课。
四、结语
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来看,我们遵循了TPT(理论——实践——理论)教育模型。用TPT教育模型让学生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有了更深的学习。在理论上,两次理论的学习从点滴切入,使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实践上,实践穿插在理论学习中间,使实践更具目的性,更加锻炼了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而从整个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安排来看,遵循从个性共性到共性
的喜好,来进行选择大多数人都能够喜爱的音乐曲目,并采用相关设备,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总之,技术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学课程需要音乐教师根据技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认识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充分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结合技术教育目标,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拓展其音乐文化视野,丰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学期个人实践总结范文篇2
——后勤组王猛
我们是生命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不下飞过的痕迹,带走的不过是些微小的记忆。漫漫人生长路上,有多少次我们置身其中,2016贵州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全体成员奔赴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受命内心责任与压力并存。
确切地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7月7日培训动员会“开始”到遵义汇师的圆满落幕。第一次经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激动在我心中短暂的停留更多的被责任与压力取代,尽管当时看了以往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材料汇编可能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物有千变万化只有做足了准备和设想方可在紧急情况出现时有对应的解决。个人比较喜欢脑补,此次活动期间的每个晚上临睡之前都会想想当天工作完成的状况及第二天从早上到晚上工作上的细节,不敢放松一时警惕。
二、沟通、了解促效率。
一路上我们相互介绍认识、帮助、成长,短暂又充实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结束这几天里有泪水有欢笑。中间也出现过因为意见不统一造成不必要的矛盾,也有因为队员之间没有过硬的信服力造成的矛盾,我觉得这些不必要因素的出现归结于:沟通和了解,尽管大家都在说我们是一个队伍但是大家在这几天里相互的发自内心了解有多少,哪怕之间相互再多一份敞开心扉的聊天沟通也将会避免这些不必要矛盾。不过一切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所有志愿者抢时间、抓重点,尽最大的力量达到整体最优化。
三、奉献、担当快乐行。
时间虽短,收获颇多。在支教时小朋友学到知识时那满脸洋溢的微笑,当我们每天就餐路过学校值班室的时候你叫一声“阿姨”时阿姨的微笑,当我们出去采购当天所需物资你一句阿姨地问有没有这个那个时,即使阿姨很忙她也会面带微笑地耐心为我们导购,当我们采购完拎着物资走很远时阿姨追了两条街为了给我们送雪糕,当我们委婉地谢绝时阿姨还是执意的把雪糕给我们等等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都是奉献、担当、快乐,这一切都值得回忆。
四、“山海情缘”相扶相持共学习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由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厦门大学校级学生组织共同组建,“贵州的青山,厦门的蓝海”。
学期个人实践总结范文
本次活动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目的,“科学发展树新风,携手共建新农村”为口号,以“科学发展,加速崛起,青年勇当先锋”为主题。以服务“新农村”为内容,切实深入农村,了解调查民情,使同学们在“科学发展观”上有了新的认识,对当前农村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感性的了解,为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上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一定基础。同时以“深入农村,服务群众”为原则,组织我们深入到农村等社会生活的第一线,通过开展以“医疗保障”“新农村建设”“农民自主创业”“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问卷调查等活动,通过设咨询台,发放传单,问卷调查,制作海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解答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得到当地媒体的肯定。
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咨询台,传知识,递爱心。
为了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及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我们服务队来到了吉安市横江镇影剧院门口设立了咨询台。开展了针对“医疗保障”“新农村建设”“农民自主创业”“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问题的咨询活动。咨询台刚刚安排好则就有农民相续来咨询,我们就他们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一回答。
从我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民对医疗保障,文化遗产保护等的了解及实施度都不是很强。由于我们开展的活动地点,选择在了镇上的集市,人流量比较多,前来咨询的群众越来越多。我们也针对他们的问题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答。不知不觉我们咨询台的前面拍慢了好多人,周围也有很多的人在围观来了解相关知识。总之,我们的咨询活动很成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当地群众的肯定。
同时,当地人们对于农民自主创业——葡萄种植这一块很是认可。期间,我们也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医疗保障、农民主创业、新农村建设进行的问卷。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新农村的发展情况。这里的建筑及整体规划很合理。群众地其得反映也是很好的。
二、走访村庄,感触历史文化。
为了实现零距离接触,我们深入到了农户家中进行走访。我们走访的地点是享有“千年古村”美誉的吉安市吉安县横江镇的唐贤坊村。走到村前,一座居中屹立的砖木结构的祠堂雄伟气派。祠堂正门之上横挂着“萧氏宗祠”4个绿底金字匾额。另有一“大夫第”横匾,则显示萧家乃名门望族。步入祠堂正厅,中堂横匾上刻着“敦伦堂”3个苍劲而庄重的红底黑字。敦者治理也,伦者五伦也。据萧氏族谱记载,“萧氏宗祠”始建于宋,毁于元,明代复建,清雍正年间又毁于火,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建,光绪三十二年(19XX年)扩建。
五排30多栋,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古民居,就分布在祠堂两侧及后面,构成了这个古村落。村中铺有20多条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巷道。走进巷道,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分明是踏进了古民居建筑展览馆。从外表看,古民居的款式基本相同,每栋房子两侧向上突出12个垛子,4个墙角均从地面竖砌一块1.2米左右的红皮石条,上面再横砌一块,用以保护墙角。外墙所有的门窗框子均为红皮石条架构。五排古民居中,前排的面积较小,稍低;第二至第五排的房屋高大宽阔。每栋房子之间既有巷道相通,又有边门相隔,只要将边门一关,就是一个壁垒森严的深宅大院。
这些古民居室内的结构颇有特点。所有的木质门窗都雕有龙凤、麒麟、花朵等精致的图案,不少烫金的图案至今仍金光闪烁,光彩夺目;大厅板墙上方绘刻了花鸟虫鱼、山水风光和人物典故等栩栩如生的图案,以衬托唐宋名诗的意境;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随处可见,使人置身一种高尚典雅的文化氛围之中;厅堂内镶嵌图案的八仙桌、太师椅和神龛,经过数百年时光的镀烙,显得老成持重,似乎它们就是见证古村历史的发言人。
唐贤坊村历来倡导尊贤重教,建村之后,先后在村东和村西建了两个书院。村西的书院是栋1厅4房两层的砖木楼房,二楼建有阳台,楼前空出小院,书院雕梁画栋,一派富丽堂皇。置身其中,仍可感受到当年书声朗朗的书香氛围。一村两书院,加上良好的学风,使该村人才辈出,远近闻名。据其《家谱》记载:仅清道光九年(1830年)至清朝末年,萧家祖辈中获中宪大夫、奉政大夫、儒林郎、文林郎、登仕郎等官衔的达46人;因夫贵妻荣或子贵母荣而被授予恭人、宜人、安人、儒人等誉称的妇女达36人。
在这里,我们还参观了文明示
范户,并针对这里的历史文化遗产做了问卷调查。这里的古建筑主要是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在这些古建里,我们看到了个式个样的建筑雕刻。每一副雕刻都有着其本身的蕴意。但是由于风雨的腐蚀,有些雕刻上的镶金已经脱落,没有了当年辉煌时期的色彩,但是增加了古村的韵味。走访了唐贤坊村,我们感触良多,看到了历史给我们人类留下的烙印。
三、建书屋,传真情。
此次赴吉安市吉安县横江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带去了一千余册图书,这些图书都市我们之前在学校募捐得来的。这是就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携手横江镇希望中心小学共建“爱心书屋”而筹集来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
这次共建“爱心书屋”的活动,得到了学院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南昌航空大学校团委罗书记及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上官老师出席了当天的“爱心书屋”筹建的揭牌仪式并发表了相关讲话。同时,我们的“爱心书屋”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吉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副局长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当天的揭牌仪式,并得到了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吉安电视台等相关媒体对我们这次的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