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结合的意义范例(12篇)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篇1
大家早上好!
今年的3月4日,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具体内容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总书记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向所有的公民,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八荣八耻”为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作为我们二中在校的中学生,践行“八荣八耻”,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热爱祖国,热爱学校,关心班集体。不做有损于国家、学校和集体利益的事情。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树立二中的形象,维护二中的声誉。
二、积极地服务社会,服务同学,服务他人。在生活当中要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三、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砺练本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打好基础。
四、在校要做一个勤奋的学生,长大要做一个勤劳的公民,成为一个能够自强自立、有益于社会的人。要克服养尊处优、消极懒惰的倾向,不做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人。
五、要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友好相处,要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互相进步,反对一切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
六、要诚恳待人、遵守诺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迟到、早退、不无故缺课、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共同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
七、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坚决反对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享乐之风。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国人民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困、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强调“以辛勤劳动光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具有很强针对性。
一、“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提出的现实意义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造。创造这样的伟业、迎接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劳动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正是劳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劳动创造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奇迹。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因为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才能逐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我们过去、今天和将来都应该也必须是辛勤的劳动者,只有辛勤的劳动者,才能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建成我们富裕、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只有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我们追求的光明、公正、清廉、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基本内涵
20__年4月30日,总书记在20__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而是“两个一切”(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与十六原创免费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大报告还强调过“两个不论”(“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是一致的。显然,无论劳动者的职业、身份如何,劳动的形式、形态、地域如何,只要符合“两个一切”和“两个不论”,都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过去,我们对劳动的理解过于狭窄,只是把从事物质生产、实体经济的简单劳动、体力劳动视为劳动。于是发生了把大批知识分子赶往车间、田野接受劳动改造的荒唐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知识要素,高科技、智能化对物质生产乃至国力增强的作用举足轻重,社会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样,劳动的形式和形态日益呈现多样性。铁人王进喜手握钻机是劳动,新铁人王启民在斗室里挑灯夜战也是劳动;在田间汗流浃背是劳动,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在重大决断前的冥思苦想、在斗室里伏案疾书、在体坛竞技和在舞台演出,也都是劳动。劳动外延的拓展,必然地使劳模的行业分布由早先的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扩展到金融财贸、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政法、党群机关等等。不仅如此,随着科技进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比例在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的比例在增加。这意味着一部分劳动形式会发生变化,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同时也意味着,在劳模队伍中,从事科技、教育等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员比例将增加。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有利人民和社会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原创免费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其二,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成果,也是光荣的。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可耻的,同样也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
在今天的中国,“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还会不断被丰富和拓展,但劳动和创造光荣,劳动者受到尊重,则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因为劳动是财富之父,价值之源,是创造人类文明幸福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几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尊敬劳模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劳动的形式日趋多样。知识是劳动的结晶,创造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我们要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篇3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牢固树立人民的观念,时刻牢记和躬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所带动的。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
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光荣,文化长久。劳动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英勇劳动,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
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团结互助为荣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篇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历了市场经济洗礼之后,在人们的思想中,个人正当的利益追求已经合法化,完全否定个人利益追求的“唯义无利”的观念,已经改变。“越穷越光荣”的社会心态也已经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致富光荣”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这一观念的改变,大大激发了人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唯利无义”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成为潮流。这种义利观上的失范,表现在荣辱观上,就是以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这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一味地“以富为荣”,而不问这些财富是通过诚实劳动、技术创新、合法经营、诚信经商得来的,还是通过坑蒙拐骗、逃税行贿得来的;也不问富裕起来之后,是热心公益、回报社会,还是穷奢极侈、斗富比阔。二是一味地“以贵为荣”。一些人有了一点社会地位,就忘乎所以,摆架子,摆阔气,颐指气使,忘记了“社会地位”也好,权位也好,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也好,实际上都是来自人民。而地位事实上意味着对社会更大的责任,意味着对人民对国家有更多的义务,意味着以自身行为为社会垂范的责任。
这种“唯利无义”的义利观,实质上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在荣辱观上的突出表现,是把道德上的荣辱、廉耻、操守、名节等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是荣辱观的一种极大的扭曲。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荣辱观念的荀子,把“荣”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势荣”,具体来说,就是“爵列尊,贡禄厚,形势胜”;另一种是“义荣”,即“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前者是以功名利禄、门第势位等外在功利性的东西为标志;后者则是以德性和德行为根本标志,讲究的是要注重修养、操守,要有廉耻心。尽管“义荣”与“势荣”并非绝对不可相容,但是“荣辱之大分”在于“义”而不在于“利”或“势”。这就是说,真正的、根本的“荣”在于道德之上,是“义荣”。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贫穷,即使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只要有道德,讲操守,就有自尊,就可以成为君子,可以“自以为荣”,理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敬。反之,一个人,即使富甲天下,却“污漫,犯分乱理,骄暴贪利”(即无度、恣意妄为,不择手段、违法乱纪,骄横暴虐、贪墨敛财)那就不仅没有“义荣”,只有“义辱”,不仅在道德上得不到赞誉,无所谓荣誉可言,相反会受到羞辱,被他人和社会所鄙视,也会使“势荣”变成“势辱”。所以,真正的荣辱、根本的荣辱必定是“义荣”和“义辱”,绝不能以“势荣”来取代“义荣”。这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训,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一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项内容无一不是说的“义荣”和“义辱”。形成道德上的荣誉在于人的德性、操守;而形成道德上的羞辱,一方面在于个人内在的羞耻心,另一方面在于在社会上要形成是非分明的强大的社会舆论,让那些不道德的行为受到谴责,使行为者蒙受羞耻。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辛勤劳动至少要包括这样几个内涵:一曰诚实。此乃“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其对立面是欺骗,弄虚作假。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虚夸浮报等,都是好逸恶劳的表现。二曰敬业。对待劳动和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一个人懒的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贪图安逸终究难成大业。三曰勤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热爱劳动的人必然十分珍惜劳动成果,珍惜财力和资源,精打细算,绝不会不计成本,挥霍无度。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通过劳动,人类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天道酬勤”。我们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凭借这种精神,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继往开来,同志告诫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更不能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这一切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因此,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
辛勤劳动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动精神,永远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劳动也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只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于人民,就是光荣的,劳动者就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记载着一串响亮的名字:赵占魁、王进喜、时传祥、蒋筑英、史来贺……他们是普通而平凡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但都以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时隔几十年,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辛勤劳动光荣,劳动精神永恒。
但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人却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梦想一夜暴富,一夕成名。在他们眼里,劳动成了“没本事、愚蠢”甚至“下贱”的代名词,而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利用手中权利吃拿卡要,索取财物,巧取豪夺却被视为“有能耐”。也有人开始把劳动分出三六九等,总想做自认为体面、轻松、舒适的工作,而对平凡、普通、繁重、艰苦的体力劳动避而远之。这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反而污染社会风气,有损社会公德。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篇6
1、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刚性的,音乐则是柔的,刚柔相济,一张一弛,渐臻佳境。
3、一张一弛的近义词是以逸待劳、休养生息。
4、汉朝的文帝和武帝对人民的治理方式是一张一弛之道。
5、日月合而为明,是说刚易折,柔易弯,刚柔相济,一张一弛才是学习、生活的好方式。
6、他为人处世八面玲珑,这是因为他懂得一张一弛,相得益彰的道理。
7、刚柔相济,一张一弛。苍松弱草,各雍风姿。高大弱小,各有情智。海涛拍岸,浪大涌泚。刚烈臣服,最为明智。
8、但是爱护学生也不能迁就学生,对他们一定要严格要求,做到刚柔相济,()一张一弛。
9、一张一弛的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10、父母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刚柔相济,一张一弛,所以取名张亦弛。
11、《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12、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3、一张一弛的反义词是严阵以待。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篇7
六淫太过可致病顺应四时养生观
《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和万物一样,都应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若自然界发生变化,人体亦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因此,养生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如正常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变化,有利于自然界的生、长、化、收藏,人应之,就不会生病或少生病。而气候反常,诸如冬寒过甚、夏热过甚,或冬应寒反热,夏应热反寒等,人在其中,则易发生疾病。
人们只有掌握和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才能维持人体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有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有贤人者,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认为养生的奥妙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善于掌握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并积极主动地利用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规律以避害就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人们应在自然界生气勃勃、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里,顺应天地生发之气以养“生”;在万物发育成长的季节里,顺应自然界繁荣茂盛之气以养“长”;在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里,应效法天地收敛清肃之气,使神志宁静养“收”;在树木凋零、昆虫蛰伏、水冰地冻、万物闭藏的季节里,应当避寒就温,法天地闭藏之气,使阳气潜藏于内以养“藏”。如在起居方面,即在起床、吃饭、上下班、睡眠、锻炼、学习、大小便等等诸方面,均必须遵循和养成一定的规律性,以保证人体阴阳不受或少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一年之中又因阴阳的消长而有四季寒来暑往的变化,由春至夏,阳气渐生渐长,阴气渐收渐藏;由秋至冬,阳气渐收渐藏,阴气渐生渐长。《灵枢·本神论》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所谓道,即顺应自然变化之道,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此外,人还应顺应一日之阴阳消长,安排作息来调节自身阴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由此可见,《内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对养生学的意义重大,尤其对当今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顺乎自然而养生、延年的养生理念具有启迪性。
饮食太过生百病调和饮食养生观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生命全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以资营养。即《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合理的膳食,谷肉果菜搭配得当,营养丰富而全面,就可维持和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而饮食失当,过饱、偏嗜、无规律等,又最易影响健康,折损寿命。
因此,《内经》提出的饮食养生原则必须做到饮食五味调和,即“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尤其重在“节”、“和”二字,力戒饮食过量及五味偏嗜,指出了过量的饮食可使肠胃损伤,气血失调,还有许多调和五味、五味不可偏嗜的论述,说明因五味偏嗜也可引起多种疾病。
《素问·脏气法时论》还具体提出了饮食五味养生大法,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著名饮食五味养生理论,这与现代医学提倡的“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营养学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所以,调节饮食,谨和五味,合理搭配,饥饱适中等就成为目前饮食五味养生的重要途径,切忌“过”和“偏”。
七情太过情志病调摄精神情志养生观
中医认为,正常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并分属五脏所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若不能很好地保养精神,顺调意志,七情变化超越了常度,任性放纵,过分激动,则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引起许多情志病证和内伤疾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灵枢·本神》云:“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而不止……恐惧者,神荡散而不收”。可见,《内经》在发病观方面非常重视精神情志因素的影响。
同时,在养生观方面,《内经》对精神情志的修养也非常重视,认为思想活动正常、精神愉快、意志宁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是说,人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心情舒畅、愉快、宁静,控制私欲和非分的妄想,做到“志闲以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则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平和,精神不散而安定内守,正气旺盛,足以抗御病邪而“能年皆度百岁”。
所以,去掉私欲杂念,保持乐观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精神内守,形神统一,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是《内经》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身体过劳也生病劳逸结合养生观
中医认为,正常适度且合理的劳作与活动可以使人体气血通畅、筋骨强健。科学而合理地用脑,可防止大脑衰退,从而调节机体功能,使其保持旺盛。适度的休息则可促进气血的恢复。劳逸结合,劳逸适度,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达到延年益寿。劳累过度会使形体、精神疲倦,脏腑功能损伤而致积劳成疾,包括形劳、神劳和房劳。尤其是过度房劳,更会直接损伤肾精,动摇生命之根本。《灵枢·九针论》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灵枢·大惑论》则谓:“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但若过度安逸,如长期不活动、懒散不用脑、睡眠过多等,也可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不畅、筋骨不利等,从而加速衰老、死亡。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1篇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到我市的高仁林、陈先岩、朱快乐、“二妹子”民兵班、吴杰,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当前,在树立荣辱观、加强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树立新时期的道德观,必须将“八荣八耻”走进内心,融化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最近,市委倡导要大力开展城市文明建设工程活动,广大公民要积极参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城市文明建设活动,主动参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手”、“春蕾计划”、“扶困助残”等公益活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锤炼,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尽职尽力。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篇9
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落到实处,从明是非、分善恶、辨美丑着眼,让“八荣八耻”深入人心,从我们的
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入手,扬荣抑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思想的人、有文化的人。
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热爱祖国最大的最好的体现就是以和
平统一中国为已任,顺应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潮流,善做多做有利于祖国团结统一的工作,善讲多讲有利
于祖国团结统一的言论。我们虽位卑但决不能不忧国,坚决不做有悖于祖国利益的事就是我们热爱祖国的
最好表现。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服务人民之所以光荣,背离人民之所以可耻,是因为个人只
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认为,以服务人民为荣就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好务。作为普通工作人员,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以饱满的热情、赤子的真情上为领导服好
务,下为基层服好务,做好了本职工作也就为人民做好了服务,也为企业的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
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应当成为全民族的一个共同的思想理念,形
成讲科学、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因此“学习”就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是我们进步
的基石,坚持不断地学习就能做到崇尚科学,就不会愚昧无知,用科学的态度工作学习就能提高自身素质
,就能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如果全员共同参与到不断学习的队伍中来,我们的势力会更加强大,
我们的团体将坚不可摧。
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劳动何以为荣
,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好逸恶劳何以耻?是因为好逸恶劳者不劳而获,将个人的幸福和少数人的幸福
建立在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就要坚持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
工作业绩,为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五、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
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
内省,敢于承担。要做到急他人所需,关心和帮助他人,尊重和爱护他人,使我们的企业内部关系真正实
现无缝隙交流,共同进步。
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
,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
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以遵纪
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坚守法律底线,筑牢道德防线。在法制社会中,我们要做
到遵纪守法,文明向上,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从国家的根本法律到平时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从维护国家
安全到要走“斑马线”,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做一名合格的公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时刻树立强烈
的意识和纪律观念,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我们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永葆青春、取信于民
的强大的政治基础。我们年轻人更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虽然今天的生活条件已经挺好了,虽然我
们不再缺少吃穿了,但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以俭入奢易,以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道理,
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脚踏实地,埋头做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学习了“八荣八耻”,我们具有了明辩是非、善恶、美丑与荣辱的标准,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
从自身做起,时时以“八荣八耻”检讨自己的言行,就能做成一个有道德、守纪律的人,就能把自己培养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篇10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和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摆脱贫穷)。虽然党和政府始终坚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十分明显,有的地区的文明程度甚至可以与发达国家媲美。但是总体上说,我们的公共文明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还随处可见。由于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泛滥,社会风气并没有随着生活的富裕而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罪恶感逐渐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什么也敢干,“笑贫不笑娼”,不讲公德也不讲私德,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干得出来。在许多时候,甚至是公共场合,爱憎不明,善恶不辨,是非不分、正不压邪的现象所在多有;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被一些人引以为荣;而对于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不好意思”起来。如此种种,以至于使得许多人痛心疾首地怀念上个世纪50-60年代虽然贫穷但是比较好的社会风气。
人一旦不知羞耻,做人便难以做好人、办事难以办好事、从政就不会当好官。这显然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因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是时不我待。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篇11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国人民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困、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强调“以辛勤劳动光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具有很强针对性。
一、“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提出的现实意义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造。创造这样的伟业、迎接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劳动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正是劳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劳动创造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奇迹。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因为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才能逐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我们过去、今天和将来都应该也必须是辛勤的劳动者,只有辛勤的劳动者,才能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建成我们富裕、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只有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我们追求的光明、公正、清廉、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基本内涵
2005年4月30日,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而是“两个一切”(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与十六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大报告还强调过“两个不论”(“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是一致的。显然,无论劳动者的职业、身份如何,劳动的形式、形态、地域如何,只要符合“两个一切”和“两个不论”,都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过去,我们对劳动的理解过于狭窄,只是把从事物质生产、实体经济的简单劳动、体力劳动视为劳动。于是发生了把大批知识分子赶往车间、田野接受劳动改造的荒唐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知识要素,高科技、智能化对物质生产乃至国力增强的作用举足轻重,社会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样,劳动的形式和形态日益呈现多样性。铁人王进喜手握钻机是劳动,新铁人王启民在斗室里挑灯夜战也是劳动;在田间汗流浃背是劳动,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在重大决断前的冥思苦想、在斗室里伏案疾书、在体坛竞技和在舞台演出,也都是劳动。劳动外延的拓展,必然地使劳模的行业分布由早先的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扩展到金融财贸、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政法、党群机关等等。不仅如此,随着科技进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比例在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的比例在增加。这意味着一部分劳动形式会发生变化,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同时也意味着,在劳模队伍中,从事科技、教育等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员比例将增加。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有利人民和社会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其二,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成果,也是光荣的。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可耻的,同样也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
在今天的中国,“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还会不断被丰富和拓展,但劳动和创造光荣,劳动者受到尊重,则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因为劳动是财富之父,价值之源,是创造人类文明幸福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几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尊敬劳模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劳动的形式日趋多样。知识是劳动的结晶,创造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我们要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劳逸结合的意义范文1篇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到我市的高仁林、陈先岩、朱快乐、“二妹子”民兵班、吴杰,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当前,在树立荣辱观、加强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树立新时期的道德观,必须将“八荣八耻”走进内心,融化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最近,市委倡导要大力开展城市文明建设工程活动,广大公民要积极参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城市文明建设活动,主动参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手”、“春蕾计划”、“扶困助残”等公益活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锤炼,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尽职尽力。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