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噪音污染的措施范例(3篇)
缓解噪音污染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环保;原因;措施
建筑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通过运用各种建筑材料来完成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会大量消耗各种资源,因此施工现场也就变得极其关键。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的运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安排关系到工程的进程。有效地运用各种材料才能确保建筑的质量。在确保建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保问题以及原料和能源的节能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提倡节能、环保是永恒的主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来说,更要注意保护环境,保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有效地保持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由于要运用各种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施工现场具有一定的混乱性。在施工现场作业时必定会排放一些污染物。施工现场主要的一些污染物有污水、污气、灰尘、建筑垃圾、悬浮颗粒物、噪音、光污染。在进行污染物排放时没有进行处理,造成环境的破坏。在能源方面,主要是不合理利用一次性能源,不能够循环利用缺乏的能源,造成施工现场能源的短缺。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影响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生活,影响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就要找出具体的原因,并总结分析原因。①环境的大面积污染。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必然要排放一些废气和废水。但在排放过程中,建筑公司并没有注意到合理的排放。造成污水进入居民的生活区,使得居民的正常用水行为受到干扰。在排放废气物时,施工现场没有根据当地风向进行废弃物的排放,造成附近居民的生活区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无法生活,一系列的疾病随之而来。由于施工现场没有安装隔音板或隔音障碍物,噪声过大很容易扰民。施工现场有大量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制造一些白色垃圾。施工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清理现场的垃圾。造成垃圾的大量堆积,污染了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还有一些化学物品的排放都会影响空气的质量。②能源的不合理利用。施工现场有大量的钢材以及机械设备和能源。在运用机械操作时没有根据合理的指标进行施工,大量运用却没有提高机器的使用率。在使用煤炭能源时没有按照规定的使用量进行操作。造成用煤量的超标。大量废弃的钢材没有回收利用,造成能源短缺。工地用电问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电能和水能没有合理安排使用量。施工现场能源的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这应该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
3施工现场环保节能的措施
3.1环保措施
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因素,通过具体的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为了让建筑施工现场更好的进行工作和更好地发展下去,提倡环境保护也就变得极其重要了。只有提倡绿色施工保护环境才能促进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1.1合理排放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要制定污水排放指标,实行超排罚款的政策。严格规定污水排放量。而且在污水排放之前要进行处理才能排放到河流中。污水要注意在居民区河流的下游进行排放并远离居民区,保证居民区的河流不要受到污染。
3.1.2合理排放废气,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及管理者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进行污气的排放。排放污气的烟囱要设在盛行风向的下方向。不要让污气全部排放到居民区。
3.1.3在施工现场和居民区之间建造一个围墙,防治施工现场的噪音和强光辐射传到居民区。或者建造防噪音玻璃,尽量不要让施工的噪音干扰到居民正常的作息时间。
3.1.4对于施工现场垃圾的问题,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要进行认真检查。合理处理施工现场的垃圾,专门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垃圾的清理。不要让垃圾污染河流污染居民的生活区。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一些锂电池一定要进行回收,不能随意掉到接近居民的垃圾堆里。不要随意丢弃白色垃圾,施工完毕后一定要清理干净现场的垃圾。
3.1.5在施工现场和居民区之间种植一些可吸附灰尘的枝叶茂盛的树木。有利于缓解施工现场的重污染问题,还能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植树种草,提倡绿色施工,提倡先治理后发展的政策。
3.1.6把环境保护列入建筑工程事业的首要目标。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人们意识到当前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通过奖励一些绿色施工的建筑工程企业,惩罚一些污染严重、排放超标的建筑工程企业,从而来带动建筑工程企业的良性发展。
3.1.7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要求工作人员自觉遵守规定,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干净。
3.2节能措施
在进行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注意能源的合理利用。能源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针对施工现场存在一些能源浪费的现象,提出了以下的一些具体措施。
3.2.1合理规定煤炭、石油等一些缺乏能源的使用量,对超标使用的建筑企业进行惩处。对于能源采购量也要一定的标准。不能非法采购能源,不能大量库存能源,要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合理使用。
3.2.2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于一些可循环利用的能源要进行回收,特别是一些短缺能源。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和水能进行发电,少用煤炭等稀有的能源。因地适宜地利用一些可再生新能源,比如潮汐能、地热能。适当开发新能源能有效地缓解稀有能源的短缺。
3.2.3使用新型节能器材,提高建筑材料的可再生利用效率,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使用一些节电器材进行生产作业,改造旧的机器,更换节能器材。减少能源的浪费。
3.2.4合理安排各道工序,在进行施工过程要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减少各种机器的大量耗能。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一些工作机器超负荷运转,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3.2.5宣传节能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能源使用的严峻性,开展能源的教育讲座,向建筑工程的管理者讲解如何有效利用能源,如何缓解目前能源短缺的现象。
3.2.6建筑工程企业内部要制定节能的相关政策,根据国家可持续的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走出一条低能耗、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3.2.7对现场施工人员要进行文明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提倡以节能为荣的观念。
4施工现场实行节能环保措施效果分析
建筑工程是一项高耗能、多工序的工程。在施工现场实行节能环保措施,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施工现场的空旷性使得对现场的一些工作人员很难管理。工作制度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中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还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建筑工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一些建筑工程企业不够重视治理问题,对于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视而不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建筑事业。还有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使得施工人员没有明确最终的生产目标,没有了解工作的具体方向。施工现场节能环保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在环境方面,也有效地缓解了污染的严重性,使施工现场更加明净。在能源方面,也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使更多的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总之,建筑工程的发展要兼顾环境的保护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施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照暖.城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现状与对策探析[J].海峡科学.2011,07.
[2]郑友智.建筑施工环境保护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7.
[3]鲁辉.拆除建筑物中粉尘污染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9,28.
[4]徐小忠,李小燕.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05.
[5]李宁宁,常敏慧,张军.建筑施工粉尘污染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缓解噪音污染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噪声噪声污染护理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属噪声污染严重的科室,长时间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噪声对人的影响
适当的噪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有消极的一面。>70dB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dB的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
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对人的神经系统方面有影响,高强度噪声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声会使人出现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可诱发心脏病;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声会使人出现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声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
孕妇长期处在>50dB的噪声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血缺氧,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以致影响工作顺利进行。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一般的噪声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噪声级>140dB时,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由于轰声衰减较慢,因此传播较远,影响范围较广。
噪声污染的护理对策
为了防止噪声,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国内外现有各类噪声的危害和标准,提出3条建议:①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声允许值在75~90dB。②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声允许值在45~60dB。③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dB。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在室内种花,可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声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声控制,必须考虑噪声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声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3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降低声源噪音:消毒供应中心平均噪声是60~70dB,但有时接近90dB,这是8小时内允许的最高水平。我科在设计上采用防噪声措施,如设有多层隔离门,每扇不锈钢门内置隔声材料板,门上装闭合器,以缓冲关门时产生的强大噪声。打包台内置抽屉安装阻尼器,以减少不锈钢抽屉打开和关闭时的噪声。地板都是每平米>400元的塑胶制成的,可防止不锈钢器械坠落地面时发出的噪声。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噪声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噪声在医学领域所造成的危害,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强化人们的防噪意识。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说话轻、走路轻、开门关门轻、操作轻。将冰箱移至休息室以外的生活区域。实行工作人员定期换岗,注意安静与噪声环境相互替换,以维护所有工作人员的健康。室内保持安静。有报道突然而意外的噪声(仅高出背景30dB),就可引起室内人员的惊愕反应,降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关键时刻的警惕性和注意力。所以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允许在室内嘻戏打闹,不许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尽量减少进出的次数和频繁的走动。对参观人员严格限制,加强管理。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声传播途径:如采用地吸降低开、关门时发出的噪声;做好各种机器的保养和维护,保持其性能良好;各种推车的轴轮要经常添加剂;桌、椅的脚安加脚底垫等。力在消除异常噪声。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讨论
针对实际存在的各种噪声,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收到的了较好的效果。经噪声仪监测,即使在多台消毒灭菌器同时工作时,清洗消毒器也同时工作时,也能保持在
参考文献
缓解噪音污染的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X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148-02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噪声强度虽然不会马上致人或动物于死地,却能危害人的健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噪声问题,把噪声污染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公害之一。噪声污染有别于水、气、固体废弃物以及放射性污染,其主要表现为:当声源产生噪声时,污染随之产生;声源停止时,污染消失;它是一种能量型污染。噪声监测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高效,方能正确反映污染来源及强度,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相关内容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是指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下,由于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产生的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且对附近区域产生一定干扰的声音。就常见的化学污染而言,噪声污染同其有本质上的差别,其具有显著的多发性、局部性、即时性、间接性等特点[1]。环境噪声主要是由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和社会运输等所产生的对周围生活干扰的声音。从概念层面分析时,其属于一种物理性污染,同常见的化学污染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这在其自身即时性的特点上有明确展现,在污染生源停止振动后,噪声也会立即消失,导致污染发生后极难采集到污染物。通常,该种污染不会在环境中长期积累并形成具有持久性的伤害,所以其是间接的、非致命的、缓慢的,但该种污染现象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就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实际而言,其噪声影响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声源分布则具有明显的分散性特点。通常,噪声源分布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对其进行集中处理时具有较大难度,并且它不会产生可供采集的污染物,实际污染也不具持久性与积累性,具体污染具有缓慢性与间接性。当进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判断时,主要从声源的响度、连续性、频率、信息内容、发出时间以及声源的主观意志、接受者的个人性格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2]。就现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类型来看,主要有交通噪声及生活噪声两类,前者主要受道路质量、道路布局等影响较大,后者则多取决于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区域规划及具体管理、城市环境绿化等。
2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技术及其相关监测方式
2.1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技术
由于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因而城市基础架构中专门设置了环境监测的部门。该部分总体上讲,是负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采集各种环境噪声甄别噪声的特点予以解决,这就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的主要流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过程大抵如此,但是,具体落实过程中,仍不免遇到各种问题。在采集各种环境噪声过程中,受外界其他因素干扰,收集信息较困难。为了避免该类情况多次发生,有必要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施噪声的检测和控制。当前,噪声检测的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GIS信息监测技术;另一种是CDMAlX信息监测技术[3]。这两种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中,尤以GIS信息监测技术最受青睐。之所以受青睐,原因在于该技术集采集城市环境噪声的相关信息、信息管理和信息存贮为一体,是有效解决环境噪声污染的根本工具。借助GIS信息监测技术实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监测,对于系统评价噪声污染治理非常有利。
2.2GIS信息监测技术的技术特点
在环境噪声监测与管理中,使用GIS时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关于噪声监测点的布设方面,该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布设准确性、最优性的目标。在此方面,传统的噪声监测点设置不尽合理,以至于在反映监测地区的噪声环境状况时常常有偏差。将GIS信息监测技术应用于环境噪声监测,不仅体现出经济可行性,而且也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第二,可进行自动监测[4]。应用GIS信息监测技术,不仅在监测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操作、值守,而且还能满足长短期监测(其连续运行可以实时获得时空分布的噪声数据)。如此便能够为噪声控制规划决策提供参考数据;第三,噪声评价。GIS信息监测技术,通过收集、存储和显示噪声信息等一系列动作,可分析出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数据背后的深层次信息。具体而言,可借此信息技术做噪声影响预测,具体内容包括:噪声超标程度、范围估计等。在实际应用当中,GIS主要应用于噪声评价领域中的现状评价。借助该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直观、准确的评价(GIS形象直观图形界面、时空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其中,有叠置分析,借此可出具该监测区域的噪声分析图,由此,便可确定潜在污染源。同时,GIS信息监测技术拥有强大的时空数据分析功能,对噪声的衰减性、地面吸引性等有预测,因而在噪声预测的应用效果甚佳[5]。GIS信息监测技术应用于噪声功能区划分,显而易见,该技术可得出区域地图和数据,为功能区划分提供了依据。如此,便能够反映出区域内噪声环境污染的分布状况。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以及健康中国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注其生活的环境质量,城市管理者也在着力精心打造文明城市、健康城市,提高城市品味,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而努力。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是城市管理者必须解决的污染问题之一,而噪声监测就是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体现。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应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来开展,方能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受污染的区域及污染来源,为推动城市噪声污染防止,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培聪.浅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污染特点及监测措施[J].价值工程,2011(6):237-238.
[2]王宇新,赵晓婧.浅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在线监测系统[J].科技与企业,2012(11):105.
[3]何景鑫.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与监测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2(1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