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继电保护的范围(6篇)

时间:

继电保护的范围篇1

1.1继电保护的作用与组成

在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损害。减少停电范围;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处于主导地位,目前正在研究面向智能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继电保护时代。

1.2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在正常运行状态时,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以减轻损坏程度,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

2继电保护的干扰因素

2.1雷击

当变电站的接地部件或避雷器遭受雷击时,由于变电站的地网为高阻抗或从设备到地网的接地线为高阻抗,都将因雷击产生的高频电流在变电站的地网系统中引起暂态电位的升高,就可能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或损坏灵敏设备与控制回路。

2.2高频干扰

如果电力系统在隔离开关的操作速度缓慢,操作时在隔离开关的两个触点问就会产生电弧闪络,从而产生操作过电压,出现高频电流,高频电流通过母线时,将在母线周围产生很强的电场和磁场,从而对相关二次回路和二次设备产生干扰,当干扰水平超过装置逻辑元件允许的干扰水平时,将引起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常工作,从而使整个装置的工作逻辑或出口逻辑异常,对系统的稳定造成很大的破坏。高频电流通过接地电容设备流人地网,将引起地电位的升高。

2.3辐射干扰

在新时期,电力系统周围经常会步话机和移动通信等工具,那么它的周围将产生强辐射电场和相应的磁场。变化的磁场耦合到附近的弱电子设备的回路中。回路将感应出高频电压,形成一个假信号源,从而导致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

2.4静电放电干扰

在干燥的环境下,工作人员的衣物上可能会带有高电压,在穿绝缘靴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将电荷带到很远的地方,所以当工作人员接触电子设备时会对其放电,放电的程度依设备的接地情况,环境不同而不同,严重时会烧毁电子元件,破坏继电保护系统。

2.5直流电源干扰

当变电所内发生接地故障时,在变电站地网中和大地中流过接地故障电流,通过地网的接地电阻,使教师职称接地故障后的变电站地网电位高于大地电位,该电位的幅值决定于地网接地电阻及入地电流的大小,按我国有关规程规定其最大值可达每千安故障电10V。对于直流回路上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产生的短时电源中断接电源的干扰主要是直流与恢复,因为抗干扰电容与分布电容的影响,直流的恢复可能极短,也可能较长,在直流电压的恢复过程中。电子设备内部的逻辑回路会发生畸变,造成继电的暂态电位差,从而影响整个保护系统。

3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方法及措施

3.1协调配置保护人员

在继电保护中,调度、继保、运行人员都会参与到其中。三方必须傲到步调一致,思想统一。使三方人员合作意识与新型保护一道跟上去。摆好自己的位置。要明确继保人员与电网调度和基层运行人员一样。是电网生产的第一线人员,工作一样,目标一样。

3.2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继电保护的特点,健全和完善保护装置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继电保护设备台账、运行维护、事故分析、定期校验、缺陷处理等档案应逐步采用计算机管理跟踪检查、严格考核、实行奖惩。有效促进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电力系统在管理中应加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奖惩力度,建议设立年度继电保护专业劳动竞赛奖等奖项,并制定奖励办法进行奖励,从而增强继电保护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3.3对二次设备实行状态监测方法

随着微机保护和微机自动装置的自诊断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诊断系统的完善为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奠定了技术基础。对保护装置可通过加载在线监测程序,自动测试每一台设备和部件。一方面应从设备管理环节人手,如设备的验收管理,离线检修资料管理,结合在线监测来诊断其状态。另一方面在不增加新的投入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测量手段。

3.4注重低压配电线路保护

在我国,无论是城市内配网线路,还是农村配网线路,一般都以10kV电压等级为主,但是10kV配电线路结构特点是一致性差。同时还要根据一般电网保护配置情况及运行经验,利用规范的保护整定计算方法,各种情况均可计算,一般均可满足要求。

3.5实行继电保护智能化与网络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开始。在新时期,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它深刻影响着各工业领域,也为各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外,所有继电器保护装置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使现微机保护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是完全可能的。

继电保护的范围篇2

【关键词】继电保护技术;变电站;变电运行;应用

电力系统正常的运行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继电保护装置在变电站的运行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在变电站正常运行时是不会有动作,但是,在变电站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就会对其故障进行有效的隔离和防护,保障变电站的正常的运行。以下就主要的对继电保护技术在变电站变电运行中的应用做分析介绍。

1继电保护概况

继电保护装置对于电网的安全以及其稳定的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等级不断的提高,系统运行的方式与网络结构的日趋复杂,对于变电保护的要求也就随之不断的增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微型计算机与微处理器也进入到了实用化的阶段,微机保护也开始逐渐的实用。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速度很快,其应用的范围也很广泛,功能也比较的强大。特别是在变电站的保护功能上,采用不同的装置可以实现不同的保护的功能,另外其还可以实现以前难以实现的保护的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更多先进的技术将会应用在变电站的保护中。

2变电站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随着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功能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于继电保护装置也有了新的严格的要求,电力系统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可靠性、快速性、灵敏性以及选择性。其可靠性主要强调的是其保护的装置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必须有可靠的动作产生;快速性就要强调的是在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之内要产生相应的动作,这样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地理系统的故障会随之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破坏性,所以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防范的动作;灵敏性则主要是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反应要灵敏并且要快速,动作作用的范围要准确,能够正确的反映出故障的范围,尽量的减少停电的面积;选择性最要强调的是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发生误动的现象,也就是指不能发生失误操作。所以,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作用

为了使电力系统能够良好的运行,要对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进行及时检测,并判断出故障的具置,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问题。继电保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首先其性能比较优越,继电保护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因素干扰,防止装置受损,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不仅实现了有效的防范工作,同时还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外界的腐蚀影响,为今后继电保护装置产品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发展依据。其次是投资比较少,并且安装也比较的便捷,继电保护装置因为自身材料的优越性,为电力行业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据新建电网运行传输通道,大大降低了电力系统占据的空间。继电保护装置不仅降低了电网运行的成本,还对故障的发生有快速的诊断作用,技术人员在安装过程中操作方便,只需按照安装电气图纸进行安装即可。第三是故障的检测和防范,当继电保护在电系统的设备或者元器件出现故障之后,要对控制的断路器分出跳闸程序操作指令,同时对系统实施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还能中断其他受损设备的运行,达到最终的设备和元器件保护的目的。

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

4.1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备的选型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过程中,根据电力系统所需进行正确的选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保障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应该能够良好的履行其功能和任务,通过继电保护装置来实现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测、实现电力系统出现故障自动切除等任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保护装置还应该保障能够支持网络监控系统,以此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网络监控的需求。所以,变现站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应该保障其科学合理性,以此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4.2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功能探讨

继电保护装置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电力系统输变电过程中的变电设备的保护,从而使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首先继电保护装置主要的之采用了二段或者是三段式的电流保护,其有效的预防由于短路等情况所造成的变电设备损坏的现象。其次母线保护以及主变保护等利用继电保护装置对于输变电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此预防了电路故障造成了设备的损害。继电保护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有效的保障了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安全性。

4.3现代网络化需求下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许多新型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以此来实现了继电保护装置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等的需求。由于受到通讯手段的限制,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之外,很多的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够对安装处的电气设备进行相应的保护,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切除故障点电气设备限制的故障影响的范围外,还应该保障整各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这样就要求各个保护单元和重合闸的装在在其分析运行以及故障信息数据时能够协调动作,所以就要实现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形成相应的网络,也就是要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网络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其也得到的开发和研究,其在继电保护领域的应用,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神经网络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方程式或者是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大大的提高运算的能力,人工智能方法在继电保护装置中适当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继电保护领域的发展。

5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继电保护装置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可以有效的保障其变电站的运行,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智能化、网络化以及自动化技术发展,能够更好的实现变电系统自动化运行以及网络化监控的目的,保障电力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雅宣.变电运行中的继电保护问题分析[J].河南科技,2013(03).

[2]杨俊锋.变电运行中的继电保护问题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3(03).

[3]薛玉林.沙湾电站发电机继电保护系统配置方案研究[J].机电信息,2010(06).

继电保护的范围篇3

【关键词】水电厂;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方向

前言

水电厂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利用水力进行发电。首先工厂需要将水源从河流高处或者水库进行引水,由于水具有压力或者流速,这样水就能由于冲动的作用使水轮机进行旋转,这是将水的使能和动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最后利用设备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为用户进行供电。在电力系统的整个系统中,水电厂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否安全运行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能否正常工作。继电保护是水电厂重要的保护自身系统的手段,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发生故障的设备与电力系统分开,这样就不会使得故障对整体设备造成很大影响。采用继电保护不仅能够为用户带去安全可靠的电力,还能使供电系统不间断的运行。当代社会电力系统的发展相当迅猛,这就要求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随着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来讲,研究继电系统的发展方向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电厂继电保护简介

1.1继电保护的作用

水电厂的供电系统在进行工作时,设备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故障。当被继电保护装置保护着的元件发生故障时,装置会自动的识别鼓掌吧元件并迅速地将发生故障的设备将电力系统隔离开来,从而使得未发生故障的设备依旧能够正常运行,减少由于故障发生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停电的范围;一旦供电系统中的元件发生异常,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准确作出判断并做出发出信号、跳闸等指令,使供电系统得到保护。继电设备也能够根据设备故障对系统危害的程度作出判断,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的存在。此外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对水电厂的装置起到监督作用,能够反映水电厂的电流或者电压的状态等。

1.2继电保护的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具有选择行、速动性、灵敏性以及可靠性这几个特点。当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工作时,它需要将发生故障的设备从系统中进行隔离,这就要求装备具有选择性,以满足供电系统的无故障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要求;装置的速动性指的是,设备能够快速的选择出故障元件并进行切除,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将整个系统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使由于故障引起的影响的范围尽可能的减小,从而使设备的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效果大大的提高。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装置能够对发生异常的元件或者异常运行的设备有很高的反应能力,这是灵敏性的内涵。可靠性则是指保护装置能够很可靠的对其保护的范围进行动作。

1.3继电保护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水电厂的继电保护发展相当迅速,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全世界内的迅猛发展,继电保护装置中的材料、制造工艺等由于受到影响也在硬件结构的发展上有了很大的空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水电厂的保护装置只是机电型或者整流型的,而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广泛的应用了晶体管或者集成电路,在进入21世纪后,保护装置已经收到计算机的影响,微机保护装置是水电厂保护装置的主体。在此之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继电保护中,这也是之后的主要的发展趋势。

2、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

2.1趋于计算机化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相当迅速,而电力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就要求水电厂能够更加安全的运行。由于故障信息存储量比较大,而且系统需要将这些信息长时间保存,所以在处理故障数据时,需要利用强大的通信功能短时间的将其进行处理,而计算机技术恰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表明在未来的继电保护中计算机技术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2继电保护智能化

智能化的存在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如今智能化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智能技术包括网络、模糊逻辑等内容,发展至今也逐渐应用于现在的水电厂的继电保护装置中,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专家系统、网络系统等都属于智能化系统的范围,而这些应用于水电厂的继电保护装置中对其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使继电保护装置得到完善。网络的特点包括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等,这样的发展以及应用速度都很快,在未来的继电保护装置中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都是必要的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多的,它能够分析一些不确定因素,并快速的找到影响因素,准确的进行诊断。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2.3继电保护网络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水电厂在运行时能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水电厂定时更新继电保护技术。对于当下的发展趋势,以往继电保护系统只是单纯的找到设备故障点或者缩小故障范围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继电保护更需要的是将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性不断地提高。当今社会的主要通信工具已经变成计算机网络,水电厂的技术人员不但加深对于保护系统理念的理解,对于每个处于保护装置下的单元都可以共享安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这样可以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此外,继电保护装置趋于网络信息化后,可以使装置更为迅速准确的找到故障元件位置,并分析出其性质,使故障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

2.4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水电厂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装置,从实质上来讲,此装置就是具有多功能、性能较高的计算机。利用网络,这种装置可以将水电厂整个系统运行状态或者设备故障引入计算机内,并在经过网络的传输使每个服务终端都能获取系统元件的运行信息。但是这种计算机装置的继电保护与之前的微机保护有一定的区别,它能够在其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还能对通信数据进行控制和测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众多的科技人员的研究,更多的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被研发出来,这表明着我国继电保护研究技术不断成熟。面对着不断发展的整个社会,继电保护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从而使得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性、稳定性不断提高,其发展空间也会更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将趋于计算机化、智能化、网络信息化以及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面对整个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也会更加迅猛,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对水电厂提出的要求,对于继电保护的研究也需要更进一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继电保护要向上面提出的趋势方向进行研究,从而为电力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宁建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5):67-68.

继电保护的范围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开始发展起来,这是其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力系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营。特别是在继电保护装置上应用,有效的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对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动化技术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实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运行特点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发生故障的机率并不是很高,但一旦有故障发生时,继电保护装置则会及时的根除故障,从而保证无故障线路及设备的正常运行,这对减少故障发生时所波及的范围,减少故障损失及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时,也会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导致故障的发生,继电保护装置通常有二种故障形式,其一为拒动故障,这主要表现为在电力系统某一部位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没有及时的进行信号的传递,切除故障,从而使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受到影响。其二为误动故障,主要表现在当电力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时,继电保护装置由于报错信号而会发生误动作,从而使运行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其功能性较少,而自动化装置在传统装置的功能基础上具有实时监测的功能,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时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实现远程控制。

2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与应用

2.1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当电网在运行时有故障发生时,则会通过信号的传递及时将故障部位切除除,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在系统运行时,还能提供实时的监控工作,对运行的状态及各种参数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使工作人员清晰的了解到系统的运行的状态。

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继电保护系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即基本要求是:

选择性:即准确的确定故障的位置后实施选择性的切除,从而使无故障部分继续平稳的运行。

灵敏性:继电保护装置所保护的范围都是固定的,当这一范围内有故障发生时,需要保护装置及时动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则对于保护范围以外的故障则不会做出反应。

速动性:即切除故障的速度,继电保护装置在接到故障信号的第一时间内即应做出反应,及时对故障部位进行切除,从而避免故障范围,减少损失的发生,同时也能有效的保证非故障部位得以持续平衡的运行。

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才能在故障发生时进行及时反应,从而避免故障损失的扩大,使系统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

2.2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应用范围主要有供电系统、变电站等,多用于保护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主变保护、电容器保护等。

3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优缺点

自动化装置在继电保护上的应用,使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同时由于其自身具有的优越性,使其在使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一,性能和稳定性都较高。能够迅速的对故障进行反应,判断准确,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二,可以完成复杂的工作。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代替值班人员完成一些复杂性的工作,并及时的进行信号的传递、警报的发出,保证了故障切断的快速、及时,使系统的运行处于正常状态。

由于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在电力系统上推广和使用的时间还较短,其还处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所以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首先体现上其功能上还有些欠缺,无法满足当前电网和变电站快速发展的需求;其次自动化系统对于环境因素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会为了保证其稳定的运行而加大投资的成本;最后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还无法更好的承受外来的干扰因素,如雷击,所以就需要在系统运行时提供更好的管理保护措施。因此在当前运行的继电自动化保护装置中由于供电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功能还不是十分完善的情况下,还无法全面的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所以还需要我们在应用中不得的加大研究力度,使其功能不断的改进,从而使其运行的可靠性得以不断的提高。

4继电保护装置报错时的处理方案

当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或者问题时,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逆序检查法:逆序检查法主要针对解决装置出现误动时的问题,即当出现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出原因时,就要从结果出发,逆向的逐级进行检查,直到找到问题症结在哪;二是顺序检查法:顺序检查法主要应用在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上,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获取故障根源较难的问题,即根据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三是运用整组试验法:整组实验法主要用于检查保护装置的反应动作、反应时间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做到短时间内切除故障的要求。

5管理维护继电保护装置

为了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稳定运行,应做好装置的维护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检修及设备查评,具体的内容有:一是核对各个设备的标志名称,看其是否合乎要求;二是检查各个设备的按钮、开关等部件是否灵敏,能否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如果出现破损或者开关不够灵敏,应做到及时更换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工作;三是检查工作要确保控制室离得指示灯等指示标志能正常运行;四是检查装置各处的螺丝钉等需加固的部件是否牢固;五是检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端子是否完好;六是配线是否整齐,固定卡子有无脱落。只有切实的做好装置的管理检修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6结束语

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对维护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作用,文中详细的介绍了该装置的运行特点,还有装置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希望文中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自动化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原宇光.浅谈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

继电保护的范围篇5

【关键词】110kV;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引言

电力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为了减少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在110kV电力系统的传输电压也在不断升高。我们知道,110kV电力系统是由诸多功能不同的电力设备而组成的,这些电力设备之间的连接异常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行。而且电力系统的传输范围非常广阔,容易受地域、气候、人为等的影响,所以电力系统很容易产生电气故障。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继电保护工作,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1110kV及以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110kV及以下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保护元件出现某种异常,继电保护设备会根据实际情况,发出减少负荷、跳闸等指令,及时、准确、自动、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加以切除,在保证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将故障设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进而缩小停电的范围。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继电保护并非能够针对所有故障都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而是需要按照故障的大小以及电力系统被破坏的程度,在特定的延时范围之内,防止电力系统不必要动作的发生。除此之外,继电保护设备还能够监控其他设备,这是由于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对单个与多个物理量进行测量,比如电压、电流以及频率等等,而这些物理量恰恰能够反映出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

2110kV及以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原因分析

2.1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继电保护装置也从原来的继电电器控制转变为计算机网络控制。与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相比,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拥有着巨大的优势,比如人工智能化、安全性高、容易控制等等。但是任何一种装置都不是完美的,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也不例外,下面笔就导致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

2.1.1抗干扰能力较差

我们知道,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这是由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决定的。不用说强烈的震动,强烈的磁场,就算是在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周围使用无线通讯设备,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导致部分逻辑元件进行错误分析,以至于对继电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1.2电源存在问题

笔者在工作的实践中发现,电源问题通常是导致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某地区的电源输出功率不足,会导致该地区的电压下降,一旦电压下降超过了一定限制,将会对比较电路的基准线构成影响,从而降低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的逻辑分析能力,致使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产生错误判断,发生错误指令,最终导致故障的发生。

2.2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故障分析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故障是继电保护装置常见的一种问题。电压互感器实际上是继电保护装置的起点,它在二次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因为电压互感器的重要性,一旦它出现了故障,将会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整体运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接地出现了问题,可能是未接地成功,也可能是多次接地,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将会导致地网与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之间产生电压,这一电压同时还受接触电阻以及各方面不平衡电压的影响。一旦此电压与继电保护装置的电压累加到一起时,将会导致电压相位变化,进而使方向元件或者是阻抗元件误动,或者影响到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或者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所监测的数据产生偏差。二是电压互感器开口处的三角电压出现了回路断线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况可能是机械原因,也可能是由短路造成的。其中短路是由于当变电站发生了故障时,回路负荷阻抗降低,零序电压较大,回路电流迅速增加,进而产生了短路的情况。

3解决110kV继电保护故障的措施

3.1合理配置继电保护装置

现阶段,全国有些地区的110kV及以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配置相对简陋,继电保护装置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导致继电保护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一是在继电保护设备选择上,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还要符合变电站的具体要求。二是要经常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排查,特别是对一些使用多年的设备,以保证它们能够正常运行,或者对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换,不断优化继电保护配置。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多发的电力系统事故是变压器损坏,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按照规定对变压器系统进行维护;电流超出了变压器所能够承受的范围,致使变压器超负荷工作;继电保护装置配置不科学,各种装置之间存在不相容的情况等等。所以,电力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优化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进而使变电站能够正常工作。

3.2采用短接法

短接法是指将回路中的某一段采用短接线的方式进行短接,然后再依据接线结果判断出故障发生在接线范围之内,还是接线范围之外,进而锁定故障的范围。短接法被经常用于电流回路开路、电磁锁失灵等部位,并且拥有较好的排查效果。

3.3逐项拆除排除事故

逐项拆除法是指将并联的PT二次回路依据特定的顺序拆开,完成对元件的检查之后,再逐一组装。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将并联的PT二次回路拆开进行检测时,一旦发现了故障所在的地方,还需要使用同样的方法将元件所在线路进行整体上的排查,进而寻找到导致故障的真正原因,加以解决。

3.4对老化、故障元件进行更换

定期或者是经常性的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可能存在问题的元件,需要使用同规格并且能够正常工作的元件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元件进行更换,判断元件或者是系统是否存在问题,而且这种做法还能够缩小故障范围,从而有利于查找到问题所在,此方法通常用在排除自动化保护装置的工作中。如果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以及内部比较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出现了故障,我们可以使用附近的正在检修的插件、备用元件、继电器对可能发生故障的元件进行更换,替换之后如果故障消失,则说明替换下来的元件存在问题,如果故障仍旧存在,说明替换下来的元件没有问题,然后再按照此方法对其他元件进行故障排查,直到找到故障的所在位置。

4结论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装置能否正常工作对于区域内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设备与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为了确保继电保护工作的有效性,电力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最终实现我国电力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菊梅.浅谈提高变电站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甘肃科技,2011(18).

[2]黄健聪.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0).

[3]江永.1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的故障及保护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继电保护的范围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组成;故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组成及要求

1.1继电保护的作用在电力系统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能自动、有选择性地将发生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掉来保证无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使故障元件避免继续遭到损害,以减少停电的范围;如果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反应,根据维护条件,发出信号、减少负荷或跳闸动作指令。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也是电力系统的监控装置,可以及时测量系统电流电压,从而反映系统设备运行状态。

1.2继电保护的组成及要求继电保护一般由输入部分、测量部分、逻辑判断部分和输出执行部分组成。现场信号输入部分一般是要进行必要的前置处理,如隔离、电平转换、低通滤波等,使继电器能有效地检查各现场物理量。测量信号要转换为逻辑信号,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性质、逻辑状态、输出顺序等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运算最后确定执行动作,由输出执行部分完成最终任务。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应当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选择性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器件从电力系统中当独切除,使停电的范围尽量地缩小,保证系统中无故障的部分正常运行;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它的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受故障所影响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灵敏性是指对于保护的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发生动作时的可靠程度。

2继电保护常见的故障分析1)电流互感饱和故障。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是非常之大。随着配电系统设备终端负荷的不断增容,如果发生短路,则短路电流会很大。如果是系统在靠近终端设备区的位置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会达到或者接近电流互感器单次额定电流的100倍以上。在常态短路情况下,越大电流互感器误差是随着一次短路电流倍数增大而增大,当电流速断保护使灵敏度降低时就可能阻止动作。在线路短路时,由于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出现了饱和,而再次感应的二次电流小或者接近于零,也会导致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无法展开动作。当在配电系统的出口线过流保护拒绝动作时而导致配电所进口线保护动作了,则会使整个配电系统出现断电的状况。

2)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不当。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现在的多数配电都在高负荷密集的地区建立起开关站,也就是采用变电所—开关站—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输电的模式。在未实现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开关站内,我们应当更多地采用负荷开关或与其组合的继电器设备系统作为开关保护的设备。3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3.1常见的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方法1)替换法:用完好的元件代替被认定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与坏,可以快速缩小故障的查找范围;2)参照法:通过对正常设备和非正常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对比,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检查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测试值与预想值有比较大差异的故障。在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换之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的接线。并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果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整定值相差得比较远,此时,不可以轻易做出判断,判断该继电器特性不好,应当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3)短接法: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短接,来进行判断故障是否存在短接线范围内或者其他地方,这样来确定故障范围。此法主要是用在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完好。

3.2确保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措施合理的人员配置,使人员调度和协助能顺利进行,明确人员工作目标,保证电力正常运行;完善规章制度,根据继电保护的特点,健全和完善保护装置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继电保护设备台账、运行维护、事故分析、定期校验、缺陷处理等档案应逐步采用计算机管理跟踪检查、严格考核、实行奖惩;对二次设备实行状态监测方法,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容易实现继电保护状态监测。

4结语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快速提高,继电保护技术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其将沿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去发展。我们将不断学习和总结继电保护技术,推动新技术的引进、应用,为我国电力技术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