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范例(3篇)
神经内科范文
对护士尤其是年轻的护士进行风险教育,使其对神经内科常见的风险因素有详细的了解,例如患者坠床、压疮、烫伤、跌倒、自杀、文书书写不当、给药错误等,帮助护士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同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我科室患者多功能障碍以及年龄偏大的特点,在病区的相应位置放置“小心烫伤”、“小心滑倒”等标语;对于有压疮风险的患者要及时报告、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及时使用约束带或者床栏进行约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有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患者要及时疏导,防止出现患者自杀。
2细化绩效管理
由护士长每月对护理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情况、护理工作实施情况等,按照优、良、中、差对护士进行评分,对于当季评估均为优者,给予一定金额绩效奖励,对于每季度中有一次以上“中”、“差”的护士,则从其绩效奖金中扣除一定金额。1.3评价指标科室考核小组每季考核一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文书书写、基础护理、特级及一级护理、急救技术考核,考核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每项满分为一百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实施的内容越好;采取我院自制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当场回收,满分一百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结果显示,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各项目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5.33±3.18)分,对照组为(85.35±4.74)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8,P<0.05)。
4讨论
神经内科范文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神经内科;细节护理;护理管理;效果
细节管理是指着眼于科室工作各环节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作为一种强化护理管理模式,细节护理以基础护理管理为前提,重视排查护理风险因素,基于细节管理来改善护理工作质量[1-3]。神经内科患者病情较重、年龄普遍偏大,且病程较长,因此其对于护理工作要求较为严格[4,5]。本文观察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沈阳维康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男性其44例,女性56例;年龄60~85岁,平均(70.5±5.4)岁;其中54例为脑梗死,22例为脑出血,10例为眩晕综合征,8例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为晕厥,2例头痛。入组患者均无严重听觉以及视觉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损害。按照RevMan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技术细节:应做好胃管留置以及输液等护理技术细节管理,脑血管疾病患者若伴有呛咳症状或无法主动进食则需要采取胃管留置。鼻饲饮食应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合理的食谱,保证比例适当、营养齐全,并且还应做好常规护理,防止呛咳或者误吸现象[2]。由于神经内科患者血管情况相对较差,长期住院输液使用甘露醇或其他高渗溶液往往会伤害其血管和组织,所以应保持较高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创伤;②服务细节:护理工作人员应保持和蔼态度,合理使用礼貌用语,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增进护患关系和谐;③药物细节管理:神经内科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用药方案相对复杂,药物种类繁多,而患者因年龄偏高而记忆力较差,医护人员应强化药物管理,做到“发药到手,看药到口”[6],保障患者用药到位。此外,在输液前应对患者个人信息反复进行查对,防止输液差错事件;④心理细节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内心隐忧,并对存在忧虑和焦灼情绪的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树立治疗信心。应注意及时纠正患者极端思想,并重视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⑤其他细节管理:由于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长期卧床则会导致压疮等并发症,所以医护人员应做好皮肤管理,定时帮助患者擦身,或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形成。应注意保持地面整洁干燥,以防摔倒。患者开展床下功能锻练时应由专人陪同,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恢复,不可急于求成[7,8]。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9-1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率。护理管理效果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等内容,由患者对护理人员打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81~100分提示为满意,60~80分提示为一般,≤59分提示为不满意。患者出院时均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填写问卷,并邀请患者家属为本次护理工作打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现代护理管理体系中,细节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12,13]。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逐步过渡到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体现了人本护理理念。就细节护理而言,其主要是为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事件[14,15]。细节护理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能够高效有序地落实护理工作计划。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多处于危重,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安全隐患较多,因此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6,17]。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均优于常规护理。表明细节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许文华.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3-84.
[2]孙红,吴翠平,袁婉欢,等.护理标识分类分色管理在神经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62-63.
[3]高言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42(1):152-153.
[4]徐建红.神经内科多管道患者的护理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95-996.
[5]毛丹丹,钟代曲,钱敏,等.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0):1171-1172.
[6]沈英,王吉平,沈伟红,等.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的研究[J].上海护理,2011,11(3):5-7.
[7]李艳芳,王莉,卫慧敏,等.“鲶鱼效应”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9):1793-1794.
[8]刘伟香,黄心茹,乐碧芳等.分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和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93-95.
[9]李燕,陈晨,郭亮梅,等.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护理杂志,2010,27(19):1503-1504.
[10]张晓梅,黄榕,谭庙琴,等.神经内科ICU实施量化考评管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38(12):1457-1459,1460.
[11]刘艳,鲜于云艳,吴建红,等.管道档案在神经内科监护病房管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924-3926.
[12]饶柳妹,魏玉英,沈红云,等.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2076-2078.
[13]郭桂莲,符智蓉,童秀兰,等.APN排班与层级管理在二级医院神经内科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92-93.
[14]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9):54-56,76.
[15]刘春英,刘淼,吕媛,等.ADL评估量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1):59-60.
[16]张萍.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91-3692.
神经内科范文篇3
1.1临床资料本院神经内科发生护患纠纷42例,投诉者均为患者家属,主要通过口头、电话或信函方式向科室、医院护理部投诉。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科室、护理部对每起纠纷的详细记录,按照纠纷发生的时间、原因、安全问题类别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绝对数和构成比表示。
2结果
42例护患纠纷中,因违反护理操作常规的为16例,占两年来护理缺陷总数的38.1%,主要表现在病房巡视不够、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医嘱执行不及时等;因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的共10例,占23.8%,主要表现在药品输错、记录漏项、操作不按顺序等;因缺乏沟通技巧造成的共7例,占16.7%,主要表现在态度生硬,言语不当或过失;因业务水平差造成的共5例,占11.9%,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欠缺、技能不熟练等;因缺乏医疗纠纷防范意识引发的共4例,占9.5%,主要表现在工作无预见性、不考虑后果等。
3原因分析
3.1执行医嘱不认真及时医生出完医嘱后,护士要在第一时间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不能随意拖延执行或私自调整医嘱,若发现医生用药违背常规或有错误时,如药量过量、药物重复、配伍禁忌、用法错误等,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提出并纠正,核对准确医生更改后再执行。特殊情况如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方可执行口头医嘱,否则一律不准执行,待抢救结束后应立即督促医生补医嘱。如果错误执行医嘱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损害,引发医患纠纷,护士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3.2服务态度生硬冷漠个别护士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态度简单、生硬,缺乏耐心,没有同情心,费用告知不详细,重复收费,对熟人照顾,冷落周围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解释不足,依赖家属做一些护理工作范畴内的事,缺少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少数护士讲话随意、不谨慎,造成家属和患者的不满和误解,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发生。
3.3工作失误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不认真核对、发生的错误、过失,如用药物发错输错、血液制品输错、打针打错患者等引发的护理纠纷。3.4业务能力、护理操作技术差优质的服务往往需要有过硬的技术,但有的护士参加工作后不思进取,业务能力始终不见起色。此外,护士年资较低也是护患纠纷多发的因素,由于实践较少,手法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还有让实习护士操作,引起家属及患者不满;灌肠时灌肠管插入长度过深、过浅,患者痛苦增加;胃管误入气道引起患者呛咳或反复留置胃管不能成功等类似不该发生的操作失误;有的护士观察患者不够仔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或家属反映的情况不能及时汇报给医生,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或抢救时机,引起家属不满;还有的护士对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够熟练,增加患者治疗次数或加重患者痛苦,家属看到后不能理解而引发护患纠纷。
3.5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医疗机构服务有其特殊性,大众媒体宣传不够,再加上某些医院为了创收过度宣传、夸大医学新技术、新成果,使患者期望值增高。此外,不良医护人员的形象遭到媒体的过度渲染,媒体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负面报道,有的患者及家属稍有不满即向护理人员发火甚至辱骂,严重者聚众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从而达到减免医疗费用和索要巨额赔偿的目的。
3.6护理记录书写不当护理记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医疗文件,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由于护理记录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或漏记、错记、补记的情况发生时,可造成临床上误诊、误治,引起护理安全问题,从而使护理记录成为判断医疗护理纠纷、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
4防范对策
4.1完善护理查房并突出重点护士长要进行护理查房,要求护士做到对重危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心中有数,听取护士汇报病情,要求主管护士及值班护士能够正确回答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观察,对目前存在护理问题及潜在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基础护理是最基础、最能贴近患者的护理方法,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2]。因此要求全体护理人员要保证基础护理的质量。做好危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加强夜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后尽早处理。
4.2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除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外,还要掌握一门技巧-“沟通”[3]。护理人员平时与患者接触较多,要学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敢于向患者求证,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学会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去解释;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患者,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杜绝护理纠纷。
4.3强化护理安全、加强法律教育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4]。所以要谨言慎行,面带微笑,严格按照护理标准去操作,既要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减轻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确保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正确到位、规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