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例(12篇)

时间: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士老年患者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些老年常见病相应增多,在医疗保健工作中,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社区护理面临多重困难,而护患沟通不良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护士的沟通技巧与护理技术同等重要,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状况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社区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能否有效实现。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护士自身因素: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障碍最常见原因是护士不能正确地实施移情,即不能真正地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例如新入院的患者情绪非常焦虑,迫切地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以及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那么此时护士就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将这些问题适当介绍清楚。此外,护士自身心理素质及语言组织表达、协调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

老年患者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或者其他因素往往受到疲劳、疼痛的困扰,如此时与之沟通,患者的注意力根本无法被你吸引,所以这时护士说什么他们都不会有所记忆。另外,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如视力差、反应慢、记忆力下降、听力下降,易焦虑、退化或称幼稚化、主观感觉异常,甚至出现幻听、错觉、猜疑、愤怒、出现无理由的攻击、易激惹状态、孤独感、失落感等将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人的沟通。

环境因素:不当的时间、地点、场合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场合。查房探视时或噪音打扰时都不适合沟通。

护患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患者至上”: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评估老年患者的沟通能力。沟通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①语言性沟通是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基本手段,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护士应经常对患者的语言进行释义、复述、澄清,从而达到语言沟通的效果,护士美好的语言对患者有治疗性作用,可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因此,护士应注重语言修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强调针对性语言,态度和蔼,以理服人,多鼓励,语言表达内容要有科学性,实事求是,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争取创造一个病人信赖的护理环境,达到护患关系的最佳状态。②非语言性沟通,亦称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言的声调、音量、手势、抚摸、眼神的流露、书写等,强化沟通效果。对于视力差的老年患者,应避免或尽量少用非语言表达方式;对听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应面对患者,让他看到护士的面部和口型,增加身体语言的表达比例,以弥补由于听力下降引起的沟通障碍。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篇2

关键词:护患关系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1-01

沟通是一项形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的活动;通过沟通,人们可以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发生联系,社会也可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形成各种关系。沟通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巧及能力。护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得到增强。[1]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始终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护患关系是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自身价值认同的不断升华,人们开始慢慢关注优质服务在护患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关系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质量对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保证患者得到细致全面的了解和检查、提高医疗质量及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护患之间沟通交流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和必然途径。

从以下几点提高沟通技巧从而促进护患关系:

(1)在护患者关系中护士应胜任的角色:①母爱的替代者:护理人员应像母亲关爱、照顾自已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一位病人。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为其提供各种护理照顾,如呼吸、饮食、排泄、休息、活动、个人卫生以及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要。②安慰者:当病人有疑难时,护士应给予解答。必要时给予安慰性语言,其力量比任何时侯都显得生动、有力,容易在护患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暂时情的困难,树立信心,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与治疗。对于病人的抱怨唠叨要不厌其烦,认真倾听,耐心解答。③沟通者:护士要以无尽的爱心、高度的热情、友善的态度,运用巧妙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协调好以病人为中心的各种关系。④教育者:根据病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及接受程度,为病人及病人家属,或解答预防、治疗等问题。

(2)协调护患关系的沟通方式:语言是护理实践中护士与患者进行交往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2]在与病人交往时,应学会多用敬语、谦语等礼貌用语,称呼病人时应根据其年龄、职业的不同去称呼。护士应根据自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解答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给病人。对无法与护士语言交流的残障人士,运用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除语言信息外的其他沟通方式,包括表情、手势、眼神、触摸、姿势、时间、空间等交流传达信息,是语言沟通的自然流露和重要补充,能使沟通信息的含义更明确、更圆满。

(3)与病人接触过程中,护士首先应该衣着整洁,举止端庄稳重表现出良好的态度,热情、主动的以微笑接待来院就诊的病人,给人以能够接触的印象,向病人敞开心胸,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在病人遇到困难时,护士应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病人和疾病,并继续协同护士共同稳定患者的情绪,使病人能安心。病人会非常感激,就容易建立和谐的关系。

小结:

护理工作中的关系沟通是与护理工作有直接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医疗、护理等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要善于运用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协调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使自已有良好的人际氛围。通过护患沟通,使病人在安全感、信任感、舒适感、病人角色适应及护患关系等方面明显增强。

护患关系这一特殊的人际关系,护士应该充分发挥自已主动性和主导性的优势,引导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既完成了工作职责,又有利于自已工作的开展和患者的康复,有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篇3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44-0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湖北省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新入院病人。2012年2月到7月为实质研究阶段,其中研究对象为100例新病人,年龄18~76岁。

1.2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进行资料收集患者对护士与之沟通的期望及沟通内容

1.3结果:在100例新病人中,80例患者希望每日护士至少与之沟通一次,占比例为80.00%;有94名患者选择护患沟通内容与疾病有关,占比例为94.00%。

1.4讨论: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对医疗护理活动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它使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而对于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它不但能避免医疗纠纷,而且能加强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值得重视。

2护患沟通的技巧

作为护士,不仅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博学、负责、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加强职业道德和内涵气质的修养,更应该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才能有理有据、应对自如[2]。

《护患沟通技巧案例》有报道,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2.1语言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而语言礼仪则可以传递尊重、友善、平等的信息,给对方已关怀和温馨的感受。在护患交往中,恰当使用礼貌性语言,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不伤害患者自尊,对患者的称谓要有区别、有分寸,可视年龄、职业选择不同的称谓。在称谓上如果不是“三查七对”时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也不可用床号称呼。原则为:要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确当;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在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与病人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您父亲”,以示尊重。

2.2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又称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的沟通,在进行护患沟通时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2.2.1面部表情:据研究发现,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微笑是最常用、最有用的面部表情。护士常常面带欣然、坦诚的微笑,可以给病人带来很大的感染力,使他们能够在本能上相信我们。病人焦虑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谈,就如同给病人注了“安慰剂”;病人恐惧不安时,护士镇定、从容不迫的笑脸,能给病人以镇静和安全感。再就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如在巡视病房时,尽管不可能每个床位都走到,但以眼神环顾每位病人,能使之感到自己没有被冷落;当病人向你诉说时,应凝神聆听,让患者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已经被你听进去了,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这是被重视、被尊重的。

2.2.2手势:手势配合口语,可以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这是护理工作中较常用的。比如在病人腹痛时,在询问病情的同时,用手触摸患者腹部皮肤可以让患者感觉到我们护理人员对他的关心。

2.2.3体态、位置:工作中体态、位置是否恰当,反映护士的职业修养和护理效应。站立时双腿挺直,双臂在躯体两侧自然下垂,收腹挺胸,不依墙而立。坐姿应上身自然挺直,两腿一前一后,屈膝,平行或交叉,能显示高雅、文静。当病人痛苦时,护士主动靠近病人站立,且微微欠身与其对话,适当抚摸其躯体或为其擦去泪水,会给病人以体恤、宽慰的感受。

3小结

护患沟通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最基本要求,它与护理知识和技术同等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冲突、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1篇4

[关键词]沟通艺术;表现形式;重要性及必要性;沟通技巧

随着时展,护理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护理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护理更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整体护理不仅关注病人的生理护理,同时还需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社会护理,因此沟通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任务。通过多年的内科护理实践经验总结出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形式、重要性及必要性,并据此探索出相应的护理沟通技巧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使护理职责得以很好履行,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1.护理沟通的表现形式

1.1护患沟通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面对、接触最多的就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得体的言行、端庄的仪表、专业的护理知识可使病人消除对于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增强对于治疗护理工作的信任感。护患沟通不良时极易产生医疗纠纷与安全事故。

1.2医护沟通医护之间的沟通是治疗、护理之间默契配合的基础,是保证患者病情好转的必要条件。医护良好的沟通可以形成开放、轻松的科室工作氛围,减轻日益繁重的医疗服务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患者诊治、护理工作中去。

1.3护际沟通可分为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沟通。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位护理模式出台,病人的维权意识、被服务意识逐渐增强,护士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与琐碎,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失误、偏差在所难免,护士之间的互相补充不足、互相提醒便成了完善护理工作的有力措施之一。面对护理工作的心理压力与繁重工作量,护士长对于护理工作任务的合理安排,对于护士的体谅、鼓励、表扬与协助是护理工作得以更加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

2.护理沟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重要性从患者入院开始,对于病史资料的采集、入院宣教、各种检查及护理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说明、病人心理护理、讲解病情、说明诊疗费用收取的标准等等都离不开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互动沟通。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适度的心理素养、道德情操,不能很好的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将会使病人不信任护理人员,易引起护患纠纷及安全隐患。对于医护之间、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沟通不会引起医患纠纷,但管理不善也会引起安全事故。科室内部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协调,将会引起科室工作氛围的紧张,招致额外的工作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更加劳累,易造成工作疏忽与护理差错,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2必要性

2.2.1保护患者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承担着保护生命、维护健康的重责。无论医术多么精湛、道德多么高尚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将使正常的诊疗措施不能充分落实、病人的正常生理、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减弱对于患者的救护能力,使患者得不到最好的治疗与护理。

2.2.2保护护士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连续性、准确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长河中,高新医疗设备风起云涌般涉入护理工作的行列,因此,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失误和偏差(1)。当代护士必须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医生、同事之间工作交接清晰无误,记录及时完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减少护理失误与偏差发生。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做到谨言慎行,保持良好仪表,以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防止护患矛盾,减少护理失误与偏差,为患者提供最完善的服务,才能保护自己不犯错,继续坚守在护理工作岗位上。

3.护理沟通技巧

3.1因人而异的语言沟通曾有我科一60岁农村男性心脏病病人,于晚8点护士操作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时,置疑护士的注射方法。当班护士内科工作多年,性格开朗,开玩笑说自己新来的不懂注射。病人当时便当真了,事后投诉医生该护士不会打针。可见,语言沟通技巧是因人而异的。患者文化修养与生活阅历导致了性格的多样,护士要懂得对待不同性格的病人的沟通方法,以真诚、专业、保护患者为原则,以取得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为前提,然后适度增加情感联系,创造良好诊疗心理氛围。

3.2适度沉默原则有些患者因为疾病折磨,应激反应能力不足,易导致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与言语攻击行为。面对患者的责难,护士要懂得保持适度沉默,让患者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再加以劝导,详细讲解病情的发展、治疗方案及护理相关操作。以微笑服务面对患者的无理取闹,使患者产生内疚心理,从而更加配合护理工作。

3.3非语言沟通比如护士的面部表情、眼神、声音、身体姿势、空间距离等等,能够影响沟通的效果。内科病人中老年人、病情反复发作者较多,疾病折磨使多数病人产生无助、被抛弃感。护士亲切的称呼、甜美的微笑、温柔的声音、适当的抚摸等可使病人有一种亲人的归属感,增加病人治疗的信心,减少护患矛盾。

3.4运用护理心理学护患关系是指:在医疗护理实践活动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确立的一种人际关系(2)。护理工作中,各种素质、性格、阅历的病人对生活需求、疾病认知不同,护士面对形形的病人,除了专业的护理技能、丰富的社会交往能力外,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应对病人的各种问题与正常需求,提高服务标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3.5宽容、互助、理解原则不管是医护关系还是护际关系,都属于一种特殊的职场关系,其宗旨都是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因此,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专业方面要严肃对待,人情方面要学会包容理解。只有在良好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宽容理解才可能弥补繁重、复杂、琐碎的护理工作中的失误与偏差,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4.结论

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有效的护理沟通可以解决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与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的作用,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更好服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疾病康复的有力措施。做为当代护士,我们只有勇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情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以更大的能力为患者服务,为完善护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使自己在“救死扶伤”中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篇5

关键词:护士患者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29-02

1护患沟通的作用

护患沟通有利于维持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帮助患者清楚的传达信息的内容,有利于增进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护患沟通的形式

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2]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获得患者的全面信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护理活动中,护士和患者进行沟通的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门诊就诊沟通

患者来到医院首先接触的是导诊护士,护士要热情地接待,根据患者的既往史、主诉等进行分诊,使患者很快就能到达就诊的诊室。

2.2入院时沟通

患者收住院,当班护士应热情接待,立即通知医生,安排床位的同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区环境、治疗探视时间、主治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等,以缓解患者和家属的陌生感。

2.3住院期间沟通

及时沟通,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时及时交谈,目的是为解决患者的问题,避免纠纷[3]。

3护患沟通的技巧

作为护士,不仅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博学、负责、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加强职业道德和内涵气质的修养,更应该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3.1护士语言交流技巧

3.1.1了解患者的需要:和患者沟通是要了解病情、稳定患者情绪、医治心理疾病、让患者得到安慰、使患者得到健康指导。护士与患者沟通中要注重换位思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2区分沟通对象:在同患者的交谈中,不同年龄不同消费层次的患者都期望我们扮演容易接纳的角色,进行恰当的交流。

3.1.3运用得体的称呼语:护士称呼患者的原则是:①要根据患者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恰当。②避免直呼其名,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④与患者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以示尊重。

3.2护士的非语言交流技巧

非语言又称体态语言,它与语言构成交流的两大途径。体态语言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3.2.1微笑语言:常用的、最有用的非语言交流是微笑。恰当适时的微笑可以给患者以亲和力及安全感,同时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感,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欣慰,但若患者正在伤心时,护士仍面带微笑则会令患者反感。

3.2.2眼神语言:眼神语言是人们通过眼色、眼睛神态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表达,同时护士也应当注意患者眼神,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帮助治疗护理。

3.2.3手势语言:手势语言是通过手的动作、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手势同眼神一样,灵活多变,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

3.2.4触摸语言:是通过身体某个部位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的语言,它是沟通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既能增进人们的相互关系,也可以增进护患的情感交往。

3.2.5仪表语言:护士高尚的情操、整洁大方的仪表、稳重的举止、开朗无私性格,都能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赢得病人对护士信任感。

4体会

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其工作性质、职能范围等方面的特点,需要与各种服务对象及社区人员建立各种人际关系,为共同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目而进行的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冲突、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褚旭霞,倪爱珍.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增刊).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护理工作;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87-01

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又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一门有着专业特殊性的服务行业,因其社会性广、责任心强、工作量大、风险性高,极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而导致护理纠纷,及时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是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士只有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修养,才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使患者被理解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不仅消除了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还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极为重要,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病人,无法收集病人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过去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1]。

2护患沟通的基础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沟通的基础。护士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无论面对怎样的患者都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急患者及家属所急,帮其所需,遇事沉着、冷静,解释病情态度要真诚、语调要柔和、音量要适中。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还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和扎实过硬的护理理论基础,才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爱心的就医氛围;才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

3护患沟通技巧

3.1内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悲观、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谈,有些甚至心理丧失平衡,形成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易采用婉转性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强调心情舒畅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并动员家属亲朋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用满腔热情去感化病人,理解谅解病人的情绪障碍,建立彼此之间信赖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3.2外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分散和转移负性情绪,要谅解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做出一定的忍让和回避,理解病人的内在感受,尊重他们,尽量选择适当的时机,从正面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适当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必要时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映,面对护理人员善良的愿望,病人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3治疗性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2]。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工具,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若能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其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病人得知病情后的心理状态、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沟通治疗,可增进护患关系。当病人切实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和被关怀时,对医护人员信任变会自然地产生,病人就会向护理人员倾诉他们的处境与内心感受,并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和帮助,护士运用人际沟通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护理理论与病人建立起治疗性沟通与信任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3.4重视与家属的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把沟通技巧与家属相联系,将家属作为沟通对象[3]。请家属配合工作,可将鼓励病人的话语或祝福卡片及时传递给患者,这样不仅可以从家属那里收集到有关病人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慰教育,重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共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总之,护患关系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意识,充分意识到护患沟通既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需要,又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还将会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等.新世纪医院发展的创新战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1):695.

[2]莫孙淑冰.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中华

护理杂志,2002,37(10):795-797.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篇7

【关键词】护理人员;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67-02

1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护患沟通的起点,当患者入病房第一个接触到的是护士,当医生下达医嘱后,由护士执行医嘱,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住院期间的始终。第一印象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1护士的仪表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整齐的服装,大方的仪表,恰当的举止,可以使患者感到安全。当护士以朴实整齐、稳定端庄而不骄傲,开朗而不轻浮,热情大方而不造作的形象。

1.2得体的称呼语护士称呼患者的原则是:①要根据患者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恰当。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④与患者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以示尊重。

1.3巧避讳语对不便直说的话题或内容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如耳聋或腿跛,可代之以“重听”“腿脚不方便”;患者死亡,用病故、逝世,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1.4善用职业性口语职业性口语包括:①礼貌性语言。在护患沟通中要时时刻刻尊重患者的人格,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回答患者询问时语言要同情、关切、热诚、有礼,避免冷漠粗俗。②保护性语言。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不良预后不直接向患者透漏,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③治疗性语言。如用开导性语言解除患者的顾虑;某些诊断、检查的异常结果,以及对不治之症者的治疗,均应用保护性语言。

1.5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性科学性表现在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的与患者交谈。同时注意不生搬医学术语,要通俗易懂。

1.6护士的非语言交流技巧非语言又称体态语言,它与语言构成交流的两大途径。体态语言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2护士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沟通技巧

2.1倾听患者的交谈关注患者,不让其他事情分散护士的注意力,用眼睛、面部表情和语调来表示对患者的关注。注意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让他们说出想要说的话。

2.2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的感受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用情,当患者的情病比较严重时,患者会有一系列心理及行为表现,如情绪易激动,对周围一切很敏感,也常从护士的语言、行为及面部表情等方面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及预后。当患者哭泣时,应当让他适当的发泄,而不是急于阻止。哭泣有时是一种健康的有用的反应,可以轻轻安抚他,递给他一块毛巾或者一杯温开水,以示关心。待哭泣停止后,用倾听的技巧鼓励患者说出流泪的原因。

2.3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在日常护理中,应该将患者看成一个具有完整生理、精神、社会需要的综合体。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对患者说话时语气要温和、诚恳,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切忌使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患者谈话或粗暴地训斥患者,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及人格。要做到患者身份高低一样,认识与不认识一样,大人与孩子一样。

2.4对患者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在一般情况下,护患沟通都传递了当时特定环境下的需要及信息。[1]护士一定要对患者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使患者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3小结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人们对语言的心理刺激作用的经验总结。语言能治病也能致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多,护患间的沟通对于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疗效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沟通对护士来说是一种艺术,能使他和患者更有意义的互相作用。护士可以通过治疗性沟通的方法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因而是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学习和在护理实践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常春,付久洲,王伟,等.3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0,(1):1.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席淑华,周立,蒋少华,等.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做法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3-534.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1篇8

关键词:失语症;沟通;人文关怀

脑卒中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存活率较高,可往往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在我国高达80%[1]。脑卒中失语患者由于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意识活动减退、思维迟缓且持续时间长,这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2]。现选择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1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探讨他们的心理意向,与其沟通中加强人文关怀护理,提倡人性化的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临床资料

自2008年11月~2010年5月,共收治51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意识清楚,男29例,女22例;年龄35~81岁。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27例,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24例。其中运动性失语21例,感觉性失语17例,命名性失语8例,混合性失语5例。51例失语症患者有47例合并偏瘫。

2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在护患沟通中实施人文关怀

经分析,失语症患者心理特征有以下表现。

2.1角色认识冲突:对能否恢复原来的角色感到疑惑不安,对自身能力的恢复表现出恐惧和失望,患者出现角色厌倦,希望全部或部分恢复能力、有工作的人员渴望恢复工作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2.2情绪波动:表现为过度焦虑和悲观失望、烦躁不安,反映强度降低,需要家属陪伴、节假日要求子女来医院探视。

2.3性格变化:出现羞涩心理,转为内向型性格、自卑、忧郁、狭隘,希望医护人员多进病房,根据医护人员举止言谈间接了解其他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

2.4行为异常:表现不同程度运动迟滞和动作不协调,表情木纳,不愿与医护人员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护患沟通的基础。人不仅是生物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因此,在进行沟通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个性,尊重的内容大体包含两个方面:①人格尊严是每个人的起码要求,尤其对于有自卑心态的患者,他们会从护士的姿态、表情和一些细微的动作中体会出特殊的含义来,因此在与失语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特别注意;②维护患者的利益是尊重的主要内容,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同情患者,保护患者隐私,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

3在沟通中注重人文关怀的技巧

人文关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在护患沟通中,应当树立“以患者为本,关爱生命”的护理理念,用不同的有效沟通技巧,感动患者,让失语症患者感到温暖。

3.1语言沟通的技巧

3.1.1合理使用礼貌性语言,构建护患和谐关系: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听力并未下降,因此,在护患交往中要多用“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稍后”等礼貌性用语。对患者的称谓要有区别、有分寸,可视年龄、职业而选择不同的称谓,如“先生”、“老师”、“小朋友”、“大妈”、“阿姨”等。如果不是“三查七对”时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也不可用床号称呼患者。与失语者之间的沟通,应是心灵的沟通,感情的沟通,取得对方的信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3.1.2温馨使用安慰性语言,选择有效沟通途径:当患者受到病痛折磨的时候,特别需要别人的帮助和体贴关怀。护患沟通时,护士声音温和,态度真诚,会使患者获得依靠感和希望感,因此要以安抚、热情、愉快的话语,引导患者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失语者沟通的途径有:①手势法(偏瘫或双侧肢瘫和听、理解障碍者除外),如手摸额头表示头痛、手捂前胸表示胸部不适、大拇指朝下表示大小便等;②实物图片法,适用于除听、理解障碍的失语者;③文字书写法,用于文化素质高,无机械书写障碍和视空间书写障碍的失语者。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进行人性化护理。

3.1.3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充分做好解释工作:“语言能治病,也能致病”,与失语症患者沟通交流时,要防止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保密性。护士在进行病情解释时,语言必须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既要符合医学科学,又能让患者听懂。要用真诚、自然的语言来体现对患者的体贴与关怀,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3.2副语言的沟通技巧:副语言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用来协助语言(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语言技巧的总称,也称为“无声语言”、“体态语言”、“动作语言”、“行为语言”等[3]。当患者对医院环境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就会特别留心周围环境的信息及医务人员所表达的副语言暗示,尤其是失语症患者,他们会依靠护士的副语言行为作为迅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因此,副语言的沟通技巧在与失语患者交流沟通中是非常重要的。

3.2.1服饰、仪表和形体姿态:护士的服饰和仪表影响患者对护士的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服装和修饰,服饰要大方、得体,力求给患者带来美感。形体姿态能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精神状态,护士要给人热情、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姿态要自然、端庄,举止要稳重、文雅。

3.2.2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和神态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最常用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护士要常常面带欣然、坦城的微笑,对患者极富感染力。失语者焦虑、恐惧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流,本身就是“安慰剂”,能给患者安全感。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在与失语患者沟通交流时,护士不应左顾右盼,而应凝神关注,这样患者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

3.2.3专业性的皮肤接触:触摸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可以交流关心、体贴、安慰、支持等情感,然而触摸又是一种表达非常个体化的行为,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涵义。对失语者来说,触摸是一种无声的安慰,还可以传递关怀之情。但触摸受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的影响,护士在进行触摸护理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审时度势。

4沟通中加强人文关怀要注意的因素

阻碍护患间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有:改变话题、提供错误的或不恰当的保证、称述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快速下结论等,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出现阻碍护患间有效沟通的错误情形,使护患沟通能够在信任、安全、舒适、和谐的气氛中顺畅地进行。

5小结

护患沟通是护士应掌握的一门重要的服务艺术,在与失语症患者沟通交流中,护士要学会把人文关怀体现在沟通中,真正为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从而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6参考文献

[1]邓金梅.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J].现代护理,2008,4(10):133.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篇9

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行业行为主体之一,护患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护患矛盾日趋加剧[1]。有临床资料报道[2],约有70%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医-护-患沟通不足密切相关。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和患者间信息和情感传递过程,是多种变量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导致护患双方在生理、情感、社会等方面发生转变的过程。自2010年卫生部于全国护理会议启动让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良好的护患沟通在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本院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赢得患者的信任,便于更好的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36.58±5.24岁,干预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37.05±6.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及时沟通交流,具体措施如下:

1.2.1转变理念

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打破了常规功能制分工模式,护理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应用整体护理程序,改变过往机械化流水操作法,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4]。目前,护患关系日趋尖锐,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由此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常规被动护理,态度生硬,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简单回答,缺乏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均会极大程度影响沟通交流的效果,故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培训,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全程良好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

1.2.2形象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主动积极沟通,整洁仪表、面带微笑、礼貌用语,给予患者良好的首次印象,缩短护患距离;沉着冷静、步伐轻盈、动作敏捷,给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

1.2.3语言沟通

护患交谈是护患沟通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也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在交谈中使用敬语让患者感到被尊重,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式交谈给予患者家的温馨感;在了解病情、询问病史、健康指导过程中,语言表达在符合伦理学道德原则和规范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性和谨慎性语言,让患者更易接受。交流过程中无需强调一次交流解决所有问题,将沟通交流融入日常工作中,时时沟通、处处沟通[7],动态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

1.2.4护理操作沟通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确保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由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内“质”的培训,不断学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和整体修养,在操作中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和患者有效地沟通,全面系统的介绍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赢得患者的信赖,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8]。

1.2.5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护患沟通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详细完善的健康教育知识读物挂于每个病房,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了解,详细的入院介绍能加深其对医院和病区的熟悉度。另外,每个科室要做好重要疾病病因、发展、治疗、预防等方面健康知识的宣传,可采用海报、健康手册、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9]。另外,每月工休座谈会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设立意见本,让患者及家属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建议,让护患关系更为密切,每月调查护理满意度,了解此阶段护理质量水平。完善出院指导,个性化制定保健预防的注意事项[10]。

1.3观察项目

统计分析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使用《沟通交流满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交流沟通满意度,主要包括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58份问卷,回收58份,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率100.00%。干预组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患者对交流沟通满意情况对比分析[n(%)]

3讨论

优质护理的开展,护患沟通交流极其重要,其能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健康知识或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需要[11]。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篇10

关键词:护理语言;沟通技巧;临床护理工作

语言沟通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当你的语言非常得体,能够使对方获得心理满足时,对方就会更加信任你。反之,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会使对方对你产生误解。这一点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护士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时,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逐渐拉近。这种拉近的心理距离不仅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但是护士若以不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就会极度反感,甚至故意用各种行为刁难护士。所以我们说,护理语言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下面,笔者简单谈一谈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一、护理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和蔼亲切的护理语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又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前提。这就意味着只要护士使用的沟通方式恰当,她的护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处处为患者着想,用诚恳的态度给患者以解释和安慰。

二、使用护理语言的注意事项

1.要对患者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使用称呼语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起点。护士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仅会给患者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会为以后的交往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护士对患者使用称呼语的原则有以下三点:①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称呼语。②不可以用床号取代对患者的称呼语。③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应使用适当的敬称以示尊重。

2.对待患者要有真情实感。多数人在患病后,其各种心理活动、情绪举止都会变得十分消极,而消极的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来感染患者;以沉着、镇静的心情来安慰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来同情患者。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篇1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与患者沟通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沟通对我们来讲尤为重要。首先对护士进行培训,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提供人性化服务,了解沟通对护理来讲的重要性,掌握沟通技巧的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是做好沟通的重要保障。[1]现将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沟通技巧介绍如下:

1与患者沟通[2]

1.1术前。手术室在患者心目中是神秘、不可触及的地方,术前访视是打开患者心窗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建立护患关系的关键。访视人员要求谈吐大方,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同时,诚恳的与患者交流思想,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鼓励患者询问有关此次手术的问题,提供患者想要知道的资料。通过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减轻压力,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

1.2术中。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对周围环境和各种机器的声响产生陌生和恐惧感,护士应尊重患者,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给予恰如其分的称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患者介绍,缓解紧张情绪。患者在接受麻醉前护士应向其解释操作步骤,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对于术中清醒状态下的患者,这时运用身体语言:握住患者的手,抚摸、按摩等,可增加患者安全感、信任感。

1.3术后。认真做好术后回访,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认真做好反馈记录,使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2与手术医师的沟通

由于手术医生的年龄、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个人素质不同,因此我们应学会面对术中各类突发状况,良好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手术中不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把不必要的声音和动作减少到最低程度,可使用其他方式如眼神来进行沟通。

2.2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求手术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手术室工作的满意程度及不足之处,改进我们的工作。

2.3我们应经常请手术科室的有年资的医生为我们讲解,如新开展手术的配合,新仪器的使用等,这样既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又与他们进行了友好的沟通。

2.4手术离不开医生,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由于手术不顺利造成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情绪急躁,而此时要求护士与医生进行心平气和的交谈。与医生的良好沟通能使手术更顺利,护士配合更顺畅,提高工作氛围和手术质量,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感染几率,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减轻医护人员疲乏感。

总之,语言沟通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沟通可使患者愉悦的接受手术治疗,也给手术医生减轻压力,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们应把沟通巧妙的运用于工作中,并加强学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手术医生完美配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最终达到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篇12

【关键字】护士;患者;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5―02

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技巧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因为护患沟通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使护理工作由护理疾病转向以护“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考虑的是患者各个方面,通过语言的感受,帮助患者依靠自身的、心理的、社会的影响在整体上恢复到一个新的平衡状况,以达到最佳健康水平[1]。有技巧性的沟通可以培养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满意关系,给患者带来融洽安全感,对整体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1护患沟通的作用

护患沟通有利于维持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沟通帮助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开放性的护患关系,为实施护理奠定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在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收集资料。通过沟通可获得完整的患者资料,为患者的护理计划提供充分的依据,通过沟通可澄清患者潜在或现存的健康问题,有利于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与患者商讨有关的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取得患者的合作,共同努力达到护理目标,促进患者康复。护患沟通有利于增进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有关的健康知识和相关信息,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努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提供有关的咨询及心理支持,有利于增进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2日常护患沟通的技巧

2.1语言沟通技巧

2.1.1语言交际是人类社会须臾也不能离开的一种活动,人们利用它在平等的、自然的、和谐的交往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经验的传授和行为的协调[2]。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护士可用专业性的术语与其沟通;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对年轻病人可用随和的语气进行交流;对老年病人说话要慢,而且要反复说,病人才能记住;对幼儿,要用童稚语言,赞美的方式说话;对新来就诊的患者要耐心解释,巧妙引导,使护患沟通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2.1.2对病人要使用尊称比如:对年龄大的病人,称呼大爷或大娘,对同等年纪的病人,称呼先生或女士;对小孩可亲切地叫小朋友等。

2.1.3使用礼貌性、保护性、安慰性的语言对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尊称,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当病人提出各种问题时要恰如其分地给予解释。当病人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予以解释,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对于一些性病或癌症病人,护士要用保护性语言。

2.1.4注意说话的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中间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护士与病人沟通时语调要柔和,声音要和谐,使人听后感到温馨、悦耳、声情并茂,音量应适中。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语调,如与老年人,听力下降的病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点。与正常人说话时,声音要亲切柔和。与小孩说话要用亲切的赞美声,如多聪明,多可爱、多勇敢等,让病人觉得护士既温柔又体贴。

2.1.5注意说话的语速护士与病人或家属说话要匀速、亲切、平和,忌直、快、粗,否则会让病人觉得护士很不耐烦。在沟通中适当的应用幽默语言能缓解紧张,降低焦虑,消除恼怒,改善抑郁,控制情绪,可以帮助护士摆脱困境,增加凝聚力,使护患双方产生持久效应。

2.2非语言沟通技巧

2.2.1面带微笑:微笑是最美的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最能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微笑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是消除沟通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护士面无表情,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和蔼可亲,难以接近,从而不愿与护士沟通。没有沟通,护士就无法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及心理需求,就不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2.2.2关切的眼神:目光是眼睛的语言、心灵的窗户,为患者送去亲切自然的目光,可使患者感到舒适、轻松,双眼应平视患者的两眼到嘴之间,对视时间约占时间的50%~70%。亲切热情的目光给病人以鼓励与爱护,平静柔和的目光,可使病人产生温暖、安全感,从而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使护士能及时了解病情,提供适时的帮助。

2.2.3认真倾听倾听是指全神贯注地接收和感受病人在交谈时发出的全部信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并做出全面了解。病人的倾诉是维持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及病痛的一种手段[3]。病人都希望得到护士及时、满意的答复,护理人员要专心、耐心、认真、有分析地倾听,做到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力,与患者说话时适当地做出反应,可以轻声地说:“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接受对方所述的内容,并希望他能继续说下去,当病人将话题扯太远时,应适用适当的语言使之归入正题,不要轻易打断、插话[4],否则,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尊重他,从而就不相信护士,这样就给沟通带来很大困难。

2.2.4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往中通过手势、动作、体态或姿势、抚摸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沟通方式。护士在沟通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助于语言表达。用手势尤其要注意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对婴幼儿实施抚摸,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产生安全感,以利其身心健康[4];护理工作中主动搀扶老人及动作不便者入病室诊治。

2.3提高自身修养是沟通技巧的关键

2.3.1注重仪表及内在美神圣的护士职业要求护士穿着洁白、干净、合体的工作服并保持衣着整洁,以庄重、典雅为美,足穿软底平跟鞋,给患者留下纯洁、文静、和蔼、可信赖的第一印象。护士在交流中应该用温和、期待的眼神,婉言的疏导、劝慰,使患者对护士产生高度信任感,从态度上要始终保持精神饱满、主动热情、细心认真,要学习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护士信任感增加,提高行为护理的质量。

2.3.2追求语言美护士在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注意语气语调变化,注意声调美、音调适中、语气温和、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性格与情感;要保持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良好的自控力,维持良好的情绪和行为。

3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3.1突然改变话题在沟通过程中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无关的问题突然改变话题,或转移谈话的重点,会阻止病人谈出有意义的信息。

3.2虚假的、不恰当的保证有时当病人表示对病情、治疗或护理的害怕或焦虑时,护士为了使病人高兴,而说一些肤浅的宽心话,给病人以虚假的保证。如病人担心自己的手术能否成功时,护士不是了解病人担心的问题是什么,而是用一种轻松的口气对病人说“当然会成功”,这样的回答,使病人不愿意或无法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病人感觉护士并不理解他的感受或对他的感受漠不关心。

3.3主观判断或说教在沟通过程中使用一些说教式的语言,并过早地表达自己的判断,使病人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觉得自己像学生一样在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护士对病人说:“如果是我,我会如何”,使病人感觉自己的感受对护士毫无意义,会停止与护士的沟通。

3.4信息发出的量及速度超载人患病时由于身心的不适,会导致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接收能力下降,而护士有时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会急于求成,特别是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3.5言行不一护士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表达不一致,会使病人产生误解,或从护士的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而产生护患沟通障碍。

3.6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过早地作出结论护士如果在沟通中没有经过思考,很快对一个问题作出回答,会阻断病人要表达的情感及信息,无法表达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及感觉,将使病人有孤立无助、无法被理解的感觉。

4体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工作需要患者理解,患者需要护士的关心、照顾。只有很好的沟通,才能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有效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提高护理的质量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要加强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学习,要学会使用礼貌语言、体态语言和幽默语言。在沟通中适当的应用幽默语言能缓解紧张,降低焦虑,消除恼怒,改善抑郁,控制情绪,可以帮助护士摆脱困境,增加凝聚力,使护患双方产生持久效应。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的培养,;培养认真、诚实、勤勉、高洁、敏锐、果断、耐心、公正、大度的护士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维护患者的健康和权利,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沟通误区,以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

总之,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为患者创造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尽快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心态[5]。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建立互利中的良性人际关系,是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护士应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使病人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促进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

[2]李继平.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教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

[3]沈来凤.沟通技巧在内科分诊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