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精选8篇)

时间: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篇1

心房的传导

考虑心房的传导时,P波是需要检查和分析的最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分析P波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P波存在吗?

2、对于每一个QRS波群都有P波吗?

4、P波在QRS波群的前面还是后面?

5、P波得形状?

6、所有的P波看起来都相同吗?

7、如果有异位搏动,出现的异位搏动于P波有关系吗?

8、在图形中有埋藏的P波吗(通过测定PP间期,记录P波应在而实际上未出现的位置,则P波很可能被埋藏)?

9、如果没有看到P波,那么P波应该再的位置是心电图的什么区域呢?

房室传导

心电图上被认为属于房室传导的部分是P-R间期,P-R间期反映心房触及和冲动传到心室肌组之前在房室结的延搁。其反常形态反映从房室结到蒲肯野纤维,包括房室结在内的传导系统的病理改变。关于P-R间期应提出的问题包括:

1、P-R间期正常吗?

2、所有P-R间期相同吗?

3、如果P-R间期不同,对他们而言都有一个波形,他们与异位搏动有关吗?

4、如果没有P-R间期,则P波在何处?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篇2

宽QRS心动过速

宽QRS心动过速上常见于室性心动过速(最多见80%)、室上速伴束支阻滞(按室上速处理)、房扑伴束支阻滞(按房扑处理)、房室旁路前传。

01室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个或3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1)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连续出现;(2)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3)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min,心律规整,也可不匀齐;(4)室房分离;(5)通常突然发作;(6)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突然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室性融合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搏动之间。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的存在为确诊室速提供了重要依据。按室速发作时QRS波群的形态,可将室速分为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QRS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发展成心室颤动,致心源性猝死。同时有心脏病存在者病死率可达5O%以上,所以必须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02多形性室速(1)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2)一般都有诱因,如缺血、缺氧、急性心衰等;(3)没有QT延长,没有间歇依赖现象特征;(4)患者多存在窦速;(5)往往是一个早搏后直接诱发多形性室速。其他的多形室速包括:短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Brugada综合征、过早复极综合征和原发性室颤等;均有特殊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鉴别有无QT延长:伴QT延长者为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不伴QT延长者为多形性室速;二者的鉴别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急诊处理。

03尖端扭转室速基础心律时QT延长、T波宽大、U波明显、侧融合。室速常由长间歇后舒张早期室早(RonT)诱发。室速发作时心室率多在200次/min,宽大畸形、振幅不一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反向对侧。

04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房颤心电图:无P波、QRS波宽大、畸形、部分导联可见预激波,RR间期绝对不整,R波震幅不一。处理:如发生晕厥或低血压,应立即施行电复律,静注利多卡因与维拉帕米会加速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动病人的心室率,假如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已很快,静脉注射维拉帕米甚至会诱发心室颤动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篇3

与房室交界区有关的心律失常

心脏的正常的去极化顺序是:始于窦房结、途经心房、房室结最终至室内传导系统。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活动使得心电图上的P-QRS-T波群顺序出现,但是,当去极化发生位于心脏中心的房室交界区时,心电活动的正常顺序被打乱,这时心室仍以正常方式去极化,而心房的去极化则由位于其正常传导系统下的低位兴奋点即房室交界区发出冲动,逆传至心房,从而使其去极化,这种逆传的去极化被称为逆行性传导。

心房逆行性传导对心电图最直接的影响是P波以正常方式相反的方式产生,表现在Ⅱ导联,逆行传导产生倒置P波,倒置P波时房室交界性心律的重要提示。

心房的逆行性传导在心电图上的另一重要的表现是波形的正常顺序被打乱。在房室交界性节律中,P波于QRS波去年的位置关系取决于心房于心室去极化时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有三种情况,如果心房、心室同时去极化,P波隐藏在QRS波群中,这种情况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如果心房在心室之后去极化,则导致的P波位于QRS波群后,并通常埋藏于T波中。如果心房在心室前去极化,则倒置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而且P-R间期小于0.11s。

如同心脏的其他部位也具有产生去极化激动的潜能一样,房室交界区可成为激动的起源点,产生早搏。房室交界区是主要的替代起搏点之一。如果窦房结不能发放电冲动,它将发挥起搏点的功能,房室交界区作为一个替代起搏点,频率规则但慢于窦房结(固有频率为40-60/min),不如窦房结可靠。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篇4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频率大多为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0.10S。

室性心动过速: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频率多在140-200次/min,室律可略有不齐;2,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间≥0.12S,T波方向相反;3,如能发现窦性P波,可见窦性P波的频率比QRS波群的频率缓慢,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这是诊断室速最可靠

的依据。

心房颤动: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不匀齐的房颤波(f波),频率在350-600次/min,V1导联最清楚,其次是Ⅱ、Ⅲ、aVF。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3,QRS波群形态正常。

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P-R间期延长≥0.21S。

II度房室传导阻滞:A,Ⅱ度1型,又称莫氏1型或文氏型: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出现一次心室漏搏。B,Ⅱ度Ⅱ型:P波有规律地出现,P-R间期恒定;QRS波群成比例地脱漏,形态正常或增宽、畸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间距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篇5

几种常见致命疾病心电图

01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或病理性Q波。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定义为①新发ST段抬高(J点),确定ST段抬高应以测定J点为准(无左室肥厚与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在V2~V3导联中≥0.2mV(男)或≥0.15mV(女),在其他导联中≥0.1mV;②两相邻导联新出现水平或下垂型ST段压低≥0.05mV;③在R波为主或R/S>1的两相邻导联中,T波倒置≥0.1mV;④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对于新出现或假定新出现的LBBB伴有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应采用下列3种心电图标准之一诊断心肌梗死:①在QRS正向波的导联上sT段抬高≥0.1mv;②Vl—v3导联上sT段下移≥0.1mV;③在QRS呈负向波的导联上,sT段下移≥0.5mv。心肌梗死定位:以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或ST段抬高的导联定位。(1)下壁心梗在Ⅱ、Ⅲ、avF;(2)高侧壁心梗在Ⅰ、avL;(3)前间壁心梗V1——V3(4)前壁心梗V2——V4偶见于V5,(5)广泛前壁心梗I、aVL、V1——V5(V6)(6)后壁心梗,V7——V9,(7)右室:V3R、V4R、V5R。

02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特点1.STaVR↑,且STaVR↑>STV1↑。2.在前壁或广泛前壁心梗,合并以下表现:①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STV7-9抬高或STV1-3抬高不明显(总<0.5mm);②合并下壁心肌梗死:STⅡ、Ⅲ、aVF↑,且STⅡ↑>STⅢ↑;③合并心房梗死:PTaⅡ、Ⅲ、aVF、V1-2↓>0.05mV,PTaaVR、aVL、V5-6↑>0.05mV3.STV2-6压低(以V4-6最明显),及STⅡ、Ⅲ、aVF压低(以STⅡ最明显),STaVL压低不明显或无压低。4.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见于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或有侧支循环代偿。

03Brugada综合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律紊乱性疾病,由钠离子基因突变造成。心律失常经常在休息时或睡眠时发生,表现为室颤和突发性心脏骤停。诊断标准包括两点:(1)心电图异常,(2)临床表现特征A.心电图异常:右胸前导联(V1-V2)不完全或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和:I型:拱形ST段抬高和倒置T波II型:鞍背形ST段抬高和正向或双向T波III型:ST段抬高但又不符合如上I和II型的标准B.临床特点:室速或室颤的病史,突发性心脏骤停或异常心电图的家族史,睡眠时有呼吸暂停,或在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可诱发室速/室颤。鉴别诊断早期复极综合症:brugada波和早期复极综合症的心电图有相似之处,但后者的ST段抬高不在右胸导联,而在中胸导联(V3~4),且不会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症:先天性的,多见于女性,QTc多长于0.44s,T波多变,一般没有RBBB,发作时多呈TDPEpsilon波:是AVRC特征心电图表现之一,该波在QRS波后ST段初,V1~2明显,波幅低,发作时呈VT。UCG有助于诊断AVRC。特发性室颤:心电图在未发作正常,心脏相关检查一般正常,属于排除性诊断。

04低钾血症心电图1、U波振幅增大,可达0.2mV以上,超过导联上T波振幅,以V2—V4导联U波最明显2、T波低平,平坦或倒置。3、ST段下降,≥0.05mV。4、Q—TU间期延长。5、P波增高。6、心律失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早搏、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

05高钾血症心电图1、血清钾5.5—6.0mmol/L,导致电位3相时间缩短,坡度陡峻,心电图T波高耸,QT间期缩短。2、血清钾6.0—7.0mmol/L,心肌细胞静期膜电位上移,0相上升速度减慢,心电图上表现为QRS增宽,呈不定型心室内阻滞图形。3、血清钾7.0—7.5mmol/L,心房肌受到抑制,P波振幅减小,QRS增宽更明显。4、血清钾大于8.0mmol/L,心房肌已被高钾血症所抑制,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尚存在,此时的窦性激动经过结间束达到房室结进入心室,心电图上P波虽消失,但QRS波群规则出现,此时称为窦室传导节律。5、血清钾大于10mmol/L时,心室肌普遍受到抑制,室内传导异常缓慢,增宽的QRS波群可与T波融合而呈正弦形。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房颤动等。但较多出现缓慢性室性心律,心室停搏。

总之,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对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相信读者已经对心电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学习和使用心电图技术时有所帮助。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篇6

与心室有关的心律失常

迄今为止我们所讨论的心律失常被称为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因为它起源于心室传导系统之上,产生小于0.10s正常的QRS波群的惟一途径是来自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处得冲动一定是沿着正常的传导途径通过心室。与其他心脏异位冲动的起源处一样,心室冲动可能由心室的兴奋区发出,其或是提前发生,或是自律性增高,或是高位起搏点失败后产生的逸搏心律。当心律失常的起搏点在心室,那么通过心室的传导是异常的。由于心室的传导异常,使室性心律失常的QRS波时限大于0.12s。

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室复极异常,QRS波群后的T波紧邻QRS波群且方向与之相反。宽大的QRS波群于方向相反的T波构成了室性心律失常的特征性的波形。在室性心律失常时,有时很难确定QRS波群的终点于T波得起点。在分析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时,这样的鉴别就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产生心室搏动时没有窦房结或心房的传导,所有在室性异位搏动前无P波(除了融合波)。在室性异位搏动前偶尔可看到P波,但他们与心室搏动无关,如果冲动可以通过房室结逆传入心房,则在室性QRS波群之后出现逆行的P波。

室性心律失常一般被认为是心律市场中最严重的一种,当一个去极化冲动始于心室时,心脏正常的去极化于收缩程度完全改变。正常时心房在心室之前收缩,心室收缩是从心尖部到心底部的压缩型运动。正常去极化房室使心房排空入心室,并且心室以最有效的方式收缩,血流进入肺动脉于主动脉。虽然其他的心律失常也改变了这种模式,但室性心律失常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后果更为严重,通常会减少或没有心输出量,这主要于偶联间期长度有关。因为心室充盈时间短,所以一些心室异位搏动不产生有效灌注。

其次,室性心律失常后果危险,因为心室作为替代起搏点,其频率慢,通常不可以满足机体的代谢于循环的需要。心室起搏不如高位起搏可靠。也许会在某一点停止发放冲动。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心室起搏点功能丧失,将没有其他位点可起搏心脏。

第三,室性心律失常很危险,因为它们易控制心脏起搏活动,成为心室起搏模式,在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室起搏点控制起搏功能的可能大大增加。虽然这些心律失常大约50%会自发停止,但是不停止的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输出量低、产生症状,且可使整个循环衰竭,心脏停搏,甚至死亡。

1、室性逸搏

当高位起搏点不能发放冲动,正常的心房除极消失时,便可产生室性逸搏。窦房结不能发放冲动或窦房结冲动在心房传导系统高位受阻会使心跳暂停。虽然在上述情况下,房室交界区应成为第一替代起搏点控制起搏功能,但它有时也会不发放冲动。当最后一个窦性心搏之后的间期延长超过心室传导体系的固有频率时,由心室发放冲动,这些冲动普遍来自心室蒲肯野纤维系统,但是心室肌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发放冲动,这室性逸搏通常可以灌注组织。

正如在交界性逸搏中的讨论一样,在室性逸搏心律中,所有的逸搏出现于心动周期的后期。当正常的心脏起搏点不能发放冲动时,逸搏或替代起搏点会保护心脏使其免于停搏。室性逸搏最常发生于正常的停搏之后,但其他也可发生于有肠的间歇的早搏之后,或发生于心脏被药物严重抑制、缺氧或是心脏病等情况。室性逸搏可以单独发生以干扰基本节律的规律性,也可在心房停搏期间成串发生。

可以通过室性逸搏在心动周期中的位置及QRS-T波得形态来识别它们。它们出现于心动周期的后期,也就是说它们在长于基本节律的正常RR间期之后发生。室性逸搏也有特征性的宽大的QRS波群和伴随的与QRS波群方向相反的T波。与分析其他单个异位搏动一样,基本节律和异位搏动必须解释说明。

2、室性早搏

想必大家对室早的心电图比较的熟悉了,在这里不再赘述

3、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某一兴奋性极高的部位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它被认为是一连串发生的室性早搏。因为室速心率快,缩短了心室充盈时间以及室性搏动中心室的异常除极,所以室速时心输出量明显降低。因为室速的心输出量不足以维持神经清醒甚至不能维持生命,所以它被认为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它可以迅速成为控制节律,接管心脏的起搏功能。

室速是典型的室性QRS复合波,即:宽大T波于QRS波方向相反,室速时快速发生一系列QRS复合波,有时QRS复合波和T波可能融合成一个波形,尽管不可能精确测量QRS复合波宽度,但是室速的型式容易辨认,

因起源于心室的冲动可以影响或不影响窦房结的活动,所以室速的心电图上P波可有可无。如果在室速发作时有P波,则P波于QRS复合波无关,因为P波并不被下传至心室,室速属于房室脱节的一种分类。由于同样原因,室速的P-R间期被认为是伴随的且不被测量。

4、心室扑动

产生室速的机制同样可以产生室扑。因此,一些人认为室扑不是一种独立的心律失常而是室速的一种形式。

当心室的某一部分组织兴奋性提高,并且接管了心脏的所有起搏点功能时发生室扑。室扑可以被看做是介于室速和室颤之间的一种中间的状态。室扑比室速的心室兴奋性更高,且心脏功能下降。在讨论室扑的过程中有个难点,即界定室扑有两个不同的条件,确认室扑时是否需要两者都具备尚不明确。

用于界定室扑的最常见的特征是QRS波群得形状,室扑的QRS复合波顶、底变圆,而不是室速中常见的尖角形状。这种形状有时被称为正弦波。其QRS波群较典型室速的QRS波群宽。从侧面看,像拉长的弹簧。

5、室颤

心室的活动为不协调的颤动,即室颤,表明心室的一些部位同时除极化,没有统一、有效的收缩。这种心律失常说明心室肌兴奋性季度增高,由于其循环终止,它通常被认为是心脏停搏的一种形式,它也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一种。

由于室颤没有统一的心室收缩,室颤的QRS波群在形态上无序,其振幅波动大,其振幅几乎可以于室速的QRS波群一样大成为粗室颤,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基线的细小波动成为细室颤。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篇7

与心房有关的心律失常

通常心脏发放冲动并除极的起始点是窦房结(SA)。如果窦房结病变,心房则是传导系统的下一个发放冲动并充当起搏点的部位。同样,心房变得易受刺激而能迅速取代心脏起搏功能,由于心房传导系统和心肌纤维本省在结构上类似于SA结,心房潜在起搏点固有频率几乎等同于SA结的固有频率。

由于心房起搏点的传导波形较SA结起搏引起的传导波形粗大,故在心电图纸上表现为P波异常。

1、房性早搏(PACs)

在SA结能够发放下一个冲动前,心房单个敏感区发放冲动而产生心房的期前收缩。这一早期冲动以期前异位起搏干扰正常的心脏节律。由于冲动源于心房,异位起搏产生QRS波群前的P波异常,QRS本身形态正常,因为心室仍以正常的方式除极。如下图

心房单个敏感区以不规则间期发放冲动产生心房期前收缩。通过房室结,冲动沿正常通道传至心室。

诊断标准:节律:节律基本规则,间断出现期前异位搏动。如果窦性心律失常潜在节律不规则,则根据P波解释。期前异位搏动后跟不完全代偿间歇(因其心房的异位起搏点可以逆向传入窦房结,是故,代偿间歇不完全,而室早的时候,心室内的异位起搏点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房室延搁逆传入窦房结,故代偿间歇多完全)。

心率:基本心率或潜在的节律决定整个波形的心率。

心房传导:期前异位搏动P波形态于正常的P波不同(因为其不是窦房结起搏的,是故不同)

房室传导:P-R间期0.12-0.20s。期前异位搏动的P-R间期同正常的P-R间期略微不同。

心室传导:QRS波群0.06-0.10s。PACs的QRS波群应同正常的QRS波群(因其心室的传导未受影响)

2、房性心动过速(PAT)

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当心房任意一处变得特别敏感并且接替心脏起搏功能时可以发生。它被认为是一连串的PACs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如图

诊断标准:

节律:节律规整至轻度不规整,阵发性心动过速在基本节律上突然发作。

心率:通常在150-250/min

心房传导:P波形态与都行节律的P波不同,如果不能识别正常P波,寻找代表房性心律的异常P波,由于心率很快,P波可藏在T波或QRS波前。

房室传导:P-R间期应当在正常,但因为心率快且P波隐藏,P-R间期无法测量。

心室传导:因心室的传导未受影响,是故波形大多正常。

3、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是一种产生于心房变得极其敏感且收缩速度超过心室收缩速度时的心律失常。生理上,心房能每次收缩400次,心室每分钟收缩很少超过250次,是因为心室肌纤维大且传导系统较长,心房快速“扑动”可起源于心房的任一敏感区。

房室结充当着过滤器或是看门人阻止来自心房扑动的过多的冲动到达心室,在阻挡来自过快心率造成心室损害方面其重要作用。当心室率过快时,房室结选择性的阻止心房的冲动到达心室。窦房结可以阻止2次心房冲动中的1次(2:1传导,依此类推可有3:1、4:1等,也可有不定比例的传导),但是在任何一比率中,房扑波总是大于QRS波的。

诊断标准:

节律:心房于心室节律分离,故应分别分析。

心房律: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F-F间期规则。

心室律:R-R间期规则与不规则取决于F波于QRS波是否有恒定的比率。

心率:心房与心室率亦分离,故也应该分别分析。

心房率:房扑心率通常为300/min,有其在心律失常未予治疗时。心率变动在250-350/min之间。

心室率:心室收缩完全取决于房室结下传率。

心房传导:房扑F波形态特征为特征性的锯齿波。房扑F波多于QRS波群。

房室传导:房扑时不测量P-R间期。因为不可能明确哪一个扑动波沿房室结传导产生QRS波群。

心室传导:QRS波群正常。但有时也因F波“推入”QRS波群,使得QRS波群变形(少见)

4、心房颤动

房颤是房性心律失常,出现于心房高度敏感以至于心房多处除极。不像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扑那样,单个易兴奋区导致心房统一收缩,心房颤动则导致心房收缩不统一。这种收缩方式最终结果是颤动以及心房丧失充盈。心房多处冲动频率在350-500/min。由于部分或全部心房冲动有可能沿着AV结传至心室,引起心室收缩,AV结再次成为重要的看门人,正如房扑那样,房室结阻止多数冲动,只允许足够冲动下传以保证心输出量,同时,由于房颤冲动根本不规则,AV结完全随机得允许冲动通过,所以产生心室律完全不规则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篇8

缓慢心律失常

01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1)P波与QRS波有各自的规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2)如阻滞发生在房室交接处,则QRS波正常,频率40~60次/分。(3)如果阻滞发生在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心室起搏点源于心室内,则QRS波宽大畸形,频率20~40次/分。

0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指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1的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3∶1、4∶1、5∶1等。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内、希氏束以及束支-浦氏系统。希氏束电图可明确阻滞的部位。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往往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先兆,其严重性和临床意义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