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艺术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时间:

艺术知识点总结篇1

艺术的定义:以兴辞为中心

1、艺术定义的原则

(1)以特性代替本质(简单明确、把握要领)

(2)立足于现当代艺术及艺术体制(以全球文化交汇中的当代中外艺术现象和体制为中心)

(3)中国艺术与美学传统视角

2、艺术定义

艺术是一种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主要任务)传播兴辞而(目的)唤起公众兴会的(特定的)媒介形式

3、当前艺术概念的指称范围

(1)美的艺术或高雅艺术;

(2)流行艺术;

(3)民间艺术;

(4)亚文化艺术;

(5)网络艺术产品

艺术知识点总结篇2

一,舞蹈的分类

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

1、按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2、按表现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

3、按反映生活和塑舞蹈形象方法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4、舞蹈的审美特征:1、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虚实相生,物我合一。3、内涵丰富,给人启迪,引人思考

5、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2、动作性3、节奏性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6、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仪式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有三种:一,按风格特点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二,按表现形式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

三,按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7、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8、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9、劳动综合轮: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艺术造型,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产生[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10、作品的结构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结构要服从显示主题、塑造舞蹈形象的需要2、结构要完整、和谐、统一3、结构要适应不同舞蹈体裁的要求4、结构要尊重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

11、舞蹈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感物而动、直抒胸臆2、缘物寄情、托物言志3、造事表情、构景抒怀4、宣叙并重、情景交融

12、舞蹈动作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1、是对人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和情感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2、是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和各种景物的动态形象的提炼和加工。3、是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4、是根据人体动律的发展变化繁衍出人们所需求的舞蹈动作。

艺术知识点总结篇3

关于艺术定义的现代争论

1、艺术的定义

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说:通过特有的形式组合唤起个人的审美感情,排除信息和知识,排除思想和理性,反对理性的介入和外部世界的模仿或再现。这显然是一种带有明显形式主义特征的艺术理论。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说:

克罗齐:把艺术视为人的情感表现的美学学说,“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的科学”,该学说认为艺术是一种直觉,也是内在情感的表现。排斥理性和技巧在艺术中的作用。

科林伍德:强调想象的参与功能。艺术想象不是对现成情感的单纯表现,而是对本来并不明朗的内在情感的一种探测和使之“明朗化”的过程。是对克罗齐表现说的一种修补。

为界定艺术定义提供一条新路径,为现代主义艺术的直觉主义和无意识等潮流提供了理论支撑。

2、艺术无法定义

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莫里斯·韦茨:艺术是开放概念,故无法定义。

威廉·肯尼克:很难发现艺术的共性;艺术的意义在于我们对它的使用,由于在生活中我们以多种不同方式使用,因此无法精确定义;艺术理论或美学的任务在于寻找艺术品之间的相似点而不是界定。

3、艺术可定义

·美国艺术理论家阿瑟·丹托:“艺术界”概念,艺术的存在及界定都至少依赖一个必要的社会条件——被社会的艺术理论环境或艺术体制赋予某种资格;并未给出具体定义。

·乔治·迪基:“艺术体制”理论,定义:一件人工制品;代表某一社会体制而行动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授予其被欣赏的侯选品资格。

前者强调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对辨别艺术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社会语境的重要性

→都离开了对艺术的显性且去语境化的属性的强调,转向了对非显性的、依赖于语境特征的重要性的强调。

4、艺术定义的新近尝试

贝伊斯·高特《作为簇概念的“艺术”》:艺术是一种簇概念,艺术的定义是由多重标准共同支撑起来的,但其中没有任何一种标准属于必不可少的条件。(十点);具体使用方法:满足直觉判断;规范性;启发式应用。

拥有正面的审美属性;具有情感表现力;在智力上有挑战性;在形式上既复杂又统一;能够表达错综复杂的含义;展现某种个人观点;是创造性想象力的一种发挥;是运用高潮技艺完成的工艺品或演出;某种属于已有的艺术形式;产生于某个创作艺术品的动机。

→围绕艺术定义出现不同观点的争论:

(1)本身就表明艺术定义问题已逐渐从形而上本质论领域解放出来,引入开放地带。

(2)20C50Y起,体现艺术问题在“二战”后社会生活中的新地位和新角色。

(3)艺术研究从形而上思辨方法到社会体制研究方法的转变趋势,表明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体制化程度已经越来越深入。

艺术知识点总结篇4

“人机交互”是艺术中考的关键

艺术科目中考的核心在于,首先要拥有一个稳定、易用的艺术科目/学科中考考试系统,符合国内各地市的艺术中考上机操作考试。

青岛正日软件机考研究中心开发的“初中艺术科目/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系统”采用人机交互新技术,以计算机上机考试为主,考生通过完美的“人机交互”实现音乐和美术科目的多题型创作性操作,答题结束后由计算机现场给予自动判分的多媒体数字化展现考试,以保证了艺术科目中考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据了解,截至2019年,正日软件已为全国14个省(自治区)、50多个地市提供了“市级统考”系统软件和技术支持,每年服务上万所中、小学校,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艺术知识点总结篇5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艺术知识点总结篇6

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式,属于素描的一种。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一)速写的分类:

根据绘画时间分:快写和慢写

根据绘画内容分:人物速写、风景速写、动物速写等

人体比例是“立七、坐五、蹲三半”头部比例结构古人称“三庭五眼”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是眼睛位置,自发际线至下颚分为三等份即为三停。头部正面的最宽处左右分为五等也称五眼.

人物动态线是指人体由于动向线与形体转折的变化,带来形体外在动态上的变化。

(二)速写的主要表现形式:以线为主的速写和线面结合的速写

色彩

(一)色彩的概述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颜色的基本特征,反映颜色的基本面貌。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二是一种颜色加入另外一种颜色使其明度产生的变化。

纯度:一种颜色的饱和程度,表示色彩的鲜艳或者浑浊.

2、色彩的分类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

3、色彩的现象和规律

光源色:是指光源自身的色彩倾向,是指照射物体光线的颜色。

固有色:物体被光源反射出来的色彩。

环境色:光线、环境及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色彩.

色彩的对比:色相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

(二)观察色彩

1、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比色调、比明度、比冷暖、比色相

2、有关色彩的视觉心理基础知识

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前后感色彩的大小感色彩的华丽朴实感色彩的活泼庄重感色彩的兴奋沉稳感

(三)色彩写生

1、作画思路

(1)掌握作画的构图规律

(2)把握画面响亮、明亮的规律

(3)处理好画面虚实与层次对比的规律

(4)熟练的运用好塑造物体体积及质感的规律

(5)生动的表现好色彩变化的规律

2、写生步骤

(1)取景和构图

(2)着色与塑造

(3)深入刻画与调整

艺术知识点总结篇7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

说:

(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

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1艺术活动的发展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机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2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3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

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方面的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4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之根据的。

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以上是有关艺术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总之,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并传达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途径。

艺术知识点总结篇8

艺术的特征:指艺术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独特标志。

1、艺术特征的多重性

高特:簇概念,艺术特征具有多重性。

2、艺术的主要特征

(1)传媒性:传播性和媒介性合称,指艺术具有依靠可感的中介物体才能传播给他人的特性。

A.艺术的而真正本性是实现人际传播;

B.加拿大传播学家伊尼斯:传播媒介会导致被传输的知识的意义出现某些偏斜,甚至还会进而促进一种新文明的出现。

C.麦克卢汉:媒介即是“人的延伸”;传媒的发达使全球变成了“地球村”;新技术所引导的新媒介的产生是社会的一种新尺度的创造,并且这种新尺度势必意味新的社会内容或称为新内容的一部分。

D.跨媒介性(《山楂树之恋》)

(2)兴辞性:指艺术内部各要素有着自己的感性修辞方式及其外部表现形态。

A.由中国艺术理论传统产生;

兴辞是由特定的传媒形式传达的能唤起公众兴会的符号修辞形式。(色彩、形体、声音)

B.艺术美终究是以兴辞表达出来的。

→内容(柏拉图的美在理念说、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形式(康德的美在形式说、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在音响运动说;中国吴冠中主张形式美)?

真正成功的兴辞总是那种能够创造性地传达艺术家感兴的修辞组合形式→艺术内容和形式必然地统一在兴辞里。

(3)兴象形:指艺术形象具有感性灌注的特性(创造特定的兴象感染观众)

分类:①象征:意蕴不能直接呈现需要间接暗示的兴象,原始艺术、现代主义艺术;

②典型:普遍社会本质的独特个别的兴象,现实主义基本特色;

③意境:情景交融,中国古典抒情艺术的特色;

④仿像:大量复制、真实没有任何深层本源及任何所以的空洞的符号形态,后现代主义艺术

(4)语境性:艺术兴辞在其中产生或施加影响的特定社会生活状况。

A.艺术总是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艺术家和公众在特定的社会状况中会影响他们的创作或欣赏。

B.阿尔君·阿帕杜莱:新时代下,全球化带来文化同质化和文化异质化之间张力的问题,增加了艺术状况的复杂度。

C.五种景观模式:

①种群景观:全球化所强化的个人和群体个种族及民族特异性及其与同质化的冲突会对艺术产生影响;

②媒体景观:各种媒体的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及世界形象制造能力对生活的影响力空前强大;

③科技景观:科技变革及其跨越各种界限的流动对艺术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④金融景观:多种资本或金融因素的全球配置对艺术和消费产生新的复杂影响;

⑤意识形态景观:特定的社会权力关系和权力冲突给予艺术以深刻的制约作用。

(5)兴蕴性:指艺术对观众具有兴味蕴藉效果。

A.兴味:艺术品要富于深长的感兴意味;蕴藉:文艺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是中国艺术理论和美学传统赋予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使观众有回味。

B.按照中国艺术理论及美学传统,艺术应当蕴藉着丰厚的兴味,它们在公众的鉴赏中总是会具有剩余及衍生特性,以致在艺术鉴赏结束后还会长久地给予主体以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