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绿色交通的含义(6篇)

时间:

绿色交通的含义篇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由于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受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文学艺术及其生活方式的差异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词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例如:白色在汉语中总是和恐惧、死亡和不吉利联系在一起,如白日做梦、白色恐怖、白云仓狗,在中国,许多民族的人们在亲人去世参加葬礼时必须穿白色衣服,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白色代表着死亡。但是在英语中白色则类同于无色,是纯洁无暇的象征,所以西方女子在结婚的时候会身着一袭白色的婚纱步入教堂。可见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更是经常出现因文化差异忽视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从本文由收集整理而使英语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词、句和篇章的层面上,没有接触到语言的核心—文化。颜色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尤为明显且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这些颜色词及其它们的联想象征意义和蕴涵的寓意在中西方的异同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并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丰富语言的交际与表达功能,与此同时注意如何发现、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下面就英语中几个主要颜色词分别举例略做说明。

一.白色

西方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如刚下的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在西方文化中倍受崇尚。白色引申到人的情绪表达中,则是快乐、明亮、中性、寒冷之意,象征着人类性格与情绪中纯洁、诚实、单纯、懦弱的一面。白色在汉语中也有纯洁清白的意思,但也如文章开头所说,白色在中国文化中也多和死亡、丧事相联系。

二.蓝色

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蓝色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英语中的蓝色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也有社会地位高、出身名门”的意义。此外,blue有时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

三.绿色

绿色位于光谱的中间,是平衡色。象征着和平、友善、希望与生机。这种象征意义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英语中都是一致的。在汉语中绿色总是和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联系再一起,在英语中green也由此意,但它还有许多延伸的意义。比如说绿色可以指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的意思,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元,便是绿色的。还可以用来表示表示嫉妒、眼红”。再次,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

四.红色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给人的感官刺激比较强烈。阿恩海姆在他的《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能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含义。”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多表示冲动的、深情的、愤怒的、挑战的、充满活力的、兴奋的等含义。而在汉语文化中红色往往和喜庆、幸福、吉祥联系在一起,如红红火火的日子、红光满面的老人、一身红衣的新娘、节日里的红灯笼、迎接贵宾的红地毯等等有太多的好事和红色相关联。

五.黄色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五色之尊。是帝王之色”,代表了天德之美”,是为尊色。但在西方就未能享受如此礼遇了。西方文化中的黄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的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来不好的象征意义,主要表示卑鄙、胆怯、令人讨厌、忧郁等含义。同时,汉语中的黄色也经常和低级趣味、色情庸俗”联系在一起,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等等。但是英语中则没有这层用法。

六.黑色

黑色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禁忌语,体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它象征死亡、凶兆、灾难,还可用来表示情绪的悲哀、紧张、焦虑、恐惧、沮丧、忧郁、情绪低落、不高兴等。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用黑色来表示邪恶、灾难等不吉利的现象。因此,在黑色的象征意义上在中西方文化中大致相同。

七.紫色

紫色在中国古代是尊贵、王权的象征。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王都以紫禁城”来命名,又或者在朝廷森严的等级制度中,一品大员则穿着紫袍,这都象征着尊贵。紫色的这一层用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黄色相似。在西方文化中,紫色用于人,表示人的情绪是压抑的、悲伤的;用于物,则表示物的尊严与庄严雄伟,它所产生的象征意义是智慧、胜利、谦卑、财富、悲剧、华丽等。这一点和中国文化中紫色的象征意义相同。

绿色交通的含义篇2

自然界的各种彩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五光十色的色彩构成了人类社会绚丽多彩的生活。各民族对颜色的认知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但由于文化风格,社会制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加上观察角度不同,对各种颜色的感受往往也不尽相同。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能有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英汉文化的各种差异可以对同样的颜色赋予不同的含义,从而影响对其文化的正确理解。下面就对包含颜色的习语进行探讨。

1.关于白色

白色是中国文化中丧礼的基调,象征凶丧的含义。汉语中“红白喜事”指婚礼和丧礼。而在西方,白色是婚礼上新娘专用的传统颜色,表示美好,幸福,希望和快乐。因此,英语习语里的颜色表达了不一样的的心理。如,AwhiteX?蒺mas(银装素裹的圣诞节);Whitehands(公正廉洁的);Awhiteday(吉日);Daysmarkedwithawhitestone(幸福的日子)。也有很多含有white的英语习语已经跟颜色毫无关系了。如whiteelephant(昂贵但却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东西);whitelie指(指善意的谎言),bleedsomeonewhite(意思是榨干某人的钱财),whitehope(指将大获成功的人)。

2.关于黑色

黑色在英汉中都有不吉利,非法,危险的意思。如,blackmarket(黑市),blacklist(黑名单),blackfuture(前途)。还有关于black的习语是阴雨,如intheblack(盈利,不负责)原来指记账时有结余就用黑色笔来标注,因此就有了现在“银行里有存款,不负债”的意思。还有,blackandwhite(是非分明),blackintheface(气愤异常),swearblackinwhite(强词夺理),blackasoneispainted(坏到无以复加)等。

3.关于红色

中国人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喜爱,认为红色代表喜庆,温暖,明亮,成功和财富。如开门红(tobeginwelltomakeagoodstart);红光满面(one?蒺sfaceglowingwithhealth);红极一时(bewell?鄄knownforatime)。红色在英语里用法有好有坏。如,red?鄄blooded((强壮的,有勇气的),Ared?鄄letterday(喜庆和值得纪念的日子);red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becaughtred?鄄handed(当场被捕),red?鄄headed(狂怒的)。

4.关于绿色

“tobegreenwithenvy”,“thegreen?鄄eyedmonster”都是指嫉妒,表示眼红。但在中国,却说“眼红”,完全不同的颜色表示相同的意思。英语中,green常被用来指“新手,不成熟的”,如greenhand(新手),greeninone?蒺seye(容易上当受骗),greenasgrass(幼稚的);green还可以表示“有活力”或“无生机的”,如greenoldage(老当益壮),greenaboutthegills(老态龙钟)。还有的取其整体的比喻意义,如greenpower(金钱的力量),greenstuff(钱币),因为美元底色是绿色的;getthegreenlight(得到许可),givethegreenlight(准许),原指交通灯中为车辆亮绿灯,准许通行。还有关于green的比较级的习语:greenerpastures(更好的地方),thegrassisalwaysgreenerontheothersideofthefence(篱笆外的草地总是更绿,别人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5.关于黄色

黄色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黄色是中央之色,是天子的专用色。从隋唐到清朝,帝王都是身穿黄袍。在汉语中,“黄袍加身”意味着做了皇帝,“皇榜”,“黄历”,“黄马褂”等都与尊贵与荣耀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西方国家,黄色就未能享受这样的礼遇。英语里,yellow常常是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的含义。如yellowdog(卑劣的人),yellow?鄄livered(胆小的),yellow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streak(胆小,卑怯);黄色在汉语中有时也有用作贬义,如“黄色书刊”“扫黄打非”。这里的贬义用法主要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6.关于蓝色

英汉语言中蓝色的含义有较大的差别。汉语中,蓝色指“像晴天天空的颜色”,代表安详、平静。而英语中blue除了指蓝色的天空,通常都是和忧郁的情绪联系起来的。“inabluemoodorhavingtheblues”指悲伤的,忧郁的或低落的心情。“ablueMonday”表示过完一个快乐美好的周末后要重返学校或单位上班的郁闷心情。蓝色也用来表示高社会地位或具有贵族气质的,“blueblood”指出身在名门望族。然而,“bluecollar”(蓝领)指在工厂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7.关于其他颜色

灰色(gray)在习语中表现为成熟或生活暗淡、无趣,如themaningraysuits(幕后操纵者),据说人的大脑是灰色的,所以有习语graymatter(头脑),littlegraycells(小聪明);西方人认为,忧虑和烦恼过多会使头发变成灰白,习语getgrayhairfrom(因什么而不安)和givegrayhairto(为……焦虑)就反映了这种意思。

褐色Brown在英语习语中多含有不诚实的意思。如,dobrown(欺骗),brownbusiness(欺诈交易)。

紫色purple含有高贵、显要的意思。如apurplepatch(辞藻华丽的文章),borntothepurple(出身富贵),marryintothepurple(嫁入豪门)。

粉色pink在英语中象征健康、活泼,如beinthepink(红润健康),pinkofperfection(状态完美)等。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两个名族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感情价值,并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含义。由于颜色在中西文化里具有不同用途及文化价值,我们要认真分析及研究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深入了解英汉民族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立,程建华.英汉文化比较词典[Z].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解海江,章黎平.汉英颜色词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绿色交通的含义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

东西方国家由于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的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所以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的过程是跨文化的交流。翻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尽量缩小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翻译时很难找到准确的词语,以实现对等翻译。所以,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尽量按照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做到文化信息对等。但是,在实际翻译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做到对等翻译,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造成这种文化差异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

1因为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等

在中国,龙是我们的图腾,是我们的吉祥物。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greatdragon。此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所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格外注意。香港、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如果将其翻译成FourAsian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而翻译成成FourAsianTigers,这就是一种比较贴切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从《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中对Tiger的释义可以看出这种翻译法是比较贴切的:AnicknameforanyoneofthemoresuccessfulsmallereconomiesofEastAsia,esp.thoseofHongKong,Singapore,Taiwan,andSouth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Asian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也符合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在准确领会了东西方在某个说法上的具体表达方式后,才能达到彼此认同,平等交流的目的。

2因为对色彩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等

东西方国家之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对色彩在表达的含义上是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比如:蓝色(blue)在西方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Monday)。Blue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但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倒霉”的联想,反而人们喜欢使用蓝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再比如,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喜欢过年贴红喜字。生意人希望“开门红”,经营赚钱了,大家都来分“红利”,股票升值用“飘红”。但在西方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紫色;法国入不喜欢墨绿色却偏爱蓝色。在马来西亚,绿色被认为与疾病有关。巴西人忌讳棕黄色。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将绿色和“缺少经验”联系起来,而在中国绿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所以从色彩上看,东西方国家对色彩的理解以及其蕴藏的含义是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左的,如果不顾及东西方在色彩表达含义上的不同,以本国对色彩认同的观点去翻译和交流,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忌讳。

3因为数字表达含义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等

东西方国家之间在使用数字表达含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只按照本国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与西方人交流,很有可能使沟通困难甚至出现误会和尴尬,以下是东西方国家在使用数字表达上的一些差异:

“7”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7”相当于中国人的“8”。“7”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7”为胜利。商标还有MildSeven、7-Eleven(连锁店)。但在我国,“7”是个普通的数字。

“8”在中国被认为是吉祥数字,与“发”谐音,公司庆典,开业等都喜欢挑选带“8”的日子,但在西方国家,eight只是一个普通数字。而“4”在中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不论结婚、开业、甚至小到购买手机号码都尽量避开使用,但four在西方国家也是很普通的数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9”因为与“久”同音,所以“9”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我国历史中,历代帝王都崇拜“9”,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但在英语中的nine没有这种含义。

在西方,“13”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13”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13”则没有这种文化含义。

此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受到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原文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中不存在,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翻译成英语时就不能直译,而应翻译成“Twoheadsarebetterthanone”。再比如,Nike作为商标能使西方人联想到胜利,因为Nike这个单词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中的Nike身上有双翅,手拿橄榄枝,是给人们带来胜利的礼物,是正义、美丽和吉祥的化身。Nike作为体育商标,暗示这个品牌质量上乘,经久耐用,超人制胜的意思。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很大的,所以在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结合点。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尽可能缩小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上的误解,按照4Es标准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对等交流、彼此认同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绿色交通的含义篇4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关系

一、研究背景简介

自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如废弃物、噪声、农药、大气等污染危害、能源稀缺的潜在危机、淡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等环境和生态问题成为世界性议题,特别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儿・卡逊于1962年发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唤醒了二十世纪以后的人类绿色关怀和绿色意识。伴随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冲突日益尖锐,人们最初提出“绿色经济”的思想,试图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应对环境和生态危机,例如2010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与环境、生态的联系日益密切,“绿色发展”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国首次把“绿色发展”提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笔者查找目前已有的文献,发现尽管两种理论的单独研究较为丰富,但未找到关于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二者关系的直接研究,已有的资料大多将二者等同于一个概念,或者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本文试图清晰梳理“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准确界定二者的内涵与关系,从而有助于后来者的研究,以及更好地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价值。

二、概念解析中的比较

绿色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颜色,是很多种类植物的原色调,最多见于万物复苏的春天,象征着清新的自然、友好的环境、带有活力的生命以及宁静舒适的生活等。中国学者黄志斌先生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别从感性直观、知性分析和理性综合三个层次来阐释绿色的内涵;首先将感性直观中关于“绿色”的视觉性、联觉性、象征性认识综合起来,其含义;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绵延的生命;其次从优先考虑环境属性的角度阐明了“绿色”知性分析的含义:节约、回用、循环;最后在感性直观、知性分析含义的基础上,厘清了“绿色”的哲学意蕴;生生、协变、臻善。“绿色”概念既有其直观感性层面的表象含义,亦有其技术应用层面的本质规定,还有其深藏的哲学意蕴,而这就是本文中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内涵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决定了这两个概念在本质上的相通性。

“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大卫・皮尔斯等发表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目前世界组织和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经济的定义颇为丰富,总体上都认可绿色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例如中国学者刘思华认为“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另外绿色经济的目标可概括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增加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最终改进人类福祉其特征可简单概括为能源低消耗、资源高利用和可持续状态等:具体内容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绿色工业、绿色技术、清洁交通、水资源管理、废弃物管理、土地管理等。

尽管研究生态与发展关系的问题很早就是人类思考的热点,但“绿色发展”概念最早只能追溯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里,并且只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通俗性代称,其要义是通过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革新,解决人类正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困境,也就是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国外关于绿色发展的相关理论较为分散,以致于有多种名词的提法,例如一些国家倡议的绿色增长、绿色经济等观念,等同于广义上的绿色发展概念。但国内外学者在提及绿色发展概念时,均重点强调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终极目标都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增进人类福祉。不过绿色发展从最初关注的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生态可持续性,一定程度上与绿色经济的概念相吻合,随后逐渐扩展为如何整体构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自然和社会系统。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其内涵可简要概括为原则上强调人、自然、社会的一体性;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增加人类绿色福祉;具体内容包括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社会发展五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子系统。

三、二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之间二者的理论来源、价值目标、评价指标、演化历程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存在着共通之处,但其侧重点又有着细微差别。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生态环境却进一步恶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关系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和脱钩理论成为绿色经济的理论基础。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恶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环境质量会随着经济增长先恶化后改善;脱钩理论认为,当经济发展不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即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资源利用等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则呈脱钩关系,反之,则呈耦合关系。因此绿色经济的侧重点在于关注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直接关系,并从经济层面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关于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自17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已经开始关注,例如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指出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这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由此可见,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的理论源头基本一致,但早期学者的研究不单纯是从财富增加的视角思考问题,也不局限于经济学领域,尤其是随着人类绿色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理念的转变,人类的绿色发展延伸至人口学、生态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亦来源于众多学科理论的交叉分析。

其次,尽管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但其侧重点略有差异,“绿色经济”期望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和环境,更多注重经济系统对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经济、自然与社会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要远远高于绿色经济,不偏重于经济系统,而是要经济、自然、社会系统三者整体协调,共同发展。换言之实现绿色发展也是绿色经济的目标追求。二者目标的细微差别亦导致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目前国外未有明确关于绿色经济或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的欧美发达国家均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一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状况,例如瑞士最早创建了瑞士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M0NET),涵盖了健康、收入、社会治安、生物多样性、能源消耗等多项指标,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的各个方面,整体而言,这个指标体系更符合绿色发展的内涵要求而中国自2010年开始每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经济增长绿化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度三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各省市的绿色发展情况。另外,我国学者建立了实证研究中的绿色经济评价体系,例如学者张雪花、张宝安提出“以碳产出水平、碳排放水平、低碳资源、人民生活等四大方面为准则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绿色经济。综述所述,虽然二者的评价指标存在众多重叠的地方,但绿色发展涵盖的范围依旧大于绿色经济,而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最后,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相关理论,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观念的诞生,最早一定是源于人们对于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带来的生产力飞速发展进程中导致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机的反思和觉醒。起初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增加、经济基础充实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即绿色经济层面的思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思考点不仅仅重点停留在经济系统对自然、社会系统的影响上,而是开始研究经济、自然、社会三个系统之间如何实现和谐、均衡、协调、统一及共赢的发展。因此,将绿色经济视为绿色发展的起点和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合理性。

绿色交通的含义篇5

关键词:绿色交通,交通规划,出行结构优化,高密度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小汽车的普及,现代都市受到城市无序蔓延、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和隐性经济损失。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迫切要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发展绿色交通,是目前大城市尤其是高密度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1]。而首钢位于中国最大、最繁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其开发密度高,过境和自身交通产生吸引量较大,只有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转变交通结构,构建绿色高效的一体化现代交通才能满足其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绿色交通将从根本上缓解因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多重矛盾,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综合交通体系,还城市一片蓝天,也为未来留下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绿色交通包含政策、投资、环境、工程、管理、规划、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交通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对绿色交通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绿色交通规划意义深远。

1概述

1.1绿色交通概念

1994年,ChrisBradshaw提出绿色交通体系,将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单人驾驶的自用车[2]。对于我国来说,可分为: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交通、出租车、私人机动车、货车与客运空运、摩托车。

结合当下国内城镇化和城市交通特点,笔者认为现阶段的绿色交通其内容和含义已与原始的概念有很大区别,最显著特征就是须要保证绿色交通的“三位一体”,才能在中国这个经济、人口、城市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它是一种理念,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2];也是一个实践目标,为人们描绘了健康、宜人、和谐的理想的交通蓝图;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多个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构成。

1.2内涵

绿色交通的内涵为:交通与环境、未来、社会、资源的协和[3]。

这与“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诉求是一致的,突出交通规划中“人”的核心地位,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3规划原则

基于绿色交通的理念,在交通规划战略或方案制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以人为本;b、平等性原则;c、协调性;d、高效便捷;e、多元性;f、阶段性。

2绿色交通规划的对策和规划内容

2.1规划框架

绿色交通彻底改变以机动车出行需求为主导的规划思想,注重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导小汽车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出绿色交通规划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绿色交通规划框架

2.2土地利用

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交通与土地的关系,从交通的缘起根本性地解决交通问题,其有两个重点:

土地的混合利用

包括城市组团的混合利用,同一组团、同一地块,乃至同一座建筑的混合利用,注重功能搭配和职住平衡,减少功能区集聚和不同功能区分散布局造成的大量交通流动,是消除现代都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性措施;

优化土地开发的强度政策

发展以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政策(TOD):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及大容量的优势,促进土地集约使用,增强公共交通的服务性和竞争力。

2.3出行结构优化

通过政策倾斜、规划设计、引导改变出行选择的优先级,促使人们出行向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转移,形成绿色出行优先的出行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与碳排放

2.3.1建立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是推进出行结构转变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未来交通出行中处于主体地位,它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它的承载能力、服务范围、便利性和出行效率决定了其在各交通方式中的竞争力,对居民出行结构向绿色交通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

全面推进公交优先策略,在政策倾向和支持、规划理念、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突出公交的地位;

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交系统,注重整体布局优化,尤其要重点处理基于轨道交通的公交规划;

轨道交通的规划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倾斜,保障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先导性;

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尤其是与慢行交通的衔接,大幅减少整个出行链的时间;

加强公交枢纽设计,实现多方式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4];

提高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交设施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的各阶段首先保障公交用地的预留。

2.3.2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改变人们以小汽车为主的出行观念,构建一个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打造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相融合的活力聚集城市。它的主要内容为:

以人为本,改善慢行环境;

构建慢行网络,为慢行提供足够的空间资源。

积极推行公交+自行车(B+R)换乘系统,将轨道交通或其他大容量公交系统的远距离快速输送和自行车的近距离良好的可达性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步行网络地上、地下全覆盖,减少人车冲突,提高人行系统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结合地铁、地下商业、地面过街设施、地上建筑连廊、空中花园等建立一个步行无所不在,无处不达的立体步行网络;

2.3.3低碳、环保、高效的机动车出行

对机动车的发展和使用进行有效调控,引导机动车的合理、有度发展,但不是排斥机动车的出行,而是追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和谐发展,平衡道路、空间等交通资源的分配。因此,机动车的绿色低碳和高效性也是绿色交通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适当的机动车道供给水平;

采取适当的停车管理与控制手段;

保障慢行交通的用地和空间供给;

积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推行新型机动车出行方式等。

2.4绿色交通工具和燃料

交通工具是交通出行绿色化最直接的因素,是绿色交通工具的推广和普及,除了需要新能源科技的发展外,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人们长期的努力,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重视相关的配套设施。

考虑到技术成熟等因素,近期推荐发展燃气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远期推广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应当指出的是即使所有车辆能够达到理想的耗能和排放标准,也不能独立支撑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土地优化和绿色交通结构的转变依然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

3北京首钢商务区绿色交通规划实践

3.1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北京市西部边缘地带,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约为800万平方米,含办公、住宅、商业、酒店等多种业态。功能布局如图3-1所示。

图3-1项目功能布局图

3.2绿色交通规划建议方案

(1)土地利用优化

充分考虑了空间布局调整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在地铁站点覆盖500米范围内高强度开发,覆盖范围外限制开发规模,这样有利于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和提高出行效率,提升土地价值。组团、地块、建筑内部混合性土地开发大大减少出行需求。

上述土地建议在与城市设计相互反馈、优化后,成为其设计的基础。

(2)路网方案

由于位于城市边缘地区,需要维持一定的机动化水平,以方便居民;但是在绿色交通战略中,未来的道路网仅提供能够满足项目绿色交通建议的方式划分下的机动车出行需求。

项目用地呈长条形,对外联系以纵向为主,其界面相对开放,为其提供良好的天然条件;永定河附近商业、综合用地亲水需求高,现状向河边放射线不足。

因此,建议路网规划注意增强对外联系,加密纵向道路密度,加密对永定河放射线路,提高内部道路连通性,注重道路均质化和能耗最小化,增强内部道路微循环系统。路网建议方案为如图3-2所示。

图3-2建议路网方案

改善后道路密度达9.0公里/平方公里,相比上位规划7.68公里/平方公里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支路的比例为0.28:1:2.2:3.5,除西北及东南分别的遗址保护和大型住宅区外,路网结构及级配合理[5]。

(3)公共交通

重新梳理公共交通网络,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架,普通公交、接驳巴士为补充的公交线网体系;并根据该区域特点设立班车,为功能区提供高可达性的公交服务;同时增设部分支线公交在社区、支路运行。

对轨道线在项目内部的线位微调,以适应土地利用的改变;同时分别增设站点与客运铁路、地下快速轨道线形成换乘枢纽。

为解决项目中心线两侧地区的公交服务不足的状况,设内部电车线和2条内部接驳线,接驳轨道站点与周边区域,方便内部组团间的联系,对3个高密度开发的区域及沿河开发带进行了有效串联。

(4)慢行交通

按照绿色交通的对策和原则,自行车系统共分五个层次:

绿化自行车道--区域自行车主干道,依绿化带、景观公园等设置,绿化、景观条件好,适宜交通和休闲双重功能;

沿河休闲健身自行车道--沿永定河综合休闲慢行带设置,与多种休闲娱乐设施结合,具有休闲、健身、娱乐等复合功能;

功能性自行车道--区域自行车交通性干道,主要为日常出行、接驳地铁、轻轨、公交站点服务,以实现其交通功能为主;

景观性自行车道--设计规避石景山路机动化,为展示石景山路和首钢的文化、景观服务,从另一个角度连接永定河东西两岸。

图3-3建议自行车网络方案

在此基础上,设立多个自行车停车场,以满足接驳地铁,服务于办公、商业等人流聚集区。

行人系统在绿色交通对策指导下,针对不同的路段设立不同功能的步行空间,比如在河边设立绿色休闲带,在商业区设立了集人行、商业、娱乐于一体的活力步行区,在绿化公园附近设绿色步行走廊等,一切皆为实现绿色和谐的交通体系和城市空间服务。

4结论

绿色交通是以满足城市发展为前提,确保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是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交通规划是实现绿色交通的有效保障。本文提出实现绿色交通规划的框架和对策,并以北京首钢商务区为例,进行了绿色交通规划的实例研究,以期为实施绿色交通规划实践项目提供借鉴,也为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新生.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和谐交通”社会的必由之路[J]交通标准化,2006,(6).

[2]杨晓光等.南宁市“中国绿城”建设规划研究专题报告之六—绿色交通[C].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2001,(2)

[3]宋新生.城市绿色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04).

绿色交通的含义篇6

【关键词】中日;颜色词;内涵;对比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每天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各种色彩,通过色彩感受着周围的变化,进而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自然界五彩缤纷的颜色,人们的感觉是普遍相同的,因而各国语言中都有丰富的颜色词,中文和日语也不例外。但由于中日两个民族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的不同,颜色词的内涵意义特别是扩展意义就有了差异。搞清楚中日颜色词的异同,不仅有助于客观的把握中日语言特征,对词汇的翻译、教学、跨文化交流都大有裨益。

一、先行研究及中日颜色词的来源

1、先行研究

对于颜色词中日两国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日本把重点放在颜色词起源及发展、颜色词的分类等方面,中国则多研究颜色词的词性、命名法、基本颜色词的种类等。与此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也是数不胜数,例如:武井邦彦的「色彩の史、木孝夫的「色彩の意味分析にする一考察、崎晃一的「色彩の分、李庆祥的《日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伍铁平的《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等等。

2、颜色词的来源

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幽(黑)、白、赤、黄、青”等颜色词的记载,这可以说是中文中最早的颜色词记载,也就是所谓的“五色”。中国的“五行”认为所有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能还原为“阴阳”二气以及“木、火、土、金、水”这五大元素。因此,“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了“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古事当中也有「、白、赤、青的记载,这可能是日本最早的颜色词记载。日文的颜色词一部分来源于古代日本在和中韩两国交流的过程中传入的可用作染料的植物,另一部分来自于日本本土的词汇,经过语言的变迁,形成了日文现有的颜色词汇。

二、中日基本颜色词及其使用

对于基本颜色词的划分有多种说法,本文选择大多数人认可的“五色”,即中文的“黑、白、红、青、黄”以及日文的「、白、赤、青、黄作为基本颜色词,对其用法特点和异同谈谈自己的浅见。

1、“黑”与「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和日本的「新明解国辞典中对“黑”与「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这个颜色词中日文都有表示“暗,黑暗”;“非法的”;“不干净”;“残忍”等类似含义。例如:中文中有“黑暗”“黑白分明”“黑店”“黑乎乎”“黑心”等词语;日文中有「暗「白「いれ「腹い等词语。此外,中日文中的“黑”都可以作为一种不吉利的象征,例如日文中的「(黑边,黑框)就有“讣告”的含义。而两国在参加葬礼时都会穿黑色衣服也是由此而来吧。

当然,中日文对于“黑”也有一些不同的含义。例如中文中的“黑”有时可表示“贪婪”、“(脸色等)阴沉”、“反动”等意思,而这些意思在日文里是没有的。因此,“这个价格太黑了”就不能直译为「この段はいです而因说成「この段はひどいです。同样,日文中的「表示“失败”“盈利,利益”“娴熟”等意思时,由于中文的“黑”没有这些含义,翻译时也要变通。例如:日语的「星应翻译为“失败”。

2、“白”与「白

中日文中的“白”都有“明亮”“清楚”“纯洁”“陈述”“冷淡”“空白”“不成熟”等含义。例如,中文中有“白天”“明明白白”“洁白”“表白”“遭白眼”“空白”“白面书生”等词;日文中有「白昼「明々白々「白「告白「白い眼「白「百面の青年等词。

除了以上共同的含义,中文中的“白”还能表示“免费”“没用”“反动”等意思。例如:“白吃”「ただで食べる,“白说”「言ってもです。另外,中文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事”是表示丧事等,所以中文的“白”还有不吉利的含义。有趣的是日文中「白有表示“胜利”的含义,例如「白星就与上文中的「星正好相反表示“胜利”,然而在中国“举白旗”是意味着“投降”。

3、“红”与「赤

中文中的“红”或者“赤(本义是红的颜色,即红色)”和日文中的「赤也有很多共同的含义。例如:“危险”“共产主义”“亏损”“空”“纯粹”“因生气或羞愧而产生的颜色变化”等。中文中有“红灯”“红色娘子军”“赤字”“赤手空拳”“赤子之心”“脸红”等词;日文里有「赤信号「赤「赤字「々「赤子「が赤くなる等词。

需要注意的是,中文中的“红”还能表示“幸运”“人气旺”“嫉妒”等含义,所以有“红运当头”“那个演员很红”“眼红”这样的说法。而日文中「赤有“低俗”的意思,例如「赤新(黄色报纸),这是中文中没有的含义。此外,中文中的“红”代表着喜事,前面提到的“红白喜事”中的“红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因而在中国古代,结婚都是穿红色的衣服,现代受西方影响才开始穿白色婚纱,而日本的传统婚礼中新娘确实穿白色礼服的。

4、“青1”与「青

单纯从颜色的角度来看,中日文中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绿色”和“蓝色”,例如:中文的“青菜”“青空”;日文的「青い野菜「青空。但中文的“青”有时还是表示“黑”,例如“青丝”,翻译成日文只能译成「。

从引申义的角度看,中日文的“青”都有“年轻、不成熟”“受到喜爱、重视”“安全、顺利”“官位或地位高”“希望、未来”等含义。例如:中文当中有“青涩”“青睐”“绿灯”“平步青云”“蓝图”等词,日文中也有「青二才「青眼「青信号「青の志「青写真等词。但是中文“绿帽子”一词中“绿/青”的含义是独有,表示“名誉扫地”,例如“他被戴了绿帽子”翻译成「彼は妻に浮をされた比较合适。

5、黄与「黄

《说文》中有“黄,土之色也”的记载,中文中的“黄”是阳光和大地之色;日文中「黄表示向日葵的颜色。单纯从颜色来看,两者相似。但从引申义的角度来看,中文的引申义更丰富。

中日文的“黄”都有“象征皇权或尊贵”“象征贵金属或财富”“表示没经验、不成熟”等引申义。例如:中文有“黄袍”“黄金地段”“黄毛丫头”等说法,日文中也有「黄「黄金「口が黄色い等表达方式。除此之外,中文的“黄”还可表示“美好”(例如“黄道吉日”)、“事情失败”(例如“那事黄了”)、“色情”(例如“黄色书刊”)等;日文中的「黄色い声可表示妇女或小孩的尖叫声。

三、结论

窥一斑而知全貌,颜色词的比较让我们看到中日颜色词的丰富内涵。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误用,我们在使用颜色词时必须全面的了解其在异文化中的准确含义,切不可望文生义。

注释:

1根据《新华字典》“青”表示深绿色或浅蓝色,所以组词中也用“蓝”和“绿”。

【参考文献】

[1]金田一京助.新明解国语辞典[M].三省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