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的重要性(6篇)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大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74-03收稿日期:2016-07-19
作者简介:陈宇风(1978―),男,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任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思维能力是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为核心的综合性思维,而形象思维在创新中更发挥着关键性和突破性的作用。
一、形象思维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
1.形象思维
人的思维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形成感性材料后,再对此进行分析、加工、升华,进行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大脑活动过程。
形象思维是把事物的具体形象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成可以脱离具体事物和代表事物本质的表象,并以表象为细胞,再应用想象、联想进行加工生成新的表象,创造出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为基本特征,以表象为思维的细胞,形象、具体、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一般是经过表象、意象和典型形象三个过程[1]。
2.形象思维是取得创新成果的关键性要素
创新的实质就是研究创新问题时,应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通过科学实验等获得的新信息,按照思维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发现和建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认识未知世界的内在规律,创造出新知识、新理论、新产品。在此过程中,形象思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1)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及一切思维模式的基础。
形象思维模式通过对具体事物形象进行反复观察、分析、去粗取精、逐步舍去具体的事物形象及非本质的东西,抓住本质形成概念,在概念中还存在观念性形象。由于任何思维模式都是从事物的形象开始,在思维过程中也离不开形象,因此,形象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
(2)形象思维在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
创新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新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创新的酝酿阶段;第三阶段,明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通过已有知识,联系要解决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新观念、新思想,并逐步形成创新的假设方案;第四阶段,验证阶段,验证创新假设方案理论上的合理性、严密性、实践上的可行性,并修正假设方案。创新的四个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但关键是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人脑对信息加工创造新成果阶段[2]。爱因斯坦说:“表象是能够予以‘自由’地再生和组合,这种再生和组合活动才是富于创造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因此,许多创造发明都是通过形象思维模式取得的。在创新的第二、第三阶段,人脑在信息加工的思维活动中,以观察力、想象力和联想力为主要武器,而它们又是形象思维的优势。由于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在形象思维过程中经常使用,同时人脑感觉皮层又有可塑性,即感觉皮层使用越频繁越增强,由于经常使用,逐步熟练,熟能生巧,甚至形成思维定势。由于形象思维具有上述优势,因此,在创新中常起关键性作用。
(3)形象思维在创新中的突破性作用。
在创新中经常会遇到要解决的创新难题,经过长期冥思苦想而得不到解决。而形象思维是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很好的“接线工”,要靠表象接通思路,实现认识的飞跃,突发地实现创新理论,取得创新成果。如灵感思维遇到难题时,经过长期冥思苦想而得不到解决,这往往是由于思路中断,要接通这个思路,往往要依靠形象思维。当思路中断后,为什么需要形象思维呢?这是因为把自己思考的问题与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往往以形象为载体,可以以联想、想象为桥梁把间断的思路连接起来。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对有机化学结构式的长期思考没有结果,有一天在半睡眠状态下,看见蛇舞构成的形状联想到有机化学中的化学结构式,在头脑中形成苯分子式C6H6的环形结构式,揭开了碳链结合的秘密,这是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作用的结果。
3.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各种思维结合应用能发挥更大作用
由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模式,各有特点及适合应用条件,同时创新过程是需要各种思维综合作用的。因此,创新过程始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及各种思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紧密结合的过程。如丁肇中教授1972年就感到很可能存在许多有光特性又比较重的质量的粒子,为弄清这个问题,他时而用抽象的量子理论分析,时而用形象的实验探索,最终在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实验中发现了震动物理学界的J粒子。可见,只有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各种思维结合应用才能对科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筑科学、机械加工等工程科学都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紧密结合,在抽象思维中存在形象思维内容,在形象思维中存在抽象思维内容。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促进,融为一体。如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首先在脑子里存在很多房屋的表象,并对各种房屋表象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提出自己最佳的设计方案,这主要是形象思维过程。在方案确定后,要以抽象思维的力学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中要结合各种构件的尺寸形状等形象进行计算,得出理论计算结果,最后要用图纸的形象表现出来,才能进行建筑实践。
二、大学生形象思维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形象思维的认知不足
大学生由于对形象思维没有迫切要求,长期没有学习,也没有自觉应用,除艺术院校大学生外,大多数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形象思维知识。如对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回答对的学生只有44.15%,不对的占55.85%,这个百分比属于猜想概率范围。由此看出目前大学生对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知识的了解很缺乏,基本上没有形象思维及创新思维概念。
2.大学生对形象思维重视不够
有一项问卷调查提出关于“人的一生追求”的问题,选择一生追求生活好的有70.9%,一生要求有所创造发明的仅占20.1%。由此看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创造发明还没有成为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目标。可以看出,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缺乏紧迫要求,没有引起重视。
3.大学生应用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欠缺
从形象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不均衡的,是欠缺的,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常规的正向思维的能力还可以,而应用形象思维及反向等非常规思维的能力则比较弱,而它们则往往是创造新成果的关键思维。如在调查中应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回答正确的占67.36%;对有一定难度的形象思维问题回答完全正确的占3.35%,回答部分正确的占53.97%,回答不出来的占42.68%。
三、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若干思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心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会后在全国掀起了万众创新的热潮,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创新人才,提{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但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提{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已引起教育界、科技界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关心和思考。笔者也通过学习,进行如下思考。
1.转变思维模式,从观念上重视形象思维
早在20多年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就曾提议:“我建议把形象思维研究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为什么以形象思维作为突破口,这是由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等一切思维的基础并在创新中起关键作用,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带动整个思维体系的提高。
许多学者对思维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几十种不同名称的思维模式,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性思维等,但从严格的科学意义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本质来说,只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是思维的基本模式,其他思维模式都是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复合或简化而成的,都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划分的。
总之,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及形象思维,当然在形象思维的信息加工中,也有应用判断推理抽象思维的地方,因此,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渗透的,不同的是以谁为主的问题,其他思维模式就比较简单,都是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组合或简化而成。如发散思维是解决创新问题时,向问题的四周方向辐射,扩散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而每种方案都是由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形成;集中思维是把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中选择一种方案作出决定,而分析比较综合过程,不是使用形象思维就是使用抽象思维或两者的结合;再如直觉思维只是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的简化而已,是根据创新者的经验、感觉直接作出判断。
形象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只要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本原理弄清楚,掌握其应用方法、规律,就可以带动整个思维体系水平的提高。
2.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训练形象思维
大学生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学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各种思维知识,理解各种思维的概念、内容及各种思维之间的关系;最后重点掌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应用方法及其规律。知识是基础,能确定思维的方向,可避免学生在创新中走弯路。
学习了创新思维理论知识,不等于会正确应用思维规律,取得创新成果。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应把教学课堂和自学作为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在课堂上,结合前人创新中应用形象思维等取得创新成果的典型事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作为创新性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而且要理会前人创造知识的全过程,像前人那样去思考问题,学习前人的思维方法,吸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新问题。同时,把学习功能提高到自觉应用思维规律上,具备吸取新信息、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由死记硬背,改为探究性学习,把每一个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论文等都作为创新活动,自觉应用形象思维等各种思维方法,不断总结提高,这才是最好的实践。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要全面考虑制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要把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核心位置;要增设创新型课程内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启蒙教育,进行创新思维和科研基本方法等教育,增强创新意识;要把科研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拿出一些科研经费为学生设立科研项目,有条件的高年级学生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要对全校教职工及学生进行教育,全员重视创新人才及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3.文理结合教育,在融合中形成形象思维
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坚持理工科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人文教育别是艺术教育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优势。
文理结合可以建立完整的创新思维体系。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来看,研究自然科学主要形成的是抽象、严谨的逻辑思维;人文科学主要形成的是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思维。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比较完整的创新思维体系。
人文别是艺术对形象思维及其要素,如事物的形象、形象观察以及形象之间的联想、结合、想象等具有很大优势;对树立形象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艺术创造中存在大量的观察、想象、联想等非逻辑思维,有的甚至全部是由想象、联想、创造出来的。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小说就是最好的例子。音乐更是一种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的艺术,要通过音乐反映客观世界,只能通过音响的运动,靠想象力、联想力以象征、模拟、音乐、抽象、概括的方法间接地显现客观世界。要认识音乐的主题含义也只有在通过听赏音乐中,从客观存在的音响运动中了解时代、民族特点,通过联想、想象了解时代的思想精神。如《十面埋伏》是以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决战为题,全曲分13段,以不同音调、节奏和演奏技法依次展现战前、战中、战后的场景,从欣赏音乐中联想、想象出当时金戈铁马、雷霆万钧的宏大战争场面。
在理工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中,要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课的作用,学习形象思维知识,参加艺术小创作活动、艺术欣赏、艺术比赛等实践中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
总之,形象思维对取得创新成果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及突破性等重要作用。要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努力学习形象思维知识,深入理解和应用形象思维规律,并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锤炼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音乐素养创新思维钢琴教学
艺术,是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承载情感和表达情感,在艺术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的东西,但是它却具有实际的表象,例如某些学生对某些乐曲的情感理解很透彻,在演奏时音准、把握按键的力度、速度、深浅等都恰到好处,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感染力。但是部分同学对同样曲目用同一钢琴进行演奏,虽然音准音律无误,但是情感感染能力较差,教师虽然不能说这类学生演奏错误,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感染力的艺术并不能称之为艺术。但是往往这种情感是极难培养的,这种情感就是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
一、音乐素养
(一)目的
音乐素养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们从一个非专业音乐艺术欣赏者发展为一个专业的音乐人,其中包括理解、欣赏、表现等几大方面。笔者认为,音乐素养是艺术类学生通过音乐进行知识采集、灵感采集和作品创造的一个基本,可以认为音乐素养是音乐人的一个基础理论,而钢琴演奏则是实际操作。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音乐素养就像是人类的骨骼,钢琴演奏则是人类的肌肉,在力量的表现上,骨骼才是最有力的,正像是音乐素养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一样。所以说要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应当从基础理论入手,就是培养其基本的音乐素养。
(二)问题现状和解决方法
在现代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束手无策,他们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就是认为教学过程中安排课时过少,所以往往都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演奏能力,在接触钢琴的初期表现尚不明显,但是随着学生们对钢琴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没有基础理论的支撑,他们甚至连读谱都不能达到准确,何谈创造。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应当从如下几个层面入手:
首先,提高认识。音乐素养是艺术类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是音乐人的基础。就好像拼音对汉字的重要性一样,音乐素养是钢琴教学的基本理论,音乐素养教学不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问题,它是音乐的基石。教师应当知道音乐素养培养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什么能力,也应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本点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学习音乐素养的学生,能够具有听辩、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听辩――能听辩各种节奏及标准乐音;唱读――能拿到乐谱即可弹唱;弹奏――能拿谱即可演奏;欣赏――能欣赏、理解或表现音乐内涵。从长远来说,上述的素质是一个音乐人在今后自学自创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如果不具备上述素质那么就无法学习音乐甚至是从事音乐相关的事业。
其次,丰富教师自身知识体系。虽然现代教育一直在进行改革,希望将学生们变成教育教学中的主角,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进行改革,教师始终是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平时应当多接触各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甚至是心理学、语言学等等学科都要涉及。总之,教师能力是目前对学生水平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一个好的教师应当具备对学生的能力有综合评价、自身知识储备量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多远等等特点。
再次,方法多元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当代的艺术类高校在进行钢琴教学过程中,音乐素养培养方法过于单一,通常都是采用朗诵式的教材宣讲方法进行。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传授,但是缺乏实践体系结合,学生们通常不能形成综合全面的知识体系,容易遗忘并且不便于应用。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调查,通过结合学生们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曲目进行实践类教学,一来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量,二来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切忌忽略练习甚至是压缩练习时间,因为钢琴教学中的联系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基本指法知识,而且也会潜移默化的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智商。
最后,建立活跃性课堂。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活跃性课堂是一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音乐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课堂形式。例如可以通过一首名曲演奏或欣赏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进行音乐理解、情绪理解和情感表达的讨论,一方面可以起到知识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们推陈出新的能力。活跃性课堂在某些教师眼中是一种不方便管理的课堂,但是笔者认为,活跃性课堂的意义就是各抒己见,将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一些独到见解进行公开和共享,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教育,让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生们的想法,有时甚至换个角度去领略钢琴乐曲中的真谛和精髓。
音乐素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钢琴教学的基本骨架,它不仅仅是要将学生们从一个外行人引领成为一个专业音乐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赋予学生们在音乐艺术中遨游的能力。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Innovativethinking)是一种艺术形式生存、继承、发展的基本要素。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其翻译成中文的主要意思为:改革,创新;新观念;新发明;新设施。所以说创新思维中就要求学生们具备几个能力:创造、更新、改变。之前我们讨论音乐素养中也提到,音乐素养培养时最注重的就是学生们的云月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也要求学生们在理解基本知识后对钢琴艺术进行创造和革新。所以创新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与音乐素养结合极为紧密的。
(一)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定义
钢琴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体现,是在学生的主体思维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对传统的思维进行变革性的改造和革新,产生一种顺应时代要求、人文要求、艺术要求的一种新思维方式,表现就是通过新的演奏形式、新的情感表新形势或者新的曲目来征服观众。
(二)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培养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目前来说艺术类高校在教育教学中也通过结合先进思想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钢琴教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钢琴教学中所涉及乐曲通常为近现代的名曲,经过时代的洗涤之后更加适宜学生们进行现代观念下的革新,而革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另外一种体现。另外,钢琴教学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情操的课程,创新思维在钢琴教育教学中的培养能够进行其他学科的延伸。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单单是让学生们简单地表达一些独到的见解,更是一种对学生们自主创作(包含固有曲目的改编)的鼓励,甚至是对音乐艺术发展的鼓励。
(三)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近年来教育界的不断研究,创新思维在人类幼年时期最为活跃,表现力也最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各种规则、法律、定律定理等的制约而限制了其创新思维的活跃。笔者在钢琴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出了一定的研究,认为应当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营造轻松课堂。课堂往往是神圣庄严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教学过于严谨死板,学生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拘谨,根据Smith的研究显示,严肃的环境往往不利于人类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同时也不利于创造工作的进行。所以笔者通过结合学生们的兴趣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以创新为出发点,以全员参与为目标,以来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们创造思维产生的几率。另外,课堂教学内容也要进行适当修改,例如乐曲欣赏或指法教学中可以对某节内容让学生们利用不同的指法或情感去演奏,通过畅所欲言的形式来分享所得所感,也是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一种方式。
其次,激发学生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艺术教学中如果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是无稽之谈。钢琴演奏最高的境界就是再现作品的原情景和原精神,教学中培养目标也是让学生们最大限度的接近、达到甚至是超越原作的原情景和原精神。所以课堂上应当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激发,例如合适的问题设置、巧妙的使用多种指法或者情感演绎作品等。课堂外也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其他艺术形式和自然。“艺术来源于生活”,经常接触其他艺术形式和自然的学生对钢琴曲目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接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角度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和解答,也是学生想象力激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再次,多元化艺术形式融合。笔者在进行钢琴教学时也融合了一部分其他的艺术种类,例如将流行乐与钢琴教学进行融合,因为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较为喜欢流行元素,流行乐的引入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牢牢的抓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方式。
三、结语
钢琴教学是艺术类学生教育教学中经常选择的专业课也是其他学科学生的一种选修课,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陶冶情操和提升艺术素养。而且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断修正和改革也要求钢琴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所以钢琴教育教学中不能单单拘泥于钢琴演奏技巧、指法、音准、音律等一些技术层面的要求,更应该深入学生的音乐思维建立、音乐感受力培养、音乐表现培养、音乐创新能力培养等,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当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够最终的培养出能够传承钢琴艺术和音乐艺术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慧敏.高校钢琴艺术欣赏课探究[J].大舞台,2012,(10).
[2]何上峰.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艺海,2011,(12).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教育改革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每一个领域都涉及数学知识,特别是在高科技和管理科学等领域,数学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对于现阶段的数学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数学的全貌以及一些数学前沿都有所了解,还要了解与数学相关的其他领域。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数学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就是创新思维,所以在新时期,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数学教育的特征
1.数学教育的特征
(1)抽象性:数学学科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抽象性,数学中的所有对象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2)简约性:数学的简单性主要体现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这是数学的抽象形式。
(3)形式化:数学的形式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数学中所应用到的形式符号体系,一般在数学中,都是采用形式语言,对数学思维过程中所有能表述出来的事物都用符号表示,包括一系列的推理、公理和定理等。
(4)逻辑性:这是数学的一个主要特征。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创新思维内涵及特征
思维创新的主体是人,而除去创新主体之外的其他事物就构成了创新客体,创新主体对创新客体的认知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
创新思维的几点特征:
(1)主动性:思维主体的主动性对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主动性缺乏,那么就难以保证良好创新性效果的形成。
(2)独创性:创新思维的独创性也强调了创新思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3)求异性:求异性是创新思维最为本质的特征,它需要以创造性思维的主题与现有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4)发散性:主要是指在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联系思维客体的一些相关因素。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积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创新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创新意识,那么就无法保证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工作。只有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问题意识
(1)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能直接照搬教材上的知识点,而是需要灵活地将教材上的一些知识点,如公式、定理等,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此种形式,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得问题意识在学生心目中扎根,这对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注重数学问题的再创造,积极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形成,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创新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保证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要以问题再创造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探究精神和质疑意识,学生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才能逐渐形成。
3.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兴趣是思维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驱动力。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师需要将这些数学知识以趣味性的形式灌输给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4.充分利用数学课本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本中有很多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对这些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新时期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过程。这也要求数学教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成红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蔡健飞.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思维;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35―02
新时期教育观念为我们诠释了高等教育的创新性、科学性,要求教学既要注重专业基础教育,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独特性、创新性的培养,使之成为21世纪创新型人才。对高职院校钢琴教育而言,亦需要革新传统钢琴教育,针对学生的特点摸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最佳配合,良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在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是一种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为此,探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对逐步完善钢琴教学体系的作用巨大。
一、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现状
1.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仍然沿袭“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教师单一地传授乐谱知识,课堂上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个性遭到了泯灭,致使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均受到制约。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一言堂”的形式简单地灌输知识,教师很少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与学习状态,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以听众的角色学习知识,不会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谈不上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挖掘自己的潜力,导致对钢琴知识的学习浅显,仅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课外的钢琴练习少之又少,无法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长此以往,我们不可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过高的评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过高的期望,这是钢琴教学的失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刻不容缓,所以仍在沿袭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的高校要认识到现有形式的弊端,与时俱进,及时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求一条行之有效地钢琴教学路线,为社会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2.目前高校钢琴教学的举措
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确立,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高瞻远瞩,对教学方式进行了革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力求规范化,积极探索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并且有了一些举措,达到了一定深度。具体举措如下:一是为了保证钢琴教学目标的完成,取得预期的教学成绩,各院校对钢琴教学的考试与考查的程序进行了规范性的细化,同时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对钢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以绩效工资的形式体现工作质量的优良,此过程中要确保客观公正,使之长期有效地实行下去。二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时间的充足,学习质量的提高,学校对学生学习钢琴的时间做了硬性的合理的规定,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余巩固钢琴演奏的技能技法,达到娴熟的地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思维。三是钢琴教学中关注贝多芬的《月光》、《悲怆》,肖邦的《夜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等经典曲目的训练,并加大训练力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经典曲目进行分类,让学生全面了解钢琴演奏中的协奏曲、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不同的演奏技巧,培养出优秀的钢琴师。可以说目前的高职院校依据自己的校情、学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钢琴教学开始朝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发展,顺应了音乐教学的大发展趋势,钢琴教学的大发展指日可待。
二、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创新钢琴教学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用创新思维指导钢琴教学工作,改变存在弊端的教学理念,使钢琴教学顺应时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种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施展,学习的积极性随之提高,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师生互动是钢琴教学的重中之重。
1.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教育教学的主题,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资本。将创新思维合理地运用到钢琴教学方式中,势必打破“一对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转换单一、教条的教学思路,促进钢琴教学的整体进步。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它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转换传统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分析钢琴学习中的问题,深入全面地掌握钢琴方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可以延伸学生的思维层面,挖掘艺术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所学的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2.师生互动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0年湖北《楚天都市报》对几所高校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与授课教师的接触较少,甚至没有交流,关系十分疏远。追究根源,主要是缘于教师课堂满堂灌,课堂结束就走人,学生的成绩好坏只参照期末考试的成绩,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样是课堂,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师生间要积极互动,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教”和“学”统一,实现素质教育的诸多目标。由此可见,师生互动是必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创新并丰富了钢琴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提高钢琴教学效果。因此,做为工作在钢琴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重视师生互动,正确理解其对钢琴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式
首先,要突破思维定式,开拓教学思路。钢琴教师要时刻牢记音乐对学生的审美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要形成正确的审美体验,以情动人,以情促演。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地研究音乐作品,透彻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及曲式,正确地把握作品演奏速度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艺术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灵感的重视和把握。学生在学习钢琴的相关知识时,脑海中会有灵感的呈现,这不是教师教授的,是经过刻苦的反复训练得来的,灵感会给学生带来发挥的激情,更好地激发自身的技能与潜力,为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及时把握这种感觉,形成较好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
第三,注重学生音乐表演整体意识,鼓励创新精神。钢琴演奏需要表演者利用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创新思维把握乐曲的整体,对细节进行适当的定位,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准确地演奏乐曲,让欣赏者既能看到乐曲自身的特点,又能体味到演奏者的独特风格。
2.加强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措施
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给足学生时间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课堂上教师权威的讲解会埋没学生的艺术个性,为此需要教师多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使之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既要实现师生互动,又要促进生生互动。可见,学生角色的转换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在钢琴教学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它们的正面促进作用,推进钢琴教学改革的进程,快速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高的优秀钢琴人才,保证钢琴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庆刚,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梁刚.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音乐生活,2009(03).
[3]茌庆梅.师生互动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设计方法;艺术领域
设计作为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也是艺术领域发展的基础。因此,一幅好的现代设计作品,与创新性思维模式是离不开的。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创新性思维是发展过程中的导向,设计是实现想法的工具,所以说设计中必须有创新性思维的存在。记得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想象力要比知识理论重要很多”,其实想象力也是我们正在说的创新性思维模式。由古至今,人们利用创新性思维所设计的作品有很多,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其设计方法和创新性思维,都不禁令人赞叹,甚至有的人所,它们不是由人类所创造的,而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创新性思维本身就是上天赐予人们最好的礼物,设计师人们利用自己的独特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再利用完美的设计方法,以此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也成为这个时展的主要形式。
一、创新性思维的分析
(一)、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1.收敛性思维模式。收敛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引导设计师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保留事物本身具有的特性,其主要的特点为: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发展性相对较长,并且观察性能也相对较强。
2.立体思维模式。立体思维是创新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是引导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有一个相对较为立体的形象,其主要的特点为,具有良好的平面、科可行等性能,它没有收敛性思维那么影响,对设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空间性思维模式。空间性思维和以上的两种模式相比,要开放很多,主要是引导设计师将自己的想象力打开,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联想。其主要的特点为:思维相对较为多元化,并且具有良好的开放、整体、综合等性能,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创新性思维的优势,并且对其设计形式,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
(二)、创新性思维模式的主要阶段
1.准备。在创新性思维构建的过程中,是需要设计师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也就是创新性思维得孕育阶段,并且对自己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全面的提取,这样的可以为创新性思维模型下一阶段的构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想象。设计师应当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反复的联想。并且在联想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进行反复的假设、肯定、否定等形式,经过反复这样的形式,最终将自己的联想结果形成。
3.结果检验。在联想的结果得到验证以后,设计师应当对其结果,进行全面的验证,这样可以将其结果变得更加的成熟和实用。
二、设计方法分析
(一)实用性设计方式
在设计的过程中,实用性其实也就是注重设计在市场中的使用性能,并且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设计中的功能性,同样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计产品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仅要充分的具备创新性思维,也要对自己所涉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和前景,以及本身只有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注重的产品的外表,可以利用对颜色和图形的创新,增加设计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此获得了人们对产品设计的关注度。由此看来,在实用性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利用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市场的前景,进行创新性思维设计创造,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充分的对产品进行认知和了解。那么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样的设计形式,也是他们所喜爱的,更加激发的了他们创新性思维中的乐趣。
(二)、在功能上的设计方式
其实,每一幅设计作品都是具有一定的功能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好看才设计的,其功能可以分为很多种,例如:视觉功能,推销功能、含义功能的等。从这些功能的表面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可以仅仅抓住人们的眼球,在市场的不断开阔新的发展领域,并且将其含义在真个设计的画面中,进行全面完美的表达。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其功能的注重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功能上面的设计方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1.对设计的功能的进行挖掘。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是的仅仅要保留现有的功能就可以了,作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对设计功能中的未知领域进行全面的挖掘,对周围的物要进行全面的观察,以此从中可以获得相应的提示。在设计的过程中,重要用心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就会不断激发自己创新性思维模式,这样在设计功能挖掘的过程中,可以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跳跃。例如:某位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在一次意外中,发现自己的女儿将袖子绑在自己的脖子上,以此激发了这位设计师的灵感,这对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到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并且将其设计功能,进行了充分的挖掘。
2.设计功能扩展。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的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对设计中原本的功能,进行全面扩展。例如:人们常用的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有开始的职能打电话和发短信,一直到现在不仅仅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还可以利用手机进行上网料聊天、查资料、看电影、照相、发邮件等各项功能,这些种种都是设计功能扩展的代表。这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一种设计的兴趣,和一种设计中的挑战,吸引着他们不断的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此促进了我国设计行业发展的进程,更将我国的艺术领域带来的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伯军.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探讨[J].包装工程,2014,01:143-146.
[2]王建才.创新性设计思维与创新设计思维模式构建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05:97-100.
[3]洪凯.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技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
思维创新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新课标;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一、引言
新课改之前,中国的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以升学率为目标,很少甚至没有意识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学生也只是机械式的记忆知识,很少甚至不会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新课标规定中国的教育今后不再是只考虑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是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世界新技术发展、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种培养创造性思维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明显。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新的见解或发现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它不禁锢于人类原有的思想,而是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想。方向的求异性、结构的灵活性、进程的飞跃性、效果的整体性和表达的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与直觉、判断、推理、想象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表现,任何一项发明和革新的出现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财富。
三、创造性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象征着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形式的思维,它能够在学生思考问题时直接洞察问题的本质,具有直觉性;能够把思维观念沿着不同的路径扩散到各个方面,具有发散性;还能够不因循守旧,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批判性。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教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今还有许多教材侧重于对现成知识的演绎,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应对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予以重视。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能够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在导入新课或介绍数学知识背景时,可通过数学公式或定理后面的故事或是著名数学家的成名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兴趣。第三,教师对学生不同寻常的提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思或别出心裁的解法,即使只有一点点新意,也应对其多加鼓励,肯定其敢于想象,有创造力的一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其利用创造性思维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运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对熟悉的事物重新进行研究,从而找出与原来思维不同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各种不同解法的特点和优缺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可以从狭窄和封闭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提高解题技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引入数学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其主要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在开放题的求解过程中,解题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联想多个可能的解题方向,很容易在某些方面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能积极探索思考问题,并且学会合作和交流。
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的创造性活动始终离不开直觉。直觉思维又称形象思维,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丰富的形象材料,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把握,用典型化的方式进行概括,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在一瞬间发生的,能调动个体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展现其知识和思维能力,是综合的、积累的产物,具有分析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内容,迅速洞察问题本质的直觉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5.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所谓的逆向思维,使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时,从原思路的反方向出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柯西运用逆向思维建立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逆向思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保守性,进而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首先,教师在讲授数学定义时,应注重对定义可逆性的阐述;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逆用公式和对问题进行反向思考。
五、结语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运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贽,陶桂洪,汪金燕.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170-171
[2]孙桂芝.谈新课标下创造性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13,15(1):9-10
[3]蔡克.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