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藏起来了中班教案设计(精选5篇)
谁藏起来了中班教案设计篇1
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阅读、游戏的乐趣。
准备:绘本ppt、人手一套动物*作图片、空底板
过程:
一、动物的家(明确房间号码的含义,找到一一对应的动物)
导语:这是一本书,认识吗?来了几个动物朋友?
提问:他们是谁?住在哪个房间?
重点: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找到每个动物的家,如:小*住在哪个房间?303是谁?
难点:如房间302中“3”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
小结:9个动物都是好朋友,他们住在同一幢房子里,都有自己的房间号码。
二、动物玩捉迷藏(仔细记忆和发现动物的变化)
导语:今天动物们玩起了捉迷藏。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是怎么玩的?(调动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
提问:动物们躲起来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1、动物藏起来了——t:谁藏起来了?(根据底板颜*和动物身体的颜*来判断)
2、动物转身——t:哪个朋友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了?(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
3、动物不见了——引导幼儿来提出问题“哪个动物不见了”
4、关灯了——通过动物的眼睛来回忆动物的位置。游戏:开火车
小结:动物们藏得再好,也逃不过我们雪亮的眼睛。因为我们看得仔细、记得牢、才能说得清楚。
三、动物找家(无任何提示记忆和摆放所有动物的位置)
1、教师提供三层楼的空的底板,幼儿帮助9个动物找到正确的家。
2、互相检验。(自检、他检)
3、看动物表情变化。
难点:由教师来问,转换成由幼儿来问。如:找谁生气了?找谁哭了?
谁藏起来了中班教案设计篇2
活动目标:1、在对折线和弧线有前期经验基础上感知椭圆、纺锤形的特征,并能够从实物中抽象概括出来。2、借助电子白板,帮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理解和判断椭圆形和纺锤形。3、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幼儿材料:《梦幻山谷》游戏手册、绿边卡片8张、蓝边卡片8张、每人二个篮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回顾对弧线和折现的已有经验,从实物中进行抽象概括。
师:“这些东西里都藏有哪些线条?”
二、基本部分
(一)、感知四种图形,了解四种图形的特征,并能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www.师:“水果香瓜要和我们捉迷藏了,等一下小朋友闭上眼睛一齐说变变变,香瓜就会藏起来了哦!”“它会藏在哪个图形里面呢?为什么?”
2、运用和圆形对比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并画一画,引导幼儿说说和其相像的物体名称。
4、运用和椭圆形对比的方法感知纺锤形,重点在其形状上。
(二)、游戏:“找找藏在物体里的图形”。能观察物体的外形特征,并将其归纳到相似的图形下。
1、引导幼儿观察8张绿边大卡片上的物体,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其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象什么图形?在这些物体中藏着什么图形呢?”
2、出示游戏手册,鼓励幼儿自己为实物卡片归类并说出理由。
3、幼儿操作游戏材料。教师观察幼儿操作过程,检查操作情况,鼓励个别有困难的小朋友坚持完成操作。
(三)、游戏:“帮蓝边卡片找朋友”,能根据实物图形找出相似图形的实物。
1、请幼儿取出蓝边卡片,在相应的游戏手册中兰色游戏页上完成操作,并说出理由。
三、结束部分
1、师:“请你们找一个客人老师来说说自己是怎样放的好么?”
2、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
谁藏起来了中班教案设计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幼儿能仔细观察图片发现“谁藏起来了”感受动物身体与灯光颜色相同所带来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
2、能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ppt,操作板与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指导:
游戏一:“动物在哪里”说出动物名称及位置
1、出示动物图片,说出动物名字。
主要提问:这些动物你能认识吗?
2、集体玩记忆游戏
游戏二:“灯光变变变”发现讲述“谁藏起来了”
1、情境“灯光舞会”
主要提问:谁藏起来了?
2、根据幼儿意愿,逐一游戏。
主要提问:
(1)有几个小动物藏起来了?它们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
(2)发现什么秘密?(感受启发发现:灯光与“动物藏起来”之间的关系)
游戏三:”谁藏起来了”操作摆放所以动物
1、幼儿单游戏,记忆摆放动物
2、出示图片验证结果
游戏四:“记忆高手”鼓励尝试挑战
1、介绍绘本《谁藏起来了》
2、新游戏介绍,鼓励幼儿活动后尝试。
谁藏起来了中班教案设计篇4
活动目标:
1.在猜猜、说说动物特征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忆能力。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感受游戏的快乐。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小动物图片、房子底板
3.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认识动物,引出话题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动物朋友来和我们做游戏。为了表示欢迎等会儿见到他们要拍拍手哦。看,他们来了。
——数一数一共来了几位朋友?
——你们看到了谁?它长什么样?
小结:今天可真是开心,牛,河马,兔子,大象,猫还有袋鼠妈妈带着她的宝宝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二、观察操作,大胆表述
1.猜猜是谁(从不同的表现及特征熟悉不同动物)
——现在动物朋友要和我们来玩“猜猜它是谁”的游戏!它们可是要发生一些小变化的哦,看看你们谁的小眼睛最厉害!
预设问题:
——谁变得不一样了?他怎么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生气了?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谁转过身背对我们了?你怎么知道是它?
小结:不同的动物它的特征及表现是不一样的呢!
2.谁藏起来了(关注身体颜色了解不同动物)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呢?
把小眼睛遮起来准备游戏了。我们来到了一片绿色的地方,可能是哪儿呢?
——是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回是谁藏起来了?为什么到了橘黄色的地方牛和袋鼠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结:因为牛和袋鼠的身体是橘黄色的,所以到了橘黄色的背景前面它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兔和大象急了,“我们也要躲起来,我们也要躲起来”欸,它们可以躲在什么地方呢?
小结:不同颜色的背景能让不同颜色的动物藏起来哦!
3.谁回家了(从局部特征判断不同的动物)
(1)猜测
——玩累了,动物朋友要回家休息了,这儿有6间房,看看谁最先回家了?你怎么知道是它?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
——又有动物回家了,这回是哪两个?分别是谁和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操作
——看,动物朋友们现在都回家了,你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他们住在哪个房间吗?
——这里有一些楼房和小动物的图片,你去按照顺序摆一摆,一会我们来说一说,看看谁最会观察,记得最牢?(幼儿操作)
(3)验证
——把你的房子拿过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呢?
——开灯喽,你摆对了吗?
小结:从眼睛的不同我们也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动物。
活动延伸:
——动物朋友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和它们玩游戏可真开心啊!
——这些动物朋友就来自于这本书,名字叫《谁藏起来了》,里面有更多的小动物能和你们做游戏哦,想和他们玩儿的朋友一会可以去看一看哦!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画面非常形象,动物们轮流藏起来,孩了们非常乐意去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小动物。利用画而中不同的动物形象,让幼儿在看看、玩玩、猜猜中寻找躲起来的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
谁藏起来了中班教案设计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今天,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我们先来数一数大屏幕中有几个小动物来玩捉迷藏?
2、教师:这9个小动物是住在一栋房子里的,这栋房子一共有三层
最底下的是一楼,中间的是二楼,最高的是三楼,你认识几楼第几个房间住的是谁?
教师:(1)二楼的第一个房间(201)住的是袋鼠
(2)三楼的第一个房间(301)住的是小狗
(3)一楼的第一个房间(101)住的是犀牛
教师:你怎么知道它是犀牛?(因为它的鼻子上有角)
(4)教师:一楼102住的是谁?(小猪)
(5)教师:三楼302住的是谁?(老虎)
(6)教师:河马住在几零几?请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303)
(7)教师:河马的楼下是谁?(小兔——203)
(8)教师:兔子的楼下是谁?(小羊——103)
(9)教师:最中间的是谁?(狮子——202)
教师总结:通过记忆动物的房间位置可以判断不同的动物
三:找一找
1、教师:如果这些动物朋友躲起来,小朋友你能找到它吗?
(1)教师: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321,睁开眼睛,哪个动物朋友藏起来了?(303的河马躲起来了)
(2)教师:把眼睛闭起来,321睁开哪个动物朋友藏起来了?(201的袋鼠、302的老虎、103的小羊)
(3)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袋鼠妈妈的肚子上有个口袋,老虎的额头上有一个王字,小羊的头上有两个弯弯的角)。
2、(1)教师:这次是让我们找谁呢?幼儿观察大屏幕
幼儿:小猪——102
教师:小猪不是在吗?为什么要找小猪呢?
幼儿:因为小猪转了一个面
教师:刚才看到的是小猪的脸,现在看到的是小猪的背,原来这次是让我们找一找谁转过身了!
(2)教师:这次转过身的小动物有几个呢?
幼儿:3个动物转过身了,有302的老虎、201的袋鼠、202的狮子
四:(1)提问:你觉得自己最多能找到几个?
(2)教师:给动物朋友们一点时间,让它们躲起来,闭上眼睛几秒钟,睁开眼睛,幼儿观察大屏幕
教师:躲了几个动物朋友?(全部都不见了)
教师:你们还能找得到吗?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局部特征可以判断不同的动物
五:巩固升华
(1)教师:小动物们玩累了,现在它们要回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最先回家的是谁?
(2)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把小动物们全部送回了家,今天我们和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就做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画面非常形象,动物们轮流藏起来,孩了们非常乐意去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小动物。利用画而中不同的动物形象,让幼儿在看看、玩玩、猜猜中寻找躲起来的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