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肩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6篇)

时间:

肩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1

骨科护理文书书写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

骨科外来器械箱的湿包原因分析及处理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茨海默型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概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

个性化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耐受力影响

气管管状支架置入术治疗肺癌晚期大气道狭窄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在消化道病变中的疗效观察

观察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

中长链丙泊酚在全麻诱导和苏醒中的优势

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对孕期妇女保健的影响

高校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调查探究

“微信”平台在新生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一例新生儿静脉外渗导致皮肤破损的护理体会

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35例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运用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观察

高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干预对策

内外固定对留置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比较效果分析

痰热清注射液辅佐冶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彩超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分析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再次妊娠的影响

术前疼痛教育对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研究

系统评价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清差异蛋白的鉴定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控制剖宫产术后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创伤反应的对比研究

牵引推拿复位配合中药外敷熏洗治疗新鲜肩关节脱位体会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探讨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

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对急性牙髓炎的疗效

硝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

探讨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体会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一例卧床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压疮的护理体会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地塞米松、西咪替丁、利巴韦林三联法治疗轮状病毒感染150例

50例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联合用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析及防治对策

中剂量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

肩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1(b)-121-02

PICC置管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20年,其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人上腔静脉(SVC)的一种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其优点是只需外周穿刺,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外周留置感染率低,经济有效,且容易拔管,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PICC置管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置管后会出现的一些并发症问题,如导管接头松动、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有血液渗出等。笔者在本文针对PICC置管后的患者提供了一些健康教育知识,使患者及家属理解PICC应用的目的和意义,积极配合置管。掌握置管后的自我观察、日常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导管留置安全。

1置管前健康教育

置管前由专业护士首先应评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PICC置管知识的了解程度、病情的轻、重、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等。全面进行分析后,选择适合操作的患者。客观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ICC的优点、置管的目的及所能达到的效果、简单的操作过程、配合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请置管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在置管前应协助指导患者清洁置管侧肢体。危重患者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上肢皮肤清洁。肢体通过清洁可预先清除掉局部大量的细菌和汗渍。

2置管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恐惧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多数患者在置管时都具有紧张、恐惧心理,在进入操作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因患者心情紧张、害怕疼痛和心理上的压力可刺激迷走神经,焦虑可引起痉挛和静脉收缩。针对患者的表现,操作者应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给予充分的语言交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后再行操作。在操作的每个环节中,操作者都应保持良好的语言交流,根据患者的思想动态,实时进行现场指导,使患者始终保持放松状态。

3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对于P1CC治疗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健康教育,尤其是置管后的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置管结束后要充分肯定患者的有效配合,给予鼓励,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指导患者置管侧手臂的活动方法,如握拳活动、弯曲活动等。对不识字的患者由护理人员完成指导。定期抽查患者能否复述术后教育内容,直至其完全了解和配合。

3.1穿刺点出血的观察

置管后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出血,穿刺后24-48h内。穿刺点局部可有少量的渗血。若出血量较多,应加压包扎止血。出血停止后换药,贴上14cmxl2cm优韧宁。告知患者此为常见的并发症,嘱其勿紧张。24h内予加压包扎。24h内勿做过频的肢体活动;局部渗血后应及时更换敷贴,避免血液的培养基作用致细菌孳生导致感染。

3.2置管侧肢体的运动

①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症状,尤其要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②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置管24h后可日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后3-4d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min。③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K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3导管的保护

告知患者做CT增强检查时,辅助检查如CT注射显影剂切勿从PICC管注入,导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防止因高压静脉注射易导致PICC管断裂。

3.4置管后换药情况

常规24h内换药1次,然后隔日换药1次。每周更换肝素帽1次。保持局部干燥,若穿刺点敷料潮湿立即换药。再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感染,应加强观察、护理、换药。

3.5静脉炎情况

若沿置管方向出现红、肿、热、痛及条索状异常,可能是静脉炎的表现。为了避免静脉炎,应注意:①每次换药时先用75%的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3~5cm的范围,以达到去脂的目的。然后再用安尔碘消毒。②用高通透性透明贴膜保护穿刺部位。③如果出现静脉炎,使用物理疗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发生静脉炎时,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d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3.6禁止用于抽血

PICC导管不能用于抽血。

3.7带管沐浴的方法

患者可沐浴,但应注意淋浴,禁盆浴及泡浴。淋浴前用保鲜膜包裹穿刺点上下方至少10cm,厚度不少于2~3层,缠绕2~3圈,以尽量避免穿刺局部的潮湿。淋浴后,及时检查贴膜,一旦有浸水情况,及时通知专业护士予以更换。

肩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3

综述IGFBP-1与人类妊娠母体变化和胎儿生长发育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马淑红

浅谈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侯永锋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原因雷六春

脑卒中常见合并症的康复护理380例高秋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最新进展仲霄鹏

口蹄疫O型细胞灭活疫苗的口蹄疫原苗LD50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健康必读(中旬刊)寇灿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的改进及护理李鸿

4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李益萍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体会周凤林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尹建文,张轶群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张新伟

老年人骨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徐春桂

抗HP治疗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杨勇,王秀凤

对老年肺心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高秋玲

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受损的疗效于文立

浅谈山区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丁光雄

CT增强扫描外漏后的护理技巧及心理分析陈丽

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分析程习功

分级护理可行性的调查和研究华志芬

建工师学校食堂及幼儿园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孙燕霞

试论孕妇产前保健黄歆

患者就医时的心理状态分析白雅玲

还给幼儿一个健康的身体金艳,唐蓉

农村卫生的问题及对策朱瑞芬

浅议饮食与健康江文世

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做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必读(中旬刊)陈艳玲

为什么牙龈出血王凯

关于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编码的分析与建议葛安安

梗阻性胆管炎并发胰腺炎的治疗分析赵永江,袁富贵

浅谈剖宫产的指征成湘鄂

脑卒中后早期癫痫50例分析罗政云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20例临床体会唐宇军

陀螺刀治疗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戴智康,齐海燕,梁桂芳

养血祛风止痒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45例王婷婷

茵栀黄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31例疗效观察王玲

隐睾的临床诊疗分析李陈洋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成因及结局岳玲

硬膜外单次镇痛与普通镇痛效果的比较谢吉芬

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杨攀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九例误诊临床分析高晶磊,李哲恒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张静

红活麻中总香豆素有效部位的药理活性研究王洪琛

120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刘惠文,杨兆凤,张志红

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陈凤喜,陈宝芝

ICU脑疝病人护理体会邵梅

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顾永会

产科隐私护理探讨吴敬波,吕红俊

39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护体会杨刚先,郝永先

关于高职护理专业开设职业安全课程的探讨王娟,朱晓菡,万云

12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体会健康必读(中旬刊)施伟荣

见习护生心理问题及带教对策魏春平

耳鼻喉科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周晓静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体会周健苗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崔文中

极超短波加药物推拿治疗颈肩综合征临床体会肖朝林

阑尾脓肿一期阑尾切除扬国斌

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方法研究李雪

浅谈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曾家仁HtTp://

烧伤治疗应用盐酸川芎嗪66例疗效观察刘冲,田仁宽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陆野

突发性耳聋不同年龄组的临床分析张雨

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探要邱作成,郭晓蓉,乐德行

手术治疗小儿箝闭性腹股沟疝97例分析杨国斌

小针刀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周金香,李亚,李炳琪

指压天宗穴配合针灸治疗脑梗塞后重度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喻程耀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85例分析许明熙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张莉

宫颈息肉术后的健康护理分析张玉梅

呼吸科人性化护理探讨王永琴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孔凡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王安芳

紧张性木僵状态20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李园,李娟,郭翠英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薛洁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曾萍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再探吴凤清,郑春华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孙艳

医院护理安全隐患研究及管理策略陆金菁

妊高症的临床护理体会翁庆敏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蔡晶

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护理会诊实践严红艳,杨青,古成

供给牛奶提高夜班护士工作质量的研究健康必读(中旬刊)罗艳林,陈佑碧,周谨

关于妇女孕期的健康教育略谈文兴琴

健康教育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研究田勇

农村优生两免工作带来的思考寿建叶

谈伤寒中的水饮治疗周升栋

浅析全健排舞在企业和职工中推广的意义俞艳

分娩期产妇的心理剖析及对策张黔豫

臭氧治疗三种阴道炎疗效观察刘兰

肩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4

1临床资料

109例病例中男82例,女27例;年龄38~72岁,平均56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6例,出血性脑卒中2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6例,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对照组53例,只实施一般的护理项目,不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

2方法

由专人负责采用ADL评定量表对患者出入院时分别进行评分,将两组患者测评结果进行分别对照,结果如下(表1)。

3健康教育

3.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心理特点:自卑、焦虑、抑郁、悲哀、绝望[1]。因此在健康教育中护士应注意多与病人交流,建立信任感。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自我心理调节,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鼓励患者参加文娱活动,坚持循序渐进,克服焦躁情绪,对每一位患者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以增强康复的信心。

3.2良肢位的摆放偏瘫急性期就要开始注意姿势的摆放,采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和抗痉挛的模式[2]。具体摆放要点:下肢屈髋屈膝,上肢肩胛骨向前伸肘腕。仰卧位:在肩胛后方放一薄垫,纠正肩胛内旋内收,肩少外旋,伸肘腕,手指伸展或握一毛巾卷,防止手指屈曲痉挛,下肢呈膝髋自然弯曲。健侧卧位:患肩前屈90°左右,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放于支持枕上使髋内旋。患侧卧位:患肩前伸,伸肘前臂旋后,腕指伸展,患下肢稍后伸屈膝,健下肢放于患肢前方,其下垫枕。

3.3并发症的健康教育

3.3.1肩关节半脱位纠正肩胛骨的位置后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时,应加强对肩关节的保护,鼓励患者及早开始主动性上肢活动以提高肩关节周围的肌张力,同时对肌肉和关节提供各种刺激。患者坐位时,可应用前臂支具支持上臂位置。

3.3.2肩痛和肩手综合征指导患者疾病早期进行合理的被动和主动性活动,仔细放置并垫高患上肢以减轻水肿,避免屈肘姿势,避免冷热交替和温热治疗。疼痛严重时遵医嘱使用止痛消炎药物。

3.3.3直立性低血压鼓励患者早期坐起,起立动作应缓慢进行,可穿弹性长袜,有条件者可使用起立床训练,康复锻炼时逐渐提高倾斜角度,直至90°。逐渐延长训练时间30min。

3.3.4压疮协助患者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床单被褥,保持皮肤干燥,避免长期受压,加强营养支持,增强身体抵抗能力[3]。消瘦患者建议使用气垫床。经常按摩受压皮肤,加快血液循环。同时嘱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加强观察,避免压疮的发生。

3.3.5泌尿系统感染指导患者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可采用习惯的排尿姿势,避免焦虑情绪,配合适当的听流水声、按摩、热敷、针灸能促进排尿。鼓励患者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3.4用药指导脑卒中患者服用的药物大致可分为:降压药、降脂药、抗血栓药、改善脑功能的药。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切忌自行更换药物或剂量。服用药物前应熟悉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禁止掰开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晚饭后服用效果最佳,倍他乐克片可引起心率减慢等。

4讨论

近几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科学、合理、全面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缩短病程,加快肢体功能康复,防止并发症发生,减轻病痛,节省患者开支,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冯梅梅,胡德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9例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61-262.

[2]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学[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91.

肩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功能锻炼综述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52-02

强直性脊柱炎又名Marie-strumpell病、Von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AS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男性多见,4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少见,约占3.3%。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腰部僵硬(晨僵),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并发脊柱强直畸形,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因此及时、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在该病的治疗上多数患者片面地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功能锻炼,或是急于求成,进行过度的功能锻炼而加重病情,因此找出行之有效、易于练习的功能锻炼方法凸显必要。

1目前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功能锻炼方式有以下几种

1.1采用健康教育方式让患者进行锻炼。通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让AS患者认识到治疗该病的长期性,使患者认识正确的行为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如站立时尽可能保持挺胸、收腹和两眼平视的姿势,坐位时应保持胸部直立位。平躺时应睡硬板床,俯卧位时应将双脚悬置床外,侧卧时应避免颈、腰椎前屈,枕头要低或不用枕头,减少或停止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高静丽[2]在对1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嘱患者平卧硬板床,用低枕或不用枕头,不宜侧卧及长久站立,不坐矮凳,避免弯腰过久,每天早晚各俯卧位30分钟后发现保持正确的行、立、坐、卧等姿势对于防止脊柱及髋关节变形,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何庆凤[3]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在常规治疗上实施常规护理50例和在常规治疗上实施康复护理50例,通过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后发现后者在重视卧床姿势,保持脊柱的功能位置,减少负重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前者。陈彩芳[4]等通过对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有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保持患者和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1.2采用维持胸廓活动度的运动。运用深呼吸、腹式呼吸及扩胸运动练习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张胸廓,促进膈肌运动。李晓兰[5]等随机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助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功能训练强调扩胸运动以锻炼胸部、肩胛肌群,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扩胸度的维持。结果对两组以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表加以评分后发现康复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陈淑娥[6]对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施行内容包括扩胸运动等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收到较好效果。杨维晓[7]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做几次深吸气,吸后屏气,然后再呼出的动作,发现对防止此病侵犯胸肋关节及脊肋关节而造成扩胸度降低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3采用全身耐力运动进行锻炼。游泳、步行、骑车可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肌力,防止或减轻脊柱和关节畸形。游泳作为一种水中运动还能增加肌腱和韧带的柔韧性,并对姿势异常、关节囊纤维化、钙化和增加肺活量均有良好作用。刘委[8]等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上指出水中运动充分利用水的浮力放松肌肉关节,减少了对受累关节的刺激,特别是随着躯体在水中的上下沉浮,水的冲击对身体可以起到被动按摩的作用,可以说水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预防和矫正脊柱及其他关节的畸形,改善脊柱四肢功能,维持和改善胸部活动,增加肺活量的作用。曹玉琼[9]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俯卧撑太极拳游泳等有效的控制症状、防止关节破坏,降低复发率、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吴明方[10]开展水中医疗体操,充分利用水的浮力放松肌肉关节,减少了对受累关节的刺激,特别是随着躯体在水中的上下沉浮,水的冲击对身体起到了被动按摩的作用,疗效颇受人们关注。并指出游泳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最佳、最全面的运动。

1.4采用保持脊柱和肢体灵活性的运动。运用颈、腰椎各个方向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练习来改善脊柱运动范围。刘艳芳[11]等把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体疗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体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头颈部、腰部等体疗,通过对两组疗效的比较后发现体疗能防止关节僵直、畸形,降低致残率,能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黄振俊[12]等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助脊柱和肢体灵活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发现辅助脊柱和肢体灵活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杨丹娜[13]等对实验组病人增加关节功能锻炼,其内容包括9个方面进行颈、腰椎各个方向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练习来改善脊柱运动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颌胸距、腰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指地距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1.5娱乐及背部运动。采用娱乐和背部运动针对背肌进行锻炼可以延缓受累关节强直时间,减轻疼痛,减少药物用量,改善生存质量。Uhrine[14]等研究表明背部运动配合娱乐活动可以缓解疼痛和强直症状,改善脊柱功能,其疗效与病程有关,如果每天坚持至少30分钟的娱乐体疗,每周至少5次的背部运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坚持体疗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的时间较非坚持者缩短1个月至3个月,体疗时间与疗效呈正比。

1.6被动性运动。运用推拿手法和牵引可以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脊柱畸形采用姿势治疗无效而脊柱关节突间关节及各韧带尚未固化时,可以尝试适当的牵引治疗。黄金丽[15]等在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重视关节护理,建议卧床患者经常进行关节按摩,有晨僵者应在活动前先做关节按摩,通过适当的按摩和锻炼可减轻脊柱及关节畸形的程度。李新忠[16]对13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脊柱牵引,配合手法推压,与未进行牵引者的疗效比较,优良率和疗程均有统计学意义。谢维琪[17]采用推背,根据症状,随症取穴按摩,摇动关节法等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手法治疗可以缓解椎间关节和脊肋关节软组织痉挛,促血循环,减轻疼痛,缓解脊椎及臀部的僵硬直有良好疗效。

1.7采用医疗体操进行锻炼。这是被采用最多的方法,多是将上述运动加以编排,便于患者的记忆和坚持练习。体操中常包含脊柱及髋关节的活动、呼吸训练和腰背肌训练。常彩云[18]等将6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进行医疗体操康复训练的体操组和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对关节功能恢复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体操组的关节功能改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于秀英[19]等在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柳氮磺吡啶等控制病情及对症治疗由主管护士行康复训练体疗操(共十节)指导训练,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也说明康复训练对于疾病的病情缓解有积极意义,李晓兰[20]等对72例患者进行分组训练,发现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功能锻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其方便、易行、疗效可靠的特点而被人们广泛认同并采纳。功能锻炼的实施对于增强药物疗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脊柱畸形,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科学的功能训练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21]。

2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有以下作用

2.1减轻关节疼痛[22],使关节保持功能位置[23],防止脊柱、关节畸形的发生[24]。

2.2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减轻关节挛缩[25]。

2.3增加其他关节的代偿功能,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26]。

2.4对保持病人心态良好,对疾病有一定认知[27],能积极配合治疗,控制了疾病发展及复发有助于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3目前的常用锻炼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锻炼方法枯燥,单一化现象比较明显。一种方法仅仅针对某一个关节进行运动,很难从全局上保证锻炼的临床效果。

3.2有些锻炼方法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如水疗、骑车、被动运动、娱乐运动等。患者不得不专门前往一些场所或借助一些器材才能完成那些锻炼运动。

3.3有些锻炼方法看似全面,但动作多,做法繁琐,患者往往难以全部掌握,锻炼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3.4在专业医师或护士指导下进行锻炼效果显著,但这往往要耗费患者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经济水平一般的患者中间难以推广。

3.5锻炼中要注意其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这是目前很多锻炼方法所没能顾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因而普遍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倾向,因此锻炼方法要有新意,能引起患者的兴趣,并让患者能在锻炼中舒畅心智,达到身心的统一。

4结语

功能锻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大力推广,但寻找一种方便、易行、疗效可靠的功能锻炼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91

[2]高静丽.强直性脊柱炎的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863-864

[3]何庆凤.10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1(7):1172

[4]陈彩芳,黄文珠,杨学萍.江美銮强直性脊柱炎84例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8(9):5773

[5]李晓兰,张亚美,李晓峰.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2,6(6):405-406

[6]陈淑娥.强直性脊柱炎康复功能训练的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9(10):563

[7]杨维晓.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健康教育[J].光明中医,2009,3(24):542-543

[8]刘委,何贵蓉.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7,12(12):3205

[9]曹玉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恢复训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43

[10]吴明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运动处方[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480

[11]刘艳芳,刘建俊,刘建中.体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3,8(8):894

[12]黄振俊,齐微微,陈建新.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6(15):445-446

[13]杨丹娜,曾銮珍,陈艳.关节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12):229-230

[14]UhrineZ,KuzisS,WardMM,Exerciseandchangesinhealthstatusinpatientwithankylosingspondylitis[J],ArchInternMed,2000,160(19):2969-2975

[15]黄金丽,张伟明.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J].河北中医,2009,10(10):1581

[16]李新忠,脊柱牵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医正骨,1998,10(6):13-14

[17]谢维琪,强直性脊椎炎的医疗体操和手法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5):224-225

[18]常彩云,陈耀兰,邓三妤等.医疗体操配合药物治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的观察[J].护理杂志,2006,2(1):17

[19]于秀英,李秀兰,荆雪等.康复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2004,44(17):25-26,

[20]李晓兰,张亚美,李晓峰.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2,6(37):405-407

[21]唐跃玉,方雁林,张闯.强直性脊柱炎22例的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J].现代康复,2001,5(3);146-147

[22]王艳,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7(10):4846

[23]杨丹娜,曾銮珍,陈艳.关节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12):229-230

[24]葛夫贵,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康复措施[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5):331-333

[25]赵曰本,王明路,强直性脊柱炎运动疗法与自我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235

肩周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病人对用药知识、心理调试方法、功能锻炼的要求较高,以多种形式、丰富的内容及科学的专科护理手段引导病人规范治疗、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是护理人员的职责,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通过对5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只接受基本护理相比,健康指导使RA患者的关节炎、并存疾病和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的对象

本组52例,均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41-78岁,平均57岁,住院时间12天-21天。其中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40例,合并股骨头坏死8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1例,合并糖尿病足3例。

2健康教育的方法

2.1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包括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安全警示等,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为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2.2每个病房配有一名主管护士,每周对自己所负责的病人进行至少一次健康宣教,解答病人的疑问,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

2.3由副主任护师担任的责任组长利用晨间护理及白天巡视病房的时间,对自己负责的病人进行口头或书面宣教,随时答疑解惑,语言教育是健康教育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之一。

2.4每周三责任组长组织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集中授课,地点选择在病情较轻的大病房或示教室内。既方便病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又提高了授课的效果。

2.5每日早九点与下午四点在病区走廊进行的类风湿关节炎功能操的锻炼,时间约15分钟。方法:指关节用力握拳-腕关节双手合掌-肘关节平举-肩关节练习上举-踝关节屈伸-膝髋关节抬腿、下蹲,防止关节畸形,最大限度保持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3健康教育内容

3.1了解知识,提高自护能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反复发作,致残率较高,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护行为[1],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潮湿寒冷的环境及情绪激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合理正确的运动疗法能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氧化,从而使血糖降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预防口腔、皮肤、呼吸道、泌尿系等部位感染,帮助患者制订详细的糖尿病的治疗饮食的配制方法,指导注射胰岛素患者的正确注射部位及方法、注意事项及发生低血糖时的自救等,掌握自测血糖要领,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及降糖药物,坚持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以达到副作用最轻、疗效最好的目的。

3.2饮食指导: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的饮食为治疗饮食,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入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这可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2],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低盐、低热量为原则,蛋白质以优质蛋白如鱼、蛋类、瘦肉为主,主食以糙米粗粮为佳,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肥胖,以免增加关节及心脏的负担。。注意强调营养均衡,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性别、职业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制定三餐食谱[3]。禁食各种含糖食物,有烟酒嗜好者要劝其戒除烟酒。

3.3用药指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糖尿病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降糖药,药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主要有胃肠道不适、白细胞降低、低血糖、肝肾功能异常、眼底病变等副作用,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更换药及增减剂量,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及黑便等症状,如出现消化道症状立即停药,加用胃粘膜保护剂;使用降糖药如出现心悸、饥饿感、皮肤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及焦虑不安等应立即平卧,饮糖水或食用糖果、点心,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定期复查血糖、血常规、肝肾功及眼底,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3.4心理护理: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均是慢性疾病,病程长,药物见效慢,患者思想压力大,易有恐慌焦虑、多疑、悲观等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要主动关心患者,用安慰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病人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消除病人焦虑痛苦、无望、悲观等负面心理影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5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坚持康复运动,进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训练,以保持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根据自己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确定关节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锻炼关节前可按摩肌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晨僵症状患者早起床后进行温水浴或盐水浸泡僵硬关节,在服镇痛药后进行锻炼。

3.6出院指导:1)合理饮食、三餐定量,2)避免寒冷、感染、劳累等。以免诱发,3)坚持正确服药、饮食控制、功能锻炼,4)保持情绪乐观、充足睡眠,5)坚持锻炼、持之以恒,6自我监测血糖、定期复查。

4总结

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均是慢性疾病,病程长,药物见效慢。通过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自护意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药物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52例好转出院,5例病情反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