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例(12篇)

时间: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1篇1

【关键词】瘢痕子宫;胎盘植入;关系;治疗

胎盘植入这一症状,在产科中是极为严重的一类妊娠期并发症,比较少见,难以在产前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多由于孕妇妊娠时,其子宫底蜕膜出现部分缺失或全部缺失的问题,或未能形成完全的类纤维蛋白层,使得胎盘绒毛进入到子宫肌层中进而形成[1-3]。瘢痕子宫与胎盘植入两者伴随发生,则可使孕产妇在产中、产后发生出血、感染问题,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加强对于两者关系研究,选择有效治疗策略,是医师确保母婴平安所必须开展的工作[4]。目前,临床医师多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测诊断,并以根治手术、保守方法、介入治疗术,为患者施治[5-6]。本院回顾分析25例瘢痕子宫和胎盘植入合并发生的患者资料,总结两者关系及这一合并症的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25例瘢痕子宫与胎盘植入合并症患者,取自本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442例瘢痕子宫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31.4岁,其中,35岁者9例。孕妇孕次为2~7次,2次者10例,3次者8例,4次者1例,5次及以上者6例。全部有剖宫产分娩史,行剖宫产术大于2次者4例。12例产妇存在人工流或者药物流产史,流产次数为1~3次。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者11例。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1)6例孕妇在妊娠中期行引产钳刮术时,发现存在胎盘紧密粘连的现象,且有凶猛出血,接受彩超检查,检查到子宫腔内存在不均质的回声团块,团块周边血流量丰富,内部可触及少量血液,子宫肌层缺失或异常单薄,初诊为胎盘植入。(2)3例在妊娠早期发生阴道出血现象,另2例在妊娠中期腹部疼痛感,经彩超检查,均发现为子宫峡部妊娠,且伴有胎盘植入。(3)2例孕妇在产前检查中,彩超提示其胎盘出现增厚变化,且有散在的液性暗区,能够触及丰富血流,子宫肌壁和胎盘两者间没有明显界限,经术后探查,发现子宫下段的前壁有胎盘植入。(4)12例在产后接受手剥胎盘时,发觉胎盘紧密粘连,以为胎盘植入。25例病患均接受病理检查,最终确诊患有胎盘植入症。

1.2.2治疗方法(1)妊娠早期及中期的9例患者,1例因术中出血迅猛,直接接受清宫治疗,中转子宫次全切治疗;另外8例先接受子宫动脉双侧造影,及甲氨蝶呤灌注介入栓塞治疗,治疗中口服米非司酮,25mg/次,2次/d,患者血流信号显示血流量减少后,再进行清宫治疗。(2)8例先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2例介入后因其子宫肌层菲薄而行子宫次全切治疗,2例中转行子宫部分切除及修补治疗。(3)25例患者中8例在行剖宫产术时,发现胎盘植入,7例可进行手剥胎盘处理,并接受8字缝合止血,另1例胎盘植入且被穿透,直接行子宫次全切。(4)11例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用法用量与(1)相同,肌注甲氨蝶呤1mg/kg,另使用缩宫剂,根据恢复情况,行清宫治疗,未见出现用药副作用者。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本次试验的统计学处理,对瘢痕子宫与胎盘植入的关系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以P

2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在同期收治的442例瘢痕子宫孕妇中,所占比例为5.66%,30岁以上者21例,所占比例84.00%。从瘢痕子宫与胎盘植入关系的角度上来说,本组25例出现胎盘植入症状的患者均有剖宫产史,且有瘢痕子宫症状,出现率为100%,证实两者之间相关性关系显著。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胎盘植入与瘢痕子宫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225,P

从临床治疗的角度上来说,医师根据孕妇情况,25例孕妇当中,行介入治疗者8例,行子宫次全切术者4例,行子宫修补与部分切除者2例,行保守治疗者11例,子宫切除率为24.00%(6/25),未出现死亡患者。其中,所有产妇足月妊娠者5例,早产者12例,流产者8例,早产率为48.00%。

3讨论

胎盘植入作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与瘢痕子宫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合并发生,可以直接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深入掌握瘢痕子宫与胎盘植入两者的关系,采用恰当方法为孕妇施治,是临床医师的重要任务[7-8]。本院选取25例产妇,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两者间关系与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3.1两者关系绒毛组织入侵能力和蜕膜反应两者的平衡关系,直接地决定胎盘是否种植。若孕妇的蜕膜受到损伤,或者存在原发性的发育不全现象,造成蜕膜部分缺乏或全部缺失,供血相对不足,孕妇在妊娠时,胎盘必须扩大面积以吸取营养,其绒毛组织便极易进入到子宫肌层,造成胎盘植入病症[9-10]。绒毛组织在入侵时,既往剖宫产术切口部位未曾达到良好愈合的瘢痕部位,便是主要入侵通路,为胎盘的植入提供条件[11-13]。因此,可以说瘢痕子宫是胎盘植入病症主要诱发原因,在本次研究中发现,25例胎盘植入的孕妇,全部有既往剖宫产史,在瘢痕子宫孕妇中占据5.66%的比例。

3.2治疗效果瘢痕子宫伴随胎盘植入症状,有手术切除子宫、介入栓塞、保守治疗等多种方法,本次治疗显示,25例孕妇全部治疗有效,未出现1例死亡。但是,子宫切除可造成大量流血、无法妊娠的结果,为保证孕妇妊娠能力,子宫切除术应当谨慎选用。本次研究中仅4例孕妇行子宫次全切治疗,均为胎盘植入的面积过大、子宫收缩能力过差、子宫壁过薄、短时间内出血迅猛,或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可知,医师可以将这些条件作为子宫次全切术选用条件。对其他症状较为稳定,且胎盘植入面积相对较小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行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14-15]。本次研究显示,孕周较小、自愿放弃胎儿、自然分娩、在分娩后阴道出血量较多的患者,适宜行介入治疗;而胎盘可被徒手剥离,或局部植入胎盘可行8字缝合止血者,可行保守治疗[16]。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是造成胎盘植入并发症重要原因,行剖宫产术时,应当尽量保证切口部位良好愈合,以避免形成瘢痕,进而切断胎盘植入路径。若孕妇发生瘢痕子宫与胎盘植入的合并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其妥当治疗,尽量减少损害,确保疗效。

参考文献

[1]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12例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534-535.

[2]姚丽凤,钟柳英,谢小琴.疤痕子宫合并胎盘植入44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3):390-392.

[3]熊秀梅,陈素清,刘照贞.疤痕子宫妊娠伴胎盘植入12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6):27-29.

[4]周娟,刘玉环,古航.疤痕子宫妊娠合并胎盘植入1例报告[J].生殖与避孕,2012,32(1):60-62.

[5]马永红,刘爱敏,钱虹,等.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妊娠34例诊断和治疗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2(4):62-63.

[6]唐爱君,尹志辉.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57-158.

[7]杜习羽,王洁,董玉楠.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7):88-90.

[8]邵温群,郑斐,石一复.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5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6):366-367.

[9]陈林霞.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与治疗[J].中外医疗杂志,2013,32(5):32-33.

[10]袁晓兰,牛建民,王丽敏.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临床结局[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0,38(6):89-90.

[11]YangQ,WenSW,PhillipsK,etparisonofmaternalriskfactorsbetweenplacentalabruptionandplacentaprevia[J].AmJPerinatol,2009,26(4):279-286.

[12]廖予妹,耿正惠.中国剖宫产现状及其远期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630-632.

[13]应豪,阮晨鸣,王德芬.胎盘植入的诊治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6):335.

[14]HungTH,HsiehCC,HsuJJ,etal.RiskfactorsforplacentapreviainanAsianpopulation[J].IntJGynecolObstet,2007,97(1):26-30.

[15]吴云.晚期妊娠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78-79.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切口妊娠;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介入栓塞术;清宫术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是指妊娠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疤痕处,是剖宫产术后的中远期并发症之一。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更好指导临床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剖宫产切口疤痕部位妊娠患者17例。年龄23~42岁,平均32.8岁;妊娠2~12次,平均5.0次;3例有2次剖宫产史,其余14例为1次剖宫产史,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末次剖宫产距离本次妊娠时间为9月~10年。停经时间为37~90d。17例均有停经史;7例出现少量阴道不规则流血,其中2例伴有下腹痛。

1.2诊断17例患者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阴道(TVS)检查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β-HCG值。诊断标准[1]:宫腔及子宫颈管内未见妊娠囊;妊娠囊位于子宫前壁峡部,超声下可见原始心管搏动或者仅见混合性回声包块;膀胱壁与妊娠囊之间缺少正常肌层。

1.3治疗根据孕周、血β-HCG、TVS血流和包块大小、以及子宫肌层下段厚度采用药物治疗联合清宫术或介入栓塞术联合清宫术。

2结果

2.1CSP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处可见不均质包块或者孕囊回声,最大径线10~52mm,包块边缘子宫前壁肌层厚度为1.2~4mm;术前血β-HCG为1759.02~215169.41mIu/ml,治疗后7d后血β-HCG为223.01~3144.04U|L。

2.2CSP治疗17例患者中病情较轻9例行药物治疗联合清宫术,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d,共3d,第4d口服米索前列腺醇3片,备好介入后行清宫术,出血量为100~300ml,其中3例患者7d后行2次清宫术。8例病情较重患者行介入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双侧子宫动脉分别注入甲氨蝶呤各25mg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术后辅助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d,共3d,第4d行清宫术;术中出血量为50~800ml,2例患者7d后行2次清宫术。两组患者均在阴道超声监护下行清宫。术后根据血β-HCG下降情况辅助中药杀胚。

2.3随访与转归所有患者术后7d复查血β-HCG较术前均明显下降。随访血β-HCG至正常时间为1~7w,均恢复正常月经。

3讨论

CSP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①子宫切口处存在显微镜水平的裂隙,允许妊娠囊种植其内,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②剖宫产切口处血供不足,导致疤痕修复不全,疤痕处有较宽大裂隙。③子宫内膜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受精卵着床后可能因血供不良,绒毛部分伸展到子宫下段切口疤痕甚至宫颈部位。④多次宫腔操作史,局部子宫内膜或肌层的损伤、感染机会增加,因此也不排除子宫切口部位某些慢性炎症因子可能对受精卵产生趋化作用,使其在此着床[2]。患者有剖宫产史,停经史,伴或不伴阴道流血,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TVS检查是目前最常用最基本的诊断方法,据报道[3]其诊断敏感性达84.6%,尤其是TVS检查可以了解妊娠囊位置、大小、疤痕部位肌层厚度以及血流情况,但需要与宫颈妊娠、不全流产、子宫动静脉瘘、子宫切口血肿等鉴别。

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重要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是最近兴起的一种治疗措施,子宫动脉栓塞后阻塞子宫主要血供可减少清宫术中的出血,MTX经子宫动脉输注后可使子宫内血药浓度极高,杀死胚胎能力增强,而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做为栓塞后子宫动脉能再通从而保留生育功能,并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等优点而被推广。本组17例患者,根据孕周、TVS血流和包块大小、以及子宫肌层下段厚度采用药物治疗联合清宫术或介入栓塞术联合清宫术。两组患者均比较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良好结局,由于选择治疗方法有倾向性所以两组病例无可比性。却足以说明CSP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风险。也证实个性化治疗很重要,一方面保证患者安全,另一方面避免了不必要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临床上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从而降低CSP发生率。对于疤痕子宫的早孕患者应常规行超声检查,尤其注意孕囊与子宫疤痕的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SP,是改善愈后的重要措施。目前尚无一种治疗通用的方法能保证子宫的完整性及绝对安全,应采用个性化治疗。介入途径子宫动脉输注MTX+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较重症CSP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GodinPA,BassilS,DonnezJ.Anectopicpregnancydevelopinginapreviouscaesareansectionscar.FertilSteril,1997,67:398-400.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篇3

众所周知,手术或外伤后的创面环境和创面是否感染,对创面的愈合至关重要,然而保持术后创面的湿润环境又是创面愈合的关键。本组569例皮肤疾病患者,有创美容术及微创术术后均采用徐荣祥的湿润技术进行治疗,均按说明书常规外用美宝湿润烧伤膏,直到创面痊愈。

MEBO的主要成分为β-谷甾醇、黄柏内脂、蜂蜡、植物油、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一个特有的低溶点的框架剂型,能使创面局部保持一个生理性的湿润环境,其有效成分可使创面的坏死组织发生水解、酶解、脂化、皂化而形成自动引流。更为重要的是,MEBO可以启动创面中的潜能再生细胞,通过潜能再生细胞的不断增生,分化成各种干细胞来替代、补充、更换受损创面坏死的组织细胞,从而加速手术创面的愈合,可明显地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同时,湿润烧伤膏还可防止粘连狭窄和减少一些特殊部位,如会创面的渗出。由于MEBO的亲脂性强,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阻隔空气和防止细菌入侵,还可缓解皮肤的干燥紧绷感。MEBO无毒,对皮肤无剌激、无糖皮质激素类药的副作用,尤其适合于面部的创面。

另有研究表明,通过外用湿润烧伤膏使表皮分化蛋白的表达增强,降低了皮肤干燥对面部剌激的敏感性,可减轻皮肤炎症,使老化皮肤的黑色素明显减少。美宝疤痕平软膏内含芝麻素、仙人掌提取物、蜂蜡等,它们所含的活性成分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可修复皮肤的正常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别对较大的手术创面,除了有非常好的修复创面、防止创面感染、减轻创面疼痛、促进皮脂腺再生等作用外,还有软化平复瘢痕的作用。另外,对所有面部祛斑(痣)术后的创面,当痂壳完全脱落后,应用美宝疤痕平软膏进行4~12w的皮肤护理,对新生皮肤有保湿、防晒作用,同时可明显减轻各种治疗后皮肤对各种剌激的敏感性,又可防止色素的沉着。

根据临床观察,躯干、四肢各种大面积的纹身、会阴及肛周巨大CA、太田痣等大面积的皮损治疗后,创面的愈合明显要慢于各种色素痣(斑),而面部创面的愈合又快于躯干和四肢,这一方面与面部本身的血流丰富、血液循环要好于躯干四肢有关,另一方面与面部的皮损治疗创面相对较小或较浅也有一定关系。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像束激光;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42-01痤疮疤痕是由于未妥善处理,以致面部痤疮明显,呈暗红色,表现有凹陷和突出硬结节。像束激光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红、发烫、色素沉着、起水泡等,为切实有效地控制,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护理措施,加强激光病人护理,2009年5月—2011年12月,本院共像束激光病人上百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共收治激光病人248例,其中治疗痤疮疤痕女性98例,男性150例,年龄14岁-65岁,共中10例患者出现红斑及色素沉着,10例起小水泡,通过冷敷及药物治疗228例,未发生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面部痤疮瘢痕患者是因为面部患有痤疮后遗留痤疮瘢痕导致容貌受损,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而来就诊,迫切希望能得到最好的治疗,获得最佳疗效恢复容颜,同时又怀疑激光治疗效果,担心出现新的容颜损伤。因此,医护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亲和的态度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消除环境陌生感,详细介绍痤疮瘢痕的形成原因,讲飞顿铒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先进性,患者积极配合激光治疗的意义;运用以往激光治疗的病例图片,简单明了给患者示范治疗过程、愈后效果等,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放松心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2皮肤护理配合药物治疗:由于做像束激光治疗后,皮温会升高、发红。不注意护理就可能起水泡、感染,最后就会留下色素沉着。因此,皮肤护理极为重要,在做激光前1—2小时给病人治疗处涂利多卡因乳膏或冰敷数分钟,做激光时涂上专用激光营养凝胶,减少病人疼痛;做完激光后,立即为病人冰敷,冰敷5分钟左右,皮肤离开冰袋1分钟,防止皮肤冻伤,这样持续30分钟,因为皮肤做了激光后皮温会升高,这样给皮肤降温,还可以用生长因子进行冷喷,这样加快皮肤修复,治疗后结痂,千万不能提前撕掉,让其自行脱落,5天后可以给皮肤补水、保湿,注意防晒。

2.3饮食护理及生活习惯

2.3.1饮食:多食含锌、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甜食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3.2生活习惯:温水洗脸,忌随意挤压,以免感染,额前刘海容易刺激皮肤,尽量往上梳,避免使用软膏、糖皮质激素等制剂,避免长期精神紧张,适度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皮脂腺的代谢。

3结果

通过对患者做激光前及做激光后的护理,对疗效有促进作用,缩短恢复期。

4讨论

痤疮后萎缩、凹陷性瘢痕治疗方法很多,如化学剥脱、外科切除、磨削、植皮和皮肤扩张器手术等,但这些方法疗效不甚理想,有严重的副作用,如术后感染、瘢痕加重和色素变化,像束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显著且非常安全,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本院2009—2011年治疗痤疮疤痕248例患者,经过5-6次像束激光治疗后,临床80%患者有明显效果,均能认真遵守护理方案;其中10%患者在激光治疗后未立即冰敷,起小水泡;另有10%患者在治疗后第5天强行撕脱创面痂皮且没有严格防晒,护理不当,创面出现严重红斑反应,治疗后一月出现反应性色素沉着,像束激光技术治疗面部痤疮瘢痕。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皮肤护理配合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对像束激光病人起关键性作用,由于现代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的要求也更高,怎样进行科学有效地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参考文献

[1]吴余乐,燕淑美,历建鸣等.高能量脉冲C02激光修复面部凹陷性.

[2]张昕,冯峰,李恒进.强脉冲光在皮肤美容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16:118-121.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

【关键词】皮肤扩张术;皮肤瘢痕;护理

皮肤扩张器是一种硅胶制品,是通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1],将皮肤扩张器植于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定期向扩张器内注入生理盐水,增加扩张器内的容量,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使其扩张,而产生“额外”的皮肤软组织,利用新增的皮肤覆盖修复瘢痕性秃发或面颈部瘢痕,特点是修复后的肤色、质地、厚薄均匀,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目前已成为整形外科一项重要治疗手段。我科自2007年开始使用41例皮肤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或面颈部瘢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1例,男35例,女6例,年龄12-40岁,其缺损原因:头部秃发16例,面部疤痕15例,颈部疤痕10例。

1.2手术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埋植扩张器,埋植术后5-7天,可开始每隔4-7天向扩张囊内注无菌生理水,注射量为注水壶额定量的1/10约为20-50毫升。逐渐增加至达到额定量为止,当皮肤软组织扩张大于要修复区域面积的130%时,即可行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用扩张后的皮肤设计皮瓣修复整形[2]。

2结果

本组资料表明:41例患者共植入扩张器56个,最大扩张容量850ml,扩张时间6-8周。术后发生颈部扩张囊外漏1例,头部扩张器渗漏1例,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皮肤扩张顺利完成,Ⅱ期修复手术效果满意。

3护理

3.1术前准备

3.1.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爱好等,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缩短护患间的距理,减少患者不安心理,给患者介绍治疗过程,讲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治疗原理,使其对漫长的注水过程有所认识,密切配合治疗。

3.1.2生活护理:全麻患者术前6小时禁食,12小时禁水,并讲明禁止饮食的重要性,使其协助做好禁食工作;术前1日测生命体征4次,术晨测血压。

3.1.3术前检查:协助完成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出凝血时间等;仔细检查手术区的皮肤有无感染及其他皮肤疾病及时处理,做好常规皮肤准备;检查扩张器有无破裂和渗漏情况。

3.2皮瓣的观察及护理

3.2.1创面渗出情况的观察:注意切口有无渗血,保持引流管通畅;颜色暗红为动脉性出血,颜色鲜红为静脉性出血,如果创面渗血及时加压包扎,如果小动脉静脉出血,及时清除血肿止血。

3.2.2皮瓣血运的观察:良好的血流循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1-2天最易发生血运障碍,可用远红外线照射局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临床上应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肿胀程度及皮瓣远端的血运及温度,如发现皮瓣缺血变紫,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2.3术区有效制动:限制患者活动,保持皮瓣无张力或承受力最小,避免创口裂开皮瓣坏死,必要时用石膏固定。

3.2.4保护皮肤:防止冻伤,烫伤,防止感染;后期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色素沉着。

3.2.5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等营养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局部清洁。

3.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3.1扩张器外露:扩张器外露多发生在晚期,如发生外露应立即减压,对外露的扩张囊以抗生素生理盐水纱布外露包扎,同时提前Ⅱ期手术。

3.3.2感染:感染是造成扩张术失败的原因之一。一旦发生感染就无法及时进行Ⅱ期手术,因此应在术前、术中及注水等各个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过程及无菌技术操作。

3.3.3皮瓣挛缩:除在术中取出扩张器皮瓣有一定挛缩外,伤口愈合后仍有一定的挛缩,要指导患者经常局部按摩和提拉周围皮肤,应用抑制疤痕增长的药物或敷料3-12月,防止疤痕挛缩。

4小结

皮肤扩张器在整形外科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尤其是烧伤后瘢痕性秃头、面颈部瘢痕的修复,因此医务人员要有精湛的医术,精心的护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皮肤扩张器临床应用的效果最佳,患者满意度最高。总之,通过本组41例的护理实践和随访观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秃发、瘢痕患者的治疗护理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

【关键词】腹部薄“蝴蝶”皮瓣;多手指深度烧伤;治疗

多手指深度烧伤常会导致肌腱和指骨发生暴露,简单植皮手术的修复效果通常不够理想,需用皮瓣对创面进行覆盖,带蒂皮瓣可为外露的组织过程修复提供必需血供,使局部的抗感染能力明显增加。而应用薄皮瓣修复可同时满足对生理及外形进行修复的需要,“蝴蝶”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后手指可以伸直,患者上肢固定于腹部,耐受度好,供瓣区可进行直接缝合[1-4]。本次研究对多手指深度烧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腹部薄“蝴蝶”皮瓣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2例多手指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患者年龄18~73岁,平均(41.4±1.7)岁;烧伤时间1~13h,平均烧伤时间(3.7±0.6)小时;治疗组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41.6±1.5)岁;烧伤时间1~14h,平均烧伤时间(3.8±0.5)h。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式采用常规植皮手术方式实施治疗。

1.2.2治疗组治疗方式采用腹部薄“蝴蝶”皮瓣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从一侧将皮肤至深筋膜浅层切开,对皮瓣远端的皮下脂肪进行修剪,使其呈现斜坡状,皮瓣远端的边缘以隐约可见真皮下血管网为宜,将对侧皮瓣以同样的方法掀起,这样形成一对“蝴蝶翅膀”样的两个皮瓣,其共用的蒂与腹部深筋膜层相连的组织宽度保持在2~3cm之间,使相邻两指可被薄“蝴蝶”皮瓣完全覆盖[5,6]。

1.3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指深度烧伤病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TAM水平改善幅度、治疗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指功能和外观恢复时间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原有疤痕已完全修复,没有任何痛痒等不良感觉出现;显效:原有疤痕已明显修复,疤痕凸出的高度在不足1.5mm,疤痕为粉红色,偶尔会有痛痒等感觉出现;有效:原有疤痕略有平复,疤痕凸出高度不足2mm,但在1.5mm以上,疤痕为红色,痛痒等不适感觉有所减轻;无效:原有疤痕修复不明显,瘢痕为红色,创面没有明显改善,或进一步加重[7]。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

2结果

2.1手指深度烧伤病情治疗效果对照组经常规植皮手术治疗后有6例患者的手指深度烧伤病情达到治愈效果,有7例患者治疗显效,有19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4例患者治疗无效,手指深度烧伤治疗有效率69.5%;治疗组经腹部薄“蝴蝶”皮瓣修复治疗后有13例患者的手指深度烧伤病情达到治愈效果,有18例患者治疗显效,有10例患者治疗有效,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手指深度烧伤治疗有效率89.1%。两组患者手指深度烧伤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指功能和外观恢复时间对照组经(126.82±14.24)min操作后治疗结束,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0.63±1.75)d,治疗后(81.16±4.18)d手指功能和外观恢复;治疗组经(93.47±10.72)min操作后治疗结束,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7.41±1.26)d,治疗后(68.93±3.25)d手指功能和外观恢复。两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指功能和外观恢复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治疗前后TAM水平改善幅度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AM水平为(132.27±14.28)度,治疗后为(156.41±17.96)度,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多个手指均深度烧伤进行治疗的传统方法修复是,设计单个皮瓣对单个的手指创面进行覆盖,这容易使皮瓣与蒂之间发生冲突,后瓣会对前瓣的蒂部血运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对其成活造成不良影响[8]。亦有采用腹部设计“双蒂”皮瓣或在腹部的知名血管为蒂设计“双叶”皮瓣对手部深度烧伤进行修复治疗,这样的皮瓣需经多次分指手术操作方能完成,且外观比较臃肿,在治疗后期还需进行去脂整形术治疗[9]。而“蝴蝶”皮瓣设计可以使两皮瓣共用一蒂,克服上述缺点[10]。应用薄皮瓣修复可同时满足对生理及外形进行修复的需要,“蝴蝶”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后手指可以伸直,患者上肢固定于腹部,耐受度好,供瓣区可进行直接缝合。由于手指分开时指间的实际距离有限,因此,设计“蝴蝶”皮瓣共用的蒂部实际宽度也较小,再加上“蝴蝶”瓣远端超出了皮瓣限制,皮瓣有出现缺血表现的可能,设计此皮瓣蒂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不要紧靠指间最窄的指根部[11]。如果四指均为深度烧伤,术中应该尽量将四指伸直展开,使两蒂间距尽量宽些,从而使其血供不会产生相互的影响,也保证每个共用的蒂都能有单独且充分的血供,保证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外观恢复效果更加理想[12]。

参考文献

[1]王成刚,牟滨,赵雁南,等.应用整形原则早期修复手深度烧伤.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19(18):605-606.

[2]钱云良,张余光,章一新,等.下肢单蒂多组织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烧伤手畸形.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18(13):185-186.

[3]荣俊良,岑荣飞,李宇明.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贵州医药,2010,26(15):417-418.

[4]李清华,吕淑珍.踝关节创伤康复器在烧伤后功能恢复护理中的早期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0,15(33):180-181.

[5]卢军玲,路琳.面部烧伤患者皮肤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调查分折.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1(13):262-263.

[6]李曾慧平,林国徽,刘颂文.烧伤康复及增生性瘢痕处理之科研发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3):189-190.

[7]张志杰,刘春龙,王俊,等.持续被动活动结合康复治疗预防及改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3(15):432-433.

[8]何智勇,牛宇植,尹剑,等.中草药制剂在烧伤创面的应用.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29(15):445-446.

[9]刘文阁,李素娟主编.瘢痕预防治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2(13):145-146.

[10]方声教,庞淑光,叶胜捷,等.腹部多个单蒂薄皮瓣修复多指深度烧伤.中华烧伤杂志,2009,25(12):119-120.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篇7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的1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原因、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总结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急性出血的治疗方法。

结果: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后,10例患者中,8例行急诊子宫动脉栓塞化疗,2例行急诊子宫瘢痕妊娠物清理手术,并对患者子宫瘢痕进行手术修复。所有患者在经过积极有效处理后,无1例切除子宫,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均已痊愈。

结论:产妇在进行剖宫产后出现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时进行应行正确检查、诊断及治疗,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才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诊疗急性出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08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29-01

剖宫产瘢痕部位(CSP)指有剖宫产史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疤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现症之一。近年国内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瘢痕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可能是由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瘢疤宽大,或者炎症导致瘢疤部位有微小裂孔,当受精卵运行过快或者发育迟缓,在通过宫腔时未具有种植能力,当抵达瘢痕处时通过微小裂孔进入子宫肌层而着床[1]。本病既往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此次停经后伴不规则阴道流血。缺乏明显的症状,被误诊为宫颈妊娠,难免流产、不全流产。造成药物流产、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休克,在中孕时则可能发生自发破裂。由于子宫峡部肌层较薄弱,加之剖宫产切口瘢痕缺乏收缩能力,GSP在流产或刮宫时断裂血管不能自然关闭,可发生致命性大量出血[1]。如何对瘢痕部位妊娠做正确诊断,出现难治性大出血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是本病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急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部位妊娠急性出血患者10例,年龄在23-45岁,孕周在5-8周,有两次剖宫产史者2例,单次剖宫产史8例。其中2例在人流术中出现难治性大出血;2例患者早期流产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过程中大出血。3例早期妊娠因阴道少量出血行彩超提示孕囊位于子宫下段。均发生阴道大出血。3例患者早孕时行彩超检查提示可疑瘢痕妊娠,转诊后发生大出。

1.2治疗方法。8例行急诊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中均于子宫动脉注射稀释甲氨蝶呤400mg。其中:4例于术后24小时给予行清宫术,术中出血均少。4例于术后1周查肝肾功正常、血常规正常后给予甲氨蝶呤针1mg/kg,单次肌肉注射,服米非司酮50mg,bid,3d,中药(丹参15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乳香6g、没药6g、三棱10g、莪术6g、紫草根30g、益母草15g、当归15g、蜈蚣粉3g)治疗观察,彩超监测子宫下段包块大小、化验血-HCG值下降情况,3例择期均行子宫瘢痕妊娠物清理手术,并对患者子宫瘢痕进行手术修复,术中出血少。1例药物治疗成功,未行手术治疗。2例行急诊子宫瘢痕妊娠物清理手术,同时对子宫瘢痕进行手术修复,术中出血多,均予输血。

2结果

10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显著。无1例切除子宫,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无死亡,总有效率为100%。

3结论

随着瘢痕妊娠发病率的增高,有剖宫产史的早孕患者终止妊娠前或早孕患者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时,行阴道彩超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辅助检查[2]。阴道彩超是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最基本检查技术,其诊断敏感性为86.4%[3]。它可以提示妊娠囊生长的部位、膀胱和妊娠囊之间的和子宫下段肌壁的薄弱,警示瘢痕妊娠的存在,从而认识和判断瘢痕妊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终止妊娠,避免致命性大出血的发生。瘢痕妊娠的超声图像为:①宫腔内无孕囊;②宫颈管内无妊娠囊;③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超声下可见原始心管搏动或仅见混合回声包块;④膀胱壁和妊娠囊之间缺少正常肌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妊娠物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三维超声及MRl检查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1]。血HCG是临床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估的主要依据。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尽快子宫动脉栓塞化疗,疗效显著。栓塞后24小时行清宫术,或根据血HCG值择期行子宫瘢痕物清除及子宫瘢痕修复术。若无介入治疗条件,则立即行子宫瘢痕物清除及子宫瘢痕修复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年随腔镜技术提高,腹腔镜下结扎髂内动脉后行子宫瘢痕物清除及子宫瘢痕修复术,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8-264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篇8

一、去除身体毛发

用激光去除身体毛发是最近较流行的方法。只需用短短的时间,那些恼人的毛发就统统不见了

优点:速度较一般去毛方法快了许多,比如双腿的脱毛能在一小时之内解决,而传统方法也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缺点:脱毛效果不是永久性的,最多能维持~个月,有些人可能还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产生深色斑点,而肤色较深的人则可能出现白色斑点。

咨询建议:求美者在做这项治疗前一定要三思。激光会灼伤肌肤,产生疤痕,还可能会伤害眼睛。一般的美容师操作常会因技术不熟练而出意外,应请专业人员为你施行该项治疗,并在疗程之前详细了解你的全身情况。

二、脸部激光护肤

低能量的激光可高效能去除角质,使肌肤平滑、皮肤更红润而有光泽。其所带来的美容效果和传统方式没有很大差别。

优点:肌肤看起来像是刚运动过后的样子,健康、红润;激光去除角质的功能也较果酸准确。激光还可根据皮肤的具体情况,在某些部位重点加强或减弱其作用力。

缺点:对隐藏较深的皮肤问题,如日晒之后的斑点,以及皮肤的细小皱纹等,疗效并不显著。

咨询建议:不要过多地相信广告上的宣传,单纯的去角质和激光会有同样的疗效。

三、修复破裂的毛细血管

激光对微血管和毛细血管问题具有很好的疗效,而这是传统方法如注射盐水或电疗都无法解决的。

优点:对微血管破裂的治疗效果很好,而且治疗后不会留下太多痕迹。

缺点:对静脉瘤这样的较粗血管,非激光疗法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激光是应用加温原理进行的,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很难保证不会灼伤皮肤。

咨询建议:最好请皮肤科医师或整形外科医师进行这类治疗,如果治疗后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斑点,可能就要等过几个月后再采用果酸治疗。

四、修复皮肤表面疤痕

这是激光特别有效的适应症,尤其是CO2激光和Erbium激光。

优点:速度快,不像皮肤磨削那样会出血,也许一次就可彻底去除疤痕。

缺点:肤色较深的人可能会出现斑点,较深的疤痕在治疗后会留下红色的痕迹,需几个月才能消失。

咨询建议:对这种高难度的治疗,需要请具有多年激光去疤痕经验的专业医师来进行。

五、去除刺青

过去,去除刺青唯一的办法是皮肤磨削,然而激光的出现却使这一美容项目有了更好的选择。优点:可彻底去除刺青的颜色,疼痛不明显,用这种疗法还可处理肌肤颜色改变的问题。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点阵激光;表皮重建;疤痕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50-0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的进步,新型的医疗设备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设备引入到美容皮肤科的应用中来,其中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突破性的生产工具―点阵激光技术(FractionalTechnology.FT),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成为激光治疗和外科领域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并且逐渐地在国内外飘红,风靡全球.也是皮肤届备受关注的微创皮肤美容技术。它采用的是点阵式光热作用原理。既有侵袭性治疗快速而显著的效果,同时又有非侵袭性治疗的副作用轻微、恢复快的优势。所以几乎所有涉足皮肤科领域的医疗器械公司都在研发或正在研制FT的设备.而且每家公司都声称他们的设备优于其他公司的产品,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现有的这些不同的设备,我将尽可能多的提供这些仪器的特点,进行临床比较,以及不同的病例选择和结果的判定,进一步完善这些点阵激光技术临床应用的最佳方案。

点阵激光技术原理为了克服传统磨削和非磨削型激光治疗的特点,在点阵式光热作用理论的基础上诞生了全新的点阵激光技术,目的也是改进其他一些非烧蚀性(nonabative)激光技术用激光在皮肤上平均地打上微细的小孔,在最小化其副作用的同时维持与烧蚀性激光相似的效果,造成表皮的微损伤,继而启动表皮生长一连串的皮肤组织的生物学效应,达到紧肤、减少皱纹、嫩肤及祛斑的目的。

分类根据点阵式激光波长和介质的不同,常见的主要有Er:YAG激光、ND:YAG激光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我们常见的是Pixe(Almalasers,BuffaloGrove,IL)点阵化的Er:YAG激光设备,是通过FDA批准的,用于清除皮肤黏膜的赘生物以及皱纹的治疗,疤痕修复。根据其独特的光学原理,每次脉冲产生49或81个FT微点,达到烧蚀的目的。临床用来治疗黄褐斑,痤疮疤痕,细小的皱纹,光老化及松弛表皮的改善,效果肯定。再者就是Lumenis公司生产的ActiveFX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该公司的广告曾经这样说:“给我六天,还你六年”的豪言壮语。它是选择不同的手具,用扫描脉冲的方式照射皮肤表面,激光的能量使一定深度的皮肤组织内的水分以及组织汽化,启动皮肤的自身修复机制,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被剥脱组织下层的皮肤细胞能产生大量新的胶原纤维并发生有序的排列,从而实现皮肤的自我修复重建,进而改善皮肤的外观质地,有效减少皱纹以及去除疤痕。缺点是间歇周期比较长,患者有红斑、灼痛、渗出、感染等不良反应,所以术后恢复期的防晒就尤为重要了。比较适合亚洲人的皮肤特点,因为修复快,副作用少,特别是色素沉着比传统的剥脱性表皮重建有明显降低,而且即使有色素沉着,消退的也比较快。在2008年就已经通过FDA的审批开始用于临床,对付萎缩性疤痕,除皱以及嫩肤的疗效相当确切而显著。

选择患者的评估针对以上临床验证的同时,我们在具体的治疗过程的操作中还应对患者的选择做出评估,要考虑到是否可以使用点阵激光技术和间歇治疗周期,每一种新型的仪器都不是万能的,无论是治疗细小的皱纹、黄褐斑还是疤痕,我们都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来做对应治疗选择。如果患者有充裕的休息时间3-5天不等或者他希望只进行一次治疗,我就会选择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或深度的Er:YAG点阵化激光进行治疗,术后给予芦荟凝胶外用涂抹,一日三次,而对于户外作业或容易出汗的工作环境,采取类似于浅二度烧伤的处理方法来护理。而国外的医生则认为保湿与防晒最重要,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则持谨慎态度,理由是有些病人可能对某些抗生素产生皮炎或过敏,这个使我们选择适合自己医疗条件与环境的一种方案来处理,我们遇到最多见的是红斑和灼热感反应最强烈,酌情处理的就是冷敷或冰袋来解决这种不良反应的情况。

联合治疗和总结综上所述,我们使用的这些FT的设备疗效显著,其中有的设备也许不是标准化的FT设备,或者说只是在皮肤上打造了许多微孔,但是这些设备带给我们皮肤科医生们的临床效果已经很接近烧蚀性皮肤重建的最高标准了,在这个表皮重建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疗效,尽可能的减少副作用和手术失败,采取联合治疗的方案也是切实可行的,比如将FT和IPL(intensepulsedlight)结合到一起使用或交替使用,因为IPL对于红斑和黄褐斑有很好的疗效,而非剥脱性分段治疗时能量直接透过表皮但并不触及表皮,故而对于表皮皮损的疗效不太满意。在工作中除了联合应用这些疗法,还使用过ALA(氨基-Y-酮戊酸)的经验,对于亚洲人群ALA是治疗痤疮的首选,也是光化性角化病治疗有效途径。而局灶性治疗对于痤疮疤痕疗效较好,应该注意的是,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尽管不像其他疗法有严重的术后问题,但是术后的红斑和色素沉着就显得较为突出,我想术后的护理和防晒就更为重要了。当然也有个别情况下疗效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显著,只有另辟蹊径了。

纵观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FT设备撬动“resurface”这个皮肤重建设备的市场。

参考文献

[1]皮肤激光医学与美容主编:卢忠复旦大学出版社

[2]整形美容外科学主编:戚可名人民卫生出版社

[3]医学美容实用技术学主编:张其亮杨希惠向雪岑科学出版社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篇10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3岁~45岁,平均21岁;单纯刀砍或割伤8例,撕裂伤11例,合并挫伤5例,其他伤3例;伤后直接来诊的16例,在当地一般缝合后48小时内来诊11例。

2方法

2.1伤后直接来诊者,按无创原则常规清创,修去明显失活组织,细针细线精细严密分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层,术后两天换药,4天间断拆线,5天拆完,辅以粘胶减张,7天复诊,贴敷“疤痕敌”等减少疤痕形成。

2.2已缝合伤口者,根据缝合质量决定是否需重新形成伤口再缝合:对于创缘缝合尚整齐、而只是用粗针粗线缝合者,即行拆线或间断拆线,并争取在伤后48小时内拆完缝线,为防止伤口裂开,局部可使用减张胶带,然后根据创口的愈合情况,在伤后7天~1个月内将原伤口切开,按新鲜伤口处理,必要时可作“Z”改形;如果创缘对合不整齐,则先拆去全部缝线并形成创口,然后按延期缝合创口原则处理。

3结果

所有伤口均获一期愈合,术后0.5年~2年随访15例,创伤处均无萎缩,无凹陷、无缝线压迹、无周边器官畸形,有些伤处已无易见痕迹。

4讨论

4.1颜面部具有丰富的血供,组织抗感染能力强,再生能力强,因而在伤后可以得到较好的修复,但由于颜面部组织结构精细,伤后如果未及时得到解剖修复,将发生组织萎缩、功能退化等变化,日后修复时难度增大,且效果不佳,因而强调早期解剖修复。

4.2一般的外科缝合均采用粗针粗线,针距和边距较宽,缝合技术粗糙,不可能满足解剖复位的要求。由于用大针粗线缝合时常包含较多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且颜面组织受伤后水肿明显,因而缝合处容易发生缝线压迹,极可能出现缝线疤痕比外伤疤痕还明显的现象,严重影响外观,是颜面部最忌发生的结果[1],即使日后在缝线疤痕处作“Z”改形,亦难恢复满意的外观,而且增加了工作量,患者亦不大愿意接受,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

对于颜面部的伤口,由于没有内压力的影响,伤口内血浆等粘性物质基本可以保证伤口在伤后24小时以后不会再裂开,拆去缝线后伤口仍然可以自然愈合,因此:①如果创缘对合整齐,为了避免缝线压迹的发生,即使不能将伤口打开作重新缝合,也应将缝线在伤后48小时内拆除,内层修复则可待水肿消退后再根据需要形成新鲜伤口进行处理;②如果创缘对合不整齐但无感染,则应争取拆去全部缝线并形成创口,行清创后再作严密缝合。因为颜面部丰富的血供可以保证伤后48小时或更久缝合的伤口获良好愈合[1],这样,就可以显著减少粗糙缝合带来的影响,使受伤部位的外观和功能均得到较好的恢复。

4.3本组病人由于在伤后短时间内得到解剖复位,对合严密,废用性萎缩少,功能丧失少,且应用无创技术缝合,组织损伤少,拆线早,一期修复已可满意,后期不需再次手术,并采用预防疤痕生长的措施,使受伤组织基本恢复自然,达到美学修复的要求。

4.4不足之处手续比较繁多、工作量比较大以及有些病人尚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缝合后又打开重新形成伤口再缝合的做法,均是该方法不足之处,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篇11

【关键词】深Ⅱ度烧伤;削痂;深度

深Ⅱ度烧伤创面由于其坏死组织的持续存在,经常会引起创面局部过强的炎症反应,导致感染和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害,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进程[1]。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一直是烧伤外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科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48h内施行削痂,观察对深Ⅱ度烧伤创面采用不同削痂深度所取得的不同临床效果,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深度与愈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科收治的以深Ⅱ度烧伤为主并有削痂手术指征的烧伤患者共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26.79±6.3)岁,烧伤面积(30.3±5.8)%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入院前创面未作任何处理,入院后创面行常规清创,外用100g/L磺胺嘧啶银冷霜,同时抗休克治疗。

1.2方法

1.2.1休克期观察烧伤休克期应用瑞金公式估计补液量,并根据尿量调节,术中输液不记其内。观察患者的尿量、心率、末梢循环等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的指标及有无并发症产生。

1.2.2手术方法所有的患者都自愿接受试验。选择烧伤深度相对均匀的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观察,将每例患者同一创面分为2个对照区域。治疗组采用薄层削痂手术:保留变性真皮,透过薄痂可见正常毛细血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削痂手术,创面削痂后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消灭,缝合固定,加压包扎,3d后换药检查创面情况。

1.3观察指标

1.3.1植皮组术后7~9d左右观察皮片存活情况,按以下标准评判疗效[2]。①优:移植皮片完全成活,颜色正常或接近正常;②良:移植皮片大部分成活,小片区域积液,经换药愈合;③差:植皮皮片大片坏死、溶化,创面需再次手术植皮消灭。

1.3.2后期随诊疤痕情况按温哥华烧伤疤痕评定量表评估并观察皮脂腺囊肿出现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治疗组愈合优17例,良4例,对照组优16例,良5例,所有病例无差愈合,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愈合后6个月门诊随诊疤痕情况,按温哥华烧伤疤痕评定量表评估,治疗组4分13例,5~8分8例;对照组4分5例,5~9分16例。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深Ⅱ度烧伤创面有着其独特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后果更甚于一般外伤(如刀割伤)。其根本原因在于烧伤造成的坏死组织本身。创面坏死组织的存在是不利于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可导致烧伤创面早期发生进行性加深[3]。而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发生往往与创面局部过强炎性反应程度有关,创面坏死组织的存在则又是引起局部过强炎性反应的重要原因。

3.2近年来对复合移植的研究较多,目的是为了提高修复质量,减少供植皮区疤痕增生挛缩。但亦有感染某些疾病的隐患[4]。为了有足够厚度真皮,对深Ⅱ度烧伤创面采用薄层削痂,保留少许变性真皮与薄层自体皮移植修复创面,并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后创面比较,随访证实可减少疤痕增生程度,改善外观及功能,与黄晓元等[5]报道的结果相近。采用薄层削痂手术由于保留了一层变性真皮,术中不需要止血带,出血少,止血容易,省时,易掌握。

3.3移植皮片早期主要靠渗液营养,数天后皮片与受皮区才建立血液循环,变性真皮渗液相对较少,可在削痂后创面“井”字型划开,以增加血浆样渗出,改善皮片营养,促进血供建立。本组病例无一例植皮皮片愈合不良,说明本方法是可靠的[5]。

3.4清除深Ⅱ度烧伤坏死组织,加速创面愈合:早期清除深Ⅱ度烧伤坏死组织,可减少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并提高愈合质量。常规削痂强调将变性、坏死组织彻底削除,以利植皮皮片成活,手术中出血多,且削痂深度不易掌握,过浅达不到坏死组织彻底削除的要求,过深导致脂肪外露,手术费时,人手要求多,不利基层医院开展。采用薄层削痂手术由于保留了一层变性真皮,术中不需要止血带,出血少,止血容易,省时,易掌握。

参考文献

[1]贾赤宇,陈壁.复合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华烧伤杂志,2002,18(1):8.

[2]牛亚明,严国标,李民.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深度的探讨.实用临床医学,2006,7(7):73.

[3]韩春茂.积极开展烧伤创面愈合研究.2002,18(1):5.

手术疤痕修复技术范文1篇12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对喉气管狭窄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方法支撑喉镜下声门下气管内疤痕切除术,此方法优点是创伤较小,不用行喉裂开,并且不会破坏喉腔的结构;CO2激光手术,此方法对于范围比较小的声门型瘢痕狭窄者是十分适用的,理想的适应症是比较薄的先天性喉蹼;喉裂开喉成形术,该方法适用于喉软骨支架缺损较少的患者,以及声门上、声门和声门下或混合型喉狭窄;T形管置入术,此方法适用于喉癌术后导致喉气管狭窄、喉外伤导致颈段气管狭窄者;喉气管切开植入移植物术,该方法适用于各部位属于骨架缺损的喉气管狭窄者。结果所有18例患者中,行支撑喉镜下声门下气管内疤痕切除术1例,一次治愈1例,总治愈率为100%;行CO2激光手术4例,一次治愈3例,两次治愈1例,总治愈率100%;行喉裂开喉成形术6例,一次治愈4例,两次治愈1例,1例未治愈,总治愈率83.3%;行T形管置入术2例,一次治愈2例,总治愈率100%;行喉气管切开植入移植物术5例,一次治愈3例,两次治愈1例,1例因住址搬迁失访,总治愈率80.0%。结论治疗喉气管狭窄需要依据不同的病因、狭窄类型、范围等采取个性化治疗,从而获得满意效果。

[

关键词]喉气管狭窄;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8(b)-0158-02

[作者简介]杨国平(1980-),男,汉族,云南曲靖,本科,主冶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喉。

喉气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颈部外伤或颈部感染造成瘢痕挛缩以及声带外展麻痹。其分类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种,一种是先天性狭窄,又称为特发性狭窄,另一种则是后天获得性狭窄,目前没有一种手术能够将所有种类的喉气管狭窄均治愈。因此,探讨和研究起手术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将2005—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18例喉气管狭窄病例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6月—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喉气管狭窄患者18例,其中因外伤引起者6例,行气管切开术后致狭窄者9例,甲状腺癌手术后声带麻痹者1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9~59岁,平均年龄37.8岁。病程3个月~10年不等。

1.2手术适应症

喉气管狭窄症状经保守治疗无缓解,气管切开无法插管者,内镜下cotton分度大于Ⅲ度,或者喉梗阻Ⅲ度以上。

1.3方法

根据狭窄程度的不同以及狭窄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喉气管重建手术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3.1支撑喉镜下声门下气管内疤痕切除术此方法优点是创伤较小,不用行喉裂开,并且不会破坏喉腔的结构,在气管切开全麻的情况下,支撑喉镜下暴露喉腔,以及声门下。使用盐水纱条放置进声门下,保护气管插管的进行,并且支撑喉镜下电刀或者激光烧灼声门下较近的小范围疤痕。

1.3.2CO2激光脉冲手术治疗这种方法最理想的适应症是比较薄的先天性喉蹼,主要适用于范围不大的声门型瘢痕狭窄者。此种方法也适用于部分两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患者。手术需要全麻,并且要在显微支持的喉镜下进行操作,使用8~10W、0.1s脉冲激光,将喉蹼或粘连带进行汽化或者切割,手术后基本不需要进行气管扩张,手术操作简单易行。采用此种方法治疗的喉狭窄患者,应嘱其在手术后坚持使用抗生素等治疗药物14d,并行常规雾化治疗,手术后第二天堵住管道,定期复诊。

1.3.3喉裂开喉成形术该方法适用于喉软骨支架完整者或缺损较少的患者,以及声门上、声门区和声门下的混合型喉狭窄。具体操作需要切开喉腔,切开部位在颈部正中,在直视下将狭窄的瘢痕组织切除,对于喉腔狭窄比较轻的患者可以行黏膜下瘢痕切除手术。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把喉腔扩张,把扩张器放置在喉腔当中,放置4~7个月,若手术创口的上皮组织有化解趋向或已经化解,则可以取出扩张器(扩张器一般采用T型管)。对于轻度无软骨缺损者,或者颈段气管狭窄和声门下方气管狭窄患者,则可以采用黏膜下切除瘢痕的治疗方法,采用“Z”字形黏膜切开,手术修复创面;重度患者则需要用移植物进行修复。

1.3.4T形管置入术此方法适用于喉癌术后导致喉气管狭窄、喉外伤导致颈段气管狭窄者。具体方法为在局麻下行常规气管切开术,经过气管切开口切除疤痕组织之后,向上扩大气管切开口,然后从切口向上置入T型管,随后观察呼吸情况,待呼吸平稳后缝合气管切开处,以此固定T形管,在术后要堵塞外管。一般T型管需放置5~12个月后方能取出。

1.3.5喉气管切开植入移植物手术对于骨架缺损的喉气管狭窄患者,此方法更加适合。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为:首先将喉气管切开,把黏膜下的瘢痕组织基本切除,然后再根据缺损的部位和骨架缺损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移植材料。自体移植物常用带蒂舌骨瓣、肋软骨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等。放入T型管支撑缺损部位和记忆金属钛支架等是常见的人工合成材料。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视具体情况,为8个月到2年不定,随访期间需要定期复查纤维喉镜情况。

所有18例患者中,行支撑喉镜下声门下气管内疤痕切除术1例,一次治愈1例,总治愈率为100%;行CO2激光手术4例,一次治愈3例,两次治愈1例,总治愈率100%;行喉裂开喉成形术6例,一次治愈4例,两次治愈1例,1例未治愈,总治愈率83.3%;行T形管置入术2例,一次治愈2例,总治愈率100%;行喉气管切开植入移植物术5例,一次治愈3例,两次治愈1例,1例因住址搬迁失访,总治愈率80.0%。详见表1。

3讨论

喉气管狭窄能够引起呼吸的梗阻,症状较轻的患者会影响生活质量,症状较重的患者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喉气管狭窄症,手术扩张喉气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重建完整的呼吸通道,从而解除造成喉梗阻的病因所在[2]。

实施腔内C02激光对瘢痕进行切除,主要适用于轻度狭窄。针对程度比较严重的狭窄需要采取外科手术,使用软骨支架,从而具有一定张力,对呼吸和吞咽时的腔内正负压进行抵抗,并且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3]。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喉气管重建术、环状软骨切除术以及内镜下激光切除瘢痕术等。Charokopos[4]对11例插管后气管狭窄实施支架扩张的患者进行研究得出,其远期效果不好,Kanemaru[5]等使用人工气管对3例气管狭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次研究,我们治疗了4例在甲状腺手术之后造成的两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气管切开术,我们从气管切开的地方进行插管麻醉,并切开一侧声带的黏膜,采用低功率脉冲激光把声带肌汽化[6],然后将黏膜瓣复位,最后用生物蛋白胶粘连,其疗效非常理想。对于T型管置入术治疗,由于T型管是由硅胶组成的,其材料无害,质地较软,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术选择,但此方法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置入T型管的上下端部位处会有肉芽生长,管内的干痂会使管腔堵塞,长时间之后会厌和声带部会发生水肿[7]。主要的预防措施为,在手术中注意将T管修剪光滑,使其长短适中,并注意在手术后加强护理措施[8]。喉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之难点,主要在于此类气管狭窄的患者往往合并呼吸困难,对于这些患者,实行麻醉的危险性会比较大,在手术中需要尤其注意[9]。喉气管狭窄的发病存在多发因素,外伤是其主要的损伤原因,喉颈部外伤3~5周是喉气管狭窄发生的高峰期,免疫因素不多见,容易使诊断发生延误耽误病情;疾病的诊断以内镜检查为主要手段,三维CT重建技术为比较好的诊断方法的选择;治疗方法务必注意因人而异;另外,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的风险非常大,体外循环的建立则可以降低麻醉风险,使手术的成功率增大。

综上所述,喉气管狭窄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病情的复杂程度多种多样,因此决定了其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根据此次的临床经验总结,喉气管狭窄的治疗不应盲目遵循一法,而是应根据其不同的病因,发生狭窄的性质、范围以及发生部位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因人制宜,方可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参考文献]

[1]郑西启.手术治疗喉气管狭窄32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12.

[2]朱立营,于广久,郭凤,等.硅胶管置入在手术治疗喉气管狭窄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1,32(4):563-565.

[3]BluminJH,JohnstonN.Evidenceofextraesophagealrefluxinidiopath-icsubglotticstenosis[J].Laryngoscope,2011,121(6):1266-1273.

[4]CharokoposN,ForoulisCN,RouskaE.Themanagementofpostintubationtrachealstenoseswithself-expandablestents:earlyandlong-termresultsin11cases[J].EurJCardiothoracSurg,2011,40(4):919-924.

[5]KanemaruS,HiranoS,UmedaH.Atissue-engineeringapproachforstenosisofthetracheaand/orcricoid[J].ActaOtolarngolSurg,2010(563):79-83.

[6]邱杰,赵舒薇,张文伟.喉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J].肿瘤学杂志,2011,17(8):586-588.

[7]王强,张庆泉,柳忠禄.喉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附44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0):1558-1559.

[8]黎高新,周建波,肖旭平.带蒂胸骨舌骨肌瓣及舌骨修复喉气管狭窄[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21):97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