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园区个人招商工作总结范例(3篇)

时间:

园区个人招商工作总结范文篇1

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8月以来,我市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在建或正在规划的产业园区共12个,规划面积总的为462.68平方公里。其中,省级产业园区2个:一是红桥新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将原水城县红山工业集中区和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开发建设,4月正式组建,规划用地面积59.40平方公里。二是两河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126.36平方公里。市级产业园区5个:一是盘县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含鸡场坪园和柏果园,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二是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包括董地园、老鹰山园,面积约36.92平方公里。三是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包括月照乡部分村、水钢片区、老鹰山镇部分村,面积约70平方公里。四是六枝特区木岗产业园区。包括木岗镇全部行政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五是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郎岱镇政府所在地及陇脚、洒志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方,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大湾镇政府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中,各园区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规划”的路子,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强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如红桥新区已于11月29日前完成各项规划,并通过省市城规委审查;两河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研究两个规划已通过评审,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认证之中;董地产业园区生产发展规划,已于6月经省经信委审查批复,园区控制性规划在7月经市城规委专家评审通过。目前,各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在产业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互有依托不重复、紧密相连而相互独立的格局,初步构建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破解了项目用地、村镇规划、城市特色三个难题。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重视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手抓”,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形成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三)抓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各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1至10月,全市各园区修建标准厂房12.45万平方米,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里程45.45公里;12个园区签约项目194个,开工项目114个。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机制。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管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一是各园区编制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项目准入办法》和《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对招商引资项目免费代办各项手续等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卡片和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无缝隙”服务模式。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组,加快园区建设用地报批速度;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建立健全客商审批一条龙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大服务”的模式,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一站式”办公、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提高为入园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抓整合,多种投资模式运行。一是通过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还贷机制,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通过负债加大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的办法和渠道;三是放宽政策限制进行融资,引进具有资本和建设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经营;五是充分利用各类开发投资公司对城市有形、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和放大效应。

三、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我市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迅速加快,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果,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但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建设滞后。我市12个产业园区中,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保田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全市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等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成企业服务中心等设施外,大多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难题,园区整体档次还不高。

(三)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统一。在园区建设中,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建设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标准给予补偿。但是部分群众以土地补偿低为由上访,并且到现场阻碍施工,导致场平工作进度慢。

(四)项目招商难度大。部分园区开发建设受地域条件制约,投资成本高,园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引进的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占地面积大、产业关联度弱,项目质量不高、且污染环境;有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配套。

(五)管理体制亟待规范。一是管理机构不明确,干事力量难凝聚。虽然大部分园区都分别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或指挥部等机构,也组建了园区开发建设领导班子,但有的园区管委会和指挥部都是临时机构,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影响了园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有的园区至今无任何规划和审批手续,工作不知从何开展。如保田产业园区、盘北工业园区和发耳产业园区至今总的发展规划还未制定出来。

(六)园区建设进度不一。全市12个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只有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水月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和两河新区抓得较紧,成效比较明显,其他园区抓得不紧,强调客观原因多,等待观望,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主观努力欠缺。以致形成市里抓的几个园区速度快、成果显著;县抓的园区在动、应付检查;乡镇园区不动、强调客观条件的态势。

四、进一步强化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园区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规划。根据“十二五”规划及全市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各县(特区、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加快集聚。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促进资源共享。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扶持积极性高、抓得扎实的园区,打造集聚效应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带,力争经过5年努力,率先把红桥和两河新区打造成“部级”经济开发区,把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示范园区”。三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行园区向山要地,建设山地梯田式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如根据不同行业设定最低投资强度或一年内最低投资总额等,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现象。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项目入园,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减少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力求把每个园区都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化、循环式”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产业园区吸引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能否引进项目、留住项目、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资源富集,资源深加工链条拉长,产业进入园区尤为重要,招商引资的成败,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硬件)和全程为客商服务(软件)的建设。因此,各园区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方面要不断完善、配套,千方百计落实省政府规定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不同级别园区的建设标准。

(三)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外引内扶推进项目落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主导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总抓手,加快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式,推进重点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侨引商、以台引商、以外引商、以友引商、以商引商、以情引商、网络引商、媒体引商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资本、引进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配套措施的方式重点招商,做到“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本地大企业的优势,激励他们在园区投资建设和延长产业链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发储备,狠抓重点项目,搞好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发展全程服务,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和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经常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健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园区工作职责。已经成形的和正在筹建的园区,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抓紧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明确管理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职责和负责园区的具体工作。在健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园区的总体规划、编制相关的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的配套等工作,使产业园区的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园区个人招商工作总结范文

一、主要经验、做法及成功案例

(一)主要成绩

2019年以来,全区共引进项目13个,总投资319亿元,其中投资过亿的重大产业项目7个,成功引进1个“世界500强”企业——湖南中航星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成绩可圈可点,成效主要体现在:

1、招大引强取得新突破。我们把引进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瞄准“三类500强”、跨国公司、领军企业,敢于拿出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优势项目。去年以来,新入园过亿元主导产业项目18个、投产9个,成功引进大生农业、中信集团、中交集团等“500强”企业6家,引进大型央企、“总部经济”实现“零”的突破,一批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好项目落户工业园区。

2、创新招商方式取得新成效。创新开展基金招商。与深圳时代伯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10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专业化运作,目前已引进南泽智能制造产业园、隆裕电商等2个项目,在谈的有中科基因柳子健康产业园、环金科技华中总部、尼戴克箱包生产基地和东维丰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这些项目符合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投资方向,项目落户零陵后,将获得产业基金投资。创新开展中介招商。委托上海东方龙商务公司、天宇吉祥基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招商的中介平台,精准对接一批符合我区发展的主导产业项目。自合作以来,由两家公司推荐的对接考察项目已达30余家,签约5个,总投资过亿,另有一大批项目在谈,拓宽了我们招商面,也为我们打开了对接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和承接湘南产业转移的大门,为我们今后的招商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1、抓顶层设计,在创新发展上抢占先机。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第一菜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用在招商引资上,从宣传推介到项目落地服务,区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做到客商来零陵考察亲自会见、考察团亲自接待、问题亲自协调、项目亲自洽谈,在全区发出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强烈信号,营造重视实体经济、狠抓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提早谋划,全面部署。每年组织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议、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年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印发《招商引资工作要点》和《开放型经济绩效考核办法》,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凝聚共识,全区上下形成了敢于创新搞项目、敢于融资搞建设、敢于让利促开放、敢于放权活体制的思想解放潮流,形成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全民招商局面。

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挂帅,区长任组长,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区级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优化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全面加强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的总体筹划、组织协调和推进落实。

2、抓要素保障,在项目落地上破解瓶颈。

一是着力保障资金。为扶持园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注重用好用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时代伯乐产业引导基金、助保贷平台,发挥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对生产正常的企业不抽贷压贷断贷,积极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是着力保障人才。在专业人才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潇湘人才行动计划”,做实“六大人才工程”,不断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环境,打造人才高地,引进了全市首个“博士后协作研发中心”落户时代阳光药业。在企业用工方面,利用高校和职业中专资源优势,推进校企合作,落实园区用工优惠政策,保障企业和园区用工“招得到、留得住”。

三是着力保障土地。加快土地征收拆迁,解决一批征地拆迁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实施一批未征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对园区规划内土地做到应拆尽拆,确保规划区内用地应用尽用加快工业用地报批,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受制于用地的问题。

3、抓平台建设,在基础配套上优化服务。

一是明确园区平台功能定位。发挥园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以园招商、以商建园,以园聚企、以企促园,对现有园区进行系统化包装、专业化推介。立足河西工业园区和珠山锰业园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完善基础配套、理顺体制机制、推动扩容增量,集中打造项目落地平台。

二是加快园区平台升级改造。以打好园区升级战役为牵引,谋划实施“135”工程升级版,推动园区环境、动能、产业、服务、管理“五个升级”,建设绿色园区、创新园区、实力园区、智慧园区、活力园区,重点实施“三满工程”。

实施“满园工程”。通过加快园区标准厂房、闲置土地、现有存量清理盘活,加大招商填空,充实园区内核,努力实现企业满园。

推进“满能工程”。通过精准帮扶、开拓市场,引导企业技改升级、生产提速,努力实现工厂满负荷生产。重点抓好精信源科技、盛迩威科技等企业的扩能改造,保银科技、德诺食品等企业建成投产,做到设备厂房无闲置,企业生产满负荷。

打造“满意工程”。实施完善配套、优化环境“组合拳”,努力实现客商满意。完善园区供水、电力、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优化吃、住、行、购、娱和教育、医疗等个性化公共服务。放活园区体制机制,进一步明晰政府部门、项目指挥部、投资平台与园区的关系,授予园区规划、立项、建设、用地、用人、分配、财政、办事“八大权利”,激发园区活力,提高发展效率,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确保项目落得下。

4、抓招商实效,在方式创新上站稳排头。

一是大力推行“中介”招商。秉承“术业有专攻”的理念,创造性的开展中介招商,委托上海东方龙商务公司、天宇吉祥基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招商的中介平台,深圳时代伯乐作为基金招商平台,借用他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丰富的资源、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二是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打好感情牌,用好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发挥现有企业和招商项目“领头军”作用,强化以商招商;以“设立一批招商联络处、聘请一批招商顾问、举办一批招商推介活动”为重点,积极对接异地商会、协会和知名企业家,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

三是大力聚焦“专题推介”招商。充分利用好港洽周、湘博会、沪洽周等大型平台,集中推介零陵区营商优势。今年以来,成功举办零陵区新春招商推介会和零陵(深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暨零陵时代伯乐产业基金专场招商会,两次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319亿元,签约政府战略框架协议4个,总投资258亿,签约招商合作合约9个,总投资61亿。

四是大力推动以“链”招商。立足主导产业,精准全链招商。一是立足全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组建产业招商专班,每个产业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一个产业部门负责、一套工作班子推进”,明确产业招商目标和招引方案,分线调度考核,围绕各条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着力招引“建链、补链、强链”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深刻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和要素流动新趋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招商和宣传推介,着力招引龙头项目。三是紧盯“三类500强”、央企、行业百强等大企业以及独角兽、行业隐形冠军等高新技术企业,全力招引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财政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

5、抓环境优化,在体制机制上谋求突破。

坚持“刀刃向内”,勇于在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上下功夫,构建有利于开放、充满活力的服务体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一是在政策上舍得让利。出台《零陵区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以优惠政策主动让利企业,设立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产业引导。由对企业供地向供房转变,政府按企业的设计标准建设厂房,落户企业“拎包”入园办厂。

二是在机制上精简高效。深化“放管服”改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市规划的建设项目,属县区级审批即报即批,在法定时限内再提速50%以上,倒推办理流程具体时限,重点重大重要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园区项目审批实行限时办结制和超时默认制。

三是在帮扶上尽心解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影响园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行为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营造安商、稳商、富商的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是项目签约与建设速度不匹配。首先是部分重点项目企业业主未及时按照项目招商合同履约,导致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无法落实,影响了项目进度。其次是上半年零陵区乃至整个永州市呈现连绵阴雨天气,严重阻碍了园区项目建设进度,导致部分重大项目建设迟缓。目前除租赁厂房的雷泰、巨云等几个项目建设进度较快外,其它项目进度稍显缓慢。

二是园区现状与发展要求不适应。一方面,土地征收拆迁难、园区规划滞后,园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导致新引进企业在用地、用水、标准厂房、员工宿舍等要素供给上还不匹配。另一方面,我区虽采取了多种措施优化服务,但在项目落地程序、效率上与快速、高效尚有距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市管单位手续办理的,如人防、消防等审批办理时间过长,较大影响项目进度。

三是项目包装与招大引强不对称。由于缺乏专业化的项目包装策划,对项目前期包装不到位、不专业,项目包装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招大引强动力略显不足,落户园区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科技含量高、辐射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较少,难以形成产业链。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利用好传统招商平台。继续加强与各地商会、协会、上级招商平台及零陵籍在外创业人士的联络,为其本人或者介绍其他客商来零投资兴业奠定良好沟通基础;充分利用好“港洽周”、“沪洽周”、“进博会”和“湘博会”等重点招商平台,全方位向广大客商推介零陵,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实力的企业客商座谈、考察,宣传零陵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了解我区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推介重点招商项目,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是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专业化、现代化的招商路子,在继续开展小分队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的同时秉承专业事让专业人员做的原则,突出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等,继续加强与上海东方龙公司、东莞天宇吉祥公司和时代伯乐等中介公司的精准对接,积极开展委托招商,确保不遗漏一个项目,实现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项目全面对接。

园区个人招商工作总结范文

一、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统筹,提高招商工作组织化程度。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对重点项目亲自上门推进,对重特大项目邀请市挂钩领导上门推进。截止到目前,园区主要领导外出拜访推进项目60多个,邀请市挂钩联系领导拜访推进项目9个,有力加快了重大项目的落地。二是充实工作力量。充分调动园区上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组织抽调、招聘等方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外出招商,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对招商人员进行优化调整,奖优淘劣,并不断加强对招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驻外招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努力培育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的招商工作队伍。目前,度假区共有6名驻外招商人员。优化考核和奖励机制,充分激发招商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三是开展委托招商。积极与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五大咨询公司等专业咨询服务机构联系,广泛收集投资项目尤其是外资项目信息。加强与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目前已于多家咨询机构建立长久合作关系,成功挖掘到了苏州互友工业、广东车载柔性线路板等制造业项目信息。

(二)注重活动开展,浓厚招商氛围。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区内优质资源,精选招商项目,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招商推介会、旅游交易会、网络等平台全面推介启东旅游。2018年以来,先后在上海、成都、杭州等重点城市召开各类招商推介活动20余场,对接环球嘉年华、宋城文旅、横店影视、中青旅等重点客商30余家,推动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落地。同时,持续开展体育赛事活动,先后成功举办国际沙滩排球巡回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国际铁人三项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圆陀角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

围绕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建设高品质旅游度假区,提升对客商的吸引力。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大文旅城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首期项目婚礼庄园和童话大街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儿童游乐场目前,已完成对游客开放,二期项目已完成桩基施工;总投资11亿元的新湖太阳湖已完成人工湖开挖,环湖道路及部分景观桥梁建成通车,景观道路铺装完成40%左右,绿化苗木栽植完成50%左右,游客中心现正在进行场地平整,桩基已进场,滨湖商业区完成建筑设计,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新湖万豪酒店快速推进,酒店主体建筑已完成桩基施工,即将进行基础开挖,年底前主体结构封顶,配套综合楼已施工至地上一层;总投资11亿元的渔人码头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城市客厅开始内装,现正在全面招商阶段;总投资6亿元的园区道路框架体系建设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江城路、江韵路、海城路、336东延段已建成通车,中央大道完成60%左右工程,部分路面已完成沥青摊铺,具备通车条件、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