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精选8篇)

时间: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篇1

药物的协同作用主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使用的时候,作用原理是一致的,达到彼此增长效果,称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是药物合作的时候,其总的效果等于药物单用时效果的总和,增加作用是药物合作时,其总的效果超过了各类单用时效应的总和。比如磺胺类的药物和抗菌增强剂合并使用可增强疗效数倍或者数十倍,治疗效果更好。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篇2

一、实验目的

掌握离体肠系膜动脉血管的取材方法,学习离体血管的实验方法以及药物对离体血管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有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正常生理状态下,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研究资料证明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在心脑血管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可释放NO,舒张血管,在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缺血等多种疾病。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动物:大鼠

2、药品:苯肾上腺素(PE)、肾上腺素(AD)、沙丁胺醇(SAL)、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硝普钠(SNP)、β2受体拮抗剂。

3、器材:BL-420生物机能系统、张力换能器、离体实验装置、手术器械、注射器、电子天平、体视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血管环的制备:断颈处死动物,迅速开胸,分离、摘取胸主动脉(或肠系膜动脉),置于冷的氧饱和的K-H缓冲液中,在体视显微镜下,小心剔除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分离出血管,避免损伤血管内皮。截取2-3mm的血管环(根据情况截取血管环,但每个血管环的长度应该一致),将其悬挂于两个不锈钢挂钩上,一端固定于浴槽,另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并与BL-420系统相连、记录血管张力变化。血管环置于盛有5mLK-H液的器官浴槽中,并持续充以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调节气流速度为1-2个泡/秒,调节基础张力至5mN,37℃恒温,每隔15min更换浴槽中的K-H液一次,共平衡60-120min。

用0.2%的triton-100灌注血管10s去除血管内皮,用Ach检验内皮细胞功能,血管舒张率小于10%则为内皮完全去除,大于75%则为内皮完整。

2.对PE收缩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去内皮动脉环,用60mMKCl收缩后,选取两次血管收缩最大幅度在10%范围内的血管环,冲洗并平衡l.0h,向浴槽中递增加入PE溶液,观察并记录血管环收缩情况。

3.对AD收缩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去内皮动脉环,用60mMKCl收缩两次并平衡l.0h,向浴槽中加入或不加入10mMβ2受体拮抗剂ICI118551后,递增加入AD溶液,观察并记录血管环收缩情况。

4.对SAL舒张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去内皮动脉环,用10-6MPE收缩血管,待达到平台后,向浴槽中加入或不加入10mMβ2受体拮抗剂ICI118551后,递增加入SAL溶液,观察并记录血管环舒张情况。

5.对Ach和SNP舒张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内皮完整的动脉环,用60mMKCl或10-6MPE收缩血管,选取两次血管收缩最大幅度在10%范围内的血管环,向浴槽中递增加入Ach或SNP溶液,记录血管环的舒张情况。

五、注意事项

1.制备主动脉环时,放入冷冻的饱和以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饱和的K-H液中,请勿过度牵拉主动脉。

2.平衡主动脉环60-120min时,通入的气体不得扰动连接张力换能器的线。

3.平衡主动脉环时,观察并随时保持稳定的前负荷。

4.加药时不要触及连接张力换能器的线。

5.注意给药的浓度:加入的母液浓度,要与终浓度区别。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篇3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抗凝血药的筛选方法。

2.观察肝素的抗凝作用。

3.学习静脉给药和取血方法。

二、实验原理

肝素为硫酸化的糖胺聚糖,分子量为3~30kDa,其中硫酸根约占40%,硫酸根呈强酸性,带大量负电荷。肝素能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等活化型凝血因子的亲和力,产生体内外抗凝作用,主要灭活IIa和Xa,也灭活IXa,XIa,XIIa,激肽释放酶和纤溶酶等。硫酸鱼精蛋白呈碱性,带有大量正电荷,如果肝素过量造成出血,则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解救。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器材:注射器、电子秤、针头;

2.药品:肝素溶液、生理盐水;

3.动物:小鼠18-22g,雌雄兼用。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取小鼠标记,称重;

2.一组尾静脉iv1000IU/kg(10mg/kg)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另一组iv等容积的生理盐水;

3.给药后采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小鼠眼后静脉取血3-4滴,每隔15s~30s用针头(自来水清洗后用生理盐水润洗)自滴血内连续挑起纤维丝为止,计时。

五、结果及讨论

记录所测得凝血时间,汇总全实验室结果,应用Graphpadprism软件处理数据,凝血时间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将得到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形式填入表。所得实验结果,请结合所学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进行谈论。

六、注意事项

1.实验时室温在14~18℃较适宜。

2.玻片法挑动血滴,经横贯血滴直径,连续能挑起纤维丝为凝血时间终点。

七、思考题

肝素对凝血时间有何影响?作用机制如何?临床用途有哪些?

各位朋友们,以上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汇总”的15篇范文模板,尽管大家在实验过程中的方法不一样,可想要论证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大家在参考时可以结合实际实验的情况来酌情进行参考。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篇4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MgSO4药理作用的影响。

2.学习并掌握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家兔灌胃和耳缘静脉注射的两种给药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就有差别,从而使血药浓度的高低不同,药物作用的快慢及强弱不同,甚至药理作用的性质发生改变。硫酸镁是一个典型的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其口服在胃肠道形成高渗透压,使肠腔外水份向肠腔内渗透,出现泻下作用。静脉注射硫酸镁主要作用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及肌松作用等。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动物:小鼠,家兔。

2、药品:MgSO4、CaCl2、生理盐水、戊巴比妥钠、肝素。

3、器材:注射器、灌胃针、鼠笼、天平、家兔灌胃器、兔笼、家兔手术台、二导记录仪、动脉夹、动脉插管、导尿管等。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小鼠:

1.分组称重后标记,2只腹腔注射MgSO40.2mL/10g,出现明显症状时ipCaCl20.2mL/10g,2只ip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2.2只灌服(ig)MgSO40.2mL/10g,2只ig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

家兔:

1.取正常家兔称重,耳缘静脉缓慢注射硫酸镁溶液2.5mL/kg,观察其症状。出现中毒症状后,立即用氯化钙溶液iv5mL/kg抢救;

2.取正常家兔称重,ig相同剂量的硫酸镁溶液,再灌50mL生理盐水,放于兔笼中观察症状;

3.取正常家兔,称重,用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iv,进行动脉插管,观察静脉注射硫酸镁溶液前后血压的变化;

4.取正常家兔,称重,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用硫酸镁溶液灌胃,观察并记录家兔出现的症状。

五、注意事项

1.规范给药实验基本操作;应排除由于灌胃操作失误所致的小鼠死亡现象;

2.注射钙剂解救要缓慢,以防止引起室颤;

3.在全麻状况下进行灌胃,可观察到动物有镁离子中毒的症状,这是由于大约有20%的镁离子在肠道被吸收,加深了中枢抑制,所以不能在中枢抑制的情况下用硫酸镁导泄。

六、思考题

给药途径与药物作用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篇5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肝功能损害对巴比妥类药物作用的影响。

2.了解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二、实验原理

戊巴比妥钠具有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四氯化碳对肝脏有较大毒性,是建立中毒性肝损害动物模型的常用工具药,可借以观察肝功能损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肝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其药理作用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肝损伤时,药物在体内的Cmax增加,t1/2β延长,药效增强。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动物:小鼠,模型组提前注射CCl4溶液造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S)。

2.药品:戊巴比妥钠溶液、CCl4、生理盐水。

3.器械:天平、1mL注射器。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取体重相近的对照组及肝损伤模型组小鼠称重,标记。分别由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0.15mL/10g,记录并比较两组小白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并汇总全班各组的结果进行统计;

2.观察的其他指标:活动情况,翻正反射,呼吸深浅及频率;

3.处死后解剖小鼠,观察肝脏有何不同;

4.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用秩和检验进行检验:根据实验结果,并应用相关药理学知识进行讨论。

五、注意事项

1.试验前建立肝损伤模型。

2.在建立肝损伤时注意四氯化碳的剂量,以免剂量过大导致小鼠死亡。

3.戊巴比妥钠ip给药。

六、思考题

1.肝脏不同状态下对巴比妥类药物有何影响?

2.当肝脏机能障碍时,对药物作用有什么影响?临床用药时,对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什么问题?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篇6

目录

实验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实验)

实验三、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

实验四、药物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五血浆药物半衰期(t1/2)的测定

实验六、有机磷药物的中毒及其解救(综合)

实验七、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八、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实验九、录象及病案讨论

实验十、烟的急性毒性试验(综合实验)

实验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

二、药理学实验须知㈠、目的

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1、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3、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药理学实验课更高层次的目的是4、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课程。几乎所有药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而得到的。我们上实验课,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前辈科学家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或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上实验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手段。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对学生来说,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自已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自已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医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

㈡、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课学生必须做到下列几项:

1.实验前必须做到:

⑴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

⑵对实验中所用的药物,要了解其药理作用,并明白该药在本实验中的意义,预测给动物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实验时必须做到:

⑴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

⑵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药量,防止出现意外差错。⑶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准确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最后转归。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⑷注意节约实验材料。

3.实验后必须做到:

⑴及时整理实验结果,保存好原始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⑵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室内卫生,存活或死亡的动物分送至指定地点。

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整理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对自己所完成的实验进行科学总结,是实验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可使我们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明确该实验已证明的问题及已取得的成果,实验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实验设计中或操作中的优缺点等等,这些十分重要。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及理论水平。实验报告也是向他人提供研究经验及供本人日后查阅的重要资料,可以为毕业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校学习期间学会做这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中关键性工序的重要性。

㈠实验结果的整理

实验结束以后应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药理实验结果有测量资料(如血压值、心率数、瞳孔大小、体温变化、生化测定数据和作用时间等。计数资料(如阳性反应或阴性反应、死亡或存活数等)、描记曲线、心电图、脑电图、照

片和现象记录等。凡属测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应以恰当的单位和准确的数值作定量的表示,不能笼统提示。必要时应作统计处理,以保证结论有较大的可靠性,尽可能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或绘制统计图,使主要结果有重点地表达出来,以便阅读、比较和分析。作表格时,要设计出最能反映动物变化的记录表,记录单个动物的表现时,一般将观察项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而将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由左至右逐格填写。将多个或多组动物实验结果统计时,一般将动物分组的组别列于表左,而将观察记录逐项列于表右。绘图时,应在纵轴和横轴上画出数值刻度,表明单位。一般以纵轴表示反应强度,横轴表示时间或药物剂量,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实验条件。如果不是连续性变化,也可用柱形图表示。凡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及时在曲线图上标注说明,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给药量和其他实验条件等。对较长的曲线记录,可选取有典型变化的段落,剪下后粘贴保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绝对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裁剪工作,不论预期内的结果或预期外的结果,均应一律留样。

㈡实验报告的写作熟悉并会运用

每次实验后应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用词规范、详略得宜、措辞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一般应包括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如“心得安对麻醉犬的降压作用分析”,“普鲁卡因肌注对小鼠局麻作用及中毒抢救”,“奎尼丁抗电诱发的蛙心心律失常的作用”等。

2、实验目的

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

3、实验方法

当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时,也可不再重述,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所变动,或者发生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影响观察的可靠性时,应作简要说明。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搁置了长时间后再作整理,否则易致遗漏或差错。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

5、讨论

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如果属于非预期的,则应该分析其可能原因。讨论的描述一般是:首先描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此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推论,最后参照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出现这些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如实验观察到用药后动物出现了什么现象,提示了该药可能具有什么药理作用,文献曾报道该药可对什么受体有作用。因此,可初步推测该药的这种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什么受体有关。

6、结论

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

三、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认真听!看!记!(30分)

录象:动物的捉拿、性别辨认、标号、给药

四、练习动物的、给药(每组4只小白鼠、雌雄各半、学会小白鼠的捉拿、标记、灌胃给药、腹腔注射给药、尾静脉给药、眼眶取血、处死、取脏器称重、匀浆等)按照录象标准,认真操作。

实验器材:

每小组(4只小白鼠、雌雄各半)χ9

1、四只小鼠灌胃针

2、4只1ml注射器

3、1盒采血玻璃棒

4、大剪刀一把

5、眼科直、弯剪刀一把

6、止血钳直、弯各两把

7、手术刀一把

8、棉球少许

9、电子天平1台

10、5%苦味酸一瓶,(取苦味酸5g,置100m容量瓶,加入70%乙醇30ml左右溶解苦味酸,最后加蒸馏水到100ml)

11、棉签一把

12、匀浆器4台配置10-30ml匀浆杯各4个

13、移液枪配套5ml、10ml各两把

14、每组小鼠龙1个

15、50ml烧杯1个

第二次实验

1、处方及制剂

2、机能实验研究的基本知识、提出设计镇痛实验(2、临本学生)

3、药物知识与用药注意(护本学生)张大禄P27页

4、常用药理实验仪器使用操作(生理用过、复习)

一、处方的基本知识与药物配伍禁忌

㈠处方基本知识

处方是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开写的取药根据,包括药名、数量和用法等内容。处方体现选药和用法是否正确,关系到病人健康的恢复和生命的安全,所以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必须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处方。

1、处方格式:

一般医疗单位都印有处方纸,以求统一,处方包括以下几项:

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处方日期;

⑵处方上印有Rp或R的符号,旧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⑶药名及药量;

⑷用法常以Sig或S开头(是拉丁文Signa“标记”的简写),但也可省略,直接写明具体用法即可;

⑸医生签名。

2、开处方要注意以下事项:

⑴字写要工整清楚,不要涂改。

⑵姓名、年龄、性别、日期都要填写,儿童年龄要具体是几个月、几岁,成

人年龄。

⑶药量对准药名写在后面,药量单位凡固体药以“克”为单位,液体药以“毫升”为单位的,可省去“克”、“毫升”字样,如果用“毫克”或“微克”或“国

际单位”则必须写明。药量小数点必须写准确,小数点前如无整数,必须加零。如0.3,整数后如无小数,也必须加小数点和零。如3.0,以示准确,避免错误。一次处方药量应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质酌定;一般药物以三日为宜;剧毒药应严格控制;病情变化快的时候只开一天甚至一次药量;慢性病可适当放宽,以减少病人就诊次数。

⑷开拉丁文处方时,药名字尾应写第二格。

⑸药物用法可用拉丁文缩写(见表2-1)看!,每日或每次剂量一般不应超过药典规定的极量,但病情特殊需要的不受此限。医生应在此剂量后另行签字,表示有意使用。

⑹一个处方同时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考虑有无配伍禁忌。处方完毕应仔细检查一遍,保证无误再签名交给病人,并向病人作必要说明。

3、制剂与处方

药品经过加工制成利于应用和保存的成品,称药物制剂。制剂的型态称剂型。一般可分为液体、固体和软性三类剂型。不同制剂处方格式有所不同,但大致可分为二类。现将常用的不同剂型的特点及处方格式简介如下:

⑴单量处方

有些药物剂型的特点是每次用的单量是独立可分的。例如:片剂每片单量是一定的,每次服用一片或几片都行。安瓿剂每支单量是一定的,每次注射一支或几支都行。属于这一类的剂型还有胶囊剂,共同处方格式如下:

R:药物及剂型名称,单位³总个数(片、支等);用法:每次多少量,每天几次,给药途径

习惯上如口服时可省写给药途径。

①片剂(Tabella):

片剂是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经压制成的圆片状制剂,具有含量准确,携带、保存、运输和服用方便等优点,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如果药物味苦,片剂外层包上一层糖衣,称为糖衣片。如果药物易被胃酸分解或对胃粘膜刺激性大,可以包一层肠溶衣,称为肠溶片。这种片剂在胃酸中不崩解,到达肠中才崩解。片剂的简单处方格式如下:

例:用黄连素(Berberinum)治疗痢疾,常用量0.1g/次,一天三次,给三天量,黄连素片有50mg和0.1g两种。

拉丁处方:

R:TabBerberini0.1³9

Sig0.1t.i.d

或R:黄连素片0.1³9

用法:每次一片,一日三次。

(常简写为Sig0.1t.i.d)

药典规定含有固定成分和含量的复方剂,可以不必写出含量。如复方阿斯匹林(A²P²C片)和复方甘草片等。

R:A²P²C1#t.i.d.³3

②注射剂(Injection):

注射剂是供注射用的灭菌制剂,通常多装在叫安瓿的玻璃管内。所以又叫安瓿(Ampulla),在水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可将药粉封装在安瓿或密封闭小管内,临用时加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液后应用。

注射剂处方格式与片剂基本相同,有的药注射前要先作皮试,应加注明。

例1:开写青霉素(Penicillinum)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处方,每次肌注40万单位,每天两次,三天用量。

R:Inj.penicillini400,0000³6

Sig400,000ui.m.b.i.d.AST(皮试后)R:青霉素:注射剂40万u³6Sig皮试后40万ui.m.b.i.d.

例2:用阿托品(Atropinum)注射剂,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这一注射剂为含0.5毫克硫酸阿托品1毫升1安瓿,处方可只写含量。

R:Inj.Atropini0.5mg³1Sig.0.5mgi.h.StR:阿托品注射剂0.5mg³1用法:立即皮下注射0.5mg

(常简写为:Sig.0.5mgi.h.st.)⑵总量处方

有些药物剂型的特点是每次用的单量要临时从总量中分出,因此剂型上无一次用的单量,处方中剂量要写出所给总量。常用于内服的溶液剂、糖浆剂、酊剂和外用的软膏剂等。共同处方格式如下:

R:药物及剂型名称,浓度和总需要量。用法:每次多少量,每天几次,(或外用)①溶液剂(Solutio)

溶液剂是指某挥发性药物溶解于水的澄清水溶液。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溶解于水中,称为复方溶液。溶液可供口服、灌肠和外用。盛口服溶液剂药瓶,有5ml

或10ml格的刻度标记,以便病人按格倒出服用。溶液剂的处方格式如下:

例:开催眠药水合氯醛(Chlorali.Hydras)处方。R:10%Sol.Chlorali.Hydratis60.0Sig.10.0h.s.

或R:水合氯醛溶液10%-60.0(也可写成10%水合氯醛60ml)。用法:临睡前服10.0(常简写Sig.10.0h.s.)②糖浆剂(Syropus)

糖浆剂为浓度近饱和度(85%)的蔗糖水溶液在其中加进药物制成的剂型。糖浆味甜易服,且因含高浓度的糖,渗透压高,不易长霉变坏。中草药合剂中常加糖作矫味剂,但因含糖量低容易长霉,须加适量防腐剂0.1~0.5%苯甲酸钠(或0.03~0.05%尼泊金)。糖浆剂常含有固定成分和浓度的药物。如小儿止咳糖浆,处方格式如下:

R:小儿止咳糖浆100.0用法:5.0.t.i.d.③酊剂(Tinctura):

酊剂一般是指生药,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的溶液(碘酊除外),供内服或外用。中草药常用浸渍法制成酊剂,可长期保存不易变坏,应在几天内用完。酊剂浓度不尽相同,但药典有统一规定,所以处方可省去浓度。处方格式与溶液剂同。

例:给胃肠绞痛病人开三次用量的颠茄(Belladonna)酊,必要时服一次。R:Tr.Belladonnae3.0Aq.Dest.ad30.0

Sig.5.0S.O.SR:颠茄酊3.0蒸馏水加至30.0Sig.5.0S.O.S

近年来有一类新发展起来的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制剂。有内服、外用、植入等剂型。本类剂型按其释放速率可分为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缓释制剂是指用药后可缓慢地非恒速释放;控释制剂是指用药后可缓慢地恒速或近似恒速释放。使用后,药物在体内或在与身体接触部位缓慢释放,发挥全身或局部作用。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篇7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p<0.001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EC50:半数有效浓度TC50:半数中毒浓度TD50:半数中毒剂量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大效能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在量效曲线上,产生最大效应水平的高低。

极量是治疗量的最大限度,即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药典为剧毒药规定了极量。

最小致死量指因严重中毒而开始出现死亡的剂量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开始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

有效量/治疗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并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药物效应强度/效价是指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治疗指数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比值愈大愈安全。但由于TD与ED两条量曲线的首尾可能重叠,即在没能获得充分疗效剂量时可能已有少数病人中毒,因此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安全范围以ED50~TD50之间的距离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是一较好的安全性指标。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以上各项指标的确定可以知道临床用药。2、本实验属于哪种药物反应类型?

答: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篇8

《药理学》实验课程简介:

药理学是建立在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学科。药理学实验课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制作与药物主治功效一致的动物模型,采用一定的实验技术,研究药物的作用(包括毒理学作用)及其机制。所以,药理学实验课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制作等研究思路,从而掌握和验证药理学的重要理论和知识,药理学实验课是了解、掌握和获得药理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新手段,为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科研思路的重要课程。

实验守则及要求:

1.实验前

1.1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步骤;

1.2了解所用动物的等级、品系、特点及动物的选择依据;

1.3了解动物模型制作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1.4了解实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应用范围;

1.5结合有关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的理论知识,预测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以及给药后实验动物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

2.实验时

2.1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正确存放,正确安装、调控和操作;

2.2正确捉放动物,善待动物,严禁虐待动物或嬉戏动物;

2.3严格按照实验讲义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做到准确计算实验剂量所需的药量,准确称量,正确使用注射器和手术器械,防止发生意外;

2.4仔细认真地观察从制作模型和给药后实验动物出现的现象,并严格准确地进行记录;

2.5节约使用实验耗材和药品;

2.6实验服穿戴整齐,注意个人和实验室卫生。

3.实验后

3.1整理实验数据,统计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和讨论,书写出实验报告,并保存好原始记录;

3.2将存活或死亡的动物分别送到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3.3及时清洗实验器材,打扫实验室卫生;

3.4按照要求洗手,检查水电门窗安全,方可离开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练习并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等基本知识以及动物的捉拿、给药及处死方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小鼠、大鼠、家兔;生理盐水、苦味酸(标记用);注射器、灌胃针头。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讲解实验动物的分类、选择、操作要点等基础知识

2.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演示

(1)实验动物的捉拿

(2)给药方法包括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尾静脉注射

(3)编号

(4)处死

3.学生练习

四、注意事项

捉拿小鼠时,捉拿的手法一定要正确,避免被小鼠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