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白色污染的现状(6篇)

时间:

白色污染的现状篇1

关健词:大气污染物;生物学监测;影响

1利用生物学监测大气污染物

环境监测一般采用人工采样或半自动采样,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期、定点测量、理化监测方法,虽然有速度快和准确的优点,但受技术和经济条件所限,多数理化项目不能连续自动监测,还靠人工采样测试瞬时浓度或平均浓度值。在一些分散地点测定,有一定的偶然性,时空代表性差,不能反映监测前后的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也不能反映综合污染情况。利用生物学监测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因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物长期生活在环境中,受环境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生物的生活周期长,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必然作用于生物体,能贮存整个生活时期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各种信息。例如:生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的变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变化,宏观和微观受害症状的观察,能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能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能检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

1.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各种形式排出大气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仅煤炭燃烧烟尘中就有四百多种有毒物质,大气污染物对生物产生的危害有:

1.1.1氧化性:如臭氧、二氧化氮、氯气等,它们能形成酸雨危害很大。

1.1.2还原性:一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醛等,也能进一步形成酸雨。

1.1.3酸性:氟化氢、氯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

1.1.4碱性:氨等。

1.1.5有机物:乙烯、甲醇、苯酚等。

1.1.6无机物:重金属及其氧化物、粉尘、尘土。

1.2大气污染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分类。

1.2.1急性危害:一般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接触时间短,就可导致植物失绿,组织坏死。

1.2.2慢性危害:污染物浓度低,接触时间长,植物生长不良,轻度生物绿色泽较淡。

1.2.3混合性危害:污染物浓度低时,接触时间长,浓度变高时,时间短,先表现慢性危害,然后植物又表现出急性危害症状。

1.2.4隐性危害:污染物浓度特低,接触时间长,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对生育和产量有控制作用和轻微影响。

1.3怎样选择指示生物

针对大气污染物中某一种类选择哪种指示生物呢?一般具备对污染物敏感,受污染后症状明显,干扰症状少,长期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栽培管理繁殖容易,并尽可能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能起到美化环境和监测环境的双重作用。例如:污染物是硫氧化物(SO2、SO3、H2S)常选紫花苜蓿、荞麦、芝麻、向日葵、蕃茄、马尾松、白桦,一般多在燃煤锅炉房、火电厂、肥料厂等处多种植。

1.4指示生物受危害的机理与症状

1.4.1硫化物的污染物

危害机理:进入植物体先生成亚硫酸后生成а-羟基磺酸盐能抑制氧化酶ATP形成。

症状:阔叶植物出现坏死斑点或块状失绿。

单子叶植物出现点状或条状坏死斑,失绿针叶植物受害后叶尖呈红棕色或褐色并下延。

1.4.2氧化物的污染物。

危害机理:进入植物体后,在叶尖边缘积累,抑制本酶的活性。

症状:植物嫩叶,幼芽上伤斑由油渍状发展到黄白色而呈现红褐色,与正常组织稍顷或近红色条带。

1.4.3氮氧化物:

危害机理:抑制植物体内的酶的活性。

症状:开始背腹两面的脉间出溃斑,叶片后来出现斑纹和坏死皱缩,斑纹呈现白色,宗黄色,有时也出现叶尘或边缘。

1.4.4酸雨:

危害机理:破坏植物叶绿体,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

症状:叶缘、叶尖和脉间出现块状源白坏死斑,有时黄化成枯萎。

怎样判断污染源和污染程度就应知道生物学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方法。

现场调查了解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同时还应了解是否出现过异常气候变化,受害植物如呈扇状,带状或片状分布于污染源下风向。在一定范围,树木的受害症状多表现在上部重,下部轻,迎风面重,背风面轻,树冠上面叶片受害重里面叶片受害轻,受害植物涉及种类多,多为污染伤害。若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种类受害重,抗性种类受伤较轻,则更可为污染伤害,根据叶片伤害面积判定污染程度。同时注意重合污染,注意污染物的增效或相乘、相加、相减作用的总效应。

深入现场,具体分析调查,利用相应的对照点和相同指示生物,排除一些非污染产生的伤害。如:大旱、大风、霜冻、盐害、营养元素缺乏,病虫害的伤害等。

生物学监测在冬季很困难,而北方燃煤多在冬季,采取特殊方法,也有一定作用。如果生物学监测与理化监测相结合,取长补短。综合分析,对大气污染监测具有更大意义。

2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它直接参与人体的代谢和体温调节等生命过程,因此大气污染势必危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2.1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影响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各种途径侵人人体造成危害,其中主要有三条:(1)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的表面接触;(2)通过消化系统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通过呼吸系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其中以第三条途径危害最大,因为:每人每天吸入空气有10立方米之多。与这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接触,肺泡表面积为人体表面积的25倍,并且对污染物非常敏感,同时呼吸系统富有带水份的粘膜,对大气污染物吸收能力很高,就矿区而言,尘肺病、肺病是矿工的职业病,因此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2.1.1急性中毒: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在几天内造成几千人死亡,当时伦敦上空烟尘最高浓度达4.5毫克/立方米,为平时的十倍;SO2浓度高达3.8毫克/立方米,为平时的六倍。在严重污染的一周内人口死亡总数达4703人,第二周为3138人,据研究这是由于严重大气污染引起支气管炎、心血管病患者死亡数增加所致。.1.2慢性中毒:"四日市哮喘病"是慢性中毒的一个典型例子。四日市是个所谓"石油联合企业之城",有三个大型石油联合企业和一百多个中小型化工厂。每天由工厂排出SO2和粉尘高达13万吨,使这里终年黄烟弥漫。大气中SO2最高时达到允许浓度的5-6倍。而且大气污染物中含有铅、钒、锰等重金属微粒。人们长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逐渐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病,被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六十年代以来,这种病在四日市开始蔓延,至1972年全日本这种病患者已达6000余人。

2.1.3致癌:近年来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而且大城市和工业区尤为严重。据悉美国大气污染使肺癌患者增加了一倍,而在我们煤城七台河,肺癌患者也在逐年增加,不少学者研究认为肺癌死亡率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基本上成正比。

2.2大气污染对人类的间接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2.2.1对大气的影响,发气溶胶、光化学烟雾可降低能度,减弱阳光强度,从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给其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2.2.2对植物影响:对植物危害是大气污染影响生物界最初表现。一般认为,植物受害现象是人类健康受影响的预兆。大气污染可使植物叶、花及果实生长迟缓、产量减少、重量变差,甚至助长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

2.2.3对生活条件的影响:大气中的煤烟和灰尘等污染物会污染街道和庭院,使居室及室内设备、衣服等被腐蚀受损。

白色污染的现状篇2

关键词:大气污染改善作用抗污染能力园林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R122.7]

1.园林植物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反应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溶解在汁液中,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产生毒性,所以园林植物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反应也首先表现在叶片上。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且此状况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同植物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伤害特性。目前我们主要采用观察植物外观伤害症状(通常观察植物叶片)来判断植物的受害程度。

1.1园林植物对二氧化硫污染的反应

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3μL/L时,植物就出现伤害症状。针叶树首先在二年生以上的老叶上出现褐色条斑或叶色变浅,叶尖变黄,逐渐向叶基部扩散,最后针叶枯黄脱落;阔叶树受危害后,叶部会出现几种症状,大多数在叶脉间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引起叶脱落。一般生理活动旺盛的叶片吸收二氧化硫多,吸收速度快,所以烟斑较重,而新枝与幼叶的伤害相对比老叶轻,发生烟斑较少。

1.2园林植物对氯气和氯化氢污染的反应

氯气及氯化氢毒性较大,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3μL/L。针叶树受害症状与二氧化硫所致烟斑相似,但受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常常没有明显的界限,这是与二氧化硫毒害的不同之处。阔叶树受害后,叶面出现褐色斑块,叶缘卷缩。氯气及氯化氢还可以破坏植物叶绿素,使叶片严重失绿。氯气的毒害症状大多出现在生理活动旺盛的叶片,下部枝的老叶和枝顶端的新叶很少受害。石楠(PhotiniaserrulataLindl)、核桃(cathayensisDode)、加拿大白杨(PopulusCanadensisMoench)等园林植物对氯气极为敏感,例如这些植物在接触氯气3~4h的情况下,0.2~0.3μL/L氯气的剂量可致使这些植物受伤害,而在接触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其他植物的受害剂量均大于1μL/L。

1.3园林植物对氟化物污染的反应

以氟化物为主的复合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比前两种有害气体严重得多。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属剧毒类的大气污染物,它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10~100倍。氟化物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组织后,首先溶解在浸溶细胞壁的水分中,小部分被叶肉细胞吸收,大部分则顺着维管束组织运输,在叶尖与叶缘积累,并使叶肉与细胞产生质壁分离。针叶树对氟化物十分敏感,针叶伤害从顶端开始,随着氟化物的积累,逐渐向基部发展,受害组织失绿,随后变为红棕色。一般在有氟化物污染的地方,很少看到有针叶树生长。阔叶树受害后,首先在叶片尖端和叶缘产生灰褐色烟斑,烟斑逐渐扩大,最后叶脱落,氟化物所致烟斑多发生在新枝的幼叶上,这是与二氧化硫和氯气伤害症状的显著区别。鸢尾(tectorumMaxim.)、唐菖蒲(Gladiolushydridus)、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等园林植物对氟污染极敏感,例如,当氟化氢浓度在0.01ml/L时,20h这些敏感植物可受到伤害;而一般植物当氟化氢浓度为0.01ml/L时,10d才见有伤害症状。

1.4园林植物对固体颗粒物污染的反应

大气污染物中的固体颗粒物在植物叶片上时,布满全叶,堵塞气孔,妨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从而危害植物,在一些尘埃污染严重的地方,如道路两侧,经常可见到植物叶面散布尘埃。这些尘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还可通过溶解渗透,进入植物体内,产生毒害作用。

2.植物的抗污染能力

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主要是靠叶面进行的。庞大的叶面积在净化大气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大气中有害气体超过了植物所能承受的阈值时,植物本身也会受害,甚至枯死。不同污染物危害植物的临界剂量不同,同一污染物危害不同植物种类的程度也不同。有些植物较敏感,有些植物抗性较强,只有那些对有害气体吸收量大,抗性强的绿色植物才能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顽强生长,并发挥净化作用。

吸收能力强的植物,一般叶子吸收污染物的含量高,年生长量大,生长迅速。速生和吸收能力强的植物多为抗性弱或较弱,抗性强的植物多生长慢,吸收污染能力强。

3.园林植物配置

利用园林树种营建城市环境保护林,可以兼顾观赏、美学等社会效益和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植物绿化的重点应在开发乡土和自然植被中的优良绿化的树种,合理进行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改善城市绿化树种的组成,营建抗性强和净化能力强的城市城市环境保护林。

(1)在污染源附近,如工厂燃煤发电厂车道附近,污染物浓度一般较高,应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尤其是枝叶茂密,常绿的树种,以期终年发挥作用。在人们经常活动视线容易达到的地点,如行道树、商业区和居民区林网,尤其是树林边缘,应首先考虑抗性强的树种,次为吸收净化能力,可增加抗性强树木的比例,提高林带的抗污染能力,避免树木受害,影响市容,确保城市绿化与美化效果。目前已知的对二氧化硫、氟化物、氯和酸雨抗性强的树木有:夹竹桃、珊瑚树、油茶、枸杞、大叶黄杨、小叶黄杨、侧柏、圆柏、大麻黄、沙枣、柽柳、棕榈、女贞、白皮松、海桐等。

(2)在居民住宅区及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附近,要避免栽植会释放有损人体健康的物质的树种,如棕榈、龙眼、白叶桉、槐、桃梅、银桦等,长期接近这些植物会出现头昏、胸闷、气喘、肢体局部不良等症状。

(3)在远离污染源和人们视线的地方,特别是树林深处,应以吸收能力强树种为主,以增大林网吸收净化污染的能力,提高整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吸收净化能力强的有水杉、池杉、落叶松、杉木、柳杉、悬铃木、泡桐、杨树、臭椿、枫杨、木槿、桃树、白桦、桑树等。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夹竹桃、刺槐等净化作用较大。

(4)适当配置一些大气污染敏感指示植物,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综合指示大气污染程度,预报植物将要受害的程度。

(5)增加具有杀毒能力的树种比例,营建具有保健功能的林带。杀毒能力强的树种有:樟科、柏科、松科的一些种类及胡桃、柠檬按、大叶桉、悬铃木、紫薇、橙、柠檬、枳、茉莉、柳杉、苦楝、臭椿、白蜡等。

4.结束语

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通过园林绿化,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议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文明的、舒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刘艳菊,丁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与城市绿化[J].植物学通报.2001(05)

白色污染的现状篇3

论文关键词:鱼类,污染,中毒,肉眼,判断

鱼类死亡可能是由病害、缺氧、毒藻、机械损伤、污染中毒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而污染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类致死原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污染中毒的肉眼判断方法,供在生产中参考。

1、重金属污染中毒。重金属是指密度比较大的金属,如铅、锰、锌等。中毒鱼类鳃部呈灰白色,并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絮状沉积物,使鱼鳃阻塞,引起呼吸障碍,中毒鱼类常在水表层浮游。鱼类铅中毒,体色明显呈黑色。鱼类铜中毒,体色呈灰白色,鳃丝呈浅绿色。

2、五氯酚钠污染中毒。五氯酚钠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机氯化合物,主要用做灭蚴药物使用,同时它也是一种杀虫剂。受五氯酚钠毒害的鱼类急剧游动,无目的地上蹿下跳、横冲直撞,中毒鱼类在死亡前有钻入草丛、紧靠岸边的习惯。一般情况下,野杂鱼先死,然后花鲢、白鲢、草鱼、鲤鱼、鲫鱼等鱼类相继死亡,鱼死后体色变黑。慢性中毒的鱼类鳍条变黑、眼球突出。

3、甲胺磷污染中毒。甲胺磷属有机磷农药,常用做杀虫剂。中毒鱼类急躁不安,狂游冲撞之后游动缓慢,出现侧游,头部向下、尾部向上等症状,最后沉入水中死亡。

4、乐果污染中毒。乐果中毒后,症状不明显,但鱼的肝脏明显肿大。

5、呋喃丹污染中毒。鱼类中毒的主要症状为鱼体出现弯曲,外有排泄物形成拖尾”。

白色污染的现状篇4

人的眼睛,由于瞳孔具有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光辐射都能适应,但这种辐射增至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光污染”。室内装修主要会产生“白光污染,,和“彩光污染”两大类。

(1)白光污染。指的是装有玻璃或镜子的墙面、磨光大理石地面及各种涂料等反射的光线。

危害:刺激视网膜,易使眼睛疲劳,甚至可导致视觉功能下降。长时间呆在这种环境中的人,视网膜和虹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视力会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另外,还可能引发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

解决方法:尽量少在墙上安装镜子、玻璃等饰品;选择光反射系数低的涂料,墙面以米黄、浅蓝等浅色为主;避免使用经过抛光的地砖。

(2)彩光污染。由家中各种彩色光源引起。家庭用的照明灯,电视、电脑等带屏幕的电器也是主要污染源,这些光源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危害: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如果长期受到彩光照射。可诱发流鼻血、白内障等。另外,样式过于复杂,比如周围吊有水晶的灯饰,开灯后墙上会出现影子,也会影响视力。

白色污染的现状篇5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天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腐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题目,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进步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促进太原市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假如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题目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题目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题目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固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未几,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目,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题目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同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分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固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首先,我们进行的工作是称量一个班一天产生的垃圾,分拣出垃圾的种类、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为多少,以此来估算十二中一天产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数目。以高二某班为例,这个班一天所产生的垃圾约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纸、塑料包装袋、塑料瓶、易拉罐、发泡饭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装袋有近l00个(几乎全用于食品包装),5个塑料瓶,7个发泡饭盒,2个易拉罐(铝制)。不丢脸出,食品包装是校园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发现,纸张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会上也有回收废纸、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学校的垃圾站,我们遇见一位拣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进行了回收。我们小组成员上前询问他回收的目的、价钱,而他没有回答。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况,我们小组特地利用课外时间对太原市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来制造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留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一定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三、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为例,天天十二中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能力!而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假如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题目不闻不问,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我们的建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资料,我们建议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纵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目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同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同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2)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白色污染的现状篇6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墙与窗的界限打破了,玻璃幕墙出现已成为现代建筑的象征。进入生态环境的各种可见光、不可见光和反射性物质,如果超过正常生存所能承受的指数,就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有关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光污染。

国际上通常把光污染分成3类:人工白昼、白亮污染和彩光污染。

1.人工白昼在夜幕降临后,酒家及商场上的霓虹灯、广告灯闪烁耀眼。有的强光束还直冲云霄,如同白昼。这便是所谓的人工白昼,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让人夜间难以入睡。强光还能伤害鸟类和昆虫,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2.白亮污染城市建筑物的眩眼。阳光照射强烈时,临街大楼用作装饰的玻璃幕墙,就象一面几十乃至几百平方米的大镜子,其反射系数超过75%,甚至高达90%。它所反射的太阳光容易使人产生心动过速、疲劳、近视、偏头痛等疾患。对驾驶员来说,更加容易视觉错乱和头晕目眩,导致引发意外交通事故。热天,玻璃幕墙把阳光反射到居民家里,会让屋内温度比一般住宅升高4~6℃,并加剧屋内家具及家用电器的老化。

某些玻璃幕墙(例如茶色的)含有一定的金属钴成分,自身就是放射性元素,在阳光照射下更加容易让人受到放射性污染,严重的会破坏人体的造血功能,导致癌症和其它疾病发生。

有些玻璃幕墙(特别是那种凹形建筑物)自身潜伏着火灾隐患,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面巨型聚光镜。据说在德国柏林就发生过因玻璃幕墙聚焦引起的火灾事件。在深圳,一辆停在某商厦附近的轿车,在商厦玻璃幕墙的聚焦作用下,导致车门橡胶密封条被烤化。

专家指出,因为光污染不能通过稀释、分解、转化来消除,所以只有加强预防。在西方发达国家,对玻璃幕墙的光度规定有明确的界限,超过界限便视为光污染。在日本和德国等国家,都已明令禁止使用玻璃幕墙新技术。由此可见,他们对这个光明杀手十分重视。

科学测定显示,洁白的书籍纸张与特别光滑的粉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宅面装饰物、草地、森林高10倍左右。研究还证明,光污染会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导致视疲劳及视力下降。有关专家认为,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不是用眼习惯,而是视觉环境。我国高中生近视率高达60%,应注意改善视觉环境。

科学研究发现,人若长时间在白色光亮的环境下,会让人头昏心烦,严重者会发生类似神经衰弱的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且视网膜及虹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视力会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

3.彩光污染都市里的夜总会、歌舞厅为了提高灯光效果,大多数都装上了黑光灯、旋转灯及彩色光源,造成了彩光污染。当你在歌厅尽情享受,或在舞厅里翩翩起舞时,殊不知,黑光灯发出的光正悄悄地危害你的健康。

歌舞厅的黑光灯,是一种能发出紫外线,外形有别于紫外线灯的装饰灯。它发出的紫外线能诱发白色的物体发出荧光,具有烘托歌舞厅安闲舒适气氛的作用。若长期接受这种黑光灯的照射,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有关部门曾对歌舞厅里使用的黑光灯进行监测,发现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波长为25~320A°,大大高于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强度,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彩光污染不但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损害,并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假如人长期受到此紫外线的照射,可能会诱发癌症或白血病,晚期效应可长达15~25年。在长期慢性照射作用下的积累效应,同样会导致头昏、倦怠乏力、鼻出血、脱齿、减退、阳痿、月经不调等病症。此种种后果,无论是对歌舞厅的工作人员,还是享受歌舞乐趣者,都不外乎是一场灾难。

专家提醒人们,下列光对眼睛有损害:

(1)蓝色光:因眼球的角膜和水晶体无法阻止较短波长的蓝色光射入,故诸如:蓝色杀菌灯、复印机上的卤素灯、荧光灯、焊枪等发出的蓝色光,极容易伤害视网膜细胞,危害视力。

(2)激光:激光射入到眼睛,会破坏视网膜,引起视力减弱甚至失明。

(3)红外线:红外线产生的热会让眼睛发炎,使水晶体渐渐变性,最后形成白色混浊状,让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闪烁光:瞳孔对闪烁光要不停地做出调整,眼部肌肉要相应反复收缩,不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还会扰乱人的神经功能。

(5)VDT发出的光:VDT就是荧光屏终端显示器。这种光刺激性强,容易让眼睛疲劳,甚至会出现眼睛充血、疼痛、视力减退、视物重影等症状。

(6)紫外线:紫外线照射眼角膜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使眼角膜受到破坏。

人们该如何防止“光明杀手”的伤害,营造健康、环保、舒适的“绿色环境”呢?

第一,在室外,装饰住宅外墙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刺眼的颜色。有的城市正着力建设“不夜城”。璀璨灯火的背后确实隐藏着“光明杀手”。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黑夜应该更多地回归黑夜。另外,人们要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当一些经营场所彻夜开启的照明灯光对周边居民晚上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些强光已构成了光污染,居民为自己的健康应进行制止。

第二,在家里,装修室内环境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刺眼的颜色,应选用那些带给人们视觉上舒适感的“生态颜色”。要合理设计照明光源,光源切忌太杂、太亮、太多;使用电视机或电脑时,要注意眼睛跟荧光屏之间的距离,荧屏的亮度要适宜,且在使用几小时后一定要开窗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