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例(12篇)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篇1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教育;英语;绘本教学;研究
一、引言
绘本具有情节生动、主题广泛等特点,这对于年龄较小,比较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的。我们在小学英语教育中采用绘本教学方式是能够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的,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而且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绘本教学来讲故事以及进行一些现实中的生活情景的展示,让同学们进行相互交流,加强同学的实践能力,这样就使得学生对英语充满兴趣,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二、小学教育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不浓厚。
自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也包括英语教学方面的改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厚,这主要是由于在家庭和社会没有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一些学生的个性是比较突出,对这些学生的技能培养不足,这就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而且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只是机械的对相关的英语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融入感不强,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拓展性较差。
在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的拓展性是比较差的,由于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知识以及技能的提高是比较缓慢的,而且相关知识的更新换代也是比较慢的,所以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英语教学课堂是缺少多元性的。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以及社会的发展,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这就使得老师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的。
(三)学习的探究能力不强。
现在的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探究能力不强,而老师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是先讲解相关的英语知识点,然后再布置一些类似的探究性的习题,但是这种探究性的习题,其实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教学活动,这就使得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不强。
三、小学教育中英语绘本教学策略
(一)做好相关的英语教学准备工作。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相关的课堂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學中,老师是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英语课堂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个错误,就是老师往往是指导学生先进行英语的阅读检查,然后对相关的学生进行点评。老师在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认为,学生的题目错误就代表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比较低的,而且有的时候,有的学生也会对老师说,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内容,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布置大量的探究性的习题,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就会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对相关英语词汇的掌握并不牢固。由于这种现象的出现,老师并不应该让学生进行机械的阅读,而是应该通过阅读相关绘本故事来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并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是比较小的,并没有成熟的思维,所以通过故事以及插图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如下图所示,相关的绘本课本中是有着较多的插图,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增加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使用引导的教学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了,我们应该要改变以往以老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要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对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还不成熟,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情趣教学法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利用英语绘本设计情节让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自由的发挥。例如,如下图所示,森林里的动物们在玩耍,老师可以问学生它们都在玩什么呀?大家看大象想干什么?最后大象怎么了?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说明,然后再说明大象、玩耍等相关的词汇和知识点,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三)创新阅读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绘本教学,我们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英语的阅读教学,而且还要不断地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例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进行积极的引导,如在“CanIplaywithyou”中,我们要学生根据“CanIplaywithyou”的内容进行绘本阅读,并进行简单的情境对话表演。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也能够全面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行,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老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接受能力较弱,而绘本教学是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本文就主要对小学教育中的英语绘本教学探究,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潇.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8).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篇3
>>高效阅读课堂策略以简驭繁,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借助预设打造高效阅读课堂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利用情感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读、悟、练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悟练结合打造小语高效阅读课堂悟练结合打造小语高效阅读课堂怎样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妙用情感教学法让阅读课堂增值的研究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情感教育的策略运用对话策略建设高效阅读课堂构建高效阅读课堂运用情感教学打造素养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过三关”促互动打造高效语文阅读课堂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笔者认为,这个系统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强大的源泉,它的基础是情感。教师就应该用教材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合作、沟通、表达、独立、勇敢和顽强等几方面的情感态度品质上都得到发展。
结合人教版Module6Unit1AShortHistoryofWesternPainting的阅读材料,学生除了需要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这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绘画的主题以外,学生尤其还需要了解文艺复兴的内涵、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以及深远影响,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绘画对象的转变,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这些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及相关视频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历史变革的背景、变化与深远影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体验,在日常教学中,将课文中的精神和情感穿插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中,让学生深入体会。教学过程中认知的输入,也就是教学内容所赋予内涵的理解和内化就是情感形成的基础阶段,而设置良好的情感体验活动,获得体验,会有助于学习者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高中阶段的学习者在情感方面的发展为学习者人生观的取向奠定了基础,同时学习者的自我表达是情感的主要输出方式。因此,英语语言作为工具能否为学习者的表达做好服务就至关重要。
2.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于2007年颁布,经过多次修订,应用至今,分为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达成有等级层次上的要求。初中要达到六级标准,而外语类的学校,高中毕业时要达到九级标准,普通高中学校达到八级标准就可以。标准(节选)表述如下:
情感态度目标:
从这个表各层次的表述中,可以明确看到对高中一、二年级学习者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目标的描述。在八级标准中,提出要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能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在七级目标中,两次将“合作”字眼放到不同的两项目标描述中,两级标准的表述中都有关于克服困难的意志的情感目标达成的描述。这些就为本次研究提供了非常肯定的标准和依据。
结合Module6Unit2AFewSimpleFormsofEnglishPoems一文,该文章介绍了几种不同形式的英语诗歌,让学生了解并赏析不同的英文诗歌并加以模仿。一开始学生听到要写英文诗歌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一定写不好,在学完文章了解不同格式的诗歌文体后,发现自己其实完全可以尝试着写出优美的诗歌。尤其像cinquain这种格式,只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他们就可以模仿出来,而且在写完后的分组交流中,大家也都十分乐意把自己写的诗歌展示出来,同时又可以向组内其他同学学习。在诗歌中,学生可以表达对宠物的喜爱、对同学的关心、对教师的尊重。以分组教学为主要方式,以情感为切入点,设计适合的课堂活动,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小组教学形式的帮助下,让学习者合作起来,一起思考,一起展现。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习者的情感理解情况和语言学习效果,以及兴趣、自信、勇气、合作等情感态度目标范畴中提到的情况,对学习者形成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更客观、更准确,学习者会更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启示与建议
情感的成长是人发展过程的必然需要,而语言教学不能忽视这种情感成长的需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沟通情感,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运用方法和表达。结合我国近几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笔者参考前人研究,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1.教师要对《英语课程标准》提高认识。教学设计中多采取能体现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的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情感融入更有利,把教学内容与现实情感相结合,让学习者体验体会人文情感的方式对于拉近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会有很好的情感提升效果。
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适当转变。学习者对情感的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会极大地影响语言的整体学习与价值观的选择。如何进行英语语篇的有效学习,正确理解文章赋予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形成科学的英语学习习惯都是英语教学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不断地调试和验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机会让学习者进行自我的尝试。教学情境的创设,课文情感的引导,学习者的参与方式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选择。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PEP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有效课堂
一、引言
《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第10条指出:“课堂教学要尽可能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体现英语文化特色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发挥视听媒体对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使用的PEP教材由于本身篇幅的局限性,部分地方功能突出,语料却显不足,很难丰富语用,致使部分学生对目前使用的PEP英语教材缺乏兴趣。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如何能使这些英语绘本以其纯正的英语语言参与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来,感受纯正地道的英语文化,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成为英语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绘本的定义
绘本一词来自日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Book”,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是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读绘本和说故事,学生也会变得愿意读书,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绘本故事和融入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三、绘本如何与PEP教材有效结合
在PEP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优秀的英文绘本,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愿。当英文绘本和英语课堂亲密接触之后,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生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得以开辟,提高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新增长点得以发现。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聆听部分专家的有关绘本教学的课堂,选择合适的英文绘本于多种课型教学中,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1.巧用绘本开启拼读教学之门
英语拼读教学是PEP新教材第一、二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有效的拼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词、句、段、篇,提高语言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单纯的拼读教学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绘本资源,创设轻松自然的学习情境,打开拼读教学的大门,让学生和音素交朋友、做游戏,感受字母学习的快乐,享受绘本阅读的喜悦。
【案例1】在教授pep2unit4let’sspell时,笔者和学生一起阅读了英文绘本What’sGoingOn。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合作”的故事。在深夜,小动物们悄悄在树下叠罗汉,把熟睡的小鸟送回了树上的家。绘本巧妙地把含有元音字母“O”的单词串连成一个友爱的故事:Theorangeboxisunderthetree.Thedonkeyisonthebox.Oh,mybody.sorry!Thedogisonthedonkey.Thefoxisonthedog.在巩固单词拼读这一环节,笔者引领着学生,借助PPT,逐页呈现绘本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感知元音字母“O”在单词中的发音,见词能读,接着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句子跟读和朗读,最后以挖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句子的填空和书写,既巩固了单词的拼读又落实了单词正确规范书写的要求。最后,让学生根据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演一演。通过对绘本的阅读和演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元音字母“O”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显而易见,这与枯燥地讲解发音规律相比要有趣、高效得多。
2.巧用绘本搭建词汇教学之桥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他们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难于集中注意力,容易产生厌倦感,以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加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利用语境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显得尤为重要。英文绘本的介入打破了词汇教学的尴尬局面,搭建沟通之桥,学生在由绘本创设的一系列趣味情境中,轻松习得语言,丰富内心情感。
【案例2】在学习PEP7Unit6BLet’slearn时,笔者运用绘本Amagicseed,故事中描述:Itwassaid,theonewhogottheseedandplanteditinthesoil,therewouldbeajade-likesprout.Andhewouldgetendlesstreasureintheplant.通过绘本故事的逐步呈现解决了课本的新授词汇seed,plant,soil,sprout,在边听故事、讲故事的同时消化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通过故事中国王、渔夫和农夫种植plant的过程,又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即如何描述howtoplantit?课堂在绘本的引领下显得生动、有趣,词汇教学在语篇和语段的衬托下更有意义,直至课的结束学生还沉浸在故事中,感受绘本带来的快乐。绘本Amagicseed还让课堂的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Allthingswillcomeroundtohimwhowillbutwait.(持之以恒,必将有成。)
3.巧用绘本拓展阅读教学之路
阅读是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毕业要达到二级要求,其中对“读”有明确的描述:能够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然而目前,小学生阅读材料相对匮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往往带给学生乏味和沉闷感。如何在课文语境之外,开拓出更为丰富的语境,让学生领悟语言的丰富性?笔者以为,将英文绘本融入阅读教学不失为拓展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案例3】在教授PEP5Thedayoftheweek这一主题时,绘本Theveryhungrycaterpillar是个不错的选择,故事讲述三十多年来这条虫子穿越美国爬向了全世界多个国家,成为孩子中经久流传的经典。通过绘本阅读,学生渐渐明白了星期的概念,知道一周有七天(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知道哪天在哪一天后面;知道了数的概念,将数名与具体的物体的数量对应了起来;了解了很多物品的名称;理解了毛毛虫(caterpillar)是怎么变成美丽的蝴蝶(butterfly);还教育了学生不能贪吃,吃多了肚子会痛。故事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画听故事和读故事,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好习惯,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积极性也提高了。
在一次全国性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林丽老师执教了这一绘本阅读课。她设计了六步享受阅读模式:享受阅读第1步,带着问题进入故事;享受阅读第2步,带着疑问猜测故事;享受阅读第3步,带着好奇理解故事;享受阅读第4步,带着期待聆听故事;享受阅读第5步,带着感情讲述故事;享受阅读第6步,带着欣赏分享故事。通过分层设计,不仅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绘本阅读,理解绘本内涵,而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如在享受阅读第3步,请学生自主阅读找一找“Whatdoesthecaterpillareat?”时,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两条阅读小提示:借助图片及上下文理解生词;通过拼读音节,猜测读音。在这些提示的帮助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并在潜移默化中运用阅读策略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思维的碰撞,不失为一场精神的饕餮。
4.巧用绘本畅通写作教学之道
《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第12条明确指出:“要重视写的训练,通过抄写、默写、听写,合并句子、说后写、语篇的仿写等方式锻炼学生写的技能,巩固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英语写作一直是PEP小学英语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听说的进一步延伸。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绘本阅读和英语写作有机结合,通过画写、仿写、猜写、续编、创编等多种训练形式进行写作教学,畅通学生写作学习的通道。
【案例4】如PEP7Unit6围绕科学小知识展开的话题,它包括了水循环、植物的生长等内容,还首次出现日记的形式。说到科学和日记的结合,笔者马上想到了绘本《蚯蚓的日记》,即DairyofaWorm。在教学这篇阅读课时,笔者节选了绘本的部分片段结合教材进行了教学。
March29
Today,Itriedtoteachspiderhowtodig.
First,allofhislegsgotstuck.
IthinkItwistedoneofmyankles.
Thenheswallowedabunchofdirt.
Igiveup.
Tomorrowhe’sgoingtoteachmehowtowalkupsidedown…
对初学英文写作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英文日记的格式很不熟悉,这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范文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在课堂里通过欣赏生动有趣的绘本DairyoftheWorm的同时,又学习了日记的格式,从而改变学生无从下手的状况。通过仿写使得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在PEP教材教学中运用绘本的建议
在PEP教材教学中运用绘本时,当然要结合实际,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绘本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绘本,要根据课型结合不同的话题和教学重难点,适时而用、精心选择,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程度选择合适的绘本。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一些绘本素材,然后根据生词、句型、语法知识复杂度、文本的难易度就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等进行绘本的分类和分级,教学时就可以选择相应的与教材内容契合度大的绘本进行教学。
2.关注绘本内容,整合再构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个教书匠,而应成为一个鲜活的思考者,文本的再构者。要巧用绘本,对现有教材中的语言内容进行改编、改写或整合以适合不同的学生个体和群体,让绘本真正为其所用。在绘本与PEP教材文本的再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新的知识必须在接近学生发展水平的区域内,即最近发展区,使绘本内容可学、易学又值得学。
3.借用绘本,课堂创编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是指在绘本故事呈现赏析之后所延伸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温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表达感受与想法,并将内容与最近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同时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表演故事、续编故事、仿写故事、改编故事等,这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绘本学习中的情感。
五、结语
英文绘本作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奇妙载体,以其特有的精妙绝伦的语言文字和色彩明快的画面,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个梦幻的世界,激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内涵,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绘本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篇5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语言运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41-02
学生发展英语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就是在各种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使用英语。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毕业时英语学习要达到二级目标。中学阶段三级要求指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指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要求指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如果以一年360天计算,三级目标要求学生每天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10个词;四级目标要求学生每天要达到280个词;五级目标要求学生每天要达到416个词。但许多学生达不到以上要求,他们在英语课外阅读上面临诸多问题,如阅读时间的欠缺、阅读材料的缺乏、阅读指导的缺失等。此外,英语课外阅读还存在中小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象。
一、关注衔接阶段对象的心智条件
1.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就是通过练习和实践而适应于阅读活动。良好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阅读习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选择合适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同一年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在阅读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教会学生使用词典等工具书;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如让基础好的同学用英文回答问题、概括大意、写出阅读感受,让基础薄弱的同学用中文写出读后感;制订好英语课外阅读计划,确保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来按质按量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作业,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习惯;利用课外阅读成果反馈,调动学生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扩大成果,检验和巩固阅读习惯。
2.锻炼坚韧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意志
意志就是人们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英语词汇句型较少,在课外阅读英语材料时时常会出现不理解的现象,这时他们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会中断或放弃阅读。因此,锻炼他们的阅读意志就非常有必要。教师要通过师生合作来明确英语课外阅读目标、要通过榜样激励法来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要通过挫折教育来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和课外阅读毅力、要通过积极评价法让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M一步培养其坚持英语课外阅读的意志。
二、整合衔接阶段的阅读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合、开发衔接阶段材料资源时应当关注兴趣因素。对阅读产生兴趣才是对课外阅读最好的刺激,因此,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训练时,教师既要发掘材料本身的兴趣因素,也要关注阅读主体(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要通过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要选好阅读材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起始阶段,要强调学生过语音关;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词汇量的增加,应该让学生读有情节的故事或短文,培养学生语篇意识;进入中学以后,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范围更广泛,篇幅变长、量变大,生词率低、复现率高,可以结合英文经典诵读工程活动开发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相结合的,符合学生认知和理解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可以分为必读和选读两部分。选读部分,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课外读物。整合阅读资源时,也应注意材料的衔接。如在小学高年级可以将《TheBlackBeauty》《AliceinWonderland》等名著的简易版作为推荐读物,在中学低年级就可以将这本书的升级版作为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创设多样的展示舞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创办双语节,进行歌曲、故事展示;在中学阶段可以开设EnglishClub、EnglishCorner,有计划、分层次地介绍中华文化和跨文化沟通所需的知识与策略,帮助学生分析文化异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拓宽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让学生有空间、有时间、有机会将所学的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的语言。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可以在教室内设立英语图书角,摆放英文书籍、报刊、杂志以便学生阅读。
三、注重衔接阶段的方法指导
科学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乃至扫除阅读方面的障碍,可以对信息进行定位区分、比较和转换,形成个性化的理解。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阅读技巧、语篇能力、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固定的阅读方法。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因年级学段而异。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材料以绘本为主,阅读指导以提问为主,都是有关what、who、where等具体信息的问题,提问最好是在阅读之前,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课外阅读材料由绘本向故事短文过渡,教师应该提问综合性问题,如WhatdoyouthinkofAlice?WhydidAlicejumpdownthehole?等,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复述,并及时进行阅读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进入中学以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浏览文段标题、插图、首段、首句预测内容(predicting);限时阅读文本,了解各段要点,抓住主旨大意(skimming);有目的地寻读,较快找出基本的和特定的信息(scanning);细读,放慢速度,比较深层次地理解信息(closereading),利用语境猜测生词,确定文体(identifyingtypesoftext),分析文章结构(analyzingtextstructure),找出作者的目的、态度、隐含的意思等(findingthewriter’spurposes,attitudesandtheimpliedmeaning),进行总结、评价、判断、批判。总之,要通过科学指导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会读书。
四、形成衔接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在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段形成不同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基础知识评价和阅读技能评价两种。评价人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学生本人自评,还可以是学生互评。评价的内容包括必读材料和选读材料两个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自主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否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是否按时阅读并且保质保量,是否注重阅读积累摘录名言警句以及优美语句,能否撰写阅读感受或读书心得等。总之,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五、抓好衔接的关键节点
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的关键节点就是小学的毕业年级和中学的起始年级,在小学六年级要有意识地对英语课外阅读向初中进行延伸,在中学七年级要系统地对小学课外阅读进行回顾。除了对中小学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技能方面进行衔接外,还会涉及到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师生情感等方面的衔接,要尽可能做到切入点的全面化、多元化;要通过对阅读技巧与策略、阅读材料与资源、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整合,制定出一套能够有效地过渡衔接性的课外自主阅读方案。
六、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通过活动的开展,选择和开发中小学衔接阶段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衔接阶段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向学生渗透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巩固和拓展学生词汇量。同时,提高了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为其终身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凤.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的意义[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2]韦兵.英语课外阅读对书面表达能力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4).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英文绘本选择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4-02
目前,小学生中存在许多人不愿意阅读、不会阅读的情况。而英文绘本中精美的图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丰富孩子的语言输入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及途径,其中的图画能够很好成为一种辅助工具以理解所阅读的文字。除此之外,绘本涵盖的范围较广,同时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助于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同时提高词汇量,不断丰富其感情,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综上而言,英语绘本用于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英语绘本的特点及作用分析
1.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在英语绘本中,图片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通过这些图片,再配置一定的文字说明,可以综合处某些情景,构成一定的故事梗概,通过这些故事情节,能够使得小学生对故事有一定的趣味性,对阅读产生一定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主动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减少因为词汇量不足而造成的阅读困难。通过长期使用英语绘本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明显提升孩子的阅读信心,并通过阅读中贴近生活的情景内容,能够将英语阅读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对英美的文化习俗等有所了解,为后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2.故事性以及情感性较强。英语绘本中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图画与文字进行综合,以图片为主,文字辅助说明,完整呈现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情节相对紧凑,语言与图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通过图片进行情境的想象,并结合文字来构架完整的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熟悉英语的语法,增加词汇量,了解语言结构等。在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时,能够充分掌握英语语言阅读的策略。而在英语绘本中,因为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小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文字来感受其中的情感世界,不但能够丰富孩子的情感,还能够增强其表达能力。
3.节奏性较强,易于感受理解。为了便于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现在的英语绘本在语句上多采用的是重复句式,通过这种节奏感十分强烈的语句,可以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强语感,便于进行记忆。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这些语句读起来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小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其中的阅读节奏以及相关旋律。而绘本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小学生阅读能力,在选择词汇和语句构成时,选择了一些容易掌握的语言知识,以此提高其阅读能力,增加语感,形成一种良性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英语绘本教材的选择以及应用
1.小学英语绘本的选择。在选择小学英语绘本的时候,应当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学习,结合实际的学生来选择合适的绘本。而小学生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是一个十分初级的阶段,因而,所选择的绘本难度不宜过高,相对简单,能够将一些相对零碎的词汇通过有一定旋律的语句进行组合,进而形成一个较为立体的形象。相对于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在进行绘本的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共同的重点是因当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通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拥有一定的学习技巧。
2.英语绘本教材的应用。小学生的英语绘本教学目标,首先是培养其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避免过分强调对英语的词汇、语句的掌握,而是将其融入到某个情景之中,对整篇英语进行掌握。其次,小学英语绘本包含了语言、图片、美术等方面,包含了图文性、趣味性以及良好的旋律性,在课堂上以英语绘本的情景为主要的阅读方式,并由教师进行一定的延展,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案例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常用的英语教材是PEP,不但词汇和语言结构相对简单,且情景丰富,节奏轻快,非常适合与小学生进行阅读。这种教材可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但是篇幅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使用其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由小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方法,结合绘本中的图片和文字,将学习内容及进行深化和丰富。为了能够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教学说明,通过对“Weloveanimals”的具体教学分析,来探索绘本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是let'slearn环节,在改环节中,教师利用绘本的封面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来回答这些问题,具体如下:
what'sthis?
It'sanelephant.
what'sthat?
It'sabear.
采用这种方式以及这些问题,就会自然而然提出elephantt、bear之类动物的名词,与绘本中的图片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动物名词。
其次是let'schant环节,同样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问答交流:
what'sfat?
Lookatthecat,it'sfat.
what'sbig?
Lookatthepig,it'sbig.
what'sonthelog?
Lookatthedog,it'sonthelog.
what'sinthetruck?
Lookattheduck,it'sinthetruck.
这种问答的方式,可以提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小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理解,而简单的问句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并主动进行回答。在回答之后,让小学生结合绘本中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加深对词汇和语句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绘本的选择十分重要,不但要考虑难度的大小,还要综合整个绘本的丰富内涵。在利用绘本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当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将英语绘本对小学生阅读的作用最大化,充分利用绘本来提升小学的英语教学能力,提高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PerryNodelman:《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M].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13年版.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图示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40-03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在总体要求中还提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图示教学恰恰是将短文或对话的阅读转化为图片或提示词,使学生借助图片,完成由图片到文本的感知与理解。
一、图示教学的界定
图示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并把新信息同图示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图示教学就是将所学的内容绘制成便于记忆的画面,按照层次结合到人们头脑中以贮存信息,引导学生记录思维发展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图示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示,使图示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示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示。
二、图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图示是一种中介手段,依托图画和关键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它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如何将语篇信息转换为可视的图像信息,并以整体结构的形式帮助学生感知语篇的内在语义关系,使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语篇内容?
其一,部分语义结构以关键词或符号提示。以pep小学英语六(上)Unit1PartALet’sread为例,原文内容如下:
A:Let’sgototheparkthisafternoon.
B:Great.Buthowdowegotothepark?
A:It’seasy.Cometomyhomebybike.Wecangotothebusstoponfoot.Thenwegototheparkbybus.
B:Butwhereisyourhome?
A:It’snexttothepostoffice.
B:Whichfloor?
A:Thefifthfloor,Room5A.
B:OK.Thisafternoon.Seeyouattwoo’clock.
A:Seeyouthen.
图示解析:建议用Let’s来提示引出,符号“?”代表了“怎样去”这一问题。公园用单词提示,方位词near表明邮局和家的位置关系。通过识图,可知本对话主要是联系应用交通方式。附带了位置和时间与建议功能项目。
其二,图片来源可以是简笔画、学生的绘画或打印扫描图片。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旨在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一目了然,清楚文章的构思。在此以pep小学英语六(上)Unit2PartALet’sread为例,参见原文内容如下:
Chen:Whatareyougoingtodoafterschool?
Mike:Iwanttobuyapairofshoes.Whereistheshoestore?
Chen:It’snexttothehospital.
Mike:HowcanIgettothehospital?
Chen:YoucangobytheNo.301bus.Getoffatthecinema.Thenwalkstraightforthreeminutes.Thehospitalisontheleft.
Mike:Thankyou.
Chen:You’rewelcome.
图示如下:
图片解析:图片代表了对话发生时间afterschool,要做的事为买一双鞋,去鞋店,鞋店紧挨着医院,怎样去医院,乘坐301路公交车,在电影院下车,箭头为直行交通标志图,数字提示了直行的时间。通过几幅生动画面将文章直观呈现眼前。
其三,简图、首字母、缩写词和原始图片结合绘制课文图示。以pep小学英语六(上)Unit3PartALet’sread为例,参见原文内容如下:
Hi,thisisLiuYun.I’mgoingtohaveabusyweekend!OnSaturday,I’mgoingtothebookstorebysubway.I’mgoingtobuyanewCDandsomestory-books.ThenI’mgoingtogohomeandreadthenewbooks.OnSunday,I’mgoingtothesupermarketwithmymother.We’regoingafterlunch.Then,intheevening,I’mgoingtovisitmyaunt.WearegoingtowatchTVtogether.Thatwillbefun!Whataboutyou?Whatareyougoingtodoontheweekend?
图示解析:话筒提示是电话内容,所以开头一般打招呼介绍自己为Hi/Hello,thisis××。用b代替busy,w代表weekend,然后weekend分支为周六和周日,在周六作者要去乘地铁去书店。买CD和一些故事书。然后回家看新书。周日和母亲一起去超市,把超市画成孩子喜欢的汉堡形状,并且拱形屋顶有super和market的首字母,代表了supermarket,母子要同去超市,要在午饭后去。晚上,孩子去看望阿姨,和阿姨一起看电视,那会很有趣。之后询问对方,问对方打算在周末干什么。通过图示,一目了然,小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周末计划,由于涉及事件较多,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所做具体事情,均通过图示体现出来,便于学生理清事情的发生先后顺序,和文章的整体结构。
图示教学先由教师引导示范,一段时间之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达到自主应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以整体把握语篇,提炼关键词,获取信息,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三、图示教学的作用
图示教学犹如脚手架,为学生搭建了感知、理解的平台。将文本阅读化难为易,为学生轻松阅读文本提供依托与保障。图示教学具有直观性、创造性、多样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一)图示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示教学便于学生运用原有知识,以信息为载体,创造性地阅读语篇,便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使其真正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体验文本,进而自己提炼构思记忆文本。
(二)图示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英语思维
图示以提示词或图画形式,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继而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的转化与吸收。此举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学生避开不必要的迂回翻译,不需经过中文中转站转译即可直达英语。这可以提高理解和交际应用能力。
(三)图示教学为多样化理解语篇提供了载体
利用关键词或者简笔画,抑或图片,简单易行,教师以教师的思维引导学生,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浸润,逐渐由观摩到半自主,再到完全自主,最终达到独立完成文本的加工,呈现高效阅读的可喜景象。由于每人的背景、经验、生活常识不同,图示内容必然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有可供交流的信息差,在学生进行图示交流传阅时,使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语言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背景,这样,所学英语才具备实际生活气息,学生的运用意识与能力方可提高。
(四)图示教学便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语篇
运用从语篇中提炼与概括出来的数字、符号或文字、简笔画、图片,把语篇信息加工、再认识这便于提示、呈现和复述课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其对语篇进行了活化、启发、承转和传神达意,而且具有整体信息流。在阅读中潜移默化,能让学生逐渐独立运用图示自己解读文本。
(五)图示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图示教学中,学生参看提示进行细节问答、会话、表演、复述、补全信息等多种活动,图示法阅读使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同步发展。它能帮助学生高效把握语篇意义、内容、逻辑及信息流走向。实践证明,语篇教学中,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就可自主提取关键词,绘制简图,或搜集相应图片,用多种形式呈现文本。图示阅读是由语篇到图示。反之,我们也可以由图示到语篇。学生可自己绘图,和词匹配;自己搜集图,为插图辅以说明;为几幅图添加介绍,就构成了我们的阅读材料,完成了自己的布局谋篇。
利用图示,学生便于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以图示辅助复述和记忆英语课文,凸显了阅读教学的策略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文化语境主题阅读
小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说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英语学科不仅要承担语言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还应注重孕育情感、启迪心智、升华人格,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要提倡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更多的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初步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time板块是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每单元的核心板块,旨在通过对话、短文、短剧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它有丰富的题材和话题:经典故事、学校生活、环境保护、职业梦想等;它更有多元的体裁:童话故事、日记书信、对话、应用性文章、短剧等,这些语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但是,在解读Storytime板块时,一些老师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只关注结构性知识,忽略故事整体教学;只关注知识本位,忽略故事文化内涵;只关注故事浅层,忽略故事育人功能。
那么,我们如何立足于儿童视角研读和丰富教材,如何顺应基于文化的英语教材的变革,如何真正对Storytime板块教学做到最优化?
一、拓展与创造:置身文化的语言情境
语境是语言的土壤,是儿童英语知识、技能、综合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作为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需要我们带领儿童置身于异域的文化场地,引导儿童从多元而具体的情境中明晰语言应用的规范,了解语言应用的细节,产生对语言的需要,从而增强语言应用意识。所以,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基于文化,对英语教材进行拓展与创造。
以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8HappyNewYearStorytime为例,本部分的场景是在Mike的家中,UncleJohn和孩子们在庆祝新年,他给孩子们带来了新年礼物。本部分的内容是他们分享礼物时的一段对话。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解读,带着儿童细细品读语言,体验情感,逐步领略到文本无限的风景,需要教师从整体入手,自身有一定的解读能力,要有对文化的敏锐性和对语言的熟练性。
课始,通过放课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ChineseNewYear’scoming.新年到了,UncleJohn给孩子们送礼物。新年是一个孩子们不陌生的节日,此时教师配着音乐、画面用英文介绍新年的礼节和知识。
T:ChineseNewYearisthemostimportantfestivalforallofus.Whenit’scoming,allfamilymemberswillgettogetherandhaveabigmeal.Whenpeoplemeeteachother,theywillsay“HappyNewYear!”Childrenarereallyhappy,becausetheycanplaythefireworks,getluckymoneyandgetalotofgifts.介B最后,课件定格在琳琅满目的礼物画面上,在学生一阵赞美声和惊叹声中,拉开了文本学习的序幕,让学生进入新年的这一情境学习新年的问候语“HappyNewYear”。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学生们仿佛已在过节,纷纷握着小拳头做作揖状,互相打着招呼:“HappyNewYear!HappyNewYear!”当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呼之欲出时,马上渗透“过节时可以互送礼物表达祝福”这一文化,所以UncleJohn今天给小朋友带了礼物庆祝节日,一方面交代了对话发生的背景,另一方面也做了文化的传递。
当介绍UncleJohn把礼物送给Mike,引入句型“Thisisforyou.Thankyou.”的时候,若仅仅把它作为句型,作为知识点来教授,那必定很苍白,并不会给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痕迹。但如若就在这个环节,恰到好处地去引导学生,当UncleJohn对Mike说:“Thisisforyou,Mike.”Mike会怎么说呢?学生会猜到“Thankyou.”继续追问Why?学生会感悟到,出于礼貌,我们在接受礼物时一定要对对方表示感谢。把这一文化礼仪传递给学生,相信会在他们的内心播下小小的文明之花的种子,也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几个句型或单词,而是在学习如何交流。
文本解读到最后,学生都知道文中三个小朋友分别收到了三件礼物,他们高兴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收礼物一定是高兴的,收到自己喜欢的礼物一定会更高兴。仔细推敲,这是否是UncleJohn用心挑选的呢?Helen是女孩,他送了doll;Mike喜欢运动,他送了ball;而Tim是个爱动脑筋的小男孩,UncleJohn送了机器人。文本解读到这里,又可让学生明白一个与礼物有关的文化:要选择礼物送给别人时,要根据他人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礼物,又一文化之花在儿童心头绽放。这些拓展都把孩子带入文化的语言情境,给学生提供理解文章的支撑点,让学生的思维走进文本,走向深处。
二、延伸和深入:凝练主题的文化建构
英语是儿童学习的第二语言,它给儿童带来全新的语言体验,也带来了新鲜的异域文化,儿童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理解与感悟,才能学到“活”的语言。只有这样,英语学科才能担任起学科育人的重任。我们可以采取“主题建构”的方式,让儿童体味和感悟。如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5Signs,让我们认识更多公共场所的标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Unit6Keepourcityclean,谈论城市的污染及起因,让我们关注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Unit7ProtecttheEarth,在更大范畴上讲述地球能源的可贵,以及如今能源的稀缺,并告诉我们自身可以做的,应该做的。三个连续的单元由小见大地围绕环保这个主题,从自身到所在的城市再到我们生存的地球,让儿童建构起对周遭世界的关注。这些文化的建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发现其内在关联,切不可孤立,以本为本。
再如,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7Wouldyoulikeapie?Storytime为例,此内容场景是公园里,Mike,SuHai,YangLing,LiuTao和WangBing在野餐。Mike把自己的妹妹Helen介绍给大家,大家拿出食物招待Helen。很简单的情节,看似毫无主题而言,但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编者为本单元设计了画面感很强、情景性凸显的主题图,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巧妙结合文本内容,挖掘出文化主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插图中,在公园的野餐毯上野餐篮里放满了好吃的食物,面对着这么多食物,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浅层来看,小朋友就是吃食物,但若是这样平铺直叙,文本将会缺少核心,缺少内涵而毫无章法、支离破碎。再细细研读下去,我们就会发现,野餐吃食物就是在彼此分享食物。课文中有一位新朋友来,孩子们热情地和新朋友一起分享食物。我们可以分析到,整段对话都是围绕“分享”这个话题展开――和新朋友分享什么,在分享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为什么要和新朋友分享呢?于是我们可以凝练主题,将视点聚焦于这个关键词――sharing,由这个主题切入,将文本的脉络梳理出来,逐步抓住文本的中心。
顺着主线逐步把故事情节推开。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Helenisnewhere,whatshouldthechildrendo?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回归到文本,故事中的孩子们非常热情,她们想与Helen一起分享食物。按照这样的逻辑,接着学生会思考的就是她们会与Helen分享什么呢?于是教师提出问题:Whatdotheyshare?顺着这个问题,学生便对文本充满了好奇,故事一下就清晰明了了。
课的最后,教师再次回归到主题上,提问:
T:Whatdoweshareinthislesson?(三年级起始阶段的孩子让其用中文表达)
S1:我们分享了两个单词apie,acake。
S2:我们分享了句子Wouldyoulikeapie?
S3:我们分享了Yes,please.No,thankyou.。
S4:我分享了知识。
S5:我们分享了文具和水果。(最后拓展环节中的物品)
S6:我们分享了快乐。
……
学生们积极踊跃,给出了许多精彩的回答,可以看出,“sharing”成为文本学习的核心,所有内容围绕这个核心逐步展开,就如同放风筝一样,飞得出,收得回。最后一个问题则如同画龙点睛般地深化了主题,从故事中我们学会了怎样用英语和别人分享食物;通过活动我们用自己所学的语言交换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堂课中我们分享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分享快乐,分享爱心――Sharingbringshappiness,从而让话题回归生活,让文化在儿童心中生根!
三、熏染与丰盈:漫步于阅读的文化丛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习语言不仅是交流的需要,更是人类文化思想的传递。思想的形成与传递离不开阅读。在教学中,我们以文化的视角寻找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材料,把这些阅读材料和原版的英文绘本,或复制,或改编,引入我们的课堂,把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相整合,给予学生一片可以漫步、可以阅读的文化丛林,让他们在纯正的应用背景下学习地道的英语,学会阅读,了解外国文化,倾听不同的声音。
如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8AtChristmas,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关圣诞节的一些知识,在解读文本时我们可以直接渗入许多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教学到第一段时,我们可以补充圣诞节的标志性物品:Culturetip1(圣诞节标志物)jinglebells,Christmashat,sleigh,reindeer...
教到课文第四段时,我们可以补充圣诞节传统的食物和圣诞活动。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绘本;文本再构;小学英语;应用性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二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新课标在学习策略上也提出二级目标:“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阅读教学重在语言技能,与听、说、读、写相对应,文本再构是交际过程,与语义整体、主题内容相对应。本文探讨借助经典绘本实现文本再构,进而提升学生应用性阅读能力教学的实效性。
一、绘本选择
绘本是儿童丰富知识、学习文化的资源。在绘本阅读中推理、判断、理解故事内容并想象绘本画面以外的信息,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在教学中绘本的选择应跟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智力因素和认知能力等。教师可以利用绘本里精美的图片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或其他相关事物,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问题,让学生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英语知识,预测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pep5unit5《Mynewroom》B部分的话题是介绍房间里的物品及其位置关系,《红色的铅笔》课文讲述的是Mily在画她的洋娃娃,但她的红铅笔不见了,她到各个不同地点寻找,最后终于在自己的牛仔裤口袋中找到了它。这个绘本故事正是通过“whereistheredpencil?”这一悬念问题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兴趣,而故事的结局是在她自己的口袋里找到了红色铅笔,正所谓“背着娃娃找娃娃”,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历。
二、文本再构
文本再构就是把教材中原来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使它形成具有一定情境和现实可操作性的一个可观、可读、可感的独立语段,这个语段必须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文本再构一定是基于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再构,一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基础出发,也一定要注意文本的系统性、知识性和语言的规范性。
三、文本的应用性阅读教学策略
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对绘本进行文本再构来巩固、扩大学生的阅读词汇量,增强语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英语阅读习惯;针对已经根据绘本再构的文本,也应该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应用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1.巧妙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预设问题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出再构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2.学生意知
通过绘本图片展示,让学生结合故事听文本二,完成文本中介词的填空,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学习新内容。
3.学生精读
在绘本图片和主文本(文本三)的呈现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捕捉文本中主要的、重要的信息及主题思想或主题句。文本中的词汇教学也应放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尽量学会结合上下文和绘本图片去猜测词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境,从而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4.内化语言
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了可能性。在经过大量的绘本图片和文本的输入后,需要将新词和新语句放在一个情景里再构一个文本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和感知新语言的使用场景,以达到内化语言,提高对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大胆且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借经典绘本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文本再构,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生活素材,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应用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篇10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策略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年龄层次,来进行具体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我们在进行小学的英语分层教学时,一般会从两个方向来进行考虑,一个是学生纵向的年龄特征;另一个是在同一个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对待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教师要考虑到处于低年龄层次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英语,还需要时间适应英语的学习状态,所以在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教学结合时,教师要把适当的降低阅读的难度,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来适应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英语的日常英语口语的教学时,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先相互演练这种英语的对话模式,让学生先适应这个课程的内容,在课后阅读的延伸上,我也会找一些直观性强的英语阅读教物或者一些口语对话的练习小视频,让学生课后的去进行学习。相应的这些阅读的教物,是要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特性。然而,我在小学较高年级的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则会将课堂的教学细化,让学生能自主的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来选择相应的课后阅读的读物,教师只需要让学生做一个课后阅读的笔记或者心得,检查一下他们的课后阅读内容就能达到一个不错的教学的目标。
二、合理制定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英语阅读
合理的课后阅读任务的安排,对于提升学生课后阅读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的作用。一般课后阅读任务的安排,考虑到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所以任务布置的目的只是让小学生能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方法。当然,课后的阅读任务是一定要加入到课内的教学中来的,教师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课外阅读以后,要挑选其中词汇量比较多、语法理解比较难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英语中关于“holiday”这个主题的单元内容时,会在课程讲解完以后,推荐学生课后去阅读几篇关于度假类的文章,同时配合这些文章,有一定的阅读回答问题的习题需要学生去完成。在后面的课堂,我会专门就其中一些文章的重点来进行提问和解答,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大义,掌握更多的词汇量。在文章的选取上,我会尽量挑选一些具有故事性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提升他们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克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枯燥感。
三、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课外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在结合当堂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注入一些新的课外的英语阅读内容,是一个能吸引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的关键点。在这里,我们可以运用到时下最实用的教学方式,即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影音、视频、动画等,能很好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和眼球。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一些课外的英语读物,插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间来。在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读物等,从而达到一个教学的整个相呼应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英语上册中“童话故事”主题的英语剧本时,就是采用的多媒体进行教学,除了将课程内容用幻灯片像学生进行展示以外,我还向学生播放了单元剧本内容的小动画视频。在这些教学步骤完成以后,我在幻灯片上给同学们简要的介绍一个该故事的英语绘本,配合着一些相关的英文文字,我用图片展示了一些绘本的相关内容。学生对整个绘本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方式不仅有效的将课堂教学和课后阅读的导引结合起来,还激发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的课后阅读变成一种更为主动的学习。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03-0041-01
通过比较译林版英语教材,教师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阅读教材绝大多数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如从五年级开始,在语篇板块出现引言部分,简单地介绍故事背景,但篇幅不是很长。基于这样的学习背景,学生所选择的英语课外书籍也与教材内容相近,以绘本为主,图片大且内容简单,文字较少。但到了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教材或课外阅读材料,大多由一个或多个语篇构成,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从质到量的飞跃。就目前中小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的状态而言,他们阅读的数量不足,阅读的理解力不够,中学与小学出现明显的断裂,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与衔接,从而导致学生进入中学之后英语学习不适感增强,两极分化现象更加明显。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完成对话形式的阅读比较得心应手,但对于补全短文或是纯文本阅读就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学生无法读透文章,无法真正理解阅读的内容。因此,做好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衔接是小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目标,由浅入深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小学阶段阅读所达到的目标是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而中学一年级学生所要达到的阅读目标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对比这两个目标,发现有无图片的帮助是要点。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尝试引导学生扔掉图片这个“拐杖”,逐步走进纯文本的阅读。
例如,在教学课外阅读《onthefarm》时,虽然教师面对的是中年级学生,但在巩固环节中并没有像平时一样让学生进行对话,而是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因为是刚起步,所以教师给出了句型的框架,要求学生填词。如下:Thereismy___.Hehasa___.Onthe___,therearealotof___.Therearesome___.Thereisa___anda___.这个环节的设置是引导学生转换文本形式,从对话过渡到简短文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理解程度,循序渐进地增加内容,更改教学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抛开图片,从思维深处接受、理解文本,才能有效实现阅读目标的衔接。
二、搭建平台,由表及里
就当下的英语教学而言,中小学之间是相互独立、缺乏联系的,两者之间没有交流的平台。因此,为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搭建交流的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只有这样,中小学英语交流的衔接才能更有效、更真实。如教师为中小学生搭建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可以开展同课题的联合课堂,共同举办英语口语比赛和英语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且不可分割的,明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是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基础,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延伸。
三、因势利导,从量到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课外阅读的衔接,笔者尝试“渐变”的策略。一是阅读材料的渐变。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加上他们本身的认知局限,在教学课外阅读时,笔者较多的是选择对话类的材料并配有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笔者则侧重选择一些知识性较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文章。因为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文本大多以语篇为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高年级的学生抛开对话,阅读简单的语篇,让他们逐步学会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方法的渐变。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阅读时会存在一些阅读障碍,如喜欢逐个单词的读、单词不连句等,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加以引导与纠正。例如,在教学课外阅读《Thetigerandthemonkey》时,笔者先要求他们借助图片读懂故事,然后进行复述并表演,最后向他们推荐与此文相关的读物与练习,进一步充实本主题的内容。练习中要求学生把故事中的对话变成文本,让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发表评论,从而实现学生课外阅读从量到质的转变,实现中小学课外阅读之间的无痕过渡。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篇12
第一阶段:用绘本联系英语课本
第一年上英文阅读课,我带的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些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词汇量少,英文阅读自然要紧紧联系英语课文,衔接课堂教学,导入新知,复习旧知。
1、用绘本启蒙英文字母
三年级的学生,初学英语,接触到的就是26个字母。26个字母的学习是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的。英语国家的孩子,仅仅学习这26个字母就需要用1年左右的时间。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字母背后的知识,我与学生们共读了关于英语字母的绘本?小老鼠无字书之字母篇?、?阿罗系列之阿罗的ABC?,这两本书全是关于26个字母的故事。第一遍读时,我把故事读给学生们听,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听。到了第二遍读时,通过投影,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读每页出现的字母。然后,我让会读的孩子到前面再把书读给大家听,一遍遍地重复,孩子很自然地就能读出字母,无形中降低了字母学习的难度。
2、用绘本导入新知
我根据每个模块的知识,利用不同的绘本拓展教学,导入新知。例如要学习三年级第十模块的on/in/under三个方位词,我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最后,我选择了绘本?纸飞机飞到哪里去了?。英语阅读课上,我先是讲给孩子们听这个故事,然后再和孩子们一起玩纸飞机的游戏,由纸飞机飞的位置引出方位词on/in/under。课堂上,我似乎回到了童年,而学生们也很开心,兴奋地看着飞机飞到桌子底下,然后大声说出:underthedesk;看到飞机飞到书上面,孩子紧接着会说出:onthebook;而看到飞机飞到桌洞里,我们会一起说出:inthedesk。在快乐中,学生们很顺利地掌握了这三个此的用法,接下来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这三个方位词on/in/under,由难点转化为“乐点”,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掌握了这三个词的用法。
3、用绘本复习旧知
绘本不仅仅能导入新知,更能复习旧知。在英语课上讲完每个模块的内容后,我习惯翻翻家里的绘本,寻找恰当的绘本,在当周的英语阅读课上,把模块的知识点归纳复习。例如,学生们学完1到10的数字后,我拿出的是?10个土豆?这本绘本,讲的是每个小动物挖一个土豆,每次还剩几个土豆呢?很简单的故事,可是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们猜猜每次都是什么小动物挖土豆,他们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就大声说出了已经学过的小动物的英语名称以及数字的英语说法。
第二阶段:用绘本初涉自然拼读
在学生上了一年的英文阅读课后,我也随着学生一起进入了四年级。这时感觉单独的一本本英语绘本非常零散,没有连贯性。我想选择一套系统的书,由浅入深地和学生们系统的阅读。这时,我接触到自然拼读,并有了一定了解,我也希望能让学生学会自然拼读,从而达到能够自主阅读的程度。
自然拼读,也就是Phonics,是英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在从网上了解了一些有关自然拼读的童书后,我最后选择了外研社版的丽声拼读故事会。一是因为我们的小学英语教材就是外研社的,对外研社的书籍自然是情有独钟;二是因为淄博市为我们英语老师配备了外研社的点读笔,这套教材恰好能用点读笔点读。
这套书共分六级,我选择了从一级开始和学生共读。四年级的学生读一级似乎是有些简单,但是正是培养孩子英语兴趣的最好时机。六个英语小故事,在用点读笔听了故事后,我把重点放在了字母的组合发音及发音规律上,给学生讲解拼读技巧,尝试让学生按照拼读规律,独立拼读。每次我还会给学生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故事书中的句子结构创编一个类似的小故事。比如:TOPCAT(天下第一猫)一课,学生们创编的是Iamtopboy/girl.而MumBug'sBag(虫妈妈的包)一课,学生们创编的是一个有关袋子的故事:Icanfit……inmybag.和学生共读绘本,讲故事不是关键。关键是让学生以后能够独立阅读;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是借用各种形式,帮学生熟悉英文语法;是以附带习得的方式,扩大学生的单词量。
通过绘本阅读,把重要的英语结构,自然而然印在学生心里,让学生不知不觉,学到很多东西。
第三阶段:用绘本巧记英语单词。
在用绘本进行英语阅读尝试了两年后,我又尝试在五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英文三字经?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字母发音规律巧记单词,为升入初中做好准备。?英文三字经--林克妈妈的少儿英语学习法?,是林克妈妈自己创编的英文教材,运用押韵的儿歌,让孩子巧记有规律的字母发音及英语单词。如:我家dad,脾气bad,让我sad。这个儿歌关注的是字母a的发音规律。儿歌既压韵还有点象绕口令,对孩子口齿清晰也是不小的考验。
每节阅读课上,我都会板书四个英文三字经,学生抄写在专门的一个笔记本上,和学生一起学习四个英文三字经,押韵的句子,学生很喜欢,而且学生的记忆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背诵并默写出。而家长也对我们学习?英文三字经?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家长都给他们买了?英文三字经?,方便学生学习。家长的支持,也让我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