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例(12篇)

时间: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篇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以高等教育目的和教学为标准,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已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主要基于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而对综合评价研究相对缺少,尤其反映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构建严重不足,体现在指标间重复、复杂化和难以定量化。Juan等研究证实,教师的胜任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交流技巧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受到教师特征、教学效果、学生因素、学校基础条件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2]。Chickering等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师生交流、学生协作、主动学习、及时反馈等7个方面开展工作[3]。CarlaRampichini等认为,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特点和学生特点及其期望的影响[4]。章玲等利用DEMATEL方法,在教师方面构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出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逐步实现,高校急剧扩招带来的严峻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的稀缺以及教学质量的降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日益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条件下,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就没有稳定的生源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更没有学校培养高级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在课堂这一特定时空环境内,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良的教与学活动的效果。

通过建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教师评价来拓展高校教学质量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研究不仅验证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更进一步尝试了探索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新方法。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一般在总的指标体系下,再设置子指标体系,将校友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等通过两个或多个权重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不同的层次应有不同的侧重。校友评价侧重课程的应用性与实用性;领导评价应侧重课堂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课堂效果;同行评价应侧重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创新性、丰富性和课堂效果;学生评价应侧重课堂的方法性,知识信息量的输入性,教师的楷模性和课堂效果;自我评价则应侧重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与学生的互动性等方面。

然而,这种评价的多样性难以形成统一,在评价标准、评价制度、评价模式、评价重心、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暴露出诸多的缺陷。为使课堂教学评价客观、公正、规范、有序,需按照不同性质理清指标体系结构。本研究就教师评价(或同行评价)为视角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结构关系,指标体系既体现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变量,又要体现自我评价的变量,从而规避结构上的复杂、混乱状况,准确评价教学质量和变量相互间可比性。

此研究共设计4个潜变量和16个观测变量,变量的命名和含义见表1。结构模型由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外生潜变量和教学效果内生潜变量组成。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联系、交往接触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在学生中产生心理效应,而学生这种心理效应的产生就是教师影响力作用的直接体现[6]。教学态度能够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第一位的关键性指标。教学态度通过备课认真负责,教学文件齐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授课认真投入,教学热情饱满”和治学严谨,严格要求”4个指标来体现。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环节,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7]。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评估,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教学内容即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或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绝对统一的要求,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订购教材进行教学,因此评价时应注重教师熟悉教材、教案,讲课熟练”,概念准确,重点、难点突出,论证严谨,表述准确”,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学进度适中,课时分配合理”。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所授知识的传授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所采用的工具和授课所采用的方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赖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授课课堂上语言生动、简明,条理清楚,举例恰当”,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工整”,适当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来体现。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直接反映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活化石。主要从教师授课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指出参考资料,安排课后复习,课堂秩序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生基本知识、理论、技能的掌握”来体现。

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为了理清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其关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建模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元回归、路径分析和确认型因子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种对复杂现象的理论模式进行处理的统计分析工具。可用来解释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或多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8],也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方程。测量模型描述潜变量ξ、η与观测变量x、y的关系。

(二)样本调查分析

基于探索定量分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普适模型与方法的研究目的,选择某本科院校作为实证案例进行研究。本次调查对象是某高等学校的部分专职教师,数据主要以教务处年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数据为准,评价标准既体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又体现自我评价。以课堂听课形式将16个测量变项归并为4个纬度进行打分,是模型涉及的结构变量的观察指标。还有就样本基本特征和相应的可能做进一步解释分析,例如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等。被调查讲课老师共245人,其中有效调查数据236份,样本数据有效率为96.32%。表2是讲课老师基本特征:从年龄分组看,30—39年龄段的老师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在文化程度方面研究生以上占到85%;讲师、副教授、教授比例为57∶25∶18。此外,从性别构成看,讲课老师中女性占到2/3。

(三)统计数据分析

1.数据检验。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对于异常数据进行必要的核对、校正和剔除,对缺少的数据采用样本均值替代法进行处理,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用变量的Cronbach'sAlpha值来衡量。一般来说,系数值在0.8<α<0.9为非常好,0.7<α<0.8为相当好,0.65<α<0.7为最小可接受值,小于0.65应重新校正。

从而得到4个纬度的Alpha值分别为0.732、0.701、0.699、0.804,所有潜变量视为可信①,全部予以保留;整体测量指标的标准化信度为0.856,说明此数据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然后运用LISREL8.7软件编写程序,其中y变量采用固定负荷法,x变量采用固定方差法。输出结果中给了各因子负荷的估计以及统计值。一般来说绝对值大于2,表明参数显著。因此,若有负荷不显著,每次取消一个路径重新运行程序,重复至参数显著。本文中的最终模型便是经过多次修改后得到的较为满意的结果。结果中估计的方差、标准误差都为正,相关系数在0.5和1之间,因此参数是合理的。运行程序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为标准化的参数估计。

图1研究的基本模型

2.模型的整体拟合评价。一般认为/df(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介于1和3之间比较好,本文中为2.56(见表3)。SRMR(残差均方根)、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低于0.08,表示拟合得好,低于0.05表示拟合得非常好。GFI(拟合优度指数)、AGFI(调整自由度的拟合优度指数)、NFI(标准化拟合指数)、NNFI(非标准化拟合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IFI(增值拟合指数)和RFI(相对拟合指数)值越接近1越好,本文中这些指数都大于0.9。简约拟合指数包括PGFI(派生拟合优度指数)和PNFI(派生标准化拟合指数),都大于0.5小于1,表示模型拟合得很好。

(四)模型结果分析

1.如图1所示,观测变量U41、U42、U43、U44在教学效果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73、0.65、0.61、0.59。说明现阶段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授课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其他指出参考资料,安排课后复习,课堂秩序良好”,学生基本知识、理论、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等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则相对依次减小。

2.观测变量U11、U12、U13、U14在教学态度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55、0.64、0.74、0.62(图1),说明现阶段高等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态度上总体满意。意外的是观测变量U13与U11、U12、U14理应具有较大的一致相关性,但是他们在内生潜变量教学态度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却呈现较大的差别。分析其原因,调查的教师群体年龄大部分在39岁以下(占样本的71%),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对自己工作热情饱满,然而缺乏课堂教学经验,课堂上对学生的威慑力不及多年在教学岗位上的老师,或者因为现在的年轻老师因为评职称把更多心思放在科研上,而在课下的教学准备不充分,从而产生备课认真负责,教案文件齐全”的负荷系数较低状态,使得他们教学态度的稳定性方面的一致性较低。观测变量U21、U22、U23、U24在教学内容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75、0.72、0.62、0.68,说明教学内容4个观测指标同样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前沿知识”的重要程度则相对较小。观测变量U31、U32、U33、U34在教学方法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63、0.75、0.61、0.58,说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U31和U33、U34对教学方法的重要程度则相对较小。

3.结构方程的效应系数U1→U4、U2→U4、U3→U4分别为0.51、0.31、0.36,说明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方面,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态度的效应超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差别不是很大,教学内容的效直接近于教学方法的效应。揭示了现阶段该校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偏重于教学态度的效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度还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在日益重视人才培养竞争的今天,学校在重视教师教学态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使课堂教学质量充分显现出自身的优势。

三、结论

基于教师评价视角,对某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经过样本数据检验,整体样本数据标准化信度高(0.856),进而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得出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有利于为高校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建议,基于教师评价视角,建构模型方法研究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化解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有利于分析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效应的前因后果。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依据其质量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可区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正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阶段高校应当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教学效应实施积极的响应,从而强化教学质量,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结构方程模型的采用,使教学质量评价各要素权重的确定更加具有客观性,克服已有因素计点法研究中直接对评价要素采用专家打分的主观性。而课堂教学效果的采用,增强了教学质量评价的横向可比性,使得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能够保持外部公平。需要说明的是木文主要讨论基于教师评价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素权重的确定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评价要素体系的建立,需要根据高校所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收稿日期:2012-08-03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29

网络出版地址: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30529.1611.019.html

注释: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篇2

关键词:模糊评价;风险;主成分分析;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073-04

商业银行是具有综合功能的特殊企业。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资产业务。贷款风险的大小和质量会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根本影响,银行贷款一般存在贷款金额大和风险较高的特点,因此贷款银行必须对贷款项目进行严格的科学评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12684.2亿元,不良贷款率6.17%[1]。因此,研究如何构建项目贷款风险等级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评判,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

目前,中国银行的项目评价主要采用风险等级评定法,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指标过于主观化的问题,不管是主观指标还是客观指标,都采取单纯的专家打分法,有点过于粗略,无法客观反映贷款项目的真实风险,不利于银行做出科学的贷款决策。文献[2]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银行贷款风险分类评价,没有考虑到专家评价的主观性。文献[3~5]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识别风险。本文对风险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的相关性以及信息重叠的可能性,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降维处理,进而降低了实际计算的工作量。另外,本文针对贷款风险评价的模糊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项目贷款进行的风险评价。

一、银行信贷风险及分类

风险是指由不确定性因素所引起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导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对信贷风险的识别,选择相应的手段,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安全效果的过程。

贷款风险分类指银行综合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论证。对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目前国际上没有贷款分类标准,也没有权威的准则和指导方针。中国人民银行在比较研究各国在信贷资产分类方面做法的基础上,要求商业银行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1)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2)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虽然借款人目前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继续存在下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人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4)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贷款已经肯定要发生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或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不能确定。(5)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银行项目贷款风险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文献[6]从银行(债权人)角度出发,将贷款的风险主要分为三类: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本文依据评价的科学性、可比性、综合性和层次性的原则,基于中国现有的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等级的评价指标,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真实的风险内涵。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思想,首先确定目标层,即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等级评价体系。然后确定准则层,项目管理者素质、项目概况、项目财务评价、项目获利能力、社会效益、银行自身素质6个指标。具体方案层指标(见下页图1)。

三、银行贷款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一)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主成分分析(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或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降维,通过把具有相关关系的多个因子转化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综合因子,把各原始指标因子中重叠的信息去掉,在不改变原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更集中、更典型地显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由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没有考虑原始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所以在本文引入了对数化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即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对数化处理。主成分分析的步骤如下:

1.原始数据矩阵的构建

设有n个被评价对象,每个对象由p个指标x1,x2,…,xP来描述。则得到原始数据矩阵:

X=x11x12…x1Px21x22…x2P…………xn1xn2…xnP=(x1,x2,…,xP)

2.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引入了对数化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即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对数化处理:yij=lnxij-lnxik

为了使各种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采用如下公式(标准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x*ij=i=1,2,…nj=1,2,…p

其中,j和s2j分别是第j个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且j=yij

s2j=(yij-j)2

采用极值标准化公式把标准化数据压缩到[0,1]区间,x′ij=,其中,x*jmax和x*jmin分别是标准化数据中的最大和最小值。

3.计算相关关系矩阵

由上一步得标准化数据矩阵X′=(x′ij),计算原始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r11r12…r1Pr21r22…r2P…………rP1rP2…rPP,其中,rij是xi指标因子与xj指标因子的相关系数,且

rij=x′kix′kji,j=1,2,…,p

4.求解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相关矩阵R作正交变换得对角矩阵,即存在正交矩阵Q,使得

Q′RQ=λ1λ2λP

其中,λ1,λ2,…,λP为R的p个特征根,设λ1≥λ2≥…≥λP对应的特征向量为aj=(a1j,a2j,…,apj)j=1,2,…,p

特征向量aj是主成分Yj的原始指标(标准化)的组合系数,即Yj=a*kjx*kj=1,2,…,p

5.计算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第j个主成分Yj的贡献率为:ej=

累计方差贡献率是表示前个主成分所提取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的比重,G(r)=ek

6.提取主成分

在已确定的全部p个主成分中合理选择前r个来实现最终的评价分析。实际应用中,确定r的值通常要使G(r)达到70%~85%以上为原则。

(二)模糊综合评价

1.评价因子和模型库的确定

银行贷款风险等级的标准模型库定义为U={A1,A2,A3,A4,A5},风险评价指标集为X={x1,x2,…,xn}。各评价因子的标准值(见表1)。

表1评价因子的标准值

2.隶属度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隶属函数按照指派方法确定,选择梯形分布。A1、A2~A4、A5的隶属函数分别为:

A1(xi)=1,xi≥ai1,ai1>xi≥aii20,xi<ai2

A5(xi)=1,xi≥ai4,ai5>xi≥ai40,xi<ai5

Aj(xi)=0,xi≥aij+1,aij-1>xi≥aij,aij>xi≥aij+10,xi<aij+1

3.根据隶属函数得出模糊评价矩阵B

4.计算各指标的权重V={v1,v2,…,vn}

5.综合评价

进行模糊矩阵合成运算,项目贷款的风险评价。由公式C=V•B计算出总体评价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判断风险等级。

(三)实证分析

本文以石家庄市某银行项目贷款作为样本,该项目为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额巨大。风险也极高,因此,必然要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首先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通过计算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出发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提取主成分的个数一般要求其累计方差贡献超过80%的原则,提取前4个主成分(见表2)。

用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具体数值(见表3),由于篇幅有限,只写出了第一个主成分的表达式。

Y1=0.0807X1-0.3907X2+0.1391X3+0.2301X4-0.0673X5

+0.0152X6-0.0191X7+0.2357X8+0.4632X9+0.5794X10+0.2720X11

+0.3208X12+0.5058X13+0.2198X14+0.1449X15+0.2510X16+0.1950X17

-0.0426X18-0.0002X19+0.0686X20-0.2084X21-0.1163X22+0.010X23

在第一在主成分中,累计债务覆盖率、项目债务偿还率、总债务比率等指标,其权重均在0.4以上,可视为债务因素;在第二主成分中,内部收益率、现金流量的充足情况、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其权重均在0.4以上,可视为收益因素;在第三主成分中,学历、信誉、管理能力、销售能力、银行信贷文化等指标所占比重较大,各指标权重均在0.4以上,可视为能力因素;在第四主成分中,项目的建设条件、先进适用性、市场的前景、公共关系评价、增加就业情况、对环境的影响等指标权重较大,可视为外部因素。

运用上述模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根据各主成分的总贡献率,可以确定4个主成分的权重。V={0.329,0.280,0.228,

0.150},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值,计算4个主成分的得分,并代替原始样本数据用于模糊评价,因子得分值(见表3)。

表3主成分得分

根据上述模型中的隶属函数得出模糊评价矩阵B。

B=000.540000.660000.16000000000.06C=V•B=(0.036,

0.185,0.178,0.009)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大型水利水电项目贷款的风险等级为:关注贷款,与实际状况基本一致。从各主成分得分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外部风险较大,因此,建议银行规范贷款行为,正确评价项目的市场前景,并积极关注产业项目的发展走势。

四、结论

1.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消除各指标间的相关影响,有助于对评价对象的正确认识,而且在合成时,可直接采用线性加权,非常方便。在本例中就是由23个指标合成为4个主成分,并根据主成分分析中的特征值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直接应用于模糊评价模型。

2.本文运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专家经验与科学计算互为补充的系统分析方法。用该方法评定出的银行项目贷款风险,有利于银行作出客观科学的信贷决策。

3.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价,实证显示该方法与实际状况基本一致,由于目前国际上没有贷款分类标准和评分标准,因此,无法获取更充分的数据。希望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价、降低贷款风险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EB/OL].http://cbrc.省略/.

[2]姜灵敏.基于AHP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评价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5,(9):178-181.

[3]刘晓星,何建敏.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J].研究管理,2003,(6):49-54.

[4]蔡明瑞,黄志强.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银行贷款风险分类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2):23-24.

[5]聂名华,颜晓晖.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识别及其模糊综合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2):86-90.

[6]魏农.贷栽企业风险评价及规避[J].现代金融,2004,(11):14-15.

Researchon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CommercialBankCreditRisk

CUIHe-rui,HUANGJie

(Department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orthChinaElectricityPowerUniversity,Baoding071003,China)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1篇3

随着各种类型的网络商店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在电子商务环境下B2C网络商店物流评价标准的研究,尤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前网络商店发展情况和物流服务类型,分析了不同物流服务类型的优缺点以及针对其进行物流评价的关键点,能够总结出构建物流服务评价标准体系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

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评价标准

1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1.1评价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统一的、系统的定义

这是导致物流绩效指标体系选取过程中侧重点不同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选择以物流服务与物流运作效率方面为考核的指标,而对于物流经济效益、物流成本及物流发展潜力等方面关注的比较少。

1.2尚未形成统一服务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对物流绩效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在建立物流服务评价指标时,所确定的物流服务评价指标选取基本原则就各不相同。

1.3尚未建立一套科学的网络购物物流服务评价标准

只有建立科学的物流绩效评价标准,才能正确确定评价对象的物流绩效水平,并且对其物流绩效进行正确定位。

1.4对于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

目前的物流绩效评价方法需较多的数学知识,且在评价模型的建立上,对于一般管理者而言,其建模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网络购物物流服务评价应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和动态的累计评价,综合网络购物物流服务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物流服务评价。通过网络购物物流服务评价给网络购物上下游用户在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时作为一个有效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是给网络购物物流服务商进行了解顾客需求、同行比较、不断改进、提升服务的参考依据。

2对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评价标准问题的建议

2.1以客户为中心构建服务评价队伍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时刻牢记尊重客户。充满活力、竞争力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比再好的硬件设施更能创造客户满意,这将是建立物流服务评价标准的一个核心因素,所有顾客评价的问题都将有人来进行处理,所以建立良好的服务团队将是重中之重。工作在物流服务评价体系的员工首先要给顾客温暖的感觉,用自己的真心来为顾客服务,然后要积极主动的去为客户服务,不能让客户在一边烦恼,而不知道该找谁处理问题。

2.2建立服务评价标准模块

建立服务模块标准,对服务品质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即时分析优劣趋势,指导决策。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为:订单完成数量、人员沟通质量、订购过程、货品精确率、信息质量、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误差处理、时间性等等。

我们可以对于选定的质量特性参数,通过对企业物流战略和客户服务要求的分析,确定既能服务企业物流营销战略,又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评价标准,然后根据确定的标准来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真正客观具体的反应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我觉得凭感觉来断定服务品质是不够精确的,要用科学的标准,用数据建立的模型来做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专业高效的对服务质量从根本上做出评价。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起符合我们现在实情的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同时根据参数收集日常数据,最后进行分析评价。

2.3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减少后期评价压力

定期进行客户回访、服务质量调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仅要在不断的自查中总结不足进行整改,更要重视客户反馈的信息,了解客户对我们公司的印象及不满意的地方,将客户提出的建议视为日后发展提升的稳固基石,及时处理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售前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以此来提高客户的口碑、客户的保留率,培养并提高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我建议每季度定期做客户回访,日常中记录客户抱怨内容,分类记录,针对性整改。

3完善电商企业完善物流服务评价标准主要途径

3.1与网络软件开发公司合作

不同的网络商店的完善自己物流服务评价标准的能力有限,为了打造一支专业的物流服务评价队伍,可以选择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将物流服务评价的业务进行外包,通过设计专业的评价软件更加方便的服务更广大消费者。

3.2简化评价模块,方便消费者反馈

良好的物流服务评价体系应该遵循面向电商企业本身是周密全面的,而面对消费者应该是方便的原则。在以构建物流服务评价模块化为指导下,许多B2C网络商店正在一步步地在对自身物流服务评价标准模块进行简化,方便消费者的反馈与评价。具体的评价模块如下:

(1)价格水平

此模块主要针对自营物流部分的价格水平和同行业相比是否有竞争优势,是否有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定价出现。

(2)费率的精准率

此模块主要用于监控网店中各卖家采用的第三方物流费率是否合理,以便于消费者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反馈,对网店的费用精准率作出评价。

(3)准时到达率

此模块能准确反映出消费者购买产品所选择物流的配送水平,可以对比较影响企业自身形象的第三方物流作出警告或禁用,也可以对自营物流作出完善一举多得。

(4)破损情况

此模块可以反映出消费者购物完毕后实际拿到手中的商品完整度情况,可以对运输途中物品皮损率较高的第三方物流提出警告或者末尾淘汰并及时赔偿消费者,也可以对自营物流作出完善,同样一举多得。

(5)丢失情况

此模块可以反映出消费者购物完毕后是否能将商品顺利拿到手中可以对运输途中物品丢失率较高的第三方物流提出警告或者末尾淘汰并及时赔偿消费者,也可以对自营物流作出完善,同样一举多得。

(6)投诉累计

此模块可以通过消费者的评价投诉反映出网店阶段性投诉率较高的物流服务商进行适当的警告或者禁用,物流服务评价标准完善的电商企业和物流公司是否有良好的周密的态度去共同去努力,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购物心态和出现问题后反应问题作出评价的心情和预期效果,只有掌握了这些,企业才能通过更为科学先进的手段来优化、简化当前的物流服务评价系统,使其逐渐走向标准化,让政府和市场监管更为得力。

【参考文献】

[1]B2C网络购物物流服务质量评述,蒋园园,商贸流通,2011.06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篇4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25-01

对于教师教学的质量评价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评价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积极主动的进行改革。但是,现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还有一些问题。例如,评价的指标权重采用的是简单的算术和少数专家的经验进行确定,没有量化的定量标准,缺乏准确地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层次分析法具有极高的简洁性、逻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等优点,能够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于目标多、层次复杂的规划问题是极为有效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是把研究对象中所有的项目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对系统中放入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将各个因素之间划分出相互联系的层次,然后再对每层次的因素做客观的比较判断,给出相应的定量表示,构建出数学模型。将每个层次的因素定量进行计算并排序,最后依照顺序结果制定决策。

模糊综合评测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客观现实中的模糊事物定量化,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符合实际,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的评价,从而为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模糊综合评价需要准备和收集评价对象的资料,规划出评价的等级和因素,然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评价定量进行分配,构建数学模型。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1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遵循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则。在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需要先将复杂繁琐的因素中的主要评判指标筛选出来,并依照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分层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决定评价的成果,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评价的精确度要求决定指标体系的层次。

2.2确定指标权重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之后,需要将同层次的指标因素两两对比其影响程度,用1~9标度法对比较结果进行标度(各级标度含义详情见表1),建立判断矩阵,记为A=(aij),其中aij>0.归一化处理后,指标权重是x(x1,x2,x3,x4,x5)T。

2.3构造模糊评判矩阵

依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各个环节的指标项在论域U上的数量进行统计,再进行正规化处理,评价指标在整体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构成模糊评判矩阵C。

2.4模糊矩阵确定评价等级

依照层次的顺序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x(x1,x2,x3,x4,x5)和矩阵C进行运算:F=x・C=[x1,x2,x3,x4,x5]

将F的结果进行正规化处理,根据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将向量中的最大值作为等级,对模糊矩阵进行分析,可以直观的观察出课程各个方面的优缺点,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对教学进行合理的改进。

3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应用

为了应用验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择学生、领导、教师和专家四类不同的人员进行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

3.1对各层次评价因素权重进行计算

利用评价因素进行结构分层,分别的计算两种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权重。判断一致性能否满足指标。

3.2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

4结语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对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既对于评价因素进行了综合考量,有对各层次因素进行了不同的分层考虑。较好的体现出实际情况,对每项评价的客观属性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有良好的实用性。教师如果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等级,就需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提升,让学生能够确实的掌握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於实.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29(6):369-371.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篇5

1.1建筑节能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全世界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到目前已有30余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试行了相关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对于建筑节能设计的评估起步较晚,目前,主流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主要为国外建立,如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提出的“建筑研究中心环境评估法”(BREEAM)、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加拿大等国的“绿色建筑桃战2000”(GBC2000)等,这些评价标准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具有清晰的组织体系,并兼顾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受到广泛的认可。我国建筑节能评估发展晚于国外,不及国外成熟,国内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评价主要采用国外标准,但随着近年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国家也陆续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能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建筑节能评价标准,对建筑节能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1.2对当前主要评估体系的思考尽管目前国内外相关评估标准比较成熟,但通过分析上述主要的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可以发现这些评估体系主要采用后评估方式,即一般在建筑投入使用1年后进行,但众所周知的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前期的场地选择、规划布局、节能措施、材料选择、设备选型等对建筑节能设计的最终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后评估方式的滞后性,使设计者失去了在前期进行弥补和优化的最佳时机。而目前在建筑设计阶段的能耗模拟分析也往往在施工图完成后进行,一旦在模拟计算中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则基本上没有再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的动力。如何使建筑节能设计评估更方便及时地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最大程度地为改进设计而服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评估中的应用

2.1BIM技术应用于节能评估的阶段及目标通过上述对建筑节能设计评估的现状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应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评估应区别于其他相关评价方式,主要在建筑前期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即以预评估的方式出现。其目标应不仅仅局限于对某建筑的节能效果作出评判,而更应着眼于为建筑节能设计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准确的参考。虽然当前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计算机进行能耗模拟分析计算已是普遍的评价方式,但相比成熟的后评估体系,这样的评价往往不够全面,重定量分析而轻定性分析,综合性和系统性有所欠缺,且由于技术上的局限,通常能耗分析软件专业性很强,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完成,造成了建筑设计与能耗分析、建筑专业与设备专业一定程度的脱节,不利于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和效率提升。BIM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设计与节能设计可以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建筑师能更加直观地对所设计的建筑进行节能评价,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完善。

2.2BIM技术实现节能预评估的可行性

2.1BIM可提供足够详细的数据信息建筑节能设计及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起来的建筑模型所含信息有限,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节能的评估,需要专业人员输入大量的数据,既费人力,耗时也较多,这就容易造成建筑能耗分析往往成为建筑设计后的附加工作,难以对前期的建筑设计产生影响,即使根据分析结果来对设计进行优化,也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效率不高。而BIM提供了设计信息极其完整的设计模型,只要模型达到必要的详细度和可信度,就能在前期设计阶段完成能耗分析,实现对建筑节能设计的预评估。

2.2BIM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可交互操作尽管能耗分析软件数量众多,但这类软件通常需要不同的接口,采用不同的数据形式,彼此之间兼容性较差,往往需要重新建模并输入大量的专业数据,造成建筑节能各项评价之间比较孤立,综合性较差。BIM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这样的问题,由于其支持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标准和GreenBuildingXML(gbXML)数据传输协议,使得建筑信息模型和大量第三方分析应用软件之间有了良好的接口,可以将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数据传输到分析软件,从而实现单一数据平台上各个工种的协调设计和数据集中,解决了建筑设计和节能过程中数据流被割裂、重复输入、数据流失、出现信息歧义和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2.3BIM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精确控制BIM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设计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管理、直至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因此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工程的各个环节,保证工程质量。BIM精确的建模及碰撞检查技术可以使各专业设计相互矛盾冲突之处在设计阶段就得以被发现,避免在施工阶段频繁出现设计变更,造成延误工期乃至返工的情况。模型里详细的材料、构造、工程量、造价、生产厂家等信息使施工过程更加精确地被控制,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而这些信息也使得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更加方便,做到可视化管理。可以说,一个准确、详细的BIM模型可以真正达到“所见即所得”的程度,为预评估提供了最接近实际的对象,使预评估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2.3BIM技术应用于节能预评估的方法

2.3.1建立评估体系建筑节能设计预评估的关键首先在于如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准确地预测建筑建成后的能耗情况,就评估的内容而言,预评估与目前国内应用的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无本质差别,但由于预评估在项目前期进行,其评估内容主要针对设计阶段。参考GB/T50668-2011《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内评价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规划、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室内环境等方面

2.3.2建立建筑三维信息模型建立信息准确详尽的建筑信息模型是进行预评估的基础,模型包含的有效信息越丰富,预评估的准确度与详细程度也就越高。目前比较成熟的三维建筑设计软件有Autodesk公司的Revit、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Triforma等,尽管其各自特点和优势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建筑师运用此类软件建立起一个包含足够多预评估所需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如建筑的场地信息、周边建筑、道路、建筑材料、构造、物理性能以及设备等各专业相关数据,为建筑节能设计预评估各项指标分析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2.3.3数据信息分析及评估在建筑信息模型完整建立的基础上,将模型信息导入性能化分析模拟软件,如Ecotect、GreenBuildingStudio、EnergyPlus、DOE-2、IES等,可对建筑规划设计、围护结构、设备系统、室内环境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提取、计算、分析。在此模拟分析基础上,结合预评估的内容体系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各专业,进行优化调整。

3结语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篇6

【关键词】室内空气;环境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法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房屋装修的质量更是投入更多的关注,大多数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比较封闭的场所中生活或是办公,所以室内空气的适宜性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室内空气的适宜性,既可以了解人们生活居住空间的环境条件,也可以知道如何使室内空气更加健康与清新。

一、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总得来说就是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结果清楚、系统性较强的特点,能够较好的解决那些模糊的且难以量化的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可以依据各种评价因素的特点来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在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实际研究的案例中,首先应该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评价指标选取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其次,应该构建好权重向量,求权重是综合评价的关键,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能够确定权数的方法,特别是适用那些难以用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可以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清晰的使之条理化,从而根据对客观情况的模糊判断,定量性的将每一层次的相对性清晰的表达出来,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其中重要元素次序的权系数。再次应该构建评价矩阵,好的评价矩阵需要建立适合的隶属函数。最后应该评价矩阵和权重的合成,采用适合的合成因子对矩阵和权重进行合成,从而对结果向量进行解释。

二、室内空气的适宜性评价

在目前出现室内装饰装修活动引起的污染、使用电器造成新风量的不足以及空气负离子含量减少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病态建筑综合症的表现,这些建筑物由于空气污染、空气交换率低,导致在该建筑物内的人群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如:眼鼻咽喉等部位有刺激感、头痛头晕并且恶心、容易疲劳、呼吸困难且皮肤干燥等非特性异性症状。这就更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适宜性评价。

(一)评价标准

在一些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里面化学成分居多,所以在室内空气的污染源中多以化学性污染最为严重,在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室内空气的适宜性时,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例如甲醛、苯、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苯等。这些化学物质都会严重侵害人类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免疫系统,这些物质对人的身体伤害很大,所以将这些作为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因子。

1、建立评价的标准,根据人类居住环境的长期研究,可以将人类生活环境适宜度进行划分,分为三个等级:A非常适合居住、B临界适合居住、C不适合居住。

2、室内环境的居住标准,在建筑装饰材料中,一般以化学物质居多,室内空气质量中化学性物质的标准。(见上表)

室内空气中化学性物质的标准

3、选择参考地区,在进行模糊评价时,要选择一个地方进行考察,对其室内的空气检测,考察其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含有量,得到各种评价因子的检测数据。

4、根据检测的数据和等级划分得到参考地区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并运用加权法计算权重,计算各监测点的权重。

5、建立矩阵,在构造等级模糊子集后,要逐步对每个评价因子从每个因素进行量化,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一个评价因子在某个等级的权重,就是通过模糊向量来确定的,在模糊综合评价中,确定评价因素的全向量,向量中的元素在本质上就是对被评事物调的隶属度。进行模糊矩阵的符合运算,将输出矩阵中最大隶属度对应的室内空气环境作为评价结果。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适用性

室内空气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面对模糊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还是有一定的适用性的。室内空气的影响因素有着较多的关联性、多目标性和层次性。在建筑装饰装修的不同阶段或是采用不同材质的装饰材料,其化学物质构成的比重是不同的,其危害也就是不确定的,所以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室内空气的适宜性评价中是很有必要的。常见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是指在确定了评估指标和指标权重后,对室内空气重构成的危害因子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就能反映出室内空气的状况。这种方法简单易实现,并且适用性强。

(三)模糊评价法的优缺点

1、模糊评价法的优点

模糊评价法可以通过精准的数字手段来处理模糊的评价对象,能对隐藏信息表现出的资料作科学、合理、实际的量化性评价。模糊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是一个向量,不是一个点值,包含的信息是比较丰富的,可以比较准确的刻画被评价的对象,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加工得到参考信息,所以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

2、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缺点

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的数学计算较多,并且计算较复杂,对于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主观性还是比较强的。另外,当指标中指标集较大时,即指标集个数较大时,在权向量和为1的条件的限制下,相对隶属度往往就会偏小,权向量就会与模糊矩阵不匹配,结果就会很模糊,导致分辨率较低,无法分清谁的隶属度更高,有时候甚至会影响评判的结果。

三、总结

模糊综合评价法不仅克服了单因子评价体系受单个因素的影响较大的缺陷,也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各个评价因子的影响,评价的结果客观的反应了室内环境适宜性的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室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们寻找合适的改善室内环境的措施,也会提醒人们进行室内装修时选择一些环保、安全的装饰材料,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小松,王汉青,傅俊萍,室内空气环境的CFD评价方法[J],科学环境与技术,2006.

[2]王雨,牛红亚,室内空气环境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报,2006.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

一、大气污染问题与评价体系

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的空气层,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类生活在大气里,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增长的急速增大,地球上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其影响也日趋深刻,如由于一些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仅造成局部地区大气的污染,而且影响到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因此,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和预报是非常必要。目前主要是监测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主要为)等的浓度。

考虑到污染物浓度这一评价指标的“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采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模型。首先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选取偏大型正态分布函数作为动态加权函数建立评价模型,从而对评价指标每天的观测值进行排序,最后用决策分析中的Borda数方法对四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综合排序。得到的最终排序结果为:空气质量最差的是B城市,其次是C城市,排在第三位是D城市,而A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采用了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增大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比定常加权模型更科学合理。其次,鉴于空气质量与气象参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较好地讨论了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参数的关系,经过检验分析知此模型是解决非线性问题的有力工具。

二、问题提出

附件一给出了城市A、B、C、D从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7月25日测量的污染物含量及城市A的气象参数的数据;附件二给出了城市A从2009年7月26日至2009年7月30日测量的污染物含量及气象参数的数据。本文解决如下问题:建立由污染物浓度评价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附件一中的数据对四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排序。

三、基本假设

1、假设评价空气质量的各指标间相互作用关系忽略不计;

2、假设空气质量仅与附件中的四个气象参数有关;

3、假设题中数据为每天的统计平均值,能客观反映当天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实际情况;

4、假设在预测模型中,在未来一年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突变;

四、问题分析

大气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和预报十分必要。本文解决如下问题:建立由污染物浓度评价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据此对四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排序。针对该问题,查阅国标(GB3095-1996)规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每一等级对每一项指标都有相应的标准值,且同一等级的空气在污染物的含量上也有差别。这种既有“质的差异”又有“量的差异”的问题可采用动态加权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并利用决策分析中的Borda函数方法确定最终的排序方案。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一)问题的分析

建立由污染物浓度评价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四个城市空气质量进行排序。查阅国标(GB3095-1996)规定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每一个级别对每一项指标都有相应的标准值(相关数据见表1)。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评价指标(即、、的浓度),既有同级别的差异,同级别又有不同量值的差异。对于这种既有“质差”,又有“量差”的问题,采用定常加权法显然是不合理的,故合理有效地方法是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

(二)模型的建立

1、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因为评价指标可能有极大型的、极小型的、中间型、或区间型四种情况,且可能各有不同的量纲,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指标变换成统一的、无量纲的标准化指标。

(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处理

通过判断可知、、的浓度这三类指标均为极小型指标,即总是期望指标的取值越小越好。故在此不需要将进行指标类型一致化处理。

(2)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一般来说,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有标准差方法、极值差方法和功效系数方法等。在此,选取极值差方法对三类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为:

其中,则是无量纲的指标观测值。经过此处理我们可以得到评价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三级区间。

2、动态加权函数的确定

根据空气质量问题的实际问题,各项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比较符合随着类别的增加呈现先缓慢增加,中间快速增长,最后平缓增加趋于最大。于是不妨选取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大型正态分布函数作为动态加权函数,即:

其中在这里取指标的第一级浓度标准区间的中值,即,由确定。

由标准化处理后的实际数据经计算可得,,则代入上式可以得到、、三项指标的动态加权函数。

3、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为了给每次的检测值进行排序,在基于上述模型的同时,取综合评价模型为各评价指标的动态加权和,即:

由此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可以求出每个评价对象的N个综合评价指标值,且据此大小排序,可得到个评价对象的N个排序方案。

利用决策分析中的Borda函数方法来确定综合排序方案。若在第i个排序方案中排在第j个被评价对象后的个数为,令,则被评价对象的Borda数为

根据此式的计算结果大小进行排序,便可得到个被评价对象的总排序结果。

综合以上的数据处理、权的求法及排序函数的数学模型,建立以下由污染物浓度评价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

(三)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1、算法

(1)运用极值差法,将数据先归一化化成可比较的[0,1]区间上的数值

(2)根据偏大型正态分布函数,确定三类指标的动态加权函数

(3)i从1开始到3,k从1到4,j从1到55,对(2)得到的新数值矩阵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不同的i的分数。

(4)对分数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得到4个评价对象的55个排序方案。

(5)利用Borda函数计算4个被评价对象的Borda数,并根据Borda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得到最终排序结果

2.求解及分析

(1)求解

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见附录1)对各次检测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综合评价指标值:部分结果见下表;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篇8

【关键词】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AHP—Delphi评估模型

一、引言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将日趋频繁,这就要求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能够掌握林地的等级和价值,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征用补偿的基础参数之一。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目的是确定被评估林地在某一时点上的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为林地的转让、出租、抵押、投资、合股、经营、拍卖、征税等提供作价参考依据。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是指县(市)政府针对需要根据林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地域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为林地流转、林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林地占补平衡和国家征用集体林地提供依据和价格参考。

目前国内对林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方面的文献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林地分等定级基础上进行林地地价评估的研究。

国内诸多学者在林地分等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作了些研究。陈宝晖(2005)选用自然评价指标(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林业开发利用指标(林地利用率、单位面积立木蓄积)、林业发展水平指标(森林覆盖率、人均林业总产值、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福建省林地分等评价指标体系。杨志格(2008)选用经济指标(单位面积产值、经营水平、人为干扰)、地利指标(集材条件、集材距离、运输距离)和立地指标(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坡度、坡位)作为福建永安市林地等级评价因素指标。王伟(2009)选用自然条件指标(群落结构、地表覆盖度、物种多样性)、地利条件指标(集材条件、运输距离)和社会经济条件指标(经营水平、人为干扰度、供应潜力)作为林地分等因子。从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对林地分等定级评价指标有很大的差别,相同点很少。有的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因子,有的考虑了地利因子,有的考虑了林业发展因子,但是都不够全面,不能从整体上体现反映林地的价值影响因素。

在林地定级分类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上,大部分学者选用层次分析法,或者聚类分析法、加权平均法,或者这几种方法的结合。陈宝晖(2005)采取灰色关联度法和简单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分层聚类法来确定林地等。杨志格(2008)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林地单元级别进行划分。王伟(2009)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的方法,计算林地等级单元总分值,据此就可以对林地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分析。

在林地地价评估方法的研究方面,根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1996年12月16日国资办发〔1996〕59号)的规定,林地资产价值评估主要有现行市价法、林地期望价法、年金资本化法和林地费用价法。陈宝晖(2005)在林地期望价法和修正的林地期望价法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评估各等别林地地价。杨志格(2008)以每个小班实际成交或修正后林地地价的测算值为基础,选用不同的林地基准地价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地价模型,拟合出最优的林地基准地价模型。王伟(2009)应用林地期望价法对林地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李芹芳等(2009)以扶风县农用地定级成果为基础,采用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确定扶风县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在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模型研究过程中,笔者参考《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2003)》和《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中的相关内容,结合森林资源区划技术、林地等别定级技术和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从可测算、可定量、可评价的角度出发,以县级行政区域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林地使用权生产经营效益为基础,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科学和可操作的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实现定性指标数量化。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可以采用AHP法(层次分析法)、Delphi法(专家意见咨询法)和样点地价平均法、定级指数模型法或这几种方法的组合。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筛选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相关因子,分析其相互关系,建立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并测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专家意见法对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进行评分;然后根据该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评分结果结合基准林地基准地价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来计算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为林地使用权价值评估提供参考用基础数据。其中,基准林地基准地价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是由县(市)级政府在林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以林班或小班为单位,采取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估价得到的结果来确定,并定期公布和更新。

二、AHP—Delphi评估模型原理及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的设立

在建立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指标之前,需要对AHP—Delphi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林地的特点进行简要阐述,并确定建立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

(一)AHP—Delphi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林地的主要特点

1.AHP—Delphi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

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是:

(1)选取能够反映林地价值特征的序列指标作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指标体系。

(2)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指标权重值,各指标权重值反映各指标对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贡献值。

(3)以同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为参照物,应用Delphi法(专家意见咨询法)对被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各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分值。

(4)对被估林地进行使用年期修正和估价期日修正。

(5)根据(2)—(4)计算出的数值和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即可计算出被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

2.林地的主要特点

林地作为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林地面积的有限性。根据国家林业局2011年度的统计,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外,全国有林地面积18138.09万公顷。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的7143.58万公顷,集体经营的5176.99万公顷,个体经营的5817.52万公顷,分别占39.38%、28.54%和32.08%。全国现有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5.99%。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0.62公顷的1/4①。

(2)林地位置的固定性。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林地在空间位置上具有与农用地、城镇土地相同的位置固定性特点,不能随意移动。因此,林地的利用和改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必须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林业生产,最佳使用林地资源,调整森林结构,持续发展林业产业。

(3)林地区域的差异性。林地区域的差异性很大,气候条件、降雨量、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等区域差异性也很大,导致其经济效益差异性大,从而影响到其基准地价的区域性差异,直接影响到林地资产评估价值,给林地资产评估带来一定的困难。

(4)林地的可持续利用性。林地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和改造得当,就会成为永久性可持续利用的生产资料。相反,违反自然经济规律,不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林地失去它的作用,而变成荒山秃岭。因此,必须按照自然经济规律,对林地资源合理规划、合理经营,使林业建设持续发展。

(5)林地用途的可变性。林地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类别,人们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随时调整其用途,如将林地改造为农用地、城镇建设土地、宅基地等。因此,在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中要考虑其最佳用途。

3.确定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

笔者依据下列原则来建立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价指标体系:

(1)综合分析原则。林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应以造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2)主导因素原则。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应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林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评估结果的作用。

(3)收益差异原则。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应反映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土地生产力水平及土地收益水平的影响。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应把定性的、经验的分析进行量化,做到定性指标数量化。

(5)最佳用途原则。林地作为土地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这里提出的林地最佳用途是指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以最佳用途使用林地、发展林业生产作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的确定原则。

(6)可行性原则。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含义要明确,概念要清晰,要易于理解和掌握,所确定的影响因素易于收集、比较和分析,在指标体系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的指标

林地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其价值由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体现,或由其改变用途后的土地价值体现。

本文在分析了林地的特点后,确立了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此为基础,根据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需要和可行性,选取下列指标作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目标层,B层为准则层,C层为方案层,见图1。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共有4个类别18个指标,具体包括:

1.自然因子指标(B1),反映林地自然因素对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影响

(1)土壤质地(C1)。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土壤质地优良的林地有利于树木的成长,林地价值就较大。

(2)土壤肥力(C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土壤肥沃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树木的长势,从而影响林地价值的大小。

(3)林地坡位(C3)。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健康状况的一个生物指标,下坡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坡位,不同坡位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平坡。不同坡位林地土壤微生物含量不同,影响不同坡位林地树木的长势,林地价值也不同。

(4)林地坡向(C4)。坡向对于山地生态有着较大的作用。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影响。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再次为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北坡;最少为北坡。坡向能够对植物生长发生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发生变化。不同坡向林地同样影响树木的长势,从而影响林地价值。

(5)海拔高度(C5)。不同海拔高度林地适合不同树种的生长,高海拔林地不利于乔木的生长而有利于灌木或草林的生长。因此,不同海拔林地其价值也不同。

2.社会经济因子(B2),反映交通因素、采运成本等对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影响

(1)交通通达度(C6)。交通通达度一般是指往四周的交通干线的数量。通达度越高,交通越方便,运费也应该越低。而土地的价值则会因通达度高而升高。即交通通达度和运费成反比,和土地价值成正比。交通通达度直接影响林木资源运达交易市场的成本,从而影响林地价值。

(2)公路路网密度(C7)。公路路网密度等于某一计算区域内所有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单位为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好。公路路网密度直接影响林木资产的运输成本,从而影响林地价值。

(3)道路可及度(C8),是指道路能否直达林区。道路可及度低的林地,林木采运成本高,林地价值相对较低。

(4)离中心城区距离(C9)。林地距离中心城区的距离越远,林木资产的采运成本就越高,相对而言,林地价值就越低。

(5)采运成本(C10)。林木资产采运成本越高,林地价值越低。

(6)人均林业GDP(C11)是综合反映某宗地林地生产经营收益能力的指标。人均林业GDP越高,林地产出越大,林地价值就越大。

3.森林资源因子(B3),反映森林资源的产出水平的序列指标,是影响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重要指标

(1)单位面积蓄积量(C12),是直接反映单位面积林地产出林木资源资产水平高低的指标。该指标值越大,反映林地产出水平越高,因而林地价值也越大。

(2)森林覆盖率(C13),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林地价值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

(3)林地利用率(C14),是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百分比。它受到林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间接地影响了林地价值。

4.特殊因子(B4),是一些间接影响林业产出水平的指标,它们不同程度影响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

(1)环境污染(C15)。受污染林地损害林业生产,导致林业产出水平下降。因此,林地价值相对较低。

(2)特殊地理位置(C16)。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指的是沙漠中的绿洲、海岸边的红树林等特殊地理位置的林地。特殊地理位置的林地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因而与普通林地相比,其价值往往不同。

(3)旅游资源(C17)。作为森林旅游资源的林地与普通林地相比,其价值要比普通林地价值高很多。

(4)用途易变性(C18)。林地用途易变性指的是林地用途很容易改变。某块林业生产用林地如果能够比较容易地转换为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其价值往往也比林业生产用地价值高。

三、构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模型

(一)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计算指标权重

笔者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法)原理,应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来构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层次分析模型,并计算相关数据。

1.两两比较法,将各指标比较进行数量化

层次分析法(AHP法)在对各指标之间比较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测时,引入九分位相对重要的标度方法(表1),这样就能使决策者的定性指标数量化。

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用以表示同一层次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值,结合林学专家的意见,笔者对18个指标因子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和经过反复测试,确定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数据如表2—表6所示。

3.计算层次单排序权重系数

(二)咨询专家意见,对被评估林地进行评分

为了获得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18个指标的评分值,本文采取Delphi法(专家意见咨询法)进行评分。在评估时,应该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专家、林业工程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或咨询人员、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士构成专家团队,以与被评估林地相同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作为参照物,对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各指标进行评分,评价被评估林地的质量和属性特征,作为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定估算的重要参数,专家意见评分表见表12。

(三)评定估算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

在确定了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值和专家综合评分后,就可以与被评估林地相同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为基础参数,按照类似市场比较法的方法对被评估林地的基准地价进行估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基准林地基准地价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使用年期修正系统y×估价期日修正系数T×[∑(指标权重值

×专家评分平均值)]÷∑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指标分值

式中:基准林地基准地价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由县(市)级政府部门定期公布,也可以采取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估价获得。

指标权重值是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层次分析(AHP法)模型得到的结果。

专家评分平均值是采用Delphi法(专家意见咨询法),由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专家团队成员以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作为参照物,对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18个评价指标按百分制进行评分,然后加总平均计算求得,见表12。

四、应用举例

五、结论

1.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是林地使用权价值评估中最重要的基础参数之一,对林地使用权价值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2.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目的在于为林地使用权价值评估提供基础参数或评估参考数据,或用于林地征税目的,或用于林地征用目的的价值参考。

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是类似于市场比较法的一种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方法,但它有别于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需要选用至少三个以上的交易案例作为评估参照物对被评估对象进行评估,而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模型只需选用与被评估林地相同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作为比较参数,即可以评估出被估林地使用权的基准地价。如果不能获得相同等别或级别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可以根据本文提出的18个指标采取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估价获得。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对林地基准地价评估与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相比相对复杂,计算难度大。

3.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适用于能够获得相同等别或级别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为基础参数的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也可用于林地使用权租赁、转让、抵押贷款等林地使用权经济行为的价值评估。

4.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是在我国林地使用权交易市场不够完善、市场资料不够丰富且数据搜集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使用,或者在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使用的条件受到限制时的评估方法。

5.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的优点是,相比于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评估人员使用的特点;缺点是必须有同等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而目前我国在较多地方还没有同等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资料可供参考。

6.在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18个指标因子中,土壤质地C1、土壤肥力C2、林地坡位C3、交通通达度C6、公路路网密度C7、道路可及度C8、单位面积蓄积量C12是最重要的因子,这些指标是决定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关键因素;林地坡向C4、离中心城区距离C9、森林覆盖率C13、环境污染C15为较重要因子;海拔高度C5、采运成本C10、人均林业GDPC11、林地利用率C14、特殊地理位置C16、旅游资源C17、用途易变性C18为一般重要因子。这些因子的重要程度排序符合林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体现了林地在营林生产中的重要基础地位。然而这些指标也不是绝对的,在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时,可以根据当地林地立地条件和地利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适当调整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值。

【参考文献】

[1]陈宝晖.福建省林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杨志格.林地基准地价的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王伟.林地分等定级及估价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李芹芳,陈晓莹,段刚,等.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2).

[5]何小三,黄建建,王玉娟,等.不同坡位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及生长量的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2012(3).

[6]国土资源部.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2003)[S].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篇9

关键词:代建制;组织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1代建制的定义

代建制是指政府或授权单位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社会专业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管理,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其目的是通过专业化的建设项目管理,由专业公司代表政府进行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政府由投资项目的直接生产者、提供者向促进者、合作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转变。代建制是一种特殊的项目管理方式,在与一般的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比较时,代建制除了包括项目管理的内容外,还包括项目立项报批、规划、土地、环评、消防等手续,采购施工承包单位和监理服务单位等内容。此外,在委托主体、受托主体、资金使用以及合同约束方面与一般的项目管理方式也有不同。

2代建制的发展现状

代建制是伴随着政府性投资项目概念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管理是基于政府采购制度的,由政府采购部门履行管理人的职能,整个过程透明、严格。在我国,早期的政府投资项目中,政府集组织者、管理者、经营者三者于一身,建设过程管理效率低、资源消耗大。2001年至2002年,各地开始了代建制的探索,上海市、深圳市、厦门市、北京市等地尤为突出,分别形成了政府指定专业代建公司模式、常设性代建机构集中代建模式以及项目管理公司竞争代建模式。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20号文《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代建制的框架概念:“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代建制作为政府管理投资项目的一种制度正式出现。2007年,国家发改委在《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了“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中继续推行代建制,抓紧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1][2]

代建制度的建立有效遏制了寻租行为和腐败行为,减少了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三超”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程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规范了政府的建设和监管行为。但是,代建制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各方职责不明确、监督体系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代建组织绩效评价不够完善等。[3][4][5]因此,在施行代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各方的职责、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完善代建制的绩效评价体系,前四方面的工作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来加以改进,本文主要针对第五个方面――如何完善代建管理组织的绩效评价体系。

3代建制组织绩效评价模型建立

代建组织的绩效不同于项目绩效,不能单纯地以项目建设的最终结果为依据来衡量代建组织的绩效。对代建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价,应该选择与代建职责和义务相关的若干类行为、活动以及项目实施结果来代表代建组织的绩效,比如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管理成果、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等。同时,科学、合理地设置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指标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行为指标两大类,数量指标是指可以用实际数据予以测量的指标,行为指标是指用来表示组织或内部人员行为和活动强度高低的指标。[6]由此要求可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代建组织绩效评价较为适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查德与1965年创建的,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其结果不是绝对肯定或者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等非确定性问题。模糊综合评价共分为确定层次、确定指标层因素、建立评语集并打分、确定隶属度、进行综合转换、模糊综合评价六个步骤。[7]本文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设置四个评价步骤:指标体系的确立、组织绩效评语集的确定、隶属度的确定、模糊综合转换与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同的学者如高层管理团队、虚拟团队、知识型团队等,对这些影响因素做过不同的分类研究。Stott和Walker把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三个方面:能力、工作环境、激励。Sharp等提出组织绩效的六个关键影响要素:组织成员能力;技能、流程、工具和技术;人际技能、沟通、个人偏好;价值体系;共同愿景、目的、目标、方向;组织价值观。P.Castka等把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包含两大类别,系统性因素和人力资源因素,系统性因素包括组织情境、确定焦点、与外部实体的互动和一致以及绩效的衡量,人力资源因素包括知识技巧、个人需求和团队文化。陈晓萍博士将组织绩效影响分为工作设计、团队组成、工作关系和团队进程四个方面。[8]综合分析研究理论和代建制组织的特殊性,经过实际调研和专家打分,本文建立了三层评价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包括4个方面、33个指标。目标层即为代建组织绩效,准则层分为面组织领导、组织环境、组织能力、组织业绩四个方,每个准则层对应的指标层如下。

组织领导――项目经理愿景、组织目标、计划方案、管理制度、组织成员职责分配、项目经理行为、项目经理领导力、授权、激励。

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规模、组织文化、组织凝聚力、组织价值观、组织成员的信任。

组织能力――项目经理技能、组织成员技能、组织整体技术构成、应急处理能力、对外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变革创新能力。

组织业绩――组织成员业绩、组织整体业绩、本项目成本控制、本项目质量控制、本项目进度控制、本项目安全环保、本项目前期配套管理、本项目风险管理、本项目信息管理、本项目合同管理。

3.2组织绩效评语集的确定评语集一般用Ri={ri1,ri2,ri3,ri4,…}表示,其中ri1,ri2,ri3,ri4,等是指对每一个因素的可能性评语,一般使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本文评语集为R={优、良、中、差}。其中,优――组织整体在这方面表现很好;良――组织整体在这方面表现较好;中――组织整体在这方面表现一般;差――组织整体在这方面表现较差。

具体的确定方法:①选择一定数量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确定的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评分;②检查专家评分的可靠性,剔除不合适的评分;③分别统计专家组对评价语的评价数量;④对每一评语所占的比例进行测算,得到评语分数集Ri={ri1,ri2,ri3,ri4},作为影响因素的评分集。针对上述已经确定的指标体系,对指标层的因素做评价,准则层的评价可以通过指标层的评价转换得到。

3.3隶属度的确定隶属度集合一般用W={w1,w2,w3,w4,…}表示,其中w1、w2、w3、w4等是指因素权重,隶属度集分为指标层隶属度集和准则层隶属度集。

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隶属度进行确定,首先要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别对同一层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中对应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形成两两判断矩阵。一般使用1-9标度法构造间接判断矩阵(如表1),两者的重要程度用一定数值来表示,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2)

若C.R.

若C.R.>0.1,认为判断矩阵A没有满意一致性,应考虑修正判断矩阵。

3.4模糊综合转换与评价根据上述算法分别计算出准则层某个准则下对应的指标层的评价集Ri和隶属度集Wi,进而计算出该准则层的评价集Ri’=Wi×Ri。准则层隶属度Wi’的确定方法与指标层隶属度的确定方法相同,进而算出目标层的评价集RO=Wi’×Ri’,进而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4案例实证

项目为某政府大楼,工期为三年,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评价以问卷形式为主,问卷对象是与项目组织工作相关的人群,包括人事部门人员、公司领导层等共10人。

第一步: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针对评价对象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参照3.1节的内容。

第二步:确定评语分数集

10位问卷对象分别对代建组织评价体系指标层对应的指标表现进行评价,汇总评价信息如表3。

根据汇总表汇总的数据得组织领导评价矩阵R11,组织环境评价矩阵R12,组织能力评价矩阵R13,组织业绩评价矩阵R14:

第三步:隶属度确定

根据3.3节隶属度确定的方法,由10位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求得平均值后进行数据处理,确定隶属度矩阵如下:

①指标层隶属度确定。

组织领导对应的指标层的隶属度集

W11=(0.27,0.15,0.08,0.06,0.05,0.18,0.13,0.04,0.04);

组织环境对应的指标层的隶属度集

W12=(0.31,0.05,0.13,0.32,0.07,0.12)。

组织能力对应的指标层的隶属度集

W13=(0.23,0.24,0.14,0.05,0.09,0.08,0.14,0.03)。

组织业绩对应的指标层的隶属度集

W14=(0.03,0.03,0.2,0.2,0.2,0.06,0.06,0.1,0.06,0.06)。

②准则层隶属度确定。

准则层的隶属度集W2=(0.18,0.11,0.19,0.52)。

第四步:综合转换与评价

分别由R11、W11,R12、W12,R13、W13,R14、W14四组数据确定准则层的评价语集R2

R21=W11×R11=(0.348,0.363,0.147,0.142)(7)

R22=W12×R12=(0.342,0.281,0.233,0.144)(8)

R23=W13×R13=(0.382,0.297,0.186,0.135)(9)

R24=W14×R14=(0.290,0.346,0.269,0.095)(10)

则准则层的评价语集R2为:

R2=R21R22R23R24=■(11)

通过准则层评价语集R2和隶属度集W2求得目标层的评价语集RO

RO=W2×R2=(0.32364,0.3326,0.22731,0.11645)(12)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有32.364%的人认为该组织的绩效很好,33.26%的人认为该组织的绩效较好,22.731%左右的人认为该组织的绩效一般,有11.645%左右的人认为该组织的绩效较差。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此组织的总体绩效为良,组织整体表现较好。

5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代建制管理组织绩效的评价作用明显,能够有效解决评价的主观性、难以量化等非确定性问题。实施过程简单便捷,将主观评价转化为数据形式,通过科学的数学计算,结果清晰、显而易懂、极具参考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首要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评价指标的相关、独立、全面往往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合理可用。同时,参评专家不应仅仅是局限于项目某一方面的工程师,而是应对项目总体有所了解的管理人员。尽管如此,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应用中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不断细化梳理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评价过程、不断改进评价方法、不断提高评价动态性,使得评价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更为科学、数据计算更为精确、信息处理更为高效、操作过程更为便捷,使得数据结果能够更有效地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高嵩.代建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探讨[J].大众科技,2007,03:17-18.

[2]严玲,尹贻林.基于治理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绩效改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11:120-126.

[3]张全莉.项目代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管理观察,2009,09:92.

[4]刘丽琴.浅谈我国代建制应用现状及改进[J].山西建筑,2010,15:204-205.

[5]董俊红.关于当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13,03:68-69.

[6]徐高鹏,周国栋,乌云娜.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绩效考评体系[J].建筑经济,2006,06:21-24.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

1.1评价指标的选取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现场调查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分析,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测性、可比性和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地质灾害风险指数为目标层,以崩塌滑坡风险指数、采空区塌陷风险指数、泥石流风险指数为准则层,以地表坡度、岩土体性状、斜坡倾向与岩体结构面关系、植被覆盖率、覆盖层普氏系数、人为活动强度、采空区面积、矿井排水、年降雨量、岩土堆积量等与致灾密切相关的因素为指标层的上横山矿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2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次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各级要素两两进行比较,依据9位标度法得到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2评价方法

2.1评价模型由于本次评价涵括对未来态势的预测,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且评价过程中部分定性指标的表达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这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2.2模糊综合评价具体步骤

2.2.1评语集的建立将矿山发生地质灾害风险性大小分为V={极小,小,大,极大}。

2.2.2隶属度的确定本研究中,对地表坡度、斜坡倾向与岩体结构面关系、覆盖层普氏系数、采空区面积、年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率等在所评价区域内取值相对均一,具有确定数值的指标,评价时作为分级定量指标处理。为减少指标人工分级区间确定的主观性,体现指标对地质灾害风险影响的渐进性,这里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布函数作为这类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对于无上阀值的区间,取相邻区间跨度值与下阀值相加得到上阀值;对于无下阀值的区间,取相邻区间跨度值与上阀值相减得到下阀值。对岩土体工程性状、人为活动强度、矿井排水和岩土堆积量等在评价区域内具有非均一性,或分级界限模糊的指标,评价时作为定性指标处理。考虑到个体认识的差异性,设定表1所示评分标准和评分区间供专家打分,取专家打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性指标c值。

2.2.3模糊综合评价a.构建指标层模糊关系矩阵由式(6)或式(7)可分别得到各指标相对于评语集中4个评语的隶属度,依据图1中准则层与指标层的对应关系,依次构建崩塌滑坡、采空区塌陷和泥石流3类地质灾害风险的指标层模糊关系矩阵。b.一级模糊评价本级评价反映准则层崩塌滑坡、采空区塌陷、泥石流3类地质灾害风险性大小。用指标层相应指标的权重向量乘以各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得到各准则层相对于评语集中4个评语的隶属度,从而得到准则层的模糊关系矩阵。c.二级模糊评价用上述得到的各准则的权重向量乘以准则层的模糊关系矩阵,得到目标层相对于评语集各评语的隶属度。

3研究实例

3.1研究区慨况某矿区属低山丘陵区,相对高差一般100~350m,平均年降水量1368.6mm;植被较发育,水系较发达,遍布小溪和坑塘。区域地层分布主要为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区域褶皱不强烈,断裂较发育,属典型的沉积型矿床。

3.2评价指标量化分级结合上横山矿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和拟采用的采矿方法,参考了专家建议、相关文献及相关标准,确定指标的分级取值。

4结论

a.针对上横山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初步拟定的采矿方法,建立了以地质灾害风险指数为目标层,以崩塌滑坡风险指数、采空区塌陷风险指数、泥石流风险指数为准则层,以10个与致灾密切相关的因素为指标层的矿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对上横山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矿区发生3类地质灾害的风险性大小排序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塌陷,因此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预防。评价结果对指导矿山开采布局、工艺设计和防灾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篇11

关键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灰色理论;权重划分

从独立学院进行实践教学的角度看,其教学质量评价往往是最为可困难的部分,因此实践教学的内容较为分散,且实践中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是动态化的过程,其形成的结果往往也不是统一而标准的。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就需要设计一套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方法,完整且全面的反应出实践教学的质量状况。根据灰色模糊数学理论和常用的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可构建教学质量的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数。

一、灰色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集合

按照灰色理论的分析方式,在给定空间上如果有两个集合,而二者之间存在模糊关系,即X={x}与Y={y},且μR(x,y)有点灰度νR(x,y),着可以定义其为直积空间X×Y,由此可以形成一个灰色的模糊集合:

R={((x,y),μR(x,y),vR(x,y))x∈X,y∈Y}

按照上面的模糊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灰色矩阵,即在GF关系上有:

R=(μ11,v11)(μ12,v12)…(μ1n,v1n)

(μ21,v21)(μ22,v22)…(μ2n,v2n)

…………

(μm1,vm1)(μm2,vm2)…(μmn,vmn)

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影响因素是一种层次关系,如果设定评价对象可以构成一个因子集合为U={u1,u2,u3,u4}(一级指标),在这里的多个因素也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个集合,即第二层因素集合,表达为ui={uil,ui2,…,uik}是其中的二级指标,i=1,2,3,4,k为ui中的因素数,此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就可以将因子与评价项目一一对应,即可以利用评语集合来评价教学因素。而此时在教学评价中一些信息是不能利用数字来表达的,因此可以利用描述性语言来代表灰度值,以此就可完成对教学质量的模糊评价。

二、实践教学的灰色评价权重评价方法

在灰色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的确定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合理选择是准确评价的基础。确定评价权重的方法有两个,主观法与客观法。主观法就是利用专家系统的概念,利用经验化的判断来确定系统中的权重比例,但是在评价者知识与经验不全的时候容易造成臆断;而客观法则是更多的利用实际数据与信息,虽然可以借助完善的数学方法,但是容易忽视经验的作用,有时会背离实际情况。因此单一的确定权重的方式容易产生偏离,因此借助综合方法,形成集成赋权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是适应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

三、教学实践的灰色评价步骤

1、对样本进行采集:针对独立院校的实践教学情况,在评价中将对象分为五个等级,即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由此确定一个包含多个样本的集合,即针对这五个等级。然后利用百分制对其进行指标评定,从而对样本集合划分五个不同的值,确定其评价范围。2、确定评定的样本和等待评定的对象共同组成一个评价矩阵,其中的各个指数与前面提及的五个标准相关联;然后对指标值进行规范处理,保证指标之间形成一个可比模式,从而使得不同的信息在同一个指标体系中实现对比;3、计算单层次的关联度,在分析中考虑到各种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其关联度计算采用的是权重乘以关联系数的方式,利用集成赋权的方式获得不同层次的权重系数,从而利用其计算单层指标;然后利用单层关联度联系整个评价体系,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多层次的关联度。

四、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分别获得主观权重值;用变异系数的数学方式进行计算获得的是客观全重量;则利用复合集成权重的模式获得权重向量。随后按照样本集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式的计算分析步骤,获得相应的关系数据的矩阵。而获得关联度向量的值,对与关联度排序按照从大到小来设定,即可以得到被评价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劣情况。同时可以将被评价教师的关联度与样本关联度相结合,就可获得被评价教学方法的等级标准。如果教师的所得系数大于样本的既定标准则其为良,然后综合教师的各项指标,如都高于其他则这名教师的教学质量最佳,以小于样本的关联度则是其为不合格,这样就可以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利用灰色理论对独立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主要是将其中复杂的评价内容与标准进行统一化处理,将复杂而多元的信息转为矩阵模型,利用集成赋权的权重分析模式,形成最终的关联度数值,就可以对样本进行分析与计算,进而直接获得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数学建模评分标准范文1篇12

关键词: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社会效益;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2006年3月,沈阳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城子区与辉山农高区合署办公,组建沈北新区。2006年10月沈北新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行政新区,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欲将其建成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商务商业中心、现代生活中心、节能示范中心。沈北新区作为建立东北第一生态新城重要的功能承载空间,是沈铁工业走廊的重要功能节点,未来沈阳市的城市副中心。

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商业建设和压覆煤炭开采两种方案社会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沈北新区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沈阳经济圈、辽宁经济的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两种建设方案的社会效益进行合理评价,有助于了解核心起步区本身的社会效益的现状,同时为沈北新区建设委员会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知识对影响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商业建设及压覆煤炭开采两种方案社会效益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具体的评价与分析。

二、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社会效益的结构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Saaty提出AHP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1年,他曾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所谓“应急计划”,1972年为美国科学基金会研究电力在工业部门分配问题,1973年为苏丹政府研究苏丹运输问题,由于研究的需要,他感到必须综合的考虑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使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或规范化)的方法。从而形成了AHP法的核心思想。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此将影响社会效益的因素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利用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关系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计算,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来确定各自的权数。根据相关资料及咨询有关人士,本文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评价过程

社会效益评价要统筹经济、资源、环境及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追求财务赢利与经济增长。其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一)指标值的标准化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排除由于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数据数量级之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避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对指标协调度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选用的是极值处理法。

标准化处理的原则是:假设有n个待评方案,p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np。根据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正向指标的值越大越好,逆向指标的值越小越好,对于正向指标,则运用公式①行标准化;对于逆向指标,则运用公式②进行标准化:

xij=①

xij=②

两式中xij是无量纲的,且xij∈(0,1)。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所用的是两两比较的方法。在这一步中,决策要反复回答问题:针对准则A、两个元素Bi和Bj那一个更加重要些,重要多少就赋予一定数值。这里使用saatty提出的九级标度法把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分为九等,它们的意义,如表2所示。对于n个元素来说,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ij)nn(i,j=1,2,…,n)。

根据问卷调查将指标体系包含的各因素两两比较,得到如下的判断矩阵。

U=121/3421/211/521/2351751/41/21/711/31/221/531

得到权重向量W=(0.2040.0940.5120.0540.136),以及λmax=5.093,CI=0.023,RI=1.12,CR=0.021

二级判断矩阵

U1=12411/2131/31/41/311/51351

W1=(0.3450.1760.0750.404)

λmax=4.046CI1=0.015RI=0.90

CR1=0.017

U2=13/23/433/72/311/322/74/33141/21/31/21/211/77/37/2271

W2=(0.1730.1070.2460.0580.416)

λmax=5.0264CI2=0.0066RI=1.12CR2=0.0059

U3=15/355/35/23/5131/23/21/51/311/41/23/52413/22/52/322/31

W3=(0.3500.1840.0660.2600.140)

λmax=5.0522CI3=0.01305RI=1.12CR3=0.0116

U4=11/41/2415/323/51

W4=(0.1450.5460.309)

λmax=3.0037CI4=0.0185RI=0.58CR4=0.0319

U5=21/31/5311/2521

W5=(0.1100.3090.581)

λmax=3.004,CI5=0.002,RI=0.58,CR5=0.003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

(三)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本文中对指标层中的某一单指标Ui作单指标评价,从指标Ui确定该事物对评价Vj的隶属度,从而得到Ui的单指标评价集:

Ri=(Ri1,Ri2,…,Ri5),

将单指标模糊评价矩阵R1、R2、R3、R4及R5合为模糊关系矩阵为:

R=0.5130.2580.1640.0530.0120.4320.1940.1580.1430.0730.3850.1690.2320.1780.0360.3050.2200.1260.2240.1250.4910.2350.1500.1030.021

再对R进行模糊矩阵合成运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B=W°R=(0.4260.2010.1940.1410.038)

(四)结果分析――最大隶属度原则

设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b1,b2,…,bn),则该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为bs,属于第s个评语等级。令:

p=bj’q=bj

其中表示B中的第二大分量。P和q分别是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中的最大分量和第二大分量所占分量综合的比例。显然p∈,1,q∈0,,

p′==,q′==2q

则p′∈(0,1),q′∈(0,1)

定义α==,α≥0,

根据α的大小来判定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有效性,如表3所示:

于是有:

p=bj==0.426

q=bj==0.201

α===0.7027

由表可以看出,最大隶属度原则比较有效。

设C=(c1,c2,…cn)为评语等级权数组成的向量,设:D=bjcjbj

由此可根据各评价对象的D值大小进行优劣排序,从而确定合适的方案。

(五)评价结果

利用语义学标度分为5个测量等级,即评语集合V={v1,v2,v3,v4,v5}={优秀、良好、中等、可以选用、不可选用}。为了便于计算,将主观评价的语义学标度进行量化,并依次赋值为5、4、3、2与1。

于是可得出建设商业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的综合得分为:

D1==3.836

同理可计算压覆煤炭开采的综合得分为:D2=3.361。

四、结论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相关的模糊数学知识,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选取了经济规模指标、经济素质指标、居民生活指标、收益分配指标以及社会适应指标五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20个因素指标体系,对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商业建设与开采压覆煤炭资源两种发展方案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分析。指标的选取恰当合理,得出的最终结果是压覆煤炭的开采方案略逊于商业建设方案。但具体采取何种方案,则仍要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沈北新区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战略规划。本文在模糊综合评价中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此方法思路清晰,方法简单,计算方便,避免了在主观评判中很多的人为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嗣琮,陈刚.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2、范志敏.居住社区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

3、章恒全,詹绍芬.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模型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