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6篇)

时间: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篇1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农村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和种植模式都是以人工为主,而且为了让农作物能够生长的更为快速以及让病虫害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在生产过程中会过度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会让土壤出现严重的板结,让土壤肥力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标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未来农业产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落实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让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过程认识的绿色农业种植里面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调动他们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如此一来,也可以让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有更好的方向。

1当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要对目前我国绿色种植技术在推广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才能够为相应工作的展开提供更加有基础的理论,依据农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推行绿色农业是必须的道路,所谓绿色农业就是指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要发扬绿色种植的理念,让种植管理工作受到重视,同时要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让农作物的健康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一些农村,尤其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农村,其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扩大自身的农业生产规模,而且随着发展期产业结构也会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人们的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人员的健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同时绿色生态理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机融合等方面无疑不再强调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的必须性,但是由于一些传统种植理念和方法仍会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得以应用,而且一些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无法马上转变绿色生产的观念,所以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水平普遍不高,这是由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候对农户相关技术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相关人员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缺乏中是没有意识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要道路,如果不积极的开展相应的推广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还采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模式,会让生产效率低的情况持续存在,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让土壤逐渐恶化,让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的阻碍。推广机制不够完善也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更具有相应的推广工作,建立起完善统一的推广机制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会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遇到更多的问题,而且没有办法统一解决,使得相应的推广目标也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和完成。示范基地建设不足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当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建设示范性的基地是在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过程中需要重点实施的内容,示范基地可以给其他相应工作带好道路,做好榜样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集聚农户,激发他们对绿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2.1加强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视

首先要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等工作加强重视。要通过专门的推广团队来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并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应的推广体系,如此一来,可以让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更好的融入各个农村发展过程当中,在推广农业种植技术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农作物开展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且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让绿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同时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推广网络,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的宣传,相关人员还要重视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工作,并且培养招聘更加专业的农产品技术推广人员,同时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合理安排这些人员的工作,让工作人员都能够深入到基层,保证农户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的绿色种植技术。例如,在开展相关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电视、村集体宣传墙等载体来让农户了解绿色农业生产,给他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并且借助互联网农户了解绿色种植技术的具体内容,使得其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都能够了解掌握绿色种植技术,并且积极的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用绿色种植技术。

2.2进一步完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机制

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机制进一步的完善,可以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获得原动力,而且要对推广机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根据目前农村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方面的要求的来深入探究新型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模式的开展方式,并且加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建设,让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充分组织农民来学习相关的技术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还可以安排专业的推广人员去为农民讲解一些在种植过程当中会遇到的技术问题,如此一来才能够让传统的生产模式得到彻底的改变,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学校的专业化培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发展一些田间培训项目,让作物绿色生产技术研究成为发展中的重点。同时还可以让农作物的品种得到进一步的改良,使得农业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3加强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

此外,要加强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是有效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模式,还可以让农户对应用绿色种植技术、开展相关的农业种植工作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调动。同时可以增长他们应用农业种植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信心。在建设示范基地的时候,要根据本地的农作物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使得在基地内完全种植绿色生态无公害的植物,同时要让日常中的管理工作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落实,让种植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农作物生长的水平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周围的农户来到示范基地参观相应的内容,同时向他们介绍绿色种植技术的优势价格,让绿色种植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篇2

1、发展设施农业机械的主要做法

1.1重视组织领导,构建一个可以有效发展设施农业的氛围

对设施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的发展,可以提升蔬菜产业的档次、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以及资源利用率,现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并成立产业和专班的相应领导小组,重点内容是针对蔬菜产业大力发展本地设施农业机械。除此之外,本地政府还应该将设施农业机械当做这六大产业考核里面的重要内容,政府和乡镇之间签订设施农业机械化具体发展目标责任状,等到年底的时候,由农办考核责任目标实际落实状况,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

1.2加大扶持力度,利用购机补贴相关政策

依据蔬菜产业建设实际需要,应该有针对性地有效发展蔬菜产业相关配套机械、节水灌溉机械以及棚内耕作机械,优先选择高质量,提供“三包”服务的品牌来当作灌溉机械以及微耕机的一种推广机型。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推广。有效推广微耕机,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解放生产力,给棚内生产机械化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也可以促进大棚增收、作业增效以及农民增收。

1.3加强技术指导,有效增加设施农业中的科技含量

加强技术指导的方式主要有:开展蔬菜机械移栽培训以及蔬菜机械清洗培训等含有机械化技术的一些培训,同时培养农机管理工作人员以及设施农业专业户和农机大户。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对大棚机械耕整进行指导,提供节水灌溉技术相关服务,有效解决农民在蔬菜种植中的问题,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1.4围绕板块建设,大力发展相应的配套设施机械

依据本地蔬菜产业的具体板块布局,于标准生产种植区里面发展相应的配套设施机械。针对特定的蔬菜种类,应用相应的机械技术。比如马铃薯种植基地,可以着重发展机械播种技术、机械收获技术以及机械盖膜技术和机械起垄技术;对于毛豆种植基地,应该着重发展机械风选、自动包装机械以及机械清洗。

2、大力发展农机服务蔬菜产业建设的作用

2.1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设施农业大力发展的条件下,可以使以前单纯种植粮食以及经济作物的那种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有效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依据本地自然条件、产品优势以及种植习惯来规划标准生产基地,扩大蔬菜连作面积,从而使蔬菜产业建设规模不断壮大。

2.2转变了以前传统生产模式

湖北省某县以前传统耕作模式就是一年内稻麦两作,在农闲季节,农民就外出务工,而对设施农业进行大力的发展打破了以前那种传统生产模式,不再受到自然条件的局限,使稻麦实现了四季创收,保留住了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这些劳动力应用到了花卉种植以及蔬菜种植上,让农民尝到了实惠,且效益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都有所增加。

2.3使农业科技推广更加快速

设施农业实际上对管理技术以及栽培和种植品种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棚种植过程中,农民会主动要求学习相应的技术以及应用技术,要求专业人员到种植现场进行指导。有的农民还将各种技术组装配套到一起,有利于个人劳动素质的有效提升,给附近农户造成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快速普及以及推广农业科技,可以有效提升蔬菜产业建设上的科技水平,从而带动本地农业快速有效的发展。

2.4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并在蔬菜产业建设中有效的应用,可以使蔬菜年产量增加,同时提高蔬菜种植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蔬菜产业建设的进程,利用大棚种植以及节水灌溉等技术,推进本地农业的有效发展,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3、结束语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篇3

[关键词]新技术玉米种植效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2-0170-01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大区,全年粮食总生产量在6亿公斤左右,秋粮播种面积65万亩。当地秋粮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可以有效提高群众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玉米新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全面认知其在提高玉米种植效率中的作用。

1玉米种植现状分析

在我国玉米种植过程中,新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家玉米种植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我国玉米种植栽培技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现阶段玉米生产中普及与应用较多新技术与方式。农民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型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在玉米种植观念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民更加重视农作物的种植质量,全面考虑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应用绿色有机肥料,可以培养出健康优质的农作物,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食品。

第二,在农业用地规模中,我国部分区域开始利用各类新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就是将土地集中在一起,购买规模化生产机械设备,然后对土地进行集中种植,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减少农民的劳动,还能提高其种植效率与质量,增强其种植效果,进而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第三,在我国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还在研制多层次人造卫星搭载种子,可以有效对种子进行改良,大幅度的提升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同时,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玉米种植制度,并且对其予以了一定的辅助,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2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

在我国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玉米栽培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质量,使得农作物在种植效率中得到较为良好的提升。在传统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利用较为繁琐的方式开展种植工作,而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可以减少劳动量,提高其生产效率。在玉米种植新技术中,不仅包括我国新型农业技术,还涉及到国外的相关种植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只需要根据国内水质、土壤与气候特点等对国外技术进行改进,就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玉米种植效率,增强我国玉米种植发展效果[1]。

2.2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种植效率

在我国玉米种植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玉米病虫害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效率。首先,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当地玉米种植效率。主要因为玉米作物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应用,种植人员可以在种子栽培之前与栽培期间,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其次,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新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通过专家育种方式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例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应用无菌种子培育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效率,减少玉米后期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量。最后,在我国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后期防治操作工作较为繁琐,相关种植人员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并且总结多年的种植经验开展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防止玉米病毒蔓延的现象,进而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效率,增强玉米种植效果[2]。

2.3玉米种植新机械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种植效率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新型机械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机械化种植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中常见的技术,可以促进玉米种植自动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就是在种植玉米与管理玉米的时候,可以通过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操作,除了可以减轻人工操作量之外,还能提升玉米种植效率,增强玉米种植强度,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同时,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玉米种植效率的提升,减少种植时间延长等问题,以便于后期的管理[3]。

2.4玉米种植密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效率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密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质量。首先,在应用密植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种植业实际发展情况、玉米生长需求、土壤气候特征等,对玉米进行有效的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玉米种植效果。其次,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密植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的数量,在密植的基础上,提高玉米的光合速效,从根本上优化玉米种植体系。再次,在玉米密植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会通过科学的测算对其进行处理,并不是简单的减少植株距离,还要为了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制定完善的种植管理制度,逐渐提升其发展效率。最后,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利用新型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全面平衡玉米生长需求c种植技术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提升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2.5玉米种植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农民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用新型玉米种植技术,可以转变农民的种植观念,优化农民的生长体系,逐渐提升玉米种植效率与经济效益。一方面,玉米种植技术人员可以在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情况下,增强我国玉米种植工作效果。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在应用玉米种植新技术的过程中,增强新技术的推广效果。

结束语

在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期间,玉米种植经济效益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农村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效率,增强玉米种植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永.浅析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3(6):106-106.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篇4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目前,有机食品市场正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有机农业种植方法的关注。从实际操作来看,有机农业种植过程复杂而又烦琐,需要考虑水肥、光热等诸多条件,土壤培肥、改造更是重中之重。为确保作物高产,有机农业种植人员必须及时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培肥中,耕种人员必须讲究技术性,不能盲目操作。一、合理轮耕、间作合理的轮耕、间作,能使土壤成分多样化,增强地力,对农业病虫草害等也有一定防范作用[1]。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一块地一直种植同一作物,势必会过量累积相同代谢物质和过度消耗同种土壤养分,最终产生重茬病。以豆科作物为例,其根瘤菌不但能对土壤中的氮素有固定作用,而且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此外,收获后其残留根系及根瘤对于土地而言,也是不错的有机质。所以,在有机农业种植中,最好选择豆科作物或豆科牧草进行轮作、间作。

二、结合作物种类、特性培肥

有机农业种植中,不同种类的作物对土壤养分需求也不同,比如以茎叶为主的作物(如茶叶、桑等)对氮需求较多,豆科植物需要的磷、钾、钙等较多,而薯类作物对钾元素的需求量远多于禾本作物,即便是同一种类作物,其养分吸收也会因为品种不同或者品种相同但生育期不同而产生差异,所以土壤培肥绝不能一概而论。有机农业种植中,许多作物品种都是肥水需求量多的高产品种,所以,必须施足作物需要的有机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根据有机肥特性施肥

世界范围内,有机农业种植历史悠久,有机肥料种类繁多,如人畜粪尿、作物秸秆、牧草绿肥、腐殖质肥料等,都是常见的有机肥料,这些肥料特性不一,养分含量差别较大,要合理施用。比如除直接还田的秸秆外,其他种类的有机肥料在施用前必须经过堆肥、沤肥处理,充分腐熟后方能施用,否则会出现“烧苗”现象,其中尤以鸡粪、饼肥、羊粪等高热量肥料为最。人粪尿系速效有机肥,含有较多氮素,比较适合作基肥、追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人粪尿中氯化钠成分较多,而且还含有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只有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施用,不但如此,还必须看作物施用,防止对忌氯作物施用过多。作物秸秆、山草绿肥因为纤维含量高,必须提前切断,土壤不能一次翻压太多,更不能使用病虫害严重地区的秸秆或山草,防止土壤污染和病源扩散。此外,类似作物秸秆、人粪尿等有机肥,由于热量、养分不同,可以搭配使用。

四、根据土壤特性培肥

众所周知,土壤的酸碱性、微生物区系、透气度、含水量和矿物元素等都可影响作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土壤培肥操作与土壤特性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不同土壤肥力不同,养分供给能力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土壤供肥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耕作性能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子。比如在南方地区,因为纬度低,雨热充足,所以土壤养分淋失严重,非但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元素也普遍缺失严重,所以,在发展有机农业种植时,应因地制宜,注意有机肥料的施用种类与施用量。而北方地区因为气温低,空气湿度小,物种多样性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弱,所以土壤养分矿化率偏低,需施用适量有机肥,特别是有激活和更新土壤库存有机质功效的绿肥与作物秸秆,最好每年都施入适量有机肥到田地中。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篇5

关键词:农业;有机;土壤;培肥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

有机农业生产中,土壤培肥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生产技术,同时该技术也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系统、整体认知有机农业生产,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农作物、肥料、土壤之间的关系,确保施肥平衡。只有树立正确的培肥观念,才能做到用地养地,在种植有机产品的同时,采用统筹的思想,获得高品质、安全有机作物的同时,提升土壤肥力品质,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化的有机农业生产。

1.有机肥种类

虽然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是近年来对于有机肥生产投入开始下降。由于农业生产中大多使用化肥进行培肥,因而有机肥生产逐渐受到忽视,投入逐年降低。此外有机肥来源也不断缩减,原料不足也是致使有机肥生产水平降低的主要因素。而有机肥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因此扩充肥源、加大有机肥投入是提高有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最为常见的有机肥来源有绿肥和动植物性有机肥。

1.1绿肥

绿肥是有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生物肥源,其养分相对较为完全,绿肥能够有效扩充肥源、改善土壤。并且绿肥栽培方便容易、种类也相对较多,因此在有机土壤培肥中可以充分发挥绿肥功效,选择合理的品种,最大限度提升绿肥生产量。

1.2动植物性肥

动植物性有机肥是有机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废料,但需要注意,作物秸秆在使用前需要同动物飞边充分混合、腐熟,这种结合也可以充分利用动物尿液中的氮、有机成分、盐分等,因而动植物性有机肥适用于追肥,是一种速效肥料。

1.3矿物质肥

不同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矿物要求也不同,有些生长需要氮,有些生长对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由于通过有机肥进行土壤肥力调节在矿物质补充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通过补充矿物质,来满足作物生长。有机农业生产需要的矿物肥主要为天然的氮、磷、钾等原料,应当在实际的生产中依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使用。

1.4微生物肥

微生物生命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可以产生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物质,因此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有机农业所需要的肥料。有机生物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微生物作为有机肥料,另一种则是将微生物降解产物作为有机肥料。这种肥料不会污染环境,能够促进有机肥料分解,提高作物产量。

1.5蚯蚓

蚯蚓的主要食物是土壤中动植物碎屑,为了寻找食物会在地下钻洞,因而蚯蚓的活动可以翻松土壤。在耕地中适量增加蚯蚓数量有利于肥料和水分进入土壤深层,同时蚯蚓的活动能够促进有机肥料的分解,便于作物吸收。而蚯蚓本身也是动物蛋白肥,蚯蚓死亡分解后可以作为作物的氮肥来源。

2.如何提高有机培肥技术水平

有效的增加有机农业土壤的肥源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掌握有机农业土壤的培肥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培肥技术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2.1合理安排耕作方式

合理地安排农作物的布局,能充分有效地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是一典型的提高土壤肥力的例子。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使其转变为氮源,豆科植物熟后,根瘤菌固定的氮源还在地下,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2.2选择科学的耕作技术

科学的耕作技术能够改善土壤本身状况,协调土层、水分、肥料以及空气等条件,营造更好的有机作物生长环境。合理地疏松土壤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提高有机肥料的利用率,合理地灌溉可以确保土壤中水分含量符合作物吸收,利于有机肥产生作用。合理的耕作密度可以保证作物具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2.3根据有机肥的特性进行施肥

由于有机肥的养分性质以及含量差别比较大,各种作物对于养分的需求以及含量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施肥的时候对于农作物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作物应该掌握不同的培肥技术。有机农业作物只有施够足量的有机肥才能保证农作物不减产。

在满足施肥量的同时还要了解有机肥的施肥时间。作物生长有两个特别的营养期即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对于不同的时期提供不同的施肥量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长。

2.4施肥需以实际需要为基础

土壤的特性对于作物的生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土壤的水分、湿度、盐碱度、温度以及微生物含量都影响着作物的生长。不同的土壤有着不同的肥力,不同的土壤适合着不同的作物生长。像北方的土壤温度较低、微生物含量少,活动能力弱,这时就需要添加一定的有机肥来促进有机质的转换,促进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南方土壤湿润、雨水多,会使得大量养分随雨水流失,这时就需要摄入大量的有机肥,来为作物提供养分。

3.测土配方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在现代有机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有机肥料的利用率,增产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结合肥料的性能、作物生长规律等按照实际需要配置肥料、控制肥料的用量,以保证培肥量为作物生长需要的最佳用量。以此实现土壤养分的平衡以及作物生长与供肥之间的矛盾,降低不合理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农业环境的同时保证有机农作物的生长。

结语

有机土壤培肥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培肥需要纵观整个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考虑多方因素,因此有机肥料生产需要树立平衡肥力理念合理使用肥料。将有机肥和土壤、作物等因素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种植,才能真正获得高质量的有机土壤。

参考文献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篇6

关键词:农业种植各因素结构影响

农业种植中,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各因素对植物的生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如何在学结中国传统农业精髓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科学的技术以及欧美发达管理思想的替代农业,是每一个农业种植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现阶段下,由于土壤使用不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化学药品,导致了现代农业种植出现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量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而土壤板结导致植物营养不良;肥料的不恰当使用破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使生物多样化锐减。这一切都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而因此使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二、现代农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相关思路

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人们为了改造自然,甚至发展到与自然相对抗的地步。自然界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遭劫、环境进一步恶化,而用来进行现代农业的土壤、农业资源等也被进一步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农业就需要选择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努力发展中国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选择无污染的生产环境,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肥料污染自然条件。农业种植不单单是施放有毒肥料才能使农作物生长迅速。中国的农业要实施全过程监控,使食品能够洁净生产,让百姓吃得放心。农业种植要在满足所需的生产条件下,充分发挥植物营养的因素,让农作物栽培能够在恢复土地生产力的状态下健康成长。农作物的栽培要能在抗御天气灾害,施放无毒有机肥的基础上,实现优质生产,使农作物好吃不减产。中国农业种植中,要倡导人类、自然的和谐共处,要能在注重土壤保健和植物保健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施用有机肥,才能确保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种植物的产量。

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不同。农业种植者要能在依靠自然的恢复力量提高土壤的系统生产力,充分利用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的使用技术充分调动土壤植物本身的潜能,并根据栽培的有效方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弥补土壤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植物产量和优质性。在农业种植中,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解决了高产问题。

三、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要适应中国有机农业的新技术

现阶段的中国农业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来,虽说产量上去了,但是土壤却搞坏了。植物的营养需求对化肥和植物营养产生了重要依赖,不施化肥庄稼无法长好,而病虫草害没有农药也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种植的投资越来越大,但是种植的产量却没有得到正增长。农产品品质越来越差,土壤的板结程度也越来越厉害。因此,农业种植要充分发挥各因素在种植结构中的作用,采用有益的新技术。

1.采用土壤保健技术

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植物系统的生产潜力,投入有益的新技术物质提高土壤生产力,这就需要土壤保健技术。土壤保健技术可以不断优化土壤生物性质,使农业物生长需要的土壤调节机能进一步增大,对土壤高产创造优质土壤环境。

土壤结构保健技术的核心是培育土壤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使板结的土壤形成水稳性土壤团粒结构。首先要尽量增加土壤的无机胶体,然后增加土壤的有机胶体,另外还需要施入连接有机、无机胶体形成复合体的搭桥物质。搭桥物质可首选含有两价阳离子的土壤调理剂。为了使以上各种物质得到接触、混合产生相互反应,最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还要适当耕翻土壤。

土壤的功能保健技术还需要改善土壤技能的动植物和各种有益的微生物,要想使土壤恢复最佳化,要能采用有益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最后,还需要提高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抗逆能力、调节代谢能力等。

2.农业植物中也需要采用植物保健技术

在农业种植中,农业种植者要能有效采用植物保健技术。在农作物的种植中,要能使用植物营养开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使农作物能够获取植物次生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可以抵御各种灾害,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农作物优质高产。在给农作物施放植物所必要的营养元素以及农作物参加的植物生物化学的加氢、脱氢、供电子、受电子功能等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中,要能确保释放的农作物植物营养元素能够确保植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农作物只有拥有足够的植物免疫物质,才能防控病虫草害,产生丰富的产量、品质、风味物质,实现免除大部分化肥农药的高效、环保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生长环境。

植物保健技术要能使植物能够开启次生代谢途径。除了大自然的途径之外,还可以采用传统的农艺技术措施,如生育期内的中耕、多次收割、育苗移栽、等技术措施的应用等。要想促使农作物的新陈代谢,必须供给农作物必要的营养元素。植物的营养的施放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可以利用微生物豆科和非豆科固氮技术为作物供应有效氮。另外,除去有机化肥,还可以采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作物供应磷肥和部分钾肥以及各种中微量营养元素,来减少氮氧化合物对土壤、植物栽培等严重问题以及各种生态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不但可以使土壤板结还原成土壤团粒结构,还可以满足农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四、依靠科技,提高栽培农作物的单产量,奠定种植业的调整的物质基础

1.采用良种良法配套,积极推进单产水平

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调整种植结构,从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等方面调整种植结构。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从不同途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因此,要最大限度挖掘现有粮食作物的品种遗传潜力。要加强标准化生产,从整地、种植、植物营养、栽培形成配套,让农民看得见,学得来,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证产品质量。同时,粮食标准化的实施需要专家到田间地头搞好技术培训。

2.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要做好节水改造项目、灌区续建项目等处的建设,建成高产稳定农田。以农田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作物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要能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通过有机肥料,植物营养因素的施放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种植物抵御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总之,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需要施放不同的肥料和植物营养素。只有栽培得当,才能保证高效高产的种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