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例(12篇)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1篇1
一、注重学习,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站工作人员注重加强自身学习,一是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养。一年来,通过十七大精神主题宣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点学习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日常工作中,能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分析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改进工作做法,努力提高了各自的政治修养,自觉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当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各自的业务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个业务部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是做好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我站主要负责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此,我站平时积极组织学习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林地和野生动植物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努力用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工作实践。
二、从严要求,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作为负责全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能科室,承担全市林地征占用管理的审核报批项目,具有一定的权力,但我们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国家法律赋予我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我站认真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要求,平时处处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各自综合素质,特别是自身廉洁的水准。一是注重加强对党纪条规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学习理解。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注意严格要求,做到凡是规定的要求坚决做到,及时查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自觉遵守各项规定。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为群众为基层排忧解难,坚持不懈办实事,不求职权上做文章,只求为民办实事做努力。四是加强自身修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注重以诚待人,对待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敢于讲真话,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单位内部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坚持按照中央和上级领导部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要求,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各自自身廉洁自律工作。一年来,我站全体人员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较好,没有出现违纪违规现象,获得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求真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一)林地征占用工作
__市山多地少,许多企业项目的生产发展都涉及征占用林地,同时,__也是个山清水秀的旅游城市,保护好林地,也就是保护好生态,保护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我们将做好林地征占用的审核审批工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做好林地征占用项目的审核审批工作。20__年,我们服务林地征占用项目共计44件,涉及林地面积100.2255公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5480161元。其中永久征占用林地30件,面积96.33公顷;临时占用林地面积6件,面积1.6368公顷;为林业生产服务设施8件,面积2.2587公顷。我们本着规范严谨的办事态度和服务大局的办事理念,对每个项目进行认真审核、悉心指导,对重点、重大项目,我们主动上门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提前介入,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办事效率,20__年,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我市建设项目涉及林地征占用的审核审批工作,为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做好林地利用保护管理的宣传工作。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建设项目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服务恳谈会,邀请了全市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项目审批分管领导和代办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当前项目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的相关程序、要求和规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林地征占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林地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重视和认识。同时,我们还对对全市涉及林地征占用项目的重点乡镇进行走访,与分管工业的领导以及工办
主任就林地征占用手续办理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恳谈。三是做好林地资源监管工作。配合省厅完成08年以来林地征占用项目的自查和清查工作。对08年以来的林地征占用项目案卷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审查,对全市涉及林地征占用的项目按照省厅规定进行了抽查和检查,同时还对全市涉及林地的采矿企业进行走访,对于林地征占用手续到期的,发放告知书,并要求其办理长期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不易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__年,我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我站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是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20__年,我站发放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4本,经营利用许可证4本,对每家申请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单位进行认真审核监督,并积极给予技术指导。20__年,我市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现有全市有石蛙养殖企业12家、梅花鹿养殖企业4家、林蛙养殖企业1家,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是野生动植物救治工作。20__年,我站会同森林公安拯救、放生野生动物起,查收缴捕鸟网2具,对名木古树开展救治12起,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起,省重点保护动物1起,一般保护动物2起。三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工作。利用20__年“爱鸟周”活动,在主要集镇、风景旅游区高挂“科学爱鸟护鸟,保护生物多样性”横幅标语,在局机关、社区、学校出“爱鸟周”黑板报8块,与市森防站在绿荷塘林区为小鸟搭建“家”30处,利用广播全文播放《__省林业厅关于严禁猎捕经营野生鸟类的通告》,下乡科普宣传,发放野保宣传资料200份。同时还邀请__省博物馆专家在新安江第一小学开展了观鸟知识讲座。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努力方向
虽然努力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站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如:平时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不强,工作深入细致不够,工作的主动性和服务的创新性有待加强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勤于思考,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主动介入,优质服务,推进科学发展,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做好林地征占用审批服务和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林地审批服务和管理工作,不仅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站必须继续本着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全心全力做好林地征占用林地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要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方针;要继续严格贯彻林地征占用的相关政策,坚决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林地生态安全。
二、继续加大宣传投入,提高公众认识。
__是个山水旅游城市,保护好林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工作十分重要,它对提升__休闲旅游观光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投入,要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林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局认识。努力争取在全市营造关于保护林地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三、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
要依据《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林地管理等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破坏林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平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综合执法效率。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
第一条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植物的保护、发展和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保护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
药用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的野生植物的保护,同时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第三条国家对野生植物资源实行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野生植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野生植物科学研究、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培育利用和宣传教育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开展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教育,普及野生植物知识,提高公民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全国野生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野生植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野生植物管理工作的部门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规定。
第二章野生植物保护
第九条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
第十条野生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保护的野生植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第十一条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其他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或者设立保护标志。
禁止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的保护设施和保护标志。
第十二条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采取措施,维护和改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由于环境影响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时,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调查并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此作出评价;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对生长受到威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当采取拯救措施,保护或者恢复其生长环境,必要时应当建立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或者采取迁地保护措施。
第三章野生植物管理
第十五条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
第十六条禁止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因科学研究、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需要,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
采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
采集城市园林或者风景名胜区的国家一级或者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须先征得城市园林或者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同意,分别依照前两款的规定申请采集证。
采集珍贵野生树木或者林区内、草原上的野生植物的,依照森林法、草原法的规定办理。
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发放采集证后,应当抄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采集证的格式由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采集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和方法进行采集。
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本行政区域内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活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报告批准采集的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
第十八条禁止出售、收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第十九条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经营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者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植物的,必须经进出口者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标签。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标签查验放行。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有关野生植物进出口的资料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禁止出口未定名的或者新发现并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
第二十一条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采集或者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野外考察的,必须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核后,报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直接向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未取得采集证或者未按照采集证的规定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罚款;有采集证的,并可以吊销采集证。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非法进出口野生植物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伪造、倒卖、转让采集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有关批准文件、标签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收缴,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者未经批准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野外考察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采集、收购的野生植物和考察资料,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假定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依照本条例规定没收的实物,由作出没收决定的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篇3
关键词:野生地被植物;园林绿化;作用
野生地被植物现在在园林的绿化中已经被充分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园林的绿化中,野生地被植物的利用,会使得园林更加的自然,更加能体现地方的特色。所以不管是在园林绿化中还是普通的城市绿化中,都应该重视野生地被植物的作用。
1地被植物的种类及作用
按照地被植物的生活类型可以将其分为5大类。现在我国对大部分野生地被植物的优良特性,在认识上还很缺乏。野生地被植物的开发以及应用,对于我国在地被植物的认识空缺上,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就像我国对于优良草坪缺乏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人工驯化、良种选育草种等等方式来扩大和丰富草的种类,进一步地推动草坪业的发展与进步。一般的地被植物都有适应性强的优良特点,生存能力比较强,能够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野生的植物,一般都有适应性强的特点,不会受到气候还有土壤条件的制约,也不会像很多室内物种,需要为它们营造特殊的生长环境。再就是野生的地被植物种类非常的多,正因为它种类的多样性,也就有了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并且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生态效益。野生地被植物也有着它的地域性,代表着一定的含义,甚至有些植被还承载着美丽的故事,当人们看到一种植物的时候潜意识地就会把它和一座城市或一个故事联系起来,所以大力挖掘野生地被植物的地域特色,会更加有力地突出城市的景观特征和地域特色。野生地被植物运用在城市的绿化中可以有效改善环境问题,很多绿色植被能吸收有毒气体,并且野生的植被都是不需要特殊照顾,没有化肥,农药的“保护”他们也能够坚强生长,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这样就对于人们的生存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2野生地被植物的现状以及应用
近几年人们非常地注重环境的绿化,很多地方大都采用了“疏木草地”的做法,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草坪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也就出现了不合理发展草坪、不顾及环境条件和生态效应就盲目发展草坪的现象。发展草坪虽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盲目地发展,就会违背生态林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现代人们的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类型主要是草坪、灌草、乔草、还有乔灌草4大类模式,如果是单纯的草坪,生态效益没有那么的好,仅仅是视野上开阔。其它的3种,观赏的层次较强,但是由于有些植被有遮阴的特点,会使周围地方出现秃裸现象,不是很完美。因为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阶段,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落后,要想大面积地引进别国的高档地被植物是不太现实的。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园林绿化受到了实际条件的影响,野生地被植物“物美价廉”,所以野生地被植物大量地被运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野生的地被植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经常能见到的,现在已经被应用在很多地方,如公园的建设、室内花卉装饰、花境栽植等等地方,都能见到野生地被植物的身影。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北方本土的野生地被植物种类中,有很多叶形优美,姿态不同的植被,并且现在已经有人将这些野生的地被植物与当地特色的植被相结合,产生风格优雅,并且富有情趣的花境。它们已经在花境培植中被广泛的应用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总是喜欢接近大自然,在公园中一般都是用花草装饰的比较多,对花园的装饰,用野生地被植物是最为合适的了。第一原因是野生植被的“物美价廉”。第二是人们熟悉花草,喜欢花草,它们能够使人们放松紧张的心情。尤其是在森林公园和植物园,以及生态园的设计装饰中,在景区空旷的地方、林下、山坡或者是在小路的旁边,亭子的旁边种植一些像白头翁、白屈菜、展枝唐松草、裂叶牵牛、落新妇、牛蒡、地肤等的野生地被植物,可以营造出自然之美,使人们有返璞归真的感觉。我国室内花卉的发展比较快,在客厅,卧室,甚至是在办公室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花卉,像金盏花、仙人球等,在室内栽培这样的野生地植物,一方面能够使空气清新,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心情。像金盏花、蝙蝠葛、玉簪等种类,比较适合盆栽,其中很多植物种类还适合插花用,合理地搭配能够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以及生理需求的美丽花卉。
3结语
野生地被植物不仅看起来美观,还有很多的植被是能够用作为药物用在生产上,并且效果极佳;像萱草的花、荠菜的叶还有马齿笕的全株都是可食用的。所以地被植物是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与效益。虽然野生的地被植物非常多但是现在被开发和利用的却没有多少,我们要加强对于野生地被植物的开发,但是在开发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野生地被植物的保护。
参考文献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篇4
关键词:野生花卉;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野生花卉是指目前仍在原产地处于天然自生状态的草本观赏植物。其中有许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天然风景和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园艺栽培品种的母本。野生花卉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栽培简单、管理粗放、成景迅速等优点,近几年,随着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和节约型园林的倡导,野生花卉在园林绿化中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每个城市可根据当地园林的需要合理引种,各地区之间也可以相互引种,以多种多样的应用形式丰富城市园林景观。
1、野生花卉的特点
1.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野生花卉大多生长在人为干预较少的森林或草地边缘,许多种类具有耐旱、耐潮湿、耐瘠薄等特点,部分生长在沿海地区的野生花卉还具有耐盐碱的特性。野生花卉适应性较强,能在园林绿地中迅速生长,形成良好的地被景观。例如诸葛菜、蒲儿根等,当年播种,第2年即可开花,并能够自播繁衍,保持多年,形成花海。
1.2、养护简单,经济实用
野生草本花卉是自然状态下的乡土原生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及气候条件。生长初期为扩大种群数量,除进行简单的水分及杂草管理外,不需要特殊的养护管理。只要合理安排种植,就会形成根系发达、植株健壮、花朵繁茂的景观。野生草本花卉可以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人力及物力,降低管养费用。
1.3、生态效应明显
野生花卉适应性强,对城市降尘及汽车尾气等具有很强的净化功能。利用乡土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还能满足不同类型绿地的绿化及生态需求,并与其他适应性强的归化植物形成复层植物群落,丰富园林景观。同时,野生草本观赏植物可以为昆虫、鸟、小型兽类提供庇护场所及部分食物来源,对维护人工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1.4、资源丰富、景观效果好
诸葛菜、蒲公英、夏枯草、毛果堇菜、箭叶堇菜、紫花地丁等草本花卉可形成覆盖性强、长势强健、管理粗放的生态型地被。野生草本花卉多以群体效果取胜,多以成丛、成片的方式进行栽植,亦可与归化的乔木、灌木等合理搭配,或与当地禾草类人工草坪搭配,形成高低错落、色彩缤纷、浑然天成的缀花草坪,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季相。
2、野生观赏花卉研究意义
中国被誉称“世界园林之母”,不仅因为中国是大量名花的故乡,而且野生的奇花异草十分丰富,有些还是全球特有的珍稀种质资源。在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方面,中国是近几年在资源调查、采集方面做出了一些工作,而西方国家和日本已做了100~200年的工作。主要出于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半干旱气候的天然分界线上,地质构造升降悬殊,地形复杂,生境多变,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是华北地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总共越有野生高等植物1393多种,隶属于118科530属,在这之中蕨类植物大概有60余种,裸子植物大概有11种,被子植物1314种。我国的野生观花植物虽然种类比较多,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植物资源当前依然处于野生状态、分布分散之中。并且对此些野生观花植物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需要进行一步开展其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并且引种、驯化以及选育工作,这样就可以培育出花型大、色彩较为丰富、花期长、观赏价值比较高、抗逆性以及适应性比较强的新品种。
3、野生花卉在园林之中的应用
3.1、花坛
园林中常选择1~2a生花卉来布置花坛,但是1~2a生的花卉存在寿命短、养护成本高、管理难度大、耗财耗力等缺点,而野生花卉生命力顽强,管理粗放,养护成本低,因此可用一些花大色艳、株型低矮紧凑的野生花卉作为花坛材料。本文选用了苦荬菜和地黄2种花色对比鲜明的植物作花坛主花材,中间搭配白晶菊来增加色彩的亮度。因此,从整体上看,既有黄和紫的鲜明对比,又有绿和白的清新明快。将收集的苦荬菜的种子进行大面积的撒播,等到成片开花时可用来布置小型花坛,黄色的小花在绿色的衬托下呈现出柔美和安静的气氛,适合用于安静休息区。
3.2、地被
地被植物要求植株株丛密集、低矮,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一般选择低矮匍匐类的植物。在地被植物的选择上通常使用草坪草,可将低矮的野生花卉片植用作地被,如荠菜、点地梅、婆婆纳等,它们的地上部分莲座化或匍匐型、覆盖度较高,地下根系发达因此可以固土护坡,发挥很大的生态效益。
3.3、应用于固土护坡
城市中的一些坡面,如城市道路两侧的坡地、堤岸、桥梁的护坡以及公园中的山坡等,以前多用草坪草进行绿化护坡,不论是景观还是色彩都比较单调,还不经济。种植野花不仅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还能降低养护管理的费用。护坡用的野生花卉要求根系发达巨入地较深,生长快、枝叶繁密、抗风、抗污染。
在保证固土护坡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植株的色彩与高度、花色与花期,使坡面绿化且具有丰富的季相变化,形成优美的护坡景观。野婴粟、紫苞、鸳尾根系发达,羊胡子草耐干旱、耐瘩薄、覆盖力强、侵占性强,可作为护坡植物。
3.4、在草地之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野外调查之中发现,在模拟野花草地的过程之中应该重点考虑植物的株高、冠幅、群体花期长短以及常绿持续期,也应该兼顾到花序高度、花朵大小、花色、叶片以及果实等等观赏性状。并且对于营建野花草这样一个动态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来将,不同的野生花卉种类在这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发挥出其不同的作用。依据其调查的结果,可以分析出野生花卉在以后野花草地营建之中对于景观起到的作用。生长季长的植物种类可以维持野花草地较长的常绿期,延长景观的可观赏时间,草甸群落之中龙芽草等野生花卉结实期通常都在8-10月份,在月下旬以及10月上旬之中则可以看出处于结实期的植株。野花草地之中多种野生花卉自然和谐地交错分布,花期的不同促使景观表现出连续性,群体花期长可以保证草地的观赏效果。群体花期比较长的植物种类,比如说蒲公英,花期近2个月,带白色冠毛的瘦果则通绽放的黄色花序构成野花草地别具特色的景观。草甸之中绝大多数野花种类的开花期一般都会集中在6-8月份之间,所以在野花草地营建一些早花植物如胭脂花、蒲公英等等和一些晚花植物,比如说华北蓝盆花、小红菊、狗哇花等等或提早或者是将草地的景观延续。
国内野花草地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野花草地主要是使用野花组合的形式这,野花同真正意义上的野生花卉有所区别,或是引进国外己经混合好的当做商品的混播种子或是使用栽培草本花卉种类和品种组合。比如说费永俊等等在湖北荆州地区对美国野生草本花卉混合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得到了成功。
3.5、应用于湿地植物景观营造
水景园、沼泽园是自然山水、湿地景观在园林中的模拟再现,其植物配置,也宜模仿天然的植物景观。如香蒲、千屈菜\芦苇、红寥等可植于湖岸、池塘四周的浅水地.也可以栽培在溪涧、喷泉、叠水等地。具有水而的公园,水体中除了栽植常见的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又可在岸边湿地、水中浮床中应用大量的千屈菜、红寥、芦苇、香蒲等野生水生植物,以增添自然山水气息。
3.6、野生花卉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
野生草本攀援植物种类较少,草本攀援植物具有生长迅速、易于造型等特点,能够快速形成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特点,利用廊架、花柱等园林小品可以达到空间绿化的目的。如葫芦科部分野生植物可以形成果实悬垂的景观效果,江苏省铁线莲属野生植物达10种以上,大叶铁线莲、短柱铁线莲、金剪刀、威灵仙等观赏价值较高。
3.7、野生花卉在岩石园中的应用
岩石园以岩石为主要材料,搭配一些适应岩生环境的高山植物或耐旱、喜强光植物。岩石园植物多为耐瘠薄、耐干旱的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岩石园中常用的野生草本花卉包括石竹、萱草、过路黄、蓝刺头、野西瓜苗、桔梗、龙胆、杏叶沙参、射干、波斯婆婆纳、瓦松、马先蒿属、银粉背蕨、点地梅、卷柏、白头翁、紫花苜蓿、毛地黄、草木樨、老鹳草、石韦、有柄石韦、垂盆草、爪瓣景天,鸢尾、中华鳞毛蕨等。野生草本花卉可以丛植,也可以片植。4.5野生草本花卉在水生园中的应用水生植物园是在园林的水边、池塘等地,模拟自然水体与湿地,再现自然滨水植物景观的应用形式。利用千屈菜、荇菜、莼菜、萍蓬草、菖蒲、石菖蒲、芦竹、酸模等湿生或水生草本花卉,营造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种植时,应根据水深来选择不同种类的水生观赏花卉。
3.8、盆栽
盆栽植物要求株型紧凑、花叶大而美丽,本文选择叶片硕大且四季常绿的车前、叶色灰绿花朵繁密的鼠曲草,花朵亮丽的紫花地丁(图7a、图7b、图7c)单独盆栽,突出个体的叶或花,非常清新自然,而将这3种野生花卉进行组合盆栽,较单一品种盆栽形式多样,装饰效果更强更强。
4、讨论
4.1、优良野生花卉筛选
本文在野生花卉资源调查、抗逆性测定、引种驯化等基础上进行的,重点考虑这些野生花卉的观赏价值,其生态质量和使用质量还有待深入研究,有必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
4.2、野生花卉的景观应用形式
野生花卉的用途广泛,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野生花卉分生能力强,覆盖度高,花色淡雅,比较适合用作地被植物。对那些花大色艳如地黄,或叶色别致、叶形独特的野生花卉资源如鼠曲草、商陆要重点研究,通过引种驯化、品种选育等手段加以开发利用。
4.3、野生花卉的资源保护
对野生花卉的开发要合理、适度,切忌大量乱挖乱采,以免打破野生花卉生境的平衡。本文所用到的植物材料大多是通过采种、播种或间苗等方式获得的,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野生花卉资源,能使其永续利用。
增加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和品种的重要途径就是对野生花卉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引种驯化、繁殖栽培。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野生观赏植物方面积极的资源调查、引种保存与利用研究,将地方资源种应用于城市绿化与美化栽培,令人遗憾的是绝大部分野生花卉植物尚未被利用及深入研究。这就迫切需要在引种、驯化、保护、保存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方面下功夫。如翠雀、白头翁、耧斗菜等的野生种,均为栽培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均可作育种材料,有待于进一步改良及开发利用。除观赏和园林应用外,有此野生花卉还具重要的经济用途,如牛迭肚、南蛇藤、马蔺等野生纤维植物、地榆、歪头菜,渥丹等野生淀粉和糖类植物;南蛇藤、文冠果、北五味子等野生油脂植物;金莲花、草芍药、瞿麦a等野生药用植物;迎红杜鹃、暴马丁香等野生芳香植物;胡枝子、木本香薷等野生蜜源植物;金露梅、柳兰等野生单宁植物;还有一些经引种驯化栽培后已广泛应用于干花材料,如二色补血草、火绒草等。
5、结语
目前,在各大城市花卉市场和花卉研究基地,随处都可见如毛地黄、漏斗草、野生蔗等观赏性较高的野牛花卉,其独特的优良性状,不仅得到园林工作者的认可,也受到市民的喜爱,在一些居住小区、单位庭院,也可找到它们的踪影。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野生花卉将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赵九洲,郭绍霞.野生花卉在我国北方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84-88.
[2]朱彬彬,陶良如.野生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1,24:53-54.
[3]王荷.野生花卉用于野花草地的营建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9.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1篇5
关键词野生药用植物;分布;吉林省;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8-0149-01
野生药用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在维护生态平衡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调查和研究我国不同省份或者区域内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对发展当地的中医药事业、提高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8年春季至2011年秋季,笔者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广泛搜集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自然分布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以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加快吉林省西部地区的保护地(区)建设和发展。
1吉林省西部地区自然概况
吉林省西部地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和四平市的双辽市,面积51081.51km2,占全省面积的27.3%。该地区位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松嫩平原的西端,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450mm,无霜期134d,≥10℃积温2926℃,年平均风速3.4~3.8m/s。土壤以砂壤、栗钙土为主,地貌主要为盐碱性干草原及固定沙丘,仅有洮儿河和霍林河等少数河流,草原面积较大,占全省草地面积的90%以上[1-2]。
2吉林省西部地区药用植物资源
在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已造成大量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甚至灭绝的边缘,导致某些昔日广泛分布的药用植物种类处于渐危、濒危的状态。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9年12月9日公布的《吉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列入其中的共有15种,分别是麻黄(Ⅲ级)、马兜铃(Ⅲ级)、芍药(Ⅱ级)、黄芪(Ⅱ级)、甘草(Ⅲ级)、苦参(Ⅲ级)、远志(Ⅱ级)、柴胡(Ⅱ级)、防风(Ⅱ级)、桔梗(Ⅲ级)、黄芩(Ⅱ级)、徐长卿(Ⅲ级)、龙胆(Ⅱ级)、祁州漏芦(Ⅱ级)、知母(Ⅱ级)。
3吉林省西部主要野生药用植物分布概况
某些生长和繁殖能力较强的物种,如益母草、角蒿、扁蓄、大蓟、刺蓟、地肤、蒲公英、刺沙蓬、马齿苋、葶苈、太阳花、蒺藜、龙葵、车前、黄花蒿、青蒿、鬼针叶、苍耳、山杏等19种药材,在吉林省西部的分布较为普遍。
野生药用植物生长面积大幅度减小,导致种群及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生长状况不良。如在中药中广泛应用的甘草虽然分布较广,但个体生长稀疏,生长地到处可见人为采挖、放牧留下的痕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过去在吉林省西部固定沙丘、沙地广泛分布的麻黄现仅在向海自然保护区有少量生长,并且有日趋减少的趋势;西部地道药材黄芩、知母、远志及地产药材细叶百合、欧李等仅在个别区域有少量分布且生长不良;过去曾有“黄花甸子”之称的洮南市大通乡已无一株黄花可寻,仅在与之相距几十千米外的洮突公路旁的林间地缘有零星分布;狼毒大戟仅在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荒路地旁及胡力吐蒙古族乡老道沟有少量生长,且长势不良未见开花结实;地产药材黄精仅在通榆县包拉温都山杏林下有少量发现;地产药材徐长卿仅在洮南市黑水靶场边缘发现;地产药材兴安天门冬仅少量分布在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与向海自然保护区交界处的个别沙岗上。某些采挖、放牧较轻或未及的地域,如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洮南市那金镇群昌村北山、洮南市黑水镇南草甸、通榆县向海自然保护区等地天然植被仍较完好,植物种群具有一定的多样性[3]。吉林省西部地区野生药用植物中资源量最大的是山杏,吉林省最大的天然山杏林位于通榆县包拉温都乡,其他面积较大的天然山杏林还有突泉县与洮南市交界处的准太本乡、镇赉县大岗乡、洮南市那金镇群昌村北山等地。
4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议
一是应重视对现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严格杜绝掠夺性的采挖行为。对于野生数量少、自然繁殖能力差的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应限量限时采挖;对保存仍较完好、物种相对多样的天然植被应尽快建立保护区[4-5]。二是药用植物大多也是杀虫植物,还有一部分是食用或饲用植物,同时也是园林植物,有些还可以提炼芳香油等。因此,应对药用植物合理利用,综合开发。三是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药用植物的基础研究。对某些资源减少、对生境要求较高的当地道地药材,应尽快完成野生变家植,尽快找到其代用品,保证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性。在充分应用野生药材植物现有药效的基础上,研究其他功效。四是对现有的生态环境应加强保护、合理利用,以营造适宜药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参考文献
[1]马树庆.吉林省农业气候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3-32.
[2]白城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白城地区地方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41-56,89-156.
[3]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M].北京:[出版者不详],1987:1030.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篇6
保护动物倡议书范文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我们的命运就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动物作为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全世界每天都有珍稀动物在灭绝,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动物被猎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益虫被杀,害虫猖獗,森林被伐,灾害频繁;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我们的自然生存环境正在恶化,可是我们又能怨谁呢?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大自然的主宰者,猎杀动物、砍伐森林、摧毁植物造成的吗?这难道不是我们在自己毁坏生存环境吗?据调查表明,近几年我县城乡餐馆、酒店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为了保护共同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此,我们倡议:
一、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不滥食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野鸭、天鹅,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不滥捕、不猎杀野生动物,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好公民。
二、关爱动物,保护森林,让茂密的森林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庇护场所。
三、各饲养、运输和餐饮企业不非法经营、贩运、加工、制作、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做绿色、环保、守法的经营者。
四、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劝说阻止、举报各类破坏森林、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做保护生态环境的模范。
朋友们,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让汉寿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地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保护动物倡议书范文
锡林浩特广大市民: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是大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锡林浩特市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初步统计我市境内有野生动物200多种,其中有大鸨,白鹳,遗鸥,黑鹳,丹顶鹤,白鹤,玉带海雕,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有草原雕、天鹅、灰鹤、蓑羽鹤、隼类(所有种)、鹰类、猞猁、兔狲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以上,更有自治区区鸟百灵鸟、黄鼬、蒙古兔、狐狸、旱獭、蛙类等地方重点保护有益的、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野生动物在我市范围内繁衍栖息。随着我市生态环境的好转,迁徙或繁衍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这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非法捕猎、出售、收购、运输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锡林浩特的文明形象,与当今世界倡导的绿色消费、文明生活的主流格格不入。党的xx大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提高全市人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为此,我们郑重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
从现在起,从我做起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保护拒吃野生动物的全民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提倡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
决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
决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
勇敢举报违反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的行为!
做到不采挖野生植物、不乱扔垃圾,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环境!
发现受伤、病饿、受困、迷途的野生动物,请尽力救护,禁止捕杀,并及时通知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我们的命运是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的,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我市的生态环境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珍爱和保护野生动物,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为筑就一个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锡林浩特市森林公安局报警、救助电话:
保护动物倡议书范文
罪恶的人类:
你们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成千上亿的人类和动植物,然而就是这些无恶不作的人类把这些生命都摧残了。
假如世界上的动植物都被人类灭亡了,人类会不会随着灭亡呢?所以降临到动植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些动植物。
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了动物大地就不会生机勃勃,在森林中,,每一只动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他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森林。然而动物家族的每一位成员在失去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像割掉自己一块肉似的那么痛苦,如果你和你父母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同动物的感受是一样的。
你们要永远保护动物,照管动物。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动物,让他们更加幸福。
植物对我们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
他可以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也可以防风固沙,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还可以绿化环境。总之我们不能破坏植物的生存。因此,我要向人类提出建议:
1.禁止捕杀动物;
2.不能乱砍伐树木;
3.不乱摘花草;
4.要树立一颗保护动植物的心。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篇7
据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介绍,此次珍稀植物回归野外定植,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这标志着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保育工作已由单纯的就地保护发展到以迁地保护促进就地保护的新阶段。
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据了解,全世界现存苏铁类植物有3科11属约280种。苏铁植物大多生长在中低纬度中低海拔的森林或丘陵中,这些地域也是人口居住较稠密的地方。苏铁科所有种全部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德保苏铁是苏铁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中国的特有种,并且比其他苏铁更原始,极具科研、生态等价值。
据介绍,我国于2002年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成立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育中心,并将原生于广西德保县的500多株德保苏铁幼苗迁移至此栽种、保护。经过多年栽培、选育,苏铁幼苗已长成约1米高的茁壮幼树。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由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育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密切合作,将这批苏铁回归原生地栽种,以加强原生种群的自然繁育。
全国“爱鸟周”活动在太原启动
4月12日,一年一度的全国爱鸟周暨山西省第二十七届“爱鸟周”活动在太原启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在启动仪式上说,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愿意为公众提供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平台与载体。希望一年一度的“爱鸟周”活动,既是一个保护鸟类的承诺,同时也是一个关注中国生态建设、关心地球命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盛大聚会。
山西省副省长梁滨说,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全省各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新闻单位要以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体,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鸟护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打击行动,在全省掀起保护鸟类和野生动物资源的新热潮。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有鸟类1300多种,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4%。
近年来,观鸟爱鸟和护鸟渐成风尚,“爱鸟周”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成为我国生态保护宣传的品牌。此次活动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山西省林业厅、山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及太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08"森林健康年"中美合作开通中国森林健康网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中国国家林业局与美国林务局合作开发的中国森林健康网站于4月14日正式开通。中国森林健康网站以森林健康基本知识、中国的森林健康研究与实践沿革、中美合作森林健康示范项目等内容为主,设立了项目区介绍、森林健康新闻、研究进展、方针政策、相关知识、论坛等栏目。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中美合作启动森林健康示范项目,陆续在江西、贵州、陕西等9个省(直辖市)建立了9个项目试验示范区,首批试点共完成人工造林1216公顷,低效林改造920公顷,示范区森林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通过深入推广和宣传森林健康理念,初步构建了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提出并划分了中国森林健康经营类型,进一步深化了林业国际合作。
李育材说,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来,我国森林经营水平比较低,森林质量不高,作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森林面临着林分结构简单、抵抗病虫害能力低下、森林火灾风险较大等突出问题,因此,和美方合作,在我国推广森林健康理念,开展森林健康工作意义重大。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鄂尔多斯;园林植物;资源配置;思考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各地加快了园林绿化建设的进程和速度。植物配置在园林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能够改善生态、进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止风沙等,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因而,生长在陆地上的各种植物资源成了园林设计和营造温馨舒适生活环境的直接题材。
1鄂尔多斯的地形分布
鄂尔多斯物产丰富、地广人稀,其境内主要有平原、丘陵、波状高原、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5类地形。东部属于丘陵沟壑区,地势崎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并以栗钙土为主,虽然耕作起来较为困难,但却是松柏等植物生长的好地方,日照充足,利于水果、蔬菜生产,因而可以栽培大量温和性植物;北部属于平原区,因黄河冲积形成的泥沙带,其地势平坦,土壤多以草甸土为主,适合植物生长和庄稼生产,且水源丰富,是培育园林植物的重要基地;中部属于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区,流动性沙丘较少,地下水丰富,可作为发展林牧业的基地,但应引入防沙固沙植物;鄂尔多斯西部属于高原地区,降雨较少,以钙质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属于半荒漠化的草原,生长的野生植物较多,可以大量利用这些野生植物进行园林规划和设计。从地形来看,鄂尔多斯的地势较为复杂,其土壤结构也因地势不同而分布成分不同,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因此,在园林植物资源配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鄂尔多斯的地形和土壤成分,多选择自然生态植物进行配置。
2鄂尔多斯的植物资源开发现状
2.1园林植物相对缺乏
从整体看,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较为缺乏,被誉为“花城”的广州也仅仅只有300种左右,其它地方如上海、北京、苏州等,园林植物种类更少。据了解,我国收集在植物园中的活植物也仅有5000多种,与疆土的比例极不平衡。鄂尔多斯因其地形和气候原因,生长在其间的植物资源相对匮乏,而众多外地园林观赏类植物并不适应鄂尔多斯的环境和气候,使得该地园林植物资源更加匮乏。
2.2园艺水平较低
由于鄂尔多斯地区栽培技术和养护技术有限,使得园林栽培的植物种类相对缺乏,各园林中配置的植物资源显得单一、重复,失去了园林美化环境的初衷;而一些由外地引入的珍贵观赏植物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另外,有些植物则是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大批量地出现在各个园林,不仅使人们感觉到审美疲劳,对保持鄂尔多斯原有的野生植物多样性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3开发利用鄂尔多斯的园林植物资源思考
鄂尔多斯是一个野生植物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同时野生植物更加符合鄂尔多斯的水质土壤和气候条件,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和配置时,应充分考虑选择野生可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培育利用,不仅能丰富人们的视野,更能体现地方色彩和生态特点。
3.1对植物资源进行考察和保护
考察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是进行园林植物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保护鄂尔多斯现有的植物种类是维持生态园林建设的前提。因此,应该加强对野生植物和现有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并大力宣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提高民众对植物的保护意识,以免对植被花卉造成大的损害和资源浪费。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坚持植物配置多样性和适宜性原则上,分配现有植物资源,避免对野生植物的直接利用,这样对频临灭绝的野生植物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3.2引种野生植物
引种野生植物是维持资源种类的有效方法,也是园林植物资源的基本配置方式之一。鄂尔多斯因独特的地形和气候,并不适合某些植物的生长,若盲目地引入外地园林植物进行园林生态建设,将会造成植物资源浪费和破坏生态协调。因此,为更好地进行园林资源配置,可以在鄂尔多斯各地区建立野生植物试种基地,以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培育当地和周边地区的野生植物,进而进行绿化推广和繁殖。这样不仅增添了鄂尔多斯地区的园林观赏植物,为保存野生植物种类,发展生态平衡也有重要意义。
3.3加大园林植物资源的引进力度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篇9
赛罕乌拉,蒙古语意为“群山之首”,又称罕山,历史上称为黑山,被喻为“中国之岱宗”,是一块神圣的土地。赛罕乌拉位于巴林右旗北部索博日嘎苏木,所在地距大板镇115公里。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南端的阿尔山支脉,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段,也是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景观的缩影,还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草原向森林的双重过渡地带,也是华北植物区系向兴安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成为联系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对研究各大植物区系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重大意义。这里又是东北、华北、蒙新三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同时,这里又是生态交错带,可以通过该区生物多样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区已成为中——加(拿大)两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赛罕乌拉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等多样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大约为200多平方公里。2000年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2001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里有6种植被类型,36个群系。有野生高等真菌52种,苔藓植物176种,野生维管束植物665种,有鸟类1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5种;野生哺乳动物37种,其中马鹿、斑羚、猞猁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最大的野生斑羚羊种群和重要的东北马鹿种栖息地。此外还有大量的两栖类、爬行类、地衣类等资源。保护区内涵养水源植物丰富,涓涓细流汇成了乌兰坝河、海表河、灰通河等十条河流,年流量近亿立方米,是西辽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古老的赛罕乌拉是契丹的故土和发祥地,是辽代皇家首祭之神山,是帝皇狩猎和“捺钵”之地,被称为“国人魂魄”,辽代祭祀遗址就在山南坡。赛罕乌拉也是蒙古族的圣山福地。保护区内至今尚留有辽州白塔、辽庆陵、金代边堡等文化古迹,是人们了解历史的实物资料。俗话说:深山见俊鸟,幽谷散奇香。赛罕乌拉春有山花、夏有鸟鸣、秋有红叶、冬有雪景,文人墨客曾留下“林密鸟语麋鹿鸣,山高水长听琴音”的美妙诗句。来到这里,大自然所赐予的美丽的风光,晴朗的天空,新鲜的空气会使你寻找到一种心灵深处的愉悦与宁静。赛罕乌拉是旅游胜地。在这里你可“饮尽罕山泉,游遍蝴蝶溪”。已知的自然景观有280多处,主要有:罕山石长城、罕山天池、旗杆峰、松树台、碧水潭、黄花坡、蛇盘地、蝴蝶溪、冰臼群等。为了加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境内设立了正沟、王坟沟和乌兰坝等三个核心区,总面积达1634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27%。另外,为了保护赛罕乌拉原有的自然状态,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同时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并充分感受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保护区内还设立了三个生态旅游区,建立了可容纳2万余号标本的野生生物资源博物馆。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介绍了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类,并对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水景一直是造园中不可欠缺的景观要素,而水景的表现,也无一例外地常常和植物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既可以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又可增加景观的多样性,丰富园林空间。
1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在园林中,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①浮叶植物:睡莲、满江红、萍蓬莲、菱等;②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水葱、泽泻、雨久花、香蒲、菖蒲等;③沉水植物:金鱼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④滨水植物:水杉、落羽衫、竹类、水松、木芙蓉等。目前,水生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专类水景园、野趣园的营造。随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用研究的深入,人工湿地景观也应运而生,成为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而容器栽培的迷你水景花园的出现则使都市居民的阳台和平台平添生趣。
2水生植物应用的意义
2.1景观价值
对于水生植物,人们不但能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西方园林中提倡的野趣园,野趣最宜以水生植物配置来体现,如种植芦苇、香蒲、慈姑等。由水生植物等要素组成的湿地丰富了水体景观,增加了景观的丰富度。在水环境的建设中人工湿地专家与景观设计师的合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随着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湿地在塑造住宅区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景观水体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2生态价值
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
3水生植物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不同的水位深度要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及植物品种
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在确定植物选择时,应把握以下两个准则,即“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1分枝或心叶”和“1片新叶或1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d”。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水面的时间,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应该注意。
3.2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栽种
土壤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静水环境选择浮叶、浮水植物,流水环境选择挺水类型植物。
3.3不同栽植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栽种
在设计时,设计者应该预料到各种配置植物的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的苗情,防止在栽种后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时,应该先确定设计栽种的时间范围,再根据此时间范围及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植物的设计与选择。
3.4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尤其在人工湿地建设时,要坚持“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的原则。乡土的水生植物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和管理,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廉。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要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后再行确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难。
3.5熟悉水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方法
不管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熟悉所栽培的水生植物特性,以合理配置所用的水生植物,避免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
3.6发挥湿地的作用
充分利用湿地的作用,注意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被条件,建立一个由乔灌林、草滤带、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和漂浮植物带组成的与水体—湿地—滨水景观—陆地景观—人工环境的模式相适应的完整植物景观生态系统。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篇11
一、植物遗传资源产权的四种模式
目前,植物遗传资源产权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第一,将植物遗传资源视为“人类共同遗产”,不属于任何国家、个人或者团体;第二,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将植物遗传资源变为私人所有,主要应用于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第三,国家依原则对其领土内的一切生物资源,包括植物遗传资源享有所有权,包括未受专门法或专利法保护的植物遗传资源。第四,品种起源中心和品种多样性中心地区的农民、地方社区基于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植物遗传资源方面的贡献而对本地区特有植物遗传资源享有所有权。
(一)植物遗传资源产权的人类共有模式
植物遗传资源产权的人类共有模式是“人类共同遗产”原则在植物遗传资源产权领域的体现。“人类共同遗产”原则最早由阿根廷大使考卡(Cocca)于1967年提出,适用于月球和其他天体,而后被沿用到其他资源领域。在197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1979《月球公约》、1982《海洋公约》等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国际公约中,都强调了自然资源的“人类遗产”属性,否定了国家和私有化,提倡所有国家和个人为了和平目的共同分享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人类共同遗产”原则的目的,是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避免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被私人据为己有,进而危害整个人类的利益。FAO在1983年通过的《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承诺书》(IUPGR)中,首次将植物遗传资源定义为一种“人类遗产”,并依照“人类共同遗产”原则,明示植物遗传资源应为次世代的利益加以保育,不应(基于私权概念)限制其利用。事实上,数千年来植物遗传资源一直是共有的,植物资源在本地社区内部、地区之间甚至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换和流动,都是自由无偿的。在生物技术进步、植物遗传资源的商业价值被发现之前,这样的产权安排是合理的。因为对于一个本地社区来说,社区内的植物资源的种子起源模糊,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的结果,种子通过交换和分享不断地得到改良,最终产生的植物品种是集体努力的成果,不属于任何个人所有,而且以往人们对植物品种经济效益的关注,更多是针对种植收获产生的产品而非植物品种本身,即便是在今天,这种情况依然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中的“共同”(common)意指资源共享,与财产权之公有或共有意义相同。共有模式下,林业植物遗传资源共有的主体是人类全体,而非某个国家、个人或团体。人类共有对林业植物基因的使用,必须符合“保育其永续性”的宗旨,符合全体共有人的利益,不得破坏、减损其价值。
(二)植物遗传资源产权的私有模式
世界上第一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美国1930年植物专利法案(thePlantPatentAct,PPA)的诞生,随后,在育种者的强烈呼吁下,世界各国逐步将植物新品种纳入专利法或者专门法的保护之下,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得以确立。将知识产权制度引入植物遗传资源领域,为其产权制度带来了质的变化。育种者通过自身的劳动和创造,可以将原本产权共有的植物遗传资源在一定期间内纳为己有,并垄断经营,彻底改变了植物遗传资源无偿交换、自由流通的局面。这一产权安排对于激励新品种开发研究、新品种市场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即植物新品种的基因来源于传统品种,如果植物基因应该受到保护的话,那么育种者未经许可地、无偿地使用这些基因是否已经构成侵权?育种者应当向谁、怎么样去承担侵权责任?
(三)植物遗传资源产权的国家所有模式
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在植物遗传资源产权上,了“人类共同遗产”原则,树立了新的国际规范,即确认各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权利,可否取得遗传资源的决定权属于国家政府,并依照国家法律实施(CBD第15条)。CBD的这一条款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各国境内的自然资源,包括植物遗传资源都在该国的范围之内,应由该国政府所有;第二,该国政府可以依照法律处分、利用遗传资源,包括将遗传资源授予他人所有或者使用。为了配合CBD对植物遗传资源产权的设计,FAO利用《国际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公约》(ITPGR)通过之便,修改了1983年《植物遗传国际承诺书》(IUPGR)中关于植物遗传资源属于“人类遗产”的说法,将各国的植物遗传资源产权归属于所在国政府。尽管如此,IUPGR基于人类共同遗产概念所确立的开发、利用以及分配的规范,如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民权、保护传统知识等,仍然是国际社会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但这些规范必须建构在缔约国的框架之内,即关于植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分配属于一国内部管理的事宜,由该国政府统一协调和管理。
(四)植物遗传资源产权的农民-社区所有模式
《国际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公约》(ITP-GR)中明确肯定了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品种起源中心和品种多样性中心地区的农民、地方和社区机构在保护和发展世界粮食和农业的基础保障—植物遗传资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要求各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障农民公平参与分享开发植物遗传资源所带来利益的权利,以及公平参与制定国家有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植物遗传资源决策的权利。CBD中也提出“认识到许多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土著和地方社区同生物资源有着密切和传统的依存关系,应公平分享从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及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有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而产生的惠益”。虽然这两个公约间接规定了农民和社区对植物遗传资源享有惠益分享的权利,但是没有从正面肯定农民和社区享有植物遗传资源的产权。不过,由于这两个公约将植物遗传资源归属于国家,所以如何在境内开发、管理、分配植物遗传资源是一国的内部事务,而国际上已有国家将特定空间内的遗传和生物资源的管理和收益权交由社区管理的实例。津巴布韦为了保持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而采取“营火”计划,在该计划的归属安排下,原本有能力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部族,借由维持社区利益和生态平衡的传统知识而取得监护者的地位。在植物遗传资源国家所有模式下,国家也需要实际的管理者来保护、经营和利用这些植物遗传资源,而没有任何主体比农民-社区更适合来管理本地的植物遗传资源,因为他们的生活与这些植物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保存、种植、改良这些植物遗传资源的传统知识。农民-社区所有不同于私人所有:其一,产权主体上,农民-社区所有的产权主体是某一地区的特定群体,而非具体的个人;其二,在权利内容上,私人所有是排他的,独占的享有某个品种的植物遗传资源,而农民-社区所有并不排斥他人对植物遗传资源的利用,而是要求尊重农民-社区在保护植物遗传资源方面的贡献,并分享由植物遗传资源利用带来的收益;其三,在权利的客体上,私人产权的客体是某个具体植物新品种的遗传资源,而农民-社区所有的客体是特定地区环境里自然存在和人工种植的传统品种植物遗传资源,不包括新品种植物遗传资源。最后,私人产权源自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安排,而农民-社区产权是一国内部从管理层面对植物遗传资源的再分配。农民-社区往往置于地方政府的管辖之下,对外代表农民-社区利益的也是当地的政府部门,将植物遗传资源产权交给农民-社区,实际上是将植物遗传资源由国家管理变为地方管理,由地方政府代替国家行使本地区植物遗传资源产权。
二、林业植物遗传资源产权配置模式
以上植物遗传资源产权配置的模式同样适用于林业植物遗传资源。具体而言,林业植物遗传资源可以分为林业植物野生品种遗传资源、林业植物传统品种遗传资源和林业植物新品种遗传资源。林业植物野生品种遗传资源是指在非人工环境下,原始的、自然生长的、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林业植物品种所包含的遗传材料,包括已被发现和未被发现的野生植物遗传资源。林业植物传统品种遗传资源是指将林业植物野生品种采取传统方法进行人工选育后产生的植物品种中包含的遗传材料。这里的“传统方法”是指农民社区内长期以来流传沿用的培育植物的方法。传统品种的诞生,往往经历了农民社区几代人的努力,是在植物遗传资源共有模式下产生的,是农民社区集体努力的结果。林业植物新品种遗传资源是指育种者在林业植物野生品种和传统品种遗传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产生的具有新颖性、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植物新品种中所包含的遗传材料。在一国境内,林业植物遗传资源的四种产权模式是可以共存的。
通过CBD和ITPGR确立的植物遗传资源国家所有模式,解决了人类共有模式下主体模糊,管理缺位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述,CBD公约对国家原则的描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对其遗传资源享有所有权;二是国家可以依照本国法律将其授予他人所有或使用。这是因为国家依据原则取得遗传资源所有权时,相应地取得了遗传资源的处分权,国家不仅可以自主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更可以将其所有权授予其他主体,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在不违背“永续保育”、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的基础上,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发、利用、保护这些遗传资源。而开发、利用、保护遗传资源,仅仅依靠国家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吸引广大社会主体的参与。这是因为由国家完全垄断植物遗传资源是不现实的:植物遗传资源产权制度的意义在于确定产权主体及其权利义务,从而明确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归属问题,通过使用,产生收益,从而实现植物遗传资源的价值,所以对于国家而言,必须充分利用这些遗传资源,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便是从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角度出发,保护的最好方法也不是将其控制起来,禁止他人使用,而是鼓励大范围的种植和广泛的传播。吸引社会主体参与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新品种开发领域,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将新品种遗传资源的产权在一定时期内授予育种者,满足其经济利益,从而激励育种活动的开展;二是在传统品种保护领域,通过授予农民-社区参与利用植物遗传资源决策、管理本地植物遗传资源、分享开发本地植物遗传资源的利益等权利,鼓励农民-社区保护本地植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不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国家在所有权上做出一定的让度。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范文篇12
关键词实习基地;植物地理学;可行性;鸡公山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3-0338-01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继续与深化,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研究方法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应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因而,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与确立直接影响着实习质量的高低。
许昌学院以信阳市笔架山为实习基地,进行植物地理学的野外教学实践活动已有20年以上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该区植被的干扰日益增强,植物种类大量减少,已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变更实习基地,选择既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新基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信阳市鸡公山作为部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保存较好,是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良好选择。
1实习基地自然特征
1.1区域环境特征
鸡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部的豫鄂2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1°46′~31°52′,东经114°1′~114°6′,面积2917hm2。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水同期。鸡公山年平均太阳辐射4928.70MJ/cm2,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0d,年平均降水量1118.7mm,空气干燥度0.84[1]。鸡公山处于秦岭地槽褶皱系东段的桐柏至大别山褶皱带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主要岩石为混合花岗岩和花岗岩等[2],山系东西展布,地形相对高差400~500m,主峰海拔811m。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
1.2植物资源特征
鸡公山区内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桐柏山、大别山山地和丘陵山栎林植被,以华东、华中植物区系为主,兼容华北、西南区系。植被覆盖率达87%,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38个群系,构成了以常绿针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典型植被生态系统[3]。
区内植被共有259科,903属,2061种及变种。其中,苔藓与蕨类植物56科、109属、180种;裸子植物9科、28属、87种;被子植物152科、663属、1426种[4]。药用植物844种,纤维植物127种,淀粉植物46种,油料植物41种,染料植物26种,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2种,如香果树、青檀、野大豆、天日木姜子等[5-7]。
植物区系中含有较多的原始种类、单种属和特有成分。如原始类的壳斗科、金缕梅科等所含属种常为构成该区森林植物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单种属植物如香果树、大血滕等多属我国特有或残遗类型。此外,鸡公山茶杆竹、鸡公山山梅花则是鸡公山所特有的植物[3]。
受大地构造地势影响,鸡公山植被分布表现出垂直带性的特征。从山麓到山顶可分为2个垂直带。海拔500m以下,尤其在沟谷地带,植被分布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500m以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3]。
2实习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2.1实习内容
许昌学院在以笔架山作为实践基地时,植物地理学野外教学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常见植物种类的野外辨认、植物标本采集和样方调查。一方面,实习涉及的植物种类较少,且受人类干扰严重;另一方面,实践内容侧重于对植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中以物种识别占据实习的主要内容,使实习活动停留在对现象描述的层次上,知识较零散,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的认识不足,植物的地理学特征与意义未显现。以鸡公山作为实践基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进行以下实习内容:一是观察和认识该区植被及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二是识别当地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三是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四是观察植被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凸显植物地理学的意义。
2.2通达性及可接受度
信阳市距许昌市仅200km左右,火车车程约2h,交通便利。从信阳市火车站至鸡公山风景区有公交线路及直达专车,交通便利,车程仅需30min左右,费用也较低。区内饮食、住宿等服务业发达,消费水平不太高,学生食宿每人50~60元/d,在接受范围之内。山上交通方便,制定好实习线路后,步行即可开展实习活动,也便于学生管理,非常有利于野外实习。
3结语
野外实习是课堂理论知识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实习基地的选择对野外实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物资源使其成为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实践的理想基地,作为实习基地可以达到使学生获得丰富实习感知、全面实习体验的良好效果。
4参考文献
[1]杨怀,戴慧堂,刘丹,等.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87-194.
[2]董东平.嵩山与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1):47-52.
[3]杨怀,刘丹,赵海燕,等.论鸡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及其保护价值[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7-18.
[4]李海涛,哈登龙,张照喜,等.河南鸡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构想[J].河南林业科技,2003,23(3):39-41.
[5]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