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的地方范例(3篇)
风景优美的地方范文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质地貌,自然也有了南北地域特征。南方降水较多,气候温暖,常年绿树成荫、水色涟漪,形成了南方风景的秀美景色;而北方雨少风大,地广人稀,形成了北方粗犷大气,磅礴厚重的地域风情。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的艺术总会带有浓烈的地域风格特点。纵观历史,那些能开宗立派,成为时代巨擘的大家无一不是先从地域母土中吸取养分、健全肌体,进而破土而出,开天拓地,以赋其新、以广其大。
南方是一个大的概念,有相似的山川地貌、气候风物,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相近的审美取向。南方的青山绿水、红土丘冈已经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油画风景画家。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福建等省份的画家面对大同小异的地貌人文特征将产生不尽的灵魂之约。共同的话题,都将是南方画家探讨的内容,大家联起手来必然形成一股强大气场,不断地推动油画向前发展。
北方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京津地区是个特区,是天南海北画家的聚集地,南北画风交融、东西性格共存,造就了京津艺术圈的特殊地位。现在所说的北方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以及东北之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域开阔,同时又有深厚的人文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共同的地形地貌,吸引了众多风景画家来表现北方的优美风景。
二、性格比对
南北两方人在性格特征上有着鲜明的差异,北方人爽快,南方人细腻温和;北方人豪放乐观,南方人心思缜密;不同的性格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人的画风粗犷有力,表现力极强;南方人则细腻优美,画风温文尔雅极好的表现出了南方风景的恬静优美。
三、画风特点
世纪之交的中国油画,已开始从过去崇尚的“苏式风格”和“85新潮”以来所追逐的西方图式中逐渐走出来,将眼光更多地投向民族艺术和地域文化的沃土,给中国油画自身的发展以更多的思考和选择。
特定的地域是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流派的,如西方的巴比松画派、巴黎画派,中国的岭南画派、黄土画派,等等。在南方各省油画界如此生机勃发的今天,如果以“南方”这一共同的大地特征为标杆,形成一个大的艺术流派也将是油画界众望所归的事情。近期,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湖南油画艺委会有意与南方几个省联合起来,打造“南方画派”。“南方画派”在组织形式上是以长江以南各省的优秀画家自愿加盟为基础,以南方风景特征为审美基本元素,探讨油画风景内涵与外缘,夯实南方风景大平台的学术根基,并包容“小语种”的个性发挥。广西的张冬峰,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本土的那种温润繁茂、简雅诗意的亚热带风景样式,在油画语言上成功的地域样式创造,充分体现出艺术语言和人文理想和谐结合的境界。张冬峰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实践,所达到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广西的油画艺术开始以“南方的风景”为组合符号,在苏旅等众多油画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的精心策划和运作下经过八、九年的时间,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让具有鲜明南方风景特征的油画作品在全国平台上一次次闪亮登场,并获得巨大成功。
油画创作本是非常个体的事情,一位艺术家一生的奋斗,仍感时间短促,藏在深阁人未知且潜质非常大的画家比比皆是,画家除了面对画布外还要面对许多,他们还是需要依赖社会完成个人对外交流的渠道疏通。所以说当下优势整合就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结伙”去完成那个共同的使命,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所肩负的压力也将是不轻的。
北方风景画家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的代表人物,陕西以西安美院为中心的西北画派也叫黄土地画派,他们以描绘陕北黄土地貌为主题,已经造就了西北风景油画的特色。像崔国强等油画家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北方风景画风。内蒙、东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培养了一批风景油画家,包括朝戈、苗景昌、王治平和老一辈的妥木斯怀着像草原一样的博大情怀,绘制出内蒙古草原的精美景象。而东北人以更为豪爽的个性在不断地展现着东北风格的油画风景。以郑艺、吴冶、任传文等为代表的风景油画家,其作品已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山西的油画近年来有了明显的突破,以山西地方特色为主题,又分别形成了晋南、晋中和晋北等油画圈,晋南画家以太行山为主题进行写生、创作,完成了一系列有地方特色语言的风景作品,代表画家有金小民、沈康等;晋中画家以晋中民俗建筑为主题进行油画创作,形成了表现三晋民俗的特色风格,代表画家有杨京、牛富强、苗华、武宣等;晋北画家以塞北风情为主题,进行写生和创作,代表画家有白羽平、卢文勇、申永红、祁文峰、孙日华等。白羽平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生长在山西朔州右玉县,凭着他对家乡情景的眷恋,不断地进行晋北风景创作,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晋北油画风景的特色,由于他的影响,吸引了很多北方画家前来右玉写生、创作,形成了油画界的右玉现象。而白羽平也成了北方油画风景的代表人物。近年来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师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表现风格,卢文勇、申永红、祁文峰他们的油画风景作品在国内各级展览中凸显风格,并屡屡获奖。他们的创作风格已经在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中得以应用,在油画专业的毕业创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晋北地处晋、冀、蒙交界处,以黄土高原地貌为主,四季鲜明,风景优美。春天残雪存留,绿芽萌发;夏天绿树蓝天,晴空万里;秋天天高气爽,丰收景象;冬天白雪飘飘,天地一色。形成了晋北特有的美好风景,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油画家前来写生、创作。当然这和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有关系,晋北与北京相邻,优美的风景自然会成为北京众多画家的创作基地,也成了美院师生的写生基地,这也带动了当地油画的发展,这些油画家给晋北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新的技法、新的材料、娴熟的运笔、完整的画面给了我们直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晋北的风景油画家。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热爱油画艺术,通过勤奋努力,潜心创作,开创了晋北风情油画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常文学.论油画语言的中国本土化之体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06).
[2]小文.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与深化――郭北平油画展学术探讨会提出得中国油画经典化问题[J].美术,2009(05).
[3]李海旺.油画语言的物质媒介化倾向[J].美术观察,2002(04).
风景优美的地方范文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风景优美的地方范文篇3
关键词:狭义美纯化和谐
在西方美学中有最重要的五个审美范畴: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其中,优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美,它与崇高相对。崇高又称壮美,它以粗犷、浑厚、博大、劲健、雄伟为基本审美特征。而优美则以典雅、清新、秀丽、细腻、圆润等为基本特征。
在西方画坛,很多画家着力于优美的表现,尤其是在风景油画中。风景油画中的优美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美,是最易为大众所接受的美的形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亲切、雅致、舒畅的视觉享受。优美的风景油画中在造型与色彩方面一般都不呈现强烈的矛盾冲突,而着力于矛盾双方的相对静止状态。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则表现为十分协调、和谐统一。
油画风景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自然之中蕴含的优美与很多其他多种因素交织、共生,这就需要画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风景油画作品中的优美是画家审美取向与自然中内在美的一致,是画家独特的审美感受与自然内在的一种契合。画家在观察与表现自然风景时,需要对自然风景进行提炼、概括,也就是按自己的审美取向对自然风景中的各种元素进行纯化,使自己所提炼的部分达到一种总体的和谐。所以说,风景画中的狭义美即优美的本质在于画家情感与自然风景的共存与互融,是画家对自然内在美的情感认同。
十八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休谟曾说:“美是各部分之间的这样一种秩序和结构:由于人性的本来的构造,由于习俗,或是由于偶然的心情,这种秩序和结构适宜于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美的特征……”休谟这里揭示的“美的特征”,从根本上讲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即画家与自然的统一。而他所强调的秩序对油画风景来说,就是透视中所蕴含的形的秩序与结构,以及明暗、冷暖、纯度等色彩变化秩序与色彩配置的结构等等。我认为,对于风景油画来说,美是上述秩序的和谐。风景油画中的优美,通过表现自然风景的光、色、形等造型规律中所包含的明暗、浓淡、大小、高低、刚柔等矛盾中的和谐统一,以天然的完美和谐作用于主体的感官,使主体获得安静恬美的心理感受。众多西方艺术大师们努力追寻“优美”,对这种“优美”的迷恋,使他们终生执著于对艺术形式的和谐??即“形式美”的探索和追逐,执着于画面形式的和谐。为了得到这种秩序上的和谐,画家们会删除自然风景中的不和谐的因素,恰如提炼矿石,纯化各种绘画造型元素的对比与调和关系。
每个风景画家都在其作品中努力表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风景被看作内容,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幅风景油画的真正内容。从此意义上讲,风景绘画创作是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的精神活动,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油画风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柯罗是朦胧优美的诗意风景画的伟大歌手。图1《梦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梦特芳丹公园风景如画,为柯罗的许多风景画提供了灵感。在这幅油画中画面的大部分都为一棵枝叶浓密的大树所占据,而与其相应的则是位于左边的小树,柯罗小心翼翼地平衡了画面的构图,用身着红衣的妇女和孩童加大了左侧的分量,中间一片水域倒映着远处的土坡和树木,银灰绿色的调子统一了整个画面。柯罗在处理时并不重视细节的精细表现,而是注重自然光线和阴影的整体和谐,画中的一切就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画家的笔法轻灵飘逸,远树如烟,近树如雾,而中间偶尔拖出的白色笔痕则恰当地传达了在这田园一般风景中的那一丝动人的反光。这一片透明的天地,这令人陶醉的光线,或许只有音乐的意境才可以与之媲美吧。柯罗天生的诗意和对色彩的微妙感觉是无人可以重复的,而且他作品的精髓显然不止是表面上的那一点诗意。在光线、大气和形块的处理中,柯罗依旧执着于优美古典的和谐结构。对柯罗而言,线条、形、团块、调子、反光以及人物都是追寻画面秩序的内在元素,他根据画面需要来编排它们,来研究自然的结构与画面结构,并创造具有不同意蕴的画面气氛。
图2是法国画家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拾穗者》。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整幅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面部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其中蕴含的其实是画家对形的内在秩序美的不懈追求。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在画面色彩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殊情感。
“大自然中,除了色调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是另一位毕生追求优美的诗意风景画的画家列维坦对大自然的感悟。列维坦是19世纪后期俄国艺术界的顶尖人物。图3《雨后的普廖斯》是列维坦的旅行写生作品。画里颇能展现他心爱的冷灰色调。雨后天光乍泄,万物的色彩都含而不露。在这单纯干净的天光下,色相的冷暖变化就更细腻。草色、沙土色、天色、水色、山色以及远村色,都一点点地收到灰??鞯牡髯永铩U庵钟煽砝?木吧钣胂改宓慕ケ渌?嫱谐龅幕依叮?裢忪届弧A形?沟幕?哂幸恢治峦瘛⒚骶坏挠琶馈?nbsp;
图4时列维坦的另一幅油画《月色》,这幅画更多了一种深沉宁静的气质。画中夜晚乡间的小路上的一点微黄在灰蓝、灰紫的夜色氛围中向远处平静地伸延。画面具有严格的形的秩序:左右两排夜树从高到低的秩序,路面上树的投影呈现从近到远由疏到密的节奏。夜景的细节刻画,在他来说纯粹是出于对夜色的多次观察和在画面上的重新组合。夜间云彩地变幻流变,小白桦树干上反射月光的虚实节奏,树叶成片地晃动,以及远处农舍的隐没,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班演奏着夜的静穆与遐想。
从柯罗到米勒,再到列维坦,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心感受着自然的脉搏,用色彩和线条演绎着自然中潜在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