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复合材料(6篇)

时间:

复合材料篇1

木塑复合材料与越来越稀少的实木相比:具有木材和塑料的复合功能,不吸水、不发霉、耐老化、耐酸碱、拒虫害、易着色、易加工、无毒、无味等特性;各项性能指标可与硬木相媲美,外观、手感与天然木材相似,可锯、可刨、可钻、握钉力强;可根据客户要求研制及生产个性化产品,如色彩等;可100%的回收再利用,是一种性能优良、经济环保的新材料;可以替代外运货物木质包装材料和铺垫材料;也可以用于门窗框、建筑模板、地板、家具、汽车配件及交通护栏等的生产。

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木塑制品在市场上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木塑复合制品年产量已接近10万吨(50%用于地板、15%用于门窗、15%用于护栏、20%为其他产品),产值超过8亿元人民币。据预测,至“十一五”结束,我国的木塑年产销量有望突破50万吨,产值有可能超过50亿元人民币;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木塑产量有望赶上美国。

本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技术以聚烯烃类塑料及木质纤维为原料,采用先进的一步法生产工艺,不造粒;加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特殊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良好的混炼效果、塑料与木粉分散均匀;机器下料速度快,产量大幅提高;加工助剂大量减少;产品表面光洁,物理机械性能优良;综合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材料可100%回收利用。

复合材料篇2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与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已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因此,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问世,使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几年欧美复合材料产需均持续增长,而亚洲的日本则因经济不景气,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主要复合材料生产商ppg公司统计,2000年欧洲的复合材料全球占有率约为32%,年产量约200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复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美国gdp增长率的2倍,达到4%~6%。2000年,美国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达170万吨左右。特别是汽车用复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崛起。亚洲近几年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与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密切相关,各国的占有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亚洲的复合材料仍将继续增长,2000年的总产量约为145万吨,预计2005年总产量将达180万吨。

从应用上看,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4.8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10.5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7.5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2.4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中。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高分子复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例如,用植物纤维与废塑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在北美已被大量用作托盘和包装箱,用以替代木制产品;而可降解复合材料也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重点。

另外,纳米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也成为新的热点。以纳米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与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1、玻璃纤维

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由于高强度玻璃纤维性价比较高,因此增长率也比较快,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石英玻璃纤维及高硅氧玻璃纤维属于耐高温的玻璃纤维,是比较理想的耐热防火材料,用其增强酚醛树脂可制成各种结构的耐高温、耐烧蚀的复合材料部件,大量应用于火箭、导弹的防热材料。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实用化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的碳纤维、芳纶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三大增强纤维中,只有高强度玻璃纤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小规模的产业,现阶段年产可达500吨。

2、碳纤维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导电等一系列性能,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运动器具和体育用品方面也广泛采用。据预测,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汽车、能源等领域将会大规模采用工业级碳纤维。1997~2000年间,宇航用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估计为31%,而工业用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估计会达到130%。我国的碳纤维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相当于国外七十年代中、末期水平,与国外差距达20年左右。国产碳纤维的主要问题是性能不太稳定且离散系数大、无高性能碳纤维、品种单一、规格不全、连续长度不够、未经表面处理、价格偏高等。

3、芳纶纤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日本、前苏联也先后开展了芳纶纤维的研制开发工作。日本及俄罗斯的芳纶纤维已投入市场,年增长速度也达到20%左右。芳纶纤维比强度、比模量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零部件(如火箭发动机壳体、飞机发动机舱、整流罩、方向舵等)、舰船(如航空母舰、核潜艇、游艇、救生艇等)、汽车(如轮胎帘子线、高压软管、摩擦材料、高压气瓶等)以及耐热运输带、体育运动器材等。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比强度在各种纤维中位居第一,尤其是它的抗化学试剂侵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它还具有优良的高频声纳透过性和耐海水腐蚀性,许多国家已用它来制造舰艇的高频声纳导流罩,大大提高了舰艇的探雷、扫雷能力。除在军事领域,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医疗器械、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纤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5、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以热固性树脂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为基体,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的特点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机械、电子、水利、交通、汽车、家电和宇航等各个领域。1993年世界环氧树脂生产能力为130万吨,1996年递增到143万吨,1997年为148万吨,1999年150万吨,2003年达到180万吨左右。我国从1975年开始研究环氧树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环氧树脂生产企业约有170多家,总生产能力为50多万吨,设备利用率为80%左右。酚醛树脂具有耐热性、耐磨擦性、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优异、低发烟性和耐酸性优异等特点,因而在复合材料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997年全球酚醛树脂的产量为300万吨,其中美国为164万吨。我国的产量为18万吨,进口4万吨。乙烯基酯树脂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热固性树脂,其特点是耐腐蚀性好,耐溶剂性好,机械强度高,延伸率大,与金属、塑料、混凝土等材料的粘结性能好,耐疲劳性能好,电性能佳,耐热老化,固化收缩率低,可常温固化也可加热固化。南京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引进荷兰atlac系列强耐腐蚀性乙烯基酯树脂,已广泛用于贮罐、容器、管道等,有的品种还能用于防水和热压成型。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新华树脂厂、南通明佳聚合物有限公司等厂家也生产乙烯基酯树脂。

1971年以前我国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主要是军工产品,70年代后开始转向民用。从1987年起,各地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池窑拉丝、短切毡、表面毡生产线及各种牌号的聚酯树脂(美、德、荷、英、意、日)和环氧树脂(日、德)生产技术;在成型工艺方面,引进了缠绕管、罐生产线、拉挤工艺生产线、smc生产线、连续制板机组、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机、喷射成型技术、树脂注射成型技术及渔竿生产线等,形成了从研究、设计、生产及原材料配套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截止2000年底,我国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达3000多家,已有51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品种3000多种,总产量达73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产品主要用于建筑、防腐、轻工、交通运输、造船等工业领域。在建筑方面,有内外墙板、透明瓦、冷却塔、空调罩、风机、玻璃钢水箱、卫生洁具、净化槽等;在石油化工方面,主要用于管道及贮罐;在交通运输方面,汽车上主要有车身、引擎盖、保险杠等配件,火车上有车厢板、门窗、座椅等,船艇方面主要有气垫船、救生艇、侦察艇、渔船等;在机械及电器领域如屋顶风机、轴流风机、电缆桥架、绝缘棒、集成电路板等产品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在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轻型飞机、尾翼、卫星天线、火箭喷管、防弹板、防弹衣、鱼雷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主要有长纤维增强粒料(lfp)、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mitt)和玻璃纤维毡增强型热塑性复合材料(gmt)。根据使用要求不同,树脂基体主要有pp、pe、pa、pbt、pei、pc、pes、peek、pi、pai等热塑性工程塑料,纤维种类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硼纤维等一切可能的纤维品种。随着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优势,该品种的复合材料发展较快,欧美发达国家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占到树脂基复合材料总量的30%以上。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注射件居多,基体以pp、pa为主。产品有管件(弯头、三通、法兰)、阀门、叶轮、轴承、电器及汽车零件、挤出成型管道、gmt模压制品(如吉普车座椅支架)、汽车踏板、座椅等。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在汽车中的应用包括通风和供暖系统、空气过滤器外壳、变速箱盖、座椅架、挡泥板垫片、传动皮带保护罩等。

滑石粉填充的pp具有高刚性、高强度、极好的耐热老化性能及耐寒性。滑石粉增强pp在车内装饰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用作通风系统零部件,仪表盘和自动刹车控制杠等,例如美国hpm公司用20%滑石粉填充pp制成的蜂窝状结构的吸音天花板和轿车的摇窗升降器卷绳筒外壳。

云母复合材料具有高刚性、高热变形温度、低收缩率、低挠曲性、尺寸稳定以及低密度、低价格等特点,利用云母/聚丙烯复合材料可制作汽车仪表盘、前灯保护圈、挡板罩、车门护栏、电机风扇、百叶窗等部件,利用该材料的阻尼性可制作音响零件,利用其屏蔽性可制作蓄电池箱等。

我国的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十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产量达到12万吨,约占树脂基复合材料总产量的17%,,所用的基体材料仍以pp、pa为主,增强材料以玻璃纤维为主,少量为碳纤维,在热塑性复合材料方面未能有重大突破,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我国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和热点

我国复合材料发展潜力很大,但须处理好以下热点问题。

1、复合材料创新

复合材料创新包括复合材料的技术发展、复合材料的工艺发展、复合材料的产品发展和复合材料的应用,具体要抓住树脂基体发展创新、增强材料发展创新、生产工艺发展创新和产品应用发展创新。到2007年,亚洲占世界复合材料总销售量的比例将从18%增加到25%,目前亚洲人均消费量仅为0.29kg,而美国为6.8kg,亚洲地区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2、聚丙烯腈基纤维发展

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缓慢,从cf发展回顾、特点、国内碳纤维发展过程、中国pan基cf市场概况、特点、“十五”科技攻关情况看,发展聚丙烯腈基纤维既有需要也有可能。

3、玻璃纤维结构调整

我国玻璃纤维70%以上用于增强基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优势,但在品种规格和质量上与先进国家尚有差距,必须改进和发展纱类、机织物、无纺毡、编织物、缝编织物、复合毡,推进玻纤与玻钢两行业密切合作,促进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新发展。

4、开发能源、交通用复合材料市场

一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用复合材料,包括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烟气脱硫装置用复合材料、输变电设备用复合材料和天然气、氢气高压容器;二是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用复合材料,包括汽车车身、构架和车体外覆盖件,轨道交通车体、车门、座椅、电缆槽、电缆架、格栅、电器箱等;三是民航客机用复合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约占10%,主要产品为机翼部件、垂直尾翼、机头罩等。我国未来20年间需新增支线飞机661架,将形成民航客机的大产业,复合材料可建成新产业与之相配套;四是船艇用复合材料,主要为游艇和渔船,游艇作为高级娱乐耐用消费品在欧美有很大市场,由于我国鱼类资源的减少、渔船虽发展缓慢,但复合材料特有的优点仍有发展的空间。

5、纤维复合材料基础设施应用

国内外复合材料在桥梁、房屋、道路中的基础应用广泛,与传统材料相比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在桥梁上和在房屋补强、隧道工程以及大型储仓修补和加固中市场广阔。

6、复合材料综合处理与再生

复合材料篇3

关键词:凹凸棒土预处理聚合物/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TQ330.3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0-02

凹凸棒土(AT)是一种天然的硅酸盐矿物,属于海泡石族,其典型化学式为Si8Mg5O20(OH)2(OH2)4・4H2O,结构如图1所示[1,2]。作为一种重要的稀缺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凹凸棒土在机械、化工、农牧业、建材、石油、冶金、食品等几十个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从医疗的角度来看,凹凸棒土具有灭菌、除臭、去毒、杀虫性的功能。在酿造工业中,用凹凸棒土来澄清葡萄酒、苹果酒、啤酒等酒类制品,可以除去酒中的各种残渣杂质,使酒质纯净。从化工的角度看,凹凸棒土具有表面活性中心,除吸附外,还有催化作用,加工后的凹凸棒土制品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食品加工助剂和食品添加剂,可取代活性炭。因此,凹凸棒被广泛用作干燥剂、防潮珠、吸附剂、催化剂载体和抗菌剂载体等。

凹凸棒土具有纤维状结构,其结构可分为三层。上下两层是硅氧四面体结构,中间一层是Mg-O八面体。这些结构单元按方格形式交错排列,构成c轴方向的双链状、沿a、b轴方向的层状结构。由于结构中存在晶格置换,故晶体中含有不定量的Na+、Ca2+、Fe3+、Al3+。AT的显微结构包括3个层次:一是凹凸棒土的基本结构单元―棒晶。棒晶呈针状,长约1μm,直径0.01μm。因此,按照目前关于纳米粒子的分类,棒晶属于一维纳米材料;二是由棒晶紧密平行聚集而成的棒晶束;三是由晶束(包括棒晶)间相互聚集而形成的各种聚集体(粒径0.01~0.1μm)[3]。

由于凹凸棒土的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它不具有像蒙脱土那样的三层片状结构,因而不能发生插层反应。另外,由于凹凸棒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值较小,说明棒晶之间的聚集力是一种较微弱的物理吸附力,不同于蒙脱土粘土纳米单晶层之间的强大的离子键作用,这就为通过超声分散的方法合成凹凸棒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而且,相比所有其它的天然矿物,凹凸棒土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这就使得凹凸棒土成为增强材料的理想选择。

1凹凸棒土的预处理

凹凸棒土的基本结构单元棒晶是天然的一维纳米结构,但是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易于团聚,且其表面含有极性的羟基,与非极性的有机高聚物亲和性差,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特性,故制备聚合物/凹凸棒土复合材料之前需先对凹凸棒土预处理改性。目前,主要的改性方法有高温处理法、酸处理法、偶联剂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超声波分散法和微波处理法等[4-5],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酸处理法、偶联剂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

法等。

1.1酸处理法

凹凸棒土经酸浸泡后,内部四面体与八面体结构部分溶解;未溶解的八面体结构起支撑作用,使孔数目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同时,凹凸棒土孔道中常含有碳酸盐等杂质,酸化处理一方面可除去分布于凹凸棒土孔道中的杂质,使孔道疏通;另一方面,由于凹凸棒土的阳离子可交换性,半径较小的H+能置换出凹凸棒石层间部分K+、Na+、Ca2+和Mg2+等离子,增大孔容积。

多种因素使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吸附性、脱色性等多种性能得到提高。一般来说,利用酸改性,凹凸棒土的比表面积会随着酸含量的增加、改性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是如果酸浓度过大,凹凸棒土中八面体阳离子近乎于完全溶解时,四面体结构失去支撑引起结构塌陷,会引起比表面积下降。凹凸棒性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应考虑实际成本问题。根据不同的要求确定酸含量和改性时间,以期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1.2偶联剂处理法

同其它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一样,矿物偶联剂预处理是常见的处理方法,最常用的偶联剂是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分子中同时具有两种以上不同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化物。一头的基团能水解生成硅酸,容易与凹凸棒土表面上的羟基作用,从而使凹凸棒土有机化。另一头连接着能够与聚合物分子有亲和力或反应能力的活性官能团,从而使得到聚合物/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成为可能。

1.3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凹凸棒土等电点pH为3,通常情况下带负电,晶体内部孔道结构以及OH-键等的存在,使得凹凸棒土热活化后会出现氧原子的电荷不平衡点,阴、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化剂均能与凹凸棒土作用,既能进行离子交换,又能物理吸附。因此,可以采用表面活性剂进行预处理。

1.4超声波分散法

超声波分散法是一种新型的凹凸棒土处理方法。超声波作为一种特殊的能量作用形式,与热能、光能、离子辐射能有明显的区别。超声波引起的空化包括:气泡的形成、成长和崩溃。形成的气泡在几微秒之内突然崩溃,由此可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以及在溶液中形成的冲击波和微射流,可以导致分子间的强烈相互碰撞和聚集,对液固相体系起到了很好的冲击作用。这些碰撞具有足够的能量,产生强大的剪切作用,可以快速的将凹凸棒土的棒状晶束或晶束的聚集体打碎,从而达到均匀分散的目的。

2聚合物/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近年来,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已成为新材料研究的热点[6-7]。凹凸棒土作为另一种硅酸盐粘土,由于其价格低廉并且性能优越,也渐渐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翔等通过两步法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具有核壳特征AT/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三元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PC连续相中形成了以AT为核,PP为壳的分散相。这种核壳结构特征相包容粒子对PC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且强度较PP/PC二元共混体系有所提高。

LihuaWang等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有机AT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发现凹凸棒土在聚丙烯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凹凸棒土的加入,不改变聚丙烯的晶型但使其结晶度稍有增加。性能测试结果说明复合材料的动态储能模量提高幅度较大,但Tg变化不大;拉伸强度提高了6%~

13%,模量提高15%~32%,冲击强度最大提高70%;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

ShiquanLai等[11]通过压模法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和酸处理AT的纳米复合材料。所得PTFE/AT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变化不大,但磨损率远低于纯PTFE。酸处理的纳米AT对于PTFE耐磨性能的提高优于未处理的AT,其耐磨损性能随着酸处理AT添加量的增大而呈现单调提高的趋势。与纯PTFE相比,PTFE/AT复合材料有更高的热吸收容量且展示出更高的耐磨损性能。

徐斌海等以纳米凹凸棒土为补强制,采用机械共混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进行填充,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高耐热性能的纳米AT/MVQ复合材料。结果表明,AT对MVQ具有较好的补强性能,且经湿法改性后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填料用量为l0phr时,采用湿法改性AT填充所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了19.5%。热分析表明,相比于生胶,填充改性AT的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41.1℃。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可以增强AT与MVQ分子之间的界面结合力。

吴键儒等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氨酯/凹凸棒土复合材料。通过SEM、TG、DMA等测试方法对PU/AT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较PU都有明显提高,拉伸强度也有较大提高。

王平华等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凹凸棒土表面进行修饰,并通过乳液聚合法在修饰后的凹凸棒土表面接枝聚合MMA单体,将经上述处理的凹凸棒土与LDPE(低密度聚乙烯)复合制备LDPE/AT纳米复合材料。实验表明,表面包覆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凹凸棒土能有效地解决复合材料的界面黏接,提高复合材料的

性能。

BingliPan等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分别添加4wt%和2wt%凹凸棒土时,在拉伸测试和弯曲测试中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凹凸棒土在尼龙6中分散均匀;凹凸棒土的添加不会改变尼龙6和凹凸棒土的晶体结构,但γ型尼龙6晶体的尺寸变大;对于注射成型样品来说,从外到内,α型尼龙6晶体含量逐渐增多而γ型晶体逐渐

减少。

FengYang等研究了纳米颗粒(二氧化硅和凹凸棒土)和SINK阻燃剂的相互作用对聚苯乙烯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添加总体上提高聚苯乙烯的氧指数;而垂直燃烧测试表明,单独添加二氧化硅和凹凸棒土的聚乙烯不具有阻燃性,材料燃烧地更快;而纳米颗粒与SINK阻燃剂共同使用时,显著地提高了聚苯乙烯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热释放速率明显降低。

BinXu等制备了凹凸棒土增强的聚氨酯形状记忆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未处理的商业凹凸棒土的添加明显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原因是水分的存在以及凹凸棒土的无定型结构和表面羟基基团。凹凸棒土在850℃处理会导致颗粒的的结晶和层状凹凸棒土结构的产生。添加热处理的凹凸棒土的复合材料,其硬度随凹凸棒土含量的增加明显提高,原因是纳米颗粒的均相分散和颗粒与基体的强结合力。

3结语

聚合物/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可以发挥凹凸棒土灭菌、除臭、去毒、杀虫等功能,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制品的强度具有重要作用。聚合物/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的关键是凹凸棒土的预处理,今后的研究重点依然在此。

参考文献:

[1]Bradley.Thestructureschemeofattapulgite[J].Am.Mineral,1940,25(6):405-410.

[2]ShenL,LinYJ,DuQG,etal.Preparationandrheologyofpolyamide-6/attapulgitenanocompositesandstudiesontheirpercolatedstructure[J].Polymer,2005,46(15):5758-5766.

[3]周杰,刘宁,李云,等.凹凸棒石粘土的显微结构特征[J].硅酸盐通报,1999(6):50-54.

[4]高华,方兴.凹凸棒性方法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2):1090-1093.

[5]樊国栋,沈茂.凹凸棒黏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9,28(1):99-105.

[6]黄锐,王旭,李忠明.纳米塑料―聚合物/纳米无机物复合材料研制、应用与进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复合材料篇4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航空航天领域;飞船;卫星;火箭;飞机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V257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039-04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19

1概述

现阶段,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要求不断提升,为了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应该研发新型、高性能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其具有多功能性、经济效益最大化、结构整体性以及可设计性等众多特点。将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航空航天器的性能,减轻其质量。和传统钢、铝材料相比,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能够减轻航天航空器结构重量的30%左右,在提高航空航天器性能的同时,还能降低制造和发射成本。现阶段,先进复合材料已经成为飞船、卫星、火箭、飞机等现代航空航天器的理想材料,同时,先进复合材料已经和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金属材料并列为四大材料。因此,文章针对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发展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现阶段,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实现了从次承力构件向主承力构件的转变,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军机、民机、航空发动机、新型验证机和无人机、卫星和宇航器、导弹以及火箭等领域,即先进复合材料已经进入到实践应用阶段。但是,我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设计理念、制备方法、加工设备、生产工艺以及应用规模等都相对落后。例如,我国军用战斗机中复合材料的用量低于国外先进战斗机的复合材料用量,仅有少数的军用战斗机超过20%,例如J-20其复合材料的用量约为27%。我国成功研制的C9型民用飞机,单架飞机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用量超过16吨,标志着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3先进复合材料简介

3.1先进复合材料的组成

复合材料是由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若干种材料采用复合工艺组成的新兴材料,先进复合材料不仅能够保留原有组成材料的特点,还能够对各种组成材料的优良性能进行综合,各种材料性能的相互补充和关联,能够赋予新兴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先进复合材料简称ACM,指的是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相增强的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的多种性能都优于普通钢、铝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轻航空航天设备的重量,同时赋予航空航天设备特殊的性能,例如吸波、防热等。

3.2先进复合材料的特性

先进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3.2.1多功能性。先进复合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了众多优异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生物性能以及化学性能,例如防热性能、阻燃性能、屏蔽性能、吸波性能、半导性能、超导性能等,并且不同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组成不同,其功能性存在一定的差别,综合性、多功能性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先进复合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3.2.2经济效益最大化。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能够减少产品部件数量。由于复杂部件的连接不需要进行铆接、焊接,因此对连接部件的需求量降低,有效地减少了装配材料成本、装配和连接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3.2.3结构整体性。先进复合材料可以加工成整体部件,即采用先进复合材料部件能够替代若干金属部件。某些特殊轮廓和表面复杂的部件,用金属制造的可行性较低,采用先进复合材料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3.2.4可设计性。采用树脂、纤维、复合结构方式,能够获得不同形状、不同性能的复合材料,例如选择合适的材料、铺层程序,能够加工出膨胀系数为零的复合材料,并且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优于传统金属材料。

4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飞机制造以钢、铝、钛合金为主要材料,而传统飞机上应用比例最大、构成轻质结构主体的铝合金正在被越来越流行的复合材料所替代。我们所指的复合材料主要是以高性能纤维作为增强体,用树脂作为基体将纤维粘结在内部并固化成型的高性能塑料。随着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前先进的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关键应用部位和用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飞机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耐高温、密度低、强度大等特点,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运用最为广泛。与密度达到2.8g/cm3左右的铝合金相比,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一般在1.45~1.6g/cm3左右;而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5GMPa以上,超过铝合金部件的3倍,接近超高强度合金钢制部件的水平。这种密度低、强度刚度高的优势,使飞机的复合材料结构部件在获得与先进铝合金部件在强度刚度等综合性能方面相当的水平时,重量可以大幅减少20%~30%。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应用于受载不大的简单零部件,可减重20%;第二阶段是应用于承力大的部件,可减重25%~30%;第三阶段是应用于复杂受力部位,如中机身段、中央翼盒等,可减重30%。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的外饰和内饰部件,如飞机的一次构造材料:主翼、尾翼、机体,二次构造材料,副翼、方向舵、升降舵、内装材料、地板材、桁梁、刹车片等及直升飞机的叶片。根据统计,小型商务机和直升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已占55%左右,军用飞机占25%左右,大型客机占20%左右。

4.1军机上的应用

为满足新一代战斗机对高机动性、超音速巡航及隐身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战斗机全部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先进的复合材料也大大增加了军用运输机的有效载重,增大了军用飞机的载油量,克服常规材料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因此,先进复合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军机上,例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军机主结构、次结构以及特殊部位等方面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军机的耐腐蚀性、抗疲劳性,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减重效果;再如,F22由于存在超声速巡航需求,飞机外表面会长时间与空气高速剧烈摩擦,因此在机翼复合材料上放弃了环氧基树脂,而使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以获得260℃的最大工作温度。

4.2民机上的应用

民机和军用飞机不同,民用飞机作为以载客飞行和运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对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更加严格。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大量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在对材料工艺稳定性和有关试验数据尚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应用较多含量的复合材料需要大量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民航上的复合材料应用受限,使用分为两类:结构件用复合材料、舱内材料。

以波音787为例,每架飞机的结构比例中有50%是重约35吨的复合材料,这意味着它从材料密度上就减轻了15吨左右的重量。而空客也不甘示弱,新的A350客机改名为A-350XWB,XWB意为超宽机身,复合材料的比例达到了52%,是现在所有大型商用飞机中最高的。A-350XWB的机体比B-787还宽13cm。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大型商用飞机研制巨头,波音、空客先后推出复合材料占结构比例50%的主力型号,这意味着大型客机结构设计以复合材料为主要材料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波音787等新一代复合材料飞机上实现的性能提升,并不仅仅是依靠低密度材料减重得来。实际上复合材料在工艺、结构力学设计上,都有着传统金属材料所完全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复合材料可以做出超大尺寸的整体结构部件,而且尺寸大小不会随着温度高低而产生变化。

国产大飞机在复合材料的应用上还比较保守,公开的报道显示,复合材料的使用量约占C919飞机结构重量的20%。飞机上使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它们具有高耐腐蚀、质量轻等特点,在这些性能上的确要超过一般的金属材料。通常复合材料的价格大约是常规铝合金材料的几十倍,即便是我们看起来已经很金贵的铝锂合金材料,其价格也比复合材料低得多,所以C919仅为波音737价格的1/2左右。

4.3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对于航空领域,特别是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制造而言,高性能系统所需的轻质和耐高温等特性越来越重要。航空发动机产业是指涡扇/涡喷发动机、涡轴/涡桨发动机和传统传动系统以及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集研发、生产、维修保障服务于一体化产业集群。新的材料和工艺不断研发以应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GE-AEBG公司、惠普公司在制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时都采用了先进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风扇出风道导流片、风扇罩、推力反向器等部位。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3.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将碳化硅陶瓷纤维与碳化硅基底材料复合后,再涂覆一层专用涂层提升其性能,密度仅为金属材料的三分之一。由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的耐高温属性,因此在发动机流道中使用空气代替,在发动机高温区只需要较少甚至不需要冷却气体,涡轮扇发动机大幅减重,意味着发动机运转效率更高,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耐久性、燃油经济性和高推重比。F-35战斗机使用的F135发动机是有史以来战斗机上安装过的推力最大的喷气式发动机,F135使用了陶瓷基复合材料(CMC),主要用在F135-PW-600喷管的外侧部分。

以GE航空集团为例,陶瓷基复合材料在GE航空集团的技术路线图上是一条关键路径。通用电气航空集团将于2016年新建两个复合材料制造厂,用于碳化硅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批量制造,这两种复合材料都是制造喷气式发动机零部件的必备材料。GE公司是所有厂商中第一个决定使用CMC制造旋转叶片的,通过把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安装在发动机上试车,它们已经证明了旋转CMC叶片的性能,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3.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降噪能力强、耐腐蚀性强、耐疲劳能力好、比模量高、强度高等众多优点。通过将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的冷端结构、反推力装置以及发动机短舱等结构上,不仅能够降低发动机的重量,还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及强度等。例如,JTAGG验证机的进气机匣利用PMR15树脂基复合材料,该种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传统铝合金进气机匣的重量降低了25%。

4.4新型验证机及无人机上的应用

现代战争理念的改变,使无人机倍受青睐,无人战斗机是未来航空武器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无人机除在情报、监视、侦察等信息化作战中的特殊作用外,还能在突防、核战、化学和生物武器战争中发挥有人军机无法替代的作用。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是飞行更高、更远、更长,隐身性能更好,制造更加简便快捷,成本更低等,其中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超轻超大复合材料结构技术是提高其续航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和有效载荷能力的关键。和传统的铝合金混合结构相比,以复合材料为结构的无人机,例如“全球鹰”“捕食者”等无人机都采用先进复合材料。以“全球鹰”为例,该种无人机的机翼、尾翼都采用石墨/环氧复合材料,采用该种复合材料制造的无人机,和传统铝合金混合结构的重量相比降低了65%。再如,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发的X-47无人战斗机,为了满足生存力、机动性、隐身性能等特殊要求,该无人机除了接头部位采用了少量的铝合金外,几乎整个机体都采用先进复合材料。依靠复合材料,设计师还可以做出传统金属材料所无法达成的气动力学设计,比如超声速飞行的前掠翼飞机。

5先进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5.1卫星和宇航器结构材料

卫星结构的质量会影响对运载火箭的要求以及卫星功能,卫星结构的轻型化设计已经成为卫星结构发展的趋势之一。国际通讯卫星中心的推力桶采用先进复合材料,该种推力桶质量比传统铝结构的质量降低了30%左右,降低的重量可以增加460条电话线路,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卫星的发射费用。欧美国家卫星结构的质量为总质量的1/10,其原因就是大量的应用了先进复合材料。现阶段,我国神州系列飞船、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都采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有效地降低了总体重量,同时发射成本也显著降低。

5.2导弹用结构材料

现阶段,美国已经将先进复合材料作为导弹弹头结构壳体、级间段、仪器舱等部件的主要材料,洛克希德导弹与宇航公司指出,采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制造的导弹比传统铝结构导弹的重量减轻40%。现阶段,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的导弹发射筒也被国外发达国家应用在战术、战略型号上,例如,俄罗斯的“白杨M”导弹、美国的“MX”导弹都采用复合材料发射筒。因为先进复合材料导弹发射筒和传统金属结构相比,其结构质量显著降低,能有效地提高战略、战术导弹的灵活性。在战术导弹领域,先进复合材料结构的导弹发射筒更加灵活、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现阶段,我国也研发了先进复合材料结构的战略导弹和导弹发射筒,还研发了先进复合材料仪器舱,有效地提高了战略导弹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应用效果良好。

5.3运载火箭结构材料

国外发达国家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纤维缠绕成型的玻璃钢壳体代替传统的钢壳,例如,美国的“北极星A-3”潜地导弹,采用纤维缠绕成型的玻璃钢壳体,其重量比采用传统钢壳的“A-1”轻了55%左右,随后研发的“MX”“三叉戟1”的三级发动机壳体,全部都采用芳纶/环氧复合材料,该种结构形式的壳体质量比纤维缠绕成型玻璃体壳体的重量减轻了50%左右。随着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其在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中的应用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先进复合材料被应用在三叉戟Ⅱ、德尔塔Ⅱ-7925运载火箭等型号中。现阶段,我国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制造业逐渐的开始应用先进复合材料,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40多年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经过多年的研发,已经成功地将芳纶/环氧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应用在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中。先进复合材料在运载火箭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重量,同时提高了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性能。

6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

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已经成为评价航空航天器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提高航空航天器结构先进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先导技术。由于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已经进行大量投入来强化先进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其发展前景良好。未来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6.1智能化

智能型先进复合材料和结构的研究,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能型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器外表的应用:在未来航空器表面增加各种传感器,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全面、智能的检测,同时为通讯系统、电子战以及雷达系统提供瞬时模态,以此保证航空器能够安全、稳定地飞行。

6.2多功能化

在减小航空航天器体积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航空航天器的突防能力,许多结构部件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多功能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能够赋予航空航天器新的功能,现阶段,多功能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从双功能型向三功能型方向转变。

6.3质量轻、性能高

目前,我国先进复合材料能够减轻航空航天器的质量占总重的20%左右,和国外25%以上的减重效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该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较低,并且结构的整体性相对较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复合材料强度、韧性以及整体性等方面的研究,研发整体性好、强度高和韧性高的先进复合材料,同时使复合材料的减重率超过25%。

6.4低成本

成本较高是限制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该问题,应该对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科学的制造工艺进行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尺寸以及形状的加工和制造,同时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等,提高先进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提高其成品率,以此降低先进复合材料的成本。

7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工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部分先进复合材料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航空航天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研究、研发人员和生产企业应该加快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解决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各种难题,以此提高我国航空航天器的各种性能,进一步促进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全面、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衡.先进复合材料在军用固定翼飞机上的发展历程

及前景展望[J].纤维复合材料,2014,(4).

[2]朱晋生,王卓,欧峰.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

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12,(9).

[3]吴良义.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展:航空、航天和民

用航空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市场预测[J].化工新

型材料,2012,40(1).

[4]何东晓.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应用综述[J].高

科技纤维与应用,2006,31(2).

[5]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J].科

技与企业,2015,(22).

[6]高琳.智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应用

[J].纤维复合材料,2014,(1).

[7]徐倩.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研究[D].北方工业大

学,2010.

[8]施晶晶.航空复合材料可重入制造过程建模与调度方

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9]沈军,谢怀勤.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

与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16(5).

[10]王春净,代云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

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23(2).

[11]Yin-hsuanLee,Chuei-TinChang,DavidShan-

HillWong,Shi-ShangJang.Petri-netbased

schedulingstrategyfor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

processes[J].ChemicalEngineeringResearchand

Design,2011,89(3).

[12]El-KhoulyI.A.,El-Kilany,K.S.El-Sayed,

A.E.Modelingandsimulationofre-entrantflow

shopscheduling:anapplicationinsemiconductor

复合材料篇5

四点弯曲性能测试:按照标准ASTMD6109-2005进行测试;吸水率测试:按标准GB/T17657-1999中4.6进行测试;落锤冲击性能测试:按标准ASTMD4495-00进行测试,落球重量4.5kg;加工流变性能: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上进行测试,温度170℃,转子转速30r/min,加料量40g;SEM分析测试:制小样条,液氮冷冻萃断,对样条断面进行喷金处理。

2结果与讨论

试验配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木粉、塑料和相容剂,其中剂总添加比例为2.7%。分别采用一步法、两步法、三步法工艺进行试验,其中三步法工艺造粒前剂添加比例为1.35%,造粒后再添加1.35%,按照工业化的生产流程,挤出15×50mm(厚度×宽度)实心型材。

2.1不同生产工艺对加工性能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温度参数、主机转速条件下,一步法工艺主机转矩和熔体压力最大,两步法工艺最小,三步法工艺次之;从型材外观上看,两步法工艺和三步法工艺生产出的型材表面光滑,一步法工艺型材表面有细小的横线裂纹;从挤出线速比较,三步法工艺是一步法工艺的1.84倍,是两步法工艺的1.31倍。在相同的主机转速下,主机转矩、熔体压力和挤出线速主要体现物料的流变性能,将一步法工艺的高混料和两步法、三步法工艺的造粒料通过扭矩流变仪进行流变性能的测试,从表2的流变特征参数可以看出,一步法工艺由于混合后的物料没有经过造粒塑化的过程,在型材挤出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将物料塑化熔融,一步法工艺的平衡时间最长,需要3.28min,同时一步法工艺的平衡扭矩也为最大,说明熔融物料的表观粘度很大,流动性差,型材挤出速度慢;两步法工艺,平衡时间适中、平衡扭矩低,说明生产时经过造粒的过程后,物料较易塑化,物料流动性好[3];三步法平衡时间最短,平衡扭矩适中,这说明了剂分两步添加,造粒后添加的剂损失少,缩短了塑化的时间,起到真正的作用,成型时挤出速度快,而平衡扭矩比两步法工艺略大,可能是因为造粒过程,剂对相容剂的副反应小,使得木粉和塑料基体的结合力增强,熔体压力增加,这是加快挤出线速的同时提高型材物理机械性能的基础。

2.2不同生产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弯曲性能上比较,弯曲强度两步法比一步法高18.4%,三步法比两步法高19.2%,刚性(弯曲模量)也有同样变化趋势。落锤冲击高度方面,两步法比一步法高100mm,三步法比两步法高150mm。从以上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三步法性能最好,一步法性能最差,这是因为一步法工艺物料通过高速混合机搅拌后,物料中木粉间的结合水还没能完全排出,物料水份较多,一般在2%以上,木粉和塑料的界面结合力差,高混后物料直接通过锥形挤出机挤出型材,物料与螺杆、机筒的剪切力较小,木粉没能均匀分散在塑料基体中,再加上锥形挤出机低速转动,容易出现木粉聚集成团的质量问题,这也是型材表面出现裂纹的原因,同时型材的物理机械性能差。相比两步法工艺,物料混合后再通过平行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在强的剪切力作用下,将木粉间的结合水大部分排出,破坏木质纤维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使木粉均匀分散于塑料中,同时木粉表面羟基(-OH)与MAPE的酯基(-COO-)发生反应,改善了木粉和塑料的界面结合力[4]。所以,当型材受到外力作用下,塑料基体能有效地、均匀地通过两者界面把应力传递给木粉,界面结合力的提高,型材的弯曲强度和韧性也随之提高。三步法工艺将复合剂分两部分添加,混料时添加一定比例剂,造粒后再添加一定比例剂,复合剂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硬脂酸类外剂,例如硬脂酸锌,在混合过程中水分的存在使MAPE产生MAH,可与硬脂酸锌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在热力学上比MAPE与木质纤维的偶合更容易发生,也就使得木粉和塑料的界面结合力变差[5]。在混料时添加一部分剂以满足造粒过程中剪切和分散的需要,防止塑料的降解和木粉的碳化,相比两步法工艺,造粒时剂量少,剪切力也大,水分容易排除,也降低硬脂酸类外剂对MAPE的影响,这样相对两步法提高木粉和塑料的界面结合力,型材的性能明显提高。造粒后再添加剂进行混合以保证型材挤出表面光滑度,提高挤出线速和型材性能稳定性。从图2不同生产工艺的30天吸水率比较可以看出,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吸水率都逐渐增加,其中采用三步法工艺生产的型材吸水率最小,30天浸泡的吸水率为1.75%,采用一步法工艺生产的型材吸水率最大,30天浸泡的吸水率为3.60%,是三步法工艺型材吸水率的2.05倍。这是因为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性主要是由木粉引起的,通常界面结合力差、分散越不均匀的木塑复合材料吸水率越大[4]。木粉有较强的吸水性,易吸水后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木粉和塑料是典型的海岛结构,一步法工艺木粉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力差,木粉还没被塑料完全包裹,水分子进入两者的间隙易与木粉形成氢键,吸水率增加。三步法工艺提高了木粉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力,吸水率较小。

2.3不同工艺生产的木塑复合材料SEM分析通过SEM观察型材断面形貌,可以客观反映木粉和塑料的界面结合。图3是一步法工艺生产的型材断面形貌,可以明显看出,断面分布很不均匀,说明木粉并没能在塑料中很好的分散,且出现一些小空洞,可能是由于木粉没被塑料很好包裹造成,说明木粉和塑料界面结合较差,受到应力作用时,从界面结合处开始发生断裂;图4是两步法工艺生产的型材断面形貌,可以看出两相分布的均匀性有较大改善,出现较多的纤维拉丝现象和小孔洞,说明两步法工艺能使木粉在塑料中分散均匀;图5是三步法工艺的型材断面形貌,可以明显看出断面很粗糙,且出现纤维拉丝现象和深孔洞,说明三步法工艺生产的型材,不仅两相分散均匀,而且能提高两相的界面结合力,受到应力作用发生断裂时,木粉被抽出形成深的孔洞。

3结论

复合材料篇6

什么是复合型材料

记者采访到复合材料专业研究机构——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刘先生,他的工作内容是复合型材料的研究、开发。具体来讲,他研究的材料叫做“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像手机里面机芯的材料、航天航空高端设备材料以及做鞋底用的胶水加布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复合型材料的应用。”

刘先生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所用材料的需要,国家先后研制和生产了以高性能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为了区别于第一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被称为先进复合材料。

复合型材料有什么优点

据刘先生介绍,相比有机金属材料,复合型材料有质量轻、高绝缘、耐腐蚀等优点,当应用到航空航天时,就是用到了它承载量小的优点来助推火箭升空。

而据航天某院材料科研项目管理员高女士介绍,复合材料在军工行业的另外一种体现就是航空材料学。这是针对航空(以飞机为主)领域所用材料的研究,区别主要在于由于航空(以飞机为主)应用环境的特定性,对于航空用材料提出了比普通材料更为严苛的使用要求,例如高强度、低密度、耐疲劳、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都比普通民用材料要求更高,以及较高的工程化应用要求,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航空用材料的研究水平,基本代表了这个国家最前沿的材料水平。因此,一些航空材料主要是采用复合材料。

目前高女士的工作并不是直接从事材料研究,而是主要进行材料科研项目管理,例如国家自然基金等,利用材料专业背景知识,对单位获得立项的与材料相关科研课题进行日常管理,如制定审核课题工作计划、监督管控计划执行、确保课题通过验收等。

新型复合材料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随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复合材料的发展赢来了更多机遇,亦面临更大的挑战。本刊记者联系了哈尔滨玻璃研究院(以下简称哈玻院),并采访了企业内部管理招聘的专职人员。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专业机构之一,隶属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在招聘材料学相关专业的人才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学专业与哈玻院的需求非常对口。哈玻院2012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3,硕士研究生招收的专业主要集中在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等。2013年招收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比例约为1:1,并且对复合材料专业本科生的招聘明显增多,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主要还是集中在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材料学等。

2013年,哈玻院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学专业招收了十几名研究生,有复合型材料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来自力学、化学等方向的学生。应届毕业生大部分都被分配到科研生产岗位。他们工作的内容基本上是完成国家立项。

“哈玻院的产品大多是军事工业类,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保密素质和过硬的科研水平。因此,每年招聘的员工基本上为985院校、211院校毕业的硕士(个别专业除外)。”负责管理招聘的人员告诉记者。

新型复合材料的使命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随着哈尔滨近几年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领域,哈尔滨南岗区拥有部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60余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均设有材料学院;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703研究所、黑龙江省石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在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哈尔滨南岗区在产业园区起步区的核心位置,打造了面向整个园区的“创业孵化园”,并建设了创业孵化大厦,搭建了“哈尔滨南岗高科技企业创业中心”,形成以天顺化工等企业为龙头的一条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链。

正因为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以及行业的特殊性,复合型材料在哈尔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作为材料学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适应艰苦的工作条件。

“因为做复合材料要经常去实验室,甚至有的产品对身体有害。更重要的是,搞科研一定要坐得下来,能够经得起反复的失败和挫折。踏实的学生是我们多年来青睐的对象。”哈玻院招聘专员介绍道。

虽然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但流过的汗水没有白费,从“神一”到“神七”,都有哈玻院碳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身影。在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项目上,哈玻院承担了包括研制“天宫一号”资源舱推进分系统所使用的承力锥台在内的三项科研项目。在“神七”飞船的研制过程中,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自主研制的碳复合材料结构件被用在了飞船推进系统的心脏变轨发动机、氧化剂储箱等关键设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