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6篇)

时间: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篇1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手术室收治的3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真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其中男156例,女144例;年龄19~72岁,平均(43.2±5.6)岁。手术类型为:阑尾切除术53例、疝修补术46例、骨科内固定手术40例、扁桃体切除术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例、胃大部切除术30例、甲状腺切除术29例、其他手术29例。根据围术期护理中沟通技巧,将2011年之前进行常规沟通的患者150例记为常规组,2011年后护理中强化沟通技巧的150例记为沟通组,两组在患者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沟通效果评价

患者出院前采用该院自制问卷,从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沟通有效度、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护患关系5个方面衡量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其中≥85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组别间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的常规沟通仅将沟通视为进行护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并未将之视为护理的一部分,不重视或未意识到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整体沟通手段上具有随意性。该院手术室自2011年开始强调将沟通技巧视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高效沟通对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作用。具体护理中的沟通技巧实施方法如下。

3.1树立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容易获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要举止端庄、稳重大方,姿态协调优美,谈吐亲切温和,着装得体美观,这样有助于给患者带来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建立护患双方的良好关系打下基础。

3.2强化护士沟通技巧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已经不再以单纯的护理操作技巧为重点,而是开始逐渐强调以患者围中心,强调护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为适应此种变化,该院手术室强调:①护士要向患者全面介绍手术要点、围术期注意事项、护理举措、预期治疗效果等,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感。②护士要全面掌握和分析患者的手术顾虑、心理状况、个性特征、职业、行为习惯、年龄等信息,并进行对症心理护理。③护士要积极主动了解患者的主观愿望、心理需求、困难境遇等,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护理中充分尊重患者,以使其获得安全感和可依赖感。④加强对护士进行人际沟通学、心理学、高效沟通方法与技巧等系统培训,来提高护士的言语表达和语言沟通能力,从而帮助护士将高效沟通溶入到护患沟通中,避免和减少低效沟通、错误沟通和无效沟通现象的发生,提高沟通质量。

3.3掌握适当的沟通时机

在与患者沟通时,护士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适当掌控沟通内容、进程等,沟通时机上,选择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心境平和且有沟通意愿时进行。沟通中要积极向患者传递正面信息,若沟通过程中患者情绪低落可暂停交流,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沟通。

3.4注意沟通方式

一方面,正确运用语言技巧,沟通时注意用尊称,语气要温和,避免生硬;语速适中,不可过快;内容要简练易懂,避免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另一方面,要注意加强非语言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非语言表现,对异常表现及时进行沟通,从细节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

3.5控制沟通效果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篇2

探讨护患沟通中沟通技巧的应用实践,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护理。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健康观点也发生了巨大提高了。我们发现,在临床工作中,许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就成为护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笔者经过20年的护理临床实践,有深深体会,现简述如下:

1护理人员在促进护患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1.1全面熟悉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在护理中,护理人员既是照顾者、安慰者,也是计划者,决策者,又是治理者,协助者,教育者,咨询者。在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对自己的角色功能有全面而充分的熟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角色变化,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

1.2准确熟悉病人的角色特征。患者是因为生病或者健康出现问题时才来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的,“被帮助者”是所有患者最主要角色特征,因此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期待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期待病人样样都懂,更不能对病人的某些不适当行为要加指责,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

1.3充分熟悉并主动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获得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对病人的权益有充分的熟悉,才能处理护患权益差异的矛盾冲突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使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

2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应用

2.1语言交谈中的沟通技巧。交谈是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语言沟通方式,护理人员在一系列的护理活动中,都需要与病人交谈沟通,首先要做到自我介绍,正确称呼病人。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称呼病人应因人而异,力求准确恰当,避免直呼其床号、姓名,以免遭病人反感,影响护患沟通渠道,其次要安排好适宜的交谈环境,保持适合的距离、姿势,仪态及眼神接触,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适当的类型及过程,使交谈自然得体,保持沟通效果。再次交谈中,要尊重病人的隐私及拒绝回答的权力,避免使用刺探、错误的保证、说教、轻视、批评甚至威胁等阻碍有效交谈的行为和语言,以免引起病人反感,最后,要防止出现忽然改变话题,过分表示自己意见,答非所问,对病人的行为加以猜测等影响沟通的不当方式。

2.2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的信息传达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起的作用是语言不能代替的。

2.2.1护士的仪表。端庄的仪表是护士心灵美与外形美的统一,仪表会影响病人对医者的感知和接受程度,因此,我们与病人沟通时,仪表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以博得病人的好感与信任,有利于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2.2.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应该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并且尽可能去控制那些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如不喜欢、敌意等。当护士与病人交谈时,特别是当病人问及护士某些尴尬问题时,即使最轻微的面部表情变化,都能表达护士的真实感情,有的护士说话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多说多少话都起作用。

2.2.3目光的接触。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在交流期间,通过保持目光的接触,可以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去听对方的讲述,目光的接触最理想的情况是交流的双方眼睛在同一水平上,这样可以体现护患平等关系,同时也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尊重,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2.2.4触摸。触摸对一般患者来讲,是一种无声的安慰,他可使不安的患者平静,脆弱的患者变得坚强,当患者痛苦时,护士轻抚其手或轻拍其肩,发烧时摸其额头,会使患者觉得亲切,增强抵抗病痛的信心和决心。一个细微的动作,均可以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关怀,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2.3非凡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2.3.1与愤怒的病人沟通。重点是倾听病人的感受和困难并做出理解性的正面反应,应用倾听技巧了解病人的感受与愤怒的原因,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减轻病人的愤怒情绪,使病人的身心恢复平静。

2.3.2与悲哀的病人沟通。交谈时语言尽量简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谈,可以运用触摸等沟通技巧与之交谈,并观察其反应。

2.3.4与感知有障碍的病人沟通。交谈时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触摸等沟通技巧或用书面语言、图片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与理解,尽量避免使用病人不能感知的非语言沟通形式。

总之,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基础[2],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良好途径,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篇3

【关键词】门诊;护患沟通;探索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69-01

门诊是患者到医院就诊的第一站,门诊护士是患者就诊的指导者和咨询者,门诊护士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程序。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门诊护士的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就诊质量[1]。本文就医院门诊部如何构建和谐的护患沟通问题进行论述,为以后营造和谐护患氛围提供建议。

1门诊部护患和谐的重要意义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协会对所医疗机构的调查表明,当前医疗纠纷的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其中是因为服务不到位造成的。作为门诊部的护士,在处理护理工作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患者相处的关系,处理好护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要使护患关系达到和谐,护士必须赢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参与配合整个医疗过程,相互信任,共同完成,使患者心理、身躯治疗护理达到最佳效果。护患沟通在这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患者,门诊部护士要用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理解,关心他们,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就医方式,用药方法,日常保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使护士的工作得到患者最好的肯定、信任和支持。对患者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意见,要客观地分析、解答,对服务不周到之处该道歉就要道歉,诚恳对待。要把和谐的护患关系摆在护理工作中去,使患者与护士双方都有一个良好的形象。门诊部护患和谐是医院社会效益的前提,没有良好的护患关系就没有好的医院效应。护患沟通是建立和谐的门诊就诊环境的保证。这也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医学人文关怀是指在医护过程中,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须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要求[2]。

2对护患沟通产生影响的因素

2.1缺乏有效沟通交流技巧门诊患者来自四面八方,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参差不齐存在差别,再加上我国医疗资源偏少就诊人数多,护理人员不足,在护患交流过程中若使用语言不当,专业术语过多,服务态度生硬,就容易引起纠纷,给治疗过程带来麻烦。

2.2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由于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若护士的理论知识不够丰富,操作技能不够娴熟,专业技术不够精湛,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解释不够准确和耐心,便容易产生矛盾。

2.3患者的法律意识提高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均有了很大的提高。患者不但要求治病,还要对医疗服务、就医环境及相关疾病有所了解,更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病情,维护自己的权益。

3护患沟通提高的建议

3.1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沟通方式和技巧,对于工作中护士语言交流技巧欠缺的情况,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学习,提高语言的沟通技巧,态度和蔼,语气和缓,沟通方式因人而异,耐心加细心是工作的核心部分。

3.2熟练操作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要求每个护士技术操作必须轻柔娴熟,重要疾病的治疗要能准确、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如:难度大的穿刺操作,选择穿刺部位要准确,如果碰到难度较大的穿刺,应请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护患矛盾发生。

3.3熟悉专业知识对患者提出的病理问题能够提供正确的相关知识,护士对门诊常见病的基本症状、各种疾病的治疗、检查报告单结果的正常值、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均应孰能了解,沟通中能提供正确的信息,满足患者的需求,也能体现出护士的医疗水平,达到护患共赢。

3.4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改善服务质量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对待患者既要有职业情感,又要具备优秀护士的处事智能,切忌将不良情绪带给患者,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门诊部护士沟通需掌握技巧

4.1非语言沟通技巧护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包括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这些都会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对护患沟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倾听是护士对病人关注和尊重的表现。护士在倾听时应聚精会神,避免有分散注意力的动作,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保持眼神交流,不打断病人说话,当说到痛苦时,要点头默许露出同情的眼神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病人说完后护士可用简单总结的方式将患者的话重述一遍,使病人明白你已理解他的意思,让病人感觉到护士对他的关怀和重视。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感受疾病带给他的痛苦和不安,给他以战胜疾病的信心、希望和力量。体现护士服务质量不只是单纯要求护士业务水平的高低,还要体现其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修养,真正能表现出护士在医疗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着深刻的内涵。

4.2语言交流的魅力当病人来到医院,对医院的陌生环境不适应,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对各种检查和治疗不了解,还有的对费用的担忧,这时侯病人往往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担心、抑郁、怀疑等复杂心情,这就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处境等要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选择病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交流沟通,要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准确而亲切的语言交流是护患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语速要适中,过快会让人病人感到没有诚意,过慢会让病人反感。例如,当病人对药物剂量或疗效发生疑问时,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或过激的语言,护士要用真诚、清晰、流畅的话语,给病人以耐心的解释,以消除病人存在的担心心理,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门诊部作为医院的门面,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人们对医院的看法。本论文是我从事护士工作多年的体会和工作心得,并参考了相关的文献作为指导,完成了本论文的书写。

参考文献

[1]翟小静.心理护理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

[2]刘志萍,刘文和.护患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1).

[3]颜冉冉,张际.护患沟通之国内外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2008(02).

[4]甘冬梅.浅谈护患沟通技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2).

[5]刘淑娥.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

[6]欧维琦,陈桂芝.护患沟通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01).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篇4

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目的是为了互相了解,协调一致。但有的护士能与病人关系和谐?为什么有的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却很冷淡?为什么有的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有时很抵触?这除了护士专业知识因素之外,还有与病人信息沟通的技巧问题。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沟通;艺术;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00-01

1对沟通的认识

沟通或称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是将一系列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双向过程。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的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等方法来表达。包括非语言性沟通和语言性沟通。

1.1非语言性沟通是护士运用身体运动、姿势、表情、眼神和触觉等进行的沟通。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非语言性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维持自我形象,验证语言信息的准确性,调节互动,维持护患关系。

1.1.1善用非语言交流:在为病人做治疗时,要善用非语言交流。护理过程中常用的非语言交流信息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身体的姿势,以及必要的触摸。有时对病人的关心和体贴,可体现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如触摸病人的额头,在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都可以体现出亲情的关怀。护士面带微笑,给患者营造一种亲密无间的气氛,会使患者感到欣慰。

1.1.2熟练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技术是一个合格护士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护士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专业问题及技术咨询,不能给以满意的答复,那么就失去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护患关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如:护士在为病人做各种注射时,要掌握无痛的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分散病人注意力;在各种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1.1.3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士必备的素质之一:护士的道德修养、信念与品质,影响着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及病人的根本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我们应以“质量、博爱、奉献”为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真诚善待患者,以愉快乐观的气氛去调动患者,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1.2优美的语言沟通: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护士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护士的语言交流比其他职业的语言更为重要。当一个人带着病痛来院就诊时,常常处于一种陌生、恐惧、抑郁、孤独、焦虑、痛苦、期望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对护理人员的每一句话患者是洗耳聆听的。护士对患者要将心比心、态度诚恳地与其交流。

2影响沟通的因素

2.1护士因素:护士的工作使得护士的实践活动更多集中在完成必要的治疗护理上,而忽略护理服务活动中的沟通内涵。同时,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知识面及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操作技能不熟练、主动服务意识淡漠、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个别护士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记录不及时、不准确等。

2.2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的道德修养、文化差异、心理因素等都会影响护患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有的患者认为医生才能治病,护士可有可无,对护士表达的信息不感兴趣,不愿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说出来。在医护人员与之治疗或护理时,他们认为医院是为了赚他们的钱而要他们做这种或那种的检查和治疗,使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厌恶感,不愿与医护人员交流,尤其是护士。

2.3其他(情绪、认知、性格)因素:情绪是一种主观感觉,如生气、焦虑、兴奋等。因此,护士应及时发现患者隐藏的感情和情绪,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确保护患沟通的顺利进行。认知即个人对待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事件所持的观点。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考虑到对方的语言习惯、文化层次与职业等因素,少用专业术语。这样才能被他们接受和理解。性格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其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护士要接触形形的服务对象,所以应善于把握各种性格的人的心理特征,因人而异地做好护理工作。此外,还应加强自身性格的锻炼,培养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品格,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护士如何与患者沟通

3.1注意外在形象: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良好的形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护士在工作中应注意保持仪表整洁大方,举止端庄,体现护士的严谨与认真,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及受尊敬的感受。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短时间内赢得患者及家属的好感乃至信任,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

3.2交谈时注意交谈技巧:交谈作为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不仅取决于护患之间的关系,还决定于护士能否恰当地运用各种交谈技巧。而交谈技巧与沟通效果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技巧的运用和友好情感的注入、信任关系的建立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交谈技巧的作用。

3.3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基本方法。护士只有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注意言语的规范性、情感性和道德性:说话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别人,因此言语要规范,在与患者交流中应尽量使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多说普通话,少用方言;言语所表达的内容要清楚、通俗易懂;言语表述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

3.5学会倾听:护士在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不时地表示关心、微笑以示理解和尊重,多使用开放性问题启发患者,尽可能地收集患者信息,对患者所表达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能够使患者表述自己真实的想法及情感,利于获取病史资料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患者的心理沟通和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需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资料,以制定护理计划并同时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的知识并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适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以增加护患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陆风.丁利利.浅谈护患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9期.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篇5

方法尽早发现家属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对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用不用的疏导措施。结果通过护士提供的精神安慰和支持,家属能够在短时间内正确面对亲人已经死亡的现实。结论通过急诊护士与家属的沟通,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维持急诊室的工作秩序,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猝死;家属;沟通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突发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如车祸、溺水、创伤、中毒以及心脑血管疾患等[1],急诊便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当患者病情发生紧急变化时,患者家属在心理上也处于高危状态。特别是在目睹亲人突然死亡后,表现出行为语言失去平衡力和自控能力。个别家属以为抢救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对医疗护理技术产生怀疑,指责医护不负责任,诊断不明确,抢救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其他就诊患者,给医护工作带来不便[2]。

1患者家属的反应

患者的猝死对死亡者家属来说都是极度的应激源,是灾难性事件,几乎所有的人都以同样方式反应,表现为震惊、否认、愤怒、接受、失落、悲哀[3]。

1.1护理措施和实施:

1.1.1正确评估家属的应激能力。

1.1.2减轻死者家属心理的压力,理解与同情家属,尽可能为家属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便家属痛哭宣泄伤痛,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做好尸体料理[4]。

1.1.3利用社会的支持以抵消突发事件对家属引起的不良刺激,尽快通知家人朋友到现场。

1.1.4给予家属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教育指导家属正确面对哀伤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一改过去护士只忙于抢救患者而忽视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的做法,将沟通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了家属的信任与合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2积极抢救,忙而不乱

院前死亡的患者来就诊时,家属往往都很急,这时应该边安慰家属,边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抢救,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让现场气氛紧张起来。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会让家属对医护人员高度地信任,让他们知道我们都在尽全力抢救患者的生命[5]。

2注意自身的言行

急诊科护士对面对死亡可谓是司空见惯,可能刚开始还不太习惯,但工作时间长了接触这种患者多了,心理上也就适应了。但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这可能是第一次面对死亡,再加上这类患者大都是突然死亡,不给家属留下接受的时间,如果这时我们对家属视而不见,表情淡漠,甚至同事之间仍然谈笑风生,那么势必让患者家属对我们产生反感,以为我们对患者抢救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尽全力。我们应该用严肃庄重的表情面对家属,对他们表现出我们的同情,耐心开导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以感染家属,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敬重。

3注意家属的反应,做好心理疏导

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抢救患者的同时,应有一名护士专门负责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一开始就要告诉他们患者病情的严重性,让其有心理准备,一定不能隐瞒病情。宣布患者的死亡是残酷的,因此,在医生宣布时,最好让年老体弱、情绪过于激动的家属先到休息室,安慰缓和他们的情绪,然后慢慢跟他们交流。另外有些家属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或过度悲伤,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护士应细心观察,并备好常用的急救药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沟通是一门艺术,急诊科的护士成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及家属,就必须认真学好这门艺术。要不断努力充实自己,学习一些护理专业的边缘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以提升自己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患者的死亡给家属带来极大的打击,他们表现出来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将患者的死亡归罪于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大吵大闹,更有甚者对我们大打出手的异常行为我们应该理解,这时护士应以温和的态度耐心反复解释,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取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以包容的态度面对他们,减少不必要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世季.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低原因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6,(10).

[2]刘启望,汪涛,刘敏,等.猝死患者的医疗风险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8(9).

[3]刘启望,张卫东,肖阳,等.如何做好猝死患者的医疗纠纷防范.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篇6

【关键词】护士;护理;心理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等影响患者的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心理护理中的沟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非语言性和语言性两条途径来达到沟通的技巧,建立和改善医患关系,较好地解决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1]。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通过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联合应用,不断实践、摸索、总结、提高沟通技巧。

1护士的基本素质

1.1政治素质

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热爱护理工作,献身护理事业。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处处关心患者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1.2业务素质

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是科学实施心理护理的指南,心理护理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是否较好地掌握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2]。

1.3心理素质

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情绪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热情服务,举止文雅,态度和蔼,操作认真,无形中给患者一种温馨和心理安抚,通过非语言达到心理护理目的。

2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短时间内赢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这对日后护患关系的建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接待新入院患者时,护士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仪态和服饰等。面带微笑接待患者是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惧感,增强对护士的信任,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3]。首先在与患者交谈前需要自我介绍,说明身份姓名和职责,这样能使患者感到亲切、平等、消除紧张情绪。这时护士的一句话都会作用于患者,即使一字之差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其次在与患者沟通时尊重患者是前提,不允许护士以床号代替姓名的称呼。

3与患者沟通技巧

语言是沟通护患感情的桥梁。美好的语言不仅使患者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并且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交谈时要耐心倾听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尽量使患者感到你在帮他。与患者沟通要有技巧,可利用技巧语言,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的。与此同时,在重点宣教一些就诊程序,让患者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医院的就诊程序。这样一来患者就会觉得你很亲近,有什么事他会主动找你谈,我们只有热情接待指导,无形沟通,使他们不知不觉也会尊重你、接纳你,使你的工作得到患者认可。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其中语言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4]。

护士的目光、表情、体态是语言交流的必要补充,护士可通过目光、面部表情对患者的痛苦表示同情、关怀,使患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亲切、友善的目光,可以给患者带来良好心境,甚至可通过目光来稳定患者情绪。

4护患关系重要性

护士要改变过去旧观念,认为患者来院看病是来“求医”,因此对患者爱理不理,态度冷漠,遇到不快大声呵斥,这都会使患者产生不愉快和不信任感,有偏见,甚至看不起护士。我们要时时处处将自己换到患者的位置,从患者立场出发去认识他们、理解他们,使患者感到亲切而富有权威性。护士不仅要以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巧出现在患者面前,而且要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5总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需要护士不断学习沟通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以满足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使患者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丹丹,王国珍.医护人员语言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策略[J].当代医学,2009,15(11);32.

[2]暴秀兰.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7);21.

[3]侯卫洪,刘丽敏,王超,等.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10,29(3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