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和的分解与组合的教案(精选5篇)

时间:

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复习8和9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8和9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8和9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8和9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8和9的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报数”的游戏,复习8的组成。

1、”报数”游戏复习8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9的组成”拍手”游戏复习9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9,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3、算题比赛。练习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8和9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二)教师任意出示8和9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三)教师口述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教师板书8和9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四)练习指导幼儿做《数学》26—27页练习,提高幼儿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8、9的加减法

教材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5、第7~9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会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2.掌握有关8、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具学具

主题图,图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8的组成。

把8朵花插在2个花瓶里,有几种插法,填空。

读读:3和5组成8,4和4组成8,8可以分成2和6……

2.复习9的组成。

先让学生动笔填一填,然后读一读,8和1组成9,9可以分成8和1……

3.口算4+2=,并说说口算方法,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6。口算6-5=,并说思路。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8的加减法。

(1)出示笑脸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

(2)小组合作学习,先自己写算式,然后组长归纳全组同学所写出的算式。

(3)组织交流、汇报所写的算式。

老师板书:5+3=88-5=3

3+5=88-3=5

(4)观察算式找规律,师生小结。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②8减去5这部分就得到3那部分,8减去3那部分,就得到5这部分。

③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2.学习9的加减法。

(1)摆出9根小棒,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2)集体交流,汇报。

①说两个加法算式:5+4=9和4+5=9

②说两个减法算式:9-5=4和9-4=5

红圆和白圆一共有9个,其中有7个红圆,白圆有几个?列式是9-7=2。

(3)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4和9-5吗?同桌说说算法。

3.填一填。

6+2=6+3=

2+6=3+6=

8-2=9-3=

8-6=9-6=

先让学生自己说思路,填空,然后交流,特别指导计算6+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6和2组成8,所以6+2=8;还可以想2+6=8,所以6+2就等于8。

算8-2时可以想:8可以分成2和6,所以8-2等于6;还可以想:2加几得8,2+6得8,所以8-2=6。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用自己的方法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第53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数出每盆有几朵花,老师引导学生根据8和9的组成完成此题。

3.练习十一的第5题。

课件显示,先出示小女孩儿拿和其余的小朋友及对应的数,哪两个数相加、相减得8呢?再出示小女孩儿拿和其余的小朋友及对应的数。哪两个数相加得9呢?两个同学一组参与活动,看看谁发现的算式多。

四思维训练

1.看谁算得对。

5+4=6+3=2+6=3+5=

9-1=9-5=8-5=7+1=

4+5=9-3=8-4=8-1=

9-4=8+1=4+4=8-6=

2.

5+()=()(根)9-()=()(根)

()+()=()(根)9-()=()(根)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899899778121

2.答案不唯一,如1513

3.略

思维训练

1.9988843896475982

2.5+4=94+5=99-5=49-4=5

教材习题

练习十一

7.5+3=83+5=87+1=81+7=84+4=88+0=80+8=8

6+3=93+6=92+7=97+2=98+1=91+8=94+5=95+4=9

9+0=90+9=9

8.8-0=88-7=18-5=38-3=58-1=78-8=08-6=28-4=48-2=6

9-0=99-9=09-7=29-5=49-3=69-1=89-8=19-6=39-4=5

9-2=7

9.3+5=89-8=12+7=9抄写略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运用8、9的组成可以直接计算8和9的加减法。

一图四式:

5+3=88-5=3

3+5=88-3=5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个笑脸的图,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5+3=8”“3+5=8”“8-5=3”“8-3=5”四个算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其要求明显高于6、7的加减法。

课堂设计说明

教学第53页有关9的加减法时,要让学生认真拼摆学具(可以两人一组),通过操作,一方面得出5+4、4+5、9-5和9-4的结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

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第56、57页及第61页的7-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8,9减法。

2、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1、课本第56页的情景图的课件。

2、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2=1+2=6-5=

7-3=2+3=3+4=

5-5=5+0=0-0=

7-1=7-6=0+4=

2、数的组成训练。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继续学习8、9的加减法。

2、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知

1、一图四式的学习。

(1)出示课本的插图,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你怎么想的?

师:四人小组合作,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互相补充。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板书

6+2=2+6=

8-2=8-6=

师:这四个算式是怎么来,谁来说?

(3)先让学生计算6+2=2+6=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8-2=68-6=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学习第57页的摆一摆

(1)屏幕上出示摆一摆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什么?

(2)动手摆一摆,摆完交流自己摆的过程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想一想

3、照例题举例。边摆学具边说算式。

四、巩固练习

1、第61页的7、8、9题

2、卡片游戏。第10题

五、全课小结

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教案篇4

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8、9的加减法。2.会看大括号的题

教学重点:观察图意,正确理解和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大括号,自己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1

1、你看到了什么?(有5只小兔,两棵树)

2.老师告诉你,树里边还有小兔,不过它们藏起来了,已知藏起来的小兔和落出来的小兔共有9只。生:划大括号及问号。在树丛里的小兔有几只呢?老师刚才划的叫大括号,它表示一定的数量?只树里藏的兔子数量树里藏的和露出来的一共是多少?(生:已知共有9只小兔,露出来5只小兔问藏起来几只小兔?这题属于知道整体求部分。?代表要求什么)

3、再看图,你还有其它想法吗?生:列式:9-5=4

9-3=6(跑的和不跑的)

9-4=5(树里和树外的)

二、观察图2:

1.观察

2.说图意(生:已知书包外边有2本书,书包里边有7本书,问一共有几本书?这属于知道部分求整体2+7=9

三、计算比赛2小题

四、观察毛巾图:

1.你看到了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生:第一排有6条毛巾,第二排有3条毛巾。师:求一共有几条毛巾?(6+3=9)师: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条毛巾?(6-3=3)

2.请把第2排第2条毛巾涂上颜色?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2排比第1排少几条毛巾?6-3=3

五、按规律填数:

1.观察2.填数(生:观察讨论填数234□□

1086□□

□□5□□

六、在得数是34789算式的下面画线

七、作业:

8、9的加减法卡片

板书:9-5=42+7=9

9-4=57+2=9

教学反思:手势练习很重要。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有关于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教案的内容了,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祝大家生活愉快。喜欢本网站的可以多多关注我们。

8和9的分解与组合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8、9的认识

教材第50~5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初步建立8、9的表象。

2.会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

3.掌握8、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4.掌握8、9的组成和分解。

5.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读、写8和9,掌握8、9的组成。

教具学具

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圆和五角星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4+2=5-3=7-5=2+2=

3+4=6-2=7-4=7-1=

2.复习数的组成。

3.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4.在○里填上“>”“<”或“=”。

7○62○55○73○30○16○4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0~7各数,你们还想学其他的数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9。

板书:8、9的认识

2.数数,认识8和9。

(1)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尽情地看,想说什么就和同学说什么。

(2)带着问题看图,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数一数,图中都有哪些人和物,可以用几来表示。

(3)集体交流。

图中有9个人,可以用9来表示。(有1个老师,8个学生)

图中有8棵树,可以用8来表示。(左边有4棵,右边有4棵)

图中有8朵花,可以用8来表示。

图中有9盆花,可以用9来表示。

宣传板上写着8个大字,可以用8来表示。

……

像这样8棵树、8朵花都可以用8来表示,出示8。

像这样9个人、9盆花都可以用9来表示,出示9。

请同学们数一数第一幅图中有几个点子,第二幅图中呢?

(4)请同学们摆出8个○。

请同学们摆出9个自己喜欢的图片。

3.学习8、9以内数的顺序。

(1)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7颗珠子,然后拨上1颗。

提问:通过拨珠子你想到了什么?(原来有7颗,又拨上1颗,现在有8颗珠子,8在7的后面,8比7多1……)

再拨上1颗珠子,现在你能说说又知道了什么吗?同桌互说。

引导学生说出:8添上1是9,9在8后面,9比8多1。

(2)出示放大的尺子,让学生观察。(先出示到8,再出示到9)

提问:直尺上有多少个小段?8写在什么位置上?9写在什么位置上?

学生读数,从0读到9,再从9读到0。

4.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老师分别出示两组点子图,指导学生抽象成数,然后让学生填写,最后交流比较的方法。如8和9比,谁大谁小,为什么?(8<9,我是数出来的,8个点子比9个点子少1,所以8小于9。还可以是想出来的,因为9在8后面,8再添上1才是9,所以8比9小,○里填小于号,8<9)

5.区分基数和序数。

先出示9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先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一遍。

然后,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

再给从左起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老鼠排第1,谁排第9?(小猴)小龙排第几?(第5)

像上面这样,同桌互相提问。

6.学习写8和9。

老师边示范边说,8是一笔写成的,要写圆滑,无棱角;9也是一笔写成的,上半部像个“○”,9的竖像“1”,写时上半部分和一竖要连起来。

学生书写练习。

学生在书上的练习格里描写8、9,最后在练习本上写。

7.学习8和9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要求:边摆边说,几和几组成8,8可以分成几和几。

(2)集体交流。

老师板书:

(3)启发提问: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同学说一说。

读一读:7和1组成8或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7和1或8可以分成1和7。

(4)请同学们拿出9张圆片,摆一摆,说一说9的组成。

(5)摆后填□。

(6)同桌说说,看到每一组想到了什么?

(7)师生游戏:对口令。老师:7和1。学生:组成8……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老师指导做第一题,其余的自己做。

先读再填:如3和5组成几,3和5组成8,□里填8……

最后集体交流,同桌互查。

2.教材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自己动手圈,老师巡视。

3.练习十一的第1题。

老师读完要求后,让学生连线。

4.练习十一的第2题。

5.练习十一的第3题。

可以动态显示:先出示小白兔“我在第1车厢”,接着往下出示,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集体交流,互相检查。

火车进山洞了,看看每节车厢上填几。

6.练习十一的第4题。

四思维训练

1.△△□○○○△☆△

(1)从左边数起,□是第()个,☆是第()个。

(2)从右边数起,□是第()个。

(3)△有()个,○有()个。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分一分。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8964

2、3.略

4.989>8或8<9

5.第8车厢提问题略

6.

思维训练

1.(1)38(2)7(3)43

2.193864

3.比5大的数:6789比8小的数:124567

板书设计

8、9的认识

写8时运笔要圆滑,占满上下两半格;

写9时,上半部分要圆,占满上半格,竖要稍向左倾斜。

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有多少时称为基数,即8、9;

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即第8,第9。

8的组成:

9的组成: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第50~52页上8、9的认识与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和展牌上的字等。关于8、9的序数意义,教材仍然沿用了6、7所采用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和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8、9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也比6、7的要求略高一些。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摆出8和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去摆,教学的起点比6、7有所提高。其次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要求学生通过联想去推出,特别是9的组成要求学生看到一组组成,马上想到另一组组成,其要求明显高于6、7的组成。

课堂设计说明

数数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和线索,先引导学生数树、花和黑板上的字等数量是8的物体,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有关8的具体数量,然后引导学生数学生和老师的人数、花盆的数量,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9的数量。关于8、9的序数意义,可先让学生按照要求涂色,然后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数字8和9比较难写,首先让学生搞清楚8和9的字形,然后着重说明写8和9的笔顺,最后进行书写练习。让学生在摆学具的活动过程中感受8和9的组成。重点突出教材上提示的几种组成,8和9的其余组成情况,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让学生感受两个数合起来是8(或9)的过程,为后面学习8、9的加减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