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例(12篇)

时间: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篇1

安全漏洞和数字工具时不时的就会登上报纸的头版头条,而更加残酷的现实是:没有那么多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来帮我们抵御这些网络袭击。

据网络安全巨头Cisco估计,全球有100多万个安全类岗位空缺。2015年,ISAC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86%的被调查人员认同网络安全是一个人才紧缺的行业这一说法,只有38%的人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应对复杂的数字攻击。

“网络安全人才正面临严重缺乏的状况,这也是在过去几年间,我们看到信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ISACA网络安全顾问委员会的主席兼网络安全公司WhiteOps的CEOEddieSchwartz说道。

Schwartz表示,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稀缺始于本世纪初。学校、网络行业对中等水平网络安全人才教育的关心导致尖端人才得不到培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紧缺的状况。其后果是,对已知漏洞的修修补补、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成了维护信息安全的首要措施,很少有人再去关心是否需要革新技术以对抗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安全袭击。“如果全世界面临更高级的威胁,当下大部分的合规框架都不足以用来保卫我们的安全。”Schwartz说。

同样缺乏的还有精通“白帽黑客技术”的专业人士。所谓白帽黑客技术,就是指运用恶意黑客的手段,进行安全检查来发现漏洞的技术。“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系统的教育体制,”科罗拉多安全公司Coalfire的副总裁MikeWeber说,“也没有特定的职业晋升道路能够发掘出这类人才。”

另一大挑战是,如果想大学毕业直接进入网络安全行业工作,也比较困难。大学毕业生往往需要在科技行业工作一段时间,积攒足够的经验才能判断出系统漏洞可能存在的区域。

“想要确定错误的所在位置,就得分析出如果是自己,会在哪里犯错,”Weber说,“这类工作相当于逆向工程,而一个人只有在掌握了正向工程的技术后,才能进行逆向工程。”

为了帮助填补安全领域所缺人才,包括ISACA在内的不少公司和大学都开始提供实习培训课程,专业培养白帽黑客技术人才。

佛蒙特州的诺威治大学是全美最古老的私立军事学校,该校提供相应的大学水平课程,以及网络安全领域的证书课程,教授学生计算机取证与漏洞管理等知识。“我们的安全检测实验室在很多年前就成立了,当时是应一家大型公司的要求,帮助他们对内部IT员工进行安全检测培训。”诺威治大学信息安全与保障硕士生学位项目的负责人RosemariePelletier说道。

诺威治大学接收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士,想要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二是退伍官兵,想要学习一门技术来回归平民生活。诺威治大学的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很少有找不到工作的。

OffensiveSecurity因开发了专注培养道德黑客的操作平台KaliLinux而闻名业内,这家公司目前又上线了自己的培训与证书项目,并提供实习机会,而不仅仅是考试过关即可。

“我们认可的基础水平是通过一项24小时的测试,”OffensiveSecurity的总裁JimO’Gorman说道。“学员连入一个网络,该网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系统。我们会给学员制定一系列任务,学员要么选择完成,要么干脆别做。之后,学员需要写一份文档来解释这些结果,我们的导师会根据一部分确定的评分标准,以及与学员的交流进行打分,最终只有通过与不通过两种成绩。”

然而,尽管现在已经有专门培养大学毕业生的网络安全培训项目,全世界所缺乏的相关人才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更糟糕的是,申请学习网络安全相关课程的人数远远无法满足我们对于信息安全保护的需求。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逆向物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实施物流管理的首选模式。电子商务使流通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流通的运行将有部分或者全部都由信息流所取代,物流手段和信息手段演变成现代流通的两大支柱。所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也为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运作模式有很大区别,以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为例,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有很多局限性:

(一)缺少交流环节

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缺少交流的信息环节,往往会造成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物流过程的延迟和不对称。2003年“非典”时期就让很多物流企业遭受打击,以面对面交流为核心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在“非典”时期,客流量大幅下降,商务活动也随之减少,这是传统物流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弊端。

(二)物流流程脱节

有时出现货物运到找不到仓储,等有了仓储又找不到卸货的情况。很多企业都是本地有货,外地要货,企业有车,但是这三者往往就是联系不到一起。运输的只管运输,仓储的只管仓储,客户找不到物流公司,这时就需要有人在中间进行协调和联系,无形中给企业增加了人力和物流成本,延长物流时间。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需要大量人员在中间进行各种协调工作。

(三)缺乏运作协调

物流环节异常复杂,涉及到物流企业、运输公司、客户还有很多的中间环节,传统的物流模式下这些部门、企业都是分散的,很容易造成混乱,物流企业很难对物流过程进行控制,配送的准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增加了风险。

二、电子商务对逆向物流的影响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起点和终点相同,只是流向相反,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逆向物流不是简单的只是正向物流的逆向运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速了物流信息化建设,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的物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新的发展和改变。这些变化又为企业在电子商务下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1.逆向物流产生的时间、地点与数量是难以预测的,在传统物流环境下难以运作,但是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由于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经销商就可以定制适合自己的服务,很方便地完成逆向物流作业。

2.电子商务网上零距离接触的特点,使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大大增大,物流企业可以很方便迅捷地了解到客户的逆向物流服务,使本来逆向物流产生地点分散、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可能集中起来处理的难题得到解决,减弱了企业对逆向物流处理的压力。企业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对仓库、人员、设施的布局和任务进行调整,实现与逆向物流的对接,完善服务。

3.信息共享即时,便于上下游企业和顾客合作,使本来逆向物流作业系统比正向物流系统复杂很多、难以操作的困难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变得容易解决,客户、制造商、分销商的交流变得方便,客户出现的问题可以迅速地通过网络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得到解决。制造商和经销商可以借助网络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将更多的回收中心和逆向物流终端分布在各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感逐渐减小。

三、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特点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当今电子商务环境条件下,逆向物流呈现出具有与众不同的三个特点:全球化、网络化、个性化。

(一)分布范围全球化

电子商务的加入,使物流和逆向物流活动延伸至世界每一个角落。传统的逆向物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物流业务被迫限死在一个有限的地域;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界限,正、逆向物流同时在较大范围和区域发生,满足各地人们的需求。电子商务的产生延续了逆向物流产业的生命周期,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整个欧洲,进而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逆向物流在电子商务全球范围运作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原来的薄弱零星状态到全球发展迅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D)公布的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全世界已有4.4万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分布于全球的子公司及附属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开拓、扩张,形成全球一体的物流式商务模式。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值已经占据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0%,其中逆向物流占有相当比重,而且增长趋势也日渐明显。

(二)运作方式网络化

电子商务全球范围内运作下的逆向物流供应链不再是单纯的点区和线性的作业,而是纵横交错的网状作业关系。在过去的几年中,互联网购物、跟踪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例如电子商务先驱者之一的戴尔公司,以其开创性的新商业模式,利用网络直接销售电脑和售后服务,节省了可观的运营成本,产品价格较同行更具竞争力,进而夺得全球直销电脑第一品牌的宝座,并以此进人世界五百强。

(三)自身表现个性化

逆向物流是伴随着正向物流一起发生的商务流通中的产物。严格上来讲,由于顾客的潜在需求,正向物流流到哪里,哪里就会显性或者隐性地存在逆向物流。在电子商务正向物流下,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具有个性化,使得正向物流的实现方式具有个性化,也导致其对应的逆向物流具有明显个性化;加上电子商务的全球分布,电子商务逆向物流面对的是世界各国消费习惯、文化背景各异的消费者,这进一步加深了电子商务的逆向物流自身表现的个性化。

四、支持逆向物流的电子商务框架

目前,在电子商务中主要有三种形式支持逆向物流活动。其中最为广泛和常见的逆向物流电子商务主要是电子集市,它既适用于新产品也适用于旧产品;第二种电子商务形式是利用互联网对使用过产品或再生产的设备进行交易;第三种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整合收集、选择、再使用和再分销,从而提供逆向物流全面解决方案的电子商务。

(一)电子集市

电子集市的主要特性是其交易活动主要以产品为焦点,所有的旧货都在电子集市销售,潜在的顾客可以在电子集市获取相关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购买意愿,并且从事潜在的购买活动。电子集市的概念和形式随着各种因素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从服务器的地理位置看,目前电子集市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其中尤其以美国最为突出,这些电子集市的流动性和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诸如以及onsalecorn等)。目前中国也已开始出现这类电子集市,诸如,这些电子集市为逆向物流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环境。

电子集市的物流活动涉及到很多领域,包括库存管理、虚拟仓储、运输、线路规划、地点确认,以及其他特定的物流作业。为了更好地实施电子集市的物流活动,一般都是采用第三方物流来代行部分或全部电子集市物流活动。

在顾客满意方面,一些规则性的基础框架和规制可以运用于电子集市,诸如AucNet系统为旧车市场交易的产品质量评定提供了标准化的体系。此外,像销售商位置的确立、损坏产品的保险、产品返还的保证、交易纠纷的解决等都是电子集市顾客满意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旧部件或设备供应的电子商务模式

再生产部件或设备的促销与新产品促销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多的是需求驱动,而后者是供应商驱动,对于旧部件和设备的供应,一般是由潜在的需求方提出所需物品的详细要求,然后由供应方实施详细的采购活动。在这种状况下,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会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即旧部件或设备的供应电子商务或多或少趋向于特定的地理范围,诸如sears.coin就只局限于其次,所需要产品的识别是这类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意味着感兴趣的双方必须能相互接触,并且就交易的产品或部件确立一个共同、独特、清晰的框架。目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除了这类产品的目录外,大量的搜索引擎为寻求潜在的供应商提供了可能,例如find—a-part.tom等。这类产品的识别还可以通过口头沟通以及借助互联网上对某些关键特性的进一步了解(如品牌、描述、编码等)而得到强化。

与再生产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重型工业设备的预防性和事前的维护,其运作往往在地理上相对遥远,而且时间紧迫性较高。再生产工业设备往往是一个闭环的业务流程,即用户递交其部分的工业设备,然后一段时间后取回再生产的设备,其严格的时间限制和质量保证是再生产的重要因素。所以,正因为如此,迅速完成所要求的流程和物流是顾客满意的关键,在这个方面电子商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完整的逆向物流解决方案

这类模式在逆向物流电子商务中较为少见,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类模式不是将电子商务作为既定实践和服务在逆向物流中的移植运用,而是完全构筑一个新的业务活动和运作模式。完整的逆向物流解决方案是在特定行业组织和运作全面的逆向物流活动(如医药行业中的returnlogisticscom等)。通过这种模式,客户有两种选择:一是描述退货情况,在确立定额和协议价格的基础上销售产品;二是确立他们要设置的逆向物流额度。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

对通信软件进行数据记录是逆向分析的第一步,我们可以使用二进制平台DynamoRIO将软件中贮存的数据和容量以及各个操作指令等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监控。二进制平台只是一个工具,它上面包含很多的函数信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二进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然后再利用开发后的进行各项数据和信息的记录和监控。在图1的结构图中我们能够看出,在二进制平台上有非常多的外部接口,每个接口上面都有各自的一些功能。通过上面的整个流程结构图,我们就能够把原有的目标函数,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处理,最后得到我们所要求的功能。

2创建线程提高效率

我们在进行网络数据的传输时,都是通过线程进行的,在传输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个主线程,为了提高数据和信息传输的速度,我们叶可以同时创建几个线程进行传输。但是由于线程数量的增加,也会使通信软件的逆向分析变的复杂和困难。在进行创建新的线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每个线程进行序列号的标记,还要记录线程的地址,母线程的程序代码。这样我们就能够在通信软件逆向分析的时候,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分析的效率。

3线程同步的分析

上面所讲的在进行线程的创建后,进行各个线程进行同步的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也是一个问题。要保证线程的同步就要使各个线程在进行传输的时候保持协调,当线程接到协作信号的时候才能进行工作,没有接到信号的时候就处于休息状态。在实际的运行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线程已经执行完了,它的协作线程还处于执行状态,这时完成的线程就要等待它的协作线程。我们为了使各个线程的工作尽可能的处于同一进度,就要使用事件对象进行线程的同步。这种方法是将摸一个正在工作的线程作为一个事件对象,当这个线程完成工作之后,再将这个事件对象设置成有效工作状态,这个时候其他的一些线程才能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送,这样就能达到多个线程工作的同步性。这时也要将各个同步线程的地址记录下来,方便逆向分析的需要。

4基于自动机的套接字I/O模型识别

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型:(1)select模型:该模型以集合的方式管理众多套接字连接,其具体思想是调用select函数检查当前多个套接字的状态,根据select函数返回信息判断套接字的可读可写性,然后有针对性的处理各个套接字连接,完成数据的发送或接收。(2)WSAAsyncSelect模型:该模型又称为异步选择模型,其具体思想是利用WSAAsyncSelect函数为套接字向某个窗口注册网络事件。并且在确定一定的事件后,就会向子程序发出指令,而且还会通知应用程序的时态,然后应用程序在进行工作。(3)WSAEventSelect模型:该模型又称事件选择模型,其具体思想是在套接字上将设定的网络事件与某个通过API函数WSACreateEvent创建的事件绑定,应用程序通过查询该事件的状态判定套接字上是否发生了设定的网络事件。

5结论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篇4

[关键词]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逆反心理;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3)11-0012-06

一、研究背景分析

频繁发生的突发性事件通常都伴随着网络公共舆论的井喷。随着网络的发展,公共舆论已经成为突发性事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舆论传播在政府与受众加强联系和互动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政府网络舆论传播在公众当中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缺乏应对机制,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建构逆反心理预警机制。当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于网络逆反心理的预警还缺乏有效的探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逆反心理的评估与预警,形成有效的预警与防范机制,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论逆反心理通常表现为网民对已有政府信息所得出的结论、判断,进行反方向思维,产生怀疑和动摇进而否定的态度。网民受已有意识支配和思维定势影响,会对政府传媒上宣传的观点产生较大的抵制情绪。这是一种感性的直觉心理意识,具有强烈的抵触性情绪色彩。这种心理表现比较稳定,对政府传播内容表现出与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以及行为倾向,常表现为感情疏远、关系僵硬、行事莽撞、不认同、不顺从、不理智、不合群、偏执、冷漠、抗拒等形式。直接的结果是网民会采取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态度倾向。从传播效果来看,突发事件下受众的逆反心理肯定会对政府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逆反心理是政府信息传播效果的主要心理屏障。逆反心理是受众对外界引导在态度方面的非常规性质的逆向反应,它是受众对媒介信息的简单逆向思维和反面理解的心理意识,在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筑起一道抵御信息顺向传播的心理防线,使政府和媒体信息的含义扭曲、变形,使信息传播的力度减弱、转向。有学者认为,危机一旦爆发,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大众媒体和一般公众皆按照自己的主观框架接触、采集危机信息,形成认知并做出判断。这种框架是人们解读危机的心理基础,并据此明确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而非轻易受到组织的影响、操纵和支配。[1]其实,受众的逆反心理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传播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众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2]另一方面,逆反心理直接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心理接受度,导致传播目标错向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刺激物在刺激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对反应性质的变化。公众对于政府那些过量重复的信息杜绝在其接受范围外,对自己不愿接受而媒体硬塞的信息产生厌烦情绪。当受众在个体意识和自主性不断加强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套信息“防御系统”,对于媒介的各类信息,超过他们自身接受需要和认同程度时,就会采取抵制、排斥、反抗的态度。第三,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网络舆论逆反心理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逆反心理的累积容易形成群体性的聚集效应,尤其是在网络公共舆论上,更容易形成群体效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与群体的行为、规范、价值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就会产生从众情境”。[3]2011年7月“郭美美事件”导致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短期内无人捐款,直至影响到2013年雅安地震红会捐款,后果十分严重。2008年的“翁安事件”,就是在当时愤懑郁积的特定情境下,政府以一种方式对待事件,民众偏偏以与其相对的另一种方式应对。两种不同的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使冲突成为现实。[4]互联网的开放性,其信息传播无法像传统行政权力控制时代那可以被垄断。但是,对政府舆论传播逆反心理的不当处理,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网络舆论的公众逆反心理进行有效预警并建立干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府应急管理中网络舆论受众逆反心理预警机理

心理预警是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预先的估计,通过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分析,可以对网络公共舆论进行有效的预警,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异常的预警。

(一)心理模型理论的逆反心理预警基础

诱发逆反心理的原因可能是对象固有的态度障碍(如认知归因的偏差),也可以是对象特有的人格障碍(如偏执型人格),但直接诱因却是引导者、引导内容和形式以及引导情境的相关特征。[5]逆反心理是可以预见的。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夫·可勒克(KennethCraik)认为,思维可以建构一些现实的小尺寸模型来预测事件,进行推论和做出解释。[6]人们能将外部事件转化成为内部模型,这就是心理模型概念。心理模型理论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詹特纳和史蒂文斯等学者主张的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表征影响[7];二是约翰逊·莱尔德等学者则关注短期工作记忆任务,关注推理者在不懂逻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知识进行推理。[8]后来的学者将两种记忆推理进行整合,即长期记忆和短期思维都是推导心理及行为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建立心理模型。从过程来看,突发事件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形成,其本质是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主要机制如下:首先,舆论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受众的注意;其次,受众接触并理解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即受短时记忆和长期积累知识做出现有的行为判断。时勘等学者通过考察中国17个城市市民在SARS危机事件中的心理行为建立了预测模型,形成了风险认知的影响个体行为的预测指标,证明心理行为的可预测性。[9]心理预警就是通过对现有心理发展可能性实行推理,得出其情绪发展的结论。逆反心理预警以心理模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逆反心理的把握,建构一定的模型,对逆反心理进行评估,从而预测其可能的方向,给政府处置应对提供参考。根据心理模型理论,人们依据前提进行推理,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大体经历几个主要阶段:前提和知识—理解—建立模型描述—初步结论—验证—寻找其他可能模型—有效结论。[10]对于网络公共舆论的逆反心理预警来说,实际上就是根据人们对于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评论和表现来研究人们的心理状态,对事件本身的态度、对政府处理的评价、对当事人的态度等进行分析,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逆反心理模型在推论、解释和预测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舆论受众逆反心理预警机理

突发事件下网络舆论受众逆反心理可以分为递进的认知逆反、评价逆反、情绪逆反和行为逆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绝大多数是从网络上了解信息。人们在接触相关信息时,就会做出基本的认知反应,包括注意、关注、理解、赋予意义,它是公众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获得外部信息进行认知和诠释的过程,对象是政府及事件当事人。网民在接触媒体信息时,表现出拒绝、抵触进入认知过程或处于潜意识认知状态就是认知逆反。原因在于,“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人和被传播的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11]评价逆反则是对认知到的信息进行自我评价,进而形成相对立的情绪和态度,并可能采取行动。情感逆反则是受众在认知逆反和评价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上形成的负面成分,引起的不快、反感、讨厌、憎恶等多种程度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则会导致行为逆反,它是以上三种逆反的心理基础上,外化为采取某些行动来表达、缓解自己逆反心理的行为意向或行为表现,这是非常负面和危险的,也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难点与重点。以上四个层面的逆反心理是相互关联、递进加深的关系。

从心理模型理论可以知道,突发性事件状态下舆论传播受众逆反心理是有其规律的,通过对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对于公众行为的预期,即可以推断出行为上的预期,当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政府应当进行预防和预警,甚至进行有效处置。从机理上看,包括几类:

第一类是感受性认知逆反预警机理。感受性认知逆反心理预警的重要表现就是突发事件所报导的新闻“事实”虚假与民众所认同的实际事实相悖。感受性逆反心理主要来自于政府传播内容与受众的实际感受差距过大,人们在现实社会因素与政府的不作为形成强烈的反差,舆论倡导与实际不符。要对此进行预警,首先就要对政府自身做法及政治生态、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等进行评估,这就要观察和调查社会利益分配体系问题,预测社会不满情绪,了解人们生活压力问题,是否存在被剥夺感,政府行政是否作为,司法体系是否存在不公,人们是否有有效的宣泄渠道、有无相关长期累积的社会矛盾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与疏导等。长期以来的事实与政府舆论倡导不符是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的原因。所以,关键对于人们感受性的问题与政府舆论进行适当的比较,是否可以得出逆反心理可能产生、影响深度等问题,若有,则可做出预警。

第二类是信任逆反心理机理。“新闻就是一种权力话语”。[12]在某种制度缺口和监管盲区的情况下,媒体权力极易被滥用和误用。在瓮安事件发生不久后,相关部门对事件的解释与人们所期望的解释形成极大的偏差。政府在这个时候掌握话语权,但是,这种话语解释或“托辞”在无法获得人们信任的情况下,成为人们逆反心理产生的基础,有时会成为发泄不满的借口,从而引起人们挑战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政府、突发性事件当事人、利益相关者的不信任与怀疑是事件发生的普遍现象。有学者认为,“当起因事件发生后,政府有关部门出来‘辟谣’或‘定性’时,因其长期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已经很难在民众中树立威望和公信力。因而,无论政府如何解释,人们不仅不可能相信,反而将其视为政府推卸责任、隐瞒事实的借口。‘辟谣’或‘定性’不仅无法起到安抚人心的效果,反而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13]由此事件推理到政府的其它不当是导致逆反心理的重要的原因。由于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我们几乎可以看到,网络公共舆论对于在涉及“三公部门”的负面新闻时,往往是一边倒的批判浪潮,例如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等事件。但可以清楚地分析的是,很多情况就是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对于“涉腐”、“涉富”、“涉权”等事件时所采取的回避遮掩态度。而一些事件最终没有结果也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逆反心理。

第三类是环境承受式逆反心理机理。对传播内容与受众需要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反感以及传播形式不当引起的反感。比如政府传播中使用“不明真相”的群众,2011年广东乌坎村事件政府会使用了“有境外势力对今次事件推波助澜”等词,增加了网络舆论对政府的不信任感。网民表达不满,责骂行政态度傲慢,最终导致舆论的严重问题。同样,2009年云南省陆良事件使用“别有用心”群众,与政府对抗等报道,引起网络公共舆论的普遍的逆反心理。对抗性的传播导致对抗性的行为。另外,过多地重弹陈词滥调,超出受众心理的满足限度。公众个体背景因素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表现在受众个性心理不健全,如持有极端立场者会对所持立场相反的传播产生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网络社会中,“官”、“民”的分化较严重,政府与民众因处于不同的地位,基于不同的利益视角,看待各种社会现象的出发点也不同。这些都是逆反心理预警的前提与基础。

三、网络舆论受众逆反心理预警路径与评估

(一)政府应急舆论传播的受众逆反心理预警路径

逆反预警的技术路线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得出,即建立逆反心理路径,通过对于四种逆反心理指标进行分析,建构相应的逆反心理临界值,从而根据不同的事件进行测量,得出指标体系,对于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合理测量。受众逆反心理结果可体现为常态、可能发生状态、危机状态和处置状态和重建状态,后四种状态超过正常指标,则进行有效的预防、预警(准备)、响应和恢复。关键是找到预防和预警(准备)临界点,这就要对政府网络舆论传播的危机处理能力进行评估,不断提高政府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二)政府应急舆论传播受众逆反心理的预警评估方向

第一,对突发事件传播者的逆反心理预警评估。信度逆反心理是造成传播效果的负效果或零效果的重要因素。包括信源是否可信?突发事件信息与个人感受的预期感受,这包括政府是否在说谎,或是否怀疑政府在说谎,政府是否隐藏事实,或是政府的解释不符合常识判断或事实判断。其日常行为是否受到信任?还有其政府行为恰当性如何?事件当事人是否存在着自由限制?政府发言或政府传播内容前后是否一致?言语方面或是事实方面是否存在冲突?

第二,对突发事件传播内容的逆反心理预警评估。突发事件状态下人们对于事件的真实性特别关注。传播信息内容是同网民评价的直接对象。在认知相悖、观念相左、道德相离、喜好相反的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都是进行预警的基础。政府传播内容评估强调查的是真实性、满意性和内容上的满足度,信息选择的自由和行动自由。其包括要对突发事件内容真实性、权威性和媒体报导内容广泛性等进行预警。

第三,对传播形式逆反心理的预警。传播形式是影响逆反心理的重要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预警:一是超限逆反心理预警,即过度传播会导致的逆反心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媒体过度传播导致了信息量和信息刺激度不断增强。不同信息源互为干扰,超过了人们的信息接收度,带来逆反心理。二是无信息传播预警。权威信息的缺失、传媒的沉默使得公众失去判断力,由于缺乏信息而进行的自我加工导致自主逆反。受众的情绪于缺乏准确信息环境下会对于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从而更是加强了逆反心理。三是劝导式传播预警。说服式、劝导性和威胁性的政府传播模式容易形成自我价值保防逆反。一些突发事件会在外在的劝导时,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受众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尤其是当政府站在权威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公共性。四是禁止性传播预警。禁止性宣传容易导致禁果逆反。网络上的禁果逆反是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受众试图排除传播障碍达到收受信息目的一种行为,“表哥杨达才事件”、广州“房叔”蔡彬事件等都是这种情况,可以说网络的“人肉搜索”是禁果逆反最直接的表现。

第四,对传播情境的逆反心理预警。一是受众网络环境空间预警。政府通过网络监控的方式,让网民不能发贴,不能评论,不能探讨和交流等方面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受众环境空间预警应当包括实体空间、生存空间和体制空间等多重空间因素。近年来多地出现的PX事件中,地方政府部门对当地网民微薄账号和IP进行封堵,导致网民的严重不满,导致事件不断恶化。二是传播过程中受众压力感预警。包括空间压力、时间压力、情感压力。心理学家杰克·布雷姆认为,人们对削弱个人支配权会产生反应的“心理抗拒”。每当人们的自由选择受到限制或威胁时,使维护这种自由的愿望会更加强烈。由于各种原因,现有的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或多或少的总是存在不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方面,当受众因为自由选择的需求不能获得完全满足时,也会产生逆反心理。[14]三是受众选择自由度预警。包括信息选择的自由、行动选择的自由、宣泄表达的自由。传播情境的逆反心理是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下,网民受时间压力、空间压力,在接受信息时不能自由选择,自由意识受阻所带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不同层次的逆反心理。

(三)公众逆反心理程度危机预警相关性指标

在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对于政府网络舆论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评估,这包括下列问题,即公众对于事件的基本认知问题、情感问题和行为表现问题以及事件持久性和事件延展性的问题。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的逆反心理还包括了下列指数:

(1)基本认知指数。即受众对于突发事件中对于事件本身的认知层次和水平,即对于所发生的事件属性、状态及事实是否有清楚的认识。

(2)事件关注度指数。即公众网络的关注度,包括浏览数、评论数、发贴数等。

(3)事件相关性指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进行评论的时候,通常会发生情感转移,由事件本身转到其它方面上去,尤其更多的是转移到政府身上。

(4)事件行动指数。受众因产生逆反心理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向,包括行动能力与行为表现。一旦达到了行动指向,则必然会出现网络,以至引发出实质性的事件。

(5)事件持久性指数。主要评估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关注程度与持久程度,它是测量逆反心理的重要指标。

(6)情绪指数。即突发事件中受众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情感状态,包括不满、抵触、反感、厌恶、甚至对立等。

(四)评估体系的运用与建设:三位一体的评估

理论上讲,上述指标体系可以对突发事件状态下网络舆论网民的逆反心理进行初步评估,具体包括简单单项评估和详细综合评估两种。简单单项评估方式根据逆反心理的四个维度采取德尔菲法和专家评估即可得出结论。通过专家加权,针对性地将预警方向即可,即根据以上指标所列的单项内容,进行科学赋值,一般低于-1到-3值是处于突发事件防范状态,-4到-5则是突发事件的预警、干预和处置状态,而多项测评与单项内容则起增强效应,最后所有值的加权平均值所得系数则同样起到综合预警作用。详细综合评估则需要根据指标体系和危机预警相关综合指标进行全面和多角度的评估。另外,由于任何单方的评估系统都会出现相对片面的信息。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估系统是相当必要的。网络舆论评价必须建立有效的三位一体评估体系,即政府内部的评估体系和上级部门的评估体系,以及外部权威评价即第三方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可以采取相同或相近的标准。事实上,通过内部的评价体系通常是能够获得较准确的效果的,但是,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利益问题,再加上某些领导人或突发事件相关责任人、利益相关者不愿意正确认识问题,所以必然会出现相关问题。因此,上级部门和第三方评价体系是相当重要的。

四、政府应急管理中网络舆论受众逆反心理预警机制构建

处理好突发性事件本身才是真正消除网络舆论传播逆反心理的根本方向。突发事件状态下政府应提供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对网络舆论逆反心理进行合理预警,适当干预。从理论上来看,Belkin等人提出三种逆反心理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平衡模式适合于早期干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重新获得以前的平衡状态。认知模式认为人们对事件错误的歪曲的思维是干预的重要对象。通过校正错误的思维,帮助网民达到克服非理性与自我否定,增强自我控制,适合于危机稳定后的干预。心理转变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与确定与危机有关的内外部困难,帮助当事人利用环境资源、寻求社会支持并调整自己的应付方式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15]事实上,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式在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都是不足的。政府应急管理网络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应当整合以上三种模式。本文认为应当建立起“常态性预防”、“动态性预警”、“发展性干预”的“三位一体”整合型机制。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常态性逆反心理预防机制

利益表达机制和宣泄机制是常态性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的重要内容。有学者提出,社会稳定实际上表现为人心稳定,要对社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监测,必须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测量,构建社会风险的早期心理预警系统,影响社会稳定的心理预警应包括以下四个指数体系:包括痛苦指数、腐败指数系统、贫富差距指数系统、不满意指数系统(包括理想失落指数和公平指数两个指数)。[16]通过平衡模式理论可以知道,完善的利益表述与宣泄机制是对逆反心理的早期干预,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获得心理的平衡状态。反思与审视当前社会政治的变迁,政府应当站在民众的立场上看待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变化以及民主进程的社会需要,从而建立常态的逆反心理宣泄机制和利益表达保障机制。网络舆论的逆反心理多源于利益诉求机制的缺乏,由于许多网民正常社会情绪得不到宣泄,从而形成“蝴蝶效应”。事实上,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利益表达的渠道。要引导网络正常的表达诉求,营造良好的平台与空间。另外,逆反心理是需要通过宣泄机制来得到排解的。宣泄是一种人们心理诉求得不到解决而通过一定的身体行为或过激行为来表示的情感需要。当突发事件发生后,针对逆反心理,政府应当开辟专门的网络议论平台作为情绪宣泄场所,容忍人们的某些过激行为,认同公众的群体情绪。这是虽然不能从实际利益上保证网民诉求,但从机制上善待网络民意,减少逆反心理。

(二)动态性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

首先,对网络舆论进行合理把关,实施动态心理预警干预机制。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认为,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可以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17]事实上,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作为其把关人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在突发事件的报导和舆论形成中,“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公共事件中新闻的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过程存在着把关人。政府的把关行为可以分为抑制与疏导。从理论上说,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人和被传播的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18]政府把关人的角色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逆反心理。这就要强调顺向心理干预机制。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和顺应传者或媒介意愿的心理活动倾向,它有认同、共鸣、偏爱等心理表征。[19]通过干预,可以让受众对已接触过的信息采取自愿接受和有目的追逐的心理倾向。同时,政府应当掌握信息话语权的有利时机,对可能引起逆反心理的信息或不正当做法进行把关。将精力集中在依靠网络的封堵或事后补救上是不可取的。尽管在网络传播中,政府的把关人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正确的干预机制还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进行议题管理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逆反心理通常很容易受到事件议题设置的影响,所以相关舆论设置非常重要。受“好奇心”等特殊受众心理影响,人们会关注不同的议题,通过对议题的关注点和事件本身的讨论,会形成议题中心。合理的议题管理可以实现危机传播符号和危机信息属性的转换,实现传播者与网民心理互动,它实质上是对媒介和组织的信息进行加工后的“补强”传播。政府应当主导议题方向,应当适当引入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中,要特别重视意见领袖,了解其作用机制,进而通过劝服他们以影响、改变利益相关者的逆反心理态度和行为。这是议题管理的一项基本策略。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20]意见领袖在影响网民态度和行为具有关键性作用。在摆脱心理信任危机和传播流向转换上起到双向互动与权威沟通的作用。

(三)发展性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

发展性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干预的机制,包括四种机制。

首先是顺向心理引导机制。事实上,突发事件过程中,逆反心理从认知到情感到行为是需要时间和情绪酝酿的,这也就给干预提供时机。网民逆反心理产生后,通常既想了解信息,又拒绝接受不受信任的信息,更多的时候是对各种解释的怀疑与抗拒。顺向的心理干预是要实现与网民在理念的相通、和谐、共振,从而引发共鸣心理。共鸣与信任是消除逆反心理的重要基础,公众都有自己的偏爱,许多人会对公共事件感同身受。舆论的顺向干预其实是顺应社会的基本道德与伦理规范要求,其实是基本的舆论干预手段。强化理性的舆论顺向引导是减少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

其次是参与性逆反心理干预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在无意识中联合行动。美国社会学者布鲁默提出,“联合行动”不同于人们之中任一个体的行为,也不同于正常秩序下所有人行为的聚合,它倚重于人们对特定情境、特定意义的图解。[21]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多数都有自由选择的要求,如果这一要求受阻,就会诱发逆反心理。要避免逆反心理就要给受众必要的选择空间和参与传播的机会。政府在网络平台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让公众真实地参与,让其信息充分满足,在事件处置上保持连续性知情和参与,提高互动性从而能够改善传播效果。

第三是风险沟通逆反心理干预机制。风险沟通是一种让人们认识到危机,进而产生合适的应对行为,并参与到风险决策中来的过程,它通常发生在人们的风险意识逐渐上升的情境中,其目的是降低人们的风险知觉。[22]同时,风险沟通又是一种风险评估过程和针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的安全与教育管理过程。[23]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消除逆反心理。

第四是特定人群的逆反心理引导和干预机制。突发事件状态下,利益相关人群、情绪感染人群和行为模仿人群这三类人是必须关注的。心理干预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很多时候,事件当事人的态度问题直接影响到舆论的方向。对事件及时公正透明的处理是避免突发事件进一步恶化的关键,需要建立公权力当事人的回避制度,使得案件能够得到群众及时满意的处理,避免矛盾激化升级。从理论上讲,突发事件逆反心理的群体心理通过两个重要的机制:一是情绪感染;二是行为模仿。情绪感染是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使原来无动于衷的旁观者的情绪也激动起来,从而完成逆反心理从个体向群体的转变。行为模仿过程中则是逆反心理人群互相仿效,使整个群体产生一致的行为。“因为人们在突发事件前不知所措,无计可施,只好模仿他人,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响应。这样集群行为就产生了”。[24]无论是情绪感染人群还是行为模仿人群,都是网络公共舆论干预与引导人群。要通过主动的心理干预,调动各种可资利用的内外资源,减少逆反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使事件造成的损害最小化。这就要求政府及其它部门成立心理预防与干预小组,以专业化手段和方法来化解参与群体的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胡百精.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J].国际新闻界,2006(3).

HuBaijing.IssueManagementofCrisisSituations.Journalof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2006(3).

[2][14]董秀成.论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J].当代传播,2007(4).

DongXiucheng.StudyonPsychologicalInversionofPublicCommunication.ContemporaryCommunications,2007(4)

[3]DennisCoon.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4.752.

DennisCoon.IntroductiontoPsychology:GetWaystoMindandBehavior.Beijing:ChinaLightIndustryPress,2004.p752.

[4][13]于建嵘.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1).

YuJianrong.AStudyofGroupPsychologyinIncidentsofPeople’sVentingtheirAngeruponSociety.JournalofBeijingAdministrativeCollege,2009(1).

[5]刘宗粤.关于逆反心理现象构架的解析[J]探索,2000(5).

LiuZongyue.StudyontheFrameworkofReversePsychologyPhenomenon.Exploration,2000(5).

[6]CraikK.TheNatureofExplana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43.

[7]PhilipNicholasJohnson-Laird.MentalModels:TowardsaCognitiveScienceofLanguage,Inference,andConsciousne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3.

[8]Johnson-Laird,P.N.&?Byrne,R.M.J..Deduction.Hove,UK: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Limited,1991.

[9]时勘,陆佳芳等.SARS危机中17城市民众的理性特征及心理行为预测模型[J].科学通讯,2003(7).

ShiKan,LuJiafangetal..TheRationalCharacteristicandPsychologicalBehaviorPredictionModelin17CitiesinSARSIncident.ScienceComunication,2003(7).

[10]Johnson-Laird,P.N.,&Byme,R.M.J.Deduction.Hove: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91.p36.

[11][18]时华蓉.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82.

ShiHuarong.SocialPsychology.Shanghai:ShanghaiPeople’sPress,2002.p182.

[12][美]约翰·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70.

JohnFiske.UnderstandingPopularCulture.Trans.byYangQuanqiang.NanjingUniversityPress,2001.p170.

[15]BelkinGS..IntroductiontoCounseling(2ndEd.).Dubuque,LA:WilliamC.Brown,1984.

[16]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1999(1).

SongLinfei.DesignandOperationofChina'sSocialRiskEarlyWarningSystem.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1999(1).

[17]Lewin,Kurt.FrontiersinGroupDynamics.HumanRelations,1947,1(2).

[19]邵培仁.传播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333.

ShaoPeiren.IntroductiontoCommunication.Hangzhou:ZhejiangUniversityPress,1997.p333.

[20][美]沃纳·赛弗林等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孟颖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65.

WernerWernerJosephSeverin,JamesW.Tankard.CommunicationTheories:Origins,Methods,andUsesintheMassMedia.Trans.byMengYingetal..Beijing:HuaxiaPress,2000.p265.

[21][英]帕特里克·贝尔特.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74-75.

PatrickBaert.SocialTheoryintheTwentiethCentury.Trans.byQuTiepeng.Shanghai:ShanghaiTranslationPublishingHouse,2005.pp74-75.

[22]AtmanCJ,BostromA,FischhoffB.etal.DesigningRiskCommunications:CompletingandCorrectingMentalModelsofHazardousProcesses.RiskAnalysis,1994,14:779-788.

[23]WebmasterT.ASocio-psychologicalModelforAnalyzingRiskCommunicationProcesses.TheAustralianJournalofDisasterandTraumaStudies,200,2:150-166.

[24]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1-222.

ShaLianxiang.SocialPsychology.Beijing:ChinaRenminUniversityPress,2002.pp221-222.

(作者: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兼副书记,副教授,广州510632)

TheStudyonGovernmentalWarningMechanismoftheNetwork-based

PublicPsychologicalInversionintheEventofEmergency

LiWeiquan

[Abstract]Intheeventofanemergency,thepublicshowdiverserebelliousattitudesduetovariousreasons.Negativementalityisthemainpsychologicalbarrieraffectingthedisseminationofthegovernmentalinformation.Handlingthisbarrierinappropriatelywillcauseserioussocialconsequences.Toreducethenegativeeffectsofthereversepsychologicalimpact,thegovernmentmustbuildupawarningmechanismofthenetwork-basedpublicopinion.Thisrequiresthegovernmentsettinguptheindexofawarningsystem.Inordertoreducethecitizen'srebelliousattitudes,thegovernmentneedstoestablishsomemechanisms,suchasthenormalitypreventionmechanism,dynamicearlywarningmechanism,anddevelopmentalinterventionmechanism.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篇5

[关键词]高压变频矿山节能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03-01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由新型器件如:IGBT、JGCT、SGCT、等构成的高压变频器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大功率传动领域的节能需求得到了释放。高压变频是指输入电压在3KV以上的大功率变频器,主要电压在3000V、3300V、6000V、6600V、10000V等电压等级的高压大功率变频器,由IGBT、JGCT、SGCT、等构成的高压变频器,性能优异,可以实现PWM逆变以及PWM整流。

1、高压变频技术的原理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不断地成熟起来,原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高压问题,近年来通过器件串联或单元串联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也越来越为广范,这使得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尤其是电能)成为了可能。电机是国民经济中主要的耗电大户,高压大功率电机更为突出,而这些设备大部分都有节能的潜力。大力发展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技术,将是时代赋予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这一使命也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前的高压变频器,由可控硅整流、可控硅逆变等器件构成,缺点很多,谐波大,对电网和电机都有影响。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器件改变了这一现状,如?IGBT、IGCT、SGCT?等等。由它们构成的高压变频器,性能优异,可以实现?PWM?逆变,甚至是PWM?整流。不仅谐波小,功率因数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市政供水、冶金钢铁、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各种风机、水泵、压缩机、轧钢机等。

2、高压提升变频器系统结构

高压提升变频调速器采用最新型IGBT为主控器件,全数字化,彩色液晶触摸屏控制,以高可靠性、易操作、高性能为设计目标的优质变频调速器,采用先进的矢量控制变频调速技术完成提升机的四象限运行,用于鼠笼式电机或绕线式转子串电阻电机控制,即可用于新矿井安装,也可用于老矿井改造。

高压提升变频器,采用若干个低压逆变器功率单元串联的方式实现直接高压输出,所用的6kv高压提升变频器,变压器有18组付边绕组,分为6个功率单元M相,三相共18个单元,采用36脉冲整流,输入端的谐波成分满足国标规定,高压提升变频器系统结构。

2.1功率单元电路

每个功率单元结构上完全一致,可以互换,其主电路结构如图2示,为基本的交-直-交双向逆变电路,通过整流桥进行三相全桥方式整流,整流后的给滤波电容充电,确定母线电压,通过对逆变块B中的IGBT逆变桥进行正弦PWM控制实现单相逆变。当电机进入发电状态后,逆变块B中的二极管完成续流外,又起全波整流,使能量能够转移到滤波电容中,结果母线电压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启动逆变块A,进行SPWM逆变,通过输入电感,返回到移相变压器的次极,通过变压器将能量回馈到电网。

2.2输入侧结构

输入侧由移相变压器给每个单元供电,每个功率单元都承受电机电流、1/6的相电压、1/18的输出功率。18个单元在变压器上都有自己独立的三相输入绕组。功率单元之间及变压器二次绕组之间相互绝缘。二次绕组采用延边三角形接法,目的是实现多重化,降低输入电流的谐波成分。

2.3控制单元

控制器核心由高速DSP和工控PC机协同运算来实现,精心设计的算法可以保证电机达到最优的运行性能。工控PC提供友好的全中文WINDOWS监控和操作界面,同时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网络化控制。控制器用于柜体内开关信号的逻辑处理,以及与现场各种操作信号和状态信号的协调,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光纤板通过光纤与功率单元传递数据信号,每块光纤板控制一相的所有单元。光纤板周期性向单元发出脉宽调制(PWM)信号或工作模式。单元通过光纤接收其触发指令和状态信号,并在故障时向光纤板发出故障代码信号。

信号板采集变频器的输出电压、电流信号,并将模拟信号隔离、滤波和量程转换。转换后的信号用于变频器控制、保护,以及提供给主控板数据采集。

主控板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运用正弦空间矢量方式产生脉宽调制的三相电压指令,实现对电机控制的所有功能。通过RS232通讯口与人机界面主控板进行交换数据,提供变频器的状态参数,并接受来人机界面主控板的参数设置。

3、主要结论

3.1系统组成结构

①交直交控制结构简单,系统设备较少,

②交直交控制系统采用普通鼠笼电机,电机没有碳刷换向器,维护费用低,使用安全可靠,易于操作管理,具有安全保护功能,可实现电机的免维护运行。

③功率因数,交流变频控制系统负载功率因数高,能耗低、传动效率高。直流控制系统在低速运行时功率因数极低。

④交变频系统安装空间小。

3.2调速方式比较

与直流控制相比,交直交控制为无级调速系统,恒转矩控制,调速精度高,调速平滑稳定。

交直交控制使用的功率器件IGBT比直流调速控制(晶闸管)安全稳定可靠。直流调速随负载增加速度随之降低机械特性较弱。

3.3性能比较

①低压变频技术

变频器采用先进的功率单元串联叠波技术、矢量控制技术、有源逆变能量回馈技术、可靠性高、性能优越、操作简便。应用于需要四象限运行、需快速制动、动态响应快、低速运行转矩大等。

②对电网造成的压降非常小,几乎是直流控制系统的五分之一。

3.4节能及投资比较

①节能比较变频采用四象限运行在负力运行时发电回馈电网而直流控制无法做到,可节能20%。

②交流高压变频控制投资487.26万元,直流变频控制投资420万元。

3.5技术的先进性

交流高压变频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功率单元串联叠波技术、矢量控制技术、有源逆变能量回馈技术、可靠性高、性能优越,具有调速范围宽,恒转矩输出,功率因数高、具有100%能量回馈、维修、操作简便,对电网无污染等技术特点。适用于四象限运行、快速制动、动态响应快、低速运行转矩大等的高精度场合。

交流高压变频控制系统具有启动静态恒转矩启动,启动平稳,输出转矩大,调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四象限运行等优点,网络化控制、操作可实现提升机的运程控制及诊断,可实现提升机的自动化控制。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篇6

关键词:经济复苏;电子商务;逆向物流

一、引言

当今电子商务在经济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退货率远远高于传统模式,加之资源的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逆向物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次经济危机过后,中国的经济将会得到全新的发展,电子商务逆向物流如果能抓住这次经济回暖复苏的契机,必将给企业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电子商务和逆向物流概述

电子商务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兴起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教授,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一概念学术界还没有最终的标准定义。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委员会报告草案中对电子商务定义如下: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信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结算。电子商务的概念是很广的,甚至是不同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徐寿波对电子商务译名也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在西方文献中“电子商业”的译名是E-commerce,不是E-commerceaffairs,因此翻译成中文应该叫“电子商业”而不是“电子商务”,并认为这一译名更科学能包含电子商务的内容而且也能与“传统商业”相对应。

随着人类有限的资源不断的耗费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到实现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而在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中应运而生了逆向物流。逆向物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学者stock在1992年提交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报告所提到的逆向物流是指对原材料、加工库存品、产成品以及从消费地到起始地及相关信息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流动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自这一概念的提出物流界对逆向物流就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逆向物流是指为了创造、恢复价值或适当处理,而进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产成品和相关信息从消费点到起始点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的基本过程,及为实现这一过程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电子商务中的逆向物流大多是指退货逆向物流。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的特点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流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中,我国政府积极制定政策保证经济增长,据艾瑞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网购额达2500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与常规的正向物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难以预测。逆向物流产生的数量、地点、时间都难以通过常规渠道进行正常预测;二是管理成本较高。一般退回的商品多是质量不合格或是产品不符合用户预期要求,由于退货来源地不确定使得产品转移出现无序性和散发性,这样就难以运用仓储和运输的规模效益,也不利于标准化搬运作业,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三是复杂多样。逆向物流恢复过程和方式按产品特点、所需资源、产品的生命周期等条件不同而复杂多样,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的多样性都增加了难度。

(二)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

在电子商务中人们通过网络更加方便快捷地寻找自己所需的商品,但是这一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现场挑选,因此有存在质量、数量和错误投递等造成的客户退货,也有企业对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产品的召回,还有出于环保和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对容器包装材料的回收,有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副产品的回收等。总的来说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商品本身原因: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在购买产品后,商家投递的错误,配送过程中产品损伤丢失或配错商品,还有就是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有瑕疵或保质期接近等。二是信息的不对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往往根据商家提供的产品参考照片或是电子说明书来挑选商品,这样一来对商品缺乏应有的了解,而且也存在商家对商品的夸大宣传或虚假信息的存在也会产生购买误导,等到商品发送到顾客手上时,顾客就会因为实物和网上的不一致时就会要求退货而产生逆向物流。三是顾客要求:由于特殊原因顾客购买了自己不想购买的商品或购买后主动想退货,以及分销商因产品过季滞销或积压库存而产生的退货。四是竞争因素: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商家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往往以更好的优惠政策打消消费者的退货顾虑。五是国家法律规定:出于保护环境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同时为规范网络购物环境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许多国家都对网购进行立法,规定商家必须采取退货政策。

三、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子商务蓬勃兴起,而逆向物流作为电子商务“最后的利润处女地”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两者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融合。在经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后,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政策,其中包括振兴物流产业等,这将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务院于2009年3月10日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已确定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该文件的出台能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升级,形成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实现中小城市物流业的协调发展。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平均约为GDP的10%,而我国目前的物流成本则为GDP的20%左右,意味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济潜力约为GDP的10%,以2007年为例,中国GDP总额约25万亿人民币物流成本约为5万亿。如果能够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而将物流成本减低到和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程度,则可以节省物流成本25000亿。

而逆向物流作为物流产业的一部分,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给企业带了巨大的利润。2009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得出,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取得了高速的增长,交易规模1281.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8.5%,网络购物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明星行业之一。在2009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艾瑞咨询集团阮京文认为,未来几年网上购物将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也会带来越来越多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而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可能达到5760亿。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对我国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企业而言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现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在逆向物流的退货管理中将会暴露产品的一些质量问题,企业只有找出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质量是一个产品的生命,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二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增强企业信誉:在现代商业中顾客的满意度是企业服务水平的一种体现,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企业能及时处理消费者的建议或要求,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是最高的,这也是企业信誉的一个评价指标。良好的信誉不仅能打开市场还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据统计,一般书店的退书率为25%,有的高达40%,而亚马逊注重客户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的解决问题,由于对消费者满意度的注重使得其退书率只有0.25%,是传统书店的百分之一。极低的退货比率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也提供了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并取得良好的商业信誉。三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有效实施,简化了回收、回购、加工处理废旧产品及副产品等流程,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成本,像IBM、雅诗兰黛、通用汽车等公司已纷纷加强此方面的管理,试图通过在生产成本上的控制,达到较低销售价格及较高利润空间的目标。四是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人类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倡导低碳环保理念,为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企业采取逆向物流的退货策略,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逆向物流对产品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实现环保,不但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对新经济形势下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建议

根据中央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在2010年将会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我国物流业在2009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长陆江在第七届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上说,2009年1-3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69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为1.47万亿元,增幅由一季度的1.7%提高到4%,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5%,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近2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额为3.9万亿元,与GDP的比例为18%,进入四季度以来继续保持加快回升的趋势。我国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抓住这次发展的契机,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和我国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文章做出以下建议:

(一)国家宏观方面

首先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电子商务和逆向物流在我国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资源回收环境保护进行法制化规定,完善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法律体系,保证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公平、公正、安全,使逆向物流运作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为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的企业运作更加规范,使我国市场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其次要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科技投入: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凸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运作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国家要加以积极引导,不断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增进国际间的合作。结合我国的国情引进技术、设备、人才等,从而提高我国逆向物流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微观层面

一要建立自己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正如前面所述,我国企业对逆向物流还不够重视,所以企业自身要加强学习,在逆向物流服务上加大投入,开发出自己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保障企业和客户的信息安全,不断提升自己的逆向物流管理水平。二要制定有效的退货策略:包括良好的退货价格、退货信息系统、退货政策,这样不仅节约企业的物流成本还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三要建立逆向物流企业联盟:现代企业竞争中没有绝对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润,当自己企业不具备独立建立逆向物流服务时,可以联合几家相关企业共同建立逆向物流管理系统,共同从事逆向物流服务,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减少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实现双赢。四要借助第三方逆向物流:随着供应链理念的不断深入,第三方逆向物流业务的外包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借助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应用它们更加专业的人才,更规范的组织管理,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这样不仅能帮助本企业开展逆向物流业务,提高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水平,还能使本企业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逆向物流的业务中跳出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亚萍.电子商务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徐寿波.商品物流理论研究[J].物流管理,2009(11).

3、王爱虎.广东省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4、中国电子商务规模明年可达5700亿[EB/OL].省略ii.省略/20080623/ca601894.htm.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1篇7

关键词:自动控制;防护监控;无人驾驶系统;行车间隔;行车组织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239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009-02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005

1概述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北京已经建成包含10条线、车站数量超过200座、总长接近500km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根据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远景规划,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将超过1000km,在遵循科学发展观、总结以往工程建O经验的同时,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技术,以提高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先进性。根据燕房线客流量相对少的特征,以燕房线为依托,开展全自动驾驶示范工程,推动轨道交通建设革新。

1.1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需要

1.1.1全自动驾驶系统利用高效ATC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智能运转的功能保障,结合人工监视、干预的机制,落实高精度列车运行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误操作。建立应急预案,具备灾害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1.1.2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信号以及车辆与控制中心的通信系统均采用冗余互备技术,减少运行故障,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和自愈功能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1.2控制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

1.2.1全自动驾驶系统能实现对列车的精确定位及实时跟踪,可以有效缩短行车间隔,提高旅行速度。通过小编组、高密度开行列车大幅提高运能,缩小车站规模,或者在与传统线路同等运力情况下,加速车辆的周转,提高列车使用率,减少配置列车数量。

1.2.2全自动驾驶取消驾驶员,减少定员。传统轨道交通线路每条线至少有数百名司机,采用全自动驾驶系统由中心集中控制,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员配置数量,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1.2.3全自动驾驶可根据客流量变化,动态调整列车运行计划,有效控制空车走行,节约牵引能耗,运营组织更加灵活。

1.3提高乘客服务质量的需要

1.3.1全自动驾驶能根据实时情况,控制列车的速度/时间大大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度和舒适性。

1.3.2全自动驾驶由于自动化程度高,较容易实现准点运行,提高乘客对轨道交通的信任度。

1.4提高轨道交通的先进性,实现科学管理的需要

1.4.1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已经证明,全自动驾驶是未来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北京市迫切需要这项新技术提高轨道交通路网建设的先进性。

1.4.2轨道交通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落实,采用全自动驾驶系统,无论是在人员还是在管理运营模式上都得到合理、有效的精简,是一次管理创新,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2牵引控制单元

2.1一般描述

列车应通过受流器连接到供电轨。受流器的配置应满足列车的良好取流及安全通过三轨断轨区的要求,每个动车配4套受流装置、Tc车配2套受流装置(暂定)。高压电路应配置手动隔离接地开关。操作后,可将牵引设备隔离并使其接地。当隔离接地开关接地后,车间电源、受流器高压750V不允许接入。每一个高速断路器给每辆动车的一个或两个VVVF逆变器单元提供保护。每一个VVVF逆变器单元包括一个线路接触器、线路输入滤波器和一个IGBT电压源逆变器。如果每辆动车配有2个VVVF逆变器单元,则每一个VVVF逆变器单元独立拥有线路输入滤波器。每一个VVVF逆变器有一个预充电回路(包括充电接触器和充电电阻)以限制对线路滤波器的冲击电流,亦可同一辆车的两个逆变器单元共用一个预充电回路。每一个VVVF逆变器单元有一个放电回路,亦可同一辆车的两个逆变器单元共用一个放电回路。每列车安装2个车间电源连接器。列车高压回路的保护应与电站的馈出保护相协调。从受流器到隔离接地开关的电缆应通过电缆护管以确保乘客安全。

2.2输入滤波器

每辆动车的一个或两个VVVF逆变器单元配备一个线路滤波器。

2.2.1线路滤波器由电抗器和电容器及其他高压器件组成。

2.2.2线路滤波器的设计应与高速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协调一致,以保证当线路滤波器突然接地时,不损坏任何其他设备。

2.2.3滤波电抗器的安装应采取措施,减小磁通密度对客室的影响。(1)客室内滤波电抗器上方磁通密度要求:(2)距地板面450mm时,≤10G;(3)距地板面900mm时,≤5G。

2.2.4滤波电抗器试验按IEC60310的规定进行。

2.2.5滤波电容器试验按IEC60384的规定进行。

2.3主要技术数据

额定电压:DC750V;电压范围:DC500~900V;最大电压:DC1000V;集电靴材料:浸金属碳。

2.4受流器结构

2.4.1受流器为气动自动受流器,能在各种轨道状态下保证与第三轨具有良好的接触状态和接触稳定性。

2.4.2应设置机械止挡,以限制受流器在无第三轨区段上的垂直运动。

2.4.3在整个车辆速度范围内,受流器应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

2.4.4便于用户的检查和更换。

2.5技术性能要求

2.5.1受流器为空气驱动受流器;单个受流器能够远程受控起落,受流器位置能够被检测并上传至TIMS。在工作高度范围内,满足列车供电的要求。

2.5.2受流器应有足够的、良好的取流性能,且当只有两个受流器对一列车供电时(通过牵引供电的断电区),受流器可保证工作正常。

2.5.3受流器集电靴与第三轨的接触压力、转动角度应满足车辆的运行要求。

2.5.4受流器的电压、电流额定值应满足回路工作要求。

2.5.5受流器装置应安装可靠、绝缘良好。

2.5.6受流器集电靴的寿命不小于5万公里。

2.5.7受流器应设置受流器熔断器。

2.5.8受流器应具有在故障时脱离第三轨的功能,供货商应提供每列车2套受流器手动脱离接触轨装置,安装在司机室。在受流器自动起落失效时,可手动操作脱离。

2.5.9集电靴材质及受流器的结构和性能应适合钢铝复合轨的第三轨供电方式。

3各接口划分

3.1控制中心接口划分

控制中心接口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物理接口编号接口位置AFC系统TIAS系统接口类型/

数量

TIAS.MLC.01控制中心、备用中心AFC设备通信出口处提供控制中心、备用中心AFC系统机柜侧的RJ45形式10/100M以太网电口。提供从控制中心、备用中心TIAS系统机柜到AFC系统机柜RJ45网口带标识的五类屏蔽网络电缆并负责该电缆的敷设、成端及连通等。冗余10/100M以太网电口,RJ45,2个。

3.2车站IBP盘接口划分

车站IBP盘接口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物理接口编号接口位置AFC系统TIAS系统接口类型/数量

TIAS.AFC.02车站控制室IBP盘端子排外线侧提供AFC系统设备到IBP盘配线架带标识的连接电缆并负责成端上架。

负责IBP盘上有关AFC系统的功能测试。提供AFC系统的盘面布置要求、按钮/指示灯的数量、电气参数、二次接线原理图、文字描述。

提供IBP盘上所有与AFC有关的按钮/指示灯每个回路的电源。提供IBPP面工艺布置图、端子分配图、按钮/指示灯、接线端子排,并负责盘内接线。

注:IBP盘采用下进下出线方式。硬线,数量按需要提供。

注:采用截面面积在1.0~2.5mm2电缆。

3.3接地接口

接地接口如表3所示:

表3

物理接口编号接口位置AFC系统TIAS系统接口类

型/数

TIAS.AFC.05控制中心设备机房接地总箱端子排外侧提供AFC系统接地端子数量、接地端子大小等要求;AFC系统负责接地总箱端子排外侧至AFC系统设备带标识的接地电缆的采购、敷设、连接及其预留条件的设计等工作。提供接地总箱;提供接地总箱分配图(带标识的回路号)。注:接地总箱采用下出线方式。按需要提供。

4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现代化的步伐,为全自动驾驶信号控制工程奠定基础,从全自动驾驶系统集成的过程入手,研究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集成、接口及验证,深入论述运营场景、风险源分析和总体需求。介绍系统集成的原则、接口定义和最小系统集成验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系统集成的经验,提出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驾驶系统集成通用模型的方法,为今后工程设计、施工和系统集成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周文.西班牙修建无人驾驶地铁[J].铁道知识,2003,(6).

[2]何宗华.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与技术发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5).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银行信用风险体系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互联网银行,银行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便携设备,利用其互相联通、开放融合的特点,展现全新的经营模式。但同时互联网银行各环节的信用风险都会暴露出来,加之互联网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风险呈几何级放大,一旦出现大规模信用风险,将可能撼动整个金融市场,因此,在互联网银行发展之初就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保障互联网银行安全的屏障显得十分重要。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银行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具体表现,也是银行发展的全新阶段。但是在互联网银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新的信用风险应运而生。朱丹、陈茜、王皓(2016)认为我国的互联网银行不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上说,都是刚刚起步,整个信用体系还不完善,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也有制度层面的因素。王耀晨、王志文(2016)提出了互联网银行账户的安全等级受限,仅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其安全等级有待于进一步。

虽然互联网银行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但在O管工作中发现,与传统业务相比,互联网创新业务具备更特殊的风险特征,应对这些风险引起重视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互联网银行的信用体系。纪敏、牛慕鸿、张翔(2015)认为有必要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探索信贷机构利用信息技术程序化使用高质量征信数据的流程。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分类和点,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对于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李欣、冯娟、李敏,2015)

三、互联网银行的信用风险形态分析

(一)银行业传统风险新特征

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困扰互联网的一大难题,此前频频报道的网上支付账号被盗就是例子。互联网账户的安全性与银行账户的安全性是无法比拟的,互联网的资金流无法避免安全问题。交易对手的账户一旦出现风险,资金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信用风险的暴露。

平台运营问题。互联网产生信息流需要基于一定的平台,如阿里巴巴平台、敦煌网平台等。平台作为信息流的载体,本身运营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一旦平台运营出现问题,就相当于交易对手的生存平台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信用风险的暴露。

网络信用体制缺乏。互联网平台大量存在,给予了更多的选择,企业可以从一个平台转至另外一个平台继续经营。但互联网平台之间信息并不共享,平台之间并没有协同形成互联网行业规章制度。企业在一家平台出现不诚信行为或其他不利于风险评价的行为,不会影响其在另外一家平台的信誉,没有共享的黑名单制度将导致无法识别该问题产生的信用风险,因此互联网的网络信用体制尚待建立。

(二)互联网银行的全新风险特征

网络欺诈风险。互联网产品重创新,轻风控。互联网的时代鼓励创新,追求速度,为了便利快捷,有些金融产品没有经过严密的验证,只需简单的验证过程就能使用金融产品。还有持卡人安全意识淡薄。持卡人自身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也是造成网络欺诈损失的重要成因。通常,互联网支付时都需要提供持卡人的卡片信息、密码以及发送到手机的动态验证码才能够完成支付。不法分子要进行网络欺诈,也必须得到这些信息。因此很多不法分子会找各种理由来骗取持卡人的这些信息,比如网购退换货、机票退改签等为缘由骗取客户信息。此时,持卡人薄弱的安全意识成全了不法分子。美国征求、验证信用服务巨头益博睿(Experian)的《欺诈经济学:规避快速增长和创新中的风险》(2016)表明,中国是如今世界互联网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网络犯罪导致的损失已经占GDP的比例为0.63%,这一数字仅仅次于美国的0.64%。因此,加强整个社会的安全用卡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泄露风险。大数据时代,银行累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互联网银行的数据库等级极高,一般很难盗取。但一旦互联网银行的数据泄露出去,不法分子不需要再进行后续匹配或计算,可直接运用银行卡数据进行支付或消费,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如果互联网银行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客户会纷纷赶到银行网点提现、挂失等,从而给银行日常运营带来较大冲击。

四、互联网银行信用风险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银行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互联网银行的不断发展再给广大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同与往常的信用风险。究其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信息不对称的性质带来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问题。逆向选择不仅包括网络银行在判断客户风险水平时所处的不利地位,还包括客户在判别网络银行服务质量时的不利选择。道德风险主要是指网络客户对银行的信用风险。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篇9

关键词:太阳能500TL;S7-300;CP343-1Lean

1项目简介

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目前国际能源越来越紧缺,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能源也是大趋所向。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由于日照时间比较长,日照强度比较大且少雨等综合现象,比较适合发展太阳能产业。西门子在青海的德令哈有一个20MW的太阳能项目。

2光伏发电系统介绍

在日照条件下,太阳能光伏板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若干光伏板以串联的方式成一组接入汇流箱,每个汇流箱中接入的若干组串级的光伏板则为并联方式。然后将每个汇流箱的直流电流并接到安置在逆变室里的直流柜,直流柜再连接到西门子的逆变柜,通过逆变,将750V左右的直流电转换为50HZ,328V的交流电,由于电压过低无法并网,所以要经过升压室将328V的交流电升压到10KV的高压电,然后再升压到110KV并入电网。在整个系统中,核心的逆变装置是西门子生产的500TL系列逆变柜。逆变柜采用PLC自动控制。当启动时,传动装置采集电网的电压幅值,相值,频率,并且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控制IGBT的通断,使逆变器的电压输出波形紧随电网电压。逆变器直流侧也同样的有电压电流采集系统,这些数据被送到PLC进行处理。若直流侧开路电压小于750V,PLC控制直流接触器逐个闭合,完成逆变柜的总启动;若直流侧开路电压大于750V,则先闭合第一个直流接触器,此时直流斩波器工作,将电压降到750V以下,然后再逐个闭合直流接触器,完成总启动。

3控制系统构成和产品应用特点,主要软件功能的实现

整个控制系统基本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了追求整个系统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系统采用了基于PROFIBUS-DP网络的分布式I/O系统,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统一放在ET-200S从站中。有了这个控制系统,在现场基本上能够实现无人值守,逆变器能够自动监测光照强度启动逆变,同时也能自动停止逆变。

PLC控制系统中所用硬件产品类型及作用特点:1)CPU315-2DP:控制系统的大脑,运行客户程序,控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集成了Profibus-DP接口,可以与其它模块通讯;2)CP343-1Lean:通讯处理器,可以将S7-300连接到工业以太网;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时间同步,可实现使所有PLC与上位机时间同步;3)CP341:通讯处理器,带RS422/485接口,可以实现通过RS422/485接口进行通讯;4)ET-200S:是S7-300系列PLC的扩展,经济,灵活,性能卓越的小型分布式I/O设备,可以分布在每个主从柜的箱体内;5)Web'Log:监控现场主从柜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并且记录CPU的历史数据;6)Comserver:连接操作面板,将以太网接口转换为串口;7)传动装置:通过Profibus-DP接口与CPU通讯,同时受控于CPU,进行快速运算,并控制逆变器中的IGBT晶闸管快速通断,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

3.1控制系统的以太网网络

20个逆变室之间是用以太网网络连接起来的,为了将我们的设备与监控设备连接起来,我们要将设备的IP地址全部设置在一个网段,组成一个局域网,根据现场情况我们的设备全部设置192.168.0.X这一网段。此时现场的Web'Log,Comserver和CP343-1Lean都需要将IP地址设置在此网段,组成一个网络系统,这样CPU就可以实现与这些设备的通讯。同时根据业主要求,要同步现场10套设备的时钟,我们在“Time-of-DaySynchronization”中勾选“ActiveNTPtime-of-daysynchronization”,然后将上位机的IP地址加入,整个系统都将上位机的时间作为参考对象。

3.2传动装置和PPsolar

本设备中主从柜各有一个传动装置。它主要是控制逆变器中的IGBT晶闸管快速通断,将直流电转换为50HZ交流电。在逆变柜的尾端有一组测量电网电压和电流的装置,在设备启动时可以检测到电网的相位和幅值,根据采集到的电网参数快速计算出晶闸管的通断状况,送出符合并网要求的电。在系统中要使用PPsolar对传动装置进行配置,设置一些电网保护参数,也可以使用这个软件读取一些实时参数和波形。

4与上位机监控的连接

青海德令哈20MW项目有20个逆变室,每个逆变室是通过以太网连接的,组成的是一个环形网络。只有第一个逆变室和第20个逆变室引出了2条网线连接到监控室。由于业主使用的监控系统不是西门子的产品,是另外一个厂家提供的监控平台,所以无法和西门子的PLC直接连接,在此我们使用了SimaticNet软件实现了和监控平台的通讯,SimaticNet软件是西门子开发的网络通信的软件,里面有很多组件,可以做西门子PLC的OPCServer,显示并存储PLC采集到的一些模拟量和数字量。同时在上位机没有安装Step7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通信,由于我们有20个监控室,在上位机上要显示的数据都是存在每个程序的同一个地址,所以要在软件系统中添加20次“InsertNewConnection”,建立20个名字不同的连接,从而在后面的显示中显示20个逆变室的信息。

5项目运行、应用体会

西门子太阳能20MW设备第一次在国内的高原上正式运行,业主给与了我们设备高度的赞同,由于其可靠安全的无人值守的运行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劳动力。在项目调试过程中,西门子产品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德国技术专家的技术支持,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西门子产品的多样性和良好的网络服务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方便。

参考文献

[1]S7-300教程[Z].

[2]通过ETHERNET建立SimaticNetOPC服务器与PLC的S7连接[Z].

[3]s7-300入门指南[Z].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逆向物流;退货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3日

物流行业的兴起带动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网店经营和送货上门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购物模式。人们只要动动手指头,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这种模式最大限度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也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比如包装的过度使用、送货车排放的汽车尾气和因此造成的交通拥挤等破坏环境的问题。这些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损耗着地球上并不充足的自然物资,对我们如今生活的地球圈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相信未来的消费市场一定会被低消耗和环保绿色的产品占满。电商企业要想在荆棘中踏出一条康庄大道,就必须在关注传统正向物流的同时,不放弃展开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和运用。

一、电子商务和逆向物流相关概念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的网络基础上,借助于电脑和浏览器,交易两方或多方在不见面会谈的情况下进行买卖交易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打破了国家和地区之间有形无形的壁垒,可以实现客户网上购物和在线支付等相关目的。电子商务包含的范围极广,主要分成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to-Customer)这三种模式。这里的电子商务主要指的是企业对消费者(B2C)模式。

(二)逆向物流的概念。逆向物流涉及的范围极广,现如今学术界对什么是逆向物流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所运用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对物流流程中的暂时失去销售价值的物资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减少物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作用。

从狭义上来讲,逆向物流就是对那些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破损品和生产时的残次品或者是过时过季造成的原材料和产品堆积,进行有价值的再回收挑选和加工,使其再次进入消费市场发挥其本身价值的活动。从广义上讲,逆向物流并不只是通常含义上的说法,还包括废旧物资形成的物流所含的部分,将在物流活动中的因失去使用价值的物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加工,使其重新变成有使用价值的物资再次进入全新的物流流程的过程就是广义上的逆向物流。

综合来说,在电子商务的系统环境下,逆向物流就是在消费者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对那些因为顾客各方面原因或是因为过时过季而选择退货的商品进行一系列再加工和处理的活动,可以使物资重新回到物流活动中去,完善传统的物流流程。同时也将减少电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二、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分类

由于电子商务的网上操作性,网上交易的不满意程度会比普通交易要高。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实际物体,只能通过图片或者是文字的描述来感受商品,这就不可避免网上购物的退货返货现象的发生。退货换货一方面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占领市场;另一方面也是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主要来源和主要表现形式,为电商企业增加额外的成本负担。根据退货返货原因来分,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一)顾客不满意退货。网上购物的最大缺陷就是看不见实体,一切商品都是在电子商务构建的虚拟空间里供消费者浏览。在网页的视觉冲击下,消费者的购物决定是很容易被影响的。一旦他们在收到货物后发现质量不好、颜色不对、尺寸不合身等问题时,有80%的人会选择退货处理,使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例如淘宝网站,为了赢得顾客,大部分店面都会提供七天无条件退货,当然是在不影响第二次销售的前提下。这样就为那些网购消费者提供安心购物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顾客。同时,也会增加退返货的数量,造成商家一定的退货商品堆积,也就形成了逆向物流。

(二)物品运输过程破损。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决定了交易后续必须依靠于配送运输等物流活动才能发生。由于网购的顾客范围较广,突发天气变化难以预测,商品在运输途中总会有这种那种的碰撞和摩擦,对于不同性质的商品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淘宝网上的商品包罗万象,对于某种特定的商品会有特殊的退货政策和相应的流程。根据商品受破损的程度,在出示第三方证明的前提下,可以向商家申请退货或是再次发货。买家需将破损商品寄回发出地,也会形成逆向物流。通常这种情况下回收的商品是必须经过再加工处理然后才能回到新的物流系统中去的。

(三)商品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批量生产和大作坊作业难以保证商品100%完美,小部分的商品在出厂时本身就存在质量或者是外观上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服装开线、电子产品表面有明显的刮痕等。在确保商品可以再次进入消费市场的情况下可以向卖家申请退货或是调换货。而这种缺陷和不足是可以弥补的,通过再设计处理后再次投入市场创造价值。

(四)商家发错产品,主要包括发错买家和发错商品。卖家订单录入错误或是快递单出错都有可能发错商品。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与快递公司和买主沟通,寻找一个三方都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案。比起前几种因素,这种逆向物流是可以避免的。

(五)因延迟交货造成的退货。科技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由于延后交货造成产品过时过季、滞销不前,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服装和电子产品上。对于这一类的退货,可以通过回收原材料和部分高价值的电子零件来减少损失。也可以对产品进行再设计生产,以另外一种商品形式流通。

三、电子商务对逆向物流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颠覆了传统的逆向物流观念。传统的逆向物流操作是在真实的空间里对实际物体进行回收利用处理。而作为新兴商务活动方式的电子商务则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空间,逆向物流的各种操作则通过这种虚拟空间来体现出来。这种虚拟化的方法为电商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便利,通过在网上的快捷操作,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也使商品在实体逆向物流运作中可以达到效率高速、用时短的特点。

(二)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逆向物流的运作方式。传统的逆向物流操作过程都是以商流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某单个或是几个流程的控制来实现的。而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信息流才是决定逆向物流的运动方向和运作方式的核心,对整个逆向物流系统都有影响,而不只是对单独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起作用。通过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对逆向物流的实时监控,使逆向物流活动变得更加合理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逆向物流的电子商务网络化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整体控制逆向物流活动。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逆向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本身具有的高效性和全球性的特性就要求逆向物流也必须同样达到相同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而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良好的基础物流设施(如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联络网络等)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包括回收技术、再加工技术、运输技术等)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设施和技术可以相对提高物流操作速度,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外部条件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学会科学的管理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全球化高效这一目标。科学的管理水平可以将现代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逆向物流管理中去,确保逆向物流活动的顺利通畅进行,实现逆向物流活动展开的高效性和合理性,进而促进现代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电子商务影响了逆向物流的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的网上运作系统决定了逆向物流的客户服务与普通贸易的客户服务的不同。首先,在网站的主页界面上,不仅有电商企业及其产品的详细介绍,还要与客户保持及时的联系,帮助客户解决关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问题。其次,还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仅体现在网站页面设计上的个性化上,还包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根据消费者的自身特点,为特定的消费群体量身定制。在可替代性强的网络市场环境下,专门化的产品或服务更能够留住顾客,占据市场。企业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会突出其资源优势所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个性化产品或服务。

四、电子商务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一)大部分电商企业不重视逆向物流发展。逆向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不广泛,理论基础不完善,很少有企业能够重视逆向物流,特别是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有资料表明,43%的物流企业经理觉得逆向物流“相对不重要”;超过33%的指出企业没有制定相关的逆向物流战略。这些数据足以表明企业对逆向物流的忽视程度。对于淘宝网站上的卖家,他们提供的商品差异化不明显,东西都大同小异,可替代性非常强。因此他们会把精力和时间主要放在正向物流上来招揽消费者,而忽略了以退货为主的逆向物流。电商在没有意识到逆向物流对商家本身长久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情况下,放弃逆向物流管理短时间里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但是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重视逆向物流是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形象和增强竞争力的一大制胜法宝。

(二)消费者盲目购物和退货。网上购物信息具有极大的美化和夸大成分,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前提下,消费者很容易被图片和文字迷惑,再加上低廉的价格,不管商品对自己实用与否,都会冲动消费的现象很普遍。等兴奋劲一过去,盲目消费的后果就是退货和丢弃。在商品价值不足以抵挡邮费的情况下,那些不实用的商品还是会进入到回收逆向物流系统中去。为了招揽顾客,电商企业也相应的制定了宽松的退货政策,这无疑为盲目购买和退货提供了保障。但是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正向物流的强度,也加重了逆向物流的负担,作用于整个完整的物流系统。

(三)现阶段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建设一个完备的逆向物流系统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务资金,更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除了大型的旗舰店,中小型的电商企业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开发一个前期投入很大的逆向物流系统;另一方面,逆向物流由于自己本身的繁杂性和不稳定性,并不能在正向物流系统的基础上改进再加以运用,它对物流技术有更加严格和精准的要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导致了逆向物流处理效率低下,影响逆向物流正常运作。

五、电子商务逆向物流发展应对战略

(一)完善商品信息,减少盲目购物和退货,从源头上减少逆向物流现象的发生。在商品的质量外观既定的情况下,怎样才能降低退货率是一件值得所有电商企业思考的事。淘宝网站的精美网页是很赏心悦目,但是它的真实度令人怀疑。现代各种如美图秀秀和PS技术的广泛普及,造成了网友盲目购买盲目退货的现象发生。商家应该提供完整而真实的商品信息,多层次全方面的展示商品的信息,并着重细节部分。与此同时增加不同商家的商品对比展示,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进而减少退货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逆向物流,同时增加客户满意度。

(二)加强逆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退货提供坚实的后盾。在网购的时代,退货换货现象不可避免,那么加强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就是很有必要的。电商企业可以借鉴正向物流系统的经验,结合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是否是拥有自己的系统还是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比如,引进如“虚拟试衣间”之类的app,让消费者体验“穿上”衣服的感觉,从而减少不满意退货率;电商企业也可以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退货中心,统一管理,共担风险,共享利润;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可以将这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由专业的团队来经营退货商品,节省了企业的自身资源,用来发展主要业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节约了逆向物流成本,实现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提高客服服务水平。电子商务的特点决定了一切交易在网上完成,卖家与买家的沟通都是通过客服来交流的。消费者对商品存在质疑时,大部分会咨询客服来解决类似于尺寸、快递优惠以及退货流程等问题。客服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情,从而影响购物决定。提高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退货逆向物流的产生,还能获得好评,为店家积累人气。

(四)积极寻求和第三方逆向物流之间的合作。由于电商企业自身财力、物力制约着他们展开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那么与第三方逆向物流合作将本属于自己企业的业务外包出去,使企业专注于正向物流流程中,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是一种适合于中小型电商企业的方案。选择与第三方逆向物流合作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资金周转,并且由第三方共同承担风险。电商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的信息系统来追踪退货商品的现状,根据数据来改进自己的销售方案和服务水平。

六、小结

与传统正向物流相比,我国的逆向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逆向物流也就显得越加重要。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吸取其精华,为我国的电子商务逆向物流发展献出一份力。电子商务逆向物流就像一个为开采完的宝藏,里面有许多的未知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只要我们注重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发展机遇,并结合我国企业特色,逆向物流将会成为未来电商企业甚至是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祖庆,魏洁,王发鸿.逆向物流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

[2]周孙熙.对逆向物流价值的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

[3]冯晖.电子商务中逆向物流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3.

[4]肖露.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浅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7.

[5]杨明洋,吴健,孔大维.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退货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2.4.

[6]谢家平,吉少华,赵忠.基于随机网络的废弃产品回收预测模型[J].当代经济管理,2008.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1篇11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经常会担心个人资料储存在那些不安全的系统上,这将导致个人信息可能遭到窃取。这些可能造成数据失窃的系统包含各种装置,如信用卡扫描仪,收款机系统、医疗系统,以及其他非零售的装置。然而,除了上述这些系统之外,仍有相当多其他装置都会储存重要数据,如果没有妥善保护这些数据,可能就会威胁到日常生活。这些装置包括如电梯控制,交通号志系统、电力网络等等。上述这些系统内部的所有通信都需要针对数据的重要性采取不同层级的保护。

明显的保护方法

对于维护嵌入式系统安全,我个人最青睐的保护方式包含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即实体安全性。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这些系统包含了重要的信息需要特别保护,并且将这些信息封锁对外的通信,则可大幅减少遗失数据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将嵌入式控制器以及其他关键任务系统放在一个上锁的房间或是安全的封闭环境中执行。这种保护措施可以应用在许多系统上,并让系统可以受到控制,但因为仍采用开放式网络,因此容易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下降,网络壅塞以及容易遭到拦截等问题。无论是采用实体网络或是无线网络,都可以采取这种保护模式,但也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对于提高安全性来说,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采用实体网络,有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保护通信的安全,让入侵时使用的关键数据几乎毫无用处。

公钥加密如RSA(该名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三位发明者名字前缀,Rivest、Shamir和Adleman来命名)和椭圆曲线密码学(Ellipticcurvecryptography)不但可以提供较佳的保护,并确保运作的正确性。这些方法广泛用于电子商务和其他需要高阶加密的应用程序中。不过,此类架构的运算需求相当大,虽然可为嵌入式系统提供最安全的通信,但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并不见得适合于嵌入式系统应用。目前有好几种技术可以用来将数据进行“混乱(hash)”处理,因此可以在储存和传送数据的软件和硬件中加入此技术,使信息更加难以拦截。

在嵌入式系统保护数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数据的储存或传递时使用循环码(RoilingCode)来进行保护。循环码的应用已经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Enigma密码机),并已应用在许多装置中,举凡从车库门遥控器到门禁卡等等。现代循环码加密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序列位移缓存器搭配XOR函数来产生具有决定性的虚拟随机数码,但是难以利用逆向工程(请参阅图1)进行译码。输入至XOR函数的数据就是目前将传送(或加密)的位。该函数是完全可逆的,只要在一开始将已知的初始种子值锁到缓存器即可。正如同其他的加密方案,这种技术需要对数据进行填补,以使其长度足够而不致于泄露密钥。此外,过长的讯息和虚拟随机码的产生器模式可能会泄露密钥。而且由于此类加密的限制,网络内的大部分封包流量都将下降。

时间变异密码

数据安全性的重点之一是要确保密钥不会泄露。即使采用公钥加密模式,如果泄露了私钥,系统还是会被破解。想要确保密钥永不泄露的一种简单方式是持续新的密钥。要持续新的密钥,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目前的时间。如果每个装置都知道要在某一时间抛弃旧的密钥,并开始使用新的密钥,则会很难针对密钥进行逆向工程,因为这些密钥随时都有过期的可能。这个保护模式的简单应用就是饭店的房间卡。房间的门锁是以程序设计方式来接受已编码的钥匙卡,但只有在入住的期间有效。电子锁内部的时钟将会废止密钥(即使没有其他人使用房间),或对锁进行重新编码。它会让卡片密钥在设定的期间外成为无效的密钥。

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每个人都知道现在的时间。有几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其一就是与主要时钟进行同步,这需要使用一种通信协议来保持目前的时间。可以根据密钥更新的频率来决定要采用哪一种通信协议,举例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内含时间信息(例如NTP或网络时间通信协议)的简单定期封包,或是更准确的通信协议,例如IEEE1588精确时间通信协议(PrecisionTimeProtocol,PTP)。PTP提供的准确度非常高,其中移除了GPS接收器或铯时钟在每个节点的需求。以太网络物理层装置(如美国国家半导体的DP83640)会内建此功能,并且可以搭配任何媒体访问控制器(MAC)一起运作。

藉由使用已同步的时钟。可以透过使用虚拟随机数码(例如基于循环码的虚拟随机数码)的密钥产生器经常更新密钥。因此每一秒钟都会产生新的种子,同时在该期间内传送的所有封包都会使用该种子(请参阅图2)。唯一的问题是封包的传送不具决定性。在大型的网络基础架构或因特网上,封包送达的实际时间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一种机制来确保晚到的封包不会遭到拒绝。

我们可以使用滑动窗口相关性的方法来达成这个目标。也就是说,加密的封包应该在加密传送的数据中内嵌校验总和检查码,以验证其内容正确性。此外,该封包的“存活时间”值将会设为窗口的尺寸(时间)。因此,当接收到某个封包时,解密引擎会知道本地时钟的目前时间。接着会尝试使用本地时间对封包进行译码。如果解密失败,则解密算法会往回移动一个窗口的阶段时间,并尝试再次对封包的内容进行解密。理论上,这应该只需要针对两地的时间延迟进行一到二次的同步化,但实务上最多会尝试进行10~20次的同步处理。

如果封包无法解密,则表示传送者无效,而且封包将被丢弃。由于种子值的频繁变动,因此几乎无法实时对信息解密,或者由于种子值持续改变,使得封包与封包间的数据不具关联性。此外,可以将这个功能内建到通信软件堆栈中,或直接内建在硬件中,使得逆向工程变得非常困难。即使知道所采用的方法,但由于缺少固定的种子值,将使得数据的解密变得极为困难。

网络安全逆向工程范文篇12

[关键词]复杂不确定环境;碳足迹;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X22;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4—0016—04

一、引言

据英国《自然》研究显示,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较2011年增长2.6%,其中中国以28%的占比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党的十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明确提出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增长,而其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如何有效地优化碳足迹。广义碳足迹是指某一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包括个人、产品、企业和区域四个碳足迹层面,可以全面客观评价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生产和服务碳排放水平。集成优化供应链采购、生产、库存、运输、回收计划活动,对优化碳足迹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集成会产生相当复杂的决策问题,特别是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有多种目标诉求的分散供应链多阶碳足迹优化问题,这是目前在理论和应用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作为企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和优化碳足迹中心的突破口,逆向供应链一直是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而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为了更好地优化电子废旧品的逆向供应链碳足迹,2011年《电子废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生产商责任延伸制度(EPR),将电子废旧品处理的主要责任转移至生产企业。苏州作为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1年该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1.3%;2011年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为6953亿元,是苏州第一工业产业;2011年苏州地区常住人口达1051.87万人,庞大的产业与人口产生了海量电子废旧品,给环境、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EPR制度下的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系统涉及了个人、产品、企业和区域全部碳足迹,是一个典型的诸多条件约束下多主体、多环节、多周期的复杂不确定性供应链系统。本文即运用生态应用系统及动力复杂适应系统思想,结合EPR制度新要求,从电子生产企业、回收个体或企业、消费者、政府、行业协会等分散回收供应链节点入手,分析废旧品来源、回收渠道、回收流向等复杂供应链流程,综合考虑分散不确定、多阶段长周期、回收主体市场占有严重不均、信息交流不畅、责任模糊等特点,结合模块化分解、网络化重构理论,分析复杂不确定环境下苏州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碳足迹的产生阶段及层次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复杂不确定环境下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现状

依据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分散控制、随机约束的特点,项目组设置分类评价指标,针对生产企业、回收个体企业和消费者,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设计三套问卷,采用邮件调查、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方式,研究复杂不确定情况下苏州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现状。调研时间为2012年3—5月。

问卷一针对苏州260家电子制造业企业,回收问卷216份,有效问卷1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2.61%;问卷二发放220份,针对苏州回收个体或企业,回收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为80.09%;问卷三调查300位苏州电子消费者,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当前苏州复杂不确定环境下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现状如下所述。

(一)电子废旧品主要来源

2011年苏州共收集拆解处置各类电子废物546.33吨,以整机形式的电子废物31.4万台,其主要来源有:

1.生产企业产生的电子废旧品。2011年苏州电子类废旧品产生企业近3150家,产生量约386.05万吨,主要包括原料残渣、报废品、退货积压产品以及以旧换新回收产品。

2.消费者产生的电子废旧品。2011年苏州抽样调查资料显示,百户城镇居民更新耐用电子产品洗衣机为11台,电冰箱13台,彩色电视机16台,空调8台,电脑24台;调查显示,51%的消费者表示有条件更新电子产品,71%的消费者在过去3年中更新过电子产品。

3.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产生的电子废旧品。此类产品由于财务制度等原因,一般直接进行报废存储。调查显示,有76%的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在产生电子废旧品后,以各种途径将废旧品存储。

4.非法进口的电子废旧品。问卷显示,22.1%回收个体或企业在未获得批准情况下,交易或处理过进口电子废旧品。

(二)电子废旧品回收渠道

1.个体或正规非生产企业回收成为最主要的渠道,包括上门回收、维修站及集中点回收。调查显示,83.2%电子生产企业自己不处理电子废旧品,与94.4%的消费者一样,通过个体或小型企业回收处理电子废旧品。

2.作为垃圾回收。97.9%的消费者对于电池、灯管等小件电子废旧品直接遗弃,而后转移至废品收购站等地。

3.部分企业以旧换新回购。2009年苏州5家企业获得以旧换新回收销售资格,设置了63个回收销售网点。苏州同和资源综合利用公司、伟翔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公司负责回收电子废旧品的拆解工作。2011年苏州通过活动共回收五类废旧家电约46万台。

(三)苏州电子废旧品回收后流向

1.二次消费。15.7%的苏州消费者曾在市场中选购过改装电子品;98.6%的回收者将较好的电子废旧品修理翻新,转卖各地二手市场进行二次销售。

2.再生利用。13.2%的回收者将无法返修的电子废旧品整体转卖,86.8%的回收者将其拆卸以获得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失去利用价值的部分则被直接丢弃。

3.贮存。由于国家相关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不能随意丢弃电子废旧品,相当一部分废旧品由各单位报废贮存,部分单位集中运到周边地区贮存。

三、复杂不确定环境下苏州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特点及问题

通过现状分析可得出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苏州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的特点及问题:

(一)分散不确定

电子废旧品产生环境复杂,既有生产领域,又有流通领域和生活消费领域,种类繁杂、规模较小、折旧不一,产生及回收的时间、地点分散,流向、加工和需求不确定,难以采取统一大规模回收行动。

(二)多阶段长周期

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包括废弃、回收、整理、检验、再制造和报废等众多阶段,其再制造还包括分类、检验、改制、加工等环节,复杂的处理过程、随机的物流积累量和缓慢的价值恢复,使得实现经济价值的周期长,较之普通市场,存在更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三)回收主体市场占有严重不均

由于回收价格及便利性优势,调查显示当前苏州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行业个体或小规模企业占全回收行业比例为98.8%,专业正规回收企业少且竞争力较弱。截至2012年12月,苏州仅有5家正规企业列入市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临时名录,且基本没有充分运转,如苏州同和自2003年成立至2012年,设备处理量仅达50%的处理能力;苏州伟翔年处理废旧品能力为5000吨,但公司运行半年后就面临原料不足的窘况。而多数个体或小规模回收企业回收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不合理的拆解处理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四)信息交流不畅,责任模糊

当前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各环节主体缺乏契约与交流,市场不够规范,法规约束乏力,缺乏足够责任意识。由于巨大的复杂不确定性,89.9%的生产企业表示,在没有足够外在压力情况下,不会主动承担电子废旧品回收工作。92.6%的消费者考虑经济或便利性原因,优先交由个体回收主体处理,而非正规回收企业。21.6%的消费者和16.9%的生产企业和17.3%的回收企业仍然对电子废旧品的危害认识不足,79.8%的企业对于EPR制度了解不足,93.7%的消费者不知道EPR制度。

四、复杂不确定环境下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碳足迹优化建议

依据EPR特点及苏州现状分析,针对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复杂不确定环境下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碳足迹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EPR的新要求,在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碳足迹优化过程中,需要对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进行引领,明确供应链各主体权利及义务,规范其行为。截至2013年1月,我国已出台了包括《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在内的12部废弃物治理的法律法规。苏州亦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苏州市环境保护局进口废物申请文件审查工作规程》等11部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尚未对于EPR相关问题进行完整规定,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供应链管理出现政出多门、责权不明和政策矛盾等问题。所以,国家应及早制定一部能够统领EPR下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各方面工作的综合性法规。各地市亦应根据国家法规,按照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本地经济水平、人口规模、资源环境等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行政区域的逆向供应链具体措施。

(二)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系统规划供应链体系

当前苏州以及中国经济尚属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密度低、设施不足,电子废旧品科学回收、再生和监控难度大,呈现更为明显的复杂不确定性。因此,优化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碳足迹,应统筹考虑城市和农村的现状。

针对这种特点,电子废旧品回收可利用集群模块化复杂网络体系。逆向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各地级市的科技局、信息委、工商局、财务局、公安局、交通局、市容市政管理局、环保局、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局、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尽快确定主管部门,设置专门和统一的逆向供应链组织结构,建立领导小组,统领协调各方利益,研究落实国家及地市政策法规,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制度,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进行集成化、系统化监督管理,解决系统遇到的问题,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条块分割重复建设。

在此基础上,促使各模块主体(特别是生产及回收企业)集中核心竞争力,采用统一确定标准,建立正常及突况条件下履行弹性机制,优化流程,有效控制生产、回收、拣选、分拆、再制造、废弃等各个环节,成为低成本、灵活多变的柔性复杂网络节点,进而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形成骨干龙头企业引领,社会零散队伍、小规模回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建设的产业格局。

结合城乡发展规划,以城乡社区、街道、行政村为依托,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逆向供应链网络渠道,设置更为合理的网络回收点;以总量调控、经济优先、统筹设置为原则,在各行政地区,特别是城郊结合处设置更多的初级加工分拣站,负责对网络回收点电子废旧品的分拣处理;为确保电子废旧品的安全低碳转移,应本着就近转移安置的原则,设置集散贸易加工中心,承担城乡电子废旧品的集中堆放、加工整理、科研开发、再制造及交易等功能。

(三)建立合理逆向供应链低碳运作方式

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的基础之一即社会建立合理的低碳运作方式。对于各社区、行政村回收点,可结合物业管理、社区管理、村级管理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等形式统筹安排,主要采取定时上门、固定设点、流动收购方式,辅助以电话、网络及协议收购等开展回收;对大型商场、机关和学校等不适宜布点的单位和重点场所,可实行上门收购;对于其他企业可采取上门与自送相结合的方式。

初级加工分拣站可由逆向供应链建设实施主体直接经营管理,集中时间在村、社区回收点分散回收。在较大的村和居民区,可由村民或者业主大会委托的物业企业提供场地,设置固定低碳社区回收站。在较小的村、居民区及不能提供回收站所需场地的地方,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和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协商,设立流动低碳回收点。回收点在依照分类标准、品质状况初步分拣整理加工后,可利用专业封闭式运输车等物流载体,送至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处理。

(四)强化经济激励

EPR将传统上由政府和纳税人共同承担的废弃物处理责任转移至生产者。由于存在着回收产品质量、数量、时间和回收价值的不确定性,大大影响逆向供应链生产、库存等计划,多环节、多周期和效益不确定使得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渠道较少,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为了保证EPR下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碳足迹的科学优化,政府应以市场为基础,依照价值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价格、利润、税收、信贷、保险等经济手段降低逆向供应链中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调整资金投入整体连续性和局部间断性,有效地分散资金风险,进而调节实施逆向供应链主体行为。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贯彻落实财政扶持政策,给予建立逆向供应链的生产企业或第三方企业财政补贴,强化电子废旧品回收利用企业的增值税退税审核和退税管理。对改造、整合和新建的回收网点、初级加工分拣站、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实施补贴,具体补贴可采用以奖代补、税收减免、贷款担保、优惠信贷和特殊电价等方式。

第二,制定碳足迹资源价格,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作为计税依据,向未建立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的生产型企业征收相应碳排放税,促使更多企业完善逆向供应链体系。

第三,完善碳足迹许可权机制,在确定总碳排放量的前提下,允许碳排放许可权以某种方式授予各生产企业,并建立市场允许企业间自由交易其许可权,从而既可以使不想或无力实施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的企业得以生存,又使得已建立逆向供应链的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并可极大简化政府管理过程,提高碳足迹优化效率。

第四,EPR制度对企业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或相关部门可立项分析EPR下影响企业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碳足迹因素,运用改进的平衡计分卡、因子分析及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指标结构,采取教育培训等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用自身企业发展的碳足迹优化模式。

(五)扩大行业协会作用

作为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媒介,国外各行业协会在逆向供应链碳足迹优化中一直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现有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的主管协会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其作为非营利社会组织,可按照章程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从业规范,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为电子废旧品生产及回收个人及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培训等服务,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企业正当要求和意见,维护行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政府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帮助建设和完善国有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体系,支持私有体系的市场参与;通过国有和私有体系相互监督、行业管理部门业务指导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完善行业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六)注重信息沟通协调

在复杂不确定环境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过程中,信息均是由最终消费者逐步逐级传输至生产商,信息传递过程缓慢且易失真。可根据碳足迹产生过程,模块化分析逆向供应链,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和机制来交换信息,实施资源共享,构建和完善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信息系统。各模块可依据系统环境对自身信息和系统信息加以解释处理,传达反馈到整个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系统,并及时按照需要变化改变模块间的联系规则。通过系统和个体信息的共同作用,保证产业链信息交互通畅,减轻长鞭效应,提高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