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奥数鸡兔同笼问题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整理3篇)
时间:
小学生奥数鸡兔同笼问题练习题
1、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或不做一题扣1分.小华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了64分。问:小华做对几道题?解:假设全做对:
20×5=100(分)
100-64=36(分)
36÷(5+1)=6(道)···错题
20-6=14(道)···对题
2、鸡、兔共有脚100只,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8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
解:100-86=14(条)
14÷2=7(只)···兔
100-7×4=72(条)
72÷(2+4)=12(组)···(1组里有1鸡1兔)
兔:7+12=19(只)
鸡:12只
小学生奥数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较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熟悉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再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两种动物的只数和脚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随着鸡兔只数的变化,脚的数量也跟着变化的规律。通过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体验鸡兔同笼中鸡兔的。头数和脚的只数关系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经历探究过程,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学生从体验、尝试到此处的讨论、汇报,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得到展现,方程解、算术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但是,可能是由于我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或者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没有做到机敏地倾听和机智地诱导,对于学生的列式没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觉学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不能理解的情况。我觉得可能是在处理鸡兔只数和脚的数量变化规律的推导过程时,我直接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观察,并没有引导学生到比较实际的方向上。如果我能插入具体的鸡和兔的只数变化时的动态图像,学生应该能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其中的规律,那么对后面的教学展开将易如反掌。由于此处设计的失误,导致后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时间不够,课堂巩固练习也没能很好的展开。我想这也可能是我在设计教案时并没有准确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认知水平,本课内容安排过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学鸡兔同笼,我想我会把假设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两个课时,争取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小学生奥数鸡兔同笼问题练习题
1、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解:假设全是小船:
4×10=40(人)
41-40=1(人)
10-1=9(只)小船1只大船
2、有鸡兔共20只,脚44只,鸡兔各几只?
解:假设全是鸡:
20×2=40(脚)
44-40=4(脚)
4÷(4-2)=2(只)····兔
20-2=18(只)···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