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范例(3篇)
电路原理范文
工作原理
1.磁饱和电抗器控制电流型高压稳压电路
以松下(画王)TC-33V30H彩电(图1)为例介绍该高压稳压电路。由图1可知:行输出管Q551集电极供电是由140V经R561、易磁饱和电抗器L1514次级、行输出变压器初级9、10绕组提供的。当图像画面为亮景时,显像管中的电子束流增大,阳极高压势必降低,反映在行输出变压器次级高压绕组末端的11脚的电压必降低,也就使加在运算放大器IC1501(BA15218N)3脚(同相输入端)的电压降低,经放大后其1脚的输出电压降低,也就使经R1531加至运算放大器IC1502(BA15218N)3脚(同相输入端)的电压降低,经放大后1脚输出电压下降,即加在IC1502另一放大器6脚(反相输入端)电压降低,经放大后7脚输出电压上升,即经R1514加至Q1501b极电压上升,Q1501导通增加,使流过电抗器L1514初级线圈的电流增大,于是L1514的电感量下降,次级绕组阻抗下降,导致流过次级绕组,也就是流过行输出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电流增大,以增加激励,以使高压升高,反之亦然。这样,由于高压趋于自动稳定,图像尺寸也趋于自动稳定。图中R1512是Q1501工作点调整电阻,即L1514起控点高低的调整。另外Q1503、Q1504是用以稳定光栅尺寸的。当画面为亮景(即高压下降)时,由上述分析可知7脚输出电压是上升的,显然Q1503导通增加,c极电压下降,即Q1504b极电压下降,Q1504导通减弱,其e极电压升高,使得经R1522送至枕形校正电路输出级PNP管b极的电平升高,使输出管导通电阻增大,导致流过行偏转线圈的电流减小,使光栅水平尺寸不至于扩大(这部分电路未画出,详细原理从略),反之亦然。
2.逆程电容容量控制型高压稳压电路
图2所示夏普29N42型彩电高压稳定电路属逆程电容容量控制型高压稳压电路。它主要由运算放大器IC602(LM358P)和控制管Q612等组成。其原理是:当图像较亮时,电子束流较大行输出变压器高压绕组下端(8脚)电压降低经R694、R652后使R653右端(图中A点)电压降低运放IC602的3脚(同相输入端)电压降低同相放大后1脚输出电压降低控制管Q612b极电位下降导通减弱等效电阻增大C634、C635串联构成的行逆程电容的总容量减小行逆程脉冲幅度增大对高压起到提升作用,使光栅幅度不至于扩大。当图像亮度变暗时,控制过程与上述相反,使等效行逆程电容容量增大行逆程脉冲幅度减小对高压起到降低作用,使光栅幅度不至于缩小。在图2中C646、R647、C668构成π型滤波电路,以滤除IC602的1脚输出的交流成份,使控制管Q612的导通程度能得到平稳控制,R648、TH601(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及R697、R696、D635等构成直流负反馈电路,以稳定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3.行偏转线圈电流控制型高压稳定电路
康佳T3888N彩电高压稳定电路属行偏转线圈电流控制型,如图3所示。它是以几何失真校正集成电路N302(TA8859)为核心的电路构成的。TA8859具有水平、垂直幅度自动调整,光栅各种失真(梯形、枕形、弓形、平行四边形)的自动校正、稳定高压等功能。下面仅对水平幅度的自动调整作一简要介绍:N3021脚为取样电压输入端,该端输入的取样电压与IC内部的水平幅度调整电路的基准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后的误差电压与经校正的场频抛物波复合后又经总线控制得到校准后的场频抛物波,然后加至4脚内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同时来自水平枕校电路的交直流反馈信号也从4脚输入到内部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运算放大后的场频抛物波从N3022脚输出,去自动调整光栅水平幅度大小。当图像画面变亮时,束电流变大,行输出变压器11脚电压会瞬时变低,即N3021脚输入的取样电压变低,该电压经水平幅度调整电路比较调整后会使2脚输出的场频抛物波中的直流电平分量变高(大家知道:场频抛物波中的直流电平大小主要是控制行偏转电流的幅度,即光栅的水平幅度,抛物波形的凸凹量大小是用以调整水平枕形失真的校正量),于是控制管V03导通增加,c极电压下降V02b极电压下降,导通减弱由于V02e极接的是负电压V01b极电压相对升高V01导通减弱V01c、e极等效电阻增加,使得行偏转线圈支路对地总的等效阻抗变大流过行偏转线圈的锯齿波电流幅度减小使光栅行幅不至于扩大。另外,由于V01导通电阻的增大,相当于减小了行输出管的负荷,使行管输出电流减小,行逆程脉冲幅度得以提升,高压升高,从而基本保持高压稳定。反之,当图像画面变暗时,过程与上述正好相反,在此不再重复,读者自行分析。实际上,行输出变压器的高压绕组末端还接有ABL电路,在ABL电路的自动控制下,荧屏亮度的变化也不是十分显著,再加之光栅水平幅度的自动控制,显像管的阳极高压基本稳定不变。
故障检修
由上面的原理分析大家可以看出,高压稳定电路是一个闭合控制环路,其取样输入点通常在行输出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末端(也是ABL电路的取样点),然后经放大控制电路,最后通过控制行输出变压器初级的激励电流或控制行逆程电容的大小或控制行偏转线圈中流过的锯齿波电流大小来使取样输入点电压恢复到正常值,从而达到高压稳定之目的。上述的控制过程所用时间很短,通常只有几十微秒,所以观看者根本看不出来高压瞬间变化而引起的光栅幅度的变化。从维修实践来看,高压稳定电路发生问题引起彩电的故障根据电路形式或损坏的情况不同,除引发光栅的缩胀外(注:高压变化引起的光栅缩胀与+B电压不稳,即开关电源内阻变大所引起的光栅缩胀现象正好相反,高压变化引起的光栅缩胀现象是:亮画面时因高压下降光栅水平幅度变大,暗画面时高压升高,画面缩小。而开关电源内阻变大引发的现象是:亮画面时光栅水平幅度变小。反之,暗画面时光栅水平幅度应变大),有的则会引起光栅行幅一直很大,有的甚至引起彩电黑屏(保护电路动作)。所以检修高压稳定电路必须从故障现象入手,将怀疑的高压稳定电路从主电路中部分或整个彻底断开,从而判断故障是否由高压稳定电路损坏所为。从维修实践得知,如果高压稳定电路的末级发生的是短路性损坏,多数是引发光栅行幅一直很大或保护电路动作(黑屏)故障,而其余部份发生故障一般只会引起光栅的缩胀故障,因此,如果彩电发生亮画面光栅扩大,暗画面时光栅缩小的故障,直接检修高压稳定电路即可,如果发生了光栅行幅一直很大或黑屏故障,那么为了确定该故障是否由高压稳定电路故障引起,可断开高压稳定电路输出级,如果故障现象消失,就说明是高压稳定电路输出级损坏所致,从而给检修工作指明了方向。然后再通过测试电路相关元件,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找出故障点。请看下面检修实例:
[例1]故障现象一台松下TC-33V30H彩电出现图像内容为亮画面时,光栅幅度基本正常,但图像内容为暗画面(夜景)时,光栅幅度缩小,屏幕四周有约1cm的黑边故障。
分析与检修显然,这是高压稳定电路出现故障所致的光栅缩胀现象,该机的高压稳定电路见图1。首先断开取样输入电阻R1501,故障现象丝毫不变,表明的确是高压稳定电路未起作用。接下来将R1501复原,调整取样电阻R1551,发现光栅水平幅度的确有所变化(后来检修发现,实际上这是Q1503、Q1504送至水平枕校电路的直流电平引起行偏转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所致)。由此说明,高压稳定电路中的放大部分正常,问题可能在输出级。经查,易磁饱和电抗器L1514绕组没有断路现象,输出管Q1501c极为12V电压(正常应为8.4V),显然未工作,测b极有4.4V电压(正常为4.3V),但焊下Q1501检查,却正常。接下来准备测e极负反馈电阻R1517(56Ω)时,发现焊点有一圈明显裂纹,经补焊后试机,故障排除。
[例2]故障现象一台夏普29N42彩电,出现行幅严重扩大、光栅亮度明显降低的故障现象。经开盖检查,发现行输出管发热严重。
分析与检修由现象分析,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行输出变压器短路;二是行逆程电容严重漏电或高压稳定电路输出级出现短路故障。该机的高压稳定电路见图2。经测+B120V电压基本正常,且行输出变压器线包不是很热,故行输出变压器短路的可能性不大。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下置行逆程电容C635两端电压几乎为零,怀疑它已击穿损坏,但经查却正常。再在路查C635两端正、反向电阻,发现均只有几百欧,故高压稳定电路输出管Q612损坏的可能性最大。经查Q612果然损坏。除此之外,还发现C668、IC602等元件也击穿。更换上述元件后,故障排除。
[例3]故障现象一台康佳T3888N彩电,开机时有正常伴音,但光栅还未出现,机器就自动关机,声音也没有,只有指示灯亮。
分析与检修
由现象分析,这极有可能是机器出现过压、过流故障而引发的机器保护现象。首先断开开关电源的+B输出,用假负载试机,发现开机后+B输出正常。据此说明开关电源本身没有故障,且输出没有过压,问题极有可能是过流或第二阳极高压过压而引起彩电保护电路动作。随后断开行输出管+B(125V)供电端(即行输出变压器2脚的连线),串入一只1A量程的电流表,试机,发现电流表读数为0.8A,且还在增大,随后由于自动关机,电流表读数为零。显然这是机器过流而引起的保护。为了确定是否因高压稳定(水平枕校)电路发生故障所导致,试断开LD02后试机,机器不再保护,且出现带枕形失真的光栅。据此,说明故障的确是由高压稳定(水平枕校)电路发生故障所致。经对该电路元件作仔细检查,果然发现其输出管V01(2SB688)软击穿,更换后试机,故障不再出现。
电路原理范文篇2
关键词:信号处理多频扫描二次电源电路显示器原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显示器原理”进入了些职业教育和高校的课程。与该课程相关的教师多数对电视机的原理较为熟悉,但对显示器的一些特殊电路还不甚了解。对显示器的一些特殊电路与电视机电路作对比说明,希望对同行的教学能有少许启发。如有不妥,请各位读者指正。
对于采用阴极射线管(CRT)的显示器和电视机,外观相似,但内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实有很大区别,下面对其主要电路的区别分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信号处理电路
电视机一般接收的是射频(RF)信号,所以信号处理电路要比显示器复杂。显示器的输入信号一般是由计算机主机中的显示卡经15针信号插座送出的,显示卡有两种形式的输出信号,即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现在,常见的计算机一般都采用模拟信号方式输出。模拟信号包括R、G、B三基色信号和行同步、场同步信号。由于输入显示器的已经是三基色信号,行、场同步信号也很完整。因此,显示器中不再需要视频信号的还原解调电路,故R、G、B信号一般直接送入显示器的尾板。尾板电路中主要是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和显像管附属电路,它包括视频信号预处理电路和末级视放电路。视频信号预处理电路包括视频放大、自动亮度控制、亮度和对比度控制、黑平衡和白平衡调节电路,该部分电路一般由专用集成电路和元件组成。末级视放电路是由三只高耐压、中功率组成的电压放大器,用来产生调制显像管阴极足够大幅度的三基色信号。现在也有集成末级视放电路的。另外,该电路还有高频补偿电路,补偿信号中失落的高频成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显像管附属电路用来提供显像管工作所需的各种电压。顺便说一句,由于计算机中的音频信号由主机中的声卡通过解码产生,推动外接的有源音箱直接发声,和显示器无关,故显示器中一般没有音频电路。
二、扫描电路
显示器大多数采用逐行扫描。为支持不同档次的计算机和显示卡,以及用户不同的使用要求,显示器的最大扫描频率范围,行频要从15.8KHz到120KHz之间变化,场频要从50Hz到120Hz之间变化,这就是所谓“多频显示器”。普及型显示器都支持VGA和SVGA方式,它们的一般要求是:分辨率调整范围在640×480到1280×1024之间。相应行频变化范围约在30―70KHz,场频范围在60―120Hz之间。为达到这些要求,多频显示器除有和电视机相同的鉴相、振荡、同步、激励、输出等基本扫描电路外,还有以下特殊电路。
1.行、场同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极性处理与同步电路
显示器要在大范围内保持扫描同步,首先要有一个对同步信号的频率跟踪电路,以便对行、场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及时作出调整。原理是让行同步信号通过一个频率/电压(f/V)转换电路,电路的输出端经积分滤波器后输出一个与行同步信号频率成正比的电压信号,用这个信号控制振荡器RC定时电路的时间常数,达到改变振荡频率的目的。极性处理电路的任务是对行、场同步信号的极性进行识别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的电路,这是因为由计算机显卡送入显示器的行、场同步信号的极性是随显示分辨率的不同而变化的,这些同步信号的不同极性的组合中含有不同视频模式的信息,显示器就是根据行、场同步信号的频率和极性对各种视频模式进行识别的。经模式识别后的行、场同步信号再进入极性处理电路,一律变成符合该显示器同步电路需要的极性。上过程就是归一化处理。处理后的行、场同步信号分别送入行、场振荡电路对其进行锁频、锁相,完成同步过程。
2.行幅度和场幅度自动调整电路
由公式iy=Ec・Ts/Ly知,行扫描电流iy与电源Ec、行正程时间Ts的乘积成正比,与偏转线圈电感量Ly成反比。当行频升高时,Ts变小,iy也相应变小,因为行幅度与iy成正比,所以,当扫描频率升高时,行、场幅度要缩小。多频显示器中,行幅度自动调整电路一般采用调整电源电压Ec、改变逆程电容、二极管调制器行幅度自动调整电路等方法。调整电源Ec的方法在后面电源内容中介绍。逆程电容调整法的原理是:当行周期一定时,逆程时间与行逆程电容成正比。当行频升高时,行周期变短,这时减小逆程电容,缩短逆程时间,相对增大了正程时间,即增大了行幅,反之亦然。另外,当行频变化时,适当调整逆程电容,使正程和逆程时间关系保持一定比例,也可防止图像右卷边,保证图像质量。实际电路中,一般是由多个逆程电容与开关三极管共同构成逆程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三极管的导通、截止,改变了逆程电容的串、并联接入状态,即改变了容量,完成逆程电路的调整。
现在的新型显示器中广泛采用的是一种二极管调制行幅度自动调整电路原理:电路如图1,图中T为行输出管,D为阻尼二极管,D1、D2为调制二极管,Ly为行偏转线圈,FBT为行输出变压器,Lm为调制线圈,Um为调制电压。该电路的特点是用电压Um的变化可以控制偏转线圈中电流的变化。由微处理器或控制电路送来的行幅度控制信号经放大电路后,经A端由Lm送入,控制Um电压。当Um升高时,抬高了行偏转线圈Ly下端的电压,上端电压保持不变,故行偏转线圈两端电压减小,行偏转电流iy减小,行幅变窄;Um降低时,行偏转电流iy增大,行幅变宽,这样达到自动调整行幅的目的。行幅调整反馈信号一般取自行输出变压器上的绕组。
场幅度调整的原理一般是:由微处理器根据不同的视频模式识别信号给场扫描电路送出适当的控制信号,控制对锯齿波形成电路RC充电电流的大小,以改变锯齿波的幅度,达到自动控制场幅度的目的。
3.枕形失真自动校正和S校正自动调整电路
我们知道,由于显像管中电子束的偏转半径和荧光屏的曲率半径不同,会引起特有的“枕形失真”和“延伸失真”。为此,在电视机中都加有枕形校正和S校正电路,由于这两个校正电路的补偿参数都和扫描频率有关,故在多频显示器中,该部分电路也与电视机不同。枕形失真自动校正电路中,去掉了电视机中常用的枕形校正变压器,而利用前面介绍过的二极管调制器行幅度自动调整电路进行枕形校正,原理是:由微处理器根据不同的视频模式识别信号确定场频后,给送入Lm线圈的行幅控制信号上再叠加一个与场频一致的抛物波,适当控制该抛物波的凹凸程度,使一场的行扫描线在水平方向上呈鼓形,刚好与枕形失真抵消,达到自动校正的目的。
显示器中,对图像的几何失真度要求很高。在S校正电路中,当行频变化时,要适当改变S校正电容的容量,以得到最佳效果,即最小的几何失真。实际电路中,在一个较小的S校正电容上并联数个经晶体管控制的S校正电容,这些晶体管作为开关由微处理器控制,根据不同的行频决定电容在电路中的接通数量,控制行扫描电流波形的S弯曲程度,达到最佳S校正。
4.行、场中心自动调整电路
在扫描电路中,由于存在晶体管等非线性元件,以及行扫描电路工作在开关状态等因素,会产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延迟,延迟量与扫描频率有关。多频显示器中,当扫描频率改变时,延时量发生变化,使扫描信号的相位发生变化,这将会引起图像在屏幕上的偏移,行、场中心自动调整电路就用来消除偏移,它们的电路实际上是由微处理器根据频率变化时不同的延迟量,给行、场偏转线圈上加上一个适量的直流电流分量,使光栅产生一个与延时量相反的偏移量,使行、场中心始终和屏幕中心重合。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以上调整和校正电路除有自动控制电路外,还有手动控制电路,以弥补自动的不足,同时也方便使用者。手动控制的方式很多,在新型多频显示器中,一般由不多的几个按键用菜单方式集中进行多项控制,采用面板参数调整电路,在微处理器控制下,把经菜单选中的某一控制量调整的脉冲经D/A电路转换为模拟量加至被控部位。在有效调整范围内,操作者可随意进行调整。该类显示器一般都采用带屏显接口的视频信号处理电路,故调整量可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调整内容除对比度,亮度外还有:行幅、场幅、行中心、场中心、枕形失真、梯形失真、画面旋转、自动消磁等。
三、电源电路
显示器电源多采用并联型自激式冷底板,由开关变压器初、次级线圈进行电路隔离,取样反馈电路一般用光电耦合器隔离。国产显示器现多采用性能优良的集成电路UC3842做电源脉宽调制器(PWM),开关脉冲的频率在30―50KHz之间。为降低开关损耗和简化驱动电路,电源调整管多采用场效应管。
显示器电源比较有特点的电路是在主电源次级。前面述及,多频显示器中当频率升高时,行幅度要变窄,大范围的行幅度调节其实要用提高行电源Ec的方法,其它方法只能在小范围调节。如在不同的显示模式下,当行频从31.5KHz升高到48.4KHz时,行电源Ec约从90V要升高到150V。Ec电源的调节电路称二次电源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一般有a、b两种电路。a图为一种串联式电压调节电路,图中T为调整管,栅极由微处理器送入经模式识别后有一定占空比,并经电路放大的方波信号,控制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对直流电源进行斩波输出。显然,输入方波的占空比决定了输出电压的高低。电路的输入端接开关电源给行扫描电路的供电端,输出端的脉动直流电经L、C滤波后作为Ec送给行输出电路。由原理知,该电路输入端电压要高于输出电压。
电路原理范文
关键词: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原因处理
中图分类号:TM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046-02
断路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电能分配的调度器和系统的控制,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运行设备。并且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可靠性能和稳定性能,与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形式,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同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当对电能的分配、输电等形式,给予高度重视,并且采用导电的材料作为传输的媒介。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分析的过程中,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电阻值,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电磁环境。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消耗的功能也相对较大。在断路器触头、母线连接和安装的时候,由于安装的质量和水平性相对较低,其温度在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甚至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行业应当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的原因,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有效手段,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进行全面处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安全、稳定的性能,保证了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正常运行。
1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原因分析
1.1数据故障分析
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系统的容量、额定电流、短路等进行计算,同时要对其计算的结果要进行校验,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的稳定、安全等性能。但是,在实际运行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生产制造、触头设计、安装调试、后期的维护等各方面原因,这会导致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现象的发生。并且,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其温升过快是导致超标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断路器主回路反复测试过程中,电阻超标现象也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同时断路器主回路之间的电阻值差异也相对较大,一般情况下其电阻值大约在97μΩ,严重影响了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正常运行。
1.2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温度相应过高
(1)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由于外界的符负荷性相对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断路器的操作次数相对过多,其动作运行的次数也相对过快,相关的零件就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松动,这往往导致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发生重要因素。
(2)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由于其生产的质量相对较差,设计形式也存在着不足。另外,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生产厂家的不同,所以质量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这就会导致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运行状态产生一定差异,最终导致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的原因发生。
2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的处理形式
2.1数据测试的处理形式
在我国调查的数据上显示,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其形式,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内部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控制和分析,这样在制定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的解决方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表1)
其实,从表1中可以看出,#3、#4间隔线路侧断路器的B相、C相都会存在着一定的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的问题。因此,在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控制和分析,对其数值进行全面计算。一般情况下,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数值大约在151μΩ之内即可,一旦超过这个范围之内,就会产生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的现象。因此,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应当对其数值进行测试,并且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控制和分析,这样不H保证了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的现象,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安全、稳定、经济等性能,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2.2断路器主回路的处理形式
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是应当对其运行的状态,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对其故障的形式,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其各个部分的电阻回路,进行全面检查,对其连接件发生松动的现象,进行及时处理,避免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运行性能有所降低,最终导致断路器主回路电阻发生超标的现象。另外,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内部零件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对于一些质量相对较差、不合格的零件,工作人员要进行及时更换,并且对断路器动、静的触头,进行全面处理工作。同时,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SF6补气、微水、检漏等,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测试,只要等到相关参数达到标准,才能开始正常工作。另外,在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内部的运行性能进行检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上,这样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的分解和出路,都相应的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此提升了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安全、稳定的性能,保证了正常运行的状态。
3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正常运行,提升了其安全、稳定的性能,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云方.高压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原因分析及处理[J].科技传播,2013(23):168-169.
[2]谢红波.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原因分析及处理[J].科技与企业,2013(9):324.
[3]徐鹏,秦华蔚,郑树青,等.抽水蓄能机组发电机断路器回路电阻异常增大原因分析[J].高压电器,2012(3):90-94.
[4]王磊.500kV变电站室外断路器主回路电阻超标原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30):97-98.
[5]徐鹏,郑树青,肖敏.断路器主回路电阻测试结果受试验电流影响的分析[J].华东电力,2012(11):201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