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安全教育范例(3篇)
防雷安全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校园防雷;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雷电的本质是在积雨云发展阶段,云层之间、云地之间、云与空气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的剧烈放电现象。受全球范围气候变化的影响,雷击灾害发生的次数也在逐年递增。校园是教育的载体,是知识分子的积聚地,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校园信息网络设施不断增加和更新,各类建筑物和电子电器设备还未采取有效地防雷措施,其耐压、过流的能力十分脆弱,严重威胁在校师生人身安全及教学活动,因此加强校园防雷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校园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雷电具有巨大的破坏力,除了对建筑物方面的破坏力外,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等将产生毁灭性的破坏。2012年2月22日祁门县芦溪乡中心学校发生严重雷击事件,造成综合楼所有电源线路、投影仪、笔记本、台式电脑等电器设备损坏,损失共达4万多元,幸好未造成人员伤亡。
校园也是教书育人、人员集中的场所,校园师生的安全关系到众多家庭的幸福和谐,因此,充分认识校园防雷安全形势,加强校园防雷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2.校园防雷装置现状
根据2012年4月祁门县教育局与气象局联合下发《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全县教育局下属213所中小学校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全县中小学校70%以上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安装防直击雷设施或安装的防直击雷设施达不到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全县所有校园信息网络设备没有安装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防雷设施;可见,现代校园防雷状况十分严峻。
2.1校园防雷装置不完善
全县各乡镇及村教学点,多数为老、旧的教学楼或教学平房,这些建筑物在建成过程中,由于设计或资金方面的原因,没有按照防雷技术规范要求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部分学校建筑物有防直击雷装置,因多年无人维护已出现严重生锈或断裂现象,造成接地电阻值偏高,防雷装置不符合技术规定。
雷击事故毕竟概率较小,许多学校从未遭受过雷击,导致学校管理层认为楼层不高,没有必要安装防雷装置,存在侥幸心理。在校师生对防雷安全知识未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防雷宣传不到位,防雷安全意识薄弱。
2.2防雷电感应设施不合格
雷击电磁脉冲会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信息网络及用电设施造成严重的损害。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对防雷电感应设施要求越来越严格。
经对全县校园检查发现,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旧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建筑物没有安装电源避雷器(SPD),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和电子设备都没有安装防雷电感应(雷击电磁脉冲)的防雷设施;而且电源进线没有埋地,50%以上没有专门安装配电箱及安全保护接地装置,这些都是当前校园防雷存在的安全隐患。
3.校园建筑物防雷措施及要求
现代校园防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要全方位地堵截雷电的任何途径入侵。通过防雷知识宣传和科学的防雷设计,从直击雷防护、雷电感应(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措施、合理布线、完善接地系统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现代校园防雷装置,实现校园防雷安全工作得到更深一层次的发展。
3.1建筑物直击雷防护
直击雷是雷电直接袭击人或建(构)筑物,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在校园内,它的主要目标是无雷电防护装置的建筑物,如教室、宿舍和办公楼等,以及在室内的电子设备和广大师生;防直击雷必须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要求,安装避雷带(网)、引下线及接地装置。
(1)接闪器: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用直径为了10mm的镀锌圆钢敷设一圈避雷带,并在建筑物屋面设置避雷网格,网格尺寸不大于20mx20m或24mx16m。
(2)引下线: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手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大于25m。若教学楼前面为开放式走廊且无上下贯通的结构柱,则其正面可不设计引下线。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需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引下线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应采取橡胶管保护措施。
(3)接地装置:除沿建筑物设置环型接地外,每条引下线对应该一组接地装置,人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5mmx50mm的镀锌角钢,水平接地体应采用不小于4mmx40mm镀锌锌扁铁,垂直接地体间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所限可适当减小。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当接地体距离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应深埋不应小于1m或其他绝缘保护措施。
3.2雷电感应的防护
雷电感应的防护除了要求建筑防雷符合规范之外,还需要对电源系统、信号系统、地电反击等方面进行雷电防护处理,通过有效措施防止雷电波侵入设备,确保校园弱电设备在雷电环境中安全工作。
由于雷电流主要是由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所组成,因此雷电过电压的保护必须同时抑制或分流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结合校园弱电设备的特点,应采取多级保护措施;外部防雷可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放能量;内部防雷可设置过电压保护器阻塞沿电源或信号线所引入的雷电波。
(1)均压措施:将校园建筑物内的各种金属实体进行等电位连接,如金属构架、门窗、扶梯、地板、室内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均应可靠焊接连通;并进行多点有效接地,形成一个电气上连续的整体,消除雷击时在不同金属外壳或构架之间出现暂态电位差,使得彼此间等电位维持在地电位的水平,避免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坏设备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2)合理布线:为了防止各类线缆在雷击时产生电磁耦合形成电磁脉冲,沿线缆传输到电子设备中而损坏设备或伤及人员。校园内的布线应采用合理的综合布线原则,不同的线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防雷引下线的最小平行净距应为1000mm、与保护地线的最小平行净距为50mm。
(3)线缆屏蔽:对于进出各建筑物的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等线缆均应穿金属管埋地布设,且金属管二端接地,尤其是校园微机室更应严格要求,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以下表达式的要求,且不应小于15米。L≥2式中:L为电缆埋入地中的长度(m);ρ为土壤电阻率(Ω・m)。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在入户处应接地处理。
(4)电涌保护器选择和安装: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应装设I级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当无法确定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时,冲击电流应取等于或大于12.5KA。
4、加强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
根据《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及竣工验收规定》要求,所有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先经过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审核,具有相应资质施工方应当按照核准后的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应严格进行质量监督检测。
防雷装置竣工后须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凡是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申请重新验收,直到符合验收要求为止。
5.结束语
总体分析,现代校园防雷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防雷知识的普及程度影响,未来防雷工作还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加强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师生防雷安全意识将是十分的重要。我们在进行校园综合防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气象要素等环境因素,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要求,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雷电对现代校园造成的危害,稳步推进现代校园防雷安全工作,为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10年版)
防雷安全教育范文
培智高年级组
教学目标:
1、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2、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
教学过程:
冬季来临了,为确保学生冬季安全,结合季节特点,进行以下方面的安全教育:
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
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2、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二)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
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
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
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
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
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
.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
.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避免发生传染病。
三、发生火灾怎么办
冬季气候较干燥,严禁玩火,严防火灾事故发生。易燃物一点即着,防火尤为重要,强调以下几点:
(1)、任何同学不准携带火柴火机等火种进校,实验室里的火种也不得带出室外。
(2)、不得带烟花爆竹等进校园,在校外,走亲访友时也要小心,远离这些危险物品。
(3)、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4)、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5)、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八是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校外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教师总结:
防雷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防雷;工程设计;原则;雷击途径;防雷措施
山东省成武县现有12个乡镇电教中心和453个村级远程教育网络。成武县气象局防雷中心在对全县远程教育电教室防雷设施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远程教育接收设备防雷设施存在问题,远教终端是教育部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而专门设置的接收系统,在全县范围逐步安装。该系统由接收天线、信号转换器、电视机、微机、显示器组成,系统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应全天侯与设备连接。由于设备安装在各乡(镇)、村办公室,接收天线露天设置,因气象、地理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击隐患。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许多村庄公共积累较少,依据规范统一安装高标准防雷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按照客观实际设置防雷设施十分重要。为了保证远程设备设施的安全及师生的人身安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接收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教室必须正确安装防雷系统。现对农村远程教育防雷工程设计作一探讨。
1、防雷设计的原则、标准及规范
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系统的设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富民工程,防雷设施的设置应本着安全有效、客观实际、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对当地雷电活动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终端系统实施相对应的防护方式。农村远程教育防雷设计原则是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保护农远设备及被保护对象不受损害。其主要设计标准及规范有《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设计规》《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安全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61643spd电源防雷器》《iec61644spd通讯网络防雷器》。
2、确定建筑物保护级别及系统雷击途径分析
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1],将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划分为第3类防雷建筑物。远教终端正常工作时的线路连接基本构成为:架空低压线路直接架空进入建筑物的低压配电盘、电源自配电盘直接与终端设备连接,接受天线与同轴信号线相连架空进入终端设备,pe直接接地。自此可以分析,该系统遭受雷击的危害主要有“路”与“场”2条途径造成。
2.1终端设备由“路”径造成的危害
一是信号线路。由于接收节目的需要,终端天线须处于较开阔地带,因而接收天线高频头存在着直接雷击的可能性,一旦接受天线遭受雷击,雷电流便沿信号线路进入设备,造成远教终端整体损坏。二是电源线路。现在农村用电99%为架空线路,线路走向设置难以避开落雷区,因而加大了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雷电通过电源线路产生的危害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雷电击在高压线路l或雷电反击中性n线造成l—n间高电压;雷电击在低压线路上l、n皆带有高电压;静电及电磁感应造成l、n皆带有高电压。三是终端设备接地装置(pe)。若接地装置附近金属构件遭受雷击,雷电放电过程中对该接地装置产生反击,从而造成l—pe间的高电压。四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与设备。由于农村建房一般采用土墙或砖砌房屋,房顶采用木棒砖瓦,因而增大了设备直接遭受雷击的可能。
2.2终端设备由“场”径造成的危害
雷电通过“场”径对远教终端产生的危害主要是电磁干扰,当远教终端处于雷电放电通道附近时,受雷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干扰,远教终端设备将产生雷电感应。
3、防雷措施
3.1卫星地面接收站直击雷防护措施
卫星地面接收站应加装避雷针,以确保设备与人身的安全,需在距卫星天线基座2m外安设地网,其阻值≤4ω,基座金属部分与地网间用40mm×40mm镀锌扁钢做良好电气连接。
3.2计算机网络系统防雷措施
通过对雷电波的频谱进行分析,发现雷电波的绝大部分能量集中在供频附近。因此,雷电波极易和电源线发生耦合。根据统计资料表明,70%~80%的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来自传输线。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对雷电入侵波应分级泄放,直到将感应过电压降到设备可以承受的水平。应在电源开头处加装1台20ka的三相(或单相)电源避雷器,并采用相应数量的防雷插排。在信号网线上加装1台信号避雷器。另外,在交换机处加装1台多口的交换机避雷器(与交换机端口相同)。电源spd并联安装,信号spd串联安装,并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合理布线。电源连接相线铜导线均采用10mm2铜缆,接地端铜导线均采用16mm2(黄绿相同);信号接地采用4mm2铜缆(黄绿相同)。
3.3地网制作
良好的接地在防雷系统中极其重要,是不可缺的。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保护设备及自身的
(下转第302页)
(上接第299页)
安全。因此,应做好接地系统,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及规定的安全水平,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接地装置要求每一个接地点是2根铜铸钢接地棒,2根铜铸钢接地棒并联,间距不小于1.5m,两根之间用截面积为bvr25mm2多股铜导线压接,有条件的最好进行熔接。以此保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防雷安全。